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培训方向范例

人工智能培训方向

人工智能培训方向范文1

[关键词]会计人工智能;会计教育;应对策略

1会计人工智能发展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简称模拟人类智能。自1956年美国达多马斯大学召开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开始,人工智能正式成为一门学科。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可以替代计算、预测和搜索功能,强人工智能具备人类思考、认知能力,而超级人工智能拥有比人类最优秀智能更聪明的智能。人工智能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12年深度学习算法在ImageNet比赛后被广泛运用,2016年德勤财务机器人问世,AlphaGo打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18年第一家无人银行开业,人工智能作画等等。智能机器人不再仅仅机械执行人类指令,而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完成深度学习,这意味着未来存在一种可以称之为机器人的新物种或新人类出现的可能性。会计人工智能引起会计界普遍关注源自德勤财务机器人研发成功与使用。会计人工智能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机器人等概念并不相同。会计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相互融合与应用,其概念更为全面。会计人工智能是研究、模拟、延伸和扩展人在会计领域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通过智能感知、智能学习、智能推理、智能处理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对会计人员智能的模拟。会计人工智能的影响力正在获得更多关注,彭启发(2019)指出中化国际公司利用会计人工智能实现了财务流程自动化;商业银行引进毕马威财务机器人,完成智能数字化业务流程处理。刘雄涛(2018)认为会计人工智能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对人力资本的替代作用更强。会计人工智能对会计教育也正在产生重大影响。

2会计人工智能对会计教育的挑战

2.1培养方式的挑战

会计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人机关系,从而影响会计教育培养方式。会计人工智能不断升级,智能机器的数据处理、决策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更高,人的主导地位将受到威胁和挑战。若智能发展到强人工智能或超级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与会计领域深度融合,智能机器具备比会计人员更优秀的智能,机器可能成为主导者,人将丧失主导地位。在会计教育方面并未重视在会计人工智能发展下人机关系问题,在教学中更多重视理论教学和书本知识的传输,缺少上机操作、实验实训课程安排,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若会计人工智能机器功能愈加强大时再改变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的实施会更加被动。

2.2培养内容的改变

会计人工智能会对传统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核算及监督方法与流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会计教育培养内容。实务界呈现出手工、电算化、信息化、智能化共存态势。智能化对会计教育挑战更大:德勤财务机器人可以实现智能阅读,海量文件快速作业,高效处理数据。安永在业务和客户服务中使用了两千多个机器人,节省210万小时。人工智能已实现了快速处理数据、按类别归类账户、自动生成凭证、生成实时报表以及出具分析报告等功能。运用机器人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及降低企业成本,压缩主观判断空间,提高信息准确性。会计人工智能逐步替代传统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职能受到影响。核算职能将被取代,监督职能则会强化。在会计培养教育中,多数高校虽有信息化培养,但缺少智能化课程。针对最新发展趋势、业务流程的改变、对职能的影响等内容缺少深入讲解和培训课程。

2.3培养方向与结构调整

目前高校以培养财务会计人才为主,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未强调会计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在会计人工智能的影响和冲击下,财务会计岗位将大大缩减。牛津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智能化机器人将取代35%的岗位,会计排名较前。企业从成本、效率、准确性角度出发,会更倾向使用会计人工智能,大量财务会计人员面临失业风险,向管理会计转型成为必须。仍以培养财务会计人员为主的专业和学校会逐渐被市场淘汰。会计人才结构需要调整。初级会计人才数量庞大,中高级会计人才数量少,注册会计师仍有缺口且呈现出年龄结构老化的特点。会计人工智能首先冲击基础会计人员。大量会计人才还没有适应会计人工智能逐渐普及的现状。专业性强的会计智能培训数量稀少,会计人工智能再教育方面没有相应配套机制。

2.4信息安全培训与法律边界挑战

会计人工智能的业务流程通过预设代码完成,代码存在被攻击的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增加。信息安全局势在不断升级,若企业系统发生瘫痪、数据丢失,将会给企业造成极大影响和损失。目前缺少会计信息安全防控的处理、培训教育。会计人工智能仍属于新型业务,其发展速度快于法律更新的速度,在决策失误、责任担保等方面存在法律界定风险,例如会计人工智能系统若被人为操纵法律责任将如何认定?若其造成企业损失及社会不良影响,经济后果和法律责任怎样处罚?会计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人格?此类问题将逐渐凸显,对法律边界界定形成挑战。

3应对策略

3.1升级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智能人才的培养是关键。高校应根据企业调研、社会实际需求以及会计人工智能发展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人工智能纳入高等教育培养中。建设智能实验室,加大会计人工智能实训实践、仿真模拟的课时量,加大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课时,根据更新的业务流程设置课程,培养学生主导地位和意识,从会计教育源头做起。加大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管理会计等方面等培训,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及评估回访,对其培养发展方向进行管控,从生源做起贯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我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2走出惯性区,适应会计人工智能新流程

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工作内容与形式相对稳定,对会计人工智能发展没有直观感受。但以其发展速度,影响全行业只是时间问题,会计人员应走出自我惯性区,通过网络课堂、会计人工智能培训、研讨会议、获取资格证书等再教育形式不断提升知识技术水平和智能化操作能力,适应会计人工智能下的新流程、新要求,以免被社会所淘汰。

3.3培养管理会计,高端人才

在会计人工智能的冲击影响下,会计教育应转向以管理会计为重点的培养模式。管理会计作为未来会计领域的“蓝海”,人才缺口达300万人。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均强调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会计教育应转变方向,重点培养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2018年10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以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主题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倒逼的科技发展路径,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会计教育应调整人才结构,控制基础人才数量,建设智能化会计人才培养梯队,培养智能信息化高端会计人才。

3.4加强信息安全培训及法律界定

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时代,信息安全以及法律边界界定尤为重要。人机关系中应由会计人员为主导,不能过度依赖技术甚至由智能影响控制。会计人员应加强对信息安全以及智能的监管控制,增加信息安全培训,重视人本管理。逐步将人工智能法律界定问题在《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中加以完善,制定相应会计标准并进行宣传培训,避免财会人员利用会计人工智能产生有损公司、社会利益的行为。

3.5把握时机,占领先机

智能革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世界大国目前处于统一起跑线上,这是中国的机遇。在公司数量以及融资规模上,中国与美国已经形成二强争霸局势。普华永道预测中国有望在2030年成为世界第一人工智能大国。目前我国会计人工智能应用层、技术层方面表现良好,在核心技术基础层比较欠缺,例如算法、数据、芯片。应提倡、重视基础层的研发与应用,在会计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跨专业合作交流、学习研究。把握发展时机,顺应局势,占领先机。早创新、早研发、早培训、早落实、早推广,让会计教育为会计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4总结与展望

会计人工智能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实时账表、多样化报告、账务自动化等逐步实现,未来会计人工智能将形成人机合一、虚拟与现实合一、自主智能、机器中介消失、深化决策、跨界融合等一系列新趋势。会计人工智能影响会计教育培养的方式、内容、结构以及信息安全和法律边界,作为面对者不能采取打压、逃避的方式,应积极面对,从会计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做起:高校生会计培养模式;会计人员走出惯性区,通过再教育等适应新形势;着力培养高端人才、管理会计和信息智能化人才;加大信息安全管控和法律边界界定;把握时机,占领先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扩大和深化会计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会计行业的产值,更好地为会计教育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付华.基于智能制造环境的企业智能财务创新[J].财会通讯,2018(29):64-67.

[2]高奇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识中国与世界的关键———智能革命背景下的全球大变局[J].探索与争鸣,2019(1):28-31.

[3]彭启发,王慧秋,王海兵.会计人工智能存在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9(5):114-119.

[4]杨虎涛.从人机关系到跨人际主体间关系———人工智能的定义和策略[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12):9-14.

[5]郑明.论人工智能下会计人员的转型[J].财会学习,2019(4):96-98.

人工智能培训方向范文2

1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应用优势

由于人工智能的特殊性以及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广泛性特点,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数据显示,2017年人工智能企业投资数量有352件,投资金额为754亿元。无论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研发还是模式识别、信息处理方面,人工智能都发挥着它独特的优势,促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根据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人工智能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人工智能的信息处理能力非常强;其次,人工智能的覆盖范围广;最后人工智能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1.1信息处理能力强

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处理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而简单的以人为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处理,对于一些信息涉及面较广的问题往往会产生一些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利用新的方式来实现信息处理的高效化,人工智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事实也在不断的证明,人工智能在信息处理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人工智能涉及范围非常广的特点,它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迅速的提取出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加工。同时通过科学而准确的信息选择,人工智能也能够帮助人们避免错误信息的诱导,实现信息的实用性,提高信息的正确率,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可靠性是比较高的。在信息加工方面,人工智能也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利用大数据来实现信息的分类和筛选,对于企业来说,这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方便,极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人工智能也能够通过模糊的语言来实现信息的筛选和搜集,更好地解决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安全问题。华尔街2%的企业就利用大数据搜集微博等平台的“非正式”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利益链条化。

1.2覆盖范围广

覆盖范围广是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另一个优势,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进行信息的选择和提取就成为了一项复杂的工作,由于人工智能具有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人们在寻找所需要的信息时就可以求助于人工智能,在网络上输入一定的关键词而人工智能就能够实现信息的提取,通过大数据网络将所需的信息传送到终端上。在工作和学习时,人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这一特点进行资料的选取,这样做避免了传统的查阅资料的复杂方式,让人们能够在数字化的现代社会享受网络世界带来的便捷。

1.3运行成本低

运行成本低是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另一个优势。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选择实现目的的方式时要考虑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实现成本,而人工智能低无疑满足了人们对于低成本的要求。人工智能的覆盖面十分广,涉及的领域和用户量都是比较巨大的,因此,人工智能的运行成本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低的。人工智能的主要工作模式是通过一系列的算法来达到用户的要求,而涉及到的算法对广大用户都是拥有普适性的,这也就决定了人工智能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领域应用是非常便捷的,也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就可以充分的关注到人工智能对人们生活的正向影响,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进而促进人类生活的不断进步以及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具体来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数据挖掘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其次是专家系统的应用;再次是网络安全记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最后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2.1用于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对于大数据时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实现了有效的数据挖掘人们才能够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断和分析,进而得出自己所需要的结论,人工智能在数据挖掘方面就具备着较大的优势。由于人工智能覆盖的领域非常广的特点,当人们在计算机中输入模糊词语之后,人工智能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算法,实现相关信息的挖掘,进而将信息传送到用户的终端上,用户可以随时查看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同时,人工智能也能够挖掘到许多用人力无法涉及到的信息,而这类信息往往能够为用户的工作提供巨大的方便。近年来,有关利用大数据实现并购的案例也屡见不鲜。Oracle对Sun、惠普对Autonomy两大并购案总金额高达176亿美元,由此,大数据的产业挖掘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2.2用于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的应用也是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专家意识仍旧十分明显,而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专家与传统的专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旧的时代背景下,专家只能根据大多数人的要求做出普遍性的分析和建议,而人工智能专家则能够根据用户的独特要求为用户提出个性发展的建议,这在实现创新发展,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3用于网络安全技术

在网络安全技术领域人工智能也发挥着巨大的价值,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之中。通过计算机防火墙以及计算机反垃圾邮件系统的应用,计算机的安全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信息泄露情况也在明显的减少,在此过程中,通过和谐安全网络环境的营造,人们可以获得更好的网络体验。在用户信息泄漏现象频繁出现的现代社会,人工智能无疑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防火墙和智能反垃圾邮件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在未来,全国联网的防火墙系统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2.4用于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为了促进教育更好的发展,许多教育研究者开始致力于促进教育网络的实现,通过教育网络人们可以实现在家中观看在线课程,而人工智能的应用就体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通过数据的调取对用户进行成绩分析和兴趣分析,找到用户在学习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有效的方案,逐一击破用户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人工智能也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分析表为用户找到合适的职业方向和学科专业方向,为用户进行深入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当然,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向在计算机中模糊输入,一般情况下,人工智能就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对用户未来的学习方向和发展方向做出系统的分析,为用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美国的一些培训机构就利用了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学员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得出了有效的结论。

3结语

人工智能培训方向范文3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社会中的热门词汇,作为人类智能化的扩充、延展、模拟型研究技术,其与当今行业发展、社会建设及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为更好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效,该技术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囊括机器人研发、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言识别、专家系统等,同时依据客观需求不断作出技术创新与实践,使其与各个领域的联系越发紧密,可以说只要拥有与客观事物对照的计算机系统与数据基础,人工智能就能在该领域开花结果,为该客观事物发展夯实技术基石,基于此为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得以更好的发展,分析人工智能在其中的运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实况

人工智能自开发初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在科技、电子、医学、生产制造等领域有初见成效,例如人工智能在汽车导航领域的开发与应用,使人们通过智能语音系统,就可对汽车导航及相关功能进行操控,同时不会影响车辆行驶安全,人工智能与手机等电器设备的融合,为人们生活生产提供便利,自动贩售机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当今社会已经与人工智能紧密融合在了一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样需要人工智能技术予以支持。

1.1人工智能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运用。人工智能可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实况向中央处理器反馈其安全情况,为提高网络体系运行稳定性奠定基础,相较于传统网络完全维护技术,人工智能更具实效性、全面性、灵活性等应用优势。

1.2人工智能在数据采集、分析中的运用。人工智能具有人脑无法企及的分析能力,其可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需求搜集整合庞大的数据体,完成数据采集及分析目标,相较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分析及采集形式,人工智能可缩减数据分析采集难度,提高数据采集及分析精准性,降低相关工作压力,节约数据采集及分析成本并能快速得到分析结果[1]。

1.3人工智能在软件开发中的运用。人工智能依靠电子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硬件、软件及相关系统的运维及升级目标,同时依据计算机网络体系践行需求,针对性的进行软件、硬件开发工作,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具实际应用价值,为完善计算机网络体系夯实技术基石。人工智能可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际应用需求,扩展网络技术辐射领域,调整该技术应用方向,使该技术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1.4人工智能在网络资源共享中的运用。随着我国互联网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环境内充斥的资源越来越多,加之网络平台具有资源共享应用优势,使人们对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的渴求随之提升,为此人们开始在网络资源体系中运用人工智能,依据人们客观需求筛选有用的资源,并使用大数据技术对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使网络资源利用率得以提升。当前社会网络资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资源下载、存储、交互将更为便捷,使网络资源呈现出浮动性,为使网络资源分享路径更为稳定,可利用人工智能完善网络资源分享体系,为社会各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路径,凸显人工智能运用价值[2]。

2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方略

通过对人工湖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实况进行分析可知,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硬件软件开发、网络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运用息息相关,可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成效。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通过理论研究夯实技术创变基础,继而弥补研究经验不充所带来的缺陷,为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运用提供依据,为此研究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方略势在必行。

2.1提升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智能化程度。为使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更具价值,需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升其智能化程度,继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性更强,为该技术充分发挥应用优势奠定基础,在关注二者融合发展基础上,人工智能仍应以独立姿态展开技术探究,加大该技术研究与创新力度,为其更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运用奠定基础。在研究与创新新技术同时,人们需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可操作性,使其更具应用价值,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初衷相符,避免出现人工智能有余、实际应用欠佳消极现象,达到提高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智能化应用程度目的。

2.2全社会需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创造条件。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可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技术形式,其与社会发展及国家建设息息相关,为使该技术得以有效应用,其与人工智能色融合势在必行,为此全社会需为二者相融创造条件,使人工智能研究更具有效性。相较于个人与企业,国家及专门研究计算机技术的网联网企业,在发展与创新新技术用以有效融合二者的探究过程中更具可操作性与实效性,为此需积极发挥各自价值为二者相容提供条件。例如,国家可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企业颁布税收优惠政策,对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为高精尖技术研究提供条件,消除互联网企业在研究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后顾之忧,使更多企业及人才投入该领域的研究进程中。为鼓励技术研究创新,国家及地方政府可对有突出技术贡献的企业或个人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为该领域发展营建和谐高效的社会氛围。同时,以社会为单位需建立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运用的数据库,用以搜集、整理、分析二者融合应用数据,为该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之大数据技术,依据个别领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化的渴求,展开针对性分析,使二者融合更具价值,为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指明方向,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使二者得以有机融合[3]。

2.3优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安全稳定性。计算机网络容易受病毒、黑客、木马等消极因素影响,削减其安全稳定性,无法为人工智能的准入提供前提条件,同时会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成效,为此需通过优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稳定性、安全性,为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确保二者融合相关研究工作可有效落实。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网络环境相对较差,网络地区化发展存在差异性,阻滞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与研究。基于此,我国需联动法律部门,为维护计算机网络环境安全稳定夯实立法基石,引导人们文明用网,使网络得以朝着健康稳定方向发展。同时,地方政府需联动企业及个人,加快网络体系的普及工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准入提供条件,在敷设网络体系同时,加强人工智能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明晰人工智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价值,继而催生人工智能消费市场,达到用需求带动该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发展的目的,使更多的企业看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广阔市场及丰沛利润,继而有更多的研究及技术开发团队进入人工智能消费市场,同时为维护网络安全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网络市场更有秩序,加之国家立法及相关法予以约束,使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无后顾之忧。

2.4培养优质人才。人工智能在我国研究与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在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为使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与发展更为得当,高校可在计算机专业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通过系统教学使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意识,达到培育专业技术型人才目的,为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应用夯实人才基石。为使人才培育更富成效,高校可组织学生以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为课题展开研究,为高校营建技术创新氛围,为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营建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为充实我国人工智能研究体系,累积人工智能研究经验奠定基础。除高校积极培育人才外,当前计算机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需注重培养岗位型人才,向其宣讲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并依据技术发展需求展开针对性培训,设定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激励机制,用以引导工作人员朝着技术创新方向挺进,激活全社会技术创新实践热情,提升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成效[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技术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其应用成效关乎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数据采集分析、硬件软件开发、网络资源共享等运用成效,为此需通过提升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智能化程度,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二者融合运用提供条件,优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安全稳定性,培养优质人才等方略,达到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综合质量的目的,为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学东,王昊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7(12):120-121.

[2]杜月云.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7(9):31-32.

[3]赵楠,缐珊珊.人工智能应用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7(6):590-592.

人工智能培训方向范文4

关键词:人工智能;金融;证券投资;应用分析

1“人工智能+金融”在证券投资领域应用的意义

1.1提升工作效率。在“人工智能+金融”下,证券市场利用人工智能的相关工具,对信息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对金融的微观维度进行分析,可以最大化地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通过市场关联度来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切断风险的传播,从而提升系统性和整体性。另外,在“人工智能+金融”下,各项条款内容以及内控制度等,都可以进行涵盖,以此来与大数据技术对比,提高合规性,提升工作效率。

1.2帮助市场做好投资决策。市场投资决策指的是各个投资主体提前作出论证和调查,为最终的活动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是进行市场活动决策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市场决策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风险发生概率,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提高投资决策的成功率,反之则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将会大大提高,更严重者还会对企业的资金产生一定的威胁。

1.3降低人力成本。在大数据技术的处理下,智能客服应运而生,它可以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是连接企业与用户的桥梁,是基于自然语言之上的技术方式,为企业管理技术提供了便利,统筹安排各项信息数据,大大降低了人工的成本。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国内大型证券公司也利用人工智能金融技术的东风,在智能投资顾问领域开展了人工智能定量交易,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人工智能在证券投资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2.1人工智能在业务运用方面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当下传统业务依旧是证券投资市场中的主要业务,而人工智能在业务方面的应用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工智能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往往被认为徒有虚表,在应用中不切实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传统业务的根深蒂固,相关工作人员为了业绩考核以及上层压力,只对传统业务感兴趣。另外,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应用不够成熟,对于风险和成本的控制还有待提高。所以人工智能在证券市场业务方面进步不明显,传统业务形式依旧为主流,所以不能适应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的运用。

2.2缺少专业的研发人员。证券市场中的内部信息技术人员,要对内部信息系统进行开发、维护,对人工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完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内部信息技术人员只熟知内部信息系统,而对于新技术的研发和维护专业知识能力不够,对业务的理解不全面,所以具有人工智能改造技术的综合性研发人员少之又少。虽然专业研发人员可以从互联网公司引进,但是由于证券市场自身的特点,相关业务内容具有保密性等,专业研发人员从互联网企业引进不够现实,这使技术的开发受到了限制。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下,证券市场中专业研发人员不足,没有一定的人才储备,也是证券投资领域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2.3监管体系不完善,存在多种安全隐患。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优势颇多,但是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金融风险较高,对于尚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影响的不仅仅是系统的风险指数,同时对于金融市场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证券市场中,人工智能监管体系同样重要,现阶段,由于种种因素导致的监管体系不完善,安全隐患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被监管主体众多,无法清晰划定标准,由于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参与主体的形式不一,如人工智能技术的提供部门和应用部门、人工智能技术的模型设计部门以及系统部门等。一旦人工智能证券在使用中出现了问题,相关责任方无法确认,而现阶段,监管罚则虽然已经构建,但适用条文不够具体和明确,所以责任无法落到实处,这是监管不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二,“人工智能+金融”对证券监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其能够了解并熟知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同时也要对人工系统算法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判断,以全面了解证券金融领域的相关知识内容,提高其认知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证券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远远不够,对于人工智能系统算法以及基础知识了解的相关工作人员不多,传统监督手段根深蒂固等,导致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效果不佳。

3完善人工智能在证券领域的应用分析

3.1适当转变经营策略,不断创新适应时展。3.1.1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相比较发达国家证券市场而言,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中间业务作为证券市场中的利润点,其资产负债仍旧占据了较多的份额,所以我国证券市场的中间业务收入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中间业务的总收入,并对其进行创新,开拓新的业务利润增长点,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对托管业务、投资证券市场业务等进行债券联合承销模式,以对中间业务进行创新,提高收入。另外,实施混业经营,也是提高业务利润增长点的一种有效方式,该方式在世界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下成为主流,由于贷款利息和股权投资收益之间的差距明显,所以混业经营的方式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合理有效地利用客户渠道以及证券市场品牌的优势,是提高证券市场营业利润的关键因素,这也是改变经营策略,符合时展需求的重要手段。3.1.2组建大数据库。现阶段,电子商务营销作为主要营销方式,大数据库的建立是根本,而在证券市场中,庞大的客户数据信息库,是证券市场本身的最大优势,所以要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库,推动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在组建大数据库的过程中,市场中的用户通过对应的网点开展相关业务,而用户的信息(职业、身份等)都可以存入到数据库中,是证券市场中有效的数据信息,这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是无比强大的优势,而这个过程不需要任何成本。所以,在证券市场中,要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数据库信息,对大数据库信息进行深度的剖析、总结客户资源、针对需求大的客户要开展个性化的产品服务,而产品营销创新也是未来的发展目标。在证券市场中建立大数据库,是证券市场符合时展需要的重要表现,以大数据库为根本,拓宽业务渠道,提高产品营销力度等,将产品的服务功能更好地展现出来,以此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

3.2加大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我国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匮乏,而复合型人才主要都是从国外引进,我国对于人工智能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工智能方面的高校比例为1∶8,而且培养出来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与智能企业的人才要求还相差甚远。在“智能+知识”的时代,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企业之间的竞争终究是专业人才的竞争。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匮乏,加大了各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无论对于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是顺应时展的必然,只有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对于高校而言,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同样重要,如何推动“人工智能+金融”的发展,教育体制的创新和资金的投入必不可少,所以要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训进行创新,为培养复合型综合人才打下基础。

3.3建立行业规范体制,提升个性化产品服务。以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导向,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促进金融行业的规范化和严格化发展,构建完善的金融体制,并将体制细化到各个环节,做到各业务流程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另外,以客户为根本,分析客户的需求(投资理念、消费观念、个性化需求等),对现有产品进行创新和升级,只有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个性化的产品服务。

4结语

人工智能培训方向范文5

关键词: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生产管理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保证生产安全性、高效性、环保性和经济性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条件。为提高生产水平,新型材料、设备以及生产技术不断涌现,生产管理难度逐步加大,而且生产领域的安全风险持续增加。在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的情况下,适时引入先进科学技术至关重要。

1人工智能托底安全生产的可行性分析

在信息技术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当下,以人工智能保障安全生产并不是空想,这一技术的有效应用将会大幅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智能性,可为构建智慧化生产管控模式奠定基础。大数据时代,安全生产的管理诉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数据安全管理,构建安全管理感知维度分析模型,利用深度学习强调管理决策精细化发展,实现智慧管控与智能化管理转型才是重点[1]。以人工智能托底安全生产,可以满足上述诉求,将消除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人为干扰,可切实提升安全生产质效。从现实角度来看,现有的生产安全管控系统并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融入更多的先进技术成为必然,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无疑是最合适的。当前,政府给出的指导意见也加大了人工智能托底安全生产的可行性[2]。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均对加大安全技术改造与安全生产管理转型提出了明确指导;着力打造智慧安全城市、构建安全生产治理新格局,推进“互联网+安全生产”,强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综合利用成为重点。所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安全生产,是符合时展与宏观环境要求的可行性、必要性举措。

2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保障中的应用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看,大数据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全面采集与应用让安全生产管理的客观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都得以提升,为全面优化安全生产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3]。事实上,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保障中的应用,就是创新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信息处理技术,基于人工智能为海量数据的高质、高效处理作为支撑,最终使安全生产在高新技术的加持下得以实现。目前,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石油化工、采矿业等工业生产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广泛。在安全生产中,人工智能主要发挥智能管控价值,既可以为人工管理做补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4]。大数据背景之下,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保障中的主要应用模型分为以下3种:(1)人工智能验证模型。主要用于保障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培训考核业务。基于“视觉识别核心技术+在线考试系统+员工信息数据库”联动强调实现人员安全生产能力、行为、成果的智能化监管;基于信息技术实现了全过程追踪,为强调安全生产的人员管理质效提供保障。(2)物体智能识别模型。在这一模型中被识别的物体与企业的生产内容以及安全生产管理需求有关。以采矿业为例,该行业基于“物联网+视觉识别”的技术组合,实现矿井车辆的智能识别和管控,为保证车辆下井作业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5]。(3)环境智能检测模型。大多数生产现场都有着较为复杂的环境,要求入场人员遵守规定并具有专业知识储备,但即便如此也难以避免误入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基于人工智能构建环境检查模型,可实现施工现场环境的实时化、全面化监控,可实现现场防控的精准分级并且就有LED大屏显示和收集信息推送,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最新信息,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安全生产准备。

3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建设要点

为保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实效性,强调技术的有机结合与深入落实,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强调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平台建设,结合实践经验与现实需求完成前期规划,并逐步确立人工智能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3.1建设规划

在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平台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明确人工智能的现实需求和要求。从当前情况来看,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基于先进技术弥补原有生产安全管控系统的不足,推进人工化管理向智能化管理转型,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持续化、动态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夯实智慧生产发展基础[6]。在此情况下,要求基于人工智能与安全生产管理深度融合,需要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的融合应用,强调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基于此,技术人员需要在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平台建设规划阶段,关注的要点有以下几点。

3.1.1实现一体化管理

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代表着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的创新,能推动生产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发展。在实际作业环节,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建设思路是实现人机环管,以“人工+智能”的组合形式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控,力图消除管理死角,建设安全管理闭环,在平台中实现人员、行为、技术、设备、现场安全性的一体化管控。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平台时,必须强调平台的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确保平台运行紧紧围绕核心——安全生产数据。在安全生产管理环节,借助于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平台,可实现智慧场景搭建与安全数据治理,并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支持保证数据服务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平台中的数据,不仅包括安全生产信息,还应包括同行案例、专家案例、安全业务数据、员工设备信息等多元化信息。通过深挖上述信息,平台可完成深层次的智能化分析,从而基于安全管理全景视图描绘,展现安全生产的动态轨迹,最终达成一体化管控目标[7]。

3.1.2强调合理合法

对于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单位而言,保证系统平台框架、功能以及内容设计与规划的合理性,确保平台建设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至关重要。在实践中,平台设计人员必须充分践行可扩展性、规范性、高兼容性以及实用性原则,做好整体设计与细节把控,确保系统平台得以安全、规范地运行,具有实用性和植入性价值。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平台的建设人员,还必须深入研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条例以及政府指导意见,明确相关的国家以及行业标准,提出规范合理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方案。

3.2建设目标

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建设,需要以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为指引,并在实际应用环节不断结合实践做出适当调整,使人工智能平台的实用性、适用性价值不断提升。从现实角度来看,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建设方向与目标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全面管控与自动化业务。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建设,必须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全面性,强调多维度、多角度的全闭环管理,从资金、人员、救援、培训、绩效、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着手打造综合性、系统性管理平台,并利用人工智能的客观性、实时性优势保证安全管控的持续性。当然,建设时也需要基于“数字化业务规则+个性化业务处理算法”保证安全管理的自动化、精准化;还应该通过异常行为分析、智能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实时监控与自动管理[8]。另一方面,数据化与高效化管理。人工智能平台必须具备深度处理安全业务数据的能力,需实现多维一体化数据分析格局,并强调数据业务处理的规范化、高效化。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还应提供动态监管、移动应用以及离线应用功能,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使用该系统。

4结语

人工智能培训方向范文6

【关键词】智能化;财务机器人;会计教育;冲击

人工智能从20世纪40年展至今,虽然没有普遍使用,但是在大部分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的公共区域已经普及。在计算机、银行、会计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系统,而且范围会逐步扩大、技术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迄今为止,我国对于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影响的理论研究基本上是总结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还没有指出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应用,从会计教育角度的研究更加少之又少。目前,国内外研究会计教育改革的文章较多,但研究财务机器人在会计教育领域应用的文章较少,财务机器人在我国会计教育领域上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2017年5月“德勤财务机器人”问世,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侵占财务人的岗位,财务人将面临就业和失业双重危机。财务机器人的出现给会计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会计教育将如何顺应潮流积极应对?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一、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以代码为基础进行目标实现,可以极速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和数据处理问题,储存大量的数据源进行模拟运算,这些模式构成了人工智能运用的基础。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通过研究模拟人类现实活动的智能系统或智能机器系统,实现减少人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1.企业常用的财务机器人系统所运用的技术

鉴于当前智能化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大多为初级领域,本文主要分析当前企业常用的财务机器人系统所运用的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财务机器人包括三个部分,光学字符识别系统、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电子财务记账系统。(1)光学字符识别系统作为财务机器人的眼睛,批量、快速的识别会计单据,且把识别出来的会计单据图片整理到一个文件夹中。(2)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简称RPA,作为财务人工智能的核心流程,RPA可以通过录屏,完整的录制计算机使用者的应用操作,然后不断的模仿并重复对计算机操纵,从而成为虚拟劳动力。RPA的技术实现分为,录制使用者屏幕动作,自动生成脚本程序,手动修改和生成脚本程序,并根据最终的脚本程序反复执行并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3)电子财务记账系统作为财务机器人的账簿,也是财务人工智能的基础要求之一,相对于传统的电算化账簿有了更多的出入,大企业运用更多的是SAP系统,而针对小企业运用更多的是MEGI系统。

2.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1)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的进程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的进程,“财务机器人”也应运而生。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可以帮助会计人员高效准确地处理基础的、机械的、单一的、重复繁琐的会计事务,大大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让会计人员可以从事更高层次的财务分析,财务工作由此变得更加智能化,也更加便利。(2)财务机器人可以确保数据计算准确财务机器人可以确保数据计算准确,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财务机器人来临的时代,从事会计基础工作的时候,会计职能由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会计人员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以适应和应对财务机器人的出现给会计人所带来的冲击。(3)大型企业已争相试用财务机器人目前,我国大型企业已争相试用财务机器人。在2016年3月10日,德勤与KiraSystems联手,推出财务机器人H5,正式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中。2017年,德勤首推财务机器人——“小勤人”。财务机器人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在会计行业,人工智能的表现越来越优秀。希望未来会计行业财务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也能够普及中小企业,让中小企业在智能化大潮下尽快融入其中,提高我们会计行业整体的财务工作效率。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员需求调查分析

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员需求调查分析是以会计人员就业需求为导向,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调查分析和结果评价,包括问卷调查的设计、资料收集、统计与整理等事项。调查问卷设计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整理获得的相关数据和资料;根据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促进我们更好地了解会计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智能化时代财务机器人的出现。

(一)会计人员城市分布调查分析

从城市分布统计:一、二线城市的会计人员占比高达67.3%,从城市分布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会计人员的城市分布多在发达城市,相对来说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和接触机会比三、四线城市要更高,而且发达城市往往处于变革的最前沿,在变革的过程中可以更快接受到新的知识,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做好职业转型的准备。

(二)会计人员年龄调查分析

按照会计人员年龄统计:一线城市的会计人员,80后与90后占比高达69%,而70与60后占比为31%。从年龄段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会计人员的年龄构成相对来说都比较年轻,新事物与新知识的接纳程度和速度都比较快,为人工智能变革浪潮下进行职业转型奠定基础,迅速找准自己的站位。

(三)会计人员能力素质调查分析

近几年来会计人员的高学历分布有所提高,其中本科学历的占比最高,达到了51.6%,硕士占比30.5%,博士及其以上占比达到13.7%,大专及以下的学历的仅占4.2%,同时愿意进修的人员占到被调查人员的43.5%。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一、二线城市会计人员的基础素质偏高,学习能力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三线以下城市的会计人员,且提高自己能力的意识较强。

(四)会计人员参加人工智能技术培训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企业财务工作中,有参加过人工智能技术培训的财务人员占36.68%,未参加培训的财务人员占63.32%。从调查的资料和数据上来看,企业对会计人员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尚不够重视,培训机制有待加强,使得会计人员能够及时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综上,从以上调查分析得知,以会计就业需求为导向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在财务领域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但依然对财务领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当前取代的是单一、机械化的工作,随着变革的深入,财务人工智能能够影响的岗位与范围会越来越广。智能化环境下的会计教育面临着冲击和挑战。

三、智能化对我国会计教育造成的冲击——以财务机器人为例

从以上调查分析中得知,人工智能虽然在财务领域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依然对我国会计教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以下以财务机器人为例,分别从四个维度进行探讨:

(一)从会计人才的需求来看

从会计人才的需求来看,会计从业人员需求特质将发生较大转变,人工智能的发展减少了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同时提高了会计就业的门槛。首先体现为原始的手工记账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会计教育上和企业中早已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会计信息化软件及会计系统在会计教学和工作中的运用,到目前最新的智能化财务机器人的出现。财务机器人将从整体上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减少过去人工处理的大量会计数据信息。因此,在未来的社会需求和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从业人员需求特质将发生较大转变,会计工作人员需求量必定会减少。会计工作融入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后,不仅会从现代信息技术上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还会提高会计就业门槛。

(二)从高校会计学生就业角度看

从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角度看,会计从业人员现阶段处于饱和状态。会计非常讲究实际经验和工作技巧,目前就业门槛也相对较低;行业性质特殊,职业相对稳定,工资报酬不错。因此,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将直接导致会计核算人员失业危机。等到财务机器人普遍使用之时,会计教育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会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也要进行革新,仅懂传统会计的业务知识,对于人工智能系统一点也不了解是不能应对不久将来的会计工作。科技在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传统会计的手工输入可能会在将来某一个时刻被淘汰,会计人员的岗位危机越来越明显,会计学生的就业何去何从?会计教育应如何与时代同步是高校会计教育者应思考的问题。

(三)从会计工作的职能来看

财务机器人出现后,从会计工作的职能来看,智能化将打破原有会计人员的分工和审计工作,将促进和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会计环境中以前的会计模拟实训课堂上的手工记账和一些存在机械,单一和重复的财务问题,相关的手工职位基本上不存在,原有设置的相关岗位的财务人员可以由财务管理者的会计岗取代,这使得以往的财务状况分工被打破。此外,财务机器人对审计工作也会形成很大影响,比如依据会计业务的类型或性质打破分工模式。一方面要增加精通财务和审计软件的技术人员,以适应人工智能审计工作需求,以便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来看

从高校会计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目标来看,高校会计教育将面临着实质性变革。人工智能的到来,将改变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重新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前,会计的主要职责是会计核算。因此,会计课程设定及会计教学内容都重视会计核算,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会计技能培训上,鼓励学生考取更多与会计专业有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让学生投身于考证中,会计毕业学生只会记账、算账,而不能成为企业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在这种会计教育状态下,将来的会计学生在会计工作中只会规范性、重复性的劳动技能,这些简单又重复的技术很容易被财务机器人取代。高校的会计教育如若不能及时调整或变革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内容,最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会失去就业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教育迫切需要调整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四、高校会计教育应对智能化时代财务机器人出现的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会计教育+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

1.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上,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将改变原有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高度重视将“会计教育+人工智能”相融合。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会计教育的变革创新,会计教育必须要与人工智能紧密相连,在会计教育中嵌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实施这种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变得更加多样性,更符合时展潮流。原有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课程的占比非常大,学生核算技能的培养,需要学习很多专业基础知识,如: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这些课程所占课程量和课时量都非常大,这些课程主要针对的是有较强替代性的低端核算技能,所以要尽可能压缩课程量和课时量,并增设与智能化相关的新课程,让会计学生尽快融入其中,增强自己的就业优势。2.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其课程系统和培养目标要兼具灵活性和时间敏感性。目前,我们高校会计教育是滞后于技术发展和会计实践发展水平的。因此,高校会计教育应与时俱进,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依据时展需求作出相应有效的调整,积极推进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变革,以确保高校的会计教育在智能化技术发展中永立不败之地。

(二)推进“会计教育+人工智能”模式的应用与发展

一方面,高校应增加资金投资,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人才与会计教育专家的合作。高校制定适当的措施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培养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会计教育方面专家。目前,高校大多数现有会计教师都不了解人工智能,需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和会计教师之间的合作,加强会计教师对人工智能知识培训与了解,让教师真正理解人工智能在会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推进“会计教育+人工智能”模式的应用与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支持。目前,高校人工智能在会计教育领域应用和发展上尚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及教育管理机构对此并不够重视。因此,高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会计教育中利用人工智能促进高校教学的发展,将会计教育智能化作为未来高校会计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会计教育向技术方向引导与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在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将来,依然会有部分工作必须要人类来完成的。如今,利用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财务人不但要懂财务知识,更要懂得利用新技术去解决财务问题。因此,在会计教育上,向技术方向引导与发展,提升会计人员适应能力与技能更新能力是当前重要任务。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人工智能可以取代重复而繁杂的工作,高校会计教育也应革新,培养发展自己的战略分析能力意识,提高财务竞争力。会计人员在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也要对会计专业知识有所狩猎,而这部分综合人才目前较少。企业会计人员应对未来财务机器人的思维提供自身的经验和处理方式,使得自己能够更好地立足公司,为公司提供更好的会计服务。

(四)智能化加快高校会计教育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进程

智能化背景下高校可以针对以后会计学生的就业需求,建立健全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财务会计加快向管理会计转型。高校可适当增加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控制等课程的课时,同时还需增加统计学、数理统计等课时,以满足网络时代大数据分析和使用需求。为了满足现今的智能化需要,还可以设置人工智能课程,从大学开始培养研发人工智能系统的人才。国家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可以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人工智能研发事业中,同时更要加大对专利的保护力度,让科研人员专心搞研发。同时企业也可以把人力资源从繁杂的会计工作中解放出来,高校可以多设立财务管理方向的课程,提升会计学生的就业实力。未来,面向智能化环境下的会计教育更加侧重企业财务预测、分析、决策,财务人员必须适应并接纳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利用财务机器人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向管理型、复合型财务高级管理人才过渡,会计教育向管理会计转型,是目前大势所趋。

五、结语

高校是学习的摇篮,是会计人才培养和提升的地方。当前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大数据、云技术、区块链等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将来,依然会有部分工作必须要人类来完成的。如今,利用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财务人不但要懂财务知识,更要懂得利用新技术去解决财务问题。只有成为优秀的财务人,才不会被出现的财务机器人所替代,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企业做好财务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因此,在会计教育上,培养高校会计人才适应能力,提升会计人员技能更新能力是当前重要任务。只有具备较强学习能力,提升会计人业务水平,提升会计人适应能力与技能更新能力,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较好地适应和应对智能化对我国会计教育造成的冲击。

主要参考文献:

[1]毛家慧.人工智能背景下财会行业发展趋势研究[J].财会学习,2018.

[2]于?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对财务管理未来发展的影响[J].国际商务财会.2018(10).

[3]卢浩伦,周洁怡,覃凤琼,刘庆克.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财务机器人应用的适应性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2).

人工智能培训方向范文7

关键词:人工智能;企业;财务会计;改革

引言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势头下,人工智能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彰显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尤其在会计行业中,人工智能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各企业财务会计转型阶段,更应该重视人工智能的有效融合,促进企业会计的深远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优势运用于企业实际财务会计中,促进传统会计模式的整体改革,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质量。一、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及具体应用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应用能够促进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有效改革,对会计行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实际的会计管理和运营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推动我国会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我国会计行业包括企业单位、行政职业单位、政府机构等,目前人工智能还没有完全普及到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人工智能技术无法发挥其真实有效的作用,会影响到会计核算工作的精准度。现阶段在会计行业中应用人工智能还存在局限性,在某些会计的审核过程中依然需要人工主观地去判断和工作。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能够促进会计工作的充分改革,对会计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一,转移会计智能的重心。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中应用,是对传统会计核算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能够将会计行业的工作重心转移至智能化发展模式。在企业财务会计的日常工作中,传统的核算监督工作经常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且由人工进行工作很容易出现一些疏漏问题,产生数据计算偏差等情况。随着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实际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使得会计行业的各种交易和计算都能够突破人工工作,转型为自动化的工作模式,形成了新的财务系统。传统大量例行性、重复性的核算事项都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劳动力,促使会计智能的重心充分转型,由基本职能转向多重职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动下,使得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形式充分改革,推动会计工作向创新阶段发展,更大程度的减少了人工核算工作量和时间,促使会计工作人员从烦琐的工作中获得解脱[1]。在企业实际的会计运营发展中,会计核算的方式和管理模式逐渐转变,可以很好地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形成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发展。第二,显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传统的人工会计工作中,对于信息处理的效果不够严谨,容易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出现疏漏问题,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实际的会计信息处理环节,就可以及时避免出现低级错误,提高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人工智能在财务会计中还能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如果遇到非法操作的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作出警告,有助于针对问题立即执行处理措施,尽快提醒工作人员修改信息操作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通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能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信息核算、审计等给予质量化的帮助,保证了会计工作各个环节中信息的精准性。在财务会计实际工作中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作用,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流程都可以自动完成,且能够自主存储数据信息。针对企业进账信息能够及时核算处理,还可以将各个项目核算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储存,有助于随时调取任意时期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三,明显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将人工智能运用于会计的基本核算当中,改善了传统核算的模式,更大程度的节省了记账时间,提高了记账工作的精准度和速度。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会计工作人员不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在账务的记录、计算、整理上,利用技术功能就可以自动生成账务表,显著的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缓解人工管理的枯燥,并且能保证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降低了人工核算带来的风险问题。人工智能的使用逐渐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压力,不仅为核算工作的精准性和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还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对会计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还可借助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能力,高效地挖掘数据资源,发挥其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科学建立数据库的形式,进而更好的选择数据模型,有利于提高数据信息技术能力,解决了数据分析联防巨大、获取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将智能化核算软件充分应用于会计工作实际中,可提升财务会计工作的服务质量,减少了人工核算所消耗的时间,提升了会计工作速度和效率,促进财务会计整体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二)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1.审计核算会计工作随着经济发展需求而不断烦琐,工作量也不断增加,会计工作人员面对大量的工作任务,难免会出现工作失误的现象。尤其在审计核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核算差错,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会计工作应该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运用,利用计算机提前编好的程序,进一步精准地对审计范围及内容进行核算,具有较高的工作实践能力。在审计核算过程中只要保证程序的编制无误,就可以有效地进行大量计算,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降低了审计核算过程中的错误率,发挥人工智能工作效率,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2.资产评估预测当下财务会计工作内容较复杂,比传统的财务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要广,面对数据信息波动大的问题,传统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人工智能的充分运用,能够解决信息无规律的波动问题,可更好地完成正确的资产评估、预测,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3.经济前景预测在实际的财会工作中,工作人员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测,通常只是建立在自身经验基础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人工智能具备技术优势功能,可以针对特定的范围进行科学分析,能够做出程序化的数据分析,并详细的预测经济前景,获得更加详细的预测数据。借助人工智能可以优化财会经济前景预测的质量,帮助相关行业获得更加全面、客观的预测结果。4.参与会计管理的决策与规划人工智能具有技术优势,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可以对管理决策和规划作出有效支持,将人工智能融合在会计管理的决策和规划中,有助于协调财会工作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在会计管理的整个环节中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发挥智能化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水平。

二、人工智能时代下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现状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逐渐转型,虽然突破了传统财会工作模式,但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在企业财会实际发展中不断作出改进和调整。

(一)法律法规缺失。目前我国虽然已建立了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还存在着立法不健全的问题,影响了实际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企业对于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认识不足,没有一个更强的惩戒力度,无法有效避免各种违法的行为[2]。并且没有明确界定法律责任,在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无法正确地划分责任,削弱了法律制度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影响着企业财务会计的创新发展,阻碍了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有效融合,需要企业提高重视度。而有关人工智能的会计管理制度也很少,对于实际的会计运用中缺乏实践性和系统性,使得会计行业的发展权威性的指导不足,且缺乏会计领域人工智能方面的制度建设。

(二)会计人才匮乏。在人工智能时代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影响了人工智能在财会工作中的有效融合。人工智能打破了传统的重复性工作模式,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在掌握会计基础的分析、管理能力基础上,更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和运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十分缺乏技术型的综合会计人才,无法使人工智能更好地运用于当下财务会计实际工作中。企业虽然注意到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但是目前服务市场受限,对于管理会计证书的层次性不足,导致业务范围的拓展也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当前财务会计人员长期以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式工作,安于现状、不求创新,大部分会计人员都不愿意重新学习新的工作方法,导致其分析和决策能力都无法提智能的了解不够充分,无法推动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人工智能时代下企业财务会计改革探析

人工智能时代下,企业财务会计需要充分改革,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财会工作有效融合,促进企业财会顺利改革,推动企业整体高效率发展。

(一)增强改革意识,奠定思想基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要对企业财务会计的改革给予支持,深刻了解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优势,将传统会计与人工智能有效融合。政府应选择具有较高水平的会计单位作为试点,不断地拓展改革的范围,相关行业的组织也应该辅助政府工作促进改革的顺利实施。各企业领导需提高对人工智能运用的意识,深化了解人工智能融合在财务会计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树立先进的改革思想。企业还应改革员工制度,重视激励制度的有效性,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财务会计的改革过程中。

(二)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法律法规是人工智能时代推进会计改革的重要保障,企业要想获得财务会计的充分改革,就应该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改进,发挥法律制度的有效性[3]。首先,为了在实际的财会工作中保证法律责任足够清晰,就需要健全会计立法,充分发挥会计立法的作用,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落实责任。会计立法的建立健全能够更好地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按照会计立法对企业财务会计中的惩戒问题进行完善,规范会计工作具体责任。企业财务会计相关制度中,要重视提高制度的实践性和完整性,可通过建立专用制度,深刻阐述人工智能概念等内容,并制定出财务会计改革的具体措施。

(三)健全管理体系,优化内部环境。企业要想充分做好财务会计的顺利改革,需要健全的管理体系作为根本推动力,只有具备健全的管理体系,才能对企业内部环境实现优化升级,这是财务会计改革的必要措施。企业要在实际运营中完善管理体系,从人力资源、制度、战略发展等管理方向入手,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企业要深刻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进而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战略性规划,充分将人工智能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创新发展战略和目标。将一些重复性工作的岗位撤销,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优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要增设人工智能管理会计等岗位,分配新岗位会计人员。企业要创新会计管理模式,调整高岗位职责,在实际管理中完善监督、考核等制度,为财会改革营造良好的内部制度环境。

(四)改善硬件软件,提高科技水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的转型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以支撑信息化技术的充分运用。企业要充分考虑资产规模、设备水平、物价等方面,进而建立专项的信息化经费,为硬件设备的资金需求提供保障。在健全基础设备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重视各种硬件配置的日常维护,对于温度、湿度严格的控制,并针对财会机器人、计算机等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此外,要完善企业会计系统,应详细了解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根据实际的需求,科学的对会计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增加或删减,以提高会计系统适应性。企业可建立共享数据平台,能够帮助到财会管理系统的升级,提高管理模式的衔接性。要在企业财会相关设备上安装防病毒软件,提高网络平台使用的安全性,严格监控数据的实时流向。

(五)加强培训学习,建立人才队伍。随着人工智能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融合,社会更加需要具有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才的培训和引导。社会企业可与高校做好交流,为高校提供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可有效提升人才的现代化意识,更好的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学校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增设相关的课程,将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内容融入会计相关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实践能力。还要不断提升管理会计的服务能力,提高管理会计证书的权威性,促进会计服务市场专业水平的有效提高。企业还要针对财务会计的改革发展,开展更具体的培训,并能够满足会计人才的需求,充分鼓励会计员工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被运用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发挥了现代化技术的优势作用,有助于促进财务会计的充分改革。人工智能与企业财务会计的融合过程中,还有很多面临的困难,会计工作者要提升职业素养,抓住改革发展的机遇,真正的借助人工智能推动企业财务会计的深化改革。企业要重视人工智能的应用优势,发挥其在实际财会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处理的质量,促进企业整体实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晓雨.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的转型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230–231.

[2]侯乐鹃.人工智能时代下农村企业财务会计的转型[J].广东蚕业,2019,53(11):72–73.

人工智能培训方向范文8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新工科

近年来,人工智能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高等学校探索“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高等学校需要主动结合社会需求,根据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所具有的普适性、渗透性和迁移性的特点,重视人工智能与相关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新工科是在传统工科学校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基础上提出的新方向,新工科建设要以未来新兴产业、新经济为背景,立足于“工科”和“新”两个方面,以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创新与实践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将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用于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实现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革[1]。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高科技朝阳产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能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软硬件及计算机信息系统设计,研发的复合专业人才为目标,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愈加广泛,具备熟练软硬件相关知识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为新工科建设的重点发展对象。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学科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智能信息处理的方法,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将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相融合,进行复合型、应用型的新工科社会紧缺人才培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多年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授课经验,来研究如何实现人工智能相关实践、理论课程与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电子信息类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人工智能背景下当前电子信息类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子信息类人才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目前,依然存在部分师生将会解答习题,能通过考试作为学生学会一门课的标准,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的教学理念依然存在[2]。教学理念与电子信息类人才评价机制紧密联系,传统的工程教育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知识的系统性等较为注重,然而新工科背景下,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更为强调,如果以传统人才评价机制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学会此类课程,很难达到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因此,当前电子信息类人才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2)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更新与调整,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以两电两信号(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为核心,课程讲授的内容对智能制造、智能检测技术、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所需要的电子信息基础知识引入甚少,课程体系的交叉性和前沿性不够,导致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的学生的思维依然停留在传统电子信息领域,走进职场后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新技术和新装备[3]。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了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4],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信息技术学科存在着许多重合点。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不再仅限于电路、电场等传统领域,而是朝着云计算、智能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新兴方向发展,如何将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需要在学习如信号与系统、C/C++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音处理等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的建设,使学生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前沿技术,扎实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实践教学与人工智能发展脱节,实验室硬件设备建设相对滞后,人工智能校内外实践基地缺乏。人工智能新应用、新技术不断涌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的速度较慢,实践教学内容与当前的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实验仪器设备缺乏,实验设施的更新换代滞后,部分机房的计算机配置较低、故障率较高,对运算量较大的以人工智能为导向的课程实验无法开展。多数高校校内外实践基地中,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实习单位不多,尚不能满足以新工科和人工智能为导向的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生产实习的需要。如何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电子技术、信号传输与处理等技术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进行融合并在智能家居、人脸识别等热门领域进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2人工智能背景下电子信息类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为了更好地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将人工智能新概念融入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进行复合型、应用型的社会紧缺人才培养,鉴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结合多年电子信息工程授课经验,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电子信息类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1)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电子信息人才为目标,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需要对传统的重理论讲解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程课时,制定更加科学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讲解电子信息工程与现实相关联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往往会基于电子信息技术所采集和解析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增加包含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及展示这一全过程的综合性课程,将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技术加以融合,对信息处理过程中需要准确分类、聚类、预测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且更深刻地剖析其所蕴含的价值,进一步提高信息的采集、解析以及处理等方面的效率,努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操作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设以人工智能为导向的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开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音处理等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未来的专业发展规划中,逐渐形成电子信息工程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不同专业方向,例如: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物联网、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驾驶,无人机等。

2)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教师队伍工程技术经验普遍有所不足,不仅应注重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而且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团队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展开全方位合作,例如: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等,提高教师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行业培训和进修,丰富自身实践经验,使其能在教学中,更好地把人工智能新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融合,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各种竞赛指导。通过海内外教师招聘和内部强化培养(教师“双师化”、“国际化”、“博士化”)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

3)增加以人工智能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大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加强基础性实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拓展综合性实验,并考虑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新建一些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实验室,如人体特征识别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智能传感器实验室等,增加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物联网、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驾驶、无人机等人工智能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最终使学生学有所用,达到以人工智能为导向的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定期邀请来自于知名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坛,使学生能了解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及时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前沿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人工智能竞赛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各种与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通过竞赛实现自身实践能力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并实现自我的学习成长。经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本科高校均高度重视学生参加竞赛类的实践活动,从大二开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会积极报名参加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等各种竞赛,并已取得较好的成绩。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人工智能竞赛,比如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AIChallenger-全球AI挑战赛、Kaggle数据科学竞赛等,通过参加人工智能相关竞赛使参赛学生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的理论、实践技术学习,并实现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设立创新创业保障经费,定期组织举办“新工科+人工智能”方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

5)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进行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应积极与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实施产学融合工程教育[6],实行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制”,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生产实习效果。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及时了解,然后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