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规划范例

土地资源规划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1

关键词: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土地规划利用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提升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利用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要开展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并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土地的规划利用,进而推动城市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当前我国土地规划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

1.1土地利用效率大幅下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很多农民群众对于土地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为了提高农业生产,他们往往会大量开垦耕地,造成土地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地出现严重的退化与沙化现象。此外,为了提高农业生产,部分农民大量使用农药与化肥,导致土地利用率大幅度下降。

1.2耕地占补不平衡现象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规模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给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这两条红线的划定工作带来了较多冲击。同时,城郊耕地的占补也存在较多问题,耕地占补无法平衡。此外,大量低附加值的农作物种植对土地环境和资源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1.3土地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对于土地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宪法》和《土地法》都明确规定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都归属于国家,但具体到某一区域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归属则相对比较模糊,这就为土地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带来了一定阻碍,也影响到了土地的规划和利用。

1.4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我国土地监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较为滞后。“互联网+”旨在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现代化发展和建设,但在土地资源信息管理方面,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慢,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土地规划和利用的效率也相对较低。

2土地资源信息管理中土地规划利用的有效策略

2.1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土地的规划和利用在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中提升土地规划利用的效率,首先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在实际操作中,规划人员必须结合当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并联合相关产业,将土地规划与利用进行有效衔接与融合,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和人文环境的发展建设,并有效兼顾土地资源的维护和平衡[1],进而确保土地资源规划的科学性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进一步促进本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当前部分城市存在的耕地占补不平衡现象,应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以及相关行业规范,采取积极的经济手段等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工作进行有效约束,从而确保土地规划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积极发挥出市场的调节作用,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考量,不断完善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工作,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2]。如建设用地必须避开自然景观,如湖泊、园地等,且与人民群众的宅基地相接近,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快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合理利用空闲土地,增加并提升生态用地的质量,科学调整产业用地的结构,提高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水平。

2.3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土地规划和有效利用工作。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主要的服务主体就是人民群众,这意味着在开展土地规划和利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工作中,从而真正保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质,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加快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开展土地资源规划工作必须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尊重他们的意见。因此,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须召开听证会,向人民群众介绍土地规划的目的,让他们了解该项工作的意义,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并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土地规划工作当中,鼓励他们勇敢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以保证土地利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4加强土地监管法制机制的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土地监管法制机制的建设工作,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并在健全基本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专项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则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以便于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工作的有序开展。

2.5建立土地与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机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引领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在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土地与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出土地科技创新在行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地科技创新链条,从而加快土地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土地规划和利用管理职能部门须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对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的研究,以提升土地资源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珊.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利用率举措[J].农家参谋,2019,(8).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2

[关键词]城镇建设;建设建筑工程;土地开发;用地规划

我国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合理运用土地资源是实现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土地资源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城镇化建设的载体,在城镇化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城镇化建设速率加快,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土地资源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的建设目标,了解建设土地的资源分布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开发出土地资源的最大价值,避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1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规划管理的阻碍

1.1人地矛盾增加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撑。为了提高农业经济建设水平,需要提高种植率,保证农作物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的耕地面积往往比较多,分布较广,农业土地多,相应的城镇土地就比较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城镇人口数量的激增,人均用地十分有限,从而产生了人地矛盾。城镇居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一旦自身拥有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影响城镇化建设规模,不利于提高建设效率。同时,一些城镇居民与城镇建设建筑工程人员配合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两者之间产生严重的利益冲突与经济矛盾,对城镇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与阻碍。城镇居民不想将已有土地资源作为城镇建设用地,而城镇建设建筑工程需要加大土地资源数量,两者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在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倡导下,国家提出了生态退耕的政策,生态退耕需要减少土地用量,而城镇建设需要加大土地用量,人地矛盾不断加剧[1]。

1.2土地利用率不高

土地利用率不高是城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城镇用地的扩展工作需要有付出相应的土地使用资金,这笔资金是由国家来承担的。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一些城镇建设建筑单位的思想认识不足,没有结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来合理规划建设用地。随意占据大量土地资源,但实际的建设项目有限,导致一些土地被搁置,没有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优势与作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一些城镇建设建筑单位随意扩大建设规模,盲目开发新区,出现新区多、发展差的局面,导致新区经济水平不高,新区发展落后,没有对城镇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影响城镇发展。据相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城镇土地利用率不高,周边一些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往往重视大面积土地资源的利用,没有对小型土地进行规划以及利用,导致小型土地的利用率不高。

1.3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

为了加快城镇建设速率,保障城镇建设质量,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调整土地运用结构,促进城镇一体化,提高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城镇经济收益。同时,随着对城镇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提出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小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发展战略,为城镇建设工作提供政策指导,提高城镇建设的科学性,促进城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一些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没有以这一战略方针为建设依据,随意扩大大城市建设规模,将建设重心放在大城市建设上,尤其是在城市密集的地区,建设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反观一些中小型城市地区,发展规模有限,发展速率缓慢,这也说明了建设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使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土地无法衔接使用,出现发展规模差异,不利于实现城镇一体化。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建设进度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到城镇中,城镇居民的使用土地逐渐减少,导致用地结构不合理,产生用地矛盾,不利于实现城镇的和谐发展。

1.4用地政策有待完善

科学、合理的用地政策是城镇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城镇建设的重要依据与保障。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认识到用地政策对城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将用地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用地政策来开展工作。但不同城镇的建设目标与建设规模不一样,这就需要工程管理者结合实际的用地需求与建设目标,制定出有效的用地政策,满足当地城镇的建设需求。但目前,一些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对城镇建设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制定出有效的用地政策,随意扩大土地建设规模,项目建设不合理。这不仅影响着城镇的发展,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城镇建设工作不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同时,一些建筑工程管理者的发展目光比较短浅,不具备长远的发展目光。认为扩展的土地资源越多越好,不重视居民的土地使用需求,没有将居民土地使用需求考虑进去,也没有制定有效的居民用地方案。导致居民对城镇建设的配合度较低,造成城镇建设效率低下,城镇建设进度缓慢[2]。

2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规划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主观原因

不同城镇建设方案需要以实际的土地资源分布情况为依据,以当地的城镇规划目标为建设目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使用,加快城镇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效率,保障建设质量。城镇建设并不意味着破坏耕地面积与生态环境,城镇建设也需要结合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实施建设工作,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共同发展、完美整合。但目前,一些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城镇建设工作的考虑较少,不具备大局意识,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看见合理运用土地资源带来的长远利益,随意扩张土地,建设工程项目,力求城镇建设达到高标准。这种发展思想会给城镇建设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建设负担与运营负担,不利于城镇居民维持正常的生活品质。有的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在扩张土地的同时,没有将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对环境造成破坏,没有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有的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将大量闲置的土地作为城镇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然后中饱私囊,增加自己的私利。

2.2客观原因

城镇建设缓慢、建设效率不高,不仅与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不具备大局意识有关,还与城镇本身具有的一些发展问题与土地管理制度有关。因此,要想实现城镇一体化,加快城镇建设效率,保证城镇建设质量,需要了解影响城镇建设的内外因素。针对不同的建设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城镇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目前,影响城镇建设的外部影响因素比较多,这些因素阻碍着城镇的发展与建设。目前,与土地资源相关的制度虽然比较多,例如小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土地租税费政策、乡镇企业用地政策等。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发展比较迅速,对土地资源的使用需求越来越高,相关土地政策不能满足城镇的发展需求,无法给城镇建设工作提供政策指导,不利于城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分布不一样,有的城镇拥有的土地资源比较多,有的城镇拥有的土地资源比较少。当城镇土地资源比较少,不满足发展需求时,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向土地资源拥有者购买土地资源,增加土地资源数量,为城镇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保障。一般来说,新增土地的利用成本比较低,存量土地的利用成本比较高,但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成本是不一样的,有些地区的新增土地利用成本比训练土地利用成本高。且不同区域的土地赔偿制度不一样,这为土地购买者带来了现实困难。最后,城市的形态变化与城镇人口数量变化为城镇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与阻碍。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办公楼、超市与步行街逐渐在各个城镇中得以分布,成为城镇发展不可缺少的建设项目,对城镇居民的生活与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但城镇发展速率越快,城镇建设需要不定期进行调整,来满足居民的发展需求,这对土地资源的规划以及应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口数量的激增也为城镇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会更加的频繁与密切,城市交通工具逐渐增多,需要加大土地的开发以及利用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3]。

3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规划管理的可行建议

3.1建立健全土地市场机制

不同区域的城镇建设工作内容与建设规模不一样,为了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合理规划城镇用地资源,需要建立健全土地市场机制,为城镇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的支持。第一,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了解城镇的土地增量与土地存量,处理好增量和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增量与存量比例来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合理对增量与存量土地进行开发与利用。第二,为了扩大城镇的规模,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适当向土地资源拥有者来购买土地资源,增加城镇的可利用土地数量。但不同城镇的土地赔偿制度不一样,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赔偿方式来购买土地,满足不同售卖者的需求。同时,一些建筑工程为了扩大城市建设规模,时常扩张土地资源,然后将其搁置。这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城镇建设成本,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可以将一些地形偏僻的土地售卖出去,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增加城镇建设资金,提高城镇建设效率与建设质量。第三,需要保证土地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对建筑工程加强监管。为了防止一些建筑工程不以建设目标以及用地制度为依据,随意扩张土地,需要使用一定的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管。一方面,建筑工程需要实时更新用地情况,及时向社会建设用地情况,让社会成为建筑工程的主要监督者,防止土地滥用。另一方面,需要对土地市场加以监管,为了保证土地交易活动的科学性与公平性,需要对土地市场加以监管,激活市场调控机制,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指导,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共同调节土地市场。

3.2落实法律法规

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落实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使土地规划与土地运用保持在科学、合理、合法的范围内。首先,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与政府部门加强合作,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以城镇建设目标与法律法规为建设依据,为城镇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凭证。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了解城镇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城镇建设的思想认识,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为促进城镇建设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感做出努力。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目光,不以眼前的利益为建设动力,同时,还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严谨选择建设项目,防止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除了要知晓法律法规,还需要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工作人员能够以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为工作指导,科学使用工作方法与工作技能。在城镇建设工作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既需要考虑“金山银山”,也需要考虑到“绿水青山”,提高城镇环境质量,使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结合起来,积极落实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与工作需求的同时,还能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4]。

3.3建立规范的土地管理秩序

城镇建设发展需要科学规划作为保障,因此,需要建立规范的土地管理秩序实现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增加土地收益,保证土地合理利用。通过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年检制度实现以证管地、用地,对城镇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征收、出让、管理,确保建设规划用地能够有效发展、调控,进而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土地资源。土地管理部门需要依法履行论证土地开发可行性、承办建设用地征用等审批等等管理职能,县区土地管理部门积极与乡镇政府合作论证共同开发土地。同时,需要规范供地,加大力度审批管理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不仅需要明确法律规定,还需要做好划拨工作,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统一规划办理农用地专用,根据项目件划拨、使用,若是可以采取招标方式确定土地建设项目,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协议出让的土地,其金额不可低于国家规定价格。为了落实项目,保证开发资金,城镇建设用地可以通过预售出让金方式进行建设,审批权限和流程需要符合规定。此外,需要对集体土地以及行政划拨土地进行严格的市场管理。乡镇驻地内的一些集体用地可以根据其价值以入股、租赁等方式进行流转,隶属于集体的土地可以由乡镇政府负责统一回收处置,收益也是归属乡镇政府,用于政府建设乡镇。

4结论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3

[关键词]城镇建设;建设建筑工程;土地开发;用地规划

我国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合理运用土地资源是实现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土地资源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城镇化建设的载体,在城镇化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城镇化建设速率加快,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土地资源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的建设目标,了解建设土地的资源分布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开发出土地资源的最大价值,避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1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规划管理的阻碍

1.1人地矛盾增加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撑。为了提高农业经济建设水平,需要提高种植率,保证农作物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的耕地面积往往比较多,分布较广,农业土地多,相应的城镇土地就比较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城镇人口数量的激增,人均用地十分有限,从而产生了人地矛盾。城镇居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一旦自身拥有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影响城镇化建设规模,不利于提高建设效率。同时,一些城镇居民与城镇建设建筑工程人员配合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两者之间产生严重的利益冲突与经济矛盾,对城镇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与阻碍。城镇居民不想将已有土地资源作为城镇建设用地,而城镇建设建筑工程需要加大土地资源数量,两者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在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倡导下,国家提出了生态退耕的政策,生态退耕需要减少土地用量,而城镇建设需要加大土地用量,人地矛盾不断加剧[1]。

1.2土地利用率不高

土地利用率不高是城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城镇用地的扩展工作需要有付出相应的土地使用资金,这笔资金是由国家来承担的。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一些城镇建设建筑单位的思想认识不足,没有结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来合理规划建设用地。随意占据大量土地资源,但实际的建设项目有限,导致一些土地被搁置,没有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优势与作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一些城镇建设建筑单位随意扩大建设规模,盲目开发新区,出现新区多、发展差的局面,导致新区经济水平不高,新区发展落后,没有对城镇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影响城镇发展。据相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城镇土地利用率不高,周边一些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往往重视大面积土地资源的利用,没有对小型土地进行规划以及利用,导致小型土地的利用率不高。

1.3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

为了加快城镇建设速率,保障城镇建设质量,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调整土地运用结构,促进城镇一体化,提高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城镇经济收益。同时,随着对城镇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提出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小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发展战略,为城镇建设工作提供政策指导,提高城镇建设的科学性,促进城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一些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没有以这一战略方针为建设依据,随意扩大大城市建设规模,将建设重心放在大城市建设上,尤其是在城市密集的地区,建设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反观一些中小型城市地区,发展规模有限,发展速率缓慢,这也说明了建设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使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土地无法衔接使用,出现发展规模差异,不利于实现城镇一体化。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建设进度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到城镇中,城镇居民的使用土地逐渐减少,导致用地结构不合理,产生用地矛盾,不利于实现城镇的和谐发展。

1.4用地政策有待完善

科学、合理的用地政策是城镇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城镇建设的重要依据与保障。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认识到用地政策对城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将用地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用地政策来开展工作。但不同城镇的建设目标与建设规模不一样,这就需要工程管理者结合实际的用地需求与建设目标,制定出有效的用地政策,满足当地城镇的建设需求。但目前,一些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对城镇建设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制定出有效的用地政策,随意扩大土地建设规模,项目建设不合理。这不仅影响着城镇的发展,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城镇建设工作不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同时,一些建筑工程管理者的发展目光比较短浅,不具备长远的发展目光。认为扩展的土地资源越多越好,不重视居民的土地使用需求,没有将居民土地使用需求考虑进去,也没有制定有效的居民用地方案。导致居民对城镇建设的配合度较低,造成城镇建设效率低下,城镇建设进度缓慢[2]。

2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规划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主观原因

不同城镇建设方案需要以实际的土地资源分布情况为依据,以当地的城镇规划目标为建设目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使用,加快城镇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效率,保障建设质量。城镇建设并不意味着破坏耕地面积与生态环境,城镇建设也需要结合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实施建设工作,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共同发展、完美整合。但目前,一些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城镇建设工作的考虑较少,不具备大局意识,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看见合理运用土地资源带来的长远利益,随意扩张土地,建设工程项目,力求城镇建设达到高标准。这种发展思想会给城镇建设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建设负担与运营负担,不利于城镇居民维持正常的生活品质。有的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在扩张土地的同时,没有将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对环境造成破坏,没有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有的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将大量闲置的土地作为城镇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然后中饱私囊,增加自己的私利。

2.2客观原因

城镇建设缓慢、建设效率不高,不仅与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不具备大局意识有关,还与城镇本身具有的一些发展问题与土地管理制度有关。因此,要想实现城镇一体化,加快城镇建设效率,保证城镇建设质量,需要了解影响城镇建设的内外因素。针对不同的建设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城镇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目前,影响城镇建设的外部影响因素比较多,这些因素阻碍着城镇的发展与建设。目前,与土地资源相关的制度虽然比较多,例如小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土地租税费政策、乡镇企业用地政策等。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发展比较迅速,对土地资源的使用需求越来越高,相关土地政策不能满足城镇的发展需求,无法给城镇建设工作提供政策指导,不利于城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分布不一样,有的城镇拥有的土地资源比较多,有的城镇拥有的土地资源比较少。当城镇土地资源比较少,不满足发展需求时,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向土地资源拥有者购买土地资源,增加土地资源数量,为城镇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保障。一般来说,新增土地的利用成本比较低,存量土地的利用成本比较高,但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成本是不一样的,有些地区的新增土地利用成本比训练土地利用成本高。且不同区域的土地赔偿制度不一样,这为土地购买者带来了现实困难。最后,城市的形态变化与城镇人口数量变化为城镇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与阻碍。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办公楼、超市与步行街逐渐在各个城镇中得以分布,成为城镇发展不可缺少的建设项目,对城镇居民的生活与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但城镇发展速率越快,城镇建设需要不定期进行调整,来满足居民的发展需求,这对土地资源的规划以及应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口数量的激增也为城镇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会更加的频繁与密切,城市交通工具逐渐增多,需要加大土地的开发以及利用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3]。

3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规划管理的可行建议

3.1建立健全土地市场机制

不同区域的城镇建设工作内容与建设规模不一样,为了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合理规划城镇用地资源,需要建立健全土地市场机制,为城镇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的支持。第一,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了解城镇的土地增量与土地存量,处理好增量和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增量与存量比例来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合理对增量与存量土地进行开发与利用。第二,为了扩大城镇的规模,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适当向土地资源拥有者来购买土地资源,增加城镇的可利用土地数量。但不同城镇的土地赔偿制度不一样,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赔偿方式来购买土地,满足不同售卖者的需求。同时,一些建筑工程为了扩大城市建设规模,时常扩张土地资源,然后将其搁置。这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城镇建设成本,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可以将一些地形偏僻的土地售卖出去,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增加城镇建设资金,提高城镇建设效率与建设质量。第三,需要保证土地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对建筑工程加强监管。为了防止一些建筑工程不以建设目标以及用地制度为依据,随意扩张土地,需要使用一定的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管。一方面,建筑工程需要实时更新用地情况,及时向社会建设用地情况,让社会成为建筑工程的主要监督者,防止土地滥用。另一方面,需要对土地市场加以监管,为了保证土地交易活动的科学性与公平性,需要对土地市场加以监管,激活市场调控机制,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指导,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共同调节土地市场。

3.2落实法律法规

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落实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使土地规划与土地运用保持在科学、合理、合法的范围内。首先,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与政府部门加强合作,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以城镇建设目标与法律法规为建设依据,为城镇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凭证。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了解城镇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城镇建设的思想认识,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为促进城镇建设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感做出努力。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目光,不以眼前的利益为建设动力,同时,还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严谨选择建设项目,防止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除了要知晓法律法规,还需要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工作人员能够以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为工作指导,科学使用工作方法与工作技能。在城镇建设工作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既需要考虑“金山银山”,也需要考虑到“绿水青山”,提高城镇环境质量,使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结合起来,积极落实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与工作需求的同时,还能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4]。

3.3建立规范的土地管理秩序

城镇建设发展需要科学规划作为保障,因此,需要建立规范的土地管理秩序实现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增加土地收益,保证土地合理利用。通过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年检制度实现以证管地、用地,对城镇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征收、出让、管理,确保建设规划用地能够有效发展、调控,进而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土地资源。土地管理部门需要依法履行论证土地开发可行性、承办建设用地征用等审批等等管理职能,县区土地管理部门积极与乡镇政府合作论证共同开发土地。同时,需要规范供地,加大力度审批管理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不仅需要明确法律规定,还需要做好划拨工作,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统一规划办理农用地专用,根据项目件划拨、使用,若是可以采取招标方式确定土地建设项目,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协议出让的土地,其金额不可低于国家规定价格。为了落实项目,保证开发资金,城镇建设用地可以通过预售出让金方式进行建设,审批权限和流程需要符合规定。此外,需要对集体土地以及行政划拨土地进行严格的市场管理。乡镇驻地内的一些集体用地可以根据其价值以入股、租赁等方式进行流转,隶属于集体的土地可以由乡镇政府负责统一回收处置,收益也是归属乡镇政府,用于政府建设乡镇。

4结论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广泛,合理运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应用率,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城镇发展进程。因此,土地资源在城镇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发展利益息息相关。土地资源的数量以及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发展规模的大小,城镇建设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持与运用。为此,城镇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者需要了解土地资源在城镇建设中的作用,科学运用土地资源,提高城镇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崔继昌,郭贯成,陈添悦,等.重点开发区域“三生空间”用地结构合理性分析——以山东省德城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45-53.

[2]杨丽英,王红梅,谢芊芊.国土空间规划下产业转移园区低效用地再开发格局重构——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区为例[J].城市观察,2021(6):88-98.

[3]谢海良.关于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问题的探究——以合肥市长丰县吴山镇为例[J].现代农业,2021(6):96-97.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4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土地规划利用;政府职能

1城镇化建设土地资源利用意义

经济学角度看,城镇化建设最为核心的要义是使更多的农业人口从传统农业向非农业转换的一个过程,整个转变的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到经济与社会活动。当前,城镇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全面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对我国而言,城镇化建设就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好体现,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全面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剩余劳动力、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全面科学的进行规划,做好统筹发展,才能有效的推动城镇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资源是最为基础的资源,更是实现目标的基本条件,没有充足的土地,则无法进行持续发展,从我国国土面积上看,虽然位于世界第三位,但是存量并不多,可利用的资源较少,特别是在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全面发展新农村,推动城镇一体化发展,则有一定的难度,在我国耕地面积少、质量差,山地荒漠多的背景下,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现状并不乐观。进行城镇化建设,就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城镇对土地刚性需求不断上升,在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出现了争地情况,这种矛盾的加剧,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的增加,越是矛盾突出,越影响到城镇化建设与发展。城镇化建设要有足够的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绿化面积,如果土地不足,则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科学合理做好规划,避免出现土地资源的浪费,只有全面推动土地资源利用工作,才能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应用,实现城镇建设发展。

2城镇化进程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2.1土地供给矛盾突出。土地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是发展的核心载体,如果城镇化建设缺少土地的支撑,则无法达到良性发展目标,城市发展过程中就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前文提到,目前我国人多地少,这是最为突出的土地资源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间的土地存量越来越少,土地资源后备不足、不可再生的客观条件限制了城镇发展,土地紧缺成为制约城镇化建设瓶颈。目前看,我国城镇化建设处于“双中期阶段”,也就是说,工业化中期与城镇化中期两个中期,在这一时期耕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长,速度不同、矛盾突出,影响了城镇化建设质量,在城镇化规模化发展前提下,土地供求矛盾进一步凸显,政府要合理把握土地资源,在保障农业发展的同时,不能越过生产红线,综合考虑城乡结合,城镇化建设土地资源制约已经成为了各级政府的困扰问题。

2.2土地利用率不高。我国城镇化建设中,一直没有合理的规划,土地利用粗放式,很多土地利用不合理、不科学,缺少统一的整体设计,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20世纪90年代,进入城镇化建设时期,一些城市就出现了“城建豪华风”现象,特别是在一些中发达地区,个别城市新区建设追求大而广,要的就是气派,各地兴建的大厂区、大广场屡见不鲜,浪费一些土地,造成了后期发展后劲不足,城镇用地快速向四周蔓延,有的还占用了农村耕地,影响了农业生产。随着“城市建设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问题的出现,土地又出现了闲置,影响了城镇化科学发展。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继而也导致了农村空心化现象,这种情况越发凸显,影响到了整体的设计与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从自身的角度看,农村人口的收入增加了,但是受传统思维观念和户籍制度影响,农村人口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城镇人口,还是将农村与耕地作为自己生存底线,这样,就出现了农村大量长期空置住房没有利用的情况,农村人口有了钱,又出现了乱建房问题,加剧了土地的浪费。

3城镇化建设土地利用思路与方法

3.1转变政府职能,发挥职能作用。政府是主导,是土地的规划者与领导者,要强化政府的职能,通过对土地科学合理规划利用,全面提高土地利用质量,政府是重要的规划建设部门,要从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说,政府要转变观念,加快职能的演化,根据当前严峻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合理做好规划,全面体现政府规划设计职能,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政府对土地管理要科学谋划,统筹设计,避免管理出现“圈地”模式,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占地的现象,积极落实好各项政策,参与到集体使用权的“买卖”中,使政府导向更加明晰。有效明确政府在土地资源规划中的边界,做好市场统筹,在不影响耕地的情况下,避免踩农业红线,坚持持续发展原则,实现城镇化建设与环境、生态、人口、经济高度统一。

3.2优化农村土地征收。城镇发展必然涉及到农村土地的征收,要科学合理做好征收工作。为了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要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公正的征地程序,保证各方利益不受侵害。从当前的情况看,各级政府对土地征收工作非常重视,通过政府招商实现了土地的流转,那么,进行市场化动作时,一定要做好监督,避免出现政绩工程、个人获利的情况,保证财政资金到位,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保证群众利益。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均存在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公众参与度低、透明度低,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全面做好土地利用规范程序,强化土地供应、征收审批等项管理,才能保证被征地者相应知情权与参与权。利用各种舆论机构,做好社会公众对土地征收环节监督,对不合法现象进行举报、公布,保证土地征收合理合法。

3.3完善土地市场。土地规划要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利用市场机制,做好资源的配置与调节,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持续扩大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范围,根据土地情况,做好针对性政策配套,由市场完成的土地资源分配尽量减少政府干预,控制好土地范围,避免出现乱用权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土地资源效率配置。建立起有序的竞争市场环境,以不同渠道土地资源的配置,实现流转增值效果。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交易,根据条件逐步发展城乡一体化土地交易市场。

3.4做好耕地保护实现持续发展。城镇化发展中的土地问题,主要涉及到对农村的土地利用与规划设计,那么,进行土地资源规划时,一定要重点做好农村土地的规划,全面强化基本农田保护,这是底线,更是城镇发展的红线,只有保护好耕地面积,才能实现城镇化持续发展目标。耕地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但对民族生存产生影响,更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土地资源规划时,要全面保护好耕地,采取严厉措施保证耕地不受侵犯,各级部门一定要坚持底线原则,将地区优质耕地永久性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畴,不能占用耕地,同时,科学进行规划与设计,不能随意变动与更改,朝令夕改随意调整,影响到城镇化发展。土地规划要专用,做到合理设计,可以根据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实施阶段形成管制区,探索适合本地区农田保护制度,合理科学的处理耕地保护与城镇建设关系,避免发展矛盾。不断强化土地复垦,加快中低产耕地改造,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满足城镇发展整体需求。土地资源配置时,要考虑当前的发展现状,更要考虑到未来持续推进,兼顾社会各种矛盾,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土地,政府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根据土地数量、质量对土地做好等级划分,形成科学的分配机制,争取实现耕、房持续利用的良好发展局面。城镇化发展漫长,是一个复杂的持续过程,政府规划设计时,不能一味追求豪华气派,要根据当前的实际,不断进行推进,可以适当降低发展速度,使更多注意力集中到质量建设上,由城镇化传统发展的外延扩张,向内涵文化与历史发展上转变,这样,城镇化建设才能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保证经济有序发展的同时,体现城市品味。

4结束语

城市化建设离不开土地的支撑,只有全面科学的做好规划设计,才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城镇发展。政府的相关设计规划部门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科学做好统筹,在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前提条件下,有效发挥出现有土地价值,解决好城镇发展与耕地矛盾,这样,才能有利于城镇发展,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欣.新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要素利用问题的探究[J].当代经济,2018,34(7):13-15.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5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时代;工科;应用方向

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土地资源管理涉及技术、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生态等学科领域,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的特性,有着极广阔的研究视野,它以管理决策为中心,以土地利用及协调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为核心研究内容。1998年教育部将原经济学科中的“土地管理”和工学中的“土地规划与利用”合并成“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代码110304,2019年变更为120404),作为二级学科隶属于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位。从此,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迅速发展,众多高校相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15年,全国有125所普通高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130所高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所高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每年为社会输送近6,000~8,000名本科生、2,000~3,000名硕士生、150~200名博士生。由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比较综合,国内各高校的办学背景也十分复杂,但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农林类院校是在原土壤学和土壤农化分析等专业基础上成立的,它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诞生背景非常相似;师范类院校是在原地理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理工类院校是在原测绘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综合类院校多数是在原有的人文社科基础上成立的。

二、河南城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城建为特色的工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是在1998年设立的测量与土地管理专科专业的基础上于2007年设立并于同年开始招生。该专业和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技术与应用等三个专业一并归属于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工科特色明显,毕业生授工学学位。该专业于2013年获批为校级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为河南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该教研室获批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毕业生熟悉测量学、地理信息科学、资源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和知识,具备测绘、国土规划、数据库建设等能力;能在规划、城建、测绘、交通、农业、地产等行业部门从事国土资源调查与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不动产登记及评估、土地征收及储备、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数字地形测量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整治工程学、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土地经济学、不动产估价、地图制图学、土地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基础、空间分析、程序设计等。该专业目前已有9届毕业生共计462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相关企业和部门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取得很大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调查结果表明,近3年实习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满意率为100%。

三、行业发展步入新时代

2018年3月13日,党的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该方案决定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主要职责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履行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负责测绘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等。自然资源部将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从此,行业发展步入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得到加强,自然资源的统一调查与登记、规划与利用、监督与监管、生态整治与修复是今后的重点问题。

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五大应用方向

笔者结合国内土地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和本人学习教学经历,参考河南城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九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试总结目前工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五大应用方向如下:

(一)土地(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目前,开始于2017年的全国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工作接近尾声,此工作是新时代背景下第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将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涵扩大到包括湿地在内的相关自然资源的调查,其内涵和广度以及细化程度都比以往更加丰富。此方向还包括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不动产确权登记(土地、房屋等)、农村三权调查(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地籍管理(地籍测量与权属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档案管理)、土地勘测定界以及基于天基(卫星航天遥感)和地基(地面巡查)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此方向毕业生在各测绘类以及地理信息类企业从事外业测量、调查取证、内业处理、数据库建库、数据核查、软件研发等工作。

(二)土地(自然)资源评价与规划。新时代背景下此方向变革最大,2019年中央发文明确表示:“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原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已不复存在,而由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取代,原土地行业的土地适宜性、土地承载力、土地利用潜力、土地生态经济、土地可持续利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等评价工作基本上都可并入其中。由此引发的新的工作任务,如“双评价”工作(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三条线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等内容正成为整个行业讨论学习的热点。由此对规划编制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土地或城乡规划类企业已开始转型融合,互相招聘对方专业的毕业生,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土地开发经营与评估。此方向与地产开发、土地(城市)经济、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城中村治理相关,毕业生大部分在地产开发类或工程咨询类企业从事土地获取、项目可行性研究、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地产开发与融资、地产政策研究以及项目施工管理等工作。另外,评估方向的就业主要在各房地产、土地或资产类评估公司,从事不动产(土地、房地产)或动产(机器设备、商标专利等)的价格评估与交易,包括房地产的转让、租赁、保险、司法拍卖、税收以及抵押贷款、产行政管理、二手房交易、土地征收补偿、国有土地出让、房地产分家析产等。目前,还有自然资源评价评估以及资产清查等工作,主要有不动产价格动态管理、城镇和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农用地级别更新与基准地价制定、标定地价制定与管理、耕地分等定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等。

(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深入,土地整治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土地整治已重新赋能,尤其是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等国家重大战略结合起来,成为助推精准扶贫,实现脱贫解困的重要途径。2017年,教育部批准土地整治工程专业为新增本科专业,列“农业工程”(工学)一级学科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长安大学成为了首批增设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的高校,并于2017年9月开始招收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第一批本科生。截至目前,已有9所高校增设了土地整治工程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约为800人。另外,多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也开设了土地整治工程学,并且是专业主干课,每年的受教学生近千名。此方向毕业生在规划编制类、工程设计类企业从事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工程设计、工程概预算以及相关方案(如矿山环境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制工作。

(五)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时空大数据有很多种类,比如GPS定位数据,网约车———滴滴、Uber的订单数据,社会网络数据,更宏观的有国民经济数据,比如人口密度、人口迁徙、土地利用等。这些数据的共同特点是它既有时间的属性也有空间的属性,如何对时空大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正是目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此方向是基于目前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原土地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方向的基础上拓展而来,主要包括3S技术的集成应用(GNSS、GIS、RS)、空间信息智能化采集、室内外导航定位、无人机、计算机及网络、数据库、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可视化表达以及空间数据挖掘等内容。此方向毕业生在测绘地理信息类、在线地图服务类、大数据分析应用类等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软件开发与应用、平台构建、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决策支持以及跟踪服务等工作。

五、结论

(一)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内涵不断变化对专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新部门新职能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也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感受到责任重大,更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时刻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创新教学改革理念,推动学科融合与交叉创新。

(二)总结专业应用前景及方向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应用前景及方向的总结有利于倒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制订,高校要加大对新技术、新理论的引入与传授,如数据库建设及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国土空间规划、空间数据挖掘等,亟须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和整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快建立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与时展和行业需求相适应的毕业生。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6

[关键词]土地管理;规划;措施

引言

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和调节土地资源,实现国家的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土地管理和规划的重要作用。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规范土地管理,改革创新现有土地管理制度。此外,要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最少的土地实现产品生产的最大化,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实现人民和国家更大的利益。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更好地化解人与耕地的矛盾,促进城镇化建设,促进人民经济稳定发展。

1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及管理

城乡规划学主要是指在当地政府的主动权下,设计并安排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城乡空间的合理配置,包括自然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城市市场的挖掘。实现农产品的价值,推动城市化经济与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均衡发展,对于减轻农业经济负担有着重大作用。农村土地计划是城乡建设计划的主体部分,主要在地方人民政府的引导下,是指国家按照当地精益发展规划的客观要求和具体原则,确定国土资源使用计划内容和方法的主要步骤。而国土管理制度则是指国家为调整国土利益,指导和监督管理国土开发管理,为保障和合理使用国土资源所实行的综合管理、宏观经济、立法和科技等政策。一般包括土地法制定、土地资源调查统计、权属管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使用管理。土地规划是土地管理的主要部门,是有效信息管理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通过技术手段,因此做好国土管理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非常关键。国土资源本身也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对城乡规划建设的开展作用重大。此外,通过高效管理运用国土资源,还可以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创造有利空气与各种资源,进一步优化城乡规划建设规划,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的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2做好土地规划

土地管理工作,以规范先行。要充分发挥好国土合理使用规划的城市引导功能,并充分认识高标准城市规划才是高标准城乡建设的起点。特别是在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永远将城市规划质量摆在首位。一是强化科学、综合、全局的规划指导。逐步实现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础城乡建设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三规融合”,并以充分展示了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重点产业的相互融合、三者共生为主要行业。经济、生态、住宅等产业的主要功能体现城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和谐统一,并最终体现城市的统一发展。二是增加规划的刚性和灵活性。在城乡建设中,规划体现刚性,是积极的、进步的、不武断的。城乡建设内容的多样化应通过广泛而灵活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实现。最后,要做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利用、科技进步、社会健康发展。

3土地管理与规划现状

3.1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由于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的项目,涉及到具体管理任务执行的内容很多,管理者必须综合考虑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土地规划科学合理,不能与其他规划相矛盾。不过,正因为目前的我国有关部委和国土资源委会,在建设中并没有协调好与土地、自然资源等综合规划方面的相互关系,从而产生了上述各种现象,并不能适应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需要。

3.2城市规划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中国目前的状况说明,中国的城市规划还没有健全。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充当了十分关键的重要角色,城市规划的可行性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就中国的实际执行状况而言,中国根本缺乏完善的城市化规划系统,在管理和实施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漏洞。

3.3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不科学

伴随我国工业发展与城镇化的逐渐深入,对耕地资源的计划管理与利用愈来愈不科学、不有效,为城市化建设投入了大批资本与人才,农村生产用地和都市建设项目用地相互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凸现。城市土地利用价值可以说是寸土寸金,而且在逐年增加,但农村耕地等土地资源闲置,使正在发展集约化土地资源管理受到严格限制。

4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的策略与措施

4.1合理编制管理计划,提升土地管理效果

一是加强土地使用总体的调节功能。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各项城市规划应当与国家用地整体规划合理相衔接,建设用地实际规模应与土地总体规划相一致。不符合要求的应尽快修复,以减少用地规划。二是合理规划重要设施和发展基础产业。在实际规划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科学安排、时间控制、经济可行的原则,将产业基础建设规划与水资源、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协调。防止对土地的盲目投入和反复修建。三是要明确用地标准,完善现行建设项目土地标准化管理制度,坚持土地集约利用原则,通过对现有建设用地标准的梳理,制定确保安全和功能的标准。法律法规、建筑标准、土地使用标准的变化要尽快修订。四是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能够合理减少土地供需矛盾。首先注重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增加现有耕地产量,确保生产稳定。其次合理规划、严格执法,不断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

4.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了国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关规范,促进两者更好发展。为更好地解决筹建时期的问题,要依法管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并修改相关法律。在控制土地利用指标之前,要检查法律法规的合规性,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要重新调整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各项准备和调整工作,实施城市规划和地域规划。还需要调整规划周期和土地划分,完善相关法律。在保证了一定的效率和协调性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不断改进后提出管理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的内容与目的可行性,并允许对一些特殊的土地用途进行充分分析。

4.3合理管控土地资源分配

通过科学地选择土地资源,才能比较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根据土地特点制定适合土地特点的使用策略和方法,更加明确土地用途。土壤的合理使用能够改善耕地的性能,从而更好地保存土壤资源,为今后的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此外,所有土地资源在申请过程中必须明确使用,对不同性质的土地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4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

国土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完善的国土治理计划是非常复杂的,因此需要合理的实施对国土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计划,以保障国土的可持续开发,并尽量减少对国土资源的损失。一是积极引进遥感技术、GPS定位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提高土地资源勘查效率。二是转变思路,强化创新精神与能力训练,不断提升职工的专业能力与个人素养,使土地经营计划顺利实施。在计划的决策过程中加强实施所谓的公众参与计划,其中邀请工作组以外的部委和公众代表实施计划,交换意见,参加会议。不仅贯穿于问题定义、目标选择、计划批准等规划形式化过程中,还贯穿于规划执行和管理过程。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人文与管理挑战,土地整理计划必须更容易为社会和公众所接受。进一步挖掘给公众,以更好地体现国家公共利益,将有利于增强国土恢复计划的科学化、合理化、可行性和操作意义,并促进实施地区的发展。人民群众参加城市规划决策和管理工作的权力得以充分行使,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力量进一步增强。

4.5创新土地管理办法,深入推进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一是合理开发利用村落周围的低效荒山,合理指导村镇建设发展使用劣质耕地,合理兴建工业园区和坡镇,尽量减少影响县城建设的大面积耕地。二是实现了国土资源利用综合发展规划、城乡经济建设规划、林业规划、产业规划的“四合一”。高度重视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和生态系统安全。三是通过在土地利用前期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价、水土流失评估、环境评价等多方面评估,合理确定了土壤开采与开发利用的力度与规模。四是以绩效评价为重点,进行差异化评价考核,综合分析经济结构、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产业结构、质量效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吸收等。

4.6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

完善制度、完善制度组织、增强基础能力,都是新时期土地管理和规划的有力抓手,应予以特别重视。我们将着重工作在以下方面:①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条例》,把使用地管理与建设规范化,将农村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整合化,以土地整理安排、公共权益安排、项目规划方案实施、项目融资决策和管理为重点,实现土地使用法制化。②虽然按照政府过去推行的土地制度和城市规划机制能够取得较好的工作进展,但是由于责任共担机制的推行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需要逐步完善责任共担机制,形成由当地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上下共同联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责任管理机制,以统筹国土管理工作与城市规划制度的实施;③根据当地土地经营特征,及时实施土地整理激励机制,并逐步优化现行财政转移支持方案。采用“以补贴资、以补贴促建设”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了农民对维护土地资源利用的积极度和主动。④借助项目资金完成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建立土地改良基金管理办法,对土地管理基金实行专项管理,确保设立和设立资金不受阻。并建立年审、定期检查、重点检查三人监督制度,确保专项资金落实到位。

4.7提高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与其他工种一样,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需要具有过硬技术和综合素质的人员。为此,要求国家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的人员:(1)综合素质方面。作为城市城乡规划与国土规划管理者,要做好自身心理素质建设,在本职工作过程中无私奉献,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将竭尽全力,继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专业能力。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许多管理方面已经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城乡规划和国土规划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先进技术研究,获取和改进先进技术。用自己的技能水平,先进的技术科学地管理土地。此外,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机会。

5结束语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7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工程;问题;策略

随着经济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当前各项工程建设都进入了全面发展的状态,这也致使我国土地资源的结构、配置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当前土地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加强土地工程建设,以此来提高土地的质量和数据,增强我国土地资源的多样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

1当前土地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土地工程是通过针对农田数量和土地地形地貌进行整治,并采取的具体利用规划,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对土地资源和土地环境的有效保护。相较于其他工程,土地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存在类型多及内容广的问题,而且工程实施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对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通过加大土地工程建设,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但当前在土地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开发、整合和利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而且在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还受到工业化的冲击和影响,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污染,导致土地地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这对于土地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的阻碍。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量的农田和耕地被开发和利用,这就导致土地资源数量大幅度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缺乏的状态,部分土地工程建设存在中途停止或是转变的问题,这对于土地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整体进程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另外,人民群众基于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这也对土地工程建设施加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要针对土地工程资源的具体建设需求,并以实事求量作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各地区土地资源的具体情况特点来探索土地工程发展的新途径,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2促进土地工程建设工作的主要途径分析

2.1做好前期土地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

由于土地工程建设自身内容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并基于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规划设计。在具体实施工作中,需要在建设初期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即在具体规划工作中,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以此来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然后于进行具体的运作,以此来提高土地工程的高效利用。在具体设计工作中,需要优化配置人员,并采用适宜的办法,针对土地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的提高土地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另外,在土地工程具体施工阶段,要基于工程设计作为出发点,针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来提前制定针对性解决策略,确保为土地工程建设提供更为系统的施工保障。

2.2完善土地工程建设中期的施工环节

在土地工程建设中期,在做好各项准备的基础上,具体工程项目施工单位要合理预算资源的消耗,并强化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设计要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待所有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需要对施工结果进行实际验收,确保所有土地工程都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实施,并进一步对建设完工后的相关手续进行具体处理。

2.3制定科学的制度,健全管理体制

在对土地工程具体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工程管理工作,并积极吸引社会各组织及么认加入到土地整理工作中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来对这些人或是团体的权益进行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待项目竣工后,再将项目工程设施向项目管护主体进行移交。进一步制定具体的养护标准,并落实好工程设施管护工作,将相关管护资料移交给国土资源部门。

2.4创新土地工程管理模式

在当前土地工程建设实际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承包与拍卖相结合的方式,并建立工程设施有偿使用制度,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了工程设施的管护,又保证了工程管护的资金问题,从而保证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和使用。土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是带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要素之一。土地工程建设产业发展的规模,其产品的布局、结构的建设都将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对土地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有效的推动土地工程建设的速度,为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土地利用服务。

2.5提升土地工程科技成果的实用性

在土地工程建设工作中,需要做到理论与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因此在实际工作,需要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全面提高土地工程科技成果的实用性,更好的发挥出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观念的转变,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科技成果的抽像化向具体化方向的转变,以此来提升科技成果的实用性,更好的促进土地工程建设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结语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其可以为其他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通过加强土地工程建设工作,可以更好的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和用途的合理配置,确保各项生产要素投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基于生态环境的理念上来开展土地工程,并从土地资源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内容处着手,全面提高土地工程建设的质量,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岳强.土地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卷宗,2018(01).

[2]李怀德.土地工程的建设与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0).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8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土地规划利用

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推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暴露出土地规划利用的问题,尤其是不同类型的用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问题,城镇化中的土地规划利用,应该注重合理性与经济性,避免出现问题,才能提高土地规划利用的效率和水平,满足城镇化的需求,城镇化建设中,提高对土地规划利用的重视度,强调土地规划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

1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的问题分析

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很快,很多乡镇已经实现了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周围的地区经济。城镇建设中,专门对土地资源,编制了规划方案,近几年,城镇化的发展较为明显,大量的土地投入到规划利用中,结合城镇化中,土地规划利用的现状,例举几点常见的问题。

1.1结构规划不合理

城镇化建设时,土地规划的结构不合理,大多城镇中的土地规划,都表现出用地粗放、扩张无规律的情况,导致用地结构不科学,降低了城镇土地的利用效率。虽然城镇土地是一项资源,但是其对规划利用的要求非常高,不能仅仅按照城镇的区域,规划土地的结构,而是站在整体的角度上,注重土地规划利用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安排结构规划的工作[1]。例如:某城镇社区建设时,在土地规划利用上,表现出了严重不合理的问题,首先该城镇的土地资源,缺乏规范的结构比例,其中工业用地比重非常大,公用区、交通区和居民区用地明显减少,城镇中闲置了大量的荒地、沟渠等,没有规划到土地结构内,诱发不合理占有与规划的问题,很多土地虽然被征用,但是后期没有给出合理的结构规划方案,形成了粗放用地方式,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表现出了结构规划上的问题。

1.2土地用地布局松散

乡镇土地用地,本身就有松散、混乱无秩序的特征,再加上很多自然村落,没有紧密的联系,相邻自然村之间,有诸多农业用地,由此在城镇化建设土地规划利用时,就会出现布局松散的问题[2]。自然村是城镇化土地规划的基础部分,考虑到地域属性,就要合理的规划土地布局。乡镇区域内,自然村、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相互穿插、交叉,很难找到土地规划利用的布局规律,无法做到有序的开发,乡镇土地用地的规划时,松散问题的表现最为直接,例如:某城镇化建设方案中,规划了周围的4个自然村,分别是A村、B村、C村、D村,该方案中的土地用地布局规划,就出现了布局松散的问题,A村到城镇中心的土地上,存有一个废弃的工厂,B村与A村紧邻,而C村、D村和城镇中心相隔较远,两村之间构建了小型的商业区,土地规划方案中,原本不包括商业区,实际土地规划时,用地布局过于松散,必须把商业区拆除,重新规划用地资源,才能保障城镇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不仅增加了土地规划的难度,还会加大成本的投入。

1.3用地秩序混乱

土地规划利用时,用地秩序混乱,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城镇化建设时,占用了乡镇的土地资源[3],我国在城镇建设方面的政策,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条件,能力稍高的乡镇政府,就会按照优惠政策,吸纳商业资金,把土地规划利用转为吸引外资的项目,企业考虑到城镇的经济效益,在土地规划时,建设商用店铺,或者作为开发商,建设民用住宅,土地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减少了原本的农业用地,城镇建设的区域中,新兴了大量的商铺、楼房,各自属于不同的开发商,而开发商,仅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完全忽视了土地规划利用的秩序,造成土地浪费,严重时还会干预城镇化的建设进度。

1.4过度注重新建土地

城镇化建设方案中,自然村落的数量多,自然村落基本是由小农经济形成的,随着城镇化建设方案的执行,自然村得到了改善,以小城镇的方式出现,土地规划利用中,注重土地的扩张,在原有自然村的基础上,重新开发其他的城镇用地,土地资源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中,就会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就会引起农业用地的数量降低,由此表明城镇化土地规划利用中,过度注重新建土地的问题,导致城镇化土地规划利用的重点,放在新建土地上,忽视了原有自然村土地资源的开发,既没有合理的规划土地资源,也不会带动土地规划的经济发展。

1.5土地拆迁难度大

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方面,涉及到拆迁工作,土地拆迁,也会影响土地的规划利用。拆迁的工作量很大,难度高,乡镇土地布局、结构,特别是居民自身的因素,都会阻碍土地拆迁的顺利进行,导致土地规划利用受限。土地拆迁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纠纷问题,一旦发生纠纷问题,土地拆迁的工作就会被迫暂停,进而搁置土地规划,致使城镇建设土地规划利用方面,形成了不良的开发现象,还会引起土地浪费的问题。

2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的优化措施

结合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综合给出几点优化的措施,有效解决土地规划的问题,完善土地的有效利用。

2.1制定规范的用地计划

城镇化建设时,为了解决土地规划利用时的问题,需提前制定出规范的用地计划,保障土地资源分配及利用的合理性,用地计划在城镇的土地规划中,起到引导和管理的作用,提高土地规划利用的可操作性[4]。土地规划利用时的用地计划,要遵循审批的流程,避免有过度征用、少量开发的情况,如有不符合城镇开发的要求,禁止审批通过,用地计划中,全面监督城镇中的土地资源,在规定的范围内,提高土地规划利用的效率,加强开发控制的力度,注重土地规划利用的效益,按照用地计划,落实各项用地规划的行为。

2.2整理闲置的土地资源

城镇化建设时,整理好闲置的土地资源,为后期的土地规划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乡镇中闲置的土地资源,如:沟渠、废气场地、闲置宅基地等,都要统计到闲置的土地资源中,保障土地规划利用的严谨性、严格性,科学的处理城镇中闲置的土地,才能提高土地规划利用的效率。土地资源整理时,还要优化土地的布局结构,适当的提升容积率,一来缓解城镇用地的压力,二来保障用地的合理性。

2.3构建规范的土地制度

土地规划利用中,构建规范的土地制度,避免乡镇政府有垄断行为,以市场原则为主,供应土地资源。城镇化建设时,土地规划利用要注重规范制度的使用,统一城镇中的用地资源,采用市场化的方法,分配土地资源,适度提升土地的供给量,大量释放土地的利用空间。

2.4平衡城镇的用地资源

平衡城镇用地资源的优化方法,主要是解决农业用地过度占用的问题,支持城镇发展的同时,完善土地规划利用的发展。

3结束语

城镇化建设期间,应该从整体、全局的角度出发,规范好土地规划的具体利用,合理分配城镇土体,提高土地规划的利用率,提高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免影响城镇土地之间的关系,明确土地的规划与利用,保障城镇土体规划的科学性,进而推进现代城镇化的有效发展,发挥土地规划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聂骁文.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01):3~4.

[2]马学勇.试论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规划利用[J].科技信息,2011(25):762+778.

[3]焦秋霞.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问题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3(17):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