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创新探索

直播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创新探索

“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引发了各类新兴互联网产业产品的热潮。2016年被称作是直播元年,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直播平台的用户数量也迅速突破九位数。直播平台迅猛发展,各类直播节目应运而生。其中,电商直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直播带货”颇受关注。除了受众的关注,各大商家的入驻、明星网红的青睐也为电商直播的发展插上翅膀。对于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师生共同把握的机会,一个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以播音员、主持人、出镜记者等主流媒体工作为主。而今的全民直播时代,直播平台需要高素质的直播主持人,受众需要高质量的内容输出。这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传统的播音主持实践教学中,侧重于对电视节目或广播节目进行还原,做模拟训练。通常教师会拟定主题与场景,让学生进行命题训练,或是自主命题训练。这种训练模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熟悉传统媒体节目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思路,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工作环境。在这个全民直播的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需要审时度势、敢于创新。

一、直播平台主持人语言样式特点

(一)语言生活化,表达个性化。直播平台的主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主持人播音员,他们运用的是一种更私人的表达,拥有更为个性的表达方式。对于受众来说,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方式。为了提高受众的接受度与参与度,主播必须使用更接地气的语言来增加受众黏性。直播平台内容生产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是,我可以为受众提供什么,让受众在信息化的茫茫大海中选择我。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需要转变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可以根据栏目或自媒体的定位,塑造个性化人设,增强记忆点。同时在自身所处的领域增强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才能实现持续的内容输出。

(二)交互性强,平等交流。在各直播平台,只要观众在评论区留言,主播可以实时收到评论,需要迅速地对观众的提问做出回答。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提升自己的亲切感、即兴应变能力、服务意识。新时代的观众与传统媒体时代的观众不同,他们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更强,自我意识也更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而直播平台给了受众这种实时互动的体验。例如电商直播,就是利用这种互动实现高转化率。2019年天猫双11活动,淘宝直播就成为了缓解电商疲态的重要工具。这些都离不开直播所具备的交互性,这也引起了资本的关注。宝洁公司副总亲自在直播间与观众进行实时交流,足以看出互动体验的重要性。

(三)引发情感共鸣,提供精神陪伴。真诚是打开人与人之间感情壁垒的金钥匙。主播通常会为自己准备一个较为固定的场景作为直播场地,并为自己塑造一个较为固定的人物形象。比如“淘宝口红一哥”李佳琦,拥有较为专业的美妆知识,这让他在美妆领域的带货直播中显得更具有话语权,事实上他也确实赢得了关注美妆领域的观众的信赖。同时他还突破了性别壁垒,成为广大女观众的“男闺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模拟的人际交流,有时人们对于李佳琦本身的关注超出了他的直播和他所推荐的产品。而这也实现了直播平台主播为人们提供的精神陪伴。另外,他的语言表达较为夸张并具煽动性。在传统媒体的节目中通常不允许主持人有这样夸张的表达。比如“OMG!”“买它!”,这些口头禅已经成为李佳琦的第二个姓名,成为他的专属标签。

二、全民直播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策略创新

(一)注重新媒体所需的素质培养。在全民直播的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制造和输出内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既有优势也受到了一定的禁锢。面对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与改革。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需要学生提高对受众需求的感受能力;面对可以实时互动的平台,要提高学生的即兴应变能力、即兴口语组织能力;面对快节奏的信息更迭,要提高学生对热点的捕捉能力、快速采编的写作能力,更需要采、编、播、拍摄为一体的综合能力。这需要教师把握时代潮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帮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培养新媒体所需要的素质。在专业实训中,除了基础训练之外,还要加入新媒体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除训练之外,应多看多听,了解直播平台现状,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讲解。也要分析网络主播语言样式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学生实践训练的借鉴,让学生在新的媒介平台找准自我定位与心理状态。

(二)从“仿真”到“全真”,突破传统训练场景。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在相关课程中调节教学内容与训练模式。可将命题训练与自选题训练相结合,组织学生在直播平台上进行实训。这样的“全真”训练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找到对象感与“播出感”。在训练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播讲状态更积极。对于工作量较大的选题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训练。小组协作完成选题、采编、剪辑、录制、播出工作,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帮助学生在将来实习或工作中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在往常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学校会为学生组织专业实习,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在镜头前实践的机会。而新媒体时代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借用一句央视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训练主题,训练内容应该符合课程大纲要求,指导学生选题,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质量。

(三)适应市场,改变考评机制。以往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训练模式是学生现场训练、老师进行点评,或是录制好作品后教师点评,整个考评的过程都在教室里完成,观众除了老师之外只有同教室的同学。而直播平台是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平台,引入了社会观众作为考评的一部分,考评更加客观、直接,也让学生更好地和社会接轨。同时,如果能通过公众平台获得关注,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建立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传播的终端是用户,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用户体验”,而不是训练给老师看。在这个过程中,适当提高平时成绩占比,提高课堂实践训练强度,让学生在训练与反馈中反复锻炼与矫正自己的媒介形象,在教师和社会观众的帮助下寻找自身定位,提高专业能力。

三、结语

“网络直播平台”对播音主持艺术教学来说是一种技术支持,并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直播网红”。在这种简单易操作的技术支持中,播音主持的实践教学可以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打破学院与社会的界限,让学生不再只是生活在象牙塔内,而是提前适应工作状态。对教师和教研团队来说,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媒介发展趋势,开发新课程,研发创新型教学内容,为社会输出拥有较高新媒介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史瑞敏.古典音乐也“流行”———浅析古典音乐会的网络在线直播[J].当代音乐,2016(17):92-94.

2.缪靖.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变革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02):80-81.

3.刘铮.共情艺术在节目主持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6(22):73-75.

作者:李璐 单位:江汉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