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分析

文化产业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精华部分可以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提供重要的素材和资源。目前,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有传统文化课程、在教学内容中有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有传统文化应用。但我们也要正视传统文化融入文化产业管理时存在的教学内容需要充实、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学习观念亟待更新等问题,并设法寻求解决路径。对此,可以采取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创新教学方式以及鼓励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教学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产业;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精神指导,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本文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

1传统文化融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

在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中,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已有一定程度的融合,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中都有传统文化成分的融入。

1.1教学计划中包含传统文化课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对传统文化来说,其中有些属于显性课程,是纳入教学计划的有关传统文化的正式学习课程,如“中国文化概论”。有的属于隐性课程,是课程计划中虽未明确规定,但是在学习情境中以间接的方式呈现内容的课程,如“文化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学”等课程,它们以内隐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内容。通过这两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和素养。

1.2教学内容中包含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内容中有所体现。一方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中含有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文化产业概论”教材中的文化资源部分,有相当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成为文化产业开发利用的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会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文化创意与策划”中的旅游产品策划部分,并且旅游相关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创意设计也包含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这些内容已经成为课程的一部分,融入教学中。

1.3教学实践中包含传统文化应用案例教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常用教学方式,基于专业特点,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时经常使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案例。如“文化产业投资学”课程中关于老字号和艺术品投资的案例;“文化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关于文化品牌和文化衍生品营销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对案例进行解构和讨论,在增进师生互动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

2传统文化融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融入程度还有待加深,如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需要补充、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有待改进、教学态度和学习观念亟待更新。

2.1教学内容需要充实。2.1.1教材内容需要补充。目前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融入程度还不够,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需要充实。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必学的基础理论课“中国文化概论”为例,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基本上是以文化史面貌出现的,目前需要编写满足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核心素养要求的、符合文化产业管理教学特点的,能够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成果的传统文化产业化教材。2.1.2课程内容需要充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堂教学需要补充传统文化内容。以必修课“文化产业概论”为例,课程教材的理论体系由本质论、发展论、经营管理论、对策论四部分构成,侧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理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分析教材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合理丰富课程内容,如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加入传统文化相关的案例,弥补教材中传统文化不足的问题,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学方法有待改进。2.2.1教法需要改进。文化产业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传统教学时习惯采用语言描述或在课件中展示图片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还是不够形象生动,缺乏实物和实践,学生的情景体验较差,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教学人员转变思路,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2.2.2学法需要优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可以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学科导论”等课程,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即除了课堂学习,还要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外实践考察活动、校内竞赛活动。这就亟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制订学习计划、参与教学活动、分析学习成果。

2.3学习观念亟待更新。2.3.1学习态度需要转变。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不够,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存在“注重课程理论学习,忽视文化素养”的观念。从整体来看,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据统计,在阅读文化经典方面,有持续阅读行为的学生占比约为50%,其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平均完成阅读率不到一半,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占比竟不足25%。[1]无论是出于专业学习的目的,还是出于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学校和教师都要提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3.2学习观念需要更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懂文化、懂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需要学生树立全面学习的观念,认识到传统文化学习是完善专业学习、丰富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除了正规学习外,学生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辅助学习,如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学习传统文化技能等出于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要树立创新学习的观念,在书本知识、课堂学习之外,注重实践学习、发散思维,有想象力地学习,激发个人潜能,提升适应能力,促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3传统文化融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的策略

为了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学校层面需要丰富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层面需要增强教学技能、提高课堂实效;学生层面需要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自主性。

3.1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渠道。3.1.1构建学习环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是新时代学校发展的强力支撑,高校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一方面,学校领导需要重视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可以适当地增加传统文化经典藏书的数量,便于学生查阅。馆藏图书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也亟待推进,馆藏图书结合互联网和新兴阅读介质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能够整合校园资源,为学生学习和吸收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3.1.2搭建学习平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多平台联动,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建设在线学习平台,结合专业定位和地区发展特点,开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新媒体平台学习账号,便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其深度解读传统文化的能力。如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建立和运营账号,上传与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产业化相关的内容,发起相关讨论和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利用新媒体的力量,使学生从感兴趣的领域出发,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互动中,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3.1.3开展校企合作。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侧重实践性,通过开展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把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美术馆、剧院、博物馆等资源创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与企业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合作单位关系。还可以组织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前往纪念馆、遗址、民间手工艺企业等,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在进行专业实习活动时,可以选择传统文化基地或企业去实习,让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注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产学研用”高层次校企合作结构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2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实效。3.2.1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需要具备一流的学识水准,注重传统文化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学习。如果教师所学、所知有限,在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不能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需要。首先,教师需要积极参与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增加知识储备,完善教学技能;其次,教师可以进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科研工作,比如参与科研立项或科研论文的写作,充实教学内容,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最后,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可以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观看传统文化影视作品,开阔视野,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在吸收传统文化知识、评价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文化修养。3.2.2创新教学设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具有创新性特点,在促进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时需要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首先,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将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注意多媒体、网络资源平台的开发使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有深度的“金课”;其次,注意平时的收集和知识的积累,在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内容,促成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如“平面设计”课程,可以在调色内容中加入国画风格的调色任务,在做具体设计时可以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国风风格的作品,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最后,教师要将自身掌握的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传播出去。教师应注意课程间的关联,进行相关教材研发,编订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系列教材。3.2.3设计主题活动。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应设计多样的课程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说过:“国学教育不能走形式、时髦化,而要把传统文化的真正精神教给年轻人。不能只会背,但对自身的行为不产生作用。学了还要反省,反省了还要实践学习的过程。”[2]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师在课堂之外可以精心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首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邀请传统文化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技能的了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观摩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使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最后,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竞赛,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学科创意策划大赛,或者利用学校社团组织丰富多样的、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竞赛,如高校传统文化技能达人挑战赛,即以书法、剪纸、戏曲、绘画等为主题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3强化学习意识,增强学习效果。3.3.1树立学习观念。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掌握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传统文化知识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一方面,学生应树立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就是学习专业知识的理念,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习主动性,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以便积极进行独立思考,把传统文化知识与专业学习相融合,增强学习效果。3.3.2提升听课效率。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习中需要重视课堂学习效果。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一方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要注意使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案例法、情景带入法等,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利用好课上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接受、理解、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以便达到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良好的听课效果可以提升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学质量。3.3.3自主延伸学习。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下,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学习目的变得明确,很容易进行多样化的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提高对传统文化相关领域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古诗、书法、民族音乐、国画、曲艺、对联等领域;另一方面,注重活动设计,扩大宣传,加强辅导,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竞赛,如创意策划、广告设计、会展展演、职业小剧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都指导作用,但从实际来看,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中融入的必要性和策略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学校方面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改革传统文化教育制度、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在课堂教学中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式,设计多种课程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元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提高传统文化的地位,增加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比重,强化其渗透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雷.在校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出炉:趋势可喜,现状堪忧[EB/OL].(2018-04-25)[2020-4-26].

[2]叶嘉莹.把传统文化的真正精神教给年轻人[EB/OL].(2014-11-29)[2020-4-26].

[3]许庆如.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15(11):101-103.

[4]张莉.传统礼仪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8):126-128.

[5]高小安,陶亚亚.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3):49-50.

作者:冯秀环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