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范例

网络经济学

网络经济学范文1

1.电信服务业的订阅

描述电信服务的需求是研究网络效应最佳的途径。电信是一个随着同一网络使用者数量增加而每个用户的效用增加的网络。如果其他消费者不能够通过网络交流,那么没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电话服务的费用。企业只有在其他企业能够收发传真时才会使用传真机。如果没有人使用电子邮件,那么将没有人支付电子邮件这一服务等等。消费者对于通信网络大小的敏感性可以作出如下解释。N个用户的网络连接数(链接)通过公式:L(N)=N(N-1)/2给出。例如,如果用户数量由10增加到11,则可能的链接数量会增加L(11)-L(10)=55-45=10。因此,第11个用户的增加带来了10个额外的链接。Rohlfs(1974)构建了电信用户的需求函数,假设潜在订阅者为x,其中0≤x≤1。消费者被x较低值索引,然而消费者被x索引值接近1的位置。令P表示订阅费用,qe表示订阅者数量的期望值。其中,α>0衡量网络效应的强度。α值越大,表明消费者给予与潜在订阅者通讯的能力更高的价值。相反,如果α=0则表明没有网络效应。参数β>0捕获了关于消费者从服务中所获得收益的消费者异质性程度。令买一种类型x的潜在用户数为N,x∈[0,1]。方程(1)表示如果给定订阅费用P,那么在订阅者和非订阅之间的消费者类型0≤x(p)≤1将会不同。假设有一个较好的预期,订阅者得总数为qe(p)=Nx(p)。因此,通信服务的逆需求函数为p=[1-βx(p)]αNx(p)。以上的分析展示了两个消费者需求和网络效应下的决策的共同特征:(1)消费者均衡的多重性。在每个给定的价格0p,如果所有消费者能够正确预期较低的需求,cmLq这一数量则可以得到。在这个均衡中,只有那些认为服务具有较高价值的人才会订阅该服务。如果所有消费者都预期较高的需求,那么从更大网络中所获得的将会引导消费者以更低的估值来订阅。较低需求0(p)cmLq被称为在价格为0p时订阅者的临界数量。这是订阅者数量的最小值,服务提供者必须确保对于这一服务的非零需求。注意到,0(p)cmLq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均衡,因为订阅者数量的微小上升会引起0(p)Hq消费者订阅该服务。(2)协同问题。消费者必须知道其他订阅者的真实数量以便决定是否订阅该服务。例如,如果所有消费者相信没有人将会订阅该服务,那么q(p)=0(零需求)始终是一个均衡,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案例。

2.网络外部性假设的实证检验

几个学者已经就网络外部性假设做了相关的实证检验。Gandal(1994)为电子表格程序衡量特征价格方程来检验网络外部性是否存在,并且发现消费者愿意为那些与Lotus平台兼容和那些提供与外部数据库连接的电子表格支付高额溢价。Brynjolfsson和Kemerer(1996)研究了安装基础与软件包价格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产品的安装基础上升1%,会相应造成价格上升0.75%。对于兼容性,他们指出那些追随受欢迎的Lotus菜单树接口的产品定价平均高出46%。Gandal(1995)通过查看文件传输兼容性标准来检验网络外部性,结果表明只有Lotus文件兼容性标准在解释价格变化中时显著的。Dranove和Gandal(2003)通过实证commpetingDIVX标准的预告暂时放缓了DVD技术的应用来描述DVD市场中的网络效。Grajek(2010)在1996~2001年期间的波兰移动手机市场中,发现强大的网络效应,并表明网络效应的忽视会导致需求弹性的高估。Economides和Himmelberg(1995b)使用一个类似的需求结构和美国传真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聚合时间序列,来调整衡量消费者估值网络效应的参数。从1979~1992年的销售数据,他们表明近80年代末的需求增加并不是由外部的消费者需求转换盒价格的下降造成的,而是由在安装基础的规模中过去增长和预在期未来增长引发的。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只列举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参考文献的选择并不反映文献价值的判断,仅仅基于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结果的影响。

作者:张健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网络经济学范文2

“网络“的概念是网络经济学的核心基础概念,对网络经济中“网络”的界定及特征的研究是网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更多时候是虚拟的网络,即各个组成网络的各个节点之间并不存在有物理介质的连接,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节点间的信息交换,或者节点之间相互依赖的特征。虚拟网络能够以物理网络为基础,也能够完全脱离物理网络而独立存在,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的兴起,催生了大量的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网络。

关键词:

虚拟网络;网络经济学;网络外部性

一、引言

网络是网络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网络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经济运行网络化是其与以往传统经济形态最大区别,对网络经济中的“网络”的界定及特征的研究自然成为网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网络是指纵横交错的结构和组织,为了更准确地表达网络的内涵,经济学更倾向于采用网络的数学定义,网络是一种由结和链组成的拓扑关系结构。由于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容易形错觉,将网络经济的“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等同起来。但实际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早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经济学的出现源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一些具有网络基础设施的产业,如电力,煤气,热力供应,自来水,电信,铁路,邮政的发展日渐成熟,这些产业以物质型网络为基础如电信网络、铁路运输网络、电力网络等,必须通过完整统一的网络才能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水平网状的结构,使其行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自然垄断倾向,早期的网络经济学规制与竞争的平衡对这些具有网络型产业展开研究,此时的网络经济学实质是网络产业经济学。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服务、计算机软件,银行卡服务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人员从这些行业观察到了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所谓网络外部性,即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变化。简而言之,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的规模成正比,和早期的网络产业经济学相比,此时的网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存在物理连接的实际网络,如电信的通讯网络、城市自来水供水网络,虚拟的网络,即由使用某产品或服务的人群构成的网络成为了网络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使用某产品或服务的用户可以看成构成网络的节点,节点之间信息交换或者相互依赖形成了节点之间的”连接”,从而构成了所谓的虚拟网络。

二、节点之间的连接

无论是物理网络还是虚拟网络,都是由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而构成的网状结构,对于物理网络而言,节点之间的物质连接显得直观且容易理解,但对于虚拟网络,由于不存在物质介质,节点之间的连接显得抽象晦涩。节点连接的性质决定的网络外部性强弱与性质,卡茨和夏皮罗在1985年对网络外部性进行了分类,将网络外部性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是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用户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也就是说随着某一产品的用户人数增加,产品的价值会增加,用户人数的增加直接给老的用户带来了好处。而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某一基础产品用户人数增加,使得相应的互补品更丰富、更容易获得从而使得基础产品的价值增大,也就是基础产品的用户人数的增加间接给用户带来了好处。如果从节点间连接角度,在存在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中,节点之间连接体现为节点之间的某种形式的信息交互,对于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而言,信息交互所体现的具体形式会有差别,信息交互是双向的。下表给出一些比较典型的网络产品的节点连接的具体体现。卡茨与夏皮罗从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软件这一对互补产品上观察到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存在,计算机硬件的用户人数增加,使得基于硬件的计算机软件的供给会增加,从而最终使得计算机硬件的老用户得到了好处。因此又将间接网络外部性称为“软硬件范式”。绝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只要是基础产品和互补产品组成的系统产品领域都会有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比如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是硬件,互补产品是软件;耐用品与售后服务,耐用品是硬件,售后服务的软件。由于中介平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互补的,因此间接网络外部性又被称为“市场中介效应”。和直接网络外部性不同,存在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各个节点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信息交互,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利益的相互依赖。具体而言使用基础产品的用户所构成的节点和使用互补产品的用户所构成的节点相互依赖。以婚姻中介为例,可以认为婚姻中介为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分别提供“寻求女/男性配偶”的婚介服务,这一对服务是高度互补的,因为假设在一种极端的情况,如果只有女性用户或者只有男性用户使用该婚介服务,该婚姻中介提供的婚介服务价值为零。一对互补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会具有间接网络外部性,假定有一女性用户A已经在使用该婚姻中介,突然有大量的女性用户成为该婚姻中介的新用户,女性用户的人数的增加并不会直接给A带来好处,因为A只能与男性用户匹配,但女性用户人数的增加会给A间接带来好处。由于这些大量女性用户的涌入,会带动更多的男性用户加入到婚介,使得A匹配成功的几率增加,A间接的得到了好处,即间接网络外部性。有时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介不如上例中那么明显,以影碟机作为例子,影碟机以及碟片构成了互补的产品,假定市面有多种不同制式的影碟机,不同制式的影碟机所支持的碟片格式是不同的,因此使用某种制式的影碟机的用户越多,基于该制式的碟片就应该越丰富,假定有一用户A选择了某种制式的影碟机,突然有大量新的用户也选择了同种制式的影碟机,新用户人数的增加并不会直接给A带来好处,但新用户人数的增加会使得会有更多碟片供应,给A间接带来好处。因此,对于虚拟网络而言,节点之间不存在物理连接,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节点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或者间接相互依赖。例如对于购买某种水果(比如富士苹果)的用户会是否构成网络经济学上所谓的“虚拟网络”,判断的依据就是吃苹果的用户直接按会不会有信息的交互,显然没有,因此节点和节点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依赖。第二苹果有没有和其他产品构成互补产品,或者说单独购买苹果的价值不大,如果也没有的话,也就找不到间接依赖的存在,因此对于购买苹果的消费者不会构成网络经济学意义上的“虚拟网络”。

三、虚拟网络与互联网

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不完全等同于互联网,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更多时候是虚拟的网络,但很多虚拟网络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比如使用QQ的人群构成一个虚拟网络,使用支付宝的人群构成一个虚拟网络,无论QQ所提供的即时通讯服务或是支付宝所提供的第三方支付服务,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此时虚拟网络以互联网为基础。另一种情况,互联网的出现强化了组成虚拟网络的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使得该虚拟网络的网络外部性更加显著。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软件产品的强网络外部性特征已经显露,比如在早期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WPS的市场竞争中,假定WORD和WPS两者之间彼此互不兼容,则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软件的人数越多,意味着用户在打开其他用户创建的文档时会更方便,即用户的人数越多产品的价值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外部性。虽然当时人们并没有使用互联网来进行文档的交流或分享,此时的虚拟网络并没有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只不过当互联网出现以后,文档的交换或者分享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时,文字处理软件的网络外部性会愈发显著。究其原因,由于互联网的使用,人们进行文档交流速度大大提升了,文档交流的范围也大大扩大了。网络外部性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内物质的流动速度,互联网的使用使得使用WORD或者WPS人群进行文档交流更快速、范围更广,强化虚拟网络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因此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虽不能等同于互联网,但互联网的兴起丰富了网络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四、结语

无论是直接网络外部性还是间接网络外部性究其原因都产生于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存在有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节点之间是一种直接依赖关系,而存在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节点之间具有一种间接依赖关系。如何界定虚拟网络,最重要的依据是通过判断网络节点之间有无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但是世间万物多多少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这样容易使得网络的概念过于泛化,最后在界定是否具有网络外部性时,不仅仅要看有没有,还要看网络外部性的显著程度,只有当网络外部性特征显著到能够因此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以及商家营销决策,才会成为网络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作者:付华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耀.《经济网络、网络经济与网络经济学》[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聂庆《网络经济学有关虚拟网络的研究综述》[J].科协论坛2007年03期.

[3]付华《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第三方支付竞争研究》[J].商业时代,2012年12期.

网络经济学范文3

[关键词]网络经济学;互联网金融;计算机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依托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为互联网金融提供各类金融附加服务,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扩展其影响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加顾客的服务体验满意度。与传统的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在其进入金融市场之后,快速的实现了金融业务扩张,并占据了极大份额的市场资源。互联网金融发展必将成为金融领域发展的主流形式,然而网络经济学视域下的互联网金融存在众多风险问题,这必然会对网络金融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金融风险设计应对措施已成“当务之急”。

1概述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涵盖范围较大的、以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精神为基础的、没有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的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互联网金融不仅影响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对电子商务公司、IT企业等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伴随着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金融业、非金融业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但又不仅仅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简单叠加。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创造了三种新的金融形式,第一种是以阿里金融、宜信、人人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依托客户大数据展开的金融服务活动;第二种是以网上银行、移动手机银行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的新的金融服务渠道和支付平台;第三种是以金融机构和银行合作为形式的网络信贷公司与金融企业的融合。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并非同一个概念,金融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电子化金融业务,金融商业的模式或本质并未发生改变,但互联网金融革新了传统金融、革新了传统金融过程中使用的互联网技术,是一种很全新的商业金融模式,这种模式依托互联网思想、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实现资金融通、资金支付等,由于具备互联网精神,因而比金融互联网模式下的各种服务更注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及客户的服务体验。也因此,互联网金融在组织构架、导向目标、价格策略、技术使用、监管体系等多个项目内都与金融互联网存在较大的差异。

2网络经济学视角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融合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务,发展了传统的金融,但其本质仍然属于金融,因而不可避免的存在金融类风险。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使用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使用的风险也因此被叠加于互联网金融之内。从宏观角度看来,互联网金融必然存在三大风险类型,分别是:法律定位不明可能碰触法律底线、第三方资金存管制度缺失,资金安全隐患高、内控制度可能会诱发新的经营风险。从网络经济学微观视角看来,互联网金融同样存在风险问题,且以如下四种风险为主:第一,相关性风险。相关性风险包括四个分类,分别是信息不对称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和政策风险。其中,信息不对称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导致的风险;信用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监管难落实导致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资金运转导致的风险;法律和政策风险则是国家宏观政策、法律完善所导致的风险。第二,资金安全风险。虽然现阶段国家律法中有关于互联网资金管理的相关条例,然而互联网资金账户的调配权始终被互联网金融机构掌控,因而有着极高的资金被挪用、占用、借用等风险。第三,技术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立足于计算机互联网,资金的管理交易、转移等都需要由相关的技术人员或投资者自主操作,技术人员或投资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高低会直接影响操作的最终结果,如果所使用的技术存在漏洞或者缺陷,极容易给交易本身埋下安全隐患,进而影响互联网金融安全。第四,市场流动风险。互联网金融市场具备与传统金融市场一样的性质,也有区别于传统金融市场的性质,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具备传统金融几乎所有的缺点,由于金融市场具备流动性,这就使得高杠杆率、资金集中赎回等极易冲击互联网金融本身,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基金稳定性难以保证,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不断提升,一旦金融机构难以正常运转,可能会诱发破产问题,进而影响互联网投资者的相关权益。

3网络经济学视角下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

互联网金融被誉为“第三种金融模式”,主要涵盖四大业务类型,分别是金融信息网络化、网络信用服务、虚拟货币、第三方支付,能够有效地弥补现阶段传统金融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自身的缺点,如金融风险问题多,这就使得短时间内互联网金融还无法完全替代传统金融体系成为现阶段一个客观情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促进金融行业发展无法脱离互联网金融发展,因此相关者应该正视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积极设计应对措施,促使互联网金融良性发展。在具体落实时可参考如下几点策略:首先,强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在合理引导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预防各种互联网风险问题发生,利用风险预警及时掌握风险问题的发展情况,尽可能于风险萌芽阶段将其扼杀。其次,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以互联网金融企业为核心推动第三种金融模式发展,鼓励互联网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大力投资金融诚信体系构建,在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的同时,针对性地抵御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最后,加大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积极构建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宏观层面规范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相关操作,调整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氛围,应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惩处各类互联网金融问题,加大相关信息的披露力度,在思想上震慑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人员,确保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能够始终处于安全的经济氛围之中。

4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网络金融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为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然而金融风险问题的类型不断增多,金融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不断提高,金融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相关者必须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善用互联网优势发展金融,要尽可能地规避各种风险问题,促进金融行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超,吴玉莹.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监管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

[2]王建坤.网络经济学视角下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7(16).

[3]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

[4]于夏菲.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28).

[5]管宏建.互联网金融的二重解读——基于网络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

网络经济学范文4

(一)个人假设基础

确定基本假定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假定首先是对人的行为特征的假定。这个假定至关重要,是经济学的根基。对个体的探讨无法脱离个体行为的假定,长期以来各个经济学派都进行了人性分析。Smith在1776年提出“经济人”假设,认为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每个经济行为人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由于“市场的完美性”和“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从来不存在未来预期的不确定,这样每个经济人都是“完全孤立的”;Marshall(1890)也曾提出“经济人”是开明、正常和理性的;但经济史学家Karl(1957)曾说过:“人类经济永远是介于经济与非经济之间的”。这样上述假设就存在问题。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对人的假设分析,主体之间的合作显得多余,而网络关系就更显多余。但Smith在其1776年的《国富论》中的劳动分工理论中认为分工带来了专业化,而且通过合作可以提高组织效率;紧接着1890年Marshall《经济学原理》一书的出版继承了对劳动分工的开创性观察。新古典经济学对人性的假设源于“应然”逻辑思维起点,将其理论基础建立在一系列严格而苛刻的人性假设之上,而这恰恰与Smith所提出的分工思想是矛盾的,足见其对人性假设的不合理。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经济人相比,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人”更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Coase(1937)指出要从人的实际出发去研究人的活动,现实制度对人的行为有约束性;Arrow(1951)提出人行为的“理性有限性”;North(1971)认为应该跟随制度演进的轨迹去研究现实中的人如何做决定;在承认特定环境会影响人的选择的同时,Williamson(1987)提出了“机会主义行为”假设,承认了“经济人”的投机倾向。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本质做出了一个重新判断,由于“机会主义”的存在,使得市场交易的风险由此而提高。新制度经济学通过这一概念,指出了只有通过适当的制度设置或选择才能实现交易费用的最小化。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石是个人主义,他们以个体行为研究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他们视个人和技术为既定不变,合作是不需要的,即便存在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可见,主流经济学回避了对网络的分析,要想对网络组织进行科学分析,就必须对个体选择行为的微观基础进行修正。以Veblen为代表的演进经济学家,对主流经济学所提出的独立的“经济人”假设持批判态度,他提出了“制度人”(HomoInstitutionalis)假设。认为“制度人”的行为偏好会受制度影响而发生改变,“好奇心”驱使人不停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就是学习;Hayek(1952)指出由于每个人从环境中所获刺激的不同,人们会在各自的“理性机构”中形成非同质的知识和有限能力,同时强调要通过学习提高个体能力的有限性;Atkinson(1987)提出“学习不是人类行为的特殊范畴,而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特征”;Marshall(1994)提出由于个体学习的有限性,通过特定机制把单个人的学习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理性结构”,那么个体学习就变成了组织学习;Nelson和Winter(1997)、Steen(1999)强调人是个“学习者”。因此,演化经济学在提出人的有限理性基础上,强调学习创新的作用;Hayek是在严格拒绝构建理性的前提下来解释自发秩序的真正内涵的,强调学习在提升个人理性中的作用。而“合作产生新知识”恰恰是网络存在的重要原因;Podolny(1998)、朱海就(2004)提出要从有限理性和个人认知两方面考虑合作的必要性;林孔团(2007)认为,要分析网络组织,网络中的个人行为假定应不同于新古典的理性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机会主义假定,而应该是有限认知的个体;MarianaMazzucato和TommasoCiarli(2014)提出通过创新来研究产业的变化,促进网络形成及演化的一个中心力量就是学习。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说明合作是必须的。人学习的必要性,说明合作的可能性。二者的结合构成了网络组织中的个人假设基础。

(二)企业理论基础

经济学分析的第二个基本组成部分是给出制度安排。基于个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相应给出特定的游戏规则,目的就是研究在什么样的制度下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是一个投入产出的“黑箱”。企业的产出只受生产要素投入的约束,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得到多少生产要素,就将会有多大的产出。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市场”是唯一的企业外部协调机制,企业生产要素的获得是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取的。但这种理论并不能充分说明现实中的问题,为什么投入相同的企业产出却不同?企业之间生产能力的差别仅仅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获得?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这种能力的获得除了要依靠自身发展是不够的。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对组织之间的合作、组织变迁是持回避态度的。新制度经济学是在不断批判与继承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前,在对网络组织的经济学分析中,新制度经济学占据主导地位。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是市场的替代物。Coase(1937)提出企业是一系列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构成的“契约集”;Alchian和Demsetz(1972)提出企业是一个多种资源联合生产的集合契约体;Williamson(1987)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将所有交易还原为契约,不同的契约对应不同的治理结构;随后,以Grossmann、Hart和Moore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出了以契约的不完全性为理论基础,形成了研究剩余控制权配置问题的GHM分析框架,这构成了不完全契约理论;Basil(1981)是团队理论的重要发展者,他也主张把企业还原为契约。在Basil看来,组织是治理多种资源所有者经营契约的集合,它产生于对所有权被分割的实体的管理的需要;张五常(1999)提出企业与市场是同质的,都是契约的集合体。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他们对企业本质的阐述是: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Coase(1937)指出,市场是有成本的,作为节约成本的结果,企业取代了市场;Williamson(1985)、张五常(1999)认为最有效的节约交易费用的方法是不同类型的交易类型对应不同的规制结构;Robertson(1995)提出企业是为了防止机会主义行为,有动力实施垂直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以交易成本的高低作为企业对不同规制结构选择的依据。演化经济学对企业的分析趋于动态,更加现实(马涛、龚海林,2012)。强调企业是一个资源与能力的集合。Richardson(1972)、Dosi(1994)把能力作为界定企业边界的重要要素,提出在动态、非均衡的状态下,企业的边界不是固定的;Nelson和Winter(1982)提出当企业利润降到企业可“容忍”水平之下,则会触动企业对更好技术的“搜索”;Eliasson(1990)把企业称为是具有异质性或特质性能力的经济当事人组成的团队,强调企业的学习性;Foss(1996)从集体学习的角度提出企业存在的有效性;Nonaka和Ryoko(2002)认为企业在知识(特别是意会性知识)的生产上有着市场组织不可比拟的优势;杨锐和黄国安(2005)提出演化范式,从个体学习、企业内部知识的生产、传播角度解释企业的异质性;Ibrahim和Galt(2011)提出用企业家精神解释企业的异质性。在其理论中,企业是一个知识和精神的储存库,由于知识、精神具有内在的意会性和路径依赖性,这就造就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根本性区别。演化经济学赋予了组织更多的特征。企业不再仅是交易成本的粘合集,还是有效地生产、储存和利用知识的集合,强调相互学习和沟通。

(三)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网络组织分析

Coase最早提出企业与市场两分法,认为企业与市场是彼此存在替代关系的两种机制。后来他自己承认存在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状态,但没有对其进行研究;与Coase相比,Williamson(1978)进了一步,他认为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一种中间状态。Williamson的理论是建立在“契约人”假设基础之上的。由于人是存在机会主义行为的,所以William-son把企业作为避免机会主义的装置。同时,在这一人性假设基础上,Williamson根据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把规制结构分为:企业、市场和混合制三种规制结构。Williamson认为中间组织是比市场有效、比企业更灵活的一种协调方式。然而,在Williamson的理论分析框架中,中间组织却并没有取得与市场和企业相并列的概念化地位,他更多地把这种中间组织看作是不稳定的组织形态。Williamson所认为的网络组织只是一个连续“谱系”的中间状态。所以他用Hybrid(混合制)来表示网络组织。张五常(1983)在《企业的契约性质》一文中用契约表示市场和企业,认为市场和企业只是若干契约中的一种,而在这两种契约之间存在各种其他契约安排;王询(1998)、仇保兴(1999)提出企业与市场中间存在一个模糊的中间地带。在这一模糊地带中既存在经济联系也存在非经济联系;陈昆玉(2001)、何雄浪(2006)、徐忠爱(2009)认为:现存三种组织治理模式:市场、混合制度与企业或管理机构。混合制度是企业与市场的“中间状态”,其边界是模糊的。对市场而言,它可以视作“市场企业化”。对企业而言,它可以视作“企业市场化”。综上,这些研究都是对Williamson观点的延续与拓展。演化理论促进了“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Nooteboom,2002),其强调从“个体群”的思维对组织进行思考(张敬川,2005);从内部结构上,演化经济学理论强调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JulieM.Hite等(2001),SGWinter(2014)提出学习是企业成长的需要,企业进入成长阶段早期其网络关系的演变更加基于其内部成本和收益的计算,网络成为了企业的身份标签;从外部空间维度上,演化经济学提出创新的多样性促进了经济系统的变迁(贾根良,2004;于斌斌,2013),认为产业集聚是企业在自组织及协同演化基础上形成的。根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网络组织是一种不同于企业和市场的独立的一种组织形态,由于经济主体的有限认知和学习欲望,形成了这样一个以经济主体合作为载体,不断学习创新、协同演化的实体。

二、基于演化增长理论的网络组织优势分析

企业网络是一个企业打破传统组织边界,实现技术、产品、市场和组织融合的过程。通过对点(个人)、线(企业)、面(网络)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网络组织是一个比较契合的角度。这种契合表现在本质的契合,即其人性假设基础是一致的;过程的契合,即企业产生发展的过程可以用演化的观点准确解释;方法论的契合,即网络组织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自组织过程,而演化经济学强调的就是动态和过程。演化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与传统经济学分析的静态均衡论相比,演化经济学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调动态演化的分析过程。随着演化经济学的发展,他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变迁的分析中。演化经济增长理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三个支流:从技术知识积累研究经济增长;从制度知识积累研究经济增长;从技术与制度协同互动研究经济增长。根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网络组织是一个“知识集”,通过知识、技术的集聚来实现网络优势,所以本文从技术知识积累角度来探讨网络组织的集聚优势。根据演化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干中学”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知识和技术进步是投资或资本的一个副产品,随着投资的增加和资本的扩大,人们边工作边学习,知识和技术不断进步。租金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土地租金,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扩大,租金的主体也从具体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扩展到组织形式上,从而得出网络租金的概念。网络租金是指在网络组织环境下,每个网络成员在网络环境下所获得的利润与其单个经营时所获取利润的差额,这个概念类似于经济学中的“超额利润”。它表现为交易费用的减少,更重要的是通过协同而获取的资源共享价值效应。网络租金的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李嘉图租金。基于价值链的整合,处于同一价值链的不同企业根据在网络中的不同位置,都会进行特定的专用资产投资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某种核心价值的掌控而获得的优势我们称之为李嘉图租金;其二,熊彼特式的创新租金。网络组织中的成员建立于信任机制的基础上,而且组织内部能够提供平台使不同的人员进行交流,这样通过网络组织这一平台,再加上知识的外溢性,知识在网内形成了一定的知识流,网内企业成员可以及时吸收、消化并学习来自于其他企业的知识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价值,通过知识共享的外部增值性而获取的租金就是熊彼特的知识创新租金;第三,张伯伦租金。由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而转嫁到生产者剩余上的增加额是张伯伦租金的实质。随着企业之间结网的完成,网内的生产规模在增大,由规模经济所导致的成本下降是网络组织给企业带来的特定“垄断”租金利润;第四,理查德租金。理查德租金强调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积蓄。随着网络组织的形成,网内企业的知识、技术、能力等通过企业之间特定的联结而产生了跨边界共享,这种由网内的资源整合所形成的租金给企业带来了收益。所以网络关系的形成加速了企业获取租金的速度。

三、结论

网络经济学范文5

(一)重理论轻实践。

经济类课程理论复杂,抽象性强。其理论的成立以完全理性经纪人为基本假设,其成立必须排除一切必要排除的干扰因素,通过个量的分析从而得出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案。经济类课程如财政学、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其理论体系庞大复杂。且经济理论派系复杂,包括理性预期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凯恩斯主义等,各大派系之间相互攻击,致使高校学生对经济类相关课程疑惑不解。

(二)考核形式不合理。

高校现行考核制度中,依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和根本的考核依据,将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精力投入课本的学习,导致高校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实践操作性差,以至于产生一批高分低能的经济类毕业生。高校对于高校学生的经济理论应用和实践活动考察较少。简单的应试考核方式限制大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会扼杀高校大学生对经济学的热情,产生广泛懈怠应付情绪的消极影响。严重制约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与学习。

(三)学生合作探讨少。

高校现行教育体制以传统教学型为主,加之经济类专业其专业性强,理论抽象,导致高校课堂上教师成为主角而不是一个合理的引导者。在高校教学中应当形成以高校教师为引导,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在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其探索能力的提升也产生了一定束缚。

(四)教材与时代脱节。

经济学教材理论体系庞大复杂,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反映不理解。且其理论在实践中很难找到合适的情况进行应用,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严重脱节,导致其束之高阁。与此同时,其理论与中国的社会实际不相吻合,对当下兴起的网络经济更是介绍甚少,造成其只是单独的理论与应付考试工具的存在。

二、经济类课程授课改革方向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彻底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中的“教师中心”论,将学习的主体回归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教师只对经济学教学进行适当引导,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缜密安排和筹划,对宏观教学目标有总体把握即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我探索能力。从而为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备足完善的理论基础。

(二)教材及时跟进。

高校现行教材多遵循传统的经济理论,对现代的网络经济所出现的杰出经济界领袖与相关理论、以及现实经济案例介绍甚少,从而导致其与时代脱节。在教材改革中,应当加大对现行网络经济运行机理的基本介绍,鼓励而非限制大学生尝试网络经济创业。对各大网络经济运行机理介绍的同时,要扩展到相关法律保障与风险分析,提高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经济的理性科学的认识。在高校教材使用中,要坚决杜绝国外版本的译本,坚持将其理论与中国当前的国情相结合,与中国当前的网络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相结合。

(三)考核方式多样化、过程化。

高校教学中学习过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坚持发散思维进行教学,积极鼓励大学生尝试网络经济创业,鼓励大学生做网络兼职,熟悉相关业务,积累基本经验。同时要加大学校虚拟电子网络创业比赛力度,扩大影响力,增强网络经济的影响力。在自主网络创业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高校的学习会更具有针对性。坚持多样化考核。过程化考核的同时,适度削减应试教育的力度。只有高校大学生不再被单一的考核方式所禁锢,才能释放其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将其所学有所用。充分的调动其积极性,展开对网络经济的理解与分析。

(四)课外学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

采取长效的考核机制,对于大学生的课外网络经济创业进行考察,将课堂实际的理论基础应用于高校大学的课外实践中,同时高校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答,并将自己的教学理论做更好的解读从而指导大学生的课外网络经济活动。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网络经济学范文6

一、地域作家群分布及地域性创作

拥有一批独具实力的网络文学作家,可以说是各地区网络文学得以发展与壮大的基石。就现如今涌现而出的几大网络文学重镇而言,它们都纷纷拥有着数量极为可观的超人气网络作家。如江苏省,有与唐家三少合称为“三五组合”的跳舞、几乎每部作品都创造了点击神话的扬州作家我吃西红柿、以明快清新的文笔将修真和科幻进行无缝对接的南京作家方想、以大气及厚重的古风创作坐享最具畅销力金牌榜的女作家天下归元,还有无罪、天使奥斯卡、骁骑校、忘语、寂月皎皎更俗、禹岩、静官、石章鱼、三十、管平潮、大雪崩、失落叶、观棋、静官等多位重量级网络作家,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各显其能,都有领一时风潮的不俗成绩①。除了江苏省,与其毗邻的浙江省在网络文学方面也是人才辈出。现如今,各个类型的网络文学几乎都能在浙江找到典型的代表作家,如“盗墓”类有南派三叔、“后宫”类有流潋紫、“女性历史”类有蒋胜男、“女性女侠”和“女性玄幻”类有沧月、“仙侠”类有管平潮、“推理”和“军事”类有李异……可以说,浙江省的网络文学发展呈现出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盛大景观。再如广东,《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中有数据显示,在所有省份中,广东省的网络文学创作者比例最高,且一些著名的网络文学作家如当年明月、南派三叔、天下霸唱、慕容雪村、李可等均由广东起步,而后闻名全国②。江苏、浙江、广东网络文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国网络文学地域性发展的典型代表,它们纷纷呈现出了如下的特点,即在地区网络文学名家的领军下,以数量庞大的作家群为主力,在网络文学各个类型中奔涌突进。该特点也为重新审视其他地域的网络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坐标体系。于是,再认识广西的网络文学发展现状成为可能。广西的网络文学作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辛夷坞了。除了辛夷坞外,广西的网络文学作家群中仍不乏其他优秀的创作者。如有尤擅玄幻、仙侠类型的我本纯洁及沧海鲲鹏,两人的作品在网络上皆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本纯洁的《妖道至尊》在塔读文学网上的总人气达330多万③,沧海鲲鹏的《仙劫》在“旗峰天下”上获得2016年7月男频点击第一④。伴随着《三体》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科幻热,网络文学领域的科幻浪潮也是一浪接着一浪地涌动,广西的网络文学作家雨水正是大浪潮中一位资深的科幻。从2009年起,雨水就以几乎每年一部科幻小说的写作速度在起点中文网上连续更新。现下,雨水已创作了7部科幻类的网络小说,且每部均收获了很高的点击率。言情类可以说是当今网络文学中十分热门的类型了,广西网络文学中言情类小说的创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除辛夷坞外,广西的言情类作家还包括四丫头、晴天小恬、童馨儿等。其中四丫头和童馨儿的风格相似,其作品是比较“文青”与“小资”的一型,文风悠扬舒雅,多有对女性细腻心理的展示,和对女情、婚姻、工作生活境况的思考,如《爱情不设房》《谁伤了婚姻的心》等。另如晴天小恬和清秋月儿等的小说娱乐性更强,内容充满各式笑点和萌点,很能撩拨读者的“少女心”,代表作品则有《引妻入局,总裁的温柔陷阱》《军少有令:嘘,乖一点!》等。此外,都市类书写有卡肥猫的《高手无敌》等,恐怖悬疑类有鬼点子的《千古奇谭》等⑤。总之,广西网络文学创作的类型不可谓不丰富,尤其对于当下大热的网文类型,广西不乏独具实力和潜力的作家在持续不断地创作,因此,广西网络文学的发展值得人们好好地关注与期待。

二、地域性网络文学市场价值的实现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壮大,不仅在于其创作人数之多、作品数量之庞大,更在于其创造了超高的市场价值。而网络文学的商业盈利模式,早已从单纯的付费阅读变为付费+IP开发模式。从现下大热的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⑥来看,网络文学IP可作为影视、游戏、动漫、有声读物、广播剧等下游产业的内容源头,从而创造出巨大的IP价值。据统计,2016年整个网络文学市场产出达到了1160万部并且拥有3.33亿用户,市场总值达到了90亿元。截至2017年8月,国内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发表的作品已达1400余万种,并有日均超过1.5亿文字量的更新。支撑上述数字的写作者超过1300万,其中相对稳定的签约作者已近60万人⑦。在知识付费的热潮之下,用户付费意愿的不断提升也使得网络文学市场迎来春天。有数据统计,2016年付费网络文学产生的市场价值已经达到46亿元,预计2019年市场价值有望突破100亿元⑧。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价值诱惑下,资本及互联网巨头开始强势入局。从2014年起,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先后斥巨资入主网文江湖,而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因背靠腾讯强大的资金实力,现已掌握了大量的头部IP。现如今,腾讯与百度、阿里巴巴、中文在线、掌阅科技共同构成了网文市场一强多足鼎立的态势。资本的强势注入,使得网络文学中大IP的市场变现也水涨船高。2018年第十二届作家榜了网络作家榜,唐家三少以高达1.3亿的版税位居榜首。该榜公布的版税位列前十八的网络作家中,若以地域化来论,又以江苏省最多,他们分别是以6000万版税位列第三的无罪、以4930万版税位列第五的天使奥斯卡、以3400万版税位列第七的跳舞,以及以700万版税位列第十七的雨魔⑨。榜单之上网络作家惊人的版税收益究竟源自何处,以唐家三少为例,《中国企业家》曾对其收益构成做过研究,结果显示其实体书出版收益是最大的一块,抽取15%版税;其次便是游戏收入,一度月流水过千万;再次是漫画收入;最后,才是起点中文网带来的网络阅读收入⑩。而且对于唐家三少这般成熟的网络大IP而言,其背后早已形成了一套相当固定且成熟的IP运营模式了,也正是这套运营模式使得其作品的市场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此,唐家三少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说到过:“一个全版权运营至少需要六波,一浪一浪往前冲”。以上六个阶段,再配以唐家三少所倚仗的自媒体三驾马车,即章推、微信、微博,于是一套拓展作品影响力的最优方案诞生了。对于其他高版税收益的网络作家来说,他们作品市场价值的成功变现,也或多或少地得益于遵循了以上类似的开发路径及模式。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在作品价值变现的过程中,男频作品主要的实现方式与女频作品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差异,那便是“比起男频作品能够改编成手游这个现金牛,女频作品的优势在改编影视剧,但版权价值就差得多”。据创世中文网总编杨晨介绍,顶级的影视版权也不过卖个几百万,游戏版权则可过千万􀃊􀁉􀁔。影视改编带给像《何以笙箫默》《甄?传》这样女频作品的商业价值,往往还要再通过带动实体书出版来变现。这样一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年的网络作家榜中版税前二十的几乎皆是男频作家了。如此的市场运行规则,放到广西的网络文学生态圈中同样奏效。据调查,广西著名的男频作家我本纯洁的《神控天下》已签约了游戏、漫画改编,此外沧海鲲鹏的《仙劫》、淡定从容的某人的《雄霸蛮荒》也已出售手游及游戏版权􀃊􀁉􀁕。而广西女频作家,最具IP效应的便是辛夷坞,2013年辛夷坞以500万版税入登网络文学作家榜第十八名,其版税的主要来源,便来自其作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影视改编,此外,有数据显示,辛夷坞的《晨昏》《山月不知心底事》《许我向你看》等八部作品,也都是以影视改编的方式签出。而广西女频作家,除辛夷坞外,四丫头的作品《爱情不设房》和《若只如初见》也成功签约影视版权。

三、地域性网络文学建设

2016年,有统计结果显示,整个网络文学市场产出了1160万部作品,拥有了3.33亿用户,市场总值达到了90亿元􀃊􀁉􀁗。可以说,网络文学不仅成为这个时代的潮流文化,更发展成为当下一股强势的生产力。因此,如何促成网络文学生产,使其创造出更具价值的文学精品,并实现网络文学IP的综合性开发,成为开创网络文学未来前景所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于是各地应网络文学发展之大势所趋,也都纷纷摩拳擦掌,努力为本地网络文学的发展打造更加适宜的生态环境。综合各地区的网络文学建设,可以发现以下特点:首先,注重网络文学上游的开发,将新作者、新作品的挖掘放在重要位置上。只要稍微关注网络文学的人就会知道,网络文学领域的金字塔现象极为显著,大量的市场资源只掌握在极为少数的大IP手中。比对近几年的网络文学作家榜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看出该领域的金字塔现象,榜单中前二十的作家几乎全是些老面孔,新人已经很难挤进网络文学军团的第一梯队了。显著的金字塔现象,表明了网络文学领域的“马太效应”已经形成,一系列问题也就亟待人们去思考与解决,如“大量成熟的精品被授权开发后,后续IP的产出无法满足下游多样化、垂直化的市场需求”,“能够满足IP市场需求的精品内容创作者仍是极少数”􀃊􀁉􀁘等。所以为了网络文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新作家、新作品的发掘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于是,可以看到的是,一系列鼓励新进的网络文学大赛在各地拉开帷幕,此外,众多与网络文学相关的峰会与论坛,也在各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开来。广西网络文学建设也有自己盛大的赛事,那便是广西网络文学大赛。2015年第一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拉开帷幕,大赛面向全国的网络文学爱好者召集作品。大赛最终成果颇丰,收获了“写历史,能有情境;写现实,能有焦灼,如《我的名字叫方言》。以冷静温情的笔触写回不去的青春时光,以圆融宽和的态度描述成长过程的痛苦和蜕变,如《莫负年少时轻狂》。富有浪漫主义神话色彩,用清新的语言将广西代表性文化元素糅合在一起,描写在艰苦生活中仍能苦中作乐坚强成长的故事,具有正能量,如《所及之外》。用雨、青蛙、粽子为线索,串联起一幅独特的广西画卷,新颖且有代表性,如《落雨·蛙声·粽叶》。还有《走坡》《为爱来敲门》等优秀作品,也是别具一格”。自此以后,广西网络文学大赛成为广西区内一年一度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网络文学赛事。大赛也以此为平台与契机,发掘了“一批温润心灵、充满力量的优秀原创网络文学作品”,其中参赛作品《宁子墨那代人》《我心缅怀旧时光》《暮生荆棘》《蟀侠》等分别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2016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推荐名单􀃊􀁉􀁙。此外,大赛还挖掘了一批广西网络文学新人,为广西传统文学注入一股新活力。其次,打造IP产业价值链,促网络文学下游产品整体开发。泛娱乐化的时代,使得IP的价值开发呈现出多元的态势,一个网络文学大IP可以成为下游产业游戏、影视、漫画、有声读物等的内容来源,并为其带来极为可观的价值收益。于是,各类围绕网络文学IP的产品开始涌入市场,其中就不乏一些粗制滥造。如在影视方面,《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电视剧版获得了极佳的收视与口碑,但是电影版却惨遭滑铁卢。此外,作为网络文学大IP的《凤求凰》《孤芳不自赏》《幻城》等作品的影视改编,也是频频令原著党大感失望。这其中的缘由当然极为复杂,但是最根本的在于影视改编中唯收视率导向的市场行为。所以打造IP产业价值链,促网络文学下游产品整体开发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而一些地区也已开始试探性地走上这样一条发展道路。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江苏经验。拥有众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家,可以说是江苏网络文学发展的先天优势,以此为基础,江苏开始动员多方力量,全面布局网络文学开发。2018年7月由江苏省作协、南京市委宣传部与秦淮区政府共同打造的“江苏网络文学谷”落户南京秦淮。该“文学谷”是以原创网络文学精品为源头,以IP版权转化为纽带,集网络文学创作、影视、网剧、游戏、动漫、出版、舞台演艺、移动阅读、有声读物、周边产品等文、艺、娱一体的IP全产业链园区。更为重要的是,该“文学谷”倚靠秦淮特有的历史文化及自然景观,致力于打造网络文学+旅游的发展模式,在带动本地网络文学大繁荣的同时,也期盼让秦淮成为文学旅游的目的地􀃊􀁉􀁚。此外,同年11月,“江苏网络作家村”也正式在江苏镇江揭牌成立。落户于镇江宜园的“江苏网络作家村”计划建设中国网络文学IP形象展览馆、网络作家培训基地等􀃊􀁉􀁛。江苏经验虽是立足于当地特色走出来的一条实践路径,但其对于其他各省的网络文学开发,不可谓没有启示。比如,将网络文学的开发与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相结合就是一条极具开发前景的道路。江苏的网络文学开发可倚靠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及自然景观,广西则也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文化特色及优势——地缘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2018年广西就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信息港网络人文发展论坛,该论坛以“人文融合创新引领数字生活”为主题,紧紧围绕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网络文学等重点领域,力图为中国—东盟网络文化的共建共享寻找出最佳的途径和方法。该论坛的举办,就是立足于广西地缘的文化特色及优势,聚焦于网络文学价值实现的有效手段而开展的。如此既有利于挖掘并实现广西网络文学的市场价值,同时也能帮助广西网络文学基于本土的文化优势,开创独具特色的网络文学作品的论坛,是今后广西网络文学开发实践中值得更加深入探索的模式。

四、结语

网络经济学范文7

【关键词】网络教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发展的需要,要对学生用网络的方式授课。网络授课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录制视频课的方式让同学先进行课程的学习,通过网络的方式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只需对课前看的网络课程的内容进行讨论即可。学生可以上网搜索相关的课程资源,对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跟上时代的潮流,提高自身的网络化教学水平,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课程的传授[1]。

1.网络教学背景下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1.1要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

网络化教学模式首先让教师形成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对学生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和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通过提前的网络化课程的学习可以对知识进行提前的掌握,对于不明白的知识点可以反复的进行聆听,讲课的速度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调节,这样大量的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讨论时间,学生有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老师与时俱进,形成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2]。

1.2要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网络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不单单采取传统的做卷子看分数的评价方式,而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考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教师通过让同学提前预习课程,并提出问题让同学在课上进行讨论,通过每个学生的讨论和发言的情况来进行打分,课后留的作业不单单是做卷子,而是增加实践类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相关的论述给出最后的分数。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让学校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更加客观,打破了传统的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要进行远程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学校要加强远程课程网络体系的建设,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的学习。网络化教学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视频课程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提前进行视频课程的录制,让一些对课程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教学资源进行课程的学习。通过网络化教学可以实现信息的高速传播,能够使学生进行大量的资料阅读。学校通过将不同教师录制的视频课程放到公共网络上让学生进行自由的选择,加强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思想[3]。

2.网络教学背景下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2.1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随着共享经济的到来,对于教育资源也要实现共享。网络化教学模式正是通过录制的视频和音频,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传播,使学生能够搜索到相关的课程,让教育资源可以实现普及化。这样对于一些上课不太方面或者是有事不能上课的学生在课后随时随地能够进行知识的学习。只要是对课程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共享的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对于上课没有听懂的学生也可以在课后搜索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为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2.2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网络化教学可以使原来的书本知识变成音频、视频的形式向同学进行展示,对于抽象的知识也变得十分具体,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使上课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另外,通过网络化教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让同学实现互动,让同学之间形成思想的碰撞,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

2.3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

网络化教学模式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直接通过文字的方式向老师进行发送,老师收到相关的问题要给予回复和解答。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只能通过举手发言的形式与教师进行交流,而且教师上课的时间有限,不能对每个学生的提问都给予相应的解答,造成很多学生在课后依旧对课上的知识产生困惑但无人对其进行解答的尴尬局面。网络化教学模式充分为学生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方便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

3.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网络化的教学方式越来越普遍,对于其需求也逐渐增加。文章分析了网络教学背景下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对其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要进行远程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进一步说明了进行网络化教学之后的学习效果,通过该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个可以交流知识的平台。通过实践证明了网络化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杨洪军,张修军,喻晓红.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改探究[J].电子测试,2017,15(10):24-27.

[2]宋菲菲.信息化背景下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J].通讯世界,2017,26(2):56-59.

网络经济学范文8

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学手段单一,主要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在了经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课堂内容,但还是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自主性。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可以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并在学习过程中创建学习情境,从而使得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发挥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了令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建立经济数学自主学习网站

在课堂上可以辅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课下可以建立经济数学自主学习网站,学生在网站上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还可以进行习题练习,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也增强了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分为课堂区和互动区两大板块,课堂区分为课程介绍、在线课堂、课后练习、学以致用、考研阵地和课堂内外。每一个分项中还有子录,课程介绍主要包括经济数学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开课报告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及学时安排有所了解。在线课堂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以及全国微课大赛的获奖作品链接等。将上课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视频放在这里可以使学生在课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课后练习中准备了与教材对应的每一章练习题,学生可以在线答题,提交即可得答案和分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介绍了数学在经济中的一些应用,丰富了经济数学课程的内容和趣味性。考研阵地当然是历年的数学三、数学四的考研真题及详解,不仅是为考研学生准备的,大一学生也可以边学边练。课堂内外包括数学文化和中外数学家故事,介绍历史上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以及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是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的休息娱乐之地。互动区分为在线留言和在线论坛。在线留言板块,学生课下有疑难问题可以在这里给教师留言,教师可以进行回复。在线论坛板块是学生之间讨论学习畅所欲言的地方。经过这样的构建,网站的内容比较全面,为学生学习经济数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真正地为教学所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作用。利用经济数学学习网站,能够以教材为出发点,并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极大程度地扩充知识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使得教学空间不再是局限于讲台与黑板,教学可以从听、视、触等多个维度来展开。教师的授课、辅导,学生的探索、学习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也都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抽象难懂的经济数学更立体易懂,为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课外拓展延伸创造了条件,使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为现实。

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