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例6篇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新闻;创新发展;实现路径

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主要指“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即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形式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1]。广播是一种以“听”为主的媒介形式,这种“听”的性质意味着要实现与其他媒介的融合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其实,在电视媒体出现后,广播一直是在电视与平面媒体的夹缝中生存,而近年来又面临着以网络和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与挑战,因此传统广播媒体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主动寻求和强化与其他媒体的融合,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广播受众。本文拟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新闻传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探讨在此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新闻传

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就传统媒体而言,广播新闻整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受众规模和影响力都落后于电视和平面媒体新闻。随着近几年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受众通过广播、电视或报刊来获取新闻资讯,现已逐渐习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访问微博、微信或新闻客户端来浏览新闻。换言之,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习惯已从传统的借助广播、电视、平面媒体逐渐转变为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这种改变给广播新闻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广播新闻传播的局限性。广播新闻受限于“听”的传播方式,声音稍纵即逝,既没有生动的电视图像,难以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又因为篇幅的缘故难以对新闻事件展开详细深入的讨论,在深度上也略逊于平面媒体。目前广播新闻传播仍受每日播出时间和次数的限制,一旦错过时间,听众便无法收听到相关的新闻节目。以上这些因素都导致广播新闻影响力减弱。

2.广播新闻受众老龄化与流失。

一方面是用收音机听广播新闻的忠实听众日趋老龄化,受众人数逐渐缩小;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手机等便捷的移动接收终端从新媒体中获取新闻资讯。在享有较大时间自主选择性的同时,当下的年轻人热衷互动,更喜爱时尚化、非规范的网络语言风格,这都是造成广播新闻年轻受众流失的重要原因。

3.广播新闻内容的滞后性。

出于每天播出次数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广播新闻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重复率,在播出时间上也有明显的滞后性。特别是在重大或突发新闻的播报方面,与电视和网络媒体相比,广播新闻的时效滞后更为凸显,在激烈的媒体资讯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简而言之,受众资讯获取习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体的竞争格局与增长趋势,单一介质的广播新闻传播在与其他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在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下,其生存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这意味着传统广播新闻传播急需利用媒介融合的大平台寻求创新性突破,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实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

新发展的实现路径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极为多元化。基于此,广播新闻正不断强化和深化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及自媒体的合作,在技术上拓展广播新闻传播的渠道。目前电脑、电视、车载收音机、手机等终端日益丰富,广播新闻的受众到达率已明显回升。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的《2013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综述》显示,2013年在我国的广播节目中,新闻节目的收听率回升到61%,远高于交通、生活消费等资讯的收听率[2]。由此可见,广播新闻应整合优势资源,创新编播形式,拓宽优质节目的输出渠道,重塑广播新闻的品牌形象。

(一)电台内部不同栏目的信息融合

媒介融合是一个大范畴,众多学者强调的是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媒介融合定义不但指出融合的形式包括大量媒体之间的内容分享,还强调新闻编辑部内部人员的合作与互动[3]。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媒体在向外寻求与其他媒体融合的同时,应首先整合内部资源,提高效益。由于不同的广播频率、栏目定位及播出时长要求的不同,在操作上,可把一次新闻采访的素材制作成不同篇幅、不同侧重点的稿件,在不同栏目中进行差异化运作。换言之,以广播新闻素材为基础,在不同广播栏目间滚动播出,达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的目的。以广东广播电视台2015年11月举行的2015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的报道为例,笔者采访了近半数的与会外国经济专家(即省长经济顾问),并在新闻、新闻专题和外宣新闻版块分别发稿。在广东新闻广播的新闻栏目中,题为《国咨会开幕,省长经济顾问热议广东经济转型升级》①的报道突出新闻时效性和新闻点,即在官方新闻会召开前,笔者利用会议茶歇时间,采访外国经济顾问,把所获悉的会议信息写成新闻稿件,其长度适用于当天的新闻报道。第二天播出的新闻专题稿件《国咨会顾问提炼金点子助力广东开局十三五,建议推广“物、服务与人互联”智能制造、优化构建协作与包容性创新环境》②,侧重梳理观点,按不同热点话题,归纳外国经济顾问在会议不同场合中最精彩、最有建设性的发言,凸显其针对性、前瞻性的建议内容,稿件长度较长。而在随后播出的外宣新闻节目中,笔者的英文稿件《Today’sFocus---InternationalConsultativeConferenceontheFutureEconomicDevelopmentofGuangdongProvince2015》③则重点呈现外国经济顾问对广东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建议,并以西方听众易于接受的角度和风格,对笔者原有的中文新闻专题稿件内容做出取舍及编译,向西方受众传播广东以开放的心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创新的信息。上述案例显示了电台内部信息融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只要记者和不同栏目的后方制作人员有意识地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根据其不同的要求,把采访素材运用到不同的栏目中,就能高效地利用好采访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与电视媒体融合

“媒介融合可以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也可以是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融合的目的一是整合资源,二是扩大影响,对广播媒体而言,后者可能更重要”[4]。美国学者戈登把媒介融合更具体地归纳为五种类型,即所有权融合、战略融合、结构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及信息表达融合[5]。戈登把所有权融合放在五类融合之首,可见其重要性。近年来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合并已成为一种趋势,广东电台与广东电视台也于2014年合并,成立广东广播电视台,旨在整合资源,拓宽传播渠道,提升竞争力。电视台的采编资源与广播电台相比,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相对更雄厚,电视记者奔赴的新闻现场相对更多。在电台与电视台合并的背景下,电视记者可将电视新闻稿件在广播新闻节目中利用,即以电视新闻素材为基础,在广播新闻栏目里综合利用电视新闻素材。以《我们的坚守》④报道为例,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记者采访了微生物学家李泰辉教授,该稿件在广东卫视2015年5月1日的《全省新闻联播》中播出。在对标题和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之后,《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青山走遍只为“菌”的广东微生物所研究员、微生物学家李泰辉》⑤于5月4日在广东广播新闻中心的新闻栏目中播出。在电台与电视台整合的背景下,广播与电视的融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合并之后电视媒体所做的新闻稿件可视为是广播新闻声音素材的“富矿”,随着融合的深入发展,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将能更便捷地综合运用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资源,甚至能对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提出素材预约和订制要求。

(三)与开放性网络平台融合

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实现了广播传播形态的革命性变革。微博平台实时、开放、互动的特质已为广播新闻和网络融合的创新发展所利用。受众可在微博平台留言、评论、爆料及转发,这不但提高了对广播新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还保持了在新闻再传播过程中的热度,而消息的继续发酵,又为新闻的发展引出新方向,提供了新素材。当然,在此过程中,记者需牢牢把握好新闻素材的精准度。以广东广播电视台设立的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帐号为例,它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公众参与优势,实现了广播新闻和网络互动传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策划的新闻直播节目《寻找华南第一枪》⑥为例。为配合该广播节目,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于2015年9月2日当天连续更新49条博文,图文并茂地在微博平台同步直播这场年度重头戏。微博平台上的配图既有记者们前期采访的现场画面,也有采访对象的照片、珍贵史料的照片和所走访的抗战遗迹照片。这样的图文直播,既能让没有收听到广播节目的受众了解到其最核心和最精彩的资讯,同时也弥补了广播听众在收听过程中没能对新闻涉及到的人与物“眼见为实”的遗憾。通过与网络平台的融合,广播的优质资源能在更大范围内输出,扩大广播新闻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与移动终端融合

广播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融合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与其他移动终端相比,人们对智能手机已形成了严重依赖。广播收听的移动化、网络化与听众的网民化在“互联网+”时代越发明显。微信平台近年来逐渐成为最多广播受众使用的互动平台,也成为越来越多广播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其优势是微信公众号具备语音推送等功能,广播媒体可在微信公众号中推送微内容,例如微新闻。微新闻策略旨在打破传统广播新闻节目的自有逻辑,利用新媒体思维精选广播新闻素材,具体表现为片段式、专题性,突出和聚焦热点话题,有助于提升受众对广播新闻的关注度,增强广播新闻传播价值。仍以广东广播电视台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所策划的一组《人民的抗战》系列报道为例,每篇报道除了在不同新闻栏目和频率播报之外,还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九大频率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在这个微信公众号上,笔者推送了该系列的采访稿件《血性东北军战士抗命开枪,“9•18”夜击毙两名日本鬼子》⑦,推送内容中有广播新闻的音频和采访现场的照片,并以照片说明的形式突出微信稿件的亮点。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官方微信号上同日的其他资讯相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这样严肃、厚重的新闻在点击数量上百倍地高于其他新闻信息,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号上的内容需调整新闻侧重点,突出部分重要和生动的信息,“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更加追求‘小而美’的效果,在宏大事件中抓住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进行介绍”[6],更容易激发用户乐于分享的心理。其次是以更适合年轻受众阅读的方式和编排风格将广播新闻的优质资源进行再次传播。好的内容和创新的内容不但能增加点击率,也是广播新闻传播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增强影响力、谋求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是“数字时代的必然趋势”[7],近年来这一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广播新闻传播不仅要正视自身的困境,还要与时俱进,抓住发展机遇,走出一条有广播特色的新闻传播创新发展之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需立足于制作精良的优质资讯,以媒介融合的创新发展方式,多渠道地争取受众。作为广播新闻记者,需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升自我,争取成为能适应传统和创新制播方式的技能全面的广播人才,以应对媒介融合新形势对媒体从业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毛永晖.媒介融合趋势下广播的战略转型[J].青年记者,2009,(11):82.

[2]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2013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综述

[3]乔新玉.媒介融合:数字时代的必然趋势[J].青年记者,2012,(12):68.

[4]肖柳.媒介融合下广播是如何提量、提速、提质[J].中国记者,2010,(1):92.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应用

1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广播电视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如今现代电子传媒,广播电视不但能够制作传播信息、舆论导向、娱乐及教化等功能,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第一台广播电视诞生到现在,它在各方面都经历了较大的变革。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标志始于1987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发现了自然界中有一种元素——硒,具有光电的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技术得以飞速发展,逐渐实现了图像传输,这是现今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直至1925年,广电摄像管的研制发明使电视的发明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电视开始普遍推广,成为了人们娱乐的重要方式。至此,各种新形式的广播台、电视台、网络化平台等层出不穷,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也促使了其相关产业的崛起。目前,处于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在转换成数字化以后,新媒体技术也进行较大变革,各种新的播放形式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较大便利,比如在线直播、微博、微视频等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广播电视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各种新技术相互融合,增加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功能,使其不断完善,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这是广播电视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2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处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突破了原有媒介的弊端,实现了顺畅、开阔的传播特点。只有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才能把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改革创新,进而适应新时代的市场形势。

2.1突出互动性和个性

以往的广播电视只能为人们提供观看平台,观众都是处于被动的接受信息状态,二者无法实现交流沟通,虽然平台也提供了一些途径让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但缺乏时效性。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并且可以和主持人进行沟通,互动性较强,这一特征满足了新时期观众的互动要求,这正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之一。因为技术的原因,新媒体的个性化较强,传统媒体通常是针对广大受众,没有进行个性化的分类,然而新媒体能够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详细划分节目种类。

2.2传播及时、速度较快

广播电视技术的传播速度和时间密不可分,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技术依靠其反应敏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征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面前发挥着不可取代作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拉近了传播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使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目击者、经历者或者。新媒体可以全天候的进行节目制作和工作,让人们随时都能了解到身边发生的新闻现象。

2.3传播形式朝着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手机报、数字电视和数字报纸出现,都能成功的吸引广大受众眼球,也能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新媒体包含的种类较多,例如网络电视、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打破了传统媒体覆盖范围局限,超越了时空和区域束缚。依靠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能够在全球范进行各种类型的传播。

2.4选择范围广,容易保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媒体具有的优势将被充分挖掘,这是新媒体受到人们喜爱的最主要原因。然而,任何事物都有缺点,新媒体也一样。

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1管理思维更加开发、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新媒体时代,想要促使广播电视行业快速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电视台管理机制,这是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竞争力的最基本措施。广播电视技术和新媒体相互融合,使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方面整体实现创新和改革。首先,考核机制不断创新。广播电台需要培养综合能力强,适应各种岗位的人才,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其次,改革传播体系,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为双向传播,才能真正的理解受众需求,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改革传播形式。利用网络信息,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把其作为独家视角进行节目创作,重视对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包装,融入情感,才能吸引更多受众。

3.2和数字技术相互结合

目前,数字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广播电视系统当中。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放的整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将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首先,改革有限电视,采用高端数字化模式,充分使用卫星定位技术等高科技来较少影响信号的各种因素,最终实现信号全面覆盖的目标。其次,在电视节目整体运作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功能,进而通过数字化来影响发射设备,构建微波传输网络体系,能够促进全世界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数字技术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3.3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更新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步伐。现在互联网已经普遍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播电视行业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使用该技术。在传统的广播电视中,人们观看节目都是被动选择和接受,无法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同时一些突发事件也会影响节目的制作进程和播出效果。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摆脱了人为操作的弊端,依靠自动化的技能进行调整,假如节目中出现问题,就会暂时播放其他节目,这样就能实现连贯的、良好的节目播出效果。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给人们带来了较多福利,它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满足现代广播电视制作流程的一切需求,把广播电视事业中数据和信息之间融合变为现实。

3.4构建集一体化的新媒体广播电视平台

新媒体背景下,要想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就需要构建一体化的新媒体平台,它包含广播电视行业的所有业务,例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通信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有利于广播电视台不同类型的业务共同开展。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把广播电视的各种功能和网络充分融合,形成统一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网络化的广播电视网络平台。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自制剧 发展现状 湖南卫视 前景

自制剧,是电视立投资制作拥有自主版权的电视剧,在自己的平台上播出并进行二次销售。它是“制播合一”的另一种解读。“自制剧”并非新词,构成“韩流主力”的韩国电视剧超过八成都是电视台自制剧,美国FOX电视台以自拍自播王牌美剧赢得口碑和市场竞争力。我国国内电视剧的制作源于50多年前,最初电视台大多播放电影,当电影不再免费播放时,自制剧被 “逼”产生;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大部分电视台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制作部门自拍自播;80年代末90年代早期,民营资本介入电视剧生产市场,电视剧生产高度市场化,电视台更多作为播放平台和购买方存在;如今,我国各省级电视台因多方面的原因又开始筹拍自制剧。2009年,各省级电视台自制剧的发展呈“井喷”态势,2010年自制剧发展形势喜人。从电视台最初只播放自己生产的电视剧到民营资本介入再到如今的电视台自制剧制作,自制剧渐成为电视台发展的一种需要。湖南卫视是自制剧的先行者,笔者以湖南卫视自制剧为例,对省级卫视自制剧的发展现状、兴起原因、存在不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自制剧成省级卫视“香饽饽”,发展态势喜人

由于电视剧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自制剧逐渐成为省级卫视提高电视台竞争力和频道辨识度的“核武器”。湖南卫视是自制剧的领军者,1986年以《乌龙山剿匪记》初涉自制剧,1997年自拍的琼瑶剧《还珠格格》引发收视狂潮,2000年后又接连有《又见一帘幽梦》、《恰同学少年》、“丑女无敌系列”、“流星雨系列”问世,湖南卫视以此吸引了更多观众的眼球。据了解,《一起来看流星雨》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收视率高达3%,号称是该台自《还珠格格》后10年来的最高收视率。由《丑女贝蒂》改编的电视剧《丑女无敌》播出第一季,连续17次拿下全国收视率同时段第一。随着湖南卫视自制剧大尝甜头,越来越多的省级电视台也加入了自制剧行列。2007年,东方卫视自拍《网球王子》,之后又有《加油!优雅》《杜拉拉升职记》出笼;安徽卫视不惜重金邀请当红明星自拍《幸福一定强》等;浙江卫视更是慷慨投资8000万元拍摄4部剧:《歌舞青春》、《爱上女主播》、《我的野蛮女友》、《我爱记歌词》。自制剧发展呈“井喷”态势,可以预见,它将成为电视剧市场上具有潜力的“黑马”。

二、自制剧发展强势的原因

(一)自制剧成本低廉,具有惟一播放权

电视剧的发展是电视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是电视台获得收视率的重要砝码,可谓得电视剧者,得收视天下。于是,作为电视剧市场竞争主力的各省级卫视纷纷把收视押宝在电视剧上,对优秀电视剧的购买大战呈“白热化”。据了解,2009年大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拍摄成本高达4100万元,由于成本高昂,没有卫视出巨资买下独播,从而产生“4+4+1”的播出模式,结盟买下此剧,充分考验了电视台的经济实力。在播出过程中,为争夺收视率,各电视台使出浑身解数,把三集删减为两集播出,有的甚至提前播出了大结局,造成电视剧编排和播放出现了混乱。新《红楼梦》的制片人李小婉对《红楼梦》每集开出了200万元的天价,而四大名著翻拍的其他三部卖价也高的令人咋舌。电视台对优秀电视剧的购买受到经济瓶颈的限制,不利于电视台特色的凸显。再者,购买的电视剧无收视保障。据了解,浙江卫视曾以3200万元的天价购进《争霸传奇》的独播权,最后却损失惨重。安徽卫视2009年投入3.5亿元购买电视剧,仍无法保障长期的独播剧供给。对电视剧购买的恶性竞争使独播剧难“独”。从国外引进的电视剧又因广电总局规定黄金时间只播国产剧,无法有收视保证。鉴于以上几种原因,自制剧的优势凸显出来:有良好的播出平台,电视台可以根据播出需要合理安排播放时间;成本低廉,利用新人担任剧中角色,出场费用低;具有唯一的播放权限,它是电视家享有的电视资源,并可随时根据市场反馈决定其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央视媒介分析总监袁方表示,自制剧把电视剧购买的恶性竞争良性化了。

(二)借助电视台产业链进行宣传推广,提高电视台频道认可度

自制剧在推广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电视整的产业链即整个频道的资源对自制剧宣传推广,为自制剧造势。湖南卫视2006年为《又见一帘幽梦》策划“寻找紫菱”的大型选秀活动,为电视剧的播出做好了“热身”;2008年,《丑女无敌》面世,湖南卫视先是利用“丑女”选秀为其造势,接着举办开机仪式、媒体见面会等进行宣传,并且让剧中主角成为《快乐大本营》《娱乐无极限》等品牌栏目的嘉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自制剧的收视观众。另外,自制与电视台风格相符的电视剧,有利于电视台频道的识别度和认可度。湖南卫视秉持“快乐中国”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其自制剧大多是青春剧,有利于塑造湖南卫视的品牌形象,凸显电视台特色。

(三)植入广告的可观收益,衍生边缘产业的经济效益

电视台自制剧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剧本,这也吸引了广告商对自制剧的青睐,根据需要随时在剧情中插播广告,自制剧成了广告的重要输出端口。湖南卫视《丑女无敌》第一季有1000万元的软性广告植入,其前三季的广告植入收益高达5000万元。客观的经济效益无疑是吸引电视台筹拍自制剧的重要原因,增强了电视台的经济实力。同时,自制剧也衍生了一系列的边缘产业。湖南卫视借助《丑女无敌》开发了“丑女娃娃”玩具、众多版本的漫画和小说等相关产品。自制剧又推出许多自制艺人,为其后期发展奠定明星基础,其潜在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四)迎合观众口味,以“雷”抢“收”

自制剧以其灵活性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观众口味。在物资丰盈、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趣味也逐渐变化,对于一些异于常规的东西反而更感兴趣,“审美”演变成了对“丑”的解读。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受众从节目中想得到的只是感官的放松、心灵的轻松,而非理性与思辩,自制剧的导演可根据受众需要随时改变剧情,以迎合其口味。湖南卫视自制剧《丑女无敌》《一起来看流星雨》被网友评为“雷剧”,甚至《一起来看流星雨》被改为“一起来看雷阵雨”,自制“雷剧”的大众娱乐功能,具有轻松戏谑的特点,能够愉悦受众身心尤其是引起青年受众及网友的参与。《丑女无敌》中“无敌”不合时宜的穿着打扮,裴娜摇曳多姿的走姿,彻底挑战了受众的审美底线,更满足了具有恶搞精神的网民,不管看好者还是批评者,都得看过之后才能评价,自制剧收视率也就节节攀升。受到此种启发,电视剧导演故意制造“雷点”吸引受众,《丑女无敌》第三季炮制了一个叫“雷”的角色,《一起又看流星雨》中“快男”陆虎以“蘑菇头”的造型出现,王栎鑫竟头缠一条宽丝带被记者们称为“受伤装”。如此雷剧,恰好迎合受众好奇心理。

三、自制剧发展存在不足的表现及原因

各省级电视台自制剧虽然收视率较高,但“口碑”并不好,一度被贴上“山寨”“雷人”“超长版广告”的标签,其质量不高的隐忧让自制剧的发展前景变得“灰色”。《丑女无敌》第三季收视大跌,09年九月份排名从同时段的第一名跌至第七第八名,原本多拍几季的计划不得不取消,宣布提前收工,第四部将是终结篇。

原因主要表现为:一、“见缝插针”式的植入广告,让受众反感。《一起来看流星雨》植入广告逾千万元,而且每八分钟就有一个广告品牌,被网友戏称“超长版广告”、“广告中插播电视剧”。甚至为植入广告,导演不惜修改剧本,自制剧成了“广告内容为引导的定制电视剧”。《丑女无敌》第一季结束后,其制片人郝晓江本人都用“张狂”、“观众眼睛”等强烈字眼来形容。自制剧成也广告,败也广告。二、没有原创的隐形忧虑。现今许多省级卫视自制剧进入了“雷剧”“老剧”翻拍的“新省钱时代”,电视台为了速见效益,不愿花大力气原创剧本,所以对一些老剧进行翻拍。剧情要么几乎没变,要么完全脱离原版,剧中情节比之原版增加了更多“雷点”,失去很多忠实原版的受众。三、自制剧观众覆盖面窄,题材较为单一。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李浩曾说“最初拍自制剧就是因为要弥补经费上的不足”,电视台为经济收益大多选择投资少、制作周期短、收益快的青春偶像剧,瞄准青年人市场。自制剧成了电视台盈利的手段。四、电视台自制剧追求速见效益,制作粗糙,剧情“山寨”。当前省级电视台的很多自制剧内容浅显,受众看后大多一笑了之,没有太大意义。如东方卫视自制剧《加油!优雅》被网友总结为“既现代又恶搞还离奇的灰姑娘的故事”,《一起来看流星雨》仍是“白马王子与灰姑娘故事的现代演绎”,内容苦涩而又毫无创意。自制剧以上不足将成为其发展的瓶颈,电视台应及早想出对策。

四、自制剧发展前景

笔者认为,未来自制剧的发展将开辟更为广阔的领域,不应局限于都市“新新人类”的生活剧,而应更广泛的关注现实,深化内涵,敢于尝试新的题材。2009年,湖南卫视自制剧《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出炉,塑造了一群与时代同奋进、与洞庭湖共和谐的青年形象,此剧开创了农村青春偶像剧的先河,书写了当前社会一个大的主题:退田还湖,重建新家园,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成就美好幸福的家园。当然也吸引了众多的农村受众。这不得不说是湖南卫视自制剧的重大突破,电视台视角转向农村,更与当前新农村建设政策相契合,开拓了自制剧发展前景。

另外,广电总局的政策有利于电视台自制剧的发展。2009年,《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实施制播分离改革,深入推进节目播出机制改革,改变单纯的自制自播模式。电视台内部的“制方”和“播方”在彼此独立的基础上相互促进,合理分工,形成专业的电视剧制作产业,这将提高自制剧质量,助推自制剧得到进一步发展。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简称“61号令”)对电视台广告的播出时长和播出类型作出明确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自制剧无限制的植入广告,要求制片人对自制剧核心资源有更好的把控能力,提高广告的植入水平,这也可挽回一部分受众。自制剧发展前景美好,但也不无忧虑,如果电视台不注重其内容及其他方面的塑造,它只能是电视产业竞争的缓冲剂,昙花一现,成为电视领域的“匆匆过客”而已。自制剧是电视领域的新现象,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待业界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①卢晓云,《电视自制剧战略分析》,《传媒观察》,2009年第9期

②胡鑫,《省级电视台自制剧的竞争》,《传媒》,2009年总第127期

③《内地自制剧被批吸金不避雷 电视台竞争现新态势》,省略,2009年09月10日

④潘冬珂,《浅析网络“雷剧”的大众娱乐功能》,《新闻世界》,2010年第2期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数字电视;应用;地面广播技术

1 数字电视以及和广播技术标准分析

所谓的地面数字电视,就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处理、压缩、码活动图像和声音等信号,经过存储或实施广播为用户提供接收、播放的电视系统,它也属于数字电视技术范畴内的一种。电视机通过专用机顶盒接收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当然前提是电视机具备那种能力。此外,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将模拟信号转换到老式模拟电视上。

国外目前主要有欧洲的DVB-T标准、美国的ATSC标准和日本的ISDB-T标准三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在1998年2月DVB-T标准被批准通过,它在欧洲DVB系列标准中是最为复杂的DVB传输系统。它以MPEG-2数字视音频压缩码为核心,即采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的调制方法对在大范围内多部发射机8k载波都适用的方式。MPEG-2数字视音频压缩码可向高清晰电视传输大于20Mbps的净荷码率,也可通过简单天线室内固定接收信号。此外,它也可向标清电视提供传输大于5Mbps的净荷码率信号的服务,也可支持在车的移动中移动接收信号,并且还具备单频率组码的能力。2007年8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它将清华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两种技术充分融合,具备良好的支持移动接收、单频组网以及高清数字接收能力。与此同时,在频谱利用、同步速度、支持单天线移动接收、室内接收等方面,它也能够表现出的性能比DVB-T还更好。

2 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特性

首先,依据电视台的天线发射的方式,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将数字信号覆盖在电视用户上,客户终端如果需要收视节目的话,可以通过天线与数字电视机接收信号。而作为数字电视广播最根本、最本质的网络传输形式,地面广播能够向广大用户提供学习、娱乐等公益服务并且由于它的普遍性、可控性和抗毁性等被公认为是国家安全性措施,因而它也是在紧急的情况下和国民沟通中最为可靠、直接的政府工具。

其次,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收看多媒体节目具体表现在地面数字电视市场的开发。数字电视的发展,不但能够使人们对于收看内容的量满足,而且可以在随意时段内、任何的收看地点观看节目以满足人们需求。

再次,地面数字电视服务的开展有益于充分利用当前大量闲置的无线频谱资源,从而采取更多的应用业务有利于提高频率效率。广播运营单位在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业务的时候可以利用原有的电视频道或者闲置的无线频谱,从而有利于移动接收数字电视和接收服务便捷。为了提高频率以及经济效益,我们也可以提供高清电视。此外,如果能够实现接收机定位、双向交互业务以及定时接收、用户个性化信息加大等业务与普通数字电视业务与数据广播的开发同步,那么对于无线频道的业务能力的拓展将会加大,同时也会给无线电视台以更为开阔的发展机遇。

3 分析地面数字电视应用的前景与可行性

3.1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建立的可行性

近几年来,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工作发展迅猛,并且硕果累累,不仅使自己具备了制作、生产和播送数字电视节目的能力,而且在数字化节目、卫星数字广播与多媒体节目的制作上已形成了规模。自2004年河南采用清华DMB-T标准实验组建单频网国内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就掀起了建设高潮。各省市经过几年的建设,均纷纷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地面数字电视播出平台,在此基础上也逐步摸索出一个与自己特点相适合的经营模式。与此同时,后续企业在逐步扩大的市场的背景下获得了许多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生产的经验教训,因此在开发新技术和生产能力上取得了重大的提高。尤其是最近几年迅速发展的CMMB为运行了很多年的时间并仅仅采取公交的模式的方式开展运营提供新思路。因此,从总体上考虑,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用相对较小的代价去对整个地面数字电视行业去进行规划,大力建立数字电视广播网,这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它是以加强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并推广应用为根本,以此去推动促进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

3.2 分析地面数字电视应用前景

上海于1999年5月开始试验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2004年在全国的范围内开始试验网络建设地面数字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对移动电视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地面数字电视是有线数字电视电视、卫星数字电视的补充措施之一,一直以来都只是说的多做的少,甚至还被CMMB这个后来者所赶超。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地面电视与CMMB个人手持终端所包含的私密性特点有所不同的是,它具有一种大众媒体所该具备的播出的不间断性、受众广的特性,更加有利于播放突发性、大众娱乐节目、大众信息。然而当前的经营模式只适应于几个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对于部分地铁平台与各大、中城市的公交平台的经营状况来说大部分都举步维艰。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广电总局限制,在城市公交数量小于200台的中小城市内,私家车、火车、地铁等地面数字电视可涉足但是却没有办法去触及的地方因为很多的外来因素不能采取任何的措施,而硬盘广告却比比皆是,这对整个网络的发展进行了严重的干扰。但是,倘若对以上所提及的场所进行整合、合理规划建设,那么就会有利于改善市场前景。此外,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应用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完全分享各项已经成熟了的技术以及开拓数字电视外的业务并取得相应的成就,采取准确市场定位好业务的方式去扩大其他的移动载体。而且,迅猛发展的终端产品也会对移动电视业务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更多的其他业务的开辟。与此同时,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特征和应用也会成为人们去收视、获取信息方式的新导向,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的手段去开拓、挖掘市场,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军辉, 郁桦.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应用分析[J]. 科技传播, 2011,(08)

[2]何世光, 周斌, 黄学良. 发展中国数字电视的SOC[J]. 中国集成电路, 2002,(02)

[3]DVB选择Java技术作为其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基础[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0,(02)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镜头语言 电视新闻广播 应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99-01

电视新闻广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频繁接触的一种新闻媒介,担负着客观阐述新闻事实、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作为电视新闻广播的记者和摄影工作人员,都应当将这份新闻工作者的精神渗透到工作的每一瞬间。而相比较其他语言表达方式,镜头语言更直接、更有效,具有较强客观性和可视性。当前电视新闻广播工作中的新闻种类主要有日常时政热点新闻广播、民生事件新闻广播、抗震救灾突发事件新闻广播等,工作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种类进行镜头语言选择,力求将电视新闻广播更快、更好地传达给观众。

一、镜头语言分析

作为电视新闻广播中取景和传达情感的重要媒介,镜头语言主要包括摄影机拍摄的取景、拍摄的角度、编辑组合。在进行取景时要根据种类不同选择用摄影机的运动方式来取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例如有推、拉、移、跟、摇等不同运动方式。在选择拍摄角度时主要可以采用平拍、仰拍和俯拍,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展现不同的新闻主旨。编辑组合则是对拍摄到的资料进行后期编辑,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编辑者不应放过任何拍摄到的镜头资料,在后期编辑时尽量加以应用。

二、在电视新闻广播中正确有效应用镜头语言的必要性探析

1.充分保障了电视新闻广播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电视新闻广播与其他新闻传播媒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电视画面即同步镜头的展现,能够更为客观和真实地将新闻事件展现在观众面前,而事件重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是新闻广播的首要原则,正确有效的镜头语言应用就能够使电视新闻广播更好地体现这一原则。

2.突出彰显了电视新闻广播的内容主体

在电视新闻广播拍摄和编辑时,往往可以利用不同的镜头表现形式来满足不同新闻广播的内容主体。例如在拍摄人物新闻时可以多用特写突出人物特点和人物行为以应景表达新闻主题,又如在进行事件重述时可以采用宏观和微观拍摄相结合,从较大角度和细微角度相结合分析一件事情的发生。

3.间接渗透了电视新闻广播的新闻情感价值。

往往利用镜头语言可以在其中渗透新闻广播编创者的思想情感,也是将对观众心理活动的揣测融合到新闻广播中,赋予了电视新闻广播以新闻情感价值。这也使得电视新闻广播比其他新闻广播方式更能传达新闻附加情感,更能引起观众联想。

三、在不同种类的电视新闻广播中应用镜头语言表情达意剖析

1.日常时政热点新闻广播

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经常会谈论时政热点话题,这些新闻内容最直接的获取方式就是电视新闻广播。在工作中不难发现,由于政治新闻多是内容单调,往往较难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新闻广播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因此,电视新闻广播作为党和国家政府行为传播的“喉舌”,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传播性质,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新闻转变得更亲民,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新闻内容。

例如在全国两会开展期间要进行政治热点新闻拍摄,就要从举行的会议、与会的代表、会议内容背后的故事等多方面入手进行跟踪报道。首先,对会议现场进行拍摄时要注意镜头推摇动作需较慢,切勿仓促带过,要对会议现场的布景、摆设、人物座位安置等进行详细拍摄,对于会议现场台上台下灯光的选择和处理要加以注意,台上多用暖光而台下多用冷光。另外,在后期编辑时可以将过度镜头进行缩减,保持政治新闻的简洁扼要特点。其次,对与会代表进行拍摄时可以从代表们的身份特征、贴身衣着、行为举止等入手进行结合报道,因为这些都是最能够吸引观众注意的报道内容。再者,对会议内容背后的故事进行跟踪报道时切记要真实和客观,切勿为了追求效果而编加或夸大新闻故事,可以采用采访或记者陈述的方式进行故事概述。

2.民生事件新闻广播

民生事件的新闻广播报道往往是根据观众生活中一些细微事情做融入报道,镜头选择十分考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拍摄报道民生事件主要是在对人们生活中出现的真善美进行赞颂,对丑恶的事情进行披露并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例如在对某处街道环境处理进行报道时可以先由处理前的环境作为镜头快速切入,以引发群众的共鸣,再由慢镜头对处理后的环境做整体拍摄和局部特写,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又如在对残障人士的励志创业进行报道时,可以从残障人士自身展开拍摄,多用特写镜头拉近生活距离,用镜头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颂扬社会中存在的真善美。

3.抗震救灾突发事件新闻广播

近年来突发事故的不断发生给电视新闻广播工作者带来工作挑战,抗震救灾事件往往是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接到通知并动身赶往现场进行报道,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震灾知识以保护自己,同时还要担负起现场情况传达的任务,将抗震救灾现场的概况和点滴把握住,做结合报道。根据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对这一类新闻进行报道时应当抓住两方面,其一是利用镜头语言将现场总体情况做实时报道。可采用远景、全景、中景进行拍摄,结合仰拍和平拍常用角度,面对血腥现场应当予以正确抓景,切勿将过于悲惨的场面突兀性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二是利用近景拍摄和特写镜头将现场细节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针对抗震救灾现场往往会出现许多感人画面而设置拍摄。例如地震后会有不少自发群众赶往现场救灾,可以找到较为突出的人物做镜头特写加以适当报道,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

四、总结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融媒体背景;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与实践

一、引言

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是电视新闻领域中的重点研究问题,近年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点关注。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介方式快速发生转变,必然对电视新闻传播途径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使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对以往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相关的研究进行深入研究表明,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转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长时间的积累与推动下不断融合、演进[1]。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多种媒介载体,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形成资源融通的融媒体。根据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各种特点,必然会对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提出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研究,致力于在融媒体背景下,创新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并通过实践的方式证明该创新路径的有效性,为促进电视新闻传播途径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

二、融媒体背景

融媒体指的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又能够结合不同媒体,由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共同构成具有资源互通性的新型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主要针对宣传、人力以及内容进行整合,能够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媒体整合到一起,实现资源融合的最大化。融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为:具备成熟的媒体市场、大众传播途径广泛、媒体与利益不存在直接关系以及信息传播具有明显针对性,由此可见,相比传统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具有信息多样化、受众范围广的优势,基于此,本文进行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与实践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文所示。

三、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

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创新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一方面是媒介方法引导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另一方面是媒体形态引导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第三方面是传媒人群扩大化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针对这三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实现对传统电视新闻的创新。

(一)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独立媒介到综合平台

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实现了从单一到综合的演变。在以往的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中,传统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主要依靠独立媒介实现,导致其在媒介传播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结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已经完全能够实现构建信息传输方与接收方之间的信息互通,逐渐演变为综合平台[2]。结合谭天教授在谈论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演变过程中指出:“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已经实现从传统媒体向多媒体融合平台中的重大转折”。由此可见,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独立媒介到综合平台与融媒体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结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不再是线下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线上传输的方式,打造个性化的电视新闻传播综合平台。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已经从独立媒介到综合平台的演变,能够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速率[3]。总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在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同步传输以及有效性数据的传输,并且在当下社会时代社会背景下,支持多个终端媒介对相同新闻进行传递,此种方式更是激发了大众对新闻的热爱,并做到了对电视新闻用户的拓展。

(二)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静态到动态可视化演进

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不再局限于电视或报纸期刊,而是将电视新闻采用一种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可视化处理[4]。在融媒体背景下以UGC为核心,针对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静态到动态整合内容。通过融媒体背景新媒体资源的充分利用,以UGC为核心整合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并利用融媒体背景下的多种媒介,为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提供资源数据。例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对交互信息的三维建模等手段,将记者多渠道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电视新闻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仿真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即便无法对事件重演,但同样也可使人们在虚拟场景中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5]。例如,周杰伦与邓丽君的同台演唱,这一事件的原理便是动态可视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此种方式使人们感知事件,做到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静态到动态可视化演进。

(三)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专业采编到大众参与

在融媒体背景下,传播媒介和传播形态的颠覆性变化,伴随新闻采编手段与编辑技巧的广泛普及,造就了群众广泛参与的新闻传播途径。不同于传统的专业采编组,融媒体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人人也可以成为一个热点新闻的助推节点。大众生活中的任何一点新鲜事,不再需要专业记者的猎寻,事件的亲历者、围观的热心群众都会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当作简易摄录设备记录下新闻发生的全过程。大众参与的新闻传播具有及时性与真实性两大特点。及时性体现在,新闻发生的同时,大众充当的“采编组”就已经就位,实时的记录下了事件的全过程,并且是从多个视角同时记录,再通过近于同步的方式到各个新闻传播平台,用实况转播的方式记录着身边事,能够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互动参与新闻评论,甚至能够左右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是传统新闻产业难以做到的。真实性体现在,新闻报道员不再是第三者视角的专业记录人员,而是变成了新闻事件的亲历者或者参与者,报道新闻时的措辞组句都带有了事件相关人的情感因素。由于是事件相关人,对事件的了解和理解就更为深刻,传达给受众的新闻信息就会更深、更远,同时,新闻受众得到的是第一手的资讯,感受的是讲述者真实的情感倾诉,这样的意境更为容易形成共鸣,将新闻受众带入到新闻事件中,仿佛亲历者一般读取新闻事件。这个真实性特点也是融媒体背景下广泛传播特质带给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深刻创新。融媒体的广泛参与普及了新闻采编的专业技巧,拉低了新闻传播行业的技术门槛,新闻稿件的编制得以大众化参与,拓宽了新闻传播的途径。融媒体的到来,拓展了新闻传播的平台,丰富了新闻传播形式,拉近了新闻传播机构和受众的距离,颠覆了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实现了从理念、展示方法甚至观众参与方式三个维度的创新。

四、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实践

根据上述在融媒体背景下,提出的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将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应用在实践中。例如,在早期人们仅依靠电视获取新闻信息,但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可直接使用终端手机设备实时接收或发动信息。并且在融媒体背景下,人们也可以在终端媒介上利用了解新闻事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此种现象便表明了新闻主体已经发生了转变。除此之外,在融媒体背景下,每一人都可以称自己为“记者”,社会群体将其自身看到的信息上传到网络媒介中。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后,从而在社会中产生热烈讨论,此种舆论现象也称之为新闻效应,也正因新闻传播主体对象的增多,当下时期也称之为“自媒体时代”。在这种时代下,社会群体、媒介平台、新闻产业三者之间的信息能够充分实现在网络中交互。针对某个发表的新闻,多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这也使得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的面向主体更加丰富。为了确保在多元主导社会背景下新闻的积极效益,应尽量降低在新闻前的“审核人”,降低新闻的议程,并重构新闻在市场传播的主体格局,接收大众对新闻的点评,从而使得新闻传播覆盖面更广。但是作为职业媒体人,还需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发现融媒体蓬勃发展造就的新闻广播事业繁荣背景下同样存在着短板甚至风险点,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才是职业媒体人的职责所在。问题表现为融媒体的广泛参与性导致新闻稿件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观点不正甚至道德水准低下的稿件充斥其间,污染了观众的视听,也容易形成新闻误导。在新闻传播途径创新的实践中,需要对所有融媒体平台中播送的新闻进行审核把关,建立稿件审核发表的标准化规范,明确分类以及审核要点,用严格的条框筛选掉质量低下的新闻稿件,推送积极向上、质量优良的新闻稿件,才能为观众奉上有品质、有内涵、有意义的佳作。由此可见,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在实践中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受众能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同样新闻工作者也可以通过上述媒介传播新闻信息。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明确融媒体背景为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所赋予的价值,能够明确融媒体对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与媒体背景的变化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已经尽可能地对本文研究进行了完善,但本文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针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主体方面进行详细研究,这一点在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希望通过上述研究,能够为促进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专业性建议。

参考文献:

[1]韩舒宜.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0(03):43-44.

[2]霍学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创新途径[J].中国报业,2020(16):32-33.

[3]张威.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创新理论[J].西部广播电视,2019(04):76-77.

[4]阳.融媒体背景下电视传媒的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19(0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