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内容摘要:语文这门学科涵盖了非常多的悠久的历史,对于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初中阶段正是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机会,向初中生渗透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从而弘扬时代精神。在传统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很少将重点放到文化的传承中,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往往只需要他们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面对新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向他们介绍古诗文对思想发展的重要性,由此提高初中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运用策略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曾要求学生能够品鉴诗词,明确其中表达的含义,同时要能够理解不同文章之间蕴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能够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和思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这部分的内容,并通过多样的形式在班级中呈现出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从而鼓励初中生主动去探索其中存在的美好品质。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弘扬传统文化对初中生的重要性,在提高思想意识的情况下培养初中生的文学素养,由此构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

一.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初中生们从多元的角度理解学科的知识。其中主要分为基础、阅读和写作这三个方面。其中以阅读和写作作为重点的授课内容。阅读主要分为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老师更加重视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技巧的掌握,在古诗文这一方面主要是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字词含义。在中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曾明确规定要让学生能够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落实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但是,在了解了课堂的现状后,老师发现了存在的短板。由于这一部分内容与现代的生活较为久远,他们很难在情感中与诗人产生共鸣,自然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理解托物言志或者借景抒情等表达形式。在思想感情和文化的传承中存在着较大的阻力。面对这样的课堂情况,老师应该适当重视古诗文的教学,在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当中,引导同学们主动了解时代的背景,在背景的介绍中明确作者的情感,由此感受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弘扬传统文化意义

我们国家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存在着很多对现在来讲有价值的信息,这些流传下来的经典是我们古人的智慧,同时也是在实践中得出的真理。那么为什么要将这部分内容融入到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呢?首先,教材的编排中,教育工作者们会优先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课文,这一类型的文章能够对初中生的思想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从不同的角度渗透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语文这门学科需要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和文学素养。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学习者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从而在拓展素材的情况下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鉴赏。这些内容的拓展都有利于初中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在传统文化中,淡泊明志、无私奉献等精神都是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牢记在心中的使命。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弘扬这一理念,能够引导初中生们更加全面的了解这门学科,由此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和综合实力。

三.改进古诗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1.理清字词含义,扫清阅读障碍。在现代文和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中,由于其组成语言并不相同,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对内容的介绍。在讲解古诗文的过程中,老师要先引导同学们了解不同字词的含义,在扫清阅读障碍之后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在不同类型的文言文中,存在着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汉字。为此,在课上老师要先向学生介绍文言实词的含义,通过含义结合成完整的句子,由此全面了解这一篇文章。通过查阅资料或者积累笔记等方式,老师可以引导初中生养成自主积累和查找的学习习惯,利用古汉语字典,总结课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知识点,由此提高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例如在介绍《咏雪》这一篇古文时,老师可以先带领着同学们在意境的构建中理清大致内容,之后对重点的词句进行详细的划分。题目中已经明确的表现出这篇古文的主题为歌颂雪,那么在这篇古文中一定出现了描写雪的句子。为了能够调动出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屏幕中放映与雪相关的图片,并请他们用现代语言思考对雪的描写方式,或者自己积累的古诗中是否出现了描写雪的语句。接下来再由老师带领着他们了解这篇古文所介绍的内容。兄子胡儿面对面前的景象所采用的描述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则表示“为若柳絮因风起”。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差可拟”的意思是大体可以相比,“未若”的意思则是:不如、不及,在对部分重点词句进行解释后,学生能够发现两者虽然都是在描写大雪纷飞,但是所比喻的事物却不尽相同。你认为哪种表现方式更贴切呢?为什么?这一问题能够鼓励着学生积极思考,随后由老师介绍不同作者对于雪的描写方式,在资料的拓展中,感受到不同的人对意象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不同作者想要传递出的思想感情。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是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他们能够感受到古代语言的实际应用方法,并与白话文进行对比,思考文言文的优势和特点有哪些,强化对这部分内容的实际应用。

2.感受诗文背景,加深内涵了解。许多著名的诗作都是在作者经历一些人生的大事后,所创作出的用来表述自己内心丰富心理变化的作品。这一类的文章通常具有十分明确的现实意义。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诗文的背景,加深他们对内涵的了解,同时强化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相关思想,帮助自己树立明确的价值观。例如在介绍《爱莲说》这一篇诗文时,教师可以先在课上简单的介绍周敦颐的生平,并通过他的生平思考他的性格和文笔特征,猜测《爱莲说》的主要内容。在前期的资料补充中,学生对周敦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了解到诗人的一些爱好和兴趣,同时对一些著名的著作有了简单的认识。之后请同学们朗读《爱莲说》这篇短文,思考诗人想要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文章的开篇,写到了陶渊明先生非常喜爱菊花,此时请他们思考,菊花能够代表什么?在基础的准备当中,他们都知道古代诗人喜欢借物喻人,因此思考的角度应该从菊花的品行介绍,接下来介绍了“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此句话在文中又表现了什么含义呢?通过不断加深思考,引出了作者非常喜欢莲花,喜欢的原因在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通过这样的表现手法烘托出作者的什么美好品质呢?随着教师的不断深入引导,同学们能够发现这一类文章的特点,更加深入的感受到诗人想要传递的感情,以及诗人自身具备的美好品质。通过了解这篇文章,同学们能够发现古代诗文的特点,并发现不同诗人所具备的美好品质,这些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内容。通过了解诗文的内涵,学生的心理应当有所感触,从而深入发掘自己内心的品质,思考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由此确立自己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从而在学习诗文的过程中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3.营造相应氛围,感受诗文素养。在古诗文中,存在着一类借景抒情的文章,这一类型的文章需要同学们能够仔细地品鉴其中的表现手法,同时要能够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例如在《桃花源记》中,诗人陶渊明借助桃花源表达了对大同世界的向往和热爱,他幻想在大同社会中和亲人美好的生活,所以写出了《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在这篇短文中,主要通过景色和事情的融合,生动的展现出桃花源中的美景以及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状况。诗人的这一幻想与我们现如今的生活相差无几。为此,同学们要学会对比在以前封建专制的古代,和现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存在着什么不同。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否像文中描述的那般幸福。通过营造人人安居乐业的氛围,同学们能够在宁静的环境中感受桃花源的神秘和美好,同时感受诗人笔下的大同社会的特点,由此体会人们对于安定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在文中邻里乡村的表述中,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人们的美好品质,这些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通过作者的描述,学生的脑海中能够浮现出桃花源中的景象,由此感受意象的表述方式,学习这样的表现手法,在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4.开展详细分析,传承传统文化。在古诗文中,存在着一类议论性文体,这一类文章主要是介绍某一道理,由此加深认识。例如在介绍《鱼我所欲也》这篇文言文时,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通过文中的举例论述,生动的展示出了这一观点。这一内容与现在的生活并不矛盾,甚至还存在着非常具有价值的参考意义。文中通过对比衬托介绍了孟子心中所谓的道义。道德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好品质,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深入分析,让他们意识到道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传承意义。由此引导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思考道德对个人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用较为生动的方式向同学传递古诗文中蕴藏的传统文化,这些内容需要在思想的形成中逐渐发展,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古诗文中弘扬优良品格。在初中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文体的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最真实的自己,由此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锦尚.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初探[J].学周刊,2019,11:75.

[2]张本福.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15:66.

[3]鲁宁.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26+137.

[4]周文元.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67-168.

[5]张亚童.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李青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白草塬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