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水利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1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本人始终把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摆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学习的重要性,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互联网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1)工程方面:

2008年至2009年,重点参加对三娘庙、明新村、塔房、辛庄、夏辉、琵琶山等险工进行治理,共完成险工护砌8986米,加固明新村挑流坝2座,张侯防汛桥1座,改建新刘防洪闸1座,堵复涵洞9处。2009年至2016年,重点参加汇河治理工程、汇河泰安段(肥城)治理工程、康王河石横、桃园段治理工程、康王河新城至老城段治理工程、小汇河安庄段治理工程、漕浊河汶阳段治理工程、东金线河王庄段治理工程。其中:康王河石横、桃园段治理工程、漕浊河汶阳段治理工程被省水利厅评为“鲁水杯”优质工程,小汇河安庄段治理工程被省水文明委命名表彰为第一批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以上7个项目总投资18471万元,治理河道57.45公里。完成河道清淤57.45公里、河道堤防加固114.9公里、新修防汛路23.42公里等。以上7个项目累计拦蓄水源1700万方,增加灌溉面积近10万亩,改善排涝面积6万亩,涉及石横、桃园、新城等10个镇街76个行政村,惠及群众50余万。2016年至今,重点参加大汶河安庄段防汛路标准化建设、大汶河孙伯段两期防汛路标准化建设,总投资610万元,新修防汛路8.9公里。近期参加的大汶河汶阳段防汛路标准化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10月初完工,该项目投资300.17万元,新修防汛路2.5公里。工程施工中,自己虚心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同时工作中盯靠工地一线,严把工程质量关,按时完成任务,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2016年获得泰安河道管理局表彰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先进个人。

(2)规划方面

2016年以来,陆续重点编制河道工程 “十三五”等规划,其中:肥城市河道工程“十三五”规划内4个项目已列入灾后水利薄弱环节河流治理项目,该规划内的汇河(康王河)衡鱼至国华段治理工程已于2018年8月10日开工建设,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60%,计划12月底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竣工验收。

(3)防汛方面

汛期防汛抗洪抢险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防汛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扎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立足于“防”,着眼于“抢”,修订了肥城市大汶河《防洪预案》、《中小洪水防洪预案》,制定了泰安市康汇河、漕浊河《防洪预案》。为确保大汶河发生洪水灾害能够可靠、应急、高效、有序地做好抗洪抢险工作,制定了肥城市大汶河《防汛抢险预案》、《迁安救护预案》。根据各险工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险工防汛抢险预案。作为漕浊河防汛指挥部技术负责人,在漕浊河汛期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新办法,新方法,使水利工程管理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保证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确保防汛抢险,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2年1月被泰安市河道管理局给予河道治理优质施工工程奖奖励。2013年2月被肥城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14年2月被肥城市委市政府荣记三等功;2016年2月被泰安市河道局评为先进个人。

水利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云南水文;人才队伍;现状;对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公报》均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人才作为支撑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文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水文不仅要为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建设服务,还要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的服务;不仅要为水利工作服务,还要为农业、工业、交通、环保等领域及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服务。因此,如何树立“大水文”发展理念,推进水文工作从技术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从数据服务型向成果服务型转变,从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转变,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是云南省水文今后一定时期面临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云南水文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云南水文行业人才队伍现状

1、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1)人员构成情况。截至2015年底,全省水文系统共有在职职工994人,其中党政人员和管理人员56人,占职工总数的5.63%;专业技术人员826人,占职工总数的83.1%;技能人员112人,占职工总数的11.27%(图1)。此外,我省还外聘333名委托观测员。

(2)学历结构。从学历结构看,全省水文系统具有博士学历的有1人,具有硕士学历(含工程硕士)的有65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54%;具有本科学历的有406人,占职工总数的40.94%;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有327人,占职工总数的32.9%;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有195人,占职工总数的19.62%。从学历结构来看,云南水文系统学历水平总体偏低,特别是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偏低。

(3)年龄结构。从年龄结构看,全省水文系统35岁以下人员共有324人,占职工总数的32.6%;36至45岁有364人,占职工总数的36.61%;46至54岁有278人,占职工总数的27.97%;55岁以上有28人,占职工总数的2.82%。老、中、青三个年龄段人员分布较为均匀。

2、党政和管理人才队伍

截至2015年底,全省水文系统党政和管理人才队伍中,具有硕士学历的有1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党政人员和管理人才队伍1.79%;具有本科学历的有26人,占46.43%;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有20人,占35.71%;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有9人,占16.07%(图2)。总体来看,党政和管理人才队伍学历偏低。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

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看,全省水文系统有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183人,高级职称总数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2.52%;中级职称43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2.54%;初级职称20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4.94%(图3)。云南水文系统专业技术水平总体偏低,特别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比例偏低。

4、技能人才队伍结构

从技能人才队伍结构看,全省水文系统共有技术工人112人,占职工总数的11.27%,其中技师11人,占9.82%;高级工90人,占80.36%,中级工及以下11人,占9.82%(图3)。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年轻的中初级技能劳动者占比不到10%,将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

二、云南水文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才引进渠道单一,层次结构偏低

2006―2015年,我省水文人才均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引进,共引进228人。其中研究生14人,占引进总人数的6.14%;本科生146人,占引进总人数的64.04%;专科生54人,占引进总人数的23.68%;专科以下14人,占引进总人数的6.14%(图4)。与水利行业其他单位相比,我省水文人才引进层次结构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引进人才学历偏低。2006-2015年,云南水利行业其他单位同期引进研究生39名,占引进总人数的25.16%;本科生113人,占引进总人数的72.9%;专科生3人,占引进总人数的1.94%(图4)。我省水文系统引进人才学历结构与水利行业其他单位相比明显偏低。

(2)引进水文相关专业人才比例偏低。2006―2015年,我省引进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70名,仅占引进总人数30.7%,而云南水利行业其他单位同期引进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等本行业专业人员139人,占引进总人数89.68%(图5)。我省水文系统引进专业人才比例明显低于水利行业其他单位。

(3)引进人才生源不佳。2006―2015年,我省引进211等重点院校人数不足10人,占引进总人数不足5%。而水利行业其他单位同期引进211重点院校人数超过100人,占比达70%以上(图5)。引进专业人才生源争夺与水利行业其他单位相比明显处于弱势。

2、人才培养机制欠缺,覆盖范围有限

(1)水文人才培养缺乏统一规划与延续性。水文人事部门负责单位的人才培养管理工作,往往人事部门没有人才培养经费,各部门都是根据自己的部门人员情况,需要做什么工作培训什么,培养经费大多是从项目经费中支出,参加人员也只是自己部门的人员,只注重短期的效益,缺乏长远的规划,管理也比较混乱。

(2)水文人才培养重专业技术人才轻管理人才。水文作为以专业技术为主的单位,长期以来以技术为本位的管理制度,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会多,但是管理人才的培养机会少,实际上,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给单位带来的效益甚至超过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同时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才能提高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

(3)水文人才培养方式单一,长期以学历培养为主。1983年水文局开始委托相关院校开办职工培训班、中专班,开始学历教育。截止目前有50人取得工程硕士学位;335人取得本专科文凭,67人取得中专文凭。学历教育改变了云南水文长期知识老化,学历偏低的问题,但水文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升还未能达到预期水平。

3、人才管理不科学,激励机制缺乏

(1)水文人才管理不科学。水文人才管理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松懈,岗能脱节。有的部门和分局未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人员迟到、早退等违规现象严重;由于岗位安排不合理,人员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不了作用,使得部分职工对工作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形成混日子的现象。二是重使用,轻培养。水文专业技术人才多属于事业型人才,钻研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比较强烈,渴望深造、进修,但水文管理中由于工作任务分配不均,往往工作任务重的人员得不到培训机会,工作任务少的人员反而成为培训专业户,培训机会分配不均,从而影响干工作的专业人才的积极性。

(2)水文人才激励机制缺乏。到目前为止,水文还未出台人才管理办法或相关的人才激励措施,从而导致人才奖励因没有依据而无法实施;在人才的管理上,观念也相对滞后,对人才的重视不够;在人才激励方面主要是以职务职级为依据,一评定终身,平均主义倾向严重,不能有效激励员工,特别是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

三、云南水文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1、完善人才引进渠道,提高人才引进层次

一是合理调整现有招聘条件和招聘时间,提高招聘生源素质。近几年,我省招聘都是按照事业单位招聘要求和规定时间统一进行招聘,这是我省招聘生源层次结构偏低的主要原因。每年事业单位招聘都是在7月公告,8月考试,9月录用,这样造成招聘开始到录用时间拖得太长,使一部分素质高、条件好的生源放弃考试机会,转而选择一些能够在未毕业前就能签订就业协议的单位。若招聘公告和考试放在7月份学生毕业之前,录用放在学生毕业后,可以提高应届毕业生的选择范围,有效扩大招生生源范围。同时,在专业设置上,应根据岗位实际需要,规范设置专业岗位,强制规定岗位学历层次(如本科以上或研究生以上),避免因人设岗的现象发生。

二是合理增加人才引进渠道,增加招生优惠政策,创造引进人才工作环境,吸引优质生源。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优质生源或特殊人才,可以不参加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直接通过面试聘用,并在工作环境、经济和物质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实施、云南省“五网”工程的建设、水利部“有人看管、无人值守”的水文监测理念和单位“站队结合、巡测加轮班”的水文勘测模式推行,使绝大部分水文监测工作人员不必长期驻守在艰苦的边远山区,可以回到工作环境较好的市区工作,为招聘优质生源创造条件,招聘时可以承诺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为引进水文、测绘、遥感和计算机等专业性强的水文相关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为推动云南“水文信息采集自动化、项目建设社会化、信息中心‘云’化、水文队伍骨干化、社会服务专业化”建设建立人才储备。

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对拥有科学学术成果、掌握高新技术及水文紧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成立工作室、项目合作、参与技术攻关、咨询服务、兼职聘用等方式引进人才智力。加大项目带人才力度,通过加大与相关院校、科研机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合作,通过项目、技术合作带人才,逐步解决水文高层人才缺乏的问题。

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扩大人才培养范围

一是继续加强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提高在职人员学历层次。单位按专业、分批次组织在职职工学历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和学历层次机构,鼓励在职职工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博士生考试,对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是突破人才培养模式,与资源优势明显、生源素质较高的高校和单位联合培养。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单位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理论知识,水文可以与相关院校开展合作,让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到水文系统实习,并分配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予以指导。这样即既可以丰富实习人员实践经验,促进单位技术指导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又为水文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便利渠道。此外,单位还可以根据人才需求派职工到高校进行脱产学习,提高部分年轻人理论知识水平。

三是鼓励职工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为鼓励职工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提高专业能力,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应鼓励单位职工在不影响正常的工作情况下,考取与工作岗位或水文申请资质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对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职工给予一定奖励。

四是规范管理机构,拓宽培训人员范围,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水文应统一人才培养机构,统一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在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同时还应重视对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训,每年在项目经费中预留一定比例的人才培养经费由人才培养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保证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延续性。

3、规范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结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实际,广泛运用现代人才评价方式、评价手段和测评技术,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分类制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类别清、标准高、易操作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

二是规范职称评聘、人才流动、调配制度。改革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评聘分开,建立能上能下的聘用制度,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出成绩;建立“人事相宜,人岗匹配”的用人制度,挖掘现有人才的优点和潜力,使现有人员最大优势与岗位相匹配;建立人员内部选拔、任用、交流制度,坚持重德才、重实绩,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三是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传统人才观念,建立以工作业绩、社会贡献为主要依据,适宜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分配机制。完善目标考核制度,综合考虑目标的完成程度、对单位、社会的贡献等因素,科学评判人才的工作绩效。加大对优秀人才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增强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坚持人才在单位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解决人才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营造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才发展环境。

四、结语

水文人才作为支撑水文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践行“大水文”发展理念,实现从“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转变,达到“立足水利,面向全社会服务”目标,保障水文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因此,针对云南水文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水文人才队伍建设,改善水文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模式和管理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军:对水文测站实现“大水文”的几点看法[J].学术,2015(7).

[2] 李文莉:对国有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3] 王旋、谭、李晶:探讨地市级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的建设[J].山西农经,2015(1).

水利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3

一、抓住试点契机,推进专利管理体系的完善和专利工作协调机制的建立

(一)健全制度,加大专利保护力度

制度、体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专利法律制度有效实施的组织保证,是专利工作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城市专利试点工作的启动对专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从健全制度入手,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专利管理的行政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强化专利保护。20__年6月15日,市政府以市长令的形式颁布了《宜昌市专利管理办法》,对专利产权管理、专利技术产业化、专利保护、专利扶持与奖励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市知识产权局分别与市科技局、外经贸局、海关、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制订了《宜昌市科技发展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宜昌市对外贸易专利管理暂行办法》等6部规范性文件,将我市历年出台的专利工作规章制度汇编成《宜昌市专利工作规范性文件汇编》,发放到相关部门和企业,充实加强经济、科技、外贸等领域的知识产权管理。

(二)完善体系,夯实专利管理基础

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专利管理体系的建设,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科技、经贸、海关、工商、版权、知识产权等部门为成员的全市专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专利管理与经济、科技和外贸管理的衔接融合;市长办公会多次专题研究专利试点工作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制定了符合宜昌市情,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专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__年,市委、市政府首次把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及专利成果转化等指标列入所辖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设立了负责专利工作的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秭归、兴山、宜都、长阳等县市出台了发明创造奖励办法,专利申请大幅增长,各县市区20__年专利申请量达到506件,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64.7。全市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效能显著、基础扎实的专利管理体系。

(三)建立机制,加强协调合作

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保证专利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城市专利试点工作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了市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市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以及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了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办公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办公会,加强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协调;将知识产权工作列入城市科技与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了知识产权管理与经济、科技、外贸管理相互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近年来,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经常联合开展宣传咨询、执法检查、打击假冒侵权、集中销毁盗版制品等活动,有效遏制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积累了协调合作开展工作的许多成功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20__年4月,工商和版权部门的代表首次出席全市专利工作会议,介绍了全市商标和著作权保护状况。

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导作用

(一)政策先行,加大扶持力度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市逐步加大对企业专利申请和实施的扶持力度,20__年,在全省市州率先设立每年20万元的专利奖励资金,20__年变更为专利发展资金固定设立,20__年又将其增加至30万元,用于专利申请资助和扶持专利技术产业化,激励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及时申请专利并积极实施合法获得的专利技术,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市知识产权局制订了专利申请资助办法,着重加大对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申请的扶持力度,市政府颁布的《宜昌市专利管理办法》还提高了专利报酬标准。一系列鼓励技术创新主体发明创造和依法获得

自主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二)对口服务,提高企业专利保护意识

我们把提高企业创造、利用专利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专利工作成败的衡量标准,实现角色转换,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变坐守等候为上门服务,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我们根据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模式的不同对全市企业实施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以我市优先发展的水电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新型建材、载电体等优势产业为重点,选择了葛洲坝集团、安琪集团、宜化集团、三峡新型建材公司等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技术先进性、市场主导性的上市公司,给予政策、资金、信息利用、专利保护和运用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派专人实施对口服务,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专利管理制度,制定实施专利战略,有效运用专利制度保护创新成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安琪集团是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酵母研发生产中心,目前已拥有近300件专利,从生产工艺、配方到产品包装,所有产品都已申请专利。三峡新型建材公司是省内玻璃制造业中唯一的上市公司,该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研究开发的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项目,是国内玻璃制造业唯一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并拥有专利的特种玻璃制造技术,在市知识产权局的帮助下,该项目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3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对制造方法、生产设备、检测方法进行全方位的专利保护,该项目曾在20__年大连国际专利技术产品交易会上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王景川局长的高度评价。宜化集团是湖北省最大的化工企业,其核心技术全部为专利所覆盖,其中“用气柜稳定变压吸附真空泵出口压力的方法”获得第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该集团被列入第二批全国专利试点企业。

(三)实施和申请并重,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民营企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大幅增加。我们根据民营企业的现状,采取以实施促申请,以申请促创新的各种有效措施,加强民营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提高其创造和利用专利的能力。市知识产权局制定了专利实施奖励办法,对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领先同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的中小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服务的多重扶持,加快其专利产业化进程。市知识产权局多次举办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班,为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举办讲座;组织民营企业携优秀专利项目参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专利技术产品博览会和交易会;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4集介绍我市优秀专利项目的电视片,该片在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播出后,引起较大反响,全国各地的厂商纷纷来电表达合作意向。在各种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的措施促进下,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强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企业专利技术实施率达100%,专利技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2.6亿元,利税3.8亿元。同时,实施专利技术带来的可观效益极大地激发了民营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永固科技开发公司研制的具有极佳密封性能、可常温迅速固化的“液体橡胶”获得发明专利,成为该公司的主导产品,在国家重点工程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垂直提升机的永久渡槽的施工中采用,得到施工方好评。燕狮科技开发公司从事气动开铁口机的开发生产,系列产品申请了20多项专利,完备的专利保护有效避免了仿造、假冒等侵权行为的发生,维护了该产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构建水电专利产业化平台,使专利工作与产业优势紧密结合

(一)立足资源优势,打造优势产业

宜昌市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水电资源,水能蕴藏量3000万千瓦达以上,到20__年,境内的三峡大坝、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等大型水电站以及星罗棋布的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到2720万千瓦,年发电量1300亿千瓦时。围绕水电资源优势,全市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包括水电施工、机组安装、配套设备生产、载电体工业、电力产品制造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工业的水电产业链。这些属于水电产业的企业创造和利用了众多涉及水电的专利技术,仅三峡工程建设者在工程施工中创造的专利技术就有96项,三峡工程已经和正在利用的专利技术达到700多项。

(二)依托产业优势,构建水电专利产业化平台

为了发挥宜昌独特的水电产业优势,使专利工作与优势产业紧密结合,20__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了宜昌市政府和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的申请,在我市建立了国家专利产业化(宜昌水电)试点基地,该试点基地以三峡开发总公司为支持单位,以红旗电工集团、能达电气集团等水电企业为依托。目前,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试点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遵循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宜昌独特的水电资源和优势,依靠和运用专利制度,积极探索行业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机制和路子,在试点基地内逐步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产业,幅射和带动全市的技术创新,构建水电专利技术产业化平台。我们也将通过成功构建水电专利技术产业化平台,加快水电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电专利技术落户宜昌,培育和发展宜昌独特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电产业,使我市专利工作借助与水电产业优势的成功结合,逐渐由城市经济发展的插曲上升为主旋律。

四、严格依法行政,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

(一)完善监督机制,提高执法水平

为了提高专利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手段,市知识产权局制定完善了专利执法责任制、专利执法公示制度、错案和执法追究责任制、专利执法督察制度,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行政执法保护的水平和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市知识产权局注重案例的收集和分析,建立案例档案,总结侵权行为发生规律,实行打击与防范相结合,20__-20__年共受理专利纠纷案件27件,结案26件,查处冒充专利案件7件。我们坚持日常行政执法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依法严格查处和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大力维护和整顿市场秩序。20__年9月起,我市开展了专利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对大型商场、商品批发市场及食品、医药领域等重点环节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市知识产权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查处冒充专利商品2件,调处专利侵权纠纷5起。

(二)加强沟通协作,提高执法效能

市政府主持建立了由知识产权、技术监督、工商、版权、外贸、海关、

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全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案件移送制度,统筹协调,扩大跨部门联合执法的范围和效能,从源头上切断侵权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途径。针对宜昌中小企业多,企业普遍缺乏合理利用专利制度规避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能力的现状,由知识产权局牵头,联合技术监督、工商、版权、外贸、海关、公安等部门共同建立了专利行政执法联动快速反应系统。系统对首批5家专利保护重点企业(安琪集团、宜化集团、三峡新材公司、稻花香集团、枝江酒业集团)实施专利保护跟踪服务,及时通报情况,使信息交流渠道畅通,各协作单位分工合作,实施快速高效的联合执法,较大程度地遏制了专利侵权行为的发生,有效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20__年10月,我市工商部门受理了一项涉及“变压式排风道”专利技术的侵犯商业秘密案,市知识产权局应工商部门的请求,根据快速反应系统的工作流程,立即指派执法人员进行现场勘查、调查取证,依法做出侵权鉴定,使工商部门得以及时结案。

20__年9月,全国人大《专利法》执法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市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利行政执法联动快速反应系统的尝试。

五、着眼未来,加强青少年创新思维和专利保护意识的培养

我市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起步较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市知识产权局多次组织专家走进校园为青少年学生讲授专利法律知识,对学生申请专利进行大力扶持,20__年宜昌一中就因学生获得123项专利而被业内人士称为“专利第一校”。城市专利试点工作的开展,更是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登上了新台阶,使其不再停留在单纯追求专利数量上,而是从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引导青少年科技创新向富有创意,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发展,培养他们的专利保护意识,提高青少年科技发明创造的水平。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因此在国家级大赛中频频获奖,近两年,我市青少年获得全国性奖励24项,省级奖励400余项。

水利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水利职工;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工作历来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提升职工素质能力、推动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抓手。为提升我区水利行业职工队伍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机制

1、制定培养计划。主要是明确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和知识更新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根据各类人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通用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以知识更新为重点,制定行业培养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分类培养。

2、完善管理机制。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组织人事部门具体抓的层层抓落实的机制。把人才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振兴水利事业的重要措施来落实;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全年接受培训不少于12天(72学时),建立完善培训档案,使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验收、有考核。

3、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加大职工培训教育投入力度,按照国家规定和《宁夏水利职工教育统筹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办法》,从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中安排1.5%资金用于职工教育;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以项目带培训,结合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在相应业务管理中筹集资金。

二、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培训模式

采取集中办班、基层办班、外送培训、学历教育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实现冬季集中培训与基层所站“一事一训”相结合、生产岗位培训与成人学历教育相结合、单位自主培训与外送深造提高相结合、骨干重点培养与职工普遍参与相结合、业务理论深化与生产实践提高相结合,通过五个结合,创新职业教育思路与机制,积极探索培训模式。

1、面向基层抓培训。面向全区基层水利管理人员开展水利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渠道测量水、泵站运行等各类培训班;对不具备大中专学历的职工,进行相应专业的学历教育,扩大成人大专和专科升本科规模,开展电大开放式教育;重视和鼓励工作业绩突出,有发展潜能,具有大学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实施新技师培养计划,每年选派50名左右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高级工到宁夏水电技师学院脱产培训1-2个月,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构筑技能人才成长的快车道。

2、面向专业抓培训。采取“走出去,带回来”方式,重点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的高、精、尖人才,开展工程建设“四制”、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等培训班;多渠道、多层次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国外、区外学习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水政水资源、水利管理经验、智能化防汛抗旱预警系统等国际尖端水利科技。

3、面向岗位抓培训。加大技师培养力度,抓好工人岗位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技能鉴定站作用,面向全区水利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通过考核取得《资格证书》。结合工人等级技能考核鉴定,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岗位适应性、岗位等级晋级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工人学技术、练本领的内在动力。主要生产岗位上的工人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水管单位所、站长、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每年主要岗位工人的培训率达到95%以上;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以竞赛带培训,激发职工立足岗位争当技术能手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

三、依托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培训教育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宁夏水利网、《宁夏水利》等行业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大力宣传实施水利人才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加强水利人才培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水利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和职工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宣传水利职工教育工作对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事业的保障作用,表彰职工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及重视职工教育工作的领导干部,为落实人才培养任务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依托国家实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千名学科带头人工程”,“水利厅高层次人才工程”。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将“水利厅高层次人才”评选与“自治区313人才工程”、“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推荐挂钩,对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人员及水利高层次人才,采取重点资助、重点培训等办法,加大培养力度。

2、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平均培训12天,3-4年内使全区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率达到100%。以全区高中级水利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加快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每年开展知识更新培训1500人次左右。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水资源管理及节水型社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灌溉管理、建设管理、防汛抗旱、水文及水利信息化、水利经济管理等9个领域培训一批紧跟水利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每年组织安排1000人次以上的基层水管员和农民用水协会管理人员参加脱产培训,各市县水利部门和厅属各单位每年组织安排不少于3000人次的岗位培训。平均每年培训的人数不低于中高级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5%。

3、推行“导师制”,加快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一些重大科研和生产项目负责人,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加快对青年职工的培养。有重点地选送中青年技术骨干参加国内外培训学习,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青年人才挑重担,承担重点项目设计、施工、科研,着力培养水利学术技术带头人,促进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四、结合职称评审、技术研讨等,提高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1、将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做为职称评审及聘任的必备条件,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力度,使教育培训成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的自觉行为。

2、紧密围绕重大水利建设项目、水利新技术等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开展节水技术的推广、宁夏城市与工业供水管理、智能水网一体化、宁夏两大战略两区建设、宁夏高效节水灌溉与土壤盐渍化、无人机航空影像拍摄技术等专题研究和研讨会,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运用所学新知识,积极实践新技术,全力为水利建设做好科研服务。

五、加强效果评估,提升培训质量

水利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5

1.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缺乏先进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科学技术创新并未真正运用于工程建设,导致缺乏先进技术的支撑,其现有专业技术含量较低,严重阻碍了水利建设发展的速度。

1.2水利建设设备老化,更新升级发展缓慢

水利建设技术的创新速度,深受设备更新和引进的影响。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设备老化问题严重,并疏于维护,有些设备甚至长期闲置。但由于企业设备投入不足以及规模发展迟缓等原因,严重阻碍了先进设备的引进和更新。

1.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动了水利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新的技术、设备和工艺的引进,这就要求水利施工技术人员不仅要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也要熟悉和掌握新的操作技术。然而,目前从事施工技术的人员,多数年龄偏大,专业技能较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要引进更多年轻的、具备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改革发展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措施

2.1培养施工技术业务骨干

水利建设的技术创新,关系到水利水电市场和施工范围的发展和革新,应顺应新的市场形势需要,健全技术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加大技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只有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使用和评价制度,形成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通过奖惩机制,才能吸引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才能引领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促进水利建设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重视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完善继续教育机制,使水利建设的先进技术不断地被更新和应用,以普及我国水利技术,使其广泛应用于水利建设领域。

2.2重视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

所谓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项效率优异、应用广泛、具有独到之处的技术,可分为预应力岩锚和混凝土拉锚,其不仅能够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固增补,也可以增强建筑工程的预应力。国内外业内人士已充分意识到预应力锚索独特的优势,通过传统技术与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完美结合,有效定位锚固的尺寸和深度,从而达到改善和加强锚固的目的。

2.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管理模式

为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技水平,施工企业应加大投入力度,划拨资金,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同时,为鼓励科研创新,也应建立创新奖励基金。另一方面,为强化技术科研和新材料应用,应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实际和特点,也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技术研究,以及专题研究,以推动技术措施与工程计划的同步开展。与此同时,应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与学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材料,并组织员工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水利水电建设企业还应学习先进的管理措施、方法和技术,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尽快建立有效的、适合企业本身的企业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

2.4推广水利水电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所谓施工导流,是指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在河床挖坑围堰,以便于按预定方式,将上游来水引入下游,从而创造出有利于水利施工的条件,其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一环,是项目整体布局和施工程序选择的关键因素。分流选择何种方案,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工期,以及汛期成本和安全。施工导流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围堰方式。土石围堰一般分为四种,即斜墙带水平铺盖式、灌浆帷幕式、斜墙式和垂直防渗墙式。通常情况下,制定分流方案时,必须熟悉施工周围的地理环境,合理安排工期,其设计规划必须符合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以有效控制工程总体发展。

2.5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环保治理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而传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易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通过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应用,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绿色施工,突出创建和谐的人文自然环境。

2.6加大维护检修管理力度,注重技术监督

企业应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完善检修管理机制,加大维护力度,同时进一步重视技术监督工作。对设备的检测和检验,应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方法,实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了解其技术状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目前,我国水利水电技术监督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7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

1)加强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

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健全工序质量的控制体系,另外,还应及时收集工程质量相关统计数据资料,绘制质量控制图表,对变更设计或修改的图纸也要及时审核。同时,严格监督检查施工作业,建立相应的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对工程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水利工程建设初期,应制定具体的质量监督责任制度,并及时检查落实情况,加强监督工作的日常化、常态化管理,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检查验收工程质量必须需严格。

为确保工程质量,除科学管理措施之外,还应在施工现场配备线锤、水准仪、钢卷尺、经纬仪以及塔尺等检查工具,以便于根据有关标准,随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评定。需要注意的是,质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检验时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新规范进行调整。

3)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

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质量为先的意识,不得牺牲工程质量来换取企业经济效益;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对施工人员进行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敬业意识的培养;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强调责任意识,积极调动施工人员的创造性;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建立和完善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严禁无证上岗,杜绝无基本专业技能、无操作能力的人员上岗,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4)把好施工材料的人口关。

施工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质检人员应对每一批次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抽样送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准许入场;对关键性的施工材料,如关系到结构安全,或涉及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材料,必须实行抽检和普检,以保证材料的质量。

3结语

水利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尝试关键未来发展

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历史背景及现状

   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是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比如各种规模泵站的泵房及其配套的配电房、启闭机房等。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水利设施周围的维护、管理用房及管护人员的生活用房等等。

   建国以来,我国众多的水利工程以其各自的功能执行着对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和利用的任务。但要做好2l世纪中国水利这件大事,就必须将社会、人与水之间的关系纳入水利科学研究之中,提出新的治水战略,将以前不太为人们所重视或者是限于条件尚无力去重视的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并进行研究、探讨和尝试。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做有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的水利工程设计力不从心,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而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南京地区有很多老“三边”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非工程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更无力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2.实际工作中的探索与尝试

   2002年,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我院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准水利科技与建筑学两种学科技术的契合点,引进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成立建筑设计所,将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学相关理论及艺术相结合,把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艺术创作共融于水利建筑一体,先后在南京市六合区红山窑水利枢纽拆建工程、无锡市泊渎港水利枢纽工程、南京市雨花区中兴桥泵站工程、南京化学工业园雨水泵站工程等水利工程设计及江宁区赵村水库水利工程景点和浦口区路南水库“佛手湖”等景观水利工程设计中,尝试实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思想,创造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与跨越,提高了水利建筑的环境价值,增加了设计的科技含量,促进了水利建筑的科技进步。通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以及多项工程的设计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

我们认为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总平面设计

   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3)建筑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