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技巧范例6篇

跨文化交流技巧

跨文化交流技巧范文1

[关键词] 商务英语培训 跨文化交流 语言交流 非语言交流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已成为各国共识。近20多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功。200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涉外商务活动发展迅速,使越来越多的涉外企业开始重视商务英语培训。商务英语培训是以语言为载体,把核心的商务内容放到其中;以企业商务人员和即将迈入职场的人员为目标,以商务活动中常用英语为重点的一种培训。其特点主要在于其培训的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

但当前的商务英语培训基本上都依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是否足以培养能够成功从事跨国商务活动的必备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我们先来谈谈跨国商务活动的实质问题。从客观现实来看,跨国的商务活动从表面看是跨国交际活动,从实质看是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与交流,因此跨文化人际交流的成败将决定跨文化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

根据baguley的定义,商务交流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技巧,从本质上讲有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双向交流过程。varner and beamer还进一步补充到,商务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所谓跨文化交流是发生在当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是来自不同的商务文化背景的时候产生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交流的障碍尤其突出,当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是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想象交流是多麽困难的一件事。gibson也分析到,如果交流双方之间有太多不同的“文化干扰”,交流随时都可以被中断。

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对商业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交际是跨文化商业活动的出发点。

二、跨文化交流的前提

跨文化交流通常包括各种经济商务主题。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商业人士应该对不同的文化价值保持相应的敏感度,以此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帮助商人在不同国家文化的环境中交流成功。因而,理解文化对跨文化交流培训是重要的。

西方人与中国人之间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可分述如下:

1.寒暄方面

美国文化强调“人事分离”,感兴趣的是实质性问题。因此他们谈话涉及不相干的事情及了解对手的时间很少,短暂的寒暄后即交流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此外,美国人幽默感强,爱开玩笑。

2.交谈方面

强调时间表“专时专用”,注重直率和讲实话。再者喜欢反驳,公开表示其反对意见。

3.思维方面

美国人往往把复杂的事情分解成一个个较小的问题。大任务由一系列小的任务堆积而成,比如提出价格,包装,交货等等问题,再依次解决。

三、跨文化交流的内容

交流既包括语言的交流也包括非语言的交流。

1.语言的交流是相当重要的

在语言的交流中,交流者不仅需要个人语言技能,如听、说、 读、 写,而且需要更多的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如谈判、演示和说服等技能。商务英语培训应该把这些技巧贯穿于整个训练,尽可能设计一些模拟交流场景帮助训练者应用这些技巧。

(1)谈话技巧(speaking skills)。当非英语母语交流者用英语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交流者之间进行沟通时,有效的谈话技巧十分重要。因为这种场景的交谈不仅要求通畅流利和准确达意,而且还应讲究一定的效率。adair特别强调了以下六个标准:清楚、 准备充分、 简单明了、 生动幽默、 表达自然、简练有效率。以上六点是给培训者提出准备谈话交流的明确标准,培训师应帮助他们用以上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谈话,在充分练习后进行点评,详细分析以上哪点做得更好,哪几点还需要改进。

(2)演示技巧(presentation skills)演示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达方式,如产品演示、会议演示、个人总结演示等。在商界中,各种形式的演示都被看作是一种十分有效率和灵活的交流方式。当然,这种演示交流往往既要求语言符号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交流技巧。许多商务人士发现,工作的成功绝大多数取决于他们能够组织好自己的观点并且有效地演示表达出来。因此,要想让培训者领悟这些演示技巧的精髓,应该在课堂上提供给培训者进行演示的机会,并且留心观察,帮助培训者找出演示中存在的交流技巧的问题,培训者应从亲自锻炼中掌握演示这一重要的交流技巧。

(3)高级的谈判技巧。(negotiation skills)谈判是一种双方或者是多方为了解决问题,达成协议而进行的商谈和商讨的过程。谈判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建立商务关系,同意进行谈判,交换信息,提问,选择,提出条件,商谈,达成一致和总结等。培训者必须明白谈判的任一阶段都可能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中,谈判的技巧均有所不同。为了帮助培训者顺利展开谈判,应该在分析各国文化对谈判影响的基础上,多对他们进行模拟谈判的训练。

培训师可以要求培训者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模拟谈判,一组是英国商人,另一组则是中国商人。在交流时,培训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英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因为英国是high idv(individualism),low pdi(power distance)的文化,中国商人应当更多尊重英国商人的个人权利和决定。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想法,因为清楚直接的交流是low pdi英国文化的体现。

2.非语言交流所包含的信息往往比语言更直接,两者相互补充,密切联系

(1)面部表情。在东西方文化中,东方人比较含蓄,面部表情也不习惯过于直露;而西方人则较为直率,喜怒哀乐较易表现在脸上。比如美国人认为微笑是一种积极态度的表示,而日本人在商业谈判中几乎很少微笑,只有谈判已近成功的尾声时才会展露笑容。日本人甚至会把随意的笑视为是不严肃甚至是嘲笑。再如眼神交流,美国人把直接的眼神接触视为诚实坦率的表示,闪移不定的眼神意味着不诚实和没礼貌,而日本人却认为不直视对方的眼神是表示尊重和谦逊。

(2)身体姿态。身体姿态,包括手势在内,在不同文化中差别是很大的。无意中做出的体语或手语,都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如我们大家熟知的“ok”手势,在美国表示“行,可以”,而在法国,这个手势的意思正相反,意味着没有价值的“零”,而在日本则代表“钱”。显然,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商业交际时,这个手势不可以滥用。又如见面时的体语,美国人可能会与对方拥抱,或拍对方的后背表示友好,中国人和日本人一般是难以接受这样的见面方式的。再如中国人喜欢翘二郎腿,而中东地区的人会认为这是极大的失礼行为,因为他们认为脚底是人身体最低的最肮脏的部位,向谈判对方露出脚底无异于贬低和侮辱对方。

(3)空间与相互距离。个人空间的大小,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约定俗成。与东方人交谈的西方人,常常会觉得个人空间被入侵。研究者发现,美国人认为4英尺~12英尺是在正式场合进行洽谈的合理距离,而亚洲和阿拉伯文化中则较少考虑私人空间问题,他们会认为越近的距离会使关系越亲近。因此美国人与日本人谈话,很可能在无意中被日本人的“紧追不舍”逼得节节后退,造成喜剧般的效果。

由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企业的跨文化交技能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商务英语培训作为提高企业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种有效的途径应该得到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对跨国贸易感兴趣的朋友的重视。

参考文献:

[1]baguley, p.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for modern business[m].berkshire:mcgraw-hillbookcompany,1994

[2]varner, i and beamer,.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boston: irwin mcgraw-hill,1995

[3]janch,f.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an introduction(3rd)[m].california:stage publications.inc,2001

[4]gibeon,r.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跨文化交流技巧范文2

一、对在线交流语言进行分析

对在线交流语言的特点进行有效分析,是做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线交流技巧分析的基础。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同样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也是买卖双方交流沟通的常用语言,但是对于中国的卖家而言,英语毕竟不是母语,所以在双方实际交流的过程中,多少会产生一定的语言沟通障碍,特别是面对即时的语言交流,需要中国卖方要有一定的英语能力。为了能够更好的促成与海外消费者的在线交流达成交易,中国卖家如果能掌握在线交流语言的主要特点,一定能够促使双方的交流更加顺畅,继而达到最终的交易目的。

1.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线交流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即时”性,这种语言在交流时,与书面语言比较会更加口语化,没有特别注意点格式。特别像现在流行的“淘宝体语言”,例如,“亲”“么么哒”等等,这些口语化的语言会更加亲切。尽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线交流是通过电脑操作完成,但是其确有一定的口语化特点,例如,常会使用“and”“just”“yousee”这些短句、重复语等等。所以,卖家与买家在线交流时,也应当要掌握英语口语的交流模式。

2.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线交流的语言,还有一个特点非常明显,那就是具有网络语言特点,例如,双方进行在线交流时,很多海外买家常会使用英文缩写,“r=are”“u=you”“oic=ohIsee”“cu=seeyou”等等。所以,中国卖家也应当要与时俱进,掌握更多英语的网络流行语,更好的理解买家想要表达的意思,以便促成交易成功[2]。

二、对买家的行为进行分析

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交流的技巧,还应当对买家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由于买家群体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化背景等,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如果在进行在线交流之前,能够掌握一些买家采购的习惯,对其的具体需求进行有效分析,然后进行在线交流时,能够投其所好,这同样也会促成交易成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买家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一下几类:个人买家、批发商、拍卖买家、货商以及商业用途的采购商。由于采购群体的不同,他们的出发点也不同,例如,批发商,他们的采购目的非常明确,同时也会很固定,采购的数量不仅大,同时要求的价格也会相对较低,订单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而待发货商则不同,他们一般会采购多种热销商品,采购的数量少,订单也不稳定。文化背景也会显示出采购者的购买习惯,例如,来自西欧国家的买家,会非常看重卖家的信誉以及商品质量;而澳大利亚买家的购买习惯则是会注重色彩丰富的生活用品,特别是家庭、户外的日用装饰品,喜欢实用性较强的商品,并不注重品牌,所以,要求卖家对买家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投其所好,进而促成交易。

三、对订单回复技巧进行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过程,常是由买家自己选择商品,然后对卖家发起询盘,接到卖家回盘之后,双方再开展一个在线交流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卖家在回盘时,语言一定要简洁、回复一定要及时。常见的买家询盘有这样几种情况,一个是未付款订单回复,一个是已付款订单回复,还有一个就是发货之后的回复。未付款订单回复指的是买家下单之后,拒绝立马支付。有很多买家常会使用这种交易方式来吸引卖家的注意,进而希望卖家可以对商品作进一步的说明介绍,或者是通过交流希望卖家降低商品的价格。面对这种情况,卖家应当及时主动联系买家,询问其未付款的原因,对自己的商品作进一步的介绍,尽可能的解决买家提出的疑问,进而稳定住买家的购买意向。这种类型的在线交流技巧,需要卖家及时回复,解除买家对商品存在的疑惑,并告知买家会在订单支付后,最快为其发货,使买家感受到卖家的真诚。已付款订单回复指的是部分买家在未与卖家进行在线交流的前提下,直接下单支付。面对这类情况,卖家家应当在第一时间联系买家,感谢其对于自己的信任,并将商品的具体信息、发货时间以及预期到达时间等全都告知买家,使买家感受到卖家的重视。发货之后的回复指的是商品离开中国海关到买家收货的一个过程,卖家应当自商品发出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发给买家一份邮件,提醒其商品运输的具置,或者是运输状态,一直到买家接收为止。很多买家在付款之后,都会急于接收商品,对商品的运输状态也比较关心,但是快递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卖家这样做可以有效减缓买家的焦躁情绪,进而大幅度提升自己的信誉[1]。

四、结束语

跨文化交流技巧范文3

关键词 翻译教学 跨文化 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表层意思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但由于拥有这两种语言的民族所拥有不同的生活传统和文化特点,导致一定文化层面的冲突,这给翻译带来了障碍。通常翻译教学往往强调语言和翻译技巧的讲解而忽略文化因素的导入,导致很多学生在翻译时出现不尊重原文的文化习俗的现象。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变得日益重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我们的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传统翻译教学的基础上将文化交流因素融入教学当中。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翻译教学

“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是泛指一切在语言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 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认为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也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对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加上社会文化能力即能够与另一文化进行和谐的交往。

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转换。字典里所包含的对应的翻译只是翻译的表层,而丰富的文化信息则是潜藏在独特的文化底蕴之中。例如,“pick up sb.”一词在英汉字典里表示“接某人”的意思。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在该用另一个汉语意思相同表示“接某人”(meet)的情况下而误用了“pick up”(一般指用车接)。这是因为大多数字典里不可能把每个单词所联想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体现出来,而外语学习者最开始接触的翻译也仅仅停留在意思表面即对应的字面意思。还有一个笔者经常发现误用的字是“house”,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习惯用这个词来表示任何概念的“房子”,殊不知美国文化中有好几个表达不同类别的“房子”。经过跨文化交际的亲身体验,笔者了解到通常我们所指的城市居民单元式住宅楼房在美国也有相似的对应,可以叫“condominium”,而不是绝大多数美国人也很向往的“house”,因为该词通常指的是那种类似于中国别墅式的房子。因此,为了消除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误解,了解与掌握字典里背后的深层文化底蕴是极其必要的。而翻译教学作为以双语的转换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对文化传播更负有直接的责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对于翻译教学具有比对一般外语教学更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翻译课堂中存在普遍的错觉,认为翻译课就是教会学生翻译,培养译者。另一方面,学生也对老师讲授的翻译过程、标准、原作的背景知识、词汇的文化内涵时等兴趣不高,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老师在浪费时间。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

众多因素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表现为中西方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的不同,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中方是发散性思维, 西方则是直线性思维; 中方注重整体, 综合概括, 西方重视个体, 强调逻辑分析, 表现在语言上汉语概述性, 抽象性强,英语具体性强。 例如在时间的表述上, 汉语是以年月日的顺序, 而英语却是把年放在了最后。在价值观上, 中方重儒家文化, 集体主义,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如中国人在面对表扬时, 语言上常表现的是谦虚, 否定自己, 西方却坦然接受表扬, 表现个人的成绩。

外在因素主要表现在目前的考试制度, 教材, 教师等因素。 目前翻译资格证的考试还是重翻译技巧及语法知识,文化与交际的知识考核得较少。教学管理者也一般认为取得了翻译资格证就意味着就能胜任翻译教学,而没有提供条件让教师接受真实文化语境下的培训或进修。在翻译教材方面, 呈现出单一, 过时等特点, 缺乏实用性, 而且教材把重点过多地放在语言知识和具体的翻译技巧运用上, 设计的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很少, 对跨文化的引导和运用更是被忽略了。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选取恰当的教材。

翻译教材具有导向作用,是高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实现翻译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是英语专业学生获得翻译知识、提高翻译能力的最直接来源,是评估高校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国内翻译教材层出不穷,种类繁多,数量可观,但目前来看,翻译教材的现状还很难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一是教材内容陈旧,主要以词句为例介绍一些翻译技巧,服务于传统教学,与现在的翻译教学严重脱节,如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首版于1980年,但今天仍有很多高校选用这本在当时相当权威的教材。翻开此类教材,具有跨文化意识的教师很容易辨别出这种纯粹从词句层面上讲解翻译技巧的教材仅仅局限于语言表层的转换,脱离了文化语境,忽视了文化知识的传输,没有以文化交流为指导思想,不符合翻译教学大纲规定。二是国内外翻译理论的发展对翻译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翻译教师开始不满足于传统的翻译教材,人们也开始编著新教材。这类教材已有明确的理论介入,但缺乏文化交流为主线。跨文化意识较强的教师还是不太能满足于此类教材面对这种情况,具有跨文化意识的教师往往会选择适应新翻译课程要求的教材,尽量选择融翻译技巧、翻译理论、翻译史、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教材。

(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目前翻译课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闭卷,考试多是对语言知识点和翻译技巧的考核,内容绝大部分是字词到段落的英汉互译,主观论述题基本不会出现,也不允许带字典等工具书。这样就自然给学生灌输了一种信息就是以为有了语法加上字典,就可以轻松应付翻译考试了。而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有翻遍所有字典也可能查不到的东西。因此,在考核中,可以加大平时成绩的力度。鼓励学生多搜集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或多找机会亲身体验跨文化交际,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口头汇报,或者用角色扮演把一些典型的跨文化交际失误再现出来,这些都要纳入期末成绩评价标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使学生更兴致盎然地、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三)提升翻译教师资质,加强自身文化素养。

翻译作为双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翻译教学有别于其他纯语言的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自然也要更有针对性。试想一个从未跨出国门的或者甚至是刚跨出校门的年轻教师,自身可能都对目标文化感受不深,更谈不上言传身教。为了帮助教师能获得真实的目标文化体验,大学及院校管理者应该提供出国的机会,没有条件者也要帮助教师参与目标语国家人士的联谊会等之类的社交活动。可以方便利用的资源是各个大学的外籍教师,翻译教师应该主动与之接触,可以把自己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或所感受到的独特的文化转述给学生。另外,当前世界已然成为“地球村”,网络等各种资源媒介的使用,使得我们可以不出家门就可以领略各国文化,因此教师最起码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总之,一个连教师都缺乏目标语国家文化的课堂根本就谈不上跨文化交际的培养。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 互联网进行跨文化知识教学。

教师应该多收集, 整理有关西方文化方面的音、 像等资料, 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 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提供一个声、 像、 文俱全的真实交流环境。这点与建构主义理论不谋而合,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它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真实的情景相联系的, 是对真实情境的一种体验。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社会互作用,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才能有效地构建知识。 同时又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 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并完成知识构建。因此在翻译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真实多媒体课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承担着跨文化交际的重任。翻译教学也不应该局限于翻译方法的讲授。在翻译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有计划、有系统地导入跨文化交流因素,逐渐改变传授一般翻译技巧或机械练习的传统教法,要教会学生从文化内涵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正如著名翻译学家Nida的文化知识框架中所包含的各个要素,我们在翻译教学中要将不同国家的生态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文化因素导入翻译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课题名称: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教学一体化模式(课题编号:2011jyte147)。

(作者:武昌工学院语言文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3]佟晓梅.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教学研究,2006(2).

跨文化交流技巧范文4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教学

    Spitzberg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知识、动机、技巧三个因素构成,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足够的跨文化知识、积极的动机和有效的交际技巧,三个因素应同时具备,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单独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知识

    知识指交际者应该了解目的文化中交际对象、语境以及人们对得体行为的要求等信息。这些知识是交际者正确解读交际对象传达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基础,同时也是交际者选择得体交际行为的依据。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交际者便会无法确定自己的交际行为在目的文化的某一语境中是否得体、有效。

    跨文化知识包括广义文化知识(涉及各国文化的知识)和狭义文化知识(涉及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广义文化知识从宏观上解释跨文化交际现象,对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做一般性的指导。例如:了解各国文化中存在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交往规则可以帮助交际者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提高对跨文化现象的敏感度。了解文化对人际交往模式的影响可以帮助交际者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行为取向。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要掌握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和常识,如:该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以及其主流文化模式和优势等。特定的跨文化交际目标要求交际者掌握特定语境的知识,如: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要求交际者掌握目的文化中有关商务活动的常识,出国留学要掌握与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文化常识等。

    二、动机

    动机指交际者在预期和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的情感联想。与知识一样,不同的情感因素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人类的情感包括感觉和意图。感觉指人们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体验到的情感状态。尽管人们总是混淆情感和思想,但是情感并不是思想,而是人们对思想和经验的情感和心理反映。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有幸福、哀伤、急切、愤怒、紧张、惊讶、迷惑、轻松和快乐等情感体验。感觉涉及到交际者对其他文化的敏感性,以及对交际对象和某一特定文化的态度。有的人不习惯面对不熟悉的东西,其他文化中陌生的景色、声音、味道使他们退却。提高体验陌生事物的动机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意图或目的是指导行为的目标和计划,指导交际者在具体交际活动中的行为取向。人们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持有某种定势性的看法,这种看法可以帮助交际者缩小采取应对措施的选择范围,意图会受这种定势的影响。如果在交际行为发生之前,交际者对交际对象或其文化持有负面的看法,那么在交际中,这种负面看法会影响到对交际对象行为的客观判断。如果交际意图或目的是积极的,交际双方彼此的判断和评价准确,表明交际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

    三、技巧

    技巧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交际者只掌握必需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持有积极的交际动机还不足以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他必须能够运用一定的行为技巧。这好比一个人想游泳,他看了很多关于如何游泳的书,掌握了游泳技巧的知识,他有强烈的游泳的动机,但是他还是不会游泳,因为他没有掌握游泳的技能。

    很多跨文化交际学者对Spitzberg的理论作以修改,提出相似的模式。例如: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学者提出“意识”是与“知识”、“动机”和“技巧”同样重要的第四因素。PauloFreire认为,意识主要指对自我以及与自我相关联的人或事务的认识,包括探索、实验和体验,是自我反省的,可以自我展现也可以向他人展现。意识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一旦有“意识”便不能回到原来无意识的状态。意识可以提高认知、情感和行为技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应该有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容。hTtP://Www.XcHeN.COm.cn

    四、非言语表达

    非言语表达也是重要的心智活动之一。交际者要注意对方文化中肢体语言、时间语言、颜色语言、空间语言、辅助语言等非言语符号的细微差别。与言语交际的情况类似,一个具备目的文化非言语交际知识的人不一定能够准确使用该非言语符号系统。因此,在出国之前应该刻意做一些专门的练习,提高运用非言语符号系统的能力。例如:如果准备去日本,你应该在家人和朋友面前练习鞠躬。此外,味道也是很重要的非言语符号,在出国之前应该了解目的文化对味道的喜好和日常的习惯,有的国家,如:美国,喜欢用香水或其他化妆品掩盖人体的自然味道,而很多国家的人们却不习惯使用香水。在教学中不妨使用角色扮演可起到积极作用。

    角色扮演与语境有关,指交际者在目的文化中如何根据自己的角色身份得体地使用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文化记载了社会对不同社会角色的期望和要求,是个体扮演角色的脚本;换而言之,人们根据自己文化内部的角色期待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个体的言行符合其扮演的角色身份。文化是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不同文化对同一社会角色言行的期待不同,跨文化交际者应了解目的文化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期待,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目的文化的要求。

    在国外,教师与学生尽量保持平等的关系,对学生的约束较少,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教师和学生一般使用非正式的、生活化的语言对话,所以一个美国教师在课堂上身着牛仔裤,坐在桌子上讲课可以理解为制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而在韩国,学生期待教师为人师表,仪表言行都应该正式、庄重,美国教师的行为在韩国文化中不符合其扮演的角色身份要求。

    不同文化对职业以及性别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的期望不同,跨文化交际者要能够调整不同语境中角色身份的行为差异,以对方文化可接受的得体方式进行交际。

    一个人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增加了,交际动机随之增加;交际动机增加在行为上表现为积极参与交际活动。积极的参与使交际者增加经验知识,学到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推动积极情感能力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上述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实践和复习所学内容;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加强同学间的合作。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使他们更全面、更细致、多角度地了解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情况,给教师提供机会来观察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完成各类真实交际任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学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跨文化交流技巧范文5

将文化意识植入大学英语教学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做法。

1,充分挖掘语言教学材料。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其中不乏许多好教材——既有中国学者的独立之作,又有外国专家的原版论著,或是两者合作。在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关于不同文化的意象和描述,并且让学生评估他们自己先前的认识是否与教材中的陈述相符合。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就有许多谈论文化内容的文章,如“cultureshock”“transnationalmarriages”等,新视野听力教程中每单元还有一个专门的栏目叫做“culturetalk”,针对一个特定问题由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谈论在他们各自文化语境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因此教师可以抓住现有教材中的跨文化因素做足文章,将其利用到极致。

2,利用英语传统媒体和文学作品。英语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小说都可以用来作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材料载体。例如文学作品就被广泛用作语言学习材料,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内化”跨文化交流能力。电影,尤其是包含中国元素的作品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教学的绝佳材料,例如《卧虎藏龙》《功夫熊猫》《功夫之王》《雪花秘扇》。这些电影以外国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让外国人听得懂、愿意看。用西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这其中的技巧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3,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互联网、电子邮件、聊天室、即时信息、基于网络的互动学习都是信息技术带给外语教学的一系列便利。这些资源除了可以像传统资源一样使用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使用者参与到了一个真实的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他们能够通过“做中学(learningbydoing)”这种亲身参与式的体验教学形成文化意识并且根据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反省。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给其他学习者(尤其是处于非中国文化语境的)或者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发电子邮件或者通过聊天软件聊天来实现上述过程。

4,探索地方文化多样性。对于缺乏海外经历的学习者来说,以国内或者地方多元文化作为例子来诠释跨文化交流可操作性更强,更能与学习者的亲身体验产生共鸣,并且更经济。学习者发现不同地方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注意到这些群体之间是怎样沟通并和谐相处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这些例子带入课堂,由教师条分缕析,以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解读这些行为,并将其中可用的经验、技巧最终推广到不同语言(英汉)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因此因地制宜,通过充分探索地方文化中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5,引入文化使者。来自英语国家的外教或者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是传播文化的使者,他们往往有许多关于跨文化交流的鲜活例子,这些经验可以被用作课堂教学内容。目前各大学一般都配有外教,执教英语课的教师往往也有着较为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验,这种与外教或者教师面对面的交流的过程提供了将跨文化交流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中获得的经验与材料又可以用于课程教学反思,进一步发展文化意识。

以上这些做法试着将在语言课堂教学中可获得的资源,如课本、教师,和在课堂外获得的但可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如互联网,一起利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足够多的跨文化交流素材,探索本文化和外文化,并且对比反思这些经验。

结语

跨文化交流技巧范文6

关键词:笔译实训;高职;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49-02

一、引言

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课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实训课程作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有人也称高职教育为就业教育。所以,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高职英语专业的翻译课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身就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训练和操练,就容易偏于理论而失去其应有的实践性意义,和高职教学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只有通过大量的翻译实际操练,在操练的过程中掌握做好翻译所必需的方法、技巧,才能让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其翻译能力,从而增强其就业的竞争力。然而,在进行英语笔译实训的过程中,仅仅训练翻译所必需的方法、技巧是远远不能达到实训的最初的目标和要求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需要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二、跨文化意识与高职英语笔译实训

我们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学习外语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这门外语文化的过程。语言离不开文化,而离开了文化的语言教学往往既不能深入又没效率。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艺术、道德、法律、知识、信仰、风俗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构成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它影响着翻译的效果。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巨大,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多方面文化背景,才能更自如和得体地进行翻译工作。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那么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有文化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影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文化因素的作用,这样在翻译时才能达到与原作者的心灵契合。

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两种语言的自由转换的能力是翻译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单靠教会学生词汇和句子的几种翻译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许多语言能力之外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因此,实训课的老师应该首先自己要具备跨文化的意识,并且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种意识。这样做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实训教学更有效,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如何在高职英语笔译实训中融入跨文化意识

在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体系的大背景下,现行翻译教学模式中跨文化意识的缺失会使翻译教学偏离它预期的目标。尤金·奈达认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的。”由此看来,笔者认为在英语笔译实训中导入跨文化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是一桩迫在眉睫的事情。要做到这点,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在高职英语笔译实训教学中的跨文化的意识,在实训中导入文化意识,注重文化语境,以及通过笔译实训课教材的改革这几个方面来解决。具体分析如下:

(一)培养并加强教师在高职英语笔译实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在英语专业学生的笔译实训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具备跨文化的视野是当今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教育的成功与否。而且,语言学习本身的规律也要求教师培养跨文化意识。由于传统的笔译实训教学只注重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的训练,没有真正重视跨文化知识在翻译操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想要改变这一状况的话,就必须积极地将跨文化的意识引入到语言教学,尤其是英语笔译教学中来,使得英语笔译实训教学纳入到跨文化交流的大框架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笔译技能,提高笔译水平。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习俗、礼仪、文艺、宗教、道德、伦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专有名词、日常用语、民间谚语、成语典故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在笔译实训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发现学生因为缺乏文化知识而产生误译的现象,同时也发现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希望将跨文化意识与教学相结合,但却因自身跨文化知识的薄弱而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要克服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著名绘画、电视录像,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英语翻译实训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教学的要求。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交流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跨文化教学在当前翻译实训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紧跟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大胆探索文化教学,做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在实训教学及语言测试等活动中反映出来。

(二)在高职英语笔译实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意识

教师在笔译实训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可以将跨文化意识导入其中。教师可以通过原文向学生传授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在分析译例的同时,突出了解跨文化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收集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跨文化教学,从而优化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笔译方面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跨文化知识。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篇意识,以适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要。比如,在中国“老”是尊敬的表示,可西方人都忌讳“老”,因为它在西方意味着风烛残年,去日无多,因此,都不肯承认自己“老了”或是“身体不好,累了”。在中国“龙dragon”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民族精神的标志和象征,中国人以龙的传人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神话中dragon是一只巨大的蜥蜴,口中喷火,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长长的蛇尾。在中世纪,龙是罪恶的象征。因此Her mother is a real dragon意思是“她母亲把她看管得真够严”。She is a bit of dragon一句可译为“她是很跋扈的人”。又如在中国文化中,猫是可爱灵巧的动物,但在西方说话传说中,猫是魔鬼的化身。She is a cat真正含义是“她是心地恶毒的女人”。中国人常用“狗”来比喻讨厌的事物,而英语中有关“狗”的一些表达却隐含褒奖。如Every dog has his day 意思为“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a top dog 译为“身居高位的人”,a clever dog 译为“聪明的小孩”。在汉译英中,汉语的“拖后腿”如果直译成“Pull one’s leg”,其意思就变成了“哄骗取笑某人,愚弄某人”。

(三)注重高职英语笔译实训教学中的文化语境

王佐良先生说:“翻译里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花很大力气加以解释。”翻译是不能脱离有关的文化语境而独立存在的,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翻译。翻译是一个对原语的语境做出的动态的顺应过程。作为原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或者说中介,译者的主要任务或目的就是要保证和促进两者之间交际的成功。笔译实训应考虑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真实的文化语境,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环境中。

教师要让学生在语篇的基础上了解把握文化知识,通过对不同语篇的翻译联系提高自己的笔译能力。比如说以下这些文字常见于宾馆饭店:“旅客登记时,须凭足以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并说明住宿原因。旅客必须遵守宾馆饭店的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爱护饭店的公共财物。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旅客,饭店有权责成改正。”它们通常被译为:“Guests are requested to show their own valid papers to prove their identities and to tell the reason for lodging when they check in at the hotel.Every guest has the obligation to abide by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hotel,cooperate with the personnel in carrying out their duties and take good care of the property in the hotel.The authority of the hotel has the right to reason with anyone who has violated the regulations mentioned above.”中文原文在当地文化中是常见的“顾客须知”模式,虽然语气咄咄逼人,但由于本国游客已习以为常,一样能起到吸引游客再来的预期功能。但是,同样的内容如果翻译成针对外国游客的英语,可能就会令他们感到反感而产生排斥心理,对实现吸引外国游客的预期译文功能不利。这里需做一些必要的改写或调整。针对在英语国家,“顾客须知”的常见内容以提供信息为主的特点,可考虑改写为:“旅客登记时,须凭足以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并说明住宿原因。”(Please help us to speed up your check-in by presenting your ID.)“旅客必须遵守宾馆饭店的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爱护饭店的公共财物。”(Our guests are kindly expected to hee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Your cooperation will be appreciated in making our services effective.)“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旅客,饭店有权责成改正。”(In the unlikely event that something in the room is broken or damaged,please let the Floor Desk know immediately.)

(四)高职英语笔译实训课教材的改革

实训的教学文件和教材对于实训教学活动而言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重视它的制定和开发。作为高职笔译实训课的教材,必须在注重传授翻译的各种技巧的同时,兼顾跨文化意识的传播。笔译实训教材应适应当今笔译实训课程要求,以文化双向交流为主线,并贯穿整个笔译教材,在译例的选用中时时不忘传达跨文化信息,使学生在掌握两种语言、笔译技巧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对象国的文化。在进行教材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强调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外,还应当邀请一些从事翻译工作的企业人士参与其中,提高高职翻译实训的实用性。

四、结语

在对外交流与对外贸易蒸蒸日上的今天,我们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和质量日益提高。我们应当重视翻译实训课,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更加重视跨文化意识在实训课中的引入与实际操练,进而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合格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淼.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教师跨文化意识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6).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