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安全中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安全中应用

大数据在推动行业发展、提高各企业经营管理便捷性的同时,会产生较为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损害着各大企业、个体用户的切身利益。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渗透,为当前信息安全管理带来更多可能性。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对大数据时代中,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保障信息安全展开讨论。借此明确防火墙、数据加密等技术,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价值,突出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计算机、大数据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有效提高着各行业生产效率,但在信息数据利用价值不断显现的今天,信息数据成为行业、企业竞争的重要评估指标。在此背景下,信息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提高,用户在信息泄露、数据受损等常见信息安全问题影响下,其核心利益将无法保障。因此,在大数据持续渗透的关键时期,相关人员需积极探究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的作用机理,灵活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1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安全问题

自2016后,我国数据核心产业在市场中所占比例增加,产业市场估值约为356亿元,并且在国家政策引导、大数据技术逐渐成熟后,我国数据市场增长趋势愈发突出。但在数据资产价值的提升中,大数据应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不断显现。在大数据应用场景中,数据处理、收集技术被广泛渗透在各领域中,用户信息将在各数据资源整合中,容易出现“被收集”、“被使用”的情况,导致用户对自身信息使用权利弱化,继而产生难以控制的信息安全问题,给用户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此外,除去个人信息会在大数据背景下,出现泄漏风险外,企业通信数据、内部文件、项目资源等信息在传输时,同样会面临信息遗失、泄漏问题,损害企业经营效益。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相关人员需在数据处理、分析中强化信息安全管理,预防信息安全风险。

2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关键技术

在信息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可凭借防火墙、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有效解决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其一,防火墙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安全管理期间,防火墙属于传统信息安全技术,该技术在实践中可将用户信息数据存储在“防火墙内”,以维护信息安全。目前,计算机的防火墙技术可分为静态、动态两种使用模式,可通过隐藏用户信息、保障数据通信可靠性等方式,对用户信息进行安全管理。其二,加密技术。信息数据是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安全管理主体,该技术可通过加密用户网络信息、传输信息等,预防第三方浏览、截取用户信息等。密码设置是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的基础手段,可用于个人用户信息安全管理中,而对于相关企业、单位,其在信息加密时需要利用密钥加密的方式,对内部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此确保信息安全。计算机加密技术中,密钥加密主要包括对称密钥、非对称密钥两种,不同密钥加密方法有着不同使用优势。以对称密钥为例,相关人员可在计算机中借助3DES、DES等技术,建立密钥算法,从而凭借在信息传输方、接收方所掌握的相同密钥、读取信息,预防信息泄露,维护信息安全。非对称密钥则是设置两种及以上密钥,保护信息数据,相关企业可结合自身数据加密需求,选择加密方法,保障信息安全管理质量。其三,身份认证。在大数据背景下,为全方位确保信息安全,需要以计算机为载体,应用身份认证技术,通过对数字签名、证书等信息的认证处理,核查信息读取方身份,继而在发现身份异常问题后,阻止对方访问、读取信息,预防信息泄露、受损等。

3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3.1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资产应用价值愈发突出,使得用户浏览记录、消费记录等信息的泄露风险问题突出,相关人员借助用户浏览及消费信息等,可挖掘到用户个人信息、家庭信息等隐私信息,甚至会通过预测用户行为而产生对应营销行为,谋取经济利益。但此种数据获取模式却严重损害着用户个人权益,可能会直接导致用户经济受损。因此,相关人员需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一方面,运用计算机加密、身份认证、防火墙等技术,为用户、企业打造安全的通信、信息传输系统,确保信息传输、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安全性,保障信息安全。另一方面,集成应用大数据、计算机技术等,将数据作为计算机加密处理信息的重要支撑,同时利用海量数据隐藏用户核心数据,以此起到信息安全防护作用。以网络信息安全为例,应用计算机技术时,相关企业可在内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动态防御装置,使计算机系统自发性扫描、预防病毒,实时检测信息异常,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系统性。除此之外,基于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时,可结合用户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创建安全防护墙,增强防护系统安全性能。但是在利用防火墙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问题时,还应深入分析防火墙运行原理,明确防火墙基本功能,从而充分发挥防火墙的重要作用,预防信息安全风险。

3.2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预测。安全风险预测是维护信息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受大数据技术、计算机设备、网络平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信息安全问题无法通过安全防护彻底避免。因此,需要在利用计算机技术保护信息安全的同时,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预测,便于相关企业在风险前期制定对应处理措施,减少信息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单一的计算机技术难以系统、准确预测信息安全风险,所以为确保安全风险预测的有效性,相关人员还应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升级优化基础上,联合应用大数据本身的分析、预测功能,监测企业通信、信息传输中的安全风险。首先,相关人员应以计算机为载体,收集网络信息数据、内部通讯信息,汇总以往信息安全的案例。之后可借助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立信息安全风险模型,对现有信息安全展开分类,并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其次,引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总结信息数据中的安全风险产生规律,筛选小概率事件、排查信息安全问题等。最后,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加密算法,处理现有信息安全风险隐患,降低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概率。

3.3高效反馈操作异常问题。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未知安全风险、外部攻击等方面,人为操作同样会产生信息安全问题,所以在应用计算机技术维护信息安全时,还需注意防范人为操作造成的信息安全隐患,有效避免信息安全风险。具体来说,相关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技术,灵活管控设备操作、信息传输中的人员行为,并借助计算机入侵检测、内部信息系统运行监测技术,高效反馈操作异常问题,避免因相关人员操作行为不当出现信息安全泄露、损失风险等。为此,相关企业可将计算机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建立内部信息安全管控系统,使系统各功能模块在获取系统执行命令后,凭借计算机系统状态、设定的控制对象变化,发现人员操作中的异常现象。比如在通信系统运行时,计算机系统可通过数据分析,拓展安全防护监测范围,将信息安全管理主体划分为外部入侵、内部人员操作,并根据内部人员操作行为、生成操作日志。同时综合分析操作日志中的相关数据,发现登陆时间、状态、操作行为中的异常,随后在出现操作失误后及时给出预警信息,从而避免操作失误造成的信息安全问题。

3.4有效处理信息系统故障。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硬件设备、企业硬件设施同样会引起信息安全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故障、内部硬件故障后,造成的信息受损、流失问题。比如在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时,若设备损坏、老化、电路连接不当时,系统被迫强行关闭,则会导致系统内信息数据被泄露。因此,相关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数据恢复技术,恢复系统内部的核心数据,从而有效处理信息系统故障,解决设备故障、病毒造成的信息丢失问题。在此期间,相关人员同样可利用计算机数据恢复技术,保护、备份信息数据。但是企业需要结合大数据时代数据量较大的特点,提前分类处理内部数据,继而明确系统重点保护对象,发挥计算机数据备份功能的实际价值。除此之外,相关企业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内建立数据库、容灾设备,使其实时扫描系统日志,便于根据日志内数据分析,准确查找故障原因、类型、防控方法,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恢复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降低信息数据泄露、遗失概率,保障信息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数据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应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重点问题。为解决当前时期网络通信、信息传输、数据采集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相关人员需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并通过防火墙、数据加密、数据恢复等计算机关键技术,增强信息传输可靠性,有效预测信息安全风险,满足各类用户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安全管理要求,构建安全、健康的通信环境,突出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实际价值,助力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

作者:刘博 单位: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95794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