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总结办法范例

数学总结办法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1

一、老师引进门,思考在个人

每当学习新知识时,我先把教学大纲上重点的和基础的知识讲授清晰,然后将知识的重点、难点留给学生们,让他们思考让他们讨论,在最后一个课时,集中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思考,纠正一些错误,使得学生们对新知识加深印象。采取这种办法后,很明显的感受到上课气氛大变,原先老师一个人讲,学生们在下面听课记笔记的独角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百鸟争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在一片轻松的氛围里展开,当然,课堂纪律是这一切的保证,老师就是要起这样一个监督者和引导着,同时也是纠正者,活跃并不是混乱,这一点老师必须把好关,同时也应当掌握好教学任务和时间的关联,这需要一定的经验,我也需要和当家在这方面互相学习和交流。

二、扎根生活,立足实际学数学

小学数学有一个优势,他所教授的内容比较符合生活实际,这给了我新的启发,在学习圆角分时,我把课堂变身为“超级市场”,在学习钟表时,我把课堂变成“虚拟的旅行社”,诸如此类,把数学带入学生们的生活,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的学数学,使得原本单调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有了兴趣,那学习效率自然是事半功倍,同时很好的平衡了不同学生的接受,让大家都不要落下。数学本身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把它回归到现实中,不过是返璞归真,同时也使得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变得具体和真实,让学生们得以和数学亲密接触,让他们发现身边数学,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这给他们一生带来的影响远比让他们数学考试取得一次高分大。有趣的是,我发现采取此种教学方法后,学生们的数学考试成绩反而更进一步。

三、预习巩固,改头换面

过去的预习形式是仅仅让学生们自己先看看书,过一遍概念,这样的预习枯燥而乏味,获得的知识不够立体,预习对于以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我采取的办法是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同时让学生们通过预习提出问题,由课代表汇总,然后在课堂上解决,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同时让学生的主角地位得到更明显的提升。谈到巩固,现在老师估计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测试,而这是恰恰学生最为害怕很头疼的,因此我考虑能不能变更测试的形式和摸样,使得测试既能被达到巩固的效果,同时又能让学生们不再畏惧,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们自己出题,然后集合起来随机派发,互相检测,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他们自己认为的考点用来“考同学”,这样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同时也学会提出问题,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自主复习的能力。

四、诱导思维,合作和独立并存

现在我们教学中有许多弊病,比较严重的便是老师总是告诉学生该怎样想,而不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想,因此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多从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想入手,启迪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同时开设学习小组,让不能学习层次的同学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同时每学完一课时,要求学生简单的写一篇学习心得,自己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学到的东西和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认为单纯的教授课本内容,就对学生不闻不问是极不负责的,我们应当在教学中把合作和独立的方式和用法教授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合作,同时也学会独立思考,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必然是百利无害的。

五、克服数学恐惧症,让数学伴随孩子进入更高级的教育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是教师引导小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基础,独自展开数学新知探究以及数学问题解决方面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巧设问题,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就像平静湖面上的一粒石子,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涟漪,促使学生展开深刻的思考。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从而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开放性的问题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出开放性的条件,或提出开放性结论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条件或结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学生就会开展积极的独立思考,从而既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又能培养学生灵活的独立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适时展开追问。追问同样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假设课堂中有学生的答案比较独特,或是学生的答案出现了偏差,那么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作答情况再次提问,从而促使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表达清楚自己的思维过程,便于教师指导和帮助。

二、学案助学,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教师会设计相应的导学案,促使学生结合导学案展开课前预习。很大程度上,学生的自主预习过程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因为导学案模式下,学生会结合其中的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活动,学生需要通过独立思考以及解决一个个问题来展开对新知的构建,甚至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还会通过认真思考总结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依据学情编写导学案。要基于导学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全面分析学情、分析教材编排目的、实施要求,明确本课学习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写导学案,才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难点与重点、实施方法、预习或思考题目等内容,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其次,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导学案要求学生利用导学案开展课前预习,通过有效的自主预习初步理解所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并完成导学案中预设的习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问题作好记录。在预习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完成预习任务后,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展示预习成果,让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内化所学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呈现一道整数除法的练习题和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结合整数除法的计算过程,类比迁移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个自主预习过程中,当被除数中的数字不够除除数时,学生就会用0代替,并把被除数中的小数点放在其相应位置,进而学生就能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总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三、反思错题,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尽管学生会认真地展开课前预习,会积极展开对新知的探索,但是学生依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或是计算方面的错误,或是数学概念理解方面的错误,或是解题思路方面的错误。出现了错误,就说明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唯有直面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错题展开总结反思,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促使学生分门别类地整理错题,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对错题进行更正。无论是学生日常练习中的错题,还是数学考试中的错题,学生都要将其记录到错题本中,从而在整理反思中展开独立思考。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适时展开复习,不断矫正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与学习思维。其次,教师要将错题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错题的原因,从而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如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练习中,学生没有将被除数与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错误,教师可以将这一典型错误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分析与思考中注意自己的数学计算。

四、改进教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改进和创新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首先,运用探究学习方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激活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对问题的自主探究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散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提升数学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根据已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就能把梯形拆分成1个长方形+2个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三角形的组合,从而通过分别计算这些已知图形的面积后再相加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还能让学生掌握其他的求解方法,促进学生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其次,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学。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且许多数学问题在生活中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使其借助生活经验解决问题,既能较好地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能促进其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时,教师可根据许多儿童都有随父母乘坐火车的经历,为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小强和爸爸乘坐火车去北京,列车上有8节卧铺车厢,每节可乘坐72人,有硬座车厢6节,每节可乘坐116人。让学生分别求卧铺和硬座车厢各能乘坐多少人,再计算整个火车能乘坐多少人。学生因有乘坐火车的经历,能很快找到解决的方法。

五、综合实践,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课型,通过让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自身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独立分析与思考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发展。一是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问题。在数学综合实践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详细全面的观察,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感性认识随感性认识的增多而加深,能让学生较好地发现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要立足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小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只有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问题开展独立思考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自行车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出行工具,许多学生都有骑车的经历,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行车进行全面的观察或亲自骑车实践,就能让学生发现自行车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如:自行车是如何运动的?自行车蹬一圈能行走几米远?自行车为什么设计成如此结构?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二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解决问题。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重点是利用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动手实践”,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亲自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等方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以找到解决方法。例如,在对上述自行车问题的探索中,可让学生亲自骑车实践,再经过动手测量等活动,发现“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几米远决定于自行车轮的周长、前后齿轮的比例关系”等因素,从而较好地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通过联想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虽然通过实践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实践活动中包含的数学原理,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联想,通过联想和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科学联想,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注重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找到解决实践问题的突破口。同时也能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认识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通过运用巧设问题、导学案助学、总结反思错题、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及思考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蓉.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J].小学科学,2018(1).

[2]王丽.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8(2).

[3]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9).

[4]肖茜匀.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17(7).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我们所熟知的高职院校都是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学校,此类学校在其课程安排上明显理论小于实践。但是当遇到一些基础课程时比如数学,就会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同样的也是挑战。在大数据时代的冲击之下,继续沿用老办法很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向前看,对教育方法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使以后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加辉煌。

1高职数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一般很广泛,有普招生还有一些单招生等等。在此等情况下,学生们的基础就会存在差距很大的情况。而且,会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还有就是有一些的院校只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操作,忽视数学的学习,不能使学生对于数学和实际所学专业相联系。这些现象都是引起高职数学没有办法在教学中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1.2数学的教学方式比较老旧

由于此类院校与本科的高等院校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在教育教学的方面,教师也一直选择对于高职学生能够接受和运用的教学方式。但是,长期以来,许多高职教师受到本科数学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高职数学的教学的课堂上采用的老旧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强行塞给高职学生,这就是教师没有充分理解高职数学在学习中的定位。在教学手段的使用方面,虽然大部分的教师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对于教学进行辅助,但是运用的方式死板不灵活,很大程度上只会停留在课件的展示,忽视了很多可以辅助教学的软件,也没有注意到要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致使学生没有办法很好的接受知识,无法对数学的学习提起兴趣。

1.3没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的本质目标就是为社会输出技术型人才,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数学方面没有其他本科类院校重视。通常情况下,高职数学就是本科数学的压缩版,只是单纯注重了数学的理论和运算,忽视了高职院校最为需要的实践性,从而导致了学生没有办法将数学的理论应用到其他方面。面对数学教学,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和本科类院校采用的都是课堂模式的教学,但由于高职院校重在实践,就致使了高职学生对于数学的应用能力极差。

2高职数学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改革

2.1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老旧传统的教学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实生活的知识运用了。在上述的情况之下,高职院校也需要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或者微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吸引学生注意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上面所说的俩种教学模式不论哪种都是将教师主动传授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网络上自主进行在线学习,并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还能通过网络及时的跟教师进行沟通反馈其自身的学习情况。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能解放课堂,使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增多,能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需求,解答问题,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2树立大数据思维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想要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改革,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树立起大数据的思维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应利用大数据的思维对于数学进行分析,概括,统计以及反馈,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应对措施。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的教师职能,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好网络中适合教学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去制定教学任务,让数学的教学可以和实践更加贴近,使得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举例来说,当有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数学时,对于其应用环节,授课教师就能给学生举复利模型的例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于复利和数学之间的关系更加了解,使其能充分掌握其中联系,从而映射到有关投资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多层面的接受,不仅仅接受知识,还能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从专业的投资角度去看待问题。

2.3建立数学实验室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教学环境的改变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今已经开始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就需要利用大数据这一优势去建立有关的数学实验室。数学实验室,不仅能吸引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充分的将数学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建立信息化的数学实验室,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与其对于数学的应用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社会上的很多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教育这一领域之中,也应该跟随时代背景积极创新,促进改革。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之中看来,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顺应时代的进步,积极地促进改革,采用多元化有效的教学模式去提高高职院校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实际的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其技术型的优点。此外,作为高职教师更加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大数据的思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游波平.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广东蚕业,2018,52(06):69.

[2]唐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学改革研讨[J].教育现代化,2018,5(11):58-59.

[3]秦娟.浅析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数学的信息化教学[J].科技风,2017(09):48.

[4]张亚婷.六位一体课程模式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文学教育(上),2015,(7):84.

[5]侯妹香.“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6,(44):19-20.

[6]黄玉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风,2017(18):34-35.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4

一、使用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1.数学教学的需要

很多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于是就在数学课堂上不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彻底的将数学放弃。这些都是学生没有切实的了解数学的本质和内涵。其实数学在很多的领域都有需要,金融领域、建筑领域等都会需要到数学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没有数学我们这个世界是不完整的。对于小学数学的改革过程来说,将游戏的方式引进课堂之中,就能够帮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和视角来面对数学。学生在游戏的情景之中能够有很好的学习欲望,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观念逐渐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观念,就可以更加自觉和主动的去学习数学,遇到不懂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最终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更好的学习数学。

2.顺利进行教育过度的必要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之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阶段。学生在进入小学教育阶段之后,其实心智也并不成熟,这时候应该将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幼儿园时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有很好的效果,也是学生进行方式转变的一项有效措施。儿童的心理一般都是玩耍性比较强,因而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将游戏的方式转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幼儿的教育方式引入到小学的数学教学之中,既可以合理的证明游戏教学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二、使用游戏教学方式的作用

儿童在小学教育阶段属于成长的过程之中,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不算非常成熟。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会感觉到疲惫感,因此就会对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产生抵触的心理,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数学学习的。游戏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就可以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在低年龄段期间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逻辑方向,最终提升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游戏教学在数学中的实践

课堂的教学其实就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老师应该采取得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低,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引导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否则就会使得课堂失去控制。比如在一年级的学生学习11-20这些数的认识过程中,老师将学生进行情境教学,猪八戒和孙悟空过来和我们一起进行数数游戏,猪八戒最开始数清楚了,同学们也跟着一起数,但是孙悟空没有自己数,自己在那里数起来,结果一些同学自己在那里数,并没有和其他的同学进行合作,此时课堂就出现了混乱,教师的教学过程就出现了失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了解游戏教学法的各项准备活动的同时,还需要时刻的了解课堂的动向,对于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才能更好的进行数学的学习。

四、小结

数学教学之中的游戏不仅仅是带领学生们做一些和数学学习相关的游戏,还需要在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深入的思考。这样才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应该针对实际的教学不足之处,制定出相应的规律,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作者:刘艳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黄圩中心小学

第二篇

一、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一)转化法

转化的思想方法是指:将待解决的问题转化成以解决或者可以解决的问题中,最终完成原问题的处理。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领域都可运用转化的思想。例如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或者是乘除法的计算都可运用转化的方法。比如多变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几个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学生通过已学习的知识将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转化,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学生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形结合法

数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现实的空间形态以及逻辑思维的数量关系。“空间形态”比如几何中的图形、坐标等称之为“形”,而“数量关系”被称为“数”,形与数是现实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结合型与一体性,互为表里也可以互相转化。“数”是抽象的概念,“形”是具体的实际,数形结合的概念将两者进行融合,将二者的优势互补,又对它们的本质进行了联系。图形的物理形象可以把数学上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的表现出来,以“形”来助对“数”的理解;而数字可以将图形的特点进行模式化的概括和总结,以“数”来帮助对“形”的总结。小学生的思维正在处于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而数形结合的思想恰好蕴含了“形”的形象思维以及“数”的逻辑思维的两种思维理念,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引导小学生由“形”转“数”的思维模式,并且把抽象的“数”更好的用“形”来理解,同时用“数”对“形”进行更好的总结。

(三)归纳法

归纳是一种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总结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也是一种思想。是指根据对示例、问题的分析研究,忽视其不重要的因素,发觉其最根本的点,将其总结成一个思想。或者可以说是将事物从复杂到简要的一种总结方法。该方法普遍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包括数学概念、公式及法则的形成、运算规律等。小学生在应用归纳思想时,不但可以挖掘数学重点知识,还可以锻炼自身的分析问题、推理、发现、归纳的能力。

二、引入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手段

(一)突出数学的知识的形成,引导学生领悟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问题的演变的发展同时也代表是数学思想的演变。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要在大脑里形成加与减的形象,这种思想是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生自己感悟的,而只有形成思想的领悟,才可以将问题进行概括、归纳、解决。新教学方法中的理念即突出学生自主研究摸索的过程,不但自我理解数学问题,也将在此过程中形成对数学思想的领悟以及具体思路。

(二)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学习过程也代表着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是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策略的理解。反思的过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力,还可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反思清晰。

(三)从解决的数学问题中,总结思想方法

在数学的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数学问题的一个认知、归纳、解决的过程,也是对数学知识及思想应用的一个过程,在完成这一过程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思想的能力。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首先会起到定向的作用,学生们需要借助已经学到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根据数学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入手点和基本思路;其次,在问题解决之后,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路进行反思和总结,是学生逻辑思想转化的重要过程。

三、总结

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反思,对当时的解题思路进行总结,从问题的分析过程到思考过程,从解决问题所用到的知识点到解题的具体步骤。通过学生自我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数形转化以及方程等数学思想方式的思想。

作者:国玉龙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中心校

第三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反思”

1.分析问题本质,夯实解题的基点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剖析,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抽象事物的掌握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为以后的解题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对《圆的认识》时,可以引导学生们回忆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形工具,反思与所讲知识的关联性。生活中到处都有圆形,例如皮球是圆的、月饼是圆的、十五的月亮也是圆的,让学生总结这些生活中圆形物体的特性,自己表达出来。经过反思,学生们可以充分把握课堂知识,并借此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思考解题方法,把握解题的策略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对此类题型解法的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心应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解题目进行思考,看其能否查找出更加合理的解决办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这一思考过程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朝着更加灵活、敏锐、精细的方向发展,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数学解题进行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反思”

1.反思教材,确定深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反思自己是否按照课标进行教学,有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及深挖。因为只有老师深刻地掌握了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例如在教《如何比较分数大小》时,我们通常是按照书本思路进行讲解,但是这样照搬照抄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丰富学生的教学思维,老师可以换一种教学思路,比如采用画线段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多花一些心思,尽可能找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讲解办法。

2.反思角色,定位主体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因为老师要是导演,学生就是最好的演员,千万要避免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跟看电视一样呆若木鸡地在那里学习,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高效的。课堂上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清学习的主体是谁,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学习。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时,老师可以在讲授之后让学生自己去描绘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安排学生在讲台上向同学们讲解自己早上上学来都是哪些方向,之后又是什么位置移动。学生们对自己的路了解,不仅可以明确他们的认路能力,也可以培养敢于主动发表见解的能力,以便他们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反思方法,因势利导

作为优秀的老师要能掌握和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以便根据课堂情境,合理安排教学形式和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动态的交流过程,每一次讲解都会出现新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避免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梯形面积》如何求解时,当有学生给出3+5=8(平方米)的计算结果时,有的学生认为是错误的,但是他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梯形的高是2,乘以2之后又要除以2,因此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抵消。”听起来是有道理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进行引导,反问同学是不是所有梯形面积的求解都可以这样抵消呢?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最终给予他们一个结论,那就是“只有高是2的梯形才可以相互抵消”。

三、结束语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5

一、利用数与形的转化,化抽象为具体

初中数学主要是围绕着“数”与“形”这两个基本概念为基础展开教学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利用图形来描述数学问题,进而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数”与“形”的教学中,教师要熟练掌握转化思维,将抽象生僻的“数”通过立体形象的“形”来表述出来。

例如,如果抛物线y=x2-2mx+2m-1中存在一点s,无论m为任何实数,总能经过该函数,求解该定点的坐标。当看到求解方程式和不等式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借助相应的函数图象来协助发现方程式的内在关系,寻找解答问题的方法。通过函数图象可以得出,由于此函数经过抛物线的任何一点,那么可以将m=0和m=1两个值代入抛物线y=x2-2mx+2m-1中,进而将函数转化成关于x和y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然后利用方程组的消元和降次的方法得出此函数过的定点为(1,0)。这就说明了锻炼学生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函数图象等“形”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通过直观形象的“形”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清晰明了地显示出来,有助于学生寻找出合理规范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把生疏“转化”为熟悉,缩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陌生感

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转化思维时,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将新接触到的生僻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课堂教学内容,将新知识点加工成学生能够接受和吸收的水平,老瓶灌新酒,便于学生吸收和接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对新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建立在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的,它是通过加减消元和代入消元两种方法来实现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为一元一次方程组,进而进行简单的求解。而一元二次方程组同样是建立在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的,它是采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来讲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组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该转化称为“降次”。

由此可见,学生在学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组时,就可以通过过去熟练掌握的一元二次方程组来降低新知识点的学习难度,正确选择学习知识点的切入点,避免了陌生感,学习起来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三、总结

总之,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转化的解题思路,才能有效地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综合问题,把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

纵观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数学转化思想可以说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数与数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还是在数与形之间的转化,都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转化作为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应该引起数学教师的足够重视。只有教师熟练掌握,做到举一反三,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答疑解惑。

作者:陈绪烟 单位:广东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

第二篇

一、利用转化思想,化生为熟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的知识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不多到熟能生巧的过程.因此,在面对从未遇到的问题时,学生不能自己慌了阵脚,要仔细思考开动脑筋,尝试用现有的知识将未知或生疏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简单的问题.这种化生为熟的能力是转化思想解题的一种重要运用,同时,树立学生这种不惧怕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思想,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性格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学生在接触二元一次方程之前,基本都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但在解题时突然遇到二元一次方程,有的同学会出现畏难情绪而放弃,认为这是没学到的知识.而有的同学则善于开动脑筋,巧妙地将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而解决.如方程组x-y=5,4x-7y=16,可以用将x-y=5转化为x=y+5,再代入下一个方程得到4(y+5)-7y=16,这样就将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而轻松解决.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知识转化思想的一个简单的应用.教师应教育学生任何知识看似复杂,实则都是由最初级最简单的知识演化而来,学生在遇到难题生题的时候要利用转化思想,就能把问题转化而轻松解决.

二、利用转化思想,化零为整解决数学问题

有一些数学问题利用传统的方法不容易解决,这时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数学内部规律,找出零碎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利用转化思想的方法化零为整,从全局高度来解决问题.这种数学思想不仅是学生解题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处理其它问题所应采取的思路.在遇到问题时应找出问题内部的规律,眼光要放长远,从全局着手、高屋建瓴的解决难题.如下面的例子.已知2x-y=1,则-8x+4y+2014应该是多少?这个题目与二元一次方程不同,其中一个代数式没有具体的值,也不是让求出x与y的具体值.这时,学生完全不用纠结于x与y的值是多少,应该观察2x-y与-8x+4y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8x+4y=-4(2x-y),而2x-y=1.将2x-y看做一个整体代入后得出-4(2x-y)+2014=-4+2014=2000.

三、利用转化思想,化繁为简解决数学问题

化繁为简是转化思想最为常用的方式之一,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容易理解和推广的办法.这种转化思想要求学生看到复杂问题时勇于面对困难,积极思考解决办法,找出复杂问题的内部规律,将本来十分烦乱的问题简化处理.利用局部的灵活处理来推动整体问题的解决.这种转化思想的运用,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整体和全局意识,也要关注细节,并利用细节来解决重要问题.如解方程:(a-2)2-3(a-2)+2=0.这个方程式如果利用传统的方法,将(a-2)2全部展开、合并最后再求解将会十分复杂和费力.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方程中出现两次(a-2)这个细节.我们不妨将(a-2)看出一个整体,设a-2=b,这样方程就大大简化为一元二次方程b2-3b+2=0.再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就能顺利得出b的值,而b=a-2,a的值也能够得出.同理,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对高次的方程通过将次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而解开.如:a4-a2-6=0,可以设b=a2,于是方程就变为b2-b-6=0,再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办法解决.

四、利用转化思想,化同为殊解决数学问题

转化思想的运用就是让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更加便利,为一些无头绪的难题增加辅助条件而让问题迎刃而解.比如,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5,∠B为60°,AC=7,求三角形边BC的长度.按照传统方法,三角形ABC是一个普通的三角形,没有任何定理和公式来求一个普通三角形的边长,BC的长度根本无法求出.而我们学生在解题中不免会想,要是三角形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就好了.直角三角形是很特殊的三角形,很容易求出BC的长度.按照这个思路,不妨做一条垂直于BC的辅助线,将BC变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边,分别求出BD和DC的长度后再加在一起,就能得出BC的长度.再比如,学生在学习有理数运算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数值很大的非零整数,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去运算十分容易出错.比如:59+599+5999+59999+599999+5999999.如果按照小学的加减法来运算,固然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但运算量十分巨大并且费时.我们可以按照转化思想化一般为特殊的方法,将59改为(60-1),将599该为(600-1),其它以此类推,就能得出59+599+5999+59999+599999+5999999=(60-1)+(600-1)+(6000-1)+(60000-1)+(600000-1)+(6000000-1)=60+600+6000+60000+600000+6000000-6=6666654.

作者:蒋海鹏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野徐初级中学

第三篇

一、现在初中生数学解题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为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仍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很少会主动的独立思考问题,模仿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初中生在解题方面,也是大多对书上的例题进行模仿.而解题思路,也是大多使用老师教授的方法,或者是参考书中已经明确总结出的解题思路.很少有同学会主动地对自己的做题经验进行总结,很少去思考,更不会去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个题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不对等等.这样就算学生做再多的题,也不可能有什么实际的效果.这是由于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模仿,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自然也就不会对做过的题有什么印象.再加上学生不会对所做过的题进行总结,导致所做题目不久就会被忘记,自然就得不到什么收获了.就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吃透知识点,将数学思维方法真正地传授给学生,并出各种类似的,但是又有些许变化的题目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迫使”学生思考.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自己的错题,以及好的思路,与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够避免二次犯错,掌握数学思维方法的力度才会够强,在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也能有目的地钻研.数学成绩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

二、初中数学解题中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

1.数学思维方法之转化方式

(1)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转化初中数学有非常多的题目,未知量以及已知量不是绝对肯定的,但是却是与之相反的.这时我们可能就将字母看做已知的情况,将其中的数字看做未知的,如此通过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有意想不到之感,对学生的认知造成冲突.(2)一般与特殊之间的数学转化思维初中数学题目在含有“任意”这个条件时,可以采取特殊值这种解题方法,不但精准而且有效.比如说,有一个已知的方程式,例如:(n+1)x4-(3n+3)x3-2nx2+18n=0,其中关于随意的一个实数n均对应着一个一样的实数解.那么在解这道题的时候,由于n属于任意的实数,因此n能够去取-1以及0两个数值,将-1以及0代入方程之中,可以得到方程x4-3x3=0,2x2-18=0,这样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x=3.(3)不等式与等式的相互转化所谓的不等式与等式之间的转化,指的是将不等式的题目,利用移项或者是配方手段转变为等式的形式,然后通过运算得到最终的结果.转化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点.所以我们需通过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研究以及分析进行判断,这样才可以找到最简便的解题方法,才能够使得转化思想这种数学思维方式在实际的题目中得到灵活的运用.

2.数学思维方法之配方法

配方指的是将一个式子转变为完全平方式或者是完全立方式、含有完全平方式或者是完全立方式的式子.通过配方手段解题的方法就称作配方法.这种方法是恒等变形常用的方法之一,而且初中数学中应用是比较广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配方法是通过对数学式子进行定向变形,进而找到未知与已知之间联系的,化繁为简的数学思维方法,需要我们进行适当的预测,合理使用“配”与“凑”、“拆项”以及“添项”的技巧,以达到配方完成的目的.配方法也可以叫作凑配法.比如说,在学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华师大九年级)这章节时,老师就可以出这样一道题,帮助学生理解,即解方程2x2-4x-30=0.在代数式中,有效的使用拆项的手段,配给原先的多项式适当的部分,进而使得经过拆项之后的公式部分成为完全平方式.

3.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指的是对数学问题进行划分,使其分解成若干种情况,再进行逐一求解的整个过程.分类讨论要求不遗漏、不重复.而且数学方面的分类讨论思想也符合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要对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培养的理念.分类讨论数学思维方法不仅可以对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以及连贯性进行培养,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探索精神,以及完整细致地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品质.比如说,在学习“几何问题中的分类讨论”(华师大版初中)问题时,因为图形的不确定,所以几何主要可以分为形状不确定以及位置不确定两种类别.就此老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出一些题目,帮助学生区分.(1)位置不确定:AC、AB和圆O在点C和B相切,其中角A的角度为50°,点P是圆O上异于点C点B的一个动点,那么∠BPC的度数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解这道题: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然后将OC、OB连接,得到∠BOC=130°,就此我们可以得知∠BPC=65°.如果点P处于劣弧BC上,如图2,则∠BPC=115°.由此可以得知∠BPC=115°或者是65°.(2)形状不确定:将长和宽分别为6厘米以及4厘米的矩形硬纸板围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那么该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解这道题:如果将长度为4厘米的边看做是轴线,那么表面积就是2π•62+2π•6•4=120π;如果将长度为6厘米的边看做是轴线,那么表面积就是2π•42+2π•4•6=80π.

三、总结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6

1.高中会考影响学生的精力分配。高中阶段学生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会考,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学业水平测试,一般来说这项考试在学生进入高二阶段就要一科科来应对了,学生为了准备好会考,从而拿到高中毕业证往往对一些他们认为浪费时间的科目如数学,阶段性地选择放弃,从而使学生在知识上出现断档,会考后再想投入学习数学,发现跟不上了,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在家里缺乏学习的环境。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作为保证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家里缺乏使学生安心学习的氛围。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由于家庭破裂或是父母忙于事业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这部分学生心理与普通学生不同,心理比较灰暗,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和兴趣,也没有责任感,学习上得过且过。于是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数学成绩更差。

3.数学教师的原因导致学生成绩差。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学习上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位任课教师,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往往就较差,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因为不喜欢教师,而不学数学的学生不仅在小学有,在高中也存在。甚至一部分学生因为别的学生不喜欢这个任课教师,自己为了所谓的“义气”也开始不喜欢这个教师,也开始讨厌数学。

4.学生自身的惰性。现在的学生,因为很多都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缺乏上进心和吃苦的精神,安于现状、喜欢享受,渐渐就养成了懒散的坏习惯,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不能主动动脑筋思考,主动去问教师,主动复习预习,主动总结、归纳。从而使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二、调整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新课改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既然通过对学生的研究,我们大致找到了造成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成绩。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着手。

1.抓好初高中衔接、夯实基础。知识是成体系的,只有使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才能够有相对坚实的基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会少一些。结合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和初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差异也大的特点,我们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尽可能地先不要讲新知识,而是搞一段初高中的衔接,既能够夯实学生基础,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入门的难度。

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我们要抓好细节,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规范学生的听课习惯,上课之前准备好课本、草稿纸、同步练习、笔记本,教学中需要补充记录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并让学生注意多听讲,头脑清醒,思路保持与教师的教学进度一致。及时提醒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课下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及时完成,教师尽量在第二天课上讲解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将错题整理在错题本上,以便日后复习。

3.提高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转变观念,认识到“数学很有趣,数学不难学”。

4.增强自信。增强学生的自信,有利于发掘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要让学生听完课,对方法、知识点有比较清晰、准确的认知,即学生学会了,他的自信自然就有了。

5.加强计算练习。数学计算是数学学科的基础,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保证少犯错误的前提,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重视学生的计算训练,增强对学生迅速、准确地运算的能力培养。(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三、总结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7

【关键词】高中数学;化归思想;运用办法

化归思想在数学中非常的重要,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可以解决高中函数问题的重要方式,我们在学习高中函数时,会随着知识的积累、判断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会面临更多的高难度数学问题,提高化归思想的应用能力,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提高学习的效率,甚至一些复杂的数学题,只有通过化归思想才能进行解决,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化归思想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提高化归思想的应用能力成为有效解决函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

在运用化归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时,将未知问题向转化为已知问题是最基础的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时,难以将知识点进行融合,并不能灵活的所学知识,特别是在面对一些新颖题型的时候,学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进行处理,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经验,将相关函数知识点巧妙地串联在一起,构成完整且相互联系的函数体系,这样就可以通过化归思想的科学、巧妙运用来实现对相关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以及问题的妥善解决。同时非常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把知识点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对运用了化归思想的函数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这个概括的过程尤为重要,它是对化归思想的一个提炼过程,有助于学生更清晰的认知化归思想,并形成独立分析,理解吸收新知识,从而解决问题。这也是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网络,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熟练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讲的化归思想,帮助学习快速的找到解题思路[1]。

二、寻找问题的题根

题根转化是化归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解题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非常的有效。学习高中函数时,因为知识点很多,为了让知识点之间更具有连贯性,首先采取疯狂刷题的方式,去理解与巩固课程知识点。但是,通过大量练习题目的这种方式,就会忽略一些小细节问题,而且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反而不知道如何去做题了,还会产生厌烦心理,难以达到老师期望的效果,这将使得我们不能深刻体会其中要点,就会出现因做题而做题的问题,从而忘记习题初衷,甚至有一些同学,一味地巩固相关习题知识,而忘记了最初简单的概念题。题根的转化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通过问题,直接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题目之间的共同点,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我们在函数的过程中,知道了函数之间可以进行转化,把复杂的函数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函数,转化之后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的简单,在多次的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之后,就会形成经验的总结,在大脑中有一套固定的解题流程[2]。例1:现有函数y=(log2x)2+(t-2)log2x-t+1,当-2≤t≤2时,函数y取正值,现在需要求x的变化范围为()。首先我们对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我们看到了函数y的组成形式比较复杂,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如何解决呢?该函数是关于t的一次函数,因此,在解题时,应当将原来的函数转化为关于t的一次函数。即y=f(t)=(log2x-1)t+(log2x)2-2log2x+1。由此可知,f(t)是一次函数,当-2≤t≤2时,那么f(t)>0成立。根据一次函数的特点,可以得到f(-2)>0与f(2)>0成立,代入关于t的一次函数中,就可以得到关于log2x的不等式,最终结果得0<x<1/2,或者x>8,算出了关x的取值范围。例如这样一道常见的函数题:已知函数f(x)=4x2-ax+1在(0,1)内至少有一个零点,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首先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如果要正面求解那就非常复杂,不仅会占用大量解题时间,而且可能会出现错误,而从反面思考,即至少有一个零点的反面为没有零点,这种情况则比较容易处理。通过这个题,我们可以看到化归思想的强大,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但是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牢固的掌握,知道函数之间的转化,了解各种函数的特点,这些都是需要无数的题,才能完成经验的积累,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好难题[3]。

三、数形转化的运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灵活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问题关键,都能够对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更轻松、简单地完成系列函数练习题的解答,促进自身函数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不断提升,让学生更加迅速的解决问题,在图形转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多内容的转化,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更多的信息,更好的去解决问题。那么在什么时候我们选择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解题呢?首先这类题目几乎都涉及到了方程解的数量或者是函数的零点,这类型的问题可以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解答,比起纯粹的依靠数学方式进行解题,数形解题更加的方便、直观,有利于学生接受,学生通过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使自身在数学学习发展中、实际解题操作中,将综合能力和归纳能力更好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来说,通过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有利于拓展教学思路,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学生探究抽象问题、更好地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选择题中遇到了有关的问题,只需要算出了一个点就可以进行选择了,做题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四、结语

函数是我们高中数学课程重难点之一,主要因为函数内容多且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难度大。因此提高数学函数学习中化归思维的学习与应用的能力,使得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习函数变得趣味化,有助于提升我们学习效率,保障学习质量,打好数学基础。我们在高中数学函数的教学中,也要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化归思想,引导学生对遇到的难题进行总结,发现不同的题目,对应不同的解题思路,把复杂的函数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函数问题,不断加强化归思想的科学运用,使其能够真正融入函数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归思想方法的优势,从而达到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与效率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皓东.浅谈变换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6):18-19.

[2]周勇峰.对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函数学习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8(2):91.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8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思维严密性较强的学科,它对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所提出的要求很高,而且在高中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若把整节课都用小组学习的办法展现出来,则肯定会对教学效率造成影响.实际上很多教师的做法都是按照既定教学设计进行适度的分组活动.因为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能和小组学习相适应,所以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也就是让教学内容同学生生活联系产生紧凑的感觉,创设更加真实的数学应用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达到数学概念、推理过程都能和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和正方体截面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现场制作正方体截面的教学课件,并使学生在教师制作过程中产生兴趣,继而给学生提出富于探究精神的问题:屏幕上所显示出的浅蓝色三角形属于哪种三角形?在一个标准正方体中,同这种三角形相似的共有几个?怎样截取正方体才能从中得到正三角形?三角形截面间具备的联系是什么?如果假设一把非常锋利的刀,向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结构砍下去,其截面可能会变成哪些形状?如此种种,这些问题可以带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情境和兴趣的良好结合方式.

二、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利用层次的位置

在分组教学模式下,对于学生而言是分工合作,对于教师而言则是层次性教学,教师应当将学生和教师的工作综合推进,而不能出现师与生间的任务断层.在实际教学中,若想使组内学习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教师自身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发挥不可或缺,只有教师的功能发挥到位,学生的任务才能顺利完成,这种互补性虽然不可看见,但是却可以感知,如果做不好,那么分组教学的过程必致散乱.陶行知说:“知识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强调了问题对于知识的引导性功能.在一个小组之内,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学生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利用好层次的位置,产生良好的协调效果.学习的组织者就是教师、参与者就是学生,均应该注意扬长避短,尽量利用多种影响因素,采取混合编组的办法.分组参考因素总结如下:首先是性别因素.男女组员的混合编排可以使合作学习时的分析与处理问题范围更加全面.其次是性格因素.差异化性格能够让小组接受更加多样化的学习任务.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是学习成绩因素.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数学能力分化很大,好中差三类学生各有分布,而同在一个组中则既能让待进生更快进步,也能让优等生的协调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在组内探讨这样的问题: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问题相对简单,待进生可能需要思考一段时间,而优等生几乎可以不经思索就得到答案,这种反应速度上的落差会激励待进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三、让分组学习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指向高考,然而最终还是要指向生活,教师如果能注意到数学的这种双重指向性,并意识到分组教学策略中融入生活化元素,会对高考类问题的解决带来帮助的话,必然会带领学生接触更多的生活化问题.例如,在一次利用电子邮件传播病毒的事例中,如果第一轮感染的计算机数是80台,并且从第一轮开始,以后各轮的每一台计算机都会感染下一轮的20台计算机,那么到第五轮后,被感染的计算机共有多少台?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热情将会很高、印象也会很深.又如,在讲“椭圆与标准方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天文学知识:在1997的时候,海尔•波普彗星向地球接近,很多人亲眼看到了这个天文现象,预计该卫星下次接近地球要等到3000年之后.那么天文学家是用什么办法得到彗星接近地球的时间呢?教师还可以给出彗星的运行轨道图,让学生据图说出它的轨道变化特点.此时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同样可以回答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观察彗星运行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学生就能够推算出其运行轨道方程,这样运行周期的确定、轨道周长的计算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