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广播电视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广播电视论文

广播电视论文范文1

(一)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通过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工作,将人脑从单调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还提高了正确率。同时,通过在会计软件中进行规范化的设置也避免了记账不规范、错记、漏记等问题。最后,会计电算化是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为企业的内部决策提供了充足的信息,也为企业外部信息披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广播电视系统虽然不属于企业单位,但是也面临着经营的压力,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实施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单位的长久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广电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各地广电集团纷纷挂牌,公司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多级公司、股份制公司等。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是纷繁复杂,有参股、全资、控股等,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既受母公司的管控也有独立处事的权利,而二者之间最大的联系就是资本链。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依赖又矛盾频发的关系使得管理起来更加复杂。要想实现集团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借助会计来实现,通过会计电算化构建统一的经济责任制,对整个集团分而治之,最终实现集团的有效管理。

二、广播电视系统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基础薄弱,实施电算化难度高

管理基础不仅包括企业的会计工作基础也包括企业的历史管理水平。广播电视系统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管理系统。在管理过程中计划经济的气息浓厚,主要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而不是依靠数据分析进行决策。在会计工作基础方面,广电系统的管理也相对混乱,其资本来源比较多样化,国家拨款、广告收入等都属于主要来源途径。而系统的收益也不像一般企业只要产品卖出去就能够有营业收入,广电系统的收益体现的更为长远。此外,广电系统的财务管理与一般企业大有不同,例如摄影就包括委托摄影、联合摄影、受托摄影灯多种,不同的摄影方式制片款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

(二)广电行业会计工作的复杂性阻碍了电算化进程

虽然2005年国家专门出台了电影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对于影视行业的会计科目进行了专门的规范,但是依然不能解决广电行业会计工作中的问题。首先影视剧行业的现金流量大且杂,这就导致了会计凭证经常缺失或者错误,在录入时增加难度。其次,收入核算不同于寻常企业,例如电影放映企业有多种预售电影票的形式,这就要求的进行收入核算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三)人员分工不合理

传统的会计工作需要进行人员分工,电算化管也要进行科学的人员分工。从软件的开发到财务工作的进行都要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秉着互相监督的原则,如程序设计人员就不能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审计人员则不能兼职出纳岗位。

(四)安全性风险控制不到位

安全性风险是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而生的。会计电算化通过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输和资源共享,这就给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提供了契机。一旦系统的密码被盗取,单位的资金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也有泄露的风险。如果遭到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很有可能造成系统错误甚至瘫痪,整个会计工作就无法进行,造成单位的严重损失。

三、广播电视系统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一)规范软件系统,加强系统维护

目前我国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还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市场上的电算化软件鱼龙混杂,广播电视系统与一般的企业不同,在会计核算、科目划分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选择电算化软件时必须要在保证安全性和基本会计核算职能的同时选择符合单位特点的软件系统。只有拥有一个规范的、合适的软件系统才能够促进会计电算化职能的全面使用。使用电算化软件后要加强系统维护工作,制定规范的计算机操作规程,保存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上机记录。定期对软件系统进行更新、修复,一旦出现故障或错误要由专门的软件人员进行调试和维护,检查信息是否被非法删除或篡改,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定期对系统进行诊断,防止出现一些隐藏性的问题。会计工作发生变化时要对系统做出及时的调整。最后,还要做好硬件设施的检修和维护,避免因为硬件设施故障影响整体工作。软硬件设施的维护不仅能够为电算化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还能够强化数据信息的安全与准确。

(二)合理进行人员分工,实行岗位责任制

电算化系统的使用首先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使得不同岗位的员工能够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很多工作都由计算机代劳,这也使得前期的准备、审核工作更加重要,因此,在进人员分工时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例如在电算化的环境下,总账由计算机根据每一条记录直接加总而成不需要再通过人工核算,但是前期的凭证审核工作也就变得更加重要。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强凭证的审核,实行实物凭证盖章和计算机签字双保险。在做出一定调整的同时也要借鉴传统的分工模式,一些科学合理的分工模式不应该被改变,如业务程序分离控制、职务分离控制等。这些都是防止员工舞弊的有效方式。只有对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分工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才能发挥电算化的整体作用。

(三)严格授权管理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方式不同,所有的数据信息都在一个大的数据里,只要有用户名和密码就能对数据进行查看和操作,因此对于操作权限的管理必须要严格。根据人员的岗位分配决定谁有权限对什么样的数据进行操作,坚决杜绝越权处理的行为。必须要强化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四)加强员工培训工作

其次,要做好电算化管理工作还要注重员工的岗位培训。会计电算化不仅涉及到财务相关的知识,还涉及到计算机知识。广电系统必须要培养大量能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的基本人才,同时还要培养一部分精通财务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中高端人才,这一类人才往往是系统设计和维护的中坚力量。

(五)建立数据管理制度

数据库管理主要指对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备份、操作记录的保存、损毁数据的修复等。每天都要对电脑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对于磁性介质保存的数据要进行双备份。对于报表等数据信息每个月都要进行备份。对于每一次操作都要进行记录,尤其是对数据信息进行修改的操作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留下记录,严禁反记账或反结账的行为。反记账和反结账的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基本原则,还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混乱和错误。要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六)加强会计电算化中的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是会计电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在手工会计时代曾经制定了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针对电算化管理还没有制定专门的档案管理办法。广电系统应该结合现有的管理办法建立专门的制度规范电子数据、硬盘、磁性介质、纸质凭证的保管、归档、调阅和销毁工作。不仅要做到安全性高、保密性好,还要做到管理科学、查阅方便。每一张记账凭证都应该有录入人员的签名和盖章,计算机打印凭证视同手工填写凭证,按照规定进行归档保存。对于计算机生成的一般账簿要定期进行打印盖章保存,可以按月打印也可以按季度打印。对于输出之前的电子文本档案要视同财务档案保存,进行备份管理。会计档案的管理是对会计信息的有效保存和使用,便于提供更好的信息查询服务,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功能,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追根溯源,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七)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

与传统的会计手段相比,会计电算化时代的信息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传统的会计手段都是纸质的资料,只要做好防盗、防火、防潮工作即可。在会计电算化时代不仅有纸质资料还有大量的电子数据信息,不仅要做好传统的安全防范工作还要防止黑客攻击、防止电脑病毒入侵、防止硬件损毁带来的数据丢失。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管理中一定要有风险意识,要清楚电子数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对外,要防范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对内要防止密码的泄露和内部人员的舞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最好能够建立对外的网络防火墙和内部审计制度。任何的系统都不是完善的,要不断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保证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四、总结

广播电视论文范文2

(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通讯技术

也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得以广泛应用,且不断的想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而广播电视技术也逐步发展,以实际的工作需要为基础,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优化可以通过上述两方面进行。不但能够对广播电视系统发展潜力予以开发,同时还拓宽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爱你。而数字电视模式也随着网络系统的应用而开始展现出其优势,数字电视通过HFC基础网络模式予以传输,这项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局限性,在结构上更加先进,能够从整体上保证效益的优化。另外,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催进HFC服务的发展,保证信息基础设施的稳定。在数字网络系统建设发展的过程贺总,广播电视工作人员也在不断的开发网络的双向传输系统,保证电视广播网络数据带宽升级,丰富美体综合业务,最终实现多信息一网传输模式,令广播电视网络更加完善。通过对广播电视系统联网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节目的稳定播出,不仅如此,还能更加方便、快捷的满足了生活的实际需要,还能促进有关节目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调控,确保播放顺序的优化性,让整体运作环节有条不紊的发展。以上就是广播系统联网的意义可在,广播系统联网不仅突破了传统节目播出的局限性,确保了内部播放环节的优化,这大大降低了节目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相对比于其他方式的操作,该种操作方式也是相对较为简便的。

(2)制作节目时,对节目各个环节的优化

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分步骤进行,这样不但可以缩短节目制作周期,而且还能够提高节目质量。例如,注重对机房应用的有效性,保证视频编辑环节能够保证节目的完善,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需要分机房进行运作,而后期的合成则通过网络模式进行,从而加强节目制作质量,提高效率,达成节目制作的最终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若编辑发现节目需要进行编辑,则可以进一步予以修改,从而提升节目质量,优化后期制作系统,满足节目受众的需要。而通过网络,远程编辑则可以将材料从电视台系统材料库中下载下来,进行进一步的编辑,草编完成后,再进行数据的传送,在电视台进行进一步的合成。但是该技术目前还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挥,远程编辑必然会展现出其优势,得到发展和应用。现场编辑主要是针对电视节目时间性要求和现场性要求而存在的,因而在时间和现场这两部分的要求相对较高,记者在现场采访完毕后,通过网络系统可以通过随身设备将采集到的信息,从数据库中下载下来,进行现场草编,也能够直接联机进行编辑,不但缩短了制作周期,还为后期的编辑质量提高提供了方便。

(3)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常见的两种模式分别为:ATM网和以太网

如何才能将两种模式充分的结合,促进混合网模式的应用。首先,ATM网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对其服务器的应用,通过对其节目后期制造模式的深化,促进其节目播出环节的优化,满足实际工作的目的,运用浏览服务器,我们可以对这两种网络的有效结合,以满足实际工作的日常要求,促进其媒体服务器的有效应用,确保其相关质量的影像的有效压缩,实现对浏览服务器的有效传递,而后又经过相关环节的传送,传输到PC机上,确保其视频配音环节及其编排文稿环节等的需要,促进实际工作系统的完善,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有效协调。在网络的应用中,数据的存储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关于该模式网络技术方案的深化

为了促进广播电视网络模式的深化,我们要进行其节目制作环节的存储及其管理模式的深化,确保其网络化、数字化的实现,优化其网络建设,使其满足系统的需要,促进其性能的价格比的提升。主要就是技术是否先进性,可靠性高不高、性能高不高、是否具有可扩展性和配置是否灵活等。电视台的网络和别处的不同,它需要有足够的带宽来满足的它的那些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的应用需求,而这些应用需求主要是电视台的业务性质决定的,采用最新的组网技术和最新的产品,一定要保持网络系统的先进性。应当注意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健全,从而保证能够对网络素材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各个环节中的素材都有效、完善,催进网络服务器能够稳定运行,使得网络技术优化具有可持续性。从而使得现实生活目的能够予以满足,使得当前电视广播技术能够得以深化,也能够令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在当前已经逐步的得到了优化,这种优化主要是针对结构模式以及信号传输和及诶单分布。通过优化,可以令广播电视网络客户端受到的图像效果同前端基本相同,并且不断的优化下,广播电视网络中的数据服务想着双向性发展,从而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项目。

3结语

广播电视论文范文3

要加强对广播电视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只有领导特别是广电部门的“一把手”重视这项工作,才能有效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反之,如果单位领导对这项工作不管不问,要争创一流,便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明确业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切实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良好的制度是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广播电视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省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的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利用、销毁、归档和档案移交等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理的工作模式,保证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规范的开展。多年来,我们五莲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了台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台长具体抓的工作负责制,制定完善了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广播电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利用、销毁、归档和档案移交等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编印了《五莲广播电视台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一书,下发到各中心科室并在全台公开。面向全台员工,挑选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同志充实到档案管理科,具体承担档案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强化检查考核,对档案管理情况,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检查、半年一考核、全年总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树优相挂钩,从而调动起了档案管理科工作人员遵守档案管理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面做好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大档案管理工作投入,定期出版《广播电视年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档案管理工作亦是如此。要加强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投入是前提。如果没有投入,要做好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广播电视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建立符合规范的档案室,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同时,也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结合现代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充分吸收引进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购置数字化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近年来,我们五莲广播电视台不断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2011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莲广播电视台动工建设了总投资达1.1亿元的新广电中心,以建设新广电中心为契机,五莲广播电视台牢牢抓住这一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良好契机,在组织专门班子广泛外出考察的基础上,瞄准全国一流,同步规划建设了高标准的广播电视档案室,高标准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档案橱等各项配套设施,使五莲广播电视台的档案硬件设施达到了一流标准,走在了全国县级电视台的先进行列。在此基础上,五莲广播电视台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创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广泛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探索推行了定期出版广播电视档案书籍的做法,使全台的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了新水平。成立专门的档案书籍出版办公室,从档案科、台办公室、新闻部等科室抽调业务知识强、文字水皮高、政治思想过硬的同志充实进办公室,落实经费,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人,定期出版《五莲县广播电视年鉴》,涵盖五莲广播电视台一年来的新闻宣传、事业建设、内部管理、队伍建设、各科室风采、荣誉榜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总字数达100多万字,出版后人手一本,同时公开电子版,方便了查阅,更好地发挥了广播电视档案的作用,凝聚了人心,加强了干部职工之间的团结与友谊,同时,对外较好地展示了广播电视部门的良好形象,促进了五莲广电事业的健康、和谐、长足发展。

3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广播电视论文范文4

1.1管理人员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对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有些单位在工作中并未设置管理岗位,很多岗位都是由办公室人员兼职的;再加上档案的管理形式和管理手段落后,员工缺乏主动的工作的意识,执行能力不强,所以,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存在调理不清、工作混乱的情况。另外,各部门之间总是各自为政,相互不联系,很容易造成人才和物品的浪费,削弱了其市场竞争能力,阻碍了其各种效益的发挥。

1.2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在广播电视系统内部,并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具体的工作中。我国相关法律已经明确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总会出现前后观念不一的情况,而且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不够强烈,行业内部的档案管理只限制在文件处理内容中,并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形成档案管理,导致档案管理不规范。

1.3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我国广电档案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制度不健全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正常的工作中,一个单位不仅要形成各种档案管理,而且内容也是需要集中管理的,这是档案管理最基本的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制度,与实际要求相差很远,而有的部门并没有任何制度可以遵照执行,档案管理流程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制订,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普遍。

2提升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办法

2.1确定工作重心,加强信息化建设

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与文书档案相比,具有一定的鲜活性,与现实业务的结合比较紧密,常被利用的内容也比较多。鉴于此,要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纳入到重要的管理内容中,坚持贯彻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统一集中管理。同时,还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收集和整理原生电子文件,加强单位内部业务技术的整合,做好档案信息化的规划管理工作,不断分封媒体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大服务力度,为档案的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2.2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档案管理作为广播电视系统的核心部分,要想提升其管理效率,就要从根本上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努力配备相关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从根本上保证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另外,要结合文件的数量,确定专职管理和兼职管理人员。档案的种类复杂,广播电视行业的档案管理不能按照传统档案的管理方式执行,它需要与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内容联合在一起,加大对人员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这对广播电视档案管理行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落实有关档案管理的全部规定

广播电视相关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各个管理部门也要承担相关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负责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另外,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收集、整理资料,明确管理原则和管理体制,按照要求管理档案,明确分管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保证。

3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创新举措

3.1体制建设的创新

从整体情况出发,要不断完善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体制,明确档案管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制订档案管理的期限表,定期检查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规范档案管理的要求,严肃处理不按规定移交档案的人员。另外,还要加强档案管理内部人员对职责和义务的认识,加强档案管理自身的运行规范,定期开办研讨会,增强单位领导、干部和职工的档案管理意识。在这个大前提下,要努力落实档案管理工作,为广电档案管理开发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3.2服务宗旨的创新

对于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要坚持“服务群众”的宗旨,增强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做出优质的节目。如果在工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当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借出时,需要填写借用资料的编号,确认送回时间,避免出现丢失或误用的情况。鉴于此,可以采用电子扫码技术,实现对素材的全方位管理。另外,要加强对《档案法》的宣传,提高其宣传力度,采用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宣传方式,努力提升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3.3人员素质提升的创新

在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以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要求。同时,要摒弃过去档案管理中的不科学观念,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努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要树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意识,增强管理人员的职能意识,使管理过程能够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应对创新的知识面,实现管理过程的全面发展。同时,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新观念、新意识的应用,采用创新的思维,全面发展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学习和考核机制,并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单位领导应不断吸收年轻的工作人员,给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文化、技能的学习,认清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4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了广播电视行业,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档案管理行业将会向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与IT技术联合在一起,高效的网络技术是其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意味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决定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提升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被重视的程度。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增加有关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资金,增强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建设,更新陈旧的设备,以保证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另外,要加大在软件方面的投入,落实相应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专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加大广播电视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加强岗位建设,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和能力。对于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在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合作理念,而过去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行政档案业务的发展,不会为企业带来任何物质财富。从档案管理本身出发,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的经验和可靠的依据。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的落实,将管理过程落到整个档案管理中,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到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总体内容中。

5结束语

广播电视论文范文5

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虽然具有事业单位性质,但其基本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营。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广播电视台的经营管理制度与企业接轨,使广播电视台成本核算更加完善。广播电视台所持有的固定资产主要以电子摄录设备为主,其更新周期较短。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前,广播电视台对持有的固定资产不作折旧会计处理,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很少大批量批准报废广播电视台的固定资产。因此,资产管理相关职责不清等现象时常发生。从2013年开始,事业性质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购入固定资产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对于2012年以前购入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但要定期进行盘点、清查,严格管理,并将“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

2.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以往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在配置、使用和清查环节上存在问题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购入新的固定资产,需要编制预算项目申请表和可行性报告,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拨付专项资金。当专项资金划拨到账后,其申请用的可行报告便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也无人监管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再加上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以往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造成成本意识淡化,欠缺的购置计划,使购入的专业性设备不具有前瞻性,个别设备使用价值不高,造成了浪费。

2.2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政府采购部门在执行采购任务时,没有相关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督,一般只选择几家,且供应商品价格偏高,对于有利害关系的供应商家没有做出及时回避,导致私下交易等不合法行为时常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大了单位购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2.3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带来的影响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固定资产均无需计提折旧,虚增了国有资产的总价值。以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使用为例,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运营过程中主要的经营支出是人工费、电费等,表面上看,广播电视台演播厅的经营是盈利的,实际上则是亏损的。

2.4提取和使用修购基金存在的问题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虽然规定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为了更新和维护持有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可以按规定的比例计提修购基金。但大多数单位为了简化财务核算,一般不计提修购基金,即使计提了修购基金,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调整单位年终结余。

2.5电视台设备更新存在的问题

对于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而言,设备更新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能够申请专项财政经费取得;另一个是自有资金。由于目前数字化设备改造资金所需数额一般都很大,单靠专项财政拨付很难解决问题,因此,资金成为了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设备更新的阻碍。

3.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及意义

3.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领导层应该首先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时俱进,适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与理念,要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清查等工作。

3.2完善政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政府部门应当针对采购部门制定专门的采购制度,扩大供应商门槛儿,择优采购,打破供应垄断局面,避免采购过程中的官商联盟,从完善政府采购角度降低广播电视台固定资产采购成本,确保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

3.3实行固定资产“虚提”折旧会计核算制度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引进了“虚提”折旧的会计核算制度,即将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支出,而是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其目的是为了既兼顾预算与财务管理,又使支出预算口径不受影响,同时也解决了虚增国有资产的问题,为广播电视台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3.4财政部门应当加强修购基金的提取和使用监督

广播电视论文范文6

(一)缺乏清晰的固定资产概念

广播电视行业工作人员没有清晰的固定资产概念,对其进行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固定资产促进广电行业发展所具有重要性缺少必要的认识,所以出现有人使用、没人管理,产生问题与己无关的错误心态;各个部门间固定资产相互挪用的情况比较普遍,且没有进行准确的记录,为清查工作带来阻碍和影响。财务人员没有规范的为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只在总账上进行登记和管理,在台账、明细账没有全面的记录,造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账务管理间出现脱节。另外单位领导比较重视行业发展和资金管理,而轻视购买固定资产后的运用和管理环节。

(二)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因为固定资产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各个环节出现一些问题和漏洞,形成盲目采购固定资产,无人负责、无人管理、随意堆放,导致固定资产毁损、遗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追究时各部门相互推诿,责任不明。部分固定资产达到用期限后,没有及时报废而是长期挂账,进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名存实亡。固定资产没有建立定期盘点制度与出入库管理制度,造成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

(三)没有完善的核算固定资产方法

随着广播电视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固定资产,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核算方法,造成用于采购固定资产的资金支付后,社会民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无法对其进行监管和跟踪,对固定资产监控部分或全部缺失,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国有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电算化系统支撑,使得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量大,核算难度加大,同时也降低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

(四)没有完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较长时间以来,因为固定资产的资金管理和实物管理相互脱节,加上很多单位领导运用资产价值的高低作为其在职期间业绩和政绩的考核、评价标准,造成盘点、清查固定资产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切实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完善的解决问题,一些多年前购买的固定资产虽然账面上还记录着,但实际上此物已经丢失或损害,无法正常使用。因为经手人员特别多,一些人已经离岗,难以全面调查原因,造成无法顺利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核销。因为长期挂账,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只增加而不减少,进而部分财务数据失真。此外,由于历史原因,还有很多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存在产权争议,办证困难等问题。

(五)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盲目性,与预算关联性不强,投资目的不明确,经济效益与投资回报率低

广播电视行业,随着采购固定资产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固定资产过于随意性,投资与预算和立项关联性弱。采购审批,把控不严。因此造成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功能性贬值严重,资产与资源不匹配,不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大量资产占用资金偏大。

二、广播电视行业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广播电视行业领导要增强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固定资产管理的强弱关系到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领导要提高重视程度,以身作则统筹安排好管理固定资产的相关工作,重视宣传并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带动职工管理好固定资产,让所有职工从思想上体现到固定资产对广电事业的重要性。财务人员要了解并熟悉财经法律,根据固定资产的标准进行分类,制定出完整的目录,并运用编号的方式区分固定资产,详细登记固定资产及其相关内容,例如固定资产的名称、金额、型号、存放地点、购买日期、现在使用者和保管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固定资产的内容和编码制作相应的标签,每样固定资产一个标签,让固定资产实物、标签和卡相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心,重视对他们业务能力的培训,让财务人员逐步学习和积累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增强专业能力,分析固定资产的种类和特点,为领导管理固定资产提供重要参考。

(二)固定资产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清查制度

广播电视行业要建立起规范、透明、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广电行业管理固定资产要做到四会“会检查、会保养、会使用、会修理简单故障”、三好“管理好、使用好、维护好”,以缩短故障停机维修的时间,增强设备作业的效率,提高设备使用的时长;固定资产管理还要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入库、出库与调拨管理制度。用于外出采访的设备一定要进行登记和记录;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一定要查明原因,对报废责任进行追究,并根据程序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建立起规范的离岗交接制度,保证账目交接清楚后人员才能离开,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运用健全的清查资产制度,将清查固定资产的工作纳入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广电行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的工作,由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和办公室共同核对与清查,以确保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通过清查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对资产进行的盘盈和盘亏,寻找原因并划分责任。要根据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分析管理现状和资产结构,积极盘活固定资产,尽量做到物尽其效、物尽其能,增强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对核算固定资产的方法进行完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按照广播电视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和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制定出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固定资产分类方式和目录,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电算化系统,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运用“兼顾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资产管理原则和理念,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内部核算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四)广播电视行业要将管理固定资产列入到责任考核与评估中,完善监督体制,提高处罚力度

将管理固定资产的工作纳入各部门、各科室的责任考核目标中,切实体现出权、利、责相结合的原则,年末时将账面固定资产与盘点、清查的固定资产数据相比较,运用此结果对项目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监督和激励广播电视行业管理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做到每一样资产都有人管理,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联系起来。要建立起完善的资产监督机制,对岗位权限和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完善审批程序,提高内部控制,保证管理固定资产的业务和其他不相容的岗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分离,并逐步形成完善的制衡机制,来避免固定资产浪费和闲置、利用率少、资产流失和账外资产等现象,确保国家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五)广播电视行业投资固定资产严格审批,提升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对广播电视行业建设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做到事前严格审批,紧密结合投资预算关联,并在投资前提供一份详细的经济可行性报告。同时,对新增的专业化大型设备等资产,要拓展新的业务与收入支撑。只有在提升网络改造资产与终端设备上,进行适度的控制,对大型资产投资规模现有存量资产使用效率进行提升,才会更好的实现广播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

三、结束语

广播电视论文范文7

学籍管理在远程教育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毕业审核及证书颁发等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更是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了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著者、著者来源、期刊来源、文献被引次数及研究主题等方面,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综述

学籍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身份的象征,而学籍管理作为教务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项政策性强、原则性强的工作,是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管理的一个基本支撑,能够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期间每个阶段的变化情况,同时也是学校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工作者,在对近十几年(2000-2016年)相关学术研究调研的基础上,对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两种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是一种以文献的外部特征(如书名、著者、出版年、出版地、出版商、参考文献、页数、版次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与统计方法来描述的方法[1]。本文使用文献计量法主要从文献数量、著者、著者来源、期刊来源、文献被引次数等方面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研究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2]。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内容进行类目体系设定,经过编码,最终得出结果,并由此推出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与统计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笔者按照“主题”为“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或“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匹配为“精确”的方式在中国知网上进行了搜索,在对与主题不相关的新闻稿和学术论文进行剔除后,最终确定研究论文的数目为88篇。其中,期刊论文85篇,占96.6%,学位论文3篇,占3.4%。对研究对象的统计分析使用的是MicrosoftExcel软件。首先,将88篇论文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其次,按照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构建分析的类目体系,并对论文数据进行归类处理;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二、文献计量分析

(一)论文数量分析

的数量是衡量一个研究领域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时间来看,88篇文献的分布情况。近16年来,关于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论文总量并不多,但在波动中呈上涨的趋势(截至2016年9月)。这一领域论文出产量不是很高的原因,可能与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专业性有关,只有从事本工作或者与这方面有交集的研究者才可能发现问题,才会有兴趣做深入的研究。我国高等现代远程教育起步于1998年,之后出现了第一篇关于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文章,随后文献数量逐年在波动中增长,这也反映出随着高等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如何对远程教育学籍进行管理越来越受到业内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

(二)著者论文量及论文被引次数分析

研究者的数量和其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影响力。数量多、被引用次数多的研究者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这一研究领域的水平和发展方向。经统计,作为第一作者在期刊文献中发文量相对较多(2篇及以上)的人员分别是苏明、张航、陈建章、刘力、史淑琴、王玉娟和张勇,说明这些研究者在该领域的表现较为活跃。为了研究这一领域现阶段的发展水平,笔者又统计了作者所的被引次数,排名靠前的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史淑琴、田红梅、王玉娟、王颖、李翠华、刘力、毛小青、张勇等人在远程教育学籍管理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相对认可。

(三)著者来源分布

除其中2篇文献没有写明作者的单位信息来源外,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以59篇67.0%的比例排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普通本科高校的远程网络教育学院,发文13篇,占14.8%;有8篇文献的作者来自其他性质的单位,如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所占比例为9.1%;普通本科高校有6篇(其中3篇为硕士学位论文),所占比例为6.8%。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是国内远程教育学籍管理领域研究的主力。

(四)期刊来源分析

88篇学术于67种期刊。其中,发表刊物最多的分别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教育教学论坛》《科教文汇》,各3篇;其次是《中国成人教育》《办公室业务》《经营管理者》《兰台世界》《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才智》《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各2篇;其余52篇于52种期刊上,期刊来源非常分散。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共有5篇,占5.7%。其中,发表期刊来源最多的分类是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学报,共有29篇,占33.0%。

三、文献主题分析

(一)确定内容分析要素及类目体系

我们将远程教育学籍管理领域的88篇文献根据其内容分成五大类,又将五大类细分为若干子类,作为内容分析的要素和类目体系。具体如表2所示。

(二)文献的内容分析

1.一级维度的分析

从一级维度来看,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内容、现存的问题、改进的措施、系统的设计及实现五个方面发表的文献量各为19、15、54、59、14篇。其中,改进措施和现存问题这两方面的论文量共占论文总量的70.2%,其他三方面最多的都不超过19篇,说明我国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现有的研究更注重发现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之所以呈现出这种现状的原因是:第一,远程教育中学籍管理的特点和内容已经比较明确,文章涉及这两个方面基本都是做简单的介绍或描述;第二,文献的作者绝大部分都是远程教育学籍的工作者,他们的研究目标很清晰,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所以对现状和改进方面的探索会更多。根据统计结果来看,目前研究的主题和内容还不够丰富,研究者们需要进行更广泛和更深入的探索,为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提出更多更有建设性的意见。

2.二级维度的分析

(1)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有比较统一的看法,最大的特点是现代信息化、复杂化、系统化、规模化、动态性、周期性、个别化等,这些占到了所有特点的88.2%。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目前使用的是基于互联网的管理系统,同时用专用电子邮箱和QQ群进行工作的交流与反馈,充分体现了信息化的特点。学籍管理横向需要与招生、教学管理、考试等部门相互协调,纵向要为上级部门负责,还需要为学生解决各种学籍问题,这都体现了其复杂性以及系统性。截至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累计注册过的学生就有1180多万,还有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网络学院、社会筹办的在线网校等,远程教育的学籍管理是真正的规模化。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有如此大规模的学生,数据很丰富,可以获得第一手数据,如果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统计,再结合学生学习的其他方面,一定会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2)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内容在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内容方面,研究者的观点比较一致,普遍认为包括学生入学注册管理、学籍异动管理、毕业管理、课程注册管理、学位管理和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等,这些占到了90.6%。但对文献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较多的远程教育学籍工作者还承担了其他任务,如核算注册费用;也有作者提出学籍管理的工作比较繁琐和复杂,领导应多给予关注,界定学籍管理的主要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负担。对于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包含的内容,笔者认为有个问题还有待商榷,就是关于学位管理是否属于学籍管理的范畴。学位管理是一项独立的业务,有独立的工作流程,但在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中,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也是学籍管理的一部分。这种观点是否合理,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说法。(3)现存问题方面可以看出,在当前我国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出现的问题中受到更多关注的是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学籍档案情况、入学电子数据不准确、管理理念、学生个体需要和学籍异动频繁等方面。管理人员素质方面,主要涉及到的是查找从业人员能力良莠不齐的原因,从业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以及从业人员哪些能力需要提升等。学籍管理制度方面,大多是提出宏观的问题,比如,制度不够完善和灵活,执行和落实不够理想等。学籍管理技术方面,主要是提出目前使用的系统和技术存在哪些问题。学籍档案相关问题主要有学籍档案缺失、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档案整理要求不规范、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平低等。入学电子数据不准确方面,主要涉及不准确的原因和带来了哪些后续不良影响。管理理念方面,主要指的是当前学籍管理是以学校为中心和无法满足学生特殊的需求。学生个体需要方面,主要是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学籍异动频繁带来的管理困难主要指的是转学、转专业、休学、退学和复学等带来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远程教育学籍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复杂且多样,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管理人员还需要有发现、研究、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4)改进措施方面改进措施方面提到最多的是加强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开发人性化的学籍管理软件、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规范档案管理、缩短颁证时间、加强沟通和创新学籍管理方式等。提出的措施和现存的问题基本相对应。加强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引入竞争机制等。开发人性化的学籍管理软件和加强技术支持方面,不但有具体的措施,还有一些研究者设计出了系统框架和具体功能。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方面,提出了制度要符合现实情况、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创新管理理念、建立动态化管理制度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中主要涉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调整专业等。规范档案管理主要的措施有培训档案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意识,规范档案整理标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等。对于毕业证书颁发时间较长方面,提出了专人专岗、改变颁证流程等措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方面,针对的对象有学生、其他部门以及领导等,其中一篇论文还专题讨论了学籍管理工作中沟通方式及技巧的运用。创新学籍管理方式方面,主要提到要真正地实现学籍数字化管理的方式等。对于改进措施方面,很多都是只提出了想法,并没有应用于实践,所以呼吁论文的作者可以将其应用于具体的工作中,以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面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第一,依据某种规范或模型设计和开发出研究者认为的更适合远程学籍管理的系统,如有J2EE规范、UML现象对象分析、Web等。第二,将某种新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中,如指纹技术,RFID技术等。这方面的文献量只占总量的8.7%,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明显地少很多,可以多关注适合应用于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模型和技术,以保证这个领域跟得上社会和时展的步伐。

结语

在对文献进行分析时,笔者发现可以在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第一,有些文献内容存在着雷同,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着不完善和不成熟的情况,在今后的研究中,虽然要注意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借鉴,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建设性的成果。第二,文献中很少对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理论方面有研究。学籍管理不但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应该是一项应用性研究工作,需要不断地通过理论研究去推动其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本文对国内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希望可以帮助后来的研究者明确努力的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运敏 鲍力 刘洋 单位:国家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邱均平,王曰芬等.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第二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

广播电视论文范文8

【关键词】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学科建设

同为电子媒介的广播和电视,在20世纪上半叶走入大众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近百年的风云剧变中蓬勃发展,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事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以广播电视研究为中心的广播电视学悄然兴起,如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去年,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艾红红、庞亮主编的《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历史、现状与未来》(以下简称《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以2015年出版的《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为依托,以2016年10月15日召开的“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的研究论文为基础,广纳诸多学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从广播电视学专业创设、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构建、早期广播电视史料研究、相关交叉学科研究梳理以及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论证与研讨等五个部分进行了梳理与再编,是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方面阶段性的研究资料集合,是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与研究的一次学术巡礼,为广播电视学学科发展提供资料依据与参照。

一、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溯源

本书从广播电视研究生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梳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学术观点,勾勒了广播电视研究与广播电视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联,从学科建构的视角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广播电视理论、实践与研究群落等层面的创新与突破。《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的第一部分收录了五篇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章,是对广播学、电视学从动议到落实的历史回溯与阐释,其中,《建设广播电视学断想——写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创刊的时候》①阐明开创广播电视新局面需要理论的支撑,呼唤建立广播电视学,探讨了从事广播电视学研究和写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关于建立广播电视理论体系的几点意见》②提出了如何在建立广播电视理论体系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即如何运用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广播电视的具体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广播学电视学的几点思考》③明确提出广播电视学应列为独立的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吸收有关学科中有用的东西,采取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广播和电视在全面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设立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共同需求,并在与广播电视业的互动与互哺中逐步成长为独立而完善的学科体系。

二、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发展的阶段性资料辑览

关于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发展概况的研究文献梳理,是《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谈谈广播电视研究和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④从我国广播电视研究起步讲起,梳理了自广播电视问世以来的研究成果及广播电视学的建立历程,并对20多年来广播电视研究队伍和主要成果进行了一次巡礼。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引领了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发展。《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的建构与理论强化》⑤从学科体系建构的衡量标准到基本路径、再到发展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广播电视学科研究的话语转型》⑥指出广播电视学科的话语在知识内涵重组、技术介入发展变化、个体多元表达等方面持续进行着转型探索。《中国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建设必须处理的三个关系》⑦提出中国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建设要正确处理与中国广播电视实践与实务、高等院校教育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等。广播电视学作为隶属于“新闻传播学”的二级学科,显示出与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政治学、心理学、电影学等多学科相交叉、相融合的鲜明特点,是内涵与外延极其丰厚的学科。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与广播电视学相关的交叉学科也在与广播电视学的借鉴融合中逐渐丰富完善,不断延展研究分支,成为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所收录的文章对交叉学科的研究也有所囊括,如《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⑧梳理了中国播音学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对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著作进行了简要的整理与汇总。此外,收录了对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播电视经济学方面的文章,从与不同专业相交叉的视角对广播电视学相关的研究进程进行了统览性的整合。纵观广播电视学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明晰广播电视学学科定位,打造科学的学科制度和范式,已成为广播电视学研究实现总体突破的关键环节。在厘清广播电视学学科自建立到发展至今的全过程中,一要明晰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历史脉络,二要框定意识形态及社会所认可的历史过程。这两种方式共同依赖于对广播电视史料的挖掘与考订。《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的第四部分收录了学者对早期广播电视史的相关研究,从史料积累的角度对广播电视学学科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收录了20世纪早期国人对广播的有关认识和研究以及三四十年代国人从科学技术、电影和新闻传播三个方面对电视的认知等文章。《中国早期广播著作初探》⑨据史对民国时期与广播相关的文献和著作进行了梳理,对民国广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新名词到关键词:民国“电视”概念史》⑩对“电视”词源的演化进行了探究,并与英文“Television”相对照,廓清了“电视”概念,梳理其成为物理学和新闻学关键词的发展过程。《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对广播电视学科体系的建设历程、广播电视史料的梳理与挖掘以及交叉学科的繁荣,都做了阶段性的资料梳理。

三、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