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个人总结范例

网络个人总结

网络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个人社交网络;信息归档管理

1引言

社交网络是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应用类型之一。个人社交网络信息既是个人的工作与生活记录,也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资料,更是个人与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然而,它们既面临转瞬即逝的风险,也可能在不当情境中被不当公开或利用。为此,必须对个人社交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认真思考哪些信息要纳入管理、怎么管理以及由谁管理等问题。当前,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都在开展个人社交网络信息管理的实践,如Facebook、微信等开发了信息归档下载模块,美国联邦政府也开始把这些信息视作资产。然而,对个人社交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并没有像社交网络应用这样广泛。笔者对个人社交网络信息的主要内容、特点与价值进行总结,以文献调研、文本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信息归档管理的策略。

2个人社交网络信息归档管理概述

个人社交网络信息是指个人在社交网络上开设的账户信息,以及由账户所形成的信息,包括各类背景、内容与形式信息。鉴于技术与信息形态发展,个人社交网络信息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个人信息,包括用户账户名、姓名、性别、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2)社交网络内容,即用户用其账户的各类信息,包括反映用户的生活、工作、思想等信息;(3)背景信息,用户管理社交网络账户或内容时形成的信息,例如账户的管理信息、地理位置信息、手机型号等;(4)通讯信息记录,即用户通过账号开展封闭或半封闭式的互动记录,例如微博私信。总的来说,个人社交网络信息涵盖内容广泛,反映了个人在各个领域的活动记录;信息格式多元,包括文本、照片以及视频等多种格式。对个人社交网络信息进行归档管理,从所依据涉及主体来看,分成如下几类。

2.1官方机构的建制与收集保管

官方机构包括司法机构、行政机构以及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在内的记忆机构等,它们对个人社交网络信息的管理实践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制,二是收集保管。建制指为使个人社交网络信息的管理拥有更加完善的司法行政环境而构建各类制度的行为,以此确保个人社交网络信息管理有法有据可依,且各项权利与义务得到明确。当前的建制主要围绕隐私保护、个人信息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合法性确认等方面展开,如2012年,美国联邦政府进一步认可了个人社交网络信息的资产价值,在个人金融推荐列表中增加了“社交网络意愿”一栏,建议人们指定一个网络资产执行人负责在必要的时候帮助用户关闭电子邮箱、博客和其他网络账号[1],确保信息绝对安全。关于收集保管,目前图书馆与档案馆已有一定实践,但它们的收集保管主要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某类群体、事件以及全体用户的社交网络信息。2010年4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和Twitter签订了一项协议,根据协议,图书馆可获得Twitter公司2006年至2010年4月的tweets档案[2]。

2.2社交网络平台的功能与平台支持

社交网络平台作为信息形成空间,能够支持信息的各项管理行为。部分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意识到个人在社交网络信息自主管理尤其是归档保管中的必要性,因此不断优化信息管理功能,如信息的分类、组织等,部分平台还提供归档下载的功能。2012年,Facebook推出了archiving功能,利用这一功能,用户可以归档下载所的状态。目前,Facebook支持用户下载所形成的70类信息,并提供了相应的归档方法。我国的微信向用户提供迁移聊天记录功能和收藏功能,用以保存用户在线形成或接收的信息。

2.3第三方机构的工具与平台支持

现实中,个人往往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工具或平台归档管理所形成的信息,有些社交网络平台没有相应的接口或功能,基于这一现状,营利或非营利性质的第三方机构会开发相应的工具与平台,帮助个人进行信息归档管理。这些机构所开发的工具主要是捕获工具和初级管理工具,所使用的方法也有差异,一般分为有偿与免费试用。工具依据使用方法,主要分为三类:(1)直接利用简单的技术手动捕获或半自动捕获,包括直接利用网页的保存或下载功能,或利用截图工具等;(2)利用网络爬虫自动捕获;(3)利用社交网络平台提供的API进行包括网页、内容及链接在内的捕获收集,包括利用API开展对社交网络原始内容进行归档、利用备份工具直接对网站进行备份等。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捕获工具包括Erado、Aflesco等[3]。此外,Recollect网站能够提供功能完善、流程明晰的平台,以帮助用户备份各种社交网站账户中的数据并集中存储在本网站的服务器上,同时允许用户下载备份数据[4]。

2.4个人的意识与行动探索

个人是社交网络信息的形成者与所有者,也是归档管理重要的实践主体[5]。这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个人会有意识地维护信息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2012年,ins的用户对ins与Facebook未经用户同意达成共享与开发用户信息协议的行为进行申述,最终协议被认为无效,从而维护了个人信息的所有权与利用权。二是个人会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与处置。已有个人用户借助第三方提供的工具或平台自主管理需要归档管理的信息,且意识到他们所形成的信息当中,有部分信息因与自身权益相关,不得被收集或被利用,并应得到有效处置[6],较有代表性的实践是欧盟公民凭借“遗忘权”的支持,要求Facebook、Twitter、Google等平台删除相关存在风险的信息。

3个人社交网络信息归档面临的问题

3.1制度体系缺失

制度体系缺失主要表现为:第一,法律法规缺位。多个国家的信息法、档案法、隐私法等相关法律都对个人社交网络信息予以认可,且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社交网络信息如微信记录可作为证据,但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信息归档管理的必要性,更没有列出归档管理的原则性要求。第二,政策指南不足。当前各国制定的政策主要关注官方机构所形成的社交网络信息,对个人社交网络信息的归档管理没有予以足够关注,没有从整体与战略的角度明确个人社交网络信息的可信度与有序归档管理的重要性,更没有对归档管理提供指导与帮助。第三,标准规范缺失。当前网络归档所参考的标准是ISO 28500,但这个标准对社交网络信息归档管理的指导非常有限。

3.2工具功能单一

当前社交网络信息归档管理工具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工具的功能不一且未能完全匹配管理需求。从当前的社交网络捕获工具来看,工具采用了截图、API、备份等不同方法来捕获社交网络内容,所捕获内容的格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当前的工具主要捕获主体内容,而与之相关的评论或转发均不在被捕获的范围中,这将大大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工具没有完整的归档管理功能。当前工具主要被用于捕获,而不能被用于内容的维护、保管与利用,能够被完整地用于信息整合乃至开发且能满足信息的可信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准确性、安全性要求的工具或系统还有待开发。

3.3个人意识与行动有限

个人方面的实践相对局限,从当前的研究结果与线上观察来看,许多人并未意识到对所形成的社交网络信息进行归档管理的必要性,以及若不当管理所带来的风险。通过对Facebook的用户进行网络调查发现,用户通过Facebook与朋友、家人等交流和分享生活,尽管确实记录了生活,但是用户并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也没有意识到这些记录的价值[7]。由于意识上的认知有限,用户无法认识到通过自主管理或利用监督平台实现信息可信归档管理的必要性,由此信息在管理中的可信性不能得到保障,而且也没有相关的规范对可信性进行验证[8]。

3.4多元主体间的协同不足

个人社交网络信息归档管理的参与主体为个人、社交网络平台以及记忆机构,主体之间的协同不足,主要表现为:从个人来看,个人除因前文所提及的意识与行动有限影响到信息管理的质量,还因信息素养不高或信息管理能力不足无法管理信息。此外,从目前来看,即便个人具有较高的意识,他们对于归档管理的要求、流程以及工具的使用,还需要更为深入的理解。从平台来看,当前多数社交网络平台并未提供归档管理的功能模块,最多提供了归档下载到本地的功能,归档下载的信息还不完整,缺乏背景、形式、评论等多个要素。从记忆机构来看,图书馆与档案馆承担了部分归档管理的任务,但无法对全部个人社交网络信息进行归档管理。

4个人社交网络信息归档管理的对策

4.1有重点、有步骤地构建制度体系

第一,以顶层设计先行的方式,逐步打造自上而下、自框架到具体内容的制度体系。这意味着要自上而下建立起有效的个人社交网络信息归档管理的战略,确保个人社交网络信息归档管理能够得到管理层与公众层的关注。与此同时,还要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制定[9]。第二,依据个人社交网络信息管理的需求,更新已有制度。个人社交网络信息管理在工作背景、内容与形式上都有其特征,归档管理的取向、主体目标与流程等都发生了相应变化,因此要对现有制度进行补充与修正,如依据社交网络的技术属性更新网络归档标准。

4.2依托信息技术升级工具

针对归档管理在技术上存在欠缺的现状,建议在管理中引入云计算,通过集成架构与服务,升级工具,向用户提供所需的配置与平台等[10]。利用云计算升级工具,可实现以下两点:第一,工具依据归档管理的基本要求即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相应的操作,满足归档管理的要求与功能需求。第二,工具升级为工具群,实现多个环节工具的互操作集成,最终实现全流程的归档管理。

4.3培育个人归档管理意识并提升能力

就培养意识而言,国家、相关专业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宣传工作政策与工作规划等,鼓励个人主动参与归档管理;还要宣传个人在归档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提升个人工作规范化意识。从提升能力来说,记忆机构如档案馆、图书馆等应主动作为,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印制手册的方式指导个人进行社交网络信息归档管理,还可通过制作工具使用指南的方式帮助个人寻找合适的工具与平台。

4.4建立协同管理框架

网络个人总结范文2

针对本研究调查得到的消费升级动机,总结与之对应的网络营销策略,构建起相对于消费升级动机的AISAS网络营销策略模型。此模型中针对本研究调查的人口统计变量与各动机之间的关系及消费者对品牌、价格、质量等重视程度提出与AISAS对应的品牌定位,细分市场,洞察消费者阶段的网络营销策略;针对本研究对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的调查分析提出了AISAS中信息告知阶段的网络营销策略。

2基于消费者升级动机的网络营销市场定位

(1)消费者洞察

企业的营销人员如果无法洞察消费者的购买动机,那么企业必将遭遇失败。洞察消费者“消费升级”背后的推动力将会促使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现代消费者有越来越强烈的品牌意识,企业需要创造多种品牌信息获取渠道,深入挖掘消费者的需求,以便推出迎合口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例如,食品公司可以推出针对消费者“健康生活”动机(比如减肥或控制血糖)的微糖或无糖食品;服装公司可以针对消费者“体现身份”动机,推出做工精细、质量上乘的体现消费者高品位的服装系列。

(2)品牌定位

本研究所提到的消费升级的两大类动机(个人性消费升级和社会性消费动机)主要侧重于品牌定位时的无形价值。品牌定位促使消费升级的最终手段便是实现消费者的自我提升以及使消费者赢得社会认可。对于消费者升级的品牌的来说,只有当它被赋予的无形的感情“标识”与消费者的个人或社会动因相吻合时,消费者才有可能接受或者选择这个品牌的产品。所以,企业品牌定位必须首先决定塑造是基于个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取悦动机)还是基于社会的角色认同的象征性(体现身份动机)品牌,从而与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建立联系。

3促使消费升级的网络营销的跨媒介组合策略

按照各个媒介在网络营销中的不同作用,网络营销的跨媒体策略主要包括借助传统媒介启动品牌,运用网络平台线上推广品牌两部分。运用网络平台卷入潜在消费者,在通过传统媒介让消费者对产品有一定的认知之后,只有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产品的价值并且乐意购买,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网络营销的目的。运用网站平台推广将潜在用户卷入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搜索引擎

本研究对消费者购买前期以及购买选择过程中是否会上网查询产品信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65%的消费者在购买前都会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询产品的相关信息,63.7%的消费者会通过网络来查询其他消费者的购物评价。所以,通过搜索引擎来塑造企业形象和推广企业品牌服务具有雄厚的消费者基础,将会大大提高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

(2)社交网络

社交媒体的风靡让它在企业的网络营销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一席之地。根据本研究对消费升级的动因的探讨,有一个最为明显的动机是社交性动机,社交网络中大多是消费者所熟悉的人,当他所认识的人在社交网络上晒自己所拥有的产品时,他们如果也拥有该产品,那么他们就会在下面跟帖对该产品表达看法形成对其他用户的“感染”,如果没有此类产品他们也许为了同朋友保持一致而去购买此类产品。另外,在运用社交网络宣传产品时,要重视消费者的炫耀性心理。比如,在某化妆品网站上,都会看到消费者贴出他们购买了哪些化妆品然后会很详细的写出他们对化妆品用后的评价等。如果企业通过社交网站让消费者将这种炫耀性表达出来,那么企业营销上几乎不费任何成本就能获得真实可靠的口碑宣传。而且这些体验将会通过社交网站“感染”用户周围的朋友及家人,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

(3)微博营销

微博在营销成本、互动性以及精准性方面比其他网络营销方式要优越。第一,营销成本方面,相比其他网络营销方式,如企业网站建设等,微博的花费会低很多。第二,互动性方面,企业微博的粉丝既可以是信息的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两种角色的交叉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更好的互动。第三,精准性方面,只有感兴趣的消费者才会成为企业微博的粉丝,而且也是企业潜在的客户,使企业的营销目标更精准。

4激发消费者升级兴趣

消费升级网络营销的首要任务是激发消费者消费升级的兴趣,激发购买兴趣的要任务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让消费者意识到什么是消费升级,为什么要购买高质量高服务的产品。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手段,唤起消费者对消费升级的向往和需求。依据本研究的我国消费者消费升级的动因分析,可以看出消费者消费升级的主要的动机为健康生活和社交需要。企业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投放广告和网络视频的方式,大力宣传产品的历史传承、文化内涵、精湛品质,让消费者认识到消费升级是追求生活高品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个人社交,提升个人气质,实现健康生活的必然选择。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消费升级的存在,不断激发消费者购买兴趣。

5提高消费者消费升级后的口碑

口碑是指消费者对特定产品、品牌、服务或企业的评价。随着信息沟通的便捷性,口碑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例如,63.7%的消费者会通过网络来查询其他消费者的购物评价来决定他们的购买行为。在消费者的AISAS消费行为中,口碑在“双S节点”都表现出强大的力量。首先当消费者决定购买某产品时,他们会通过网络或周围的家人和朋友搜索他们感兴趣商品,这也就是AISAS的搜索(search)阶段,据本研究调查显示:65%的消费者在购买前都会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询产品的相关信息。另外,在分享(Share)阶段,消费者会将自己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告知周围的其他人,以便为他人和他们以后的购买决策提供依据。

6总结

网络个人总结范文3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

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

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总结

网络个人总结范文4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在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根据网络教学的特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收集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难题。笔者从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不断的尝试,将Webquest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研究。

1WebQuest提出的背景

1.1Webquest简介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B.Dodge&T.March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Quest实质上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学习中的实践表现,它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互联网资源,由教师引导,以一定的目标任务驱动学习者对某个问题或课题自主地进行构建、探索和研究的学习平台。

1.2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为了查明制约学生有效、快速理解所学内容的因素,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对学生与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分散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起始能力有很大差异。其次,现有教学方式过分的依赖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教师演示,学生看,然后学生统一上机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太感兴趣。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1.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趋势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它以信息为主线,围绕着信息的获取、加工、介绍了目前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的使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中心任务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以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能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根据以上分析,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成了从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们重点探讨的问题,而Webquest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改变传统教学的有效方法。

2WebQuest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2.1WebQuest教学设计步骤

WebQuest在使用中往往被分成六大模块:简要的情境、有吸引力的任务、需要的资源、过程的预设描述、行为评价以及总结。笔者在WebQuest模式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整合的探索中,总结出WebQuest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具体应用的六个阶段,进一步提高了WebQuest模式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这六个阶段可以归纳为:选题阶段、明确任务阶段、工具资源提供阶段、过程设计阶段、行为评价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2.2Webquest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应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使学习者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下面按照WebQuest设计步骤,以《电脑配置项目》说明笔者的设计思路。

(1)选题。在详细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网络资源的情况下,决定选取《电脑配置项目》为题。首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如果按照实验指导上的要求与步骤上机,学生就知道按照步骤做,做完了都不知道学到了什么;其次,电脑配置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话题,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它的配置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也就是说配置方案没有统一的模式,学习者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各种解决方案;第三,关于电脑配置的网上资料非常丰富,报纸、杂志也有很多介绍,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感性认识。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该主题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可以整合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相关理论与所有软件操作。同时,通过网络等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电脑的配置也是学习者非常感兴趣的、富于挑战性的活动。

(2)任务。由于《电脑配置项目》需要学习者充分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对电脑配置的流程及需注意的问题要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对学习者提出了若干个子任务,包括在设计前个人必须掌握的知识,作为小组角色个人要完成的调研任务,以及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除了在网上探究外,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3)过程和资源。这两部分是探究的关键,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学习者指明方向。让学习者知道完成任务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是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源(包括网络资源、书籍、杂志),学习者根据自己在小组中分配的角色完成相应的调研任务,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4)评价。该模块是对探究学习效果与可行性的评价,它“重过程、轻结论”。主要包括学习者个人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个人自我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选择与应用、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而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在《电脑配置项目》中笔者采用绩效评价表(包括小组绩效评价和个人绩效评价)来评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评价对象主要是设计方案、演示文稿等。

(5)反思。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集了相关数据之后,对原先的任务、实施进行必要的总结、反省或必要的调整。这需要建立在对学习活动评价的基础上。

3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WebQuest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向学生的导师、学习情境的建构者等多种角色转变。

3.2学生角色的转变

一般来说,传统的学习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角色,学习是接受的、复述的、竞争的和指令性的。而WebQuest模式下,学生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建构的学习者,协作的学习者,反思的学习者等多种角色转变。

3.3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主要是对信息的使用、获取、理解、加工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WebQuest模式中,是以网络探究为基础的。面对网络,学生将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资源,网海茫茫,如何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探索发现与学习主题相关联的信息,并且分析处理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生的信息能力对于WebQuest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从而使WebQuest模式取得更好的成效,是我们以后应该关注的问题。#p#分页标题#e#

3.4评价体系的完善

WebQuest模式应打破传统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建立完善的、适合于网络学习的评价体系,贯穿于学习模式的各个环节之中。该评价体系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评价体系在本模式中的具体实施形式有:学习者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小组成员的评价等。虽然笔者已经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了过程性评价方式,由于评价体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因此评价体系的完善也是我们以后应该关注的问题。

网络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社会关系网络;小微物流企业;发展

1前言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在电商行业跳跃式增长的促进下,大量小微物流企业不断涌现,构成了我国物流行业的主体。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物流企业总数已达100万余家,其中超过70%的企业属于小微企业。与大中型物流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呈现自身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人力资源缺乏等特点,导致其很难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初创小微物流企业影响出发进行研究,借此对于其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小微物流企业概述

2.1小微物流企业界定

小微企业的概念是由郎咸平教授提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7年9月修订),小微物流企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两大类,其划分主要依据三个标准:资产总额、从业人数、税收等指标。具体如下:(1)交通运输业。在交通运输业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2)仓储业。在仓储业中,其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小微物流企业构成物流行业的绝对多数,其健康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物流行业的未来。目前,对于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于融资、政策等外部扶持,而相对忽视了对其自身发展的研究。

2.2小微物流企业的特点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微物流企业的特点更为突出:(1)企业属性单一:小微企业基本属于私营企业,不具有国资特点。(2)企业实力弱小:根据国家相关定义可见,小微物流企业人数不足50人,利税不及百万,在资金、人才、技术、网络覆盖、市场知名度等方面与大中型企业差距明显。(3)组织管理混乱:部门设置不健全,管理规范不健全。(4)个人依赖性强:企业的生存更依赖于创业者自身。(5)经营业务单一:小微物流企业从事的业务主要为专线运输、终端配送等,技术水平较低。虽然小微企业存在以上诸多不足,但是其也有自己特有优势—灵活性,其在遭遇风险时,虽然总体抗风险能力差,但是由于自身决策效率高、业务转型快,容易规避和做出调整。

3社会关系理论概述

社会关系网络理论,也简称为社会网络理论,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是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提出,随后融入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统计学等不同领域知识,形成一套成熟理论、方法和技术,并在20世纪90年代被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其主要研究对象为社会关系网络及其蕴含的资源。(1)社会关系网络的概念。所谓社会关系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是由许多节点构成的一种社会结构,节点通常是指个人或组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关系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生意伙伴关系等。(2)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内容。目前社会网络理论包含三大核心理论:强弱联结、社会资本、结构空洞。①强弱联系理论。强弱联系是由格兰诺维特提出的,他从互动的频率、感情力量、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区分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联系。②社会资本理论。经济学家格伦•卢里(GlennLoury)最早在《种族收入差别的动态理论》中使用了“社会资本”概念。他从社会结构资源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角度,首次提出了“社会资本”是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并列的第三个概念,认为社会资本也是一种存在于家庭关系与社会组织中的资源。随后布迪厄、科尔曼、帕特南、林南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社会资本理论进行深化和完善。③结构洞理论。博特(1992)最先提出“结构洞”的概念,认为社会关系网中某些个体之间不存在直接性的联系,这时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将无直接联系的两个个体联结;如果某一个体与其他个体紧密相连,那么所谓的结构洞也就不存在了。占据这些洞穴的个体获得了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博特认为关系的强弱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的数量没有直接联系,主要取决于其占据洞穴的多少。总结上文,社会关系网络是由个人或组织通过彼此之间互动形成的结构,该结构中蕴含着企业发展所需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无形资源主要包括信任、鼓励、信息等。(3)小微物流企业社会网络的构成。社会关系网络根据其隶属主体可分为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前者是企业家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步构建的,而后者则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由客户、朋友、同学、亲人、同事等构成。而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则是由客户、竞争者、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金融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构成。

4社会关系网络对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社会关系网络对于综合实力弱小的小微物流企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分析:

4.1初创期

初创期是指小微物流企业刚刚创立的阶段。处于初创期的企业缺乏必要的知名度,人员队伍不够健全,组织架构不够完善。在本阶段由于企业刚刚创立,自身社会关系网络尚未构建,企业家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小微物流企业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关键客户是创业推动力。与大中型物流企业或制造型企业不同,小微物流企业是先有稳定的客户,后才会创立。据笔者在南京地区对部分小微物流企业的调研,当地有超过60%的物流创业者是从其他物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岗位上退下来创业的,其创业资本就是之前工作经历中累积的客户资源。这些客户通过之前业务交流过程中不断熟悉、了解,最终与企业家形成牢固的朋友关系,在其选择创业后,出于信任和友情,会将相关业务转交给其所创立的物流企业,甚至部分客户会主动推动企业家选择创业。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客户视为企业家的创业推动力。(2)亲戚、朋友是企业有形资源的主要来源。许多研究的结果表明一个人的社会网络规模越大,他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越丰富,越可能在社会行动中占据优势地位,越能够产生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结果。在创业初期,企业家自有资金通常不足,需从其周边的亲戚、朋友、同学等处获取有形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金等),正所谓“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这一点对于小微物流企业的创立尤为重要。由于小微物流企业通常都是从运输或者仓储业务起步,这些业务都属于低技术水平、高资金密集度和高人力密集度型业务,无法获得当前非常活跃的风险投资的青睐。加之小微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抵押物,无法从银行获取资金补充,更无法从各级政府机关获取扶持。在此状况下,来自于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的有形资源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状况。(3)无形资源是企业家创业的动力所在。据笔者的相关调研,多数企业家原本工作相对稳定,收入也属于行业较高水平,而且大部分人年龄都在30—50岁之间,正属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高负担时期,因此在面临选择放弃原有工作进行创业时非常犹豫。此时,来自于亲戚、朋友、同学、客户等的信任、鼓励、支持等对于企业家决定创业至关重要:众人的支持和信任将促进企业家果断下决心;而周边的疑虑则会消除企业家的创业激情。

4.2成长期

熬过初创期后,小微物流企业即进入成长期。在本阶段,企业有了较为稳定的客户来源,人员队伍逐步健全,组织架构逐步完善,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扩大,企业也在形成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相对于初创期,由于企业渐渐步入正轨,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和作用将显著上升,逐渐取代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1)来自于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客户将是企业开拓市场的主要来源。随着小微物流企业的发展,其客户不再局限于创业期时少量关键客户。此时,企业家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带来的商机占比显著下降,企业将更多凭借自身的实力和以往业绩参与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将逐步成型,其将带来更多商机。(2)有形资源获取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成长期的小微物流企业具有一定的实力和社会知名度,其获取有形资源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企业家周边的亲戚和朋友。个人投资者不再是出于友情或亲情投资,而是出于看好企业的发展。企业也可以从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等以政策扶持、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来获取发展所需资源。(3)无形资源种类和作用发生变化。进入成长期以后,随着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成型,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无形资源不再局限于企业家个人所获得的信任和支持,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声誉。声誉的获得主要依靠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与初创期无形资源主要起到激励作用不同,成长期无形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机遇。良好的声誉有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更易获得客户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取代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可以视为小微物流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5对于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上文的分析,对于小微物流企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积极推进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企业社会关系网络成型并取代企业家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常大。其象征着企业从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蕴含的资源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由其带来的商机也较为正规、稳定,不易发生变故。(2)应利用各种方式去扩张社会关系网络。范围更大、成员更多的社会关系网络意味着更多的商机和资源,因此,小微物流企业为了发展,必须积极扩张社会关系网络。目前,常用的扩张方式包括:成立企业联盟和商会、组织各种企业家沙龙、积极参与各类招投标、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项目等。(3)应积极将弱关系转变成强关系。根据边燕杰教授的研究结论,在中国,强关系比弱关系有着更重要的地位,强关系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保持良好的强关系也有利于组织间交易成本的减少以及活动效率的提高。相比之下,弱关系的作用仅限于传递信息、知识等。故此,小微物流企业应积极采取各类措施,如互相持股、合资、联营等,将自身与社会关系网络中关键结点的关系强化。

6总结

综上所述,小微物流企业作为我国物流行业的主体,其发展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物流作为经济发展基础作用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社会关系网络所蕴含的资源则是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和企业家应积极拓展自身社会关系网络,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宏贵,谢峰.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内外差异性的视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张振华,曲晶.创业导向、社会关系网络与小微企业创业绩效的关系[J].税务与经济,2017,(6):33-37.

[3]孟源.基于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视角的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前因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0).

[4]郜宇梅,冯卫红,宁朝琴.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资源获取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以五台山旅游产业集群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7,(2):48-52.

[5]吕怀立,赵琳琳.社会关系网络研究评述—基于企业财务视角[J].财会通讯,2017,(8):48-50.

网络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任务激励,信息化

0引言

任务激励常用于企业管理,具备任务具体明确,执行力度强,反馈及时的特点,激励效应比较直接。近年来任务激励机制在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探索任务激励用于计算机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目的在于通过任务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1任务激励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中的任务激励法是指将学习内容任务化,结合过程考核机制和多样化激励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利用学习任务本身激励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年来,任务激励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较多。丁明[1]和李妙妍[2]分别研究了任务激励在Java程序设计设计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刘启玉等[3]针对独立学院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任务激励教学模式,通过有效考核和反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陈凡健[4]研究了任务激励教学法在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尝试研究非程序设计类课程的任务激励型教学改革,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通过把课程知识任务化,配合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2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学中兴趣培养是困惑多年的问题[5,6]。本文根据多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经验总结出该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有如下三个方面:(1)理论知识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记忆困难并容易遗忘,很容易出现兴趣减弱,动力不足的现象。(2)教学方法与考核机制较单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够,由于期末考核比重大,考试前突击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3)实验课时安排不够灵活,学生在做实验时可能已经忘记前面所学知识,达不到巩固知识和帮助理解的效果。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重点应从提高兴趣,激发动力为出发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手段,注重过程控制和激励,把理论教学和实验一体化,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使得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热情。

3任务激励型教学的实践

任务激励的关键是设计任务和激励方法,其中任务的设计须结合课程大纲要求,能够反映课程重点和难点,同时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对每个任务进行及时反馈,形成基于反馈机制的学习任务,并把实验灵活融入教学中,理论实践不分离,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帮助更好理解理论的目的。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TCP连接运输管理”为例,设计基于任务激励机制的教学方案。

3.1理论教学方案设计

理论教学的设计首先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按照教学环节设计每个环节的任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时间和激励方法。TCP连接运输管理的包括三个阶段,即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教学重点是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教学课时为2学时(80min),理论知识60min,实验20min。理论知识教学过程分为前期知识回顾、连接建立讲解、微视频、思考讨论环节、连接释放讲解、游戏环节、总结,教学手段采用讲授、微课、讨论、游戏,每个环节设置相应的激励奖励。前期知识回顾主要根据TCP可靠传输的要求引入TCP连接运输管理的目的,并请学生回顾TCP报文段的相关字段(SIN、FIN、ACK)的意义,把学生的思路带入TCP运输管理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知识学习阶段主要由讲解、微视频、思考讨论组成。教师先讲解TCP连接建立的过程,然后播放微视频(自制微课)并抛出问题“TCP连接建立为什么要三次握手,第三次握手是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分组讨论回答并总结,给予相应小组激励奖励。然后教师讲解TCP连接释放过程,小组讨论“连接释放请求方为啥要最后断开连接?”。知识巩固包括游戏和总结两部分。根据TCP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过程,学生自由组织即兴编排两个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并表演,使得学生在游戏中充分理解所学知识,最后由教师总结课程重点难点并布置课后练习。教学方案如表1所示。

3.2实验环节设计

实验部分主要从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实验方法上进行改革。(1)实验内容紧扣主题,以任务驱动并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连接。本节实验的任务是通过分析TCP协议数据来验证TCP工作的三个阶段。通过Wireshark抓包工具对访问某些网站的数据抓包,要求学生至少访问三个网站,分析捕获的TCP报文,总结TCP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中SIN、FIN和ACK字段的使用,并将分析结果形成分析报告。(2)实验时间灵活安排,及时反馈知识学习情况。本节实验时长20min,要求学生进行至少访问三个网站,完成TCP报文的分析报告,从学生的反馈中体现知识掌握情况。(3)实验方法多样,达到举一反三,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实验方法可选用自主实验、小组实验和课外实验等。本节内容采用自主实验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三次通信中TCP报文的分析,掌握TCP运输连接的工作过程。

3.3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改革重点是加大过程考核的比例,平时成绩(个人成绩+小组成绩)占40%,单元测验占20%,期末成绩占30%,突出表现成绩占10%。其中平时成绩中个人成绩包括课堂互动加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预习资料学习等;小组成绩指在小组任务中的角色与贡献;单元测验反映阶段学习成果;期末成绩指学期末综合考核;突出表现成绩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投票给出,由最佳积极个人、最佳团队负责人最佳创新学习能手最佳进步个人组成,每个奖项根据投票名单选出25%的学生加分,一个学生可获多项奖励,每项奖励2.5分。整个考核中过程考核占比70%,达到了过程控制为主的目标。

4结语

网络个人总结范文7

【关键词】医学院校;图像处理;自建网络课程;课程改革

1图像处理课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医学院校开设图像处理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学习该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图像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高级操作技巧,并具有图像处理的基本能力,为后期的影像医学等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现阶段,医学院校图像处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更多关注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及基本操作工具的讲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及课后自学能力方面的培养还不够深入。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医学院校学生必须找准自己在学习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定位,具备课程需要的相关专业素养,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2教学设计

按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文件的思路,依据翻转课堂的设计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以网络课程平台为依托,通过自建网络教学课程,采集并上传相关教学资源,开展“课前引导、课中指导、课后辅导”的教学活动。课前,任课教师将相关学习资源上传到自建网络课程系统中,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课前预习通知。学生在接收到推送通知后,下载任课教师的相关学习材料后进行课前自主预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学习时间、空间。课中,利用自建网络课程学习系统的海量项目库进行项目作业的分发,学生按照项目作业的要求以个人、小组为单位,开展项目作业的操练,在操练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提问的问题,进行单独讲解,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前任课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演示,并依托网络学习系统课后作业项目。课后,学生依托网络课程学习系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课后项目作业和单元测试任务,并在系统上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或讨论。教师批改作业后,对每次任务完成出色的学生作品在讨论区,与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竞争热情。

3教学方法

3.1“四阶段教学法”

该教学法将“教、学、做”三者融为一体。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的基本原则,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阶段:引入项目案例,提出问题。讲述项目案例的应用背景,通过项目案例展示,提出关键问题,同时给出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确定本次课堂的教学目标。第二阶段: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和自建教学系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掌握图像的操作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案例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阶段中理解相关的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第三阶段:总结分析,巩固操作。在每次课堂结束前,花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操作总结。对本次项目案例的实际意义、理论重点、操作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总结。并针对项目案例的缺陷,进行引申和补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对已完成的案例进行总结,重点不是在讲解。第四阶段: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项目案例始于生活,最终要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循序渐进、融会贯通,每次在课堂教学任务结束时及时布置课后操作,让学生在课后能进一步加深对操作的熟练掌握程度,并且将课后操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

3.2项目教学法

把整个图像处理教学任务拆分为几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由多个教学任务组成。每个教学任务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是小组的形式进行医学图片素材的收集、设计、修改、考核。在整个任务中由学生自行负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沟通的能力,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单独性、操作性和主体性等特点。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已经确定的项目内容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任课教师提供辅导和帮助。项目任务完成后,先由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再由任课教师对项目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分析。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热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享受项目成果带来的乐趣。并由以前的学生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4教学过程

4.1课前

在课程开展之前,教师预先加入班级的QQ及微信群,预先介绍本课程使用的相关软件,要求学生预先登录到教师自建网络课程的班级中,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源,在个人电脑上安装好软件,并试运行。同时要求学生安装学习通手机APP,方便课程活动的开展。后继常规教学中,每节课上课前,利用APP相关的知识点小测,同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2课中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设计进度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自行录制或使用质量较好的视频文件在课程资源库中,由于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强,学生学习时难免会遗漏一些步骤,配合自建课程学习系统的使用,可以方便学生在课下下载进行知识复习或观看遗漏操作步骤。利用学习平台,作业,发出通知,并限制学生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提交作业。若未按时间段提交作业,要求教师修改作业提交时间的,每次提交作业后,最终作业成绩扣5分,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课程的特点与教学内容,利用APP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图1),如随机点名(通过各种形式的签到来进行)、单元测验、随机选人、作业互评打分、课堂问题抢答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

4.3课后

学生提交完成作业后,教师登录自建课程学习平台,为学生批改设计作品,对于优秀作品到讨论区,以供学生进行观摩学习,找差距。作业未按时提交的学生,通过学习通即时通知(图2)。作业完成较差的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打回重做。作业存在问题较普遍的,一是通过学习通视频要求学生再次学习,二是在下次课堂上课时预留时间进行集中讲解。由于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学习通中会布置部分选做题,对掌握较好的学生和希望多学习知识的学生是很好的提升机会,促进学生开展自主练习,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5教学效果

主要教学效果如下:(1)学生学会了软件涉及的相关图形图像的知识及配色、调色、构图、印刷知识。(2)学生掌握了利用Photoshop软件各个工具的功能以及相关属性的设置,各菜单主要功能。(3)学生掌握了综合利用软件进行相关医学图像合成处理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4)学生学会了使用信息化学习手段,及时了解自己缺乏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

6课改体会

图像处理课程主要通过六大讲,在各讲中插入小任务来进行开展。理论知识的讲解通过课堂教师的课授予以进行,实训课作业收集及评分主要通过自建网络学习平台来进行的。个人在使用过程中感受较深的有如下几点:

(1)改进布置、收集作业的过程得到了相当大的改进

老师按期在网络平台上布置相关项目作业,学生则必须在老师规定的作业上交时间段里进行提交。这样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老师追着学生要作业的烦恼,以及学生交作业拖拉的习惯养成。

(2)对学生作品收集与整理保存工作起到很大改善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有时上交作品文件一个达到上百M之多,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大量的大容量存储工具,和大量的存储文件时间,加之有时突然停电的影响,教师担负保存学生作品的责任过于重大。在未使用网络平台前,本人至少需要提前20分钟收取学生作业,然后再花费至少10分钟时间(根据文件大小此时间成倍增长,另此时间只单单以普通10M以内文件算)上传到免费空间,如百度云,微云等保存学生作品,但目前以上这些免费平台对于上传文件总容量、速度限制较大,需要交费转为会员,因此为教师增加了不少压力。

(3)极大减轻教师统计学生成绩的工作量

关于学生成绩的统计,每到期末的时候,学生平时成绩的折算对于老师们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繁琐手工活,而网络学习平台用起来的话,对于平时成绩折算就变成了自动的轻松活(图3)。其中有关学生成绩的自动统计功能客观记录学生平时成绩的计算,且各项成绩比例一目了然,并能下载导出完整的excel文档。通过一学期在医学影像班开展的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其效果非常好,总访问次数达到了6000多次,该班学生实际人数为44人,可推算出学生的平均访问次数至少达到了150次。这样的网络课程利用率还是相当不错的。另增加课堂互动,加入单元测试,设置好正确答案,学生答完题,系统自动将学生成绩计算出来,减少了教师手动批改作业的作业量,更减少了人工出错的可能性。

(4)方便的讨论功能

在学生自主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将优秀作品到讨论区,让学生找差距,观摩学习优秀作品,学会鉴赏好作品,同时激励学生做出更好的效果来。有时会将一些知识点到讨论区,师生一起学习讨论。

(5)通知功能的使用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教师相关学习通知,告知学生可以预先了解课程内容,为学生预先介绍软件相关知识。提前和学生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学习的关注。另外由于系统提供便捷的成绩计算与统计功能,在学生成绩不达标时,及时提醒通知。

(6)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功能

通过平台,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的同时,可对作业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在看到作品分数的同时,可以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扣分部分在哪里,方便学生在下次作品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或问题(图4)。

(7)好用的统计辅助功能

在过去,教师必须手动登记学生的每一次成绩,多次成绩的平均分计算均需要手动完成,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有这些功能,自动完成成绩的统计,平均分的计算,并能及时了解到未提交作业的同学,以及提交作业的同学中,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能及时对这部分人发出提醒,告知相关学生需要努力了,成绩不理想,或是你的作业没有提交,要及时注意提交截止时间。

(8)方便的成绩比例调整及成绩报表功能

在学习平台上,作业、视频、参与课堂等的比例都可以在平台上得到方便的设置。且报表统计十分的清晰与具体,无需教师手动输入(图5)。

(9)主要问题

学生上传文件到平台时,流量及耗时还是较大,学生有一定的报怨情绪,需要及时进行引导。学生在提交作业时,仍有时拖延,要求老师给权限,修改网络平台作业提交时限的现象。这样就没有充分发挥学习平台上关于限时提交完成作业的功能。存在着学生造假观看或流量问题,因此,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会享用网络平台的资源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在网络平台中,若按小组形式进行小组作业的提交不太容易,每个人必须实名登录。其次无法实现匿名提交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因此学生评价的自由度还不够。

7总结

目前,基于Web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已经趋于成熟,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版本,可以立刻拿来部署。平台建设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使得本课程能紧扣自建图像处理课程系统开展教学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严飞,张凯,宋慧宁.微课在“图像处理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7(2).

[2]陈健.高职《Photoshop》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5).

[3]周娟.《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通道的应用”为例[J].中国高新区,2017(18).

[4]柳彦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8).

[5]莫建文,张彤,袁华,等.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9).

[6]刘智欣.项目教学法在中职“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9).

网络个人总结范文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一、引言

身处在信息爆炸时代,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海量信息,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有效的获取、学习、消化并高效管理好个人知识,达到快速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及促进个人发展的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内涵

所谓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的各种资料、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更加便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教师知识是教师开展专业活动和教学实践时所必备的知识形态、价值观念、智慧技能等。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的,依存于特定观念、信仰、价值观的经验性知识,如学科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环境知识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获取、积累、总结、创新个人知识的活动,也是开阔个人视野、优化个人信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过程。个人知识管理能够帮助教师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将教师的隐形知识和个人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和公共知识,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以经验性、实践性和个性化知识为出发点,以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基本特征,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数据时代知识特点

知识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接收到的信息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它们全部是数据,而不是随机采样;是大体方向,而不是精确制导;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它们具有数据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底,速度快、时效性高的特点。大数据的价值是通过数据共享、交叉复用后获取最大的数据价值。在大数据时代,教师的工作不再简单的是知识传授,而是将知识的输出形式变得多样化,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将统一形式、集体化的教学转变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也就是说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将知识进行迁移、整合并进行传授。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掌握相关信息技术,从巨量数据中,获取、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知识,为我所用,提升自己综合能力和素质。

四、大数据时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传统的知识管理主要对通过集中学习获得的纸质版学习笔记或资料进行管理。而大数据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管理知识的渠道和方法更加多样化、获得的知识更加碎片化,可利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也更加便利化。教师可以综合使用以下几种策略提高知识管理效率。

1.积极融入社会网络

信息技术爆发式的发展,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将每个网民都关联起来,在这个网络中,每个人都是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同时也是分享者,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个人的发表见解、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经验的大平台,如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教学等形成的各种成果在网络进行发表,同行、同专业的人们就会更加关注学习,增长见识、拓展视野。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更需要积极融入到这个大的社会网络中,网络学习方式凭借突破时空的优势,成为了人们汲取新知识的最佳途径。网络学习的选择权完全在于学习者,学习内容由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选择,学习者可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潜移默化的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使学习者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在互联网+时代,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知识体系、新的科技工艺层出不穷,只有保持自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适应职业生涯的无边界的变化,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成为常态,终身学习是每个教师所必需的,而社会网络是教师提升自我最方便也是最必要的信息环境。

2.加入专业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集体。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驱动网络空间让万物互连,为处在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共同体环境。加入各层次,各类型学习共同体,如QQ研讨群,借助多人聊天工具,群成员可以畅所欲言,随时交流,讨论工作中的困惑,共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在线成员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在网络教育论坛上,教师可以以自身的需求寻找相应的课题,并在相应板块发表自己观点,还可以与论坛内信息的者进行深入地沟通交流,在这里,教师可以收集到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整理和归纳与教育专家、其他教师等进行深入与研讨,最终找到有效地解决措施。这些研究成果还可以上传到论坛中与其他教师共享;教育博客,专业性强,教师可以共同交流讨论学科内的课题,互相帮助,形成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加入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种协同化的学习过程,正是大数据时代知识管理的核心技巧。更加有助于教师之间对教育类课题的研究和讨论。

3.合理使用知识管理工具和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专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和平台已经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综合使用这些平台或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实现知识从产生、沉淀、优化、应用、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并且实现知识管理碎片化。如思维导图将思维形象化,用放射性立体结构,将知识点进行关联,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构成个人知识数据库,更加便于记忆;印象笔记随时记录工作中的点滴灵感、待办清单、或是会议记录、项目资料,并永久保存内容;通用问答平台如百度知道、问答小屋、雅虎知识堂等,专业的问答平台小到一个企业的客服,大到一个行业的专家知识库给用户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大家可以在这里接受专家和其他网民的帮助,同时也尽力给别的网民提供有效的帮助。这些工具或平台,为方便学习者,既有移动版又有电脑版,使用简单、形式多样、图文搭配,功能全面,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掌握不同知识管理工具使用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库,使用这些工具进行随心所欲的知识管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效率。大数据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意识到要紧跟时代潮流和科技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将新思维、新技术、新理念融入到教育中才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内涵,才能源源不断地将知识转化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并构建起具有个性的知识体系,实现终身学习,永不落伍。

参考文献:

[1]周东柠.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1):210.

[2]张华斌,萧萌.教师知识管理现状与问题[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