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究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究

摘要:在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文章重点介绍了骨干专业建设的主要举措和建设经验,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相关专业未来的建设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职;骨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在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建设任务及相关项目基础上,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积极申报获批为骨干专业建设项目XM-1,从自治区品牌专业、自治区示范专业一跃提升为部级骨干专业。历时三年,该院从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到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质量管理保障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1建设目标

为主动适应自治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在自治区品牌专业、自治区示范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优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专业办学模式,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改善实训条件,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专业信息化建设,健全专业教学管理与保障体系。着力营造“现代信息技术+商业文化”特色文化氛围,将专业打造服务自治区经济发展建设的特色品牌,使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发挥骨干带动作用。

2建设内容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层层递进·协同育人·服务商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项目、课程群项目和综合实战项目课程体系,以校内共享实训基地、校企协同创新研究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实施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协同育人”是采用多种协同工作方式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按照“专业共建、基地共享、课程共担、工学交替”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协同“政、企、行”多方资源,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协同专业“双师”素质师资团队资源、校内外实训条件,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通过专业协同、理实协同,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整合专业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服务商业”是指结合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的商科专业,基于服务商业的出发点,以模拟真实商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实际商业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开展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其网络营销、大数据分析、智能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

2.2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信息技术服务商业相关产品和项目的开发工作过程,以及典型工作岗位对人才的技术技能和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改革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构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技术演进”课程体系,实施商业服务项目教学。

2.3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运用现有设备平台和通过科学化管理,采用标准化项目运作流程,建设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其分为共享基础课、共享核心课程以及共享实训课程三部分。实现所有共享课程的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电子教案、演示文稿、教学案例、项目实训案例、教学视频、单元习题等课程资源标准化,形成教学资源库。并按统一标准实现教学过程,保障课程实施质量。建设期共完成云计算应用等4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大数据技术综合实践等2门专业群共享实训课程资源建设,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等6门基础课程资源的建设。同时也建设完成了3门院级在线开放课程以及1门自治区在线开放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2.4师资团队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制定了包括兼职教师管理、教师培训、教师企业实践等一系列教师培养规定与办法。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经费制度;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同时提升青年教师自身学历,不断提高其学术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与层次,培养创新精神;进一步融合专兼职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聘请高技能一线企业专家进校,并继续实行“双导师”制度,全面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2.5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校内“产学研”融合共享实训平台,校内新建了1个创新教育实训基地(创客空间工作室),1个面向校内服务及技能训练的实训室(专业社团工作室),1个与内蒙古华昕立合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横向课题研究室(校企协同创新研究室),1个虚拟现实实训室以及改建1个校内现有办公自动化实训室(云计算实训室),同时引进云计算实验平台,打造了一流校内实训基地。

2.6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校企、校校共同组建“信息技术专业群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项目建设团队。共同制定和审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监督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评估人才培养效果,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2.7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以能力为标准,改革实训课程的考核形式,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采用行业、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2.8人才梯队培养制度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制定了“老带新,传帮带”的人才梯队培养制度,在建设期内学生参与了部级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奖26项,其中包括有部级奖项在内的9项大赛,由原参赛学生自行组织培训辅导,这种梯队培养制度,不仅能使其更精准地了解参赛标准,也能更直接传递参赛经验,同时增强同学之间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9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不断提升对社会服务能力的积累,在建设期内已发展成拥有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在内的裁判员、考评员、行业协会会员以及专家等共25名。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大常委会等自治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6次,同级别的高职骨干教师培训5次,组织承办包括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以及部级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5次,同时累计接待10余所区内外院校来院考察、学习经验。提升了学校专业活力和社会影响力,更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3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3.1亟需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不断摸索。

3.2骨干专业及招生与就业一体化推进缓慢。职业教育必须与相关行业相结合,取得社会或行业的支持。但目前还不具备足够吸引社会和企业关注度的能力,亟待从体制、机制等层面创建更灵活的合作机制。

3.3骨干专业校企缺乏双导师教学团队激励机制。目前虽然对导师的工作量有一定的课时补贴,但缺乏激励机制。

4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积累,实现了其办学规模稳定发展,师资队伍更加强大,实训基地和实训条件更加优良,课程体系建设更加合理,课程建设效果显著,专业特色更加突出,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好。在部级骨干专业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前行,并在全院起骨干带头作用,为其他专业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志冬.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骨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8(9):67-69.

[2]刘婷,陈婧,吴思健.基于《悉尼协议》的广东省高职教育品牌专业建设路径探析[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0,10(2):21-27.

[3]程娅,程凡.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4):100-103.

作者:海川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