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点。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蓬勃发展,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但仍存在入驻企业规模小、产业特色不突出等发展瓶颈。为促进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文化创意人才集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链;高附加值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以鲜明的文化形象集聚文化产业的特定地理区域,它形成生产、发行和消费的全产业链,是集休闲、居住、餐饮、旅游、设计等的超级综合体。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园既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也是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在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双重推动下,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既取得骄人成绩,也存在发展瓶颈。为了解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本文以温州第一批、第二批共10家重点文化产业园为调查对象,内容涉及经营范围、入驻企业数量、人才状况、政策支持、融资渠道等。通过分析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因其高附加值、发展可持续性、符合消费发展主流等特点越来越为各地所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众多地区的战略性选择,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1.良好发展态势

(1)文化创意产业园数量激增。截至2016年底,温州已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地)20个,部级广告产业试点园区1家,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创意街区(试点)4家;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6家、市级文化创意街区(试点)10家。温州市鹿城区、乐清市获2016—2017年度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称号。[1]目前,温州市正在建设或部分运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有62家,如温州报业文化创意城、温州广电传媒集团创意园、温州工艺美术创意园、温州电子商务园区、温州(鹿城)文化创意园、温州市大学科技园工业设计城、乐清文化创意园、瑞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永嘉县桥下教玩具文化产业基地、浙南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数量激增,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显著。(2)市场主体投资意愿增强。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极具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的朝阳产业[2],吸引了众多的民间资本关注和民营企业的投资。如浙江红连文化创意产业园由温州浩力登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业老厂房退二进三改建而成,于2012年8月开园,迄今已有入驻企业200余家,其产值达10亿元;2016年8月,浙江红连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成为“中国产业园运营”第一股。截至2017年3月,温州已有6家文化创意类企业在“新三板”挂牌,20家企业正在积极筹备在“新三板”挂牌;温州市梦多多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入围浙江省成长型企业培育名单[3]。(3)创意园活动日益丰富。温州在文化创意产值不断提升的同时,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活动。为助推温州及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提升,举办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聚焦文化创业企业,进行文化创意交流,实现展会投融资签约;举办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文化经济论坛、温州广告人大会等高端论坛,搭建文化创意交流合作平台,聚焦文化创意行业前沿,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举办青年微电影展,拍摄《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等多部影视及动漫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不断提升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也收获较高的经济效益;举办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温州彩灯节”“瓯菜美食节”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温州创意产业与温州特色产业的跨界融合,加快了温州产业结构向高层级的递进。(4)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温州市委市政府将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201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15—2020年)》《温州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文件,对税收、土地、投融资、人才引进等优惠措施作了“一揽子”规定,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连续5年对100余个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扶持。温州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发展瓶颈

尽管瓯越文化有相当深厚的底蕴,但在此基础上孕育而生的温州文化产业与杭州、宁波等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与温州经济地位不相匹配,综合竞争力偏弱。只有探究问题所在,找准短板加以补足,才能进一步保障和促进温州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1)入园企业规模小。据调查,入驻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企业中,只有中国500强企业1家、浙江省500强企业3家和温州百强企业8家和规模以上企业10家,且这些企业均入驻温州国智九号文化创意园。由于入园企业规模小,园区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也限制了知识密集型、技术创新型等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密切相关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如动漫游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2)文化特色不够突出。文化产业创意园必须发掘温州特色文化,贯通古今,融合中西文化,才能形成文化创意的永久动力。据调查,入驻的企业与园区文化产业关联度低,咖啡、餐饮等经营场所数量远多于文化创意机构,80%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认为自身属于文化创意型,而40%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同时认为自身属于创意餐饮娱乐型。园区主导产业同质化明显,欠缺引领性。由于多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创意产业门类大体相同或相似,文化创意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个性发展,加剧了园区同行之间的竞争。(3)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具有高知识性、高创新性、高附加值、高融合性为特征,以知识产权形式消费的新兴产业[4]。在工业4.0、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技术创新预示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景。温州具有OEM生产的传统,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赚取利润差,导致许多企业创新创意不足,简单仿制,缺乏内在创新动能。园区内部分企业设计创新氛围不强,创意设计意识薄弱,创新创造能力和资源的转化能力不足,对园区的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4)文化创意复合型人才匮乏。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智慧产业,是集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融会贯通系统工程,文化人才资源和创新创意能力是其高附价值的根基。一方面,温州缺乏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创意思维并且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温州也缺乏具有创意思维、能不断推出创意作品的创作者。究其原因,一是虽然温州文化创意学院、温州大学时尚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等文化创意类学院设立相关专业培养部分文化创意人才,但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市场对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二是温州缺乏吸引文化创意人才的大平台,高水平创意人才在温州事业发展受到限制;三是各地人才激励的政策力度都在加大,导致温州聚集人才的动力不足。创意文化人才难以满足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温州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5)政策存在“玻璃墙”现象。温州政府虽然了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划,但具体政策细节模棱两可,政策落实上还存在程序繁杂等问题。《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15—2020年)》中,虽然对于各个产业发展进行了“一揽子”制定,但却依旧缺乏具有法律意义的描述及可行性保障措施。这使得规划说服力不足,许多民间资本虽然有意愿,但还是持观望状态,这种无形的“玻璃墙”,使得企业意愿虽强但投资规模偏小。另外,园区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并且园区资金过分依赖政府,融资渠道单一,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促进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对策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构筑产业链企业融合,提升创新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发展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之所以产业雷同、文化特色不突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科学论证、顶层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创意企业在物理空间上的集聚,其核心表现为文化内涵的突显及由文化内涵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急速增长后,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由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和文化企业应邀请景观设计、文化创意等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深化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改革,谋划发展路径;以战略眼光、全局意识科学论证规划,实现特色化、差异化、错位化引导,打造文化集聚区特色;加大优秀文化项目的宣传,推动外部优秀项目的引入,错位发展。

2.培育龙头,推动特色产业链延伸

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必须依靠竞争实力强、规模大的龙头企业担当领头羊,带领园区其它企业,以核心资源为依托,以特色文化为纽带,把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再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温州正栩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旅游、演艺、影视会展及商贸相结合,以特色主题公园、互动体验式休闲项目为龙头,开创影视文化体验之旅,建成5A级温州旅游休闲景区,整合旅游市场,开拓衍生产业,形成聚合效应。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横向整合,可把产业链相关的分散企业进行合并和重组,形成集聚效应,优势互补;通过纵向整合,对上游企业的前向整合和对下游企业的后向整合,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5]。

3.扶持技术研发,提升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就是创意能力和水平,文化创意产业园既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地,又是创意作品的孵化地。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意理念、创意模式和创意作品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给创意型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为此,应加大对文化产业产业园技术研发的扶持,激发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温州市科技局、温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应加大对文化创意类项目的倾斜力度,对优秀作品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设立研究机构,构建文化创意研发团队,通过集体力量、汇集知识,快速开发新成果;通过广告、展销活动、拍卖等形式将知识产权市场化,提升文化创意作品的价值,积蓄能量,促进文化创意企业可持续发展。

4.推进产学研创融合,构建人才培育机制

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人才[6]。文化产业应立足于本土文化产业人才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应用型文化产业人才,重点依托温州各大院校,通过创意与设计、文化策划、影视传媒等专业相关课程的开设大力培养人才;加大温州本土文化产业人才激励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奖励机制,对于高层次文化人才给予较优待遇,针对高端人才,实施个性化、针对性人才政策,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真正做到“引得来、留得住”;推进青年高端创意人才、优秀设计师选拔和培养计划,发挥“温商大会”“世界温州人大会”等平台的积极作用,发动在外著名的文化温商回乡创业,带动本土文化产业人才培育。

5.加大政策支持,拓展融资渠道

深入贯彻国务院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综合运用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手段,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新发展提供制度和资金保障。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发展,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利用“大拆大建大美”契机,解决“退二进三”过程中遗留的交通拥堵、周边环境差等一系列问题;合理运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专项资金使用的信息公开,使资金发挥更好的作用;积极推荐优秀项目申请国家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资金支持,保证大额资金的到位;完善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促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进一步解决文化企业、文化项目的融资难题;积极吸纳社会、个人和机构等资本,拓展融资渠道;培育文化创意企业,增强实力,加快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力度,通过股票发行、债券等形式融资。

[参考文献]

[1]易淼清,王艳,贾妍.时尚与城市转型——温州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7:97-98.

[2]崔健东,张培梁.新时期华语电影产业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影响与贡献研究[J].电影产业,2017(3):76-81.

[3]胡晚露.温州文创企业挂上“加速挡”发展快潜力大[N].温州晚报,2017(8).

[4]万莹.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28

[5]夏志良.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本地化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7(4):114.

[6]瑞安产城融合战略研究课题组.瑞安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及政策支持[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1.

作者:朱胜亮 贾妍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