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论文范例

数学学习论文

数学学习论文范文1

在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解答应用题,就能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比较也是数学的一种思维方法,掌握它的关键是既善于求同,也善于见异。例如下面两道应用题:(1)修一条乡村公路,第一天修了1800米,第二天修的比第一天的3倍少600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2)修一条乡村公路,第二天修了4800米,比第一天修的3倍少600米,第一天修了多少米?通过比较,启发、诱导学生发现两题的相同点都是把第一天修的看作1倍数,第二天修的比第一天修的3倍少600米。不同的是(1)中1倍数是已知的,求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而(2)中是已知的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求1倍数。通过比较,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想象能力

1.丰富学生的想象。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以平面几何知识为契机,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想象。如对三角形的认识可采用直观教具或图片,组织学生参观房顶、三角架等,并告诉他们认真观察,在头脑中形成三角形的平面几何图形,然后再举出生活中一些大量的实例,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空间概念,光靠观察实物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去比一比,想一想,量一量,摆一摆,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记忆空间概念。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想象力,也是开拓智力的好途径。

三、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1.小学阶段引入概念,我们可采用直观教具,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对直观教具的分析概括中,发展观察力,如长方形概念的引入是在对黑板、书本等实物的表面形状的观察基础上,让学生数出有多少边,多少个角,以及哪边长度相等和各角的关系,从而形成长方形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都能得到发展。

2.在计算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如:计算45×37+45×63,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周密思考,再启发学生怎样可以简便计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又提高了计算能力。

四、启发式教学促思维开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得多,学生主动探索少,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应该顺应新形势,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主动活动时间,养成用心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专心听课、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和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坚持“三多”。第一,多自学。我采用课前自学、课中自学等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甚至他们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帮助。第二,多审题。我要求学生在审题时手上拿一支铅笔,边读边写、边想边说,遇到应用题时,找到已知条件划??“”,找到问题划“”,找到关键字词打着重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当然解题能力也大大提高。第三,多操作。小学低年级儿童直观性强。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操作量,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练一练,这样,课堂教学节奏有张有弛,动静结合,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如《实验数学》中的“实践活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之一,原因就是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教材中有一个测量身高的内容,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只见有的学生站着量,有的躺着量,可爱极了。他们在动手操作中会想到许多办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学习的小主人。

五、结语

数学学习论文范文2

关键词:教育硕士论文;写作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引言

1997年,我国开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距今已经有22年的历史。而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其学位论文的质量上。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是教育硕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的过程[1]。2014年,为了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等系列文件,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建立研究生毕业前质量反馈和毕业后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因此,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就成为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数学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有其自身的特点:(1)选题应来源于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际问题,要有明确的数学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2)学位论文既有教育学科性质,又具备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的文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3)相对于理论创新而言,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对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更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既有内容上的要求,也有形式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内容上的要求,主要指学位论文主体的内容结构安排以及内容水平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形式上的要求,主要包括学位论文的形式结构、排版格式、字数等[2]。而大多数数学教育硕士在本科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纯数学知识,理科综合能力较强,对于数学教育中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论文写作等一些文科能力的培养不够好,导致其学位论文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容假大空,不能脚踏实地,大量摘抄往届论文成果内容,没有自己的逻辑框架,表达混乱;(2)论文地基不稳,没有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整理,论文内容缺少数据支撑,论证乏力;(3)态度不端正,不能严格按照学位论文写作要求规范论文格式,各种图标、数据等使用不规范;(4)缺乏创新,不能与中小学数学教育与管理实际相联系,实用性及学术价值不高。基于上述分析,将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保障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探讨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使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为数学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和质量保障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

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反映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有许多专著或者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刘良华教授[3]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怎样选题、怎样做“文献研究”、怎样写“开题报告”、怎样做“历史研究”、怎样做“调查研究”、怎样做“实验研究”、怎样做“理论研究”等。张定强教授[4]通过对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写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王林全教授[5]针对数学教育硕士论文写作的保障机制,对如何指导数学教育硕士专业论文写作及答辩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卢锷教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位论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是数学教师自身再学习、再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全民数学素质的需要[6]。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便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从选定研究领域,到认真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再到利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际的研究,得出研究结果,最终形成完整的论文,这是大多数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之路。由此可见,要想形成数学教育硕士论文的保障体系,就要从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入手,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构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实行教育硕士“讨论班”制,革新培养模式

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数学教育硕士学制较短,一年级的研究生大都在依据培养方案学习基础课、专业课[7]。除此之外,学生还有一部分精力要用在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上,在校学习时间缩短,用于学术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减少,甚至有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前一个月才开始撰写,导致学位论文写作不规范,框架不严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数学教育硕士的就业目标是考取教师编制,自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师招考,从而忽视了学位论文的撰写。通过实施教育硕士“讨论班”制度,真正实现“以导师指导为主,集体培养为辅”的培养模式。讨论班可以很好地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提前进入论文选题、撰写等环节,同时可以将各审核环节前移,相对来说“延长”了学位论文研究时间,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定期在讨论班内进行讨论,使每个教育硕士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让每个学生重视学位论文的撰写。导师定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论文选题、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8],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二)利用好校内与校外两种资源,建设导师队伍

导师直接影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导师贯穿研究生学位论文创作的全过程,优秀的导师通常能明晰研究课题中有价值的部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数学教育硕士导师队伍目前仍以学术型导师为主,这些教师长期从事学术理论研究,对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践缺乏深入了解[1],数学教育研究不足,教育实习、教学实践等教育形式并未凸显实效,导致学位论文指导水平不高。我们必须明白,术业有专攻,并非所有的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都可以作为教育硕士的指导教师。数学教育硕士的导师不能只精通学术,还要精通数学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利用学校引进人才的政策,加强数学教育领域优秀教师的引进并使其尽快融入现有的指导团队。通过进修学习、外出培训、邀请专家作报告等形式不断更新与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步引导教师从学术型导师向教育硕士导师的转型,加强校内导师的培养。强化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聘请来自基础教育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教育硕士校外导师,参与指导学位论文的全过程,形成“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为辅”的“双导师制”指导模式。

(三)突出数学教育专业特色,完善课程体系

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应该将课堂教学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为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指导,而学生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正好可以检验课堂所学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育硕士的质量。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体架构,设置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教学等专业基础模块、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学科发展前沿模块、数学专业技能模块和学位论文指导模块,构建“厚植基础,面向应用,突出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1)减少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程比重,增加专业课程比重,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方法论等。(2)加强研究方法课程建设,如数学教学设计、教育测量与统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3)大量开设选修课,突出课程的灵活性,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学说课技能、数学评课技能、数学解题研究、数学教育论文写作等。

(四)引入“双匿名”审核制度,构建评价体系

数学学习论文范文3

“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图书馆提供了技术支撑,电子资源脱颖而出,带来革命性变化。科学引导着知识管理系统,为管理、传递和使用知识提供路径和方法。”Yadagiri,S.强调,在迅速出现的数字纪元和知识社会,知识管理能够加速知识的传播,改善图书信息中心的业务程序,增强其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升其业界地位。美国学者Baker,ShirleyK.认为,在高校,在一些学科,高等教育和图书馆在巨大的机遇面前,要肩负起数字信息和知识管理的重任。盛小平教授基于文献计量法论证了知识管理不是一种管理时尚,利用库恩的学科定义标准验证知识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KarlWiig在《知识管理:一门渊源久远的新兴学科》等文中强调,知识管理成为一门新兴学科,需要包括管理科学、认知科学、经济学、教育方法、人工智能、信息管理与技术科学在内的支撑性学科。伊朗学者Hazeri和澳大利亚学者Mar-tin及Sarrafzadeh认为,知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隶属于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并强调其多维度,即涉及组织、企业、管理和实践等多个领域。据调查,全球排名前500强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实施了知识管理项目,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机构也在积极引入知识管理,促进自身发展,提高竞争力,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已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展开。图书情报界参与知识管理的研究是大势所趋,吴慰慈教授指出:“开展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将推动图书馆学研究超越传统图书馆机构的局限,去面向更广阔的实践基础。”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当前图书情报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在知识管理的研究方面,图书情报学具有先天优势,如果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地位、应用范围和社会影响都将产生大的飞跃。学科的理论体系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存在与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处于起步阶段的知识管理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知识管理不断从相关学科吸收营养,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信息技术方面颇有起色,逐渐确立了一定的学科地位,形成了独有的理论体系。但实践超前、理论滞后是目前知识管理学研究的基本现状。

2知识管理的概念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柯平教授认为,知识管理学是关于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其主要内容有:①理论知识管理学(包括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发展研究和知识管理学科体系);②应用知识管理学(包括知识管理方法论、技术和系统研究);③专门知识管理学(包括企业、政府和公共知识管理学等)。人类迈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图书情报学的知识化加速发展,图书情报学终于从以文献、信息为中心走向以知识为中心,呈现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知识化趋势。知识管理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它需要凭借一定的信息技术以实现其功能,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大规模的知识存储、快速的知识传输成为可能。图书馆正是在技术取得突破进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支撑知识管理的技术设施,才使文献信息知识资源的建设过程与知识生产、传播、扩散、应用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水平,也为图书馆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保证。

3知识管理学科来源研究

3.1哲学上关于知识的认知

在西方哲学中,对知识的追求充满了怀疑主义,这使得很多哲学家寻求有助于他们建立不容怀疑知识的终极真理方法。柏拉图把知识定义为经过实证的正确的知识。从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开始,认为知识的来源和认识包括主观感受和理性推导两个方面,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和适应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它从社会实践中来,正确可靠的知识能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3.2经济学关于知识和知识管理的讨论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指出,每个经济主体都拥有独特的知识并强调组合显性知识的重要性,比如新出现的产品、生产方法、材料、市场和组织等都是源于知识新的“组合”,他关注的是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变化过程。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退到第二位,信息作为经济资源渗透到各种经济活动中,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发现,世界经济的竞争、经济全球化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理念重放光芒;在后工业社会,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新经济增长理论,“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直接放到生产体系中考虑”。1995年,美国许多企业的无形资产比例已经高达50%~60%,体现于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中的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已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力量”,知识积累导致技术变革,构成经济增长的原动力。20世纪90年代,现代企业出于竞争的需要,将知识视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知识管理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3.3经济管理学的知识解释

管理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自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20世纪20~60年代的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80年代的“管理丛林”,到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文化阶段,在一百年的时间里,管理革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力量,这凝结了无数管理实践者与理论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恩格斯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需求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学大师PeterF.Drucker首次提出知识管理这一重大概念,80年代以后陆续发表大量相关论文,对知识管理做出了开拓性工作。1988年,他发表《新型组织的出现》,认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1999年,波士顿大学信息管理学家T.H.Davenport出版《营运知识》,标志着知识管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末,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和知识经济理论日益成熟,并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使企业管理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出现了第五代管理思想,即知识管理。因此,知识管理是时代的产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从思想角度看,当代知识管理有许多渊源,比如抽象性的哲学思考,以及特定工作场所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所引发的某些具体思考。总之,人们在试图揭示社会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20世纪管理界种种提高效率的努力,都构成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渊源。

4知识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4.1学科定位

笔者通过万方数据库,以“知识管理学”为题名,“概念”为关键词,共检索到1987~2011年学术论文140篇,外文文献48篇;通过EBSCO数据库,以“knowledgemanagementscience”为题名,“concept”为关键词,共检索到1987~2011年国外研究文献39篇。这些论文涉及图书情报、管理、制造业、工程、医学、数学、计算机等众多领域。可见,知识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调查发现,大量的知识管理教育研究项目首先源于图书情报学或信息管理,其次是计算机或工程,商业和管理。集合的课程、宽泛的知识管理技巧和资产清楚地表明了知识管理教育的多学科性。这也与邱均平教授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知识管理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对信息管理及其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今后一段时期,信息与知识管理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以图书馆和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

4.2研究对象

从一门独立学科的视角来看待知识管理,整合各个学科优秀学者各有特色的理论和技术,柯平教授提出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知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个人和社会的知识过程的学科,在此,知识过程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知识的产生、组织、传播、共享、创新以及知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文化、制度等手段同样重要;同时他还提出了由知识治理、战略知识管理和一般知识管理组成的三层次知识管理学学科体系框架。

5案例分析

众多企业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管理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如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等,它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知识管理项目必须取得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甚至由他们直接主持推进。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较为成功地实施了知识管理,其主要措施如下。(1)选拔人员。中国海油以年轻化、知识化为宗旨规范干部选拔标准,1999年以来,共提拔近100名较年轻、本科以上学历干部,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干部交流,每年选拔5~1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外攻读MBA。(2)学习型文化。长期以来,企业内部形成了学习型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使其敢于承担风险又善于驾驭风险,始终保持创新的热情,勇于超越现状。(3)科学管理。在管理上,制度成为企业运行的根本法则,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制度、科学严格的决策制度、经济有效的用工制度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点。2001年,在财政部对中直系统资产总额超百亿的62家企业的绩效评价中,中国海油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均为第一,被亚洲权威金融及投资管理杂志Asiamoney评为“2001年度亚洲最佳管理公司”。可见,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决定因素在于:以知识为核心,以人为本;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知识管理具体解决方案;与特定业务流程有机结合。目前,我国图书馆知识管理处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的过渡阶段,实际案例不多。

6知识管理学的研究趋势和现实覆盖力

数学学习论文范文4

开展合作学习是经过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得到的一种适应新时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及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这里的交流不是优秀学生的个人展,也不是单纯地以取得最终的学习成果为目的,而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增加对问题的新认识,对事物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另外,合作学习是要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正所谓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学生与老师思想交流的过程,而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没有上下级之分。开展合作学习,把握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这两个要点,能够使学生和老师正确定位,对学习过程有新的认识,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2初中美术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对策

2.1设置美术学习小组,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对于大多数初中美术课堂来说,学生的数量较多,在课堂上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学习中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集思广益,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小组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学生自发的推选下设置组长,带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展开讨论,争取让每一位同学的想法都得以展现。例如:在上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各小组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小组成员去寻找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如:中国结、剪纸、泥娃、风筝等作品,然后将各自所寻找到或了解到的艺术作品在小组内展开交流与分享,这样可以大大拓宽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的认识,也能学会在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此外,在小组学习中,老师还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在小组的交流与合作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彼此间的合作关系,并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同学间的感情。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

在教学过程以及小组合作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必须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在开展美术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件好的作品或成果往往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能将其归功为某一个人。在合作成果展示的过程中,不同小组间也会有所差异,老师不能一味地采取鼓励措施,对每一组的成果都大加赞赏,也不能一味地批评,对于学生的成果要保持一个公正的态度,客观地进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获成果的同时,也能发现到自身的不足,并保持一颗不断进取的心。另外,老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如学生的合作性、学习态度等,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努力,对学生的付出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在小组学习中往往最终只有部分学生得以展示,容易出现学生心理不平衡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内在要求,注重他们合作意识的培养,制定合理科学的奖惩措施,尽量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公平。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目标,促进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2.3增强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开展合作学习

美术课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尽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增强对美的欣赏,但是一定的实践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缺乏一定的动手与实践活动的美术教学,很难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认识、鉴赏与评价,容易使他们忽视美术的真正内涵。在开展美术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某一作品,或在小组内设置一定的主题思想,不同组员各自完成作品后展开交流与学习。例如:在关于美术与爱这一主题中,可以让各小组分别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动手去完成一定的美术作品,然后在班级内进行共享与交流,让学生在不同的视角下认识同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多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件作品,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培养彼此间的合作能力。在进行最终的成果展示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努力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向学生讲解关于美学元素的构成与创建相关的知识。由于学生经过了一定的实践与动手操作,会对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因此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开展美术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使他们在自身参与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加对美的认识,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这也是美术教学的真正内涵。

3结论

数学学习论文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情境

处于高中学习生涯的学生正是精力旺盛、想象力丰富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很难长时间地集中精力于学习当中,尤其是数学学科,更需要学生的大脑百分百地运转与思考,但是在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让学生略感枯燥的学科中,学生是无法保证时刻保持专心的。这就需要老师们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将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转化得更为具体化,如课件展示、图形演示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造鲜活的学习情境

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们逻辑性与思维性的正式开端与基础,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很多部分都注重逻辑性与抽象性,包括集合部分、函数部分和几何部分等,这些需要学生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很多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们感觉到枯燥乏味,毫无激情,上课开小差、打瞌睡的现象有时候会在数学课堂上出现。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老师将所要教授学生们的上课内容制作成有思想、有深度又有各种动画与图片的课件,甚至可以穿插视频和声效,这样的多重刺激,要比传统教学中一本书、一套教案和一位老师的讲解效果好得多,能够引起学生们对新知识的好奇,也能够把课本中抽象的公式与知识转化成具体而直观的视觉刺激,这对于老师来说,也大大提升了授课效率。而且,兴趣是每个人进行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后,便不会再觉得数学课漫长难捱,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听完了一节课的内容甚至还觉得精力充沛,课下也会更爱钻研一些数学问题,带来一种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二、信息技术消除空间距离,课后合作便捷

在学校中,学生们可以自主的与同学、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但是放学以后,家里只有学生一个人,有问题也很难与老师和同学面对面沟通与交流,即便可以电话联系,有些细节的问题也无法解释清楚。而在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下,让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听到老师的讲解,也可以组成线上互动小组,在课后一起进行对疑题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这样能够强化学生们自主探究的观念,也在课后为教师与学生构建起新的沟通的桥梁,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抵触心理,让学生感觉老是对待他们都是平等的,没有地位高低之分,也能够让学生更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与老师交流、探讨问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填鸭式教学,老师能够采用多种方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也可以去教别人,老师也不仅仅是教学,也可以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团结,也更愿意与他人交流想法。

三、信息技术寓于教学,促进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从课件、授课方式、与学生的沟通方式等方面都对传统教学有了一个突破。如小组合作进行探讨、对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课上进行情景模拟等,都可以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如录制一场生动有趣的情景模拟,再投放到学校网页上进行评比,等等,这样将课程与活动相结合,让学习更具有趣味性,可以令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四、赋予学生自主权,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老师教,而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如何锻炼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教的内容与方法是有限的,题型与问题还有数学知识是无限的,老师们应借助现代化互联网课堂,借助课件与相应的素材补充素材库,让学生们进行自主规划与学习,老师不再是单纯的授课者,更是引导者。学生每自主学习到一定阶段,教师都应该注意检验成果,指出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同学们相互进行分享。一个人学到的知识、看到的方面是有限的,但是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人相互分享以后,学生们能够获得的远比自己或者单纯老师带领学习的多得多。

五、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也为教育行业带来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这些新鲜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令学生们耳目一新,也是让教师们不断学习进步的一种好的途径。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相结合,是一种突破,也是为社会贡献更多人才与力量的高效方式。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凡事都有两面性,只有把握好尺度,才能收获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高秀丽.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2017,(6):3.

数学学习论文范文6

数学游戏是一种游戏,因而具备了游戏的特点,即趣味性、挑战性或竞技性等.而处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动好玩的年龄阶段,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游戏,自然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通过游戏又将注意力转移到相关的数学内容上来,从而激发其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为此,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引导法,即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前,先进行数学游戏,然后再导入相关的教学内容,以牢牢牵引住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慢慢指引到数学学习内容中来,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和探究欲望.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可先由一个故事猜想进行导入.故事自然与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相关:有一个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因此受到国王的赏识,并可实现一个愿望.大臣则要求国王赏赐米粒,国王问大臣需要多少,大臣说只要放满1~64格的米粒即可,但放米粒时有一定的要求,即在棋盘的第1格放1粒米,在第2格放2粒米,在第3格放4粒……依此论推,下一格要放的米粒为上一格的2倍,直至放满64格.1~64格放满的米粒就是大臣想要的米粒数量.国王和其他大臣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心想这个愿望也太小了吧,而大臣却回答:就怕国王您的国库里的米粒满足不了我的心愿.故事讲到这里,教师可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国王能满足大臣的心愿吗?由这个有趣的故事作为开端,自然勾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64格的米粒究竟有多少?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后,则可进入教学正题.

二、数学游戏可作为一剂“调味剂”,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均比较强,而课堂时间有45分钟,教师若不注意调节课堂气氛,而是一味地讲解,学生的大脑可能会由于“超负荷”接受而降低学习效率.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数学游戏,则不仅会拉回学生的思绪,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其在娱乐中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游戏竞赛题目,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题目抢答,回答快且正确率高的小组则为胜出者.这种竞赛式的数学游戏竞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课堂气氛也变得异常活跃.一些学生为使自己和小组能在游戏竞赛中获胜,而更加努力学习数学知识.

三、数学游戏可作为一剂“催化剂”,提高学生理解定理和概念的能力

数学中包含很多概念和定理,这些都比较概括和抽象,教师若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或照本宣科对概念和定量进行讲解,学生可能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进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有教育家认为数学学习与其他活动一样,需经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感悟其中的道理.数学游戏就犹如一剂“催化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游戏中对概念、定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相关定理”时,教师可拿出一个残缺的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B.教师可让学生想办法将这个三角形进行还原,看有几种方法能够还原.学生也因此集中注意力,拿出纸笔写写画画寻找解决途径.有些学生取底边的中点作底边的垂线,然后延长B角的一边,延长线与底边垂线相交的点即为A点,然后连接AB、AC,即得到△ABC.一些学生则先量好∠B的大小,然后作同样大小的∠C,再分别延长∠B、∠C的一边延长线,相交点即为A点,连接AB、AC,也能得到△ABC,等等.经过亲自实践,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有了深刻印象.

四、结语

数学学习论文范文7

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鼓励自主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上突破。在教育观念上,一定要建立和谐、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方式上一定要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和引领者;在教学的行为上绝对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广泛地参与课堂的活动,避免教师一言堂,要形成互动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模式上要有所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少一些否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得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气氛。

关注学习差异,促进共同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刚进入初中的学习,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异很大,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在起始年级就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教学的活动中。另外,教师还要关注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这些学生或是出于对数学学习的爱好,或是有数学学习的天赋,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满足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心理,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情,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小组成员的安排上兼顾优中差三类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让优秀的学生发挥其数学学习的特长,而又不能剥夺差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回答问题的权利。对于差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更多思考问题的时间,为其设计尽其所能可以回答的问题,调动其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要设计一些比较灵活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展示他们的数学才能。

重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收获

“让我们的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他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地探究去发现数学结论,如果是这样,他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让每个学生有学习数学的体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幸福,有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我们数学教学的追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要实现这种追求和目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数学,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去做数学。对一道数学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商议,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见解,不爱言谈的学生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同时也能够在小组内相互沟通、共同分享。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每个学生都有合作学习的体验,在宽松、和谐体验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活跃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而这种学习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数学学习论文范文8

1.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条件不足

城市的学校教学条件一般较好,但是在我国的不发达地区,许多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还没有达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水平。一般的学校会有一个大的多媒体教师,学校也有互联网服务,但是一次只能满足一个班级的授课需求。具有这样条件的学校,这个多媒体教室也不是随便用的,只有公开课的时候学校才会允许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硬件条件达不到标准,信息技术无法走进数学课堂,更不要提有效的整合了。

2.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足

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对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整合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工作在一线的骨干教师,大多年龄偏大,他们的计算机水平不高,也没有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没有信心,也没有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停滞不前。

3.课件制作的封闭性较大

课件的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制约着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只有质量高的课件,才能合理地展示与分析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课件的制作是十分费时与费力的,教师之间共同分享与讨论,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质量。但大多数教师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相互保留教学经验,造成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不足。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法分析

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整合,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几点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启发性作用。一般来说,教师在对课堂活动进行导入时,需要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有效地集中,让学生的兴趣点得到点燃,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增强。要在课堂导入环节做到这些,老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好奇心。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中,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断思考与探究,创设一个更加轻松与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四边形的知识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文字描述以及简单的图片,对四边形的分类与特点进行学习是十分枯燥的,也无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多形象与直观的例子,会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到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提取一些与四边形相关的例子,为学生讲解四边形知识。教师可以将学校中花坛的照片,学生课桌图片以及学校的平面图等作为课堂导入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对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有所了解。视觉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做课堂导入活动,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

2.利用信息技术,讲解数学重难点

每一节小学数学课,都会有其重难点。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利用信息技术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讲解,会使小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与吸引数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会推动数学教学活动向前发展,也会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负担得以减少。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需要向小学生阐述面积的概念以及面积单位的由来。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的播放,通过呈现长方形的长与宽,划定长方形面积所表达的区域,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定义,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3.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科规律进行提示,有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提高。学习规律的明确,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小学生认识到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从而使他们能够理解整体的规律,进而做到自主学习。比如在讲解分数运算的时候,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分数通分的知识。那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为学生罗列几个分数加法运算,让学生认识到加法运算的方法就是先通分,再将分子相加。再为学生罗列几个分数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学习规律。学习规律的掌握,会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从而在对其它知识点的掌握上,能够更好的把握。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