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和我国茶文化的英译

跨文化和我国茶文化的英译

摘要: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不仅是茶叶起源地,还是茶叶出口大国。对外贸易过程中,由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不同,茶文化翻译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内涵及精髓难以准确表达的问题。为了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为茶叶及其衍生品的贸易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将茶文化推向世界,进行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茶文化英译研究至关重要。

关键词:跨文化;茶文化;英译

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其中茶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始于两晋,兴于唐宋,于发展历程中糅合儒释道三教的哲学思想,自成一体,浑然天成。近年来,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加之“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茶文化迈向国际提供良好的指引,使中国茶文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的不同会导致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不同,导致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不同,对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产生阻碍,对茶文化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为了在国际文化舞台上传递和发扬中华茶文化,必须站在不同文化视角下审视茶文化,从不同角度翻译茶文化,更好地表达茶文化的精髓,冲破文化视角的限制。

1.跨文化视角对茶文化翻译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人类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食、住、行等。不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改变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人饮茶不仅是为了解渴、止渴,更是为了修身养性,品味文化。例如我们熟知的“工夫茶”,其始于宋朝,盛行于潮汕地区。工夫茶之功夫,乃为沏泡之学问,品饮之功夫,此中包含许多饮茶方法和习俗。在中华文化中,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但是在西方,茶只是饮品的一个分类,充当和咖啡、可可一样的角色[1]。自1610年,葡萄牙商人将茶叶带到欧洲,茶叶便开启了欧洲之旅。许多西方人喜欢喝茶,但并不懂蕴含在茶水中的中国文化。因为文化差异,他们难以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这就造成中西方在茶文化上认知的差异,所以在对外贸易和推广过程中,译者通过翻译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介绍给西方人具有相当大的困难,西方受众对与自己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有冲突的文化或风俗很难有充分正确的认识,更难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译者只能以释义的方法尽可能翻译内容,很难深入文化层面,以致不能在翻译过程中完美地体现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在跨文化视角下,文化的差异难以通过翻译根除,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很难通过翻译准确表达出来。

2.中国茶文化翻译的现实价值

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在于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世界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早在神农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品茶的习惯,如今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古时,丝绸之路贸易的货物除了中国盛产的丝绸外,最多的便是茶叶,清代学者邵之棠所著的《论茶务》记载:“中外通商后,出口至货物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之茶,西人所不能少也。”足见茶叶之畅销。但是这其中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茶文化的翻译[2]。翻译是文化交流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优秀的翻译如同一碗清茶,让人未品便闻其芬芳。从红茶到绿茶再到乌龙茶,每一种茶叶都代表着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因此茶叶的翻译必须严谨且细致。虽然茶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英美国家的文化中却鲜有与茶相关的文字。茶文化的对外翻译,不应仅仅是一项任务,更应是一门艺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于西方人而言是领悟茶之内涵,于我们则是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已不仅是茶叶的翻译,而且应当是跨文化背景下中西方的交际活动,以茶文化为切入口,增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所谓跨文化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进行的交流行为,文化因为其独特性、历史性和地域性而有着隔阂。在翻译中,文字充当着矛的角色,以此打破藩篱,做到求同存异,茶文化中亦是如此。除此之外,茶文化的翻译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译者。译者作为文化的代言人,理应具有高素质,如何找到合适的人为文化传播做出贡献,则成为首要的任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成为译者首先要攻克的问题之一,要让茶文化更好地传播,不应拘泥于翻译本身,同时兼顾美学价值[3]。我国的翻译团队已慢慢趋向成熟,然而其中却鲜有专攻茶文化的人,这时“一带一路”则表现出了其另一大特点———带动文化的发展。人才就好比千里马,少的是那慧眼识珠的伯乐,若能善加利用,于译者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于世界则是增添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保证翻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之后,社会应同样给予相应的支持,为茶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

3.茶文化在翻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3.1茶文化翻译中存在文化缺省现象

中国的茶文化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淘洗,不但成功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内涵,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哲学理念合二为一。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的内心。然而由于中西方在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中,中国读者熟知的文化精神内涵,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却是难以理解的,使他们对原文进行准确而连贯地理解有着相当的难度。因此,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很难达到最佳效果。

3.2茶文化翻译中存在意境翻译困难问题

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萃取了从古至今的优秀传统和价值理念,民族韵味浓厚,意境美感深刻。曾有学者指出,意境对于茶而言如甘泉之于香茗,可谓相得益彰。译者在翻译茶文化典籍时,应当特别强调意境的完美再现。以《茶经》译本为例,1935年美国学者William的译本《茶叶全书》,1977年Viannery翻译的法文版本,MarcoCeresa整理出版的意大利版本等。这些欧美译本与原文相比,保留了《茶经》的基本信息,但相关典故、传说、历史等并未提及,原作的意境韵味并未全部体现[3]。

3.3茶文化翻译中存在译者能力不足问题

译者在对外翻译中承担着社会赋予的跨文化交际重任,需要克服不同语言形式的障碍,逾越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鸿沟。目前的困境是译者具有足够高的英语水平,但茶文化素养略显不足。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只进行表面意义的翻译而忽视其具有的深刻内涵及文化底蕴,不能流畅地在两种文化之间转换。

4.跨文化视角下茶文化的翻译要求及策略

中国古来品茶的习惯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茶有关的翻译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确的茶名翻译有利于外国友人认可与喜爱我们独特的茶文化,各种各样的茶叶受地域、品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种翻译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如何翻译对翻译好茶名,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4.1翻译要求

4.1.1翻译前的准备

想要翻译好各种不同的茶名,不仅仅需要与茶相关的知识。在前期准备的时候大量阅读有关的书籍、文献,充分了解茶中蕴含的内涵,作为之后翻译的坚实基础。还可借助当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更全面、广泛地了解茶道。

4.1.2翻译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茶叶有许多分类,基本茶类中有广为人知的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等。各个地区的茶叶都有自己的特色,导致茶名翻译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在翻译上不能拘泥于一种方法。

4.1.3翻译后的校对和总结

好的茶名翻译好比一件艺术品,需要作家不断打磨、润色,译者则充当艺术家的身份。翻译时要注意使用的翻译技巧和策略,结束的时候应再三检查,确保所翻译文没有错误、纰漏等。茶名的翻译是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准确清晰地译出茶文化,对译者而言是一个挑战,背后兼具的是我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4.2翻译策略

4.2.1直译法

翻译中国茶文化时,为了保证茶文化的原汁原味,往往采用直译方法。直译法的优点在于直观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再现原文语言风格与特点,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文内容。不足之处很明显,由于不同文化间存在差异,读者缺少茶文化的背景,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和困难。因此,直译法适用于翻译一般的简单词句。比如:greentea(绿茶),Whitetea(白茶),Jasminetea(茉莉花茶)等。

4.2.2音译法

在对茶文化进行翻译时,为了扩大茶文化的传播影响力和增强传播效果,也会采用音译的方式,。以产地、茶树品种命名的茶叶,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词汇,因此音译是不错的选择。比如:XihuLongjing(西湖龙井),AnxiTieguanyin(安溪铁观音)等。

4.2.3增译法

在翻译学中的功能翻译理论看来,追求两种语言在各自语境中的翻译目的的统一是翻译实践应当遵循的核心原则。由于我国茶文化背景下的“隐喻”“典故”等文化元素比较繁多,导致在对外翻译中如何准确、全面地向国外受众传达茶文化精髓就成一个难题[5]。例如,对于茶叶的传说、茶叶的某种特性或功效、茶叶的产地故事等,若在文中铺陈过多则会形成文字的冗余,对此可以借助增译法,以引入西方语境中对等的典故、增加典故注释等方式,使西方受众用自身的逻辑思维更好地了解我国的茶文化。

4.2.4意译法

在对茶文化进行翻译时,为了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认知误解和阅读障碍,会采取意译法。意译法指舍弃原作的表达方法,另觅同意等效的表达方法,或对原作的句子结构进行较大的变化或调整。这在茶文化的翻译中是极其有必要的。

5.结语

对茶文化进行翻译不仅可以保护茶文化面对外来文化冲击,还可以促进茶文化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突破单一文化视角的限制,在跨文化视角下使茶文化更好地为世人所认同。

参考文献:

[1]李庚.国外的茶文化[J].乡镇企业科技,1998(11).

[2]郭力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度假旅游,2018(1).

[3]肖艳.“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的翻译与发扬[J].福建茶叶,2018(9).

[4]赵素娟,董国栋.略论茶典籍的对外翻译与文化传播[J].福建茶叶,2016(31).

[5]咸守卫,王小琴.茶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文化误差”的原因及治理策略[J].福建茶叶,2018(06).

作者:蒋仁毅 蔡静 蒋宇航 许晓钰 严婧雯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