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摘要:当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硬件设施不完善、学科课时少、没有可供参考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论、学生基础差别大等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将微课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应用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这样,既有利于改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让教师轻松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又可实现多层次教学并提高课堂实效;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微课;农村;初中;信息技术

目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受软硬件等因素影响,其教学质量并不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微课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引入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就具有了现实意义。它可以有效改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可让教师轻松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多层次教学,并提高课堂实效。

1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1.1人多机少是农村初中的普遍现象

以笔者所在的湖南省衡阳市为例,其所属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是按每间42台的标准配备计算机,但每班学生人数均在50人以上,根本达不到一人一机的教学要求。

1.2信息技术课时不足

从现行的课时安排看,农村初中一般每周只安排一节信息技术课。从客观上来说,教师在一堂45min的课内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必然无法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践内容。同时,大部分学生在课后也没有条件去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导致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1.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据笔者了解,部分学生仅在进入初中之后才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其动手能力较弱,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一遇到问题便不知所措;与此相对照的是,部分学生因为家中已有计算机,所以上课时操作较为熟练,能轻松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一对比表明,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从而必然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1.4教学模式单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采用的是“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学生练习”的单一模式。在知识讲解时,教师只能采用机械式的重复演示操作,而学生也只能坐着听和看,根本无法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导致教学中存在消化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

2微课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2.1有利于辅助技能操作,实现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所含的大多数内容为技能操作,而这却只能通过动手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但现实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时间,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微课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1],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例如,为了讲好Word,PPT,Flash等操作性教学,笔者事先将各软件的重点操作步骤录制成微课,上课伊始将其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中,学生即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而教师不必重复相同的演示操作,从而为指导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特别是,对困难学生的指导可让其获得极大的收获,从而顺利地达成分层教学的目标。

2.2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微课很容易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即学生的学习内容及进度完全可由自己掌控。表现为:学生已熟练的内容可以不看,不懂的内容却可以反复观看,甚至停下来思考或与同学交流,直到学会为止。更进一步说,微课学习可将教师从机械式的演示操作中解脱出来,有利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3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即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却相对较弱。面对这一情况,如果教师统一教学进度与要求,就无法兼顾每个学生。解决的办法是,利用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即学习进度可完全由其自主掌控。在这种学习模式下,问题的解决完全可由教师引导其自主思考或通过小组探究加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起到助教、助导的作用,而将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自然能实现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目标。

3微课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从教学环节上说,微课应用于课堂可发挥三种作用:第一种是新知识导学。此类微课一般是在课前播放,用于创设情境,起到引入授课内容或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第二种是突破重点难点。此类微课一般用于课中,可嵌入教学诸环节之中,既可用于重点难点讲解,又可进行差异化分层教学。第三种是课后巩固。此类微课一般在课后观看,帮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巩固所学、拓展视野[2]。实践证明,第一种微课意义不大,常用到的是应用于教学环节中的微课和课后巩固的微课。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模式可归纳如下。

3.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起始环节,教师宜选择典型的范例或故事创设情境,要使学生的思维在此情境中激荡起来,并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同时,还要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具有主动求知的欲望。

3.2展示范例,引出问题

教师展示范例,出示范例中的小任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进而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范例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

3.3技能知识点的讲授

此环节是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般的模式是,教师可把每节课的知识点包含在一系列微课中,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并掌握学习进度。这一模式的好处是,教师可以实现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微课辅助教学一般是在这一环节中应用。缘由是,信息技术课大部分为技能课,这使得信息素养低的学生与信息素养高的学生在应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具体来看,信息素养低的学生在一节课中一般以1~2个知识点的学习为主,对其提供1~2节微课的辅助效果最好,多了容易引起混乱。微课时间以2min为宜,操作步骤以3~5步为宜。这是因为,时间过长或步骤太多,学生会因记不住而不感兴趣,从而失去微课辅助教学的意义。对于信息素养高的学生而言,一般一节课能接受2~4个技能知识点,故可选择多节微课进行辅助教学。

3.4汇报交流,精讲点拨

在汇报自主探究结果的环节中,学生可上台演示操作,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此外,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由“个别”认识的迁移来把握“类”,从而发现规律。

3.5自由创作,拓展提升

教师可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创作要求,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对应的创作任务,以便发挥想像力,进行自由创作。

3.6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小组内进行作品展评,然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而全班展评,实现多元评价。

4微课制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4.1时间应控制在

5~8min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5~8min之间,最好能控制在5min以内。换言之,在5min之内必须讲解透彻,不能泛泛而谈,力避将微课制作成传统课件。

4.2一节微课对应一个知识点

我们不要将各类知识点堆积到一起形成微课,而应制作成系列微课,让每节微课对应一个知识点。当一个知识点有多种操作方法时,几种方法都应介绍,以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的多样性。

4.3在制作前要做好教学设计,必须与教学实践结合

在微课制作之前,我们必须将知识的重点难点梳理出来,以便在设计时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将所有的内容都制成微课。显而易见,微课的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及较强的针对性,可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并减少教师的劳动量。平心而论,只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地将微课应用到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就一定能使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钟绍春,等.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作者:唐秋成 单位:常宁市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