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科技论文范例

水利科技论文

水利科技论文范文1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优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优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第一,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证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优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证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论

水利科技论文范文2

水工程经济课程有大量计算公式、数据和表格需要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较多的经典案例,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解决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目前也有少数院校采用案例教学,但由于工程经济案例库不成熟等困难,案例教学方法的推广仍十分困难,甚至出现案例内容不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而这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显得尤为突出,因为这类院校大多基础相对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及实践资源有限。参与式教学则是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能力培养目标的有效办法。参与式教学是指受教育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式,积极而又创造性地主动介入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方法。对于水工程经济这门学生感到陌生而课时又少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案例教学最为有效,依托教学网络这个平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案例教学中。

2参与式案例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案例的分类

按照教学安排,将案例划分为四种类型:课堂学习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外独立思考案例和课外小组思考案例。课堂学习案例与课堂讨论案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适度参与的形式进行。课外独立思考案例和课外小组思考案例则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

2.1.1课堂学习案例

课堂学习案例主要供学生学习和掌握某一理论知识点或某个公式,通过教师讲解,亦可安排学生对案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举例说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2.1.2课堂讨论案例

课堂讨论案例可安排在每一章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用一到二课时对本章节进行综合的案例讲解,这类案例可放置正确或错误的观点,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这类案例相对比较复杂,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先背景资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要求学生留下反馈信息(如讨论的初步结果),针对反馈信息再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3课外独立思考案例

课外独立思考案例可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再由教师统一时间进行讲解,既节约了教学时间,也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课堂讨论案例、课外小组思考案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1.4课外小组思考案例

课外小组思考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其在综合性、复杂性、学科的交叉性上有较高的要求。它要求团队相互协作,可将学生分为4人或5人小组,团队成员通过查找资料和相互讨论,共同来完成某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或者对某个工程建设投资项目进行经济研究。

2.2教学环节安排

2.2.1理论教学环节

在理论教学阶段,通过教师主导的前两种案例类型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在教学网络平台上公布案例的详细制作过程,随后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一些关于生活实例、调查报告等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让其从网络、书籍、报刊和文献上面进行资料的收集,并形成案例及问题。教师从中评出制作较好的案例,并将其补充到教学网络平台的案例库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案例库的不足。在课堂上,由分数较高的案例小组代表进行制作过程的分析并讲解,然后由教师和同学一起来对存在问题的案例进行剖析,查找其不足。

2.2.2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在课程设计阶段,课程设计能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内容的理解,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及运用,从而具备分析和评价实际项目的能力。在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时,可将课程设计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充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为后续的考核提供了方便。

2.2.3网络教学环节

教师可通过教学网络平台教案,PPT课件,课后作业、案例背景等资料,学生亦可通过平台查阅相关资料,并留下反馈信息等。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适度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各教学单元的网络学结,开展引导型的课堂互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网上交流和课堂互动,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网络与课堂之间的互动教学体系。

3创新课程评价方法

传统的水工程经济学课程考核通过开卷或闭卷的考试形式,结合出勤,平时作业情况来给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法效果较差,不利于真正地考查学生。

3.1理论教学环节

在理论教学环节,可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公开演示案例来增设加减分环节,提高平时考核分的比例。

3.2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教学环节,可引入课程设计答辩环节,通过在此环节加设抢答和补充说明部分,基本保证每人一题,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考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3.3网络教学环节

在网络教学环节,通过采用学生助教的方式,让部分学生参与到网站的管理建设中,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根据统计的反馈信息,给予积极参与的学生考核加分。

4结语

水利科技论文范文3

统一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深远意义。

在解决征用土地、地界纠纷等方面的问题时,城建档案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可以为维护相关组织和公民合法权益提供重要凭证。因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研究和处理档案管理中的问题,达到对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城建档案工作者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把依法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各职能部门也要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使城建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城建档案管理机制。

制度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也是最高效的管理,日趋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城建档案工作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要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建设工程档案备案制、专项验收以及竣工验收等制度,通过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等形式,从制度上强化对工程档案的监管力度,保证档案的接收质量。同时,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积累、归档、整理以及档案收集、鉴定、保管、利用等相关制度,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要建立健全城建档案执法机制,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确保各项制度能够落到实处,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应用现代科技,提高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把城建档案工作作为信息产业来管理、开发和经营,走科技强档之路;要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提高城建档案信息服务功能的实现水平,使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价值。要配备必要的档案管理现代化设备,实现档案储存缩微化、保护科学化、办公自动化。要采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和手段保证已产生的需要长久保存归档的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要选择好适合于城建档案馆特色的管理软件,建立档案数据库系统。

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城建档案工作的社会作用。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科学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建设系统的各项工作对城建档案的需求在内容上越来越广、要求上越来越高,为此城建档案部门要紧跟形势,加快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向深层次服务转化,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法、更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建设对档案利用的要求。要在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上下工夫,积极探索从档案收集保管型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型转变的路子,广泛开展编研工作,使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施工以及城市建设管理、科学研究、修史编志、社会教育、国防建设和应对突发事件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要加强与政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机构的合作,做好重点工程档案的备份和安全保管工作,加强对重点工程档案信息的研究分析,为制定应急预案和抢救方案提供服务。

水利科技论文范文4

一、注重知识扩展,对ESP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启发性

虽然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在高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英语日常交流,但是高中生学到的语言知识毕竟有限,高中生的英语能力要应对专业领域的交流还是不足,而专门用途英语对学生学习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听、说、读能力,还需储备丰富的词汇量,掌握良好的文献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和翻译技能。因此,在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时,不能照搬一般用途英语教学方法,教学者要注重扩展课堂知识,帮助学生积累专业词汇量,提高语言应用功能。《水利工程专业英语》在编写时明显考虑到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目标,不仅罗列出文献中的出现的专业词汇,还会对相关词汇进行展开说明。例如,在“HYDROLOGICALCTCLE”这一篇文献的名词注释中,作者指明osmosis和infiltration的含义都是渗透,但是指向完全不同,osmosis指水透过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渗透,如osmosisforce意为“渗透力”,infiltration指水由表及里渗入土里,主要在重力和毛细管作用下从下往上渗透;如infiltrationcapacity意为“渗透率”,同时还表示与infiltration意思相近的词还有soakinto渗进、seepage渗漏、leakage淋滤、sink渗下等。在“DRAINAGENETWORK”这一篇文献中的名词注释中,作者指明Horton-Strahlerstreamorderingsystem是霍顿河流分级系统的同时,还阐明霍顿河流分级系统的定义,即去流域内最上游的支流为一级河,两个一级河相遇形成二级河,两个二级河相遇形成三级河,以此类推,而一级河与一级或二级河相遇,仍是三级河。这种编写方式不仅有利帮助学生积累专业词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契合了当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需求,且在某种意义上革新了我国一般用途英语教学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法、内容、目标。

二、注重中英文化差异,对革新ESP教学目的具有借鉴意义

水利科技论文范文5

关键词:水文化;研究态势;分析

1988年10月25日,在淮河流域四省治淮宣传工作会议上,李宗新先生首次提出应大力开展水文化研究。①历经近30年的发展,在水文化理论、水文化建设、水文化教育、水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运用计量分析和统计学知识,对检索到的水文化论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一、水文化研究的学科分类与发展轨迹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设有13个学科门类,110个学科大类。水文化归属哪一个学科?经检索发现,文学、工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文献比较集中,教育学、理学、法学、历史学居中分布,管理学、艺术学、哲学分布的较少,农学、医学、军事学没有相关文献,文化及水电工程是关注最多学科。在上述学科门类中,排本学科门类首位的是:文学是中国文学33篇,工学是水利水电工程239篇,经济学是工业经济119篇,教育学是高等教育19篇,理学是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25篇,法学是民族学13篇,历史学是考古10篇,管理学是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10篇,艺术学是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8篇,哲学是中国哲学6篇。除上述研究领域文献较多外,还鲜见于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林学、中药学、医学技术、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等学科。由此可知,水文化研究内容广泛,不仅有文史哲人文学科内容,而且还有理工类自然学科,同时还有经管法等社会学科的内容,属于新兴的文理交叉学科。我国水文化研究历经开展宣传研究(1989—2003年)、服务水利实践(2004—2006年)、政府倡导推动(2007—2010年)和规划专项建设(2011—2014年)阶段,基本上与年度发表文章数量趋势相吻合(见表1)。特别是2011年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来,《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和《中国水文化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点)课题相继立项,国内学者的水文化研究主要聚集在水文化理论、水文化遗产、水文化资源、水工程文化、地域水文化、水文化教育传播等方面。从表1可知,1989—2001年,水文化研究的论文较少,年均不足6篇,低于年均篇数的年度为1989年、1992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尤其是1993年和2001年分别为0篇,这说明水文化研究处于萌芽阶段。2002—2006年,论文数量呈平稳缓慢增长态势,平均每年约20篇,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进入2007年后,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08年、2010年达高峰期,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正趋向稳定和成熟。从2011年开始,论文数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年均为86篇。2011—2016年篇数占所有论文的53.4%,说明此阶段是我国水文化研究领域的探索和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1989—2003年,没有研究生以水文化选题作为学位论文。2004—2016年,学位论文共39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37篇),学位论文数占所有论文的4.06%,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位论文中,最早的博士学位论文是2004年艾菊红的《傣族水文化研究》②,最早的硕士学位论文是2005年刘虹弦的《水脉相连气韵横生———水文化在现代城市形象中浸润和延续》。在水文化文献中,主要来自《治淮》《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水利发展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中国水利》《江苏水利》《水利天地》《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涉水行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主办的期刊。在水文化研究中,涉水行业高等院校期刊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昌工程学院学报》等成为主要学术交流阵地。尤其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自1985年创刊就设有“水文化研究”专栏,成为全国期刊界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特色栏目。此外,《北京水务》《中国三峡建设》《山西水利》和《城乡建设》这四种期刊数量也位居前列,说明水文化研究与水利建设也紧密相连。

二、水文化研究的热点、焦点与团队分布

文献分析表明,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还没有刊发与水文化相关的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历史类文章,中文核心期刊刊发水文化研究文章更少。在水文化研究论文中,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论文较少,《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收录论文屈指可数。这说明,水文化研究期刊层次和期刊学术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体现一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焦点。水文化研究出现频率极高且排在前列的关键词有“水文化”“水”“文化”“水文化遗产”“人水和谐”和“水文化建设”。这说明,以上述词语为关键词的文献相对比较集中,是水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同时,频率在4次以上的关键词主要有“建设”“水利风景区”“保护”“内涵”“水文化教育”“水景观/开发/保护利用”“教育/水资源/水利院校/城市发展/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传承/生态文明/水文化传播/和谐/水利工程/水环境”和“水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由此可见,水文化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更加广泛,如水生态文明、水文化传承创新、水教育传播、人水和谐等成为水文化研究新态势。通过分析研究机构,可以了解我国水文化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分布格局。水文化研究发文排在前3位的全部来自高等院校,分别是河海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其中,河海大学38篇,发表文献最多,占总数的3.94%;南昌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发文章分别占总数的2.07%、1.87%,这与河海大学水文化研究所、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文化研究中心都是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密不可分。上述研究基地已经成为水文化研究、水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三、水文化研究的成绩、不足与未来展望

水利科技论文范文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结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

按照石河子大学要求,每四年一次进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同时对培养目标进行全面修订,在四年的实施过程中可进行微调,评价与修订过程由学院、大学两级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着重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经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

二、结合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由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资深教师完成,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等课程计60余门课。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16.7%,学生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法律、伦理、经济、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占总学分的29.8%,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环节等,其中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课程实验8~16学时,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包含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实践教学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物理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测量学实验、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节水灌溉实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等;课程实习包括测量实习、水文实习、水文地质实习;课程设计包括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土保持学课程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包括其他实践环节,如:工程技能训练、科技方法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结构模型制作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等。

3.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16.7%,毕业设计(论文)选题90%以上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选题。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以所学农业水利工程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生产科研项目开展,进行综合训练;也进行涉及本专业的有关研究热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分为5个方向: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设计、灌区水利工程设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专业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2)内容。

由水利工程系负责组织毕业设计的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写作、绘图、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与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设计选题指南、设计任务书、设计开题报告,反映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过程的材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记录等齐全。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师与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等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答辩时有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加。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在校内及校外相关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培训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实习基地、水文实习教学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实习基地、科研试验实习基地、水管单位实习基地、设计单位实习基地等10多个实习基地,每年可容纳200人左右学生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以人为本、全程保障、以评促建、提升内涵”的原则,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学院主管教学领导负责,由水利工程系进行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教案、讲稿审定,同时对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等环节进行质量考核。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每4年进行一次调整,每年进行微调;教学质量评价由大学教务处和学院组织实施,分为学生评教、大学督导评教和教师同行评教,每学期评教1次。统筹协调教学管理,抓标准、抓评估、抓建设,构建了教学评价与管理并行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教学质量体系

科学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闭环,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校院系三级保障模式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来,坚持对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年度考评,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2.教学评估体系

学校和学院构建了学生、教师、领导、督导“四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估。采用督导专家、领导听课检查、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及时广泛地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估,全面监控教学质量状况。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关键点上给予了重点监控。例如,在严把教师教学关方面,严格执行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始终坚持对青年教师实行助课、听课和试讲制度,有效促进了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堂授课方面,建立了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督导组成员听课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课堂授课行为,并利用课堂教学检查、专家听课、学生评教等手段及时监控教师的授课情况。

作者:吕廷波 李明思 何新林 单位: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倪福全,李昌文,马荣朝,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64-166.

[2]陈元芳,李贵宝,姜弘道.我国水利类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2):25-27.

水利科技论文范文7

关键词:产学研融合;毕业设计;水利类专业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本科四年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考核,能够全面的地、综合的展示和检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自己所在领域的基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但随着我国近几年高校招生的扩张,本科生规模逐渐壮大,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已不再适应于现在的教学目标。[3-4]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探索毕业设计新模式,以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5]其中,基于产学研融合是取得良好效果一种新模式。[6]产学研融合模式就是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公司这些具有不同分工的社会机构在资源优势和功能性质上进行协同配合,形成新技术的创新与融合。[7]文章深入分析了目前水利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当前的产学研融合模式,明确在其本科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探索如何将水利企业、院校、科研机构进行深度融合,并从培养方案、学生选题、课题指导和企业与学校紧密协作等方面提出产学研融合的水利类本科生毕业设计新模式。

1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与培养目标的不适应

在目前水利类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独立完成,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作,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极不适应,更不善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

1.2毕业设计选题的不易

目前很多院校的毕业设计题目大部分是由导师提前拟定,然后由学生在拟定的题目中进行选择,但是这种比较约束性的毕业选题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多毕业设计题目比较陈旧,可能已经偏离水利学科的发展方向,也不注重生产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毕业设计工作缺乏实用性和实践性。有些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知识面较窄,相应的工作量难以满足毕业要求;还有些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完成时间较短造成课题难以进行更深的研究,只限于基础的分析讨论,也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有些水利院校的青年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较少,在题目的拟定上缺乏实践性,同时有些指导教师连续多年使用同样的题目,毕业设计缺乏科研型,导致同学之间抄袭问题严重,查重率较高。

1.3指导方法及研究条件的束缚

目前水利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比较传统和陈旧,基本上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并不是在基础专业知识上进行加强拓展,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较弱;疏于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去完成毕业设计,导致毕业设计成果与预期目标相差很大;疏于向学生介绍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失去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目前许多水利院校的科研资源相对紧张,毕业设计配套的科研经费相对短缺,课题的研究条件不足,难以满足学生毕业设计的培养要求。

1.4学生存在的问题

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一个主动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水利院校的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安排到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学期,这往往与学生考研(准备及等待录取结果)、毕业求职等冲撞在一起,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忽略,重视程度降低,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复习考研、参加招聘会上。有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毕业设计通过较简单。还有些学生参加工作、硕士研究方向与水利专业不对口,认为毕业设计对自己意义不大,以后用处较少,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因此,本科生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精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导致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5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

导致毕业设计质量较低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指导教师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时间、精力有限,因为大部分教师平时既要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又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毕业设计的工作又集中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完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水利院校的有些指导教师专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研究,本身社会实践经验较少,所以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严重脱离实际情况,降低毕业设计质量。还有一部分指导教师责任感较低,使命感较差,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提供宝贵的建议与指导,甚至直接交给自己的研究生对其进行指导,对毕业学生完成的成果是否达到毕业要求也不予理会,但是却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对自己指导的学生打人情分等等。

2产学研融合在开展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学研融合模式就是在本科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把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毕业设计的重要方案,将知识学习与企业生产、社会实践、科研任务相互协作、有机沟通、深度融合,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专业实践的训练,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培养成为实践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2有利于促进企业、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

基于产学研融合模式的毕业设计性质,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人才计划,通过与院校的协调配合,参与对水利专业学生的培养,企业与院校相互促进发展。同时学生也可以尽早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基本构架、管理模式、技术开发等基本内容,也参与到企业技术实施和科学研究中来,能够从生产实际、具体经营和研发角度去具体思考问题,并且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出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可以节约学生对企业以及生产实践适应的时间,克服由于所学专业知识不扎实,难以适合企业要求的弊端。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节省企业对应届毕业学生进行专业培训的费用。

3水利类专业产学研融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

3.1科学制定培养方案

本科毕业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市场导向与社会角度出发,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有效匹配,而且充分考虑市场和企业两个主体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同时有效将书本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融合,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选题原则。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是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产学研融合模式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毕业设计的题目不仅要符合水利类专业的实际情况,而且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实用性、创新性、科研型。以学生为本的盲选机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毕业设计中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所以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指导教师可以首先只毕业设计题目和相应的研究内容,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在了解课题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种双盲式的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机制不仅可以避免了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时的影响,而且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可以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关注程度和积极性。课题难度应适中。每一位毕业生的基础和工作能力不同,各有优势,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及研究内容后,院校及指导教师在符合水利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合理调整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这也就要求指导教师对每一个毕业设计题目制定不同层次的难度。

3.3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后,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科研经历,在刚开始接触课题会无从下手,找不到研究方向,假如指导教师任由学生独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可能导致学生积极性降低,研究方向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指导教师也不能按时间节点,直接将文献资料、实验方案、研究方法提供给学生,这会造成学生只会根据教师的下发任务完成毕业设计,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从而缺乏自主动手能力。针对上述两种极端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指导教师应该在实际指导过程中,依据指导学生的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案进行分层合理的指导。水利专业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例如从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过程及论文撰写过程等;中等水平的学生在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依据毕业设计任务定期指导;专业知识功底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内容确定等方面适当指引即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采用分层指导的方式不仅减少自身的工作任务与压力,而且帮助学生收货更多知识,也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4构建企业与学校紧密协作联盟

产学研融合模式就是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公司这些具有不同分工的社会机构在资源优势和功能性质上进行协同配合,形成新技术的创新与融合。产学研就是促进企业与院校的深度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构建企业与学校紧密协作联盟。鼓励支持企业在院校建立实验基地,企业与院校联合培养学生,院校可以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可以实时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与院校良性协作、共同进步的双赢目标。

3.5规范毕业论文写作

由于大部分本科毕业生是第一次完成大论文的写作,所以毕业设计出现表达不合理、结构不明确、层次不清晰等现象。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过程中多阅读文献,把握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毕业设计中也经常出现格式不规范、书写版面不工整的问题,指导教师在审阅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对其严格要求,端正写作态度,规范论文格式,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结语

水利科技论文范文8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创新;发展前景

1引言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设计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具体来讲,它对项目的质量以及建设进度等有直接的影响。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很多水利工程项目都存在设计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积极开展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创新工作,切实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设计出更多优秀的工程非常重要。

2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够重视

传统的水利工程规划只是注重对自然水资源的管理,使水利工程达到一定的标准,进而实现经济利益。但是忽视了水资源的承受能力,造成的后果是对水资源进行过度开发,进而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出现供水紧张或水资源的严重缺失现象。由此可见,对于水利工程,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的优化和利用至关重要。但是一些地区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时,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一味地加强水资源的索取[1]。

2.2设计结构问题

现阶段,我国虽然在水利工程设计结构方面有所进步,不过仍不成熟,缺乏创新。众所周知,水利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水利工程建设会影响环境,甚至会对河流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而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相关设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2]。当前,有的水利工程结构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有的水利工程设计缺乏创新意识,设计缺乏全面性,造成施工仓促,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还需要设计人员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水利工程结构,必须保证科学、合理。

2.3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水利工程项目,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直接取决于水利工程设计水平,水利工程项目在设计和建设阶段往往会涉及多种技术要点,所以,需要提升设计水平,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但是,根据实际研究发现,我国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助推了全球信息化能力的提升,而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用科学技术,可以更好地辅助水利工程设计成熟,提高水利工程设计水平。

3水利工程设计要点

3.1科学选址

水利工程设计要符合地区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要保证水利工程的作用,需要在设计阶段全面考察工程区域的具体情况,根据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址,详细分析施工地区的降水情况和温度变化,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符合区域性特点,并与地区发展相一致[3]。

3.2灵活地调整设计方案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影响工程施工的不利因素,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因此,要灵活调整设计方案,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改设计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设计前要做好实地考察,掌握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周边建筑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并邀请水利专家和设计人员进行会谈,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

4促进水利工程设计创新发展的建议

4.1增强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

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设计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需要增强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更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满足人和社会的需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尤其是城市水利工程设计,城市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要体现水利工程与城市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还要融入周边环境,增强水利工程的功能,变单纯的水利工程为水利观光区,从而推动水利经济的不断发展,实现工程、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4]。

4.2注重科技创新

在当今社会,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而,要实现水利工程设计的创新发展,需要注重科技创新。众所周知,水利工程设计包含环境监测、测绘、图纸设计等方面内容,专业性较强,需要应用的技术也较多。而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设计水平有待提高,要提高其设计水平,需要提高相关技术水平,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提高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水平,更好、更快地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

4.3重视水资源分类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前提,是水资源类型的划分,一般情况下,在水利工程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可以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结合相应的地质勘查分析,可以对地质水文条件等进行明确,在实现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的规划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实现基本资源的高效分类和处理,推进水资源管理的创新。

4.4注重设计水平的提高

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需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这也是提高水利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基础。在设计过程中,还应确保水利工程设计的规范性,制定标准规范,完善设计流程,从基础层面着手,确保水利工程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4.5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实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创新,需要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此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在保障对水资源的适度开发的前提下,使水资源的采集和应用达到平衡,并不断完善水资源的再生性,避免使其受到污染,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这是当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综合处理措施是水资源规划创新的重要一步,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使水资源质量达到质量标准。

5结语

当前时期,我国水利工程设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工作者缺少经济和环保意识,设计能力不高,未做好准备活动,素质有待提升等,严重影响了我国水利项目设计水平的提升。对此,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切实提升创新能力,同时还要规范设计标准,提升广大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带动行业发展,设计出更多优质的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朱艳红.浅谈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网友世界,2014(12):34.

【2】陈坚,顾正南,高金梅,等.现代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思考[J].中国水利,2013(22):60-61.

【3】朱超.水利规划设计技术与创新思考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5(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