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演绎活动创意设计

语文课堂演绎活动创意设计

摘要:初中学生对课堂演绎有特殊情结,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特点展开教学布设,精心设计演绎脚本、明确角色分工、筛选表演形式、做好演绎组织,让学生在不断感知体验中形成阅读认知,促进学生阅读认知内化。如果有必要,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展开课本剧的创编活动,以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演绎;创意设计

语文课堂启动演绎机制,不仅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丰盈活力,还能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触动学生心灵,形成崭新的学习成长动力。在具体设计和组织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演绎脚本、明确角色分工、筛选表演形式、做好演绎组织,确保课堂演绎活动的顺利推进,形成崭新教学成长点。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对课堂演绎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布设,其适合度更高,教学发动效果显著,值得深度研究。

一、精心设计脚本

课堂演绎需要有适合的剧本,如何创编这个脚本,是教师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些课文有丰富的对话情节,学生完全可以将教材作为脚本来使用,但大多数课文不能成为直接演绎的剧本,教师需要发动学生对课文进行创编。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行创编课本剧,这是最常见的教法运用。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读写基础,自行创编课本剧不存在太多困难,教师在学生操作时要给出一些引导和启迪,确保课本剧创编活动顺利推进。如教学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社戏》时,教师选择了“看戏归航”片段,针对“偷豆”“煮豆”环节让学生展开演绎活动。为了让学生对演绎有清晰的认知,教师发动学生创编课本剧脚本:看完社戏的归途中,一群孩子在一起“偷豆”“煮豆”。这里涉及多个角色,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成立演绎团队,分配好角色,设计好角色的台词、动作和表情,展开演绎彩排训练,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拿到创编演绎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组成演绎团队,并协商角色分配方案,对角色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在对角色的台词、动作、表情进行设计时,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学生的准备情况,并参与学生的互动,给出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演绎顺利展开。在课堂演绎展示阶段,学生表现良好,教师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演绎创编活动,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启迪。通过具体的指导和启发,学生演绎活动顺利展开,这说明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比较成功的。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课本剧创编活动,可以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学习与锻炼。

二、明确角色分工

在组织课堂演绎活动时,教师要做好演绎分工。首先,教师要组织演绎团队,这是课堂演绎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教师习惯按照学生座位进行编组,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学生要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才能形成极强的内聚力。教师不妨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配合也会更默契。其次,教师要做好角色分工,课堂演绎时,学生对角色有选择性,教师要给出积极引导,做好相关调节工作,让学生自觉接受角色。最后,教师要对角色演绎方法进行提示和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角色中,确保课堂演绎的高效性。《春酒》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其中的人物不多,“母亲”是核心人物,其他“邻居”都属于配角,“我”是见证人,也属于配角。教师在组织学生演绎课文时,要先组织学生做好脚本和角色分配工作。教师主要对“母亲”角色性格进行重点分析:“母亲”是一位朴素的、善良的、诚实的农村妇女,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的伟大。学生在角色演绎时,要表现出人物的多方面品质,要在语气、语调、动作、表情上做更多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活动,对角色的塑造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各抒己见,为凸显人物形象做了许多研究性学习。为成功塑造“母亲”的形象,教师组织学生对角色进行探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示。学生对“母亲”形象不陌生,也很容易达成共识,教师将此作为教学发动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启动效果良好。

三、筛选表演形式

课堂演绎形式众多,教师要给出必要的筛选意见,如分角色诵读、小品演绎、诵读造型、音乐剧、舞蹈、哑剧、快板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做出规划,给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能够利用最适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演绎,以提升演绎的效果。学生对课堂演绎形式有自己的审美,教师不妨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行选择演绎形式,或鼓励学生创新演绎形式,这会使学生收获丰富的学习成果。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在选择课堂演绎形式时,很多学生都有个性追求,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知,可以吸收部分学生的意见,对演绎形式进行创新选择。《安塞腰鼓》是一篇以描写为主的抒情性散文,没有具体的故事情境和个性人物活动,不适合开展演绎活动。为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安塞腰鼓气势磅礴,场面宏大,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如果让你进行直观展示,你有什么好建议呢?学生听说要自行选择课堂演绎形式,自然很兴奋。学生展开热烈讨论,个性观点不断涌现。有的学生建议:“我们找来一些腰鼓或可替代腰鼓的东西,全班学生一起表演,再现课文中的场面。”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特别是安塞腰鼓的声音,模拟演出并展示,能够形成很好的效果。”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与学生逐渐达成共识,为课堂演绎的顺利展开提供更多有利条件。教师发动学生出谋划策,设计适合的课堂演绎形式,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具体意见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已经融入教材之中,与课文内容形成了共鸣。不管学生最终选择了什么样的演绎形式,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有效拓展。课堂演绎的重点是准备,而不是演绎过程,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才是最有价值的。

四、做好演绎组织

课堂演绎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教师要在组织上给出更多关注,确保演绎活动的顺利推进。演绎团队组成、角色分工、演绎形式选择、演绎过程、演绎评价等环节,都存在组织与管理的问题,教师需要发挥关键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意见、启迪和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演绎情境中,在感受文本角色的同时,形成丰富的学习感知体验。特别是在课本剧演绎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更多的组织与管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这是课堂演绎顺利展开的基础。课堂演绎方案确立后,教师需要对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演绎的顺利推进。《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言文,但有比较完整的情节和典型的形象,非常适合开展演绎活动,教师给出有针对性的布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桃花源记》译文进行整理,自行创编课本剧,设计人物和台词,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研究人物表情和动作,先在小组内彩排训练,然后参与班级集体展示活动。教师布设清晰,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相关操作。教师深入学习小组中,对学生演绎准备情况进行辅导。经过一番精心的排练,每一个小组都做好了展示准备。课堂演绎正式开始,教师将部分学生组成评委团,现场为各小组打分评价。课堂互动气氛浓厚,课堂演绎顺利展开。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课堂演绎活动,并在每一个环节都给出具体的设计和指导,组织与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学生的表现精彩纷呈。初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课堂演绎活动也有浓厚的兴趣,但纪律性普遍较差。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学效果极为明显。课堂演绎活动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直观感,为学生立体解读文本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在课堂演绎设计、发动、组织的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确保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展开,给学生提供学习感知和历练的机会,这对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叙事性散文、故事、寓言等,这些内容都适合展开课堂演绎活动,教师要做好筛选工作,创新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尚刚.介入小品演绎,打造灵动高效语文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6(8).

[2]何文清.在动态生成中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J].现代语文,2014(12).

[3]孙家琴.依托课堂表演提升语文素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8(7).

作者:胡开元 单位:甘肃省 民勤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