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网络技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网络技术论文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1

主动包又称为主动报文,是指利用在网络节点实现转发的过程中一并处理了校验、代码、包头的任务。主动节点,又具体划分为主动应用、执行环境、节点操作系统3个层次,在主动应用层次的主要功能是针对某项特定业务来获取可执行代码;而在执行环境层次(被定义的可编程接口)中,其主要负责对主动包的处理、解释;处在执行环境层次、底层物理资源层次之间的便是节点操作系统层次,主要由内存、线程、通道3种资源组成,其负责针对执行环境的请求服务进行处理,进而实现通道和访问控制资源,满足公共服务的提供。

2.主动网络技术

主动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带来了诸多益处,一方面对网络服务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网络体系结构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用户利用主动网络技术并结合网络需求来实现代码的创建,从而提高了用户服务质量和网络管理效率。用户利用主动网络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网络拥挤的现象,从而实现网络管理的高效性,其主要的解决原理是:①在技术支持下主动网络具有智能分辨重复信息的功能,因而在主动网络管理中可以避免出现信息重复发送而造成的堆叠状况,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②根据网络拥塞情况,主动网络中的可编程节点可以对数据流的传播速度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在节点中嵌入程度来调整代码,以此来实现对拥塞周期的压缩,进而提升网络速率、提高网络性能,实现对网络服务资粮的有效改善,最终高效监控和控制网络服务质量。

3.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网络管理模型

3.1拓扑发现

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网络管理模型的构建,首先第一步就是完成拓扑发现,即寻找主动网络技术与网络管理最为匹配的拓扑结构,以实现主动节点与网络管理节点的相互对应,发现管理网络及诶单、节点之间的对应通路。通过这个强连通无向图可以了解主动网络的整个拓扑发现过程,其运行的模式是当每个主动包驻留在节点收集拓扑信息后,其会定时返回上级反馈收集到的拓扑信息,而后上级不断向上级反馈,直至将拓扑信息传达到总管理站,最终由管理站统一汇总所有的拓扑信息。

3.2生成树

在网络管理模式的建设中,还需要完成另一道操作程序——生成树。而网络管理新的生成树的获取要由舍弃算法来实现,不过舍弃算法的得出需要遵循一个既定的规则:权值大小决定节点间的连接速度,需要舍弃最小的权值来有限选择最大值的连接速度。研究者通过抽象处理获得网络拓扑结构图,这时需要消除拓扑图中每个节点间的回路使其与权值相连接,而后根据两节点之间的连接状况、舍弃算法规则来决定权值大小与连接速度,以获得舍弃算法,最后再利用舍弃算法生成新的网络管理生成树。

3.3生成网络管理模型

在完成拓扑发现与生成树这2个操作程序之后,网络便以分层结构的形式存在,如图2中V0相当于一个总管理站的节点,V1、V4是V0直接管理范围下的节点,而其他的节点属于V0间接管理下的节点。若是将V2作为管理节点,V2下的V1便是被直接管理的节点,但V1、V2所执行的管理任务都由V0决定,V1与V2相当于子管理站的节点。根据这一原理,研究者可以在主动节点上设置一个主动代码,结合主动节点与节点特性来完成自动分配实施,将管理节点封层化,使得每个节点一方面被管理着,另一方面又具备一定的管理功能,进而最大化提高管理站的管理效率。

4结语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2

1.改进教育评价手段的必要性教育评价手段的落后严重制约新的教育评价理念的实施,需要我们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进和优化。(1)评价技术落后,过于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如对学生每学期重要的就是期中、期末各主科考试成绩通知和期末通知书上的近乎千篇一律的教师对学生的学期评语。

(2)除学科考试分数评价外、对学生其他方面评价表现为一种印象,体现出学生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随意性、情绪性大量存在,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从而使评价结果难以产生有效的教育效应,甚至适得其反,形成师生隔阂、矛盾、误会。

(3)部分教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一些改进,例如采取成长记录档案袋等新的评价方式,但往往因评价材料及量表的烦琐,用手工记录和统计难以完成及效率低下,难以为评价提供相应依据,不能有效达到评价的预期效果,从而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始无终。这也说明改进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论落实起来的不尽人意和它的艰巨。

(4)评价的信息和事实依据分散掌握在不同的评价主体(每科授课教师、宿舍管理员、保安、值班行政、班团干部、同学等)手中或更多是一种印象中,使教育评价缺乏全面性、形成瞎子摸象的效果,主观性强,从而得不到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

(5)被评价者本人对于评价结果反馈的滞后性,延迟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做出正确及时的相对的调整和改进,学生难以或者不能参与到评价的互动之中,从而大大削弱评价的作用。

(6)对被评价者的关注者也难以或者不能参与到评价的互动之中,如家长等难以及时了解和介入对被评价者的教育、帮助和关怀。

2.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此项研究提供了可行性

(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无处不在,特别是我校近两年为每位教职工都配备了一台计算机,为网络技术下发展性评价的实现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设备。如今,更方便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可以接入网络,为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发展性评价所涉及的各方及时互动和协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上岗计算机培训、职称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教育从娃娃抓起,从而使教职工和学生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技能大大提高,绝大部分学生家长上网技能也得到了普及。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本课题研究对象和内容

(1)解决理念转化为实践操作的问题发展性评价理念是一种已经较为成熟且较完善的教育评价理论,不是本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是解决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怎样科学地实现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发展性评价,最终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①研究发展性评价的观点和理论,为本课题研究奠定正确的思想理论基础。②研究学生评价的教育价值,为评价工具的理性设计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③研究教育评价的主要原则,为评价工具的运用提供观念性指导。④研究课程标准和新课程评价的方法体系,为评价工具的设计选择确定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为设计融入新课程评价,有效检测学生在校表现的评价工具体系。⑤研究学生在校学习和表现的全过程,为发展性评价提供实践和事实依据,学生在校表现中哪些内容需要设为评价量标。⑥评价工具的设计研制,如何科学设置和呈现评价项目,包括内容、范围、结构、权重、方法等。⑦评价工具的运用策略研究,怎样科学使用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量标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以实现发展性评价、反馈和针对性指导帮助。

(2)解决网络技术实现的程序设计问题①怎样用网络技术方便、简单、高效、及时、有权限地记录、统计、呈现评价量标,为发展性评价的实现提供依据;得出分析报告并提供相应阅读和帮助内容。②怎样用网络技术为发展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学校各部门、教师、学生、家长等个体的互动参与协作提供便捷的方式和途径。③怎样利用网络技术优化中学生成长发展性评价的效果反馈及自我改进和完善。

2.本项目的设计逻辑和模式

(1)基础数据和事实的录入①密码登录、身份识别,自动生成每条录入的时间、姓名、类别,以确保记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②录入内容:例如课堂积极发言展示、作业和过关检测的等级情况、迟到早退、睡觉讲话玩手机等违纪事项、宿舍纪律安全卫生等各方面学生在校表现情况。③如何分类、设置,以何种方式记录以实现更简单、方便、高效地录入。

(2)数据的自动归类统计和呈现①自动归入每个学生档案并可分类呈现。②自动归入每个小组、班级档案并可分类呈现。③查阅的私密性的实现:通过密码登录、身份识别,登录时间、次数记录。给以不同的登录权限:学生只能查阅本人的内容,家长只能查阅自己子女的内容,班主任教师可查阅本班学生内容,科任教师可查阅所教班级学生相关内容,年级或学校管理者可查阅相应范围学生的内容,宿舍管理员可查阅宿舍相关内容。

(3)数据分类统计和分析的自动实现并提供给被评价者对应评价报告①阶段性(周、月、学期)的数据分类报告,如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或数值。②做出相应评价报告,如进步、下降、肯定、批评。③教师、家长给以的评价或评语。④发出违纪行为接近或将接受学校相应处分的黄红警示。

(4)提供相应教育或帮助,促进被评价者的进步与发展。①根据评价报告自动提供相应教育阅读内容,如相关名人名言、案例、故事。②教师、家长、朋友、同学、学校管理者的帮助和鼓励,类同QQ部分功能。③自我留言板。自我目标制定、自我改进计划、自我激励语言等的个人空间。

(5)为班级、年级、学校阶段性评选先进表彰奖励提供数据。

(6)对屡教不改、不思进取、达到学校纪律处分条例学生给予处分提供依据。

三、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形式和内容

(1)构建科学的网络平台。方便、简单、高效、及时地实现过程性记录、统计、分析和评价。为学生提供自我参照系、为家长提供协作途径、为学校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地实现发展性评价平台。以实现学生个体的自律自进、成绩进步、良好习惯养成、全面发展;班级、小组、寝室等各级学生群体的自我评价、管理、约束、竞进;形成学生之间“比、学、赶、帮、超”的积极进取局面。家长、学校各部门各环节通力协作,实现对学生发展评价,奖优罚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成良好班风校风学风的形成。

(2)教师形成发展性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评价工作。教师改变工作态度,如更认真更勤勉地作业批改,注重课堂组织教学管理、减少主观性、情绪化的评价。

(3)学生认识自我,约束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重复发生,发扬自己的优秀品质和长处,更加自信,实现自主改进、自主发展。一批“后进生”和“问题生”得到很大的改变。

(4)班级和学校的学习和纪律风气和氛围取得较大程度上进步。

(5)为新课程改革有构建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做出有益探索以及相关论文的发表。

(6)推进我校“271课堂”的课堂评价有效性,以促进课改取得更好的成效。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3

1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决定英语学习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应用

对中国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外语,也是一门国际语言。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技能的培养过程。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形成是学得和习得的结果。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方面学地更好,但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应用和反复的练习才能形成的。在中国现有的语言环境下,缺少的就是这样的练习和习得的语言环境。特别是英语语言的跨文化交际性,很难在英语课堂上体现出来,如果没有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是很难习得这些技能的。

2英语的学习过程迫切需要网络技术的应用

我们知道,英语的学习可分为学得和习得两种途径,英语的学习过程是语言的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没有大量的输入,就不可能有更好的输出,那么大量的输入材料从哪里来呢?看看我们学生手里的英文教材和资料,我们就会知道,那些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就给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们提供了大量真实有用的输入材料,解决了输入材料的贫乏问题。

3针对不同的英语课型,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材,通过操作、练习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3.1借助网络,选择声情并茂的听力材料,促进师生课堂交流合作,上好听说课

首先,针对听说课上学生听什么、说什么,选材很重要。根据Wolff调查研究的结果,在听力材料方面,影响听力理解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三种,即信息刺激的直接重要性、信息内容与听者的经历之间的关系以及听者听时的情感状态。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听力材料对学习者而言应该有意义,或者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听力材料的问题呢?那就是要尽量选择诸如外国影视、新闻时事报道以及真实情景下使用的原汁原味的外语素材。同时材料内容、形式要讲究丰富、多变,要让学习者能够融入外语学习的情景中去,有真正接触使用外语的感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有感而发,积极与教师或同伴互动,互相谈论,互动交流,从而为学习掌握外语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听说课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一下学习者的思想状况、知识面、兴趣等方面的信息。根据了解的信息,利用现有材料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联系起来,听力内容的背景介绍,设计相关的问题以及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进行预测等等。

3.2借助网络,选择思想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有机统一的英语材料,上好阅读课

文字的产生使阅读成为人们获得各类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无疑成为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接触外部世界最主要的手段和工具。不论将来新的媒体多么发达,远距离教学多么普及,文字材料仍将保持目前的主导地位。因此,学习者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可以这么说,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整个外语学习的成败。阅读课以前称泛读课,从它的名称上可知人们对它的一般认识就是它的广泛性,因此大量阅读便是它的宗旨。那么大量的阅读材料从哪儿来?怎么选?怎么练?这是英语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是网络。它不仅能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还能使学生学习怎样使用网络,怎样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了使我们的选材更科学、更实用,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选材的广泛性和题材的多样性。选材的内容可以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社会生活、医学百科、动植物、语言文学等;题材可以包括叙事文、小品文、说明文、议论文、辩论文及其他文学作品等。广告、新闻、电报、会议记录、图表图示、演讲文稿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总之,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大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量,使学生接触到尽可能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真实性语言运用场景。

2)注意选材要以知识性和思想性为主,兼顾趣味性。兴趣是外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基础阶段的阅读材料,选材标准应以趣味性为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追求知识的需要,这种动力需要成为认知活动的强大动力。只顾趣味性而忽略知识性的阅读材料,如幽默小品、笑话、童话故事等,很难满足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需求,长期大量阅读会使学习者学习兴趣减弱。许国璋先生曾经指出,“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吸收了语言。”

3)选择阅读材料还要兼顾选材的文学性。首先,文学作品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活的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大都是在一定情境下使用的语言,其使用具有特定的功能目的,是一种具有活力的语言;其次,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学习者能够增加对目的语文化的生动具体的学习和把握,能够通过移情的作用真切感受和体验他们的文化;第三,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诗化的意境、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陶冶情操、完善人格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材料选好后,怎样指导学生阅读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呢?大量丰富的阅读材料,可谓是种类繁多,取材广泛,可在练习环节却少有突破。一般的教学往往只关注内容和词汇这两个层面,而忽略了题材框架、篇章结构等语篇知识教学和学习。而语篇知识可以给学习者提供重要的推理依据。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语篇知识与学习者大脑中的背景图式相互作用,构成语篇意义。语篇意义能够促进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阅读教材的练习活动需要把语篇知识融入其中。根据阅读的特点,练习形式可以采取选择题、问答题、图表题等。

3.3借助网络多媒体,上好语法课

3.3.1利用多媒体创设语言情景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语法课比较枯燥乏味难懂。特别是抽象的时态、语态,虚拟假设等,变化多样,令人费解。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并具有容量大、直观性强和易接受的特点,在语法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

3.3.2操练运用--应用多媒体使语法课的练习灵活多样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法课堂,增加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所学语法知识是语法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每每到了操练运用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教师总是布置学生先完成一大堆相关的笔头练习,然后逐条逐句的讲解分析。这种旧式的语法操练方式形式单一,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训练。而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运用图片和声音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设计出能够兼顾训练到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多样化巩固练习,带领学生由浅到深地对所学语法知识进行巩固,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4总结

总之,网络技术用于英语教学,是时展的产物,把多媒体应用于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如何科学巧妙地应用多媒体,最大限度的优化课堂教学,恰当地把它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英语课堂,仍需努力探讨和多多研究,更好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之间的“无缝整合”,使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作者:李永田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网络技术教学应用分析

一、前言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应用已经成为教学系统的重点结合目标之一,通过实现教学网络化的指导方针,不禁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晚的课堂教学,同时能够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更可以建立完善完备的信息储藏室,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能够建立起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使学校之间能够互通有无,帮助丰富教学理念等,因此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实际教学当中不不可少的关键,本文的重点就是分析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新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网络技术也是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层面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课堂网络教学应用,现在教学课堂上最常见的PPT、Flash、多媒体语音教学等方面就是网络技术的传统应用,同时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拓展,3D拓展应用也在物理、化学、数学等教学中得到应用发展,比如在化学实验课上,许多有毒有害的实验方式就可以通过3D技术在计算机上呈现操作,即满足了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所求,同时满足了无害化的要求。

(二)课下网络技术应用,现在手机APP程序已经完善,教学结合手机APP教学应用软件的拓展能够呈现多元化的教学方针,首先能够完成网络作业的要求,同时能够随时随地开展线上教学的方式,最后还能够在应用软件上布置随堂教学方针,保障学生能够了解课堂动向,并未教师提供课下随时指导的机会。

(三)网络技术能够加强信息化储备,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完善的数字管理,针对教学档案和学习资料进行完善的储备保管,同时能够建立起系统的资料库,各大学校之间还可以通过资料库共享形成庞大的资料储备体系,使师生从中获益,同时信息技术的建立不是一个城市过着地区的,而是整个国家的,其范围辐射之广储存能力之大完全可以建立起全国联网的信息教育储备档案,为教学事业贡献力量。第四网络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能够吸引中小学生的兴趣,并为其开拓眼界,网络技术虽然已经不是新兴技术,但是对于我国的中小学生来说后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因此能够通过这项技术加强课堂上的兴趣吸引,让学生快速接受课程,实现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方针。

三、网络技术与教学结合

网络技术与教学结合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课程目标的设定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于学生共同分享,教师可以将课后的备课内容甄选出节点发到与学生相互连接的网络上,让学生能够快速了解第二天要学省么,并且与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辅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并且通过线上提问问答的形式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针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课下指导。第二课堂教学能够借用网络化技术进行多形式开展,如今网络化技术应用已经能够实现功能化教学的目的,如上文档中提到的多挣应用形式就是网络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同时网络技术作用于课堂的所有方面,能够起到为教师提供辅导的作用,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助手。网络技术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通过全方位的展现。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了解,能够呈现书本上没有的现象,比如数理化当中抽象的事物描写,如今都能够通过网络技术一一呈现,第三网络技术能够重新构建教学当中的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零距离接触,实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将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关系完善融合,形成良好的信息传播圈子,保障教师能够和家长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教学的开展。第四建立网络论坛,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之余在老论坛上发表自身看法,并且提出疑惑,方便教师能够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方便学生能够及时的对教师提出问题,从而获得问题解决。

四、运用网络技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全面发展

任何教育的目的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在网络化、信息化逐步深化的今天,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懂得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去完成学习过程并激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选择、分析、处理、储存、运用知识的方法。教师要想利用好网络技术这一工具,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在选择、使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时,要遵循媒体传播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同时又要尽可能注重保留师生情感交流的空间,恰到好处地运用,发挥其最大的情感效应。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知”的理念,而网络技术的应用,恰恰使得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成为了现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常识性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获取,而唯独“兀认知”则必须在教学的引导与辅助下才能够形成,这就对教师的能够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网络技术,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刻苦钻研教学方法,研究学术领域最新的知识动态,利用网络技术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为教育教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五、结束语

网络化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所有行业的新动向,信息化技术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教学行业更快更好的完善自身储备,同时能够增强教育行业持续汉化教育力量,让师生从中获益,所以应当加强网络化设施在教学中的投入,帮助学校建立健全网络技术。

作者:吴现梅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小学

第三篇:网络技术阅读教学探析

一、重视网络技术优势,优化教学环境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式。而要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首要任务就是优化阅读教学的环境。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严格按照教学需要,创设适合阅读教学内容的一个教学情境,有效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思考、阅读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将学生到教学情境中,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显著的年代差异,使得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教学内容时,难以掌握作品的内涵和意境。为能够将学生顺利进入作品的意境,让他们和作者直接交流,产生共鸣,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网络技术形象、直观的展示作品的描述画面或背景,使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感受作品的内涵,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进入情境中。

二、科学应用网络技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古人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看出兴趣才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一个内在动力,也是学生的引导老师。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年龄相对较小,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自我控制力不强,对于自己喜欢和刚兴趣的事情往往非常愿意,也极为主动热情地参与及探究,而对于不喜欢或不感兴趣的事情通常表现的很消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对于阅读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直观、形象、迅速、信息量大等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功能提供良好的视听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参与进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上)课文《西湖》的教学中,在讲述西湖的美景时,可通过网络收集关于西湖景色的各类才是图片和宣传视频等资源,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如此,学生会更为直观的理解文章所描写的西湖美景,让他们充分领略到西湖的美。当教师提出问题“西湖美景有哪些,美在哪里”,学生会更为积极主动回答;再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作者会怎么描述你观赏到的西湖美景”,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得整个阅读教学更为生动、轻松、自然。

三、合理应用网络技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其内容均有其独有的情景和氛围,表达相应的情感。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渲染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迅速进而特定的氛围中,建立相应的情感基础,进而更有效的理解和认识文章的内在思想和情感。比如:《荷花》教学中,在学生熟读和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理解完整的重点段落和句子,让他们从情入景,欣赏到夏天荷花盛开的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的情感。在观看课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文中将荷叶比作什么”,学生会在观看图片的基础上迅速回答上来“将荷叶比作大圆盘”。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被高度集中起来,积极性也充分体现出来,阅读教学的效果也得到提升。另外,文章中精彩的段落往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审美性。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有限,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作品的真实情感,感受作品的美感。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应用好网络技术,将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充分感受文章的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更迅速、更准确的理解课文,提升阅读能力。

四、有效应用网络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不管应用哪种教学方式,选用哪种教学策略,均应该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而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所以,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效用,积极引导学生在该平台上展示自我才华,动手、动脑。新课改的深入,要求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养,比如:网络技术的应用,需要掌握更高、更新的网络教学技术。教师还应该有一定的网络管理知识,能熟练制作简单网页,创建有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同时,可通过校园网络把课堂上的学构成小组学习。小组各个成员可利用网络来传递信息,实现交流,共同学习的目的。比如:《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中,教师可把文章相关的图片等材料及诸多网上收集到的信息投放至服务器上,同时还可通过网站上开微博微信等让学生机进行讨论。课堂教学中,学生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结合小组成员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表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再让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五、总结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4

1.1铜线接入技术

铜线接入技术起源较早,是先期通过已经搭建好的电话线网络进行信息传输,然后将传输的信息经过编码等处理输送到用户。但是受到铜质材料的物理性质的局限,使得这种技术的信息传输速度较为缓慢,因此,难以适应现代快速的信息传输要求,已经逐渐应用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被其他技术所取代。

1.2同轴电缆接入技术

同轴电缆是本世纪初最为常见的一种信息传输媒介,分为网络同轴电缆和视频同轴电缆两大部分,网络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输数字信息,提供网络使用,而视频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输各类音频文件。同轴电缆即Coaxial;由两个同心导体组成,由于导体层和屏蔽层之间共用一个轴心电缆,因而得名。最常见的同轴电缆可分为四层:中心铜线层、塑料层,网状导电层和电线外皮层;其中中心铜线可与网状导电层形成电流回路。同轴电缆传导的是交流电,中心铜线发射出来的无线电波将会被网状导电层隔离,网状导电层接地来控制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同轴电缆的信息传输媒介是电缆,电缆在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弯曲,所以应该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但是同轴电缆的使用原理是将中心信息以网状的形式进行传递,一旦某一区域发生损坏,那么整体的信息传输工作就会受到干扰,因此,人们不得不在电缆的外部进行保护层处理,以确保信息传输的稳定性,保护层又与电缆的柔韧性发生冲突,因此只有处理好这一问题才能拓宽同轴电缆的应用范围。

1.3光纤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技术是面向的FTTC和FTTH的宽带网络接人技术;光纤接入网技术即OAN技术是目前电信网中发展最快的接入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指将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馈线段、配线或者及引入线段的全部或部分引入光纤以实现信息传输。由于光纤具有高频宽、高抗干扰力、低成本以及许多其它传输介质无法达到的优良性能使得光纤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传输媒介意;光纤也是目前传输速率最高的传输介质,光纤已大量用于主干网中。用户环路中应用光纤可以满足用户未来对各种宽带业务的需求;宽带接入网的最终形式也是光纤接入技术。

1.4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用户环路是指利用无线技术为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提供电信业务,因此无线接入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和移动无线接入,采用的无线技术有微波、卫星等。无线接入的优点有:初期投入小,能迅速提供业务,不需要铺设线路,因而可以省去浦县的大量费用和时间;比较灵活,可以随时按照需要进行变更、扩容,抗灾难性比较强。无线接入技术即RIT,是RadioInterfaceTechnologies的简写;另外,无线接人技术也被称空中接口。无线接人技术通过无线介质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相连以实现用户在网络中与有线技术一样通信的技术。无线信道传输的信号遵循以构成无线接人技术的主要内容作为传输协议,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向用户提供移动接入业务,而这是有线接入技术无法做到的。无线接入网就是指全部或部分采用无线电作波为传输媒介以连接用户、交换中心的一种接入技术;无线接人系统的定位作为通信网的一部分,是本地有线网的延伸与补充,也可作为临时应急系统。

2、实际应用

因为上述四种传输网络技术各有利弊,所以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实际应用范围也有所差异,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2.1铜线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从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来看,高速度传递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用户的基本需求,所以铜线接入技术的应用范围就会大大的缩减,以至于最终被完全取代。现阶段而言,可以利用已经铺设好的电话线,通过铜线接入技术完成一些相对简单的信息传输例如传真等。

2.2同轴电缆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同轴电缆接入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该项技术的使用年限高、对外部环境的抵御性较强,但是最终会被越来越高端的技术做取代,短时间内还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主要集中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等。

2.3光纤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光纤接入技术的使用比较灵活,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恰当的选择,例如如果是办公区使用信息传输,可以申请使用光纤到具体办公室,如果是独立用户使用可以选择光纤到家庭等。所以未来光纤接入技术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其使用费用相对高昂,普及起来尚需要一段时间。

2.4无线接人技术的实际应用

无线接入技术的原理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通过上述论述分析我们可以获悉,这种无线接入技术使用起来更方便,用户不再受到线路的限制,能够实现某一区域内的灵活移动,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更为方便舒适。在这种巨大优势的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选择无线接入技术,这也促进了无线接入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如今无线接入技术已经覆盖了电话信息业务和网络信息业务等诸多方面,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信息传输方式。除此之外,人们推崇无线接入技术的关键在于其使用成本较低。利用蜂窝数据平台进行的信息传输不涉及网络,所以网络费用可以得到降低,使用成本低廉。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广。

3、结束语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5

作为新兴的IT产业,其发展的速度是日新月异,作为信息技术的代表网络技术产业的相关产品更是以飞快的速度在进行着更新换代,随着其技术的更新与升级,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所面临着不断更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其专业工作岗位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这给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了难度。市场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的投入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而现实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在萎缩,招生规模在不断缩小,由于规模的萎缩,各学校投入的欲望则越来越小。同时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来其专业教师队伍面临着老化,跟不上专业教学变化更新的需求,出现了一边是“专业师资”过剩,一边是“专业师资”缺乏两难的现象。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本专业毕业生在本专业相关岗位就业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并且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本专业只有少部分专业能力学得比较强的学生在本专业岗位就业,其他大部分都转行做了其他行业或服务行业工作。

二、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的发展趋势

世界技能大赛的宗旨和目标一直在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结合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文件,他们的宗旨是面对行业、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职业岗位技术人才,竞赛的技术标准与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相结合,讲求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完整性,要求项目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工作项目的完整性,评分强调项目过程规范和功能结果的正确性,100%的客观评分,排除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评分过程的公平公正。竞赛中对于选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其技术难度也比较高,其中排错占了相当高的比例。竞赛的技术面覆盖也非常广泛,基本包含了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桌面系统、服务器技术(Debianserver和windowsserver)、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新技术等内容。竞赛分为3个模块4个主体,4个主体部分各占25%,每个模块都包含了排错项目。

三、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的技能要求

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技术方面主要包含了三个模块的能力:Linux系统、windows系统、网络设备与安全,每个模块安排在一天时间内,每天都包含了一个故障排除的综合项目。各模块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没有做精确的定义,Linux系统部分的范围在LIP-2认证水平的范围,包含了Debian系统的安装、升级、管理、系统服务的构建与测试,windows系统部分在MCSE认证的水平,部分内容超出了MCSE认证的水平,包含windowsserver的安装、升级、域、活动目录、系统服务的构建与测试,网络设备与安全部分则包含了CCNA路由与交换、安全、无线、语音,排错的部分内容则超出了CCNP的水平。网络部分对新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比如IPv6、VoIP、网络照相机、网络打印机、无线、VPN等技术内容也都包含在内。

四、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探讨

结合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技术文件的特点与要求分析,其出发点和宗旨是针对职业技术岗位工作技能与素质要求,符合世界范围内网络技术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与技术要求,其内容和宗旨具备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具体要求,根据岗位职责划分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根据所从事的职业养成规律确定具体的能力等级和培养计划,根据企业的工作任务具体整合出职业化的培养体系。具体如下:

(一)培养目标。

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定位在培养具备一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与应用的技能型人才,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装、维护、错误排除、安全加固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内容。

结合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的技术范围和内容要求,也可以分为3个模块4个部分的内容:Linux系统、windows系统、网络设备与安全、网络系统排错,各模块的深度参照LPI-2、MCSE、CCNA等认证水平的深度。这几部分内容的培养与深度要求,一般的院校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只是各模块间发展不是很均衡,部分职业院校在个别模块的教学深度远远超出了这些模块的深度,但不是所有模块都能达到这个要求的水平。

(三)设备和师资保障。

网络技术专业完全依赖于设备,缺乏设备的投入,一些关键性的核心课程根本无法展开课程教学,故要落实本专业的教学,必须投入一定规模的网络设备。在设备投入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和引进,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真正实施过具体的网络工程项目,是不会真正了解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流程和故障解决规律,很多老师在技术上是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但真正进行综合性项目或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就缺乏很好的规划性和规律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四)培养形式。

要培养出具备一定素质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必须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才具备了应变的可能,我们当前职业教育的培养恰恰是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要求。专业技能的培养则需要实施项目化教学,教学的内容要以项目的形式呈现,项目要与具体岗位工作相结合,体现工作过程任务的目标性和完整性。项目的实施要求项目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过程的规范性。各模块的内容可以和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以职业资格认证的水平来实施教学,可以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一个衡量的参考标准。在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压力承受能力的培养、体能的训练、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能力才是真正决定一个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五、总结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6

目前,配网通信系统的主要方式为串口通信、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然而串口通信局限于带宽小的缺点,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电网的需求。无线通信减少电力架设线路,虽然减少投资成本,但是从经济角度看,日常的通信技术使用费用高昂,长期的积累也是企业的负担,而且宽带小的缺点不适应在范围广的区域使用。

2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应用

2.1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要与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结合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特点,对配网业务要求能够以最大限度利用无源光网络(PON)接入技术能力。配网自动化必须具备以下要求:(1)各种恶劣的环境,能够保持系统稳定运行,电力应急机制的能力和稳定性。(2)系统的拓扑灵活多变,满足复杂多变业务种类。(3)灵活组网能力,满足主站向终端下发控制命令,又能够使终端上传数据到主站,以实现分散接入,又能够双向收发信息。(4)设备适应性强、可靠性高。比较方便安装、携带和维护。(5)利用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特点,充分利用资金、设备和人力投入,提高通信质量,提供高质量的业务。

2.2工作原理

而无源光网络系统(PON)主要由一个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一组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ONU)组成,光分配网络(ODN)或连接器把一个OLT(主站)连接一组ONU(变电站),连接由光纤和无源分路器共同构成。一般而言单个分路器分路比为2,4或8,实现多级连接。不需要电源、设备简单,全天候的环境运行工作,主要任务负责为ONU(变电站)网络提供用户侧的接口,完成OLT(主站)到ONU(变电站)的传输(下行方式)ONU(变电站)到OLT(主站)的传输(上行方式)的转换,实现各类业务的接入。

2.3配网自动化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拓扑结构

配网自动化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应用的结构,一般常见的网络结构有如下:

(1)星形结构:

OLT(主站)和光分路器(ODN)之间用一芯光纤连接,OLT放置在主站中心机房,光分路器(ODN)放置在中心机房或集控站、营业厅,由于ONU(变电站)有多个网络接口,可以灵活设置接口的优先级和带宽,光分路器(ODN)和ONU(变电站)之间通过芯光纤连接,站点内放置ONU(变电站)通过光分路器(ODN)节省光缆的数量实现与主站设备的互联互通。同时,可以对立划分不同的虚网,无源光网络(PON)系统可以为各种业务提供灵活的网络接入,对站点的业务接入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语音网关设备和合波设备,电话和有线电视也可以通过PON系统,在一芯光缆上增加,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接入服务。

(2)链形结构:

光纤呈链式分布,采用多级分光,不等分光功率的光分路器方案。OLT(主站)沿着光缆敷设到达第1个站点时,由分路器分光,一路经一芯光纤接人站点ONU(变电站)设备,另一路接着到下一个ONU(变电站)站点,依此类推,直接连接中间不经过其他设备,各个站点虽然经过多级分光实现,保证了扁平化管理。链形结构可以节省主干光纤资源,提高光纤资源的利用率。

3分析配网自动化系统业务隔离和数据安全的应用和解决措施

无源光网络(PON)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能够承载多种业务,为电力企业提供不同类型(集中抄表、配电网SCADA系统以及需方WEB管理等)的业务通道。而分类型的业务对于分别管理至关重要。明确业务之间的分界点,应用业务隔离把不同类型的业务,提供相应的传输服务质量。根据不同的要求,有效地确保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然而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具有解决问题能力,以下是无源光网络(PON)技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1)传输上行数据采用TDMA(时分多址复用)的方法,ONU(变电站)可以在自己的时隙内发送数据,避免通道停滞,具有良好的通道逻辑隔离能力。

(2)采用标签技术划分各个不同类型业务的分类,区分OLT(主站)与ONU(变电站)的业务,由于OLT(主站)使用三层光分路器(ODN),可以将各种数据归属到不同类型的业务平台,有效地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无源光网络(PON)在数据通行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确保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4结束语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7

网络信息安全是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并且使得信息和文化的覆盖面扩大,传播速度也有所增长,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也就保证了我国文化的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是军事国防的重要战略之一,在信息时代下,信息化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且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只有保证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国家的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是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领域中的重要成分,关乎着国家的安全和主权问题,同时也涉及到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其的防御措施,全面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2网络技术安全面临的威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网络具有连接形式多样性以及网络开放性等特点,很容易让网络信息遭受到黑客、恶意软件等方面的攻击。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有人为因素也有非人为因素,但是这些因素都实实在在的影响着网络技术的安全。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黑客的攻击。黑客攻击是目前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危害较大的一种形式,它一般都是有具有极高操控性网络黑客策划并实施的,能够对攻击目标实行破坏、窃取资料等相关行为。黑客攻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网络攻击,它是用各种方式有选择地来破坏对方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第二类就是网络侦察,这种黑客攻击是在不影响对方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于对方计算机内的重要机密信息进行截获、破译等,无论哪种黑客攻击,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都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第二,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跟生物病毒是极其类似的,它能够复制自己并且传播到其他的宿主,对宿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宿主也就是被攻击的计算机,由于受到病毒袭击宿主将进一步感染到其他的程序中,甚至感染到其他的计算机。计算机病毒有很多种类,大致上主要有木马病毒、脚本病毒等,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感染性以及破坏性等,并且其极大程度的危害了国家互联网的安全。

第三,实体摧毁。实体摧毁作为网络信息安全面对的“硬杀伤”威胁,对网络信息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主要有电磁波干扰、弱辐射窃取以及无线窃取等,利用各种手段来将网络信息进行摧毁,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系统失效,或者是窃取相关的机密文件信息,给网络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第四,网络软件的漏洞。网络软件并不是完全没有缺陷的,并且也不是百分百没有漏洞的,而有的黑客在进行攻击时,恰恰选择了这些缺陷和漏洞,这也就给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了安全隐患。此外还有无意识的失误造成的网络信息安全,这有可能是操作人员的安全配置存在不足造成的漏洞,再或者是用户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选择的用户口令存在不足,或者是随意将自己的账号借给他人使用,从而给网络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但是无论网络信息安全遭受到哪种威胁,其造成的影响都是具有相似性的,只有提高了网络防御保护墙,才能够保证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安全。

3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防御措施探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也逐渐的受到了重视,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网络病毒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给计算机网络应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必须要积极的加强网络防御,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按照网络作战的目标范围可以将网络作战模型分为四个层次,对网络技术安全实施层层保护,第一层次是实体层次的计算机网络防护,第二层次是能量层次的防护,第三层次是信息层次也可以称之为逻辑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对抗,第四层次也就是感知层次,或者是超技术层次,每一层次采取的计算机网络防御措施都不同。

第一,实体层次防御措施。实体层次的计算机网络防御,一般是用常规物理方式直接进行破坏、摧毁计算机网络系统实体,以完成摧毁任务,实体层次防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等,避免其受到人为破坏或者是搭线攻击,当然还应该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以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实施破坏活动。在组建网络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网络的结构、路由器等相关设备的选择,加固重要的网络设备以增强其抗摧毁能力,与外部网络连接时,采用防火墙屏蔽内部网络结构,以对外部的访问身份进行验证。要保证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相对固定,不要随意连接。

第二,能量层次防御措施。能量层次的计算机网络防御,也就是敌对双方围绕着制电磁权展开的物理能量对抗,这一层计算机防御措施主要是做好计算机设备的放电磁泄漏等,并在重要位置安全干扰器或者是建设屏蔽机房。能量层次防御措施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外围辐射防护,这主要是采取对电源线以及电信号线加装性能较好的波滤器,以此来减少传输阻抗和导线间的耦合。第二类是对自身的辐射进行保护,可以并将其分为采用各种电磁屏蔽,和干扰防护措施屏蔽。

第三,信息层次防御措施。信息层次的计算机网络防御是运用逻辑手段来破坏敌方的网络系统,以此来保护自己的网络系统对抗,信息层次的计算机网络防御是网络对抗中的关键层次,也是网络防御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是防御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对于黑客攻击的防御可以从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信息加密技术来实施,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护的主要措施,其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或者是不被非法访问,可以说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核心措施之一,防火墙技术是用来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的一个机构网络屏障,其主要是由屏蔽路由器和服务器组成。信息加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网络内部的数据、文件等,一般网络加密都是使用链路加密、端点加密以及节点加密这三种,用户可以根据网络的情况自由选择加密方式。

4结语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8

异步授课模式是主要指运用网络课程和流媒体技术。在具体的授课中,对于学习者来说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访问事先存放在Web服务器上编制好的网络课程,而为了方便学习者一边浏览课程内容,一边听老师授课,它一般采用树状结构的布局,就好像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在右边可以显示相应的章节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向老师发电子邮件进行咨询,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等方式在线跟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讨论。这个过程,就好比是学生在老师推荐的参考资料引导下,在图书馆中自行查阅资料一样。这种授课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时间状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及进度,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网上下载资料并向老师请教。而它的缺点就是不能面对面的就某些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也对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要让这种授课模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教师一个方面要准备好较全面的能充分体现学习者学习特点并适合在网上表达与传输的电子教材,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提供大量跟课程相匹配的各种信息资料。另外,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在为学习者解答疑难问题时对学习者的学习做出形成性评价的应答与反馈系统,它的教学效果将会达到最优化。

2同步授课模式

这种授课模式主要是指,利用网络视频将不在同一地点的学习者和老师连接起来,让学习者在规定好的时间内与授课教师进行视频,听老师的讲授,并且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这种授课模式说简单点就是通过网络将教师在远程授课教室中运用演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向学习者传递的教学内容传递到学生所在的远程学习教室,学习者通过感知、理解、练习、运用等过程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和教师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设备进行交流互动。最后,由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

3个别辅导授课模式

这种授课模式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模式。它的实现主要依赖Internet的CAI软件,它主要包括:在公共FTP文件服务器提供CAI软件资料库、在浏览器中运行CAI软件,以及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比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自己遇到的任何问题可以在线或发邮件向老师请教,而问题的解答老师就完全可以围绕学生的问题本身进行指导。这种个别辅导的授课方式较传统的个别辅导方式来说,极大的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了学习者的自信心。这种授课模式的实现是基于Internet的CAI软件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通信。CAI软件在Internet上主要有三应用种方式:

(1)让学习者自由下载存放在Internet上的各种CAI软件以及软件资料库,并运用该软件进行个性化学习。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运用FTP技术将Internet上的资源共享转化成了个人的资料库。

(2)为了增强教学材料的交互性与实时性,可以直接在网上运用Flex编写CAI程序,内嵌在客户端Web页面中。这种一次编制的CAI程序可以跨越所有平台运行,极大地拓展了CAI软件所涵盖的范围,也使得这种授课模式有了比较高的性价比。

(3)网络虚拟下的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来进行。这个“书面”主要是指学生遇到问题之后可以在线或发邮件向老师请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在线或回复邮件做出指导,这种解答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也可以提升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但由于它要求授课的时候学习者和教师要同时连网,所以很多时候很难达到这种时间上的同步性。

4讨论学习授课模式

网络上进行讨论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利用现有的BBS系统进行讨论学习授课却是最简单最实用的一种。这种系统具有众多功能,如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借助于这些功能,在每个学科领域内有名的专家或教师建立的网站上设立一个相互对应的学科讨论主题,并让学习者在特定的主题区域内发言,同时也可以让学习者们对别人的不同意见进行评论。由于这个过程是由权威专家监控的,所以它可以很好的保证学习者的讨论和发言不会偏离既定的学习目标,而且也可以让没有及时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大家的发言和评论,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5探究式学习授课模式

探究式学习授课主要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出发,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潜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任务。瑞士的著名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授课,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模式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一些适合学习者探究的问题,由老师和学习者经过讨论最终提出一系列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利用其他的一些手段如实验、社会问卷调查等,让学习者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模式的授课,可以养成学习者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并能提高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协作式学习授课模式

网络上的协作式学习授课模式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所建立的学习环境,学习者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师生、学生之间就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相互的讨论、交流和合作,最终让学习者能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与个性化教学的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情感的养成,因此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好评。这种授课模式实施的主要形式有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等。在相互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协同工作、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享各种信息和资源,共同分担学习任务,最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网络协作式的学习授课模式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交往过程;师生是平等的合作者;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整体学习效果。由于网络上所有的应用系统都是基于C/S模式,所以实现网络协作式学习也要采用C/S模式。另外,为了方便客户端程序,不使Internet的操作过于复杂,应在现有的服务器平台上加载学习系统。正是因为Flex技术不仅具备Web应用程序轻松部署、广泛传播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结合桌面程序快速反应、动态交互性强的优势,所以它能对学习者带来更强的动态性、响应性等学习体验。所以,Flex是该类学习系统的最佳选择。客户端和服务器是Flex系统的核心部分,学习者与协作学习系统的界面是客户端,而管理和协调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与协作则是服务器。客户端以flash文件方式加载运行,对于软硬件平台没有要求。

7游戏式授课模式

游戏式授课模式是指将学习者所学的内容隐藏在网略游戏任务中,学习者通过解决网络游戏中的任务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授课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授课模式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游戏或电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游戏集竞争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学习性于一体,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实玩游戏就是在好奇心驱动下的一个探索过程、高度互动交流过程以及学习的过程,而这些正是教育追求的所在。

8模拟型教学模式

模拟型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模仿各种自然现象及各种实验。通过模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演示事物变化的过程,比如可以通过三维展现原子、分子的结构。让学生借助于这些生动、逼真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事物本质,这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的形象化。同时,这种模式可以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假设,并能直观地观察这一假设的效果,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模拟各种实验室现场,可以避免由于害怕引起突发状况而放弃实验操作的情况,有利于学生技能的训练。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模拟型教学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系统中缺乏多媒体、人机交互效率低、界面单一缺乏美观性、不友好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虚拟实验操作中的认知摩擦问题。

9练习与测验式授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