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图书管理范例

企业图书管理

企业图书管理范文1

关键词: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探讨

一、当前我国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阐述

(一)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呈现出“面子工程”的状态

我们通过对当前我国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发现,大部分的图书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仍然受限于传统的文化出版行业模式的影响,图书出版企业日常业务运行的重点主要围绕着图书版权、图书印刷以及图书经营销售“老三样”来进行。然而将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仅仅视为简单的预算工作开展,甚至有一些图书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认为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是一种负担,对于图书出版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并无丝毫的意义,这就导致了图书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将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应对上级单位的检查而不得已为之的工作内容。在这种错误认知的干预下,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呈现出“面子工程”的状态,仅仅是为了预算而开展预算工作,导致了图书出版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情况以及财务支出存在较大的矛盾。除此之外,由于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难以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应,导致了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无法立足于图书出版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而对每一个开支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划分,不仅难以确保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应有的成效,还严重的干扰了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目的。

(二)图书出版企业预算考核的权威性受到了干预

众所周知,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就是全面细致的预算工作以及有力可靠的执行力,唯有有力可靠的执行力才能够确保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自身所特有的监管作用在图书出版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在实际的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的图书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仅仅是将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应付性质的工作,那么对于贯彻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考核的功能就更是无从说起了。与此同时,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意识到想要充分贯彻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考核机制,那么则离不开系统完备的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考核体系以及全面细化的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考核指标。除此之外,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考核体系以及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考核指标的缺失又进一步的恶化了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工作秩序。

(三)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缺乏群众参与性

实际上,在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模式已然与传统的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模式产生了截然的不同,我们不应当将现阶段的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模式视为简单的财务指标项分配工作,更不能单纯的将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视为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为了应对信息化时代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挑战,如果仅仅按照传统的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模式来开展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图书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将难以获取图书出版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有力支持,进而导致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成效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大部分的图书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图书出版企业的日常运转所涉及的各个方方面面都要牵涉到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一旦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图书出版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工作进度将会被无限期的延长。

二、当前我国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阐述

(一)突出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的全面性

为了突出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应当立足于图书出版企业的日常业务,并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从而全面的凸显出图书出版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各项问题。与此同时,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发挥出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特性,防止出现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的现象。为此,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定期的开展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培训工作,并在图书出版企业的内部张贴预算管理工作的宣传标语,从而切实有效的使图书出版企业全体员工正确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紧迫性以及重要性,从而加大图书出版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参与力度。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能够满足图书出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认真的充分调研图书出版发行这类主要的业务的开展情况,还有全面的听取后勤管理这些次要工作的意见,从而为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的实施提供运行保障。此外,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将所编制完成的预算提交给图书出版企业管理层进行反复验证,从而加强图书出版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交流沟通。

(二)加强图书出版企业预算考核与预算管理的对接

众所周知,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且全面性的工作,为此,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在编制一个行之有效的预算方案时不仅需要立足于当下,还应当着眼于未来,从而充分发挥出图书出版企业经验管理价值的最大化。一方面,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的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考核体系以及全面细化的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考核指标,确保在进行图书出版企业预算考核工作时能够对每一项工作都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切实的将图书出版企业预算考核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于图书出版企业预算考核工作的执行力,明确的提出图书出版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每一项财务支出以及收益的具体数值,并定出完成的期限以及完成的目标,借助这种完全细化的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考核指标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绩效挂钩的形式,从而实现图书出版企业预算考核与预算管理的对接。

(三)加强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

为了能够摆脱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呈现出“面子工程”的状态这一尴尬局面,图书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加强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图书出版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外部引进具有丰富的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经验的相关工作人员,借助这种以优带劣、以老带新的形式来全面提升全员的预算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图书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还应当加强对于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利用奖惩机制来激发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自我提高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积极开展关于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探讨研究工作,从突出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的全面性以及加强图书出版企业预算考核与预算管理的对接等方面入手,切实有效的提升图书出版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涛平.图书成本管理及控制的实践举措研究论述[J].中国总会计师,2017.

[2]翟海丽.本量利分析工具在出版企业应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企业图书管理范文2

现有库存很大部分是不良资产,在处理现有库存上首先是进行分类工作,现在出版企业对库存的分类依据一般都是库存年限,这种分类实际意义并不大。应该有了解目前的图书市场,熟悉图书内容及特色的专业工作人员按照图书的实用性和具体内容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一般将库存分为畅销、常销、滞销三类。在分类之后就要想法设法对库存进行消化。首先可以采用捐赠的方式消化掉一部分库存,这样不仅还能实现图书的社会效益还能有一定的免税收入。其次就是构建出一个多层次的分销体系。现在城市地区是大部分图书的销售主体,虽然乡镇、农村的购买力是有限的,但是毕竟还是人去购买的。所以在销售分销体系中将城市地区作为第一层次、图书馆作为第二层次、乡镇、农村作为第三销售层次,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分销到不同的地方。在分销中可以进行价格折扣进行推广,争取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于一些长期滞销的图书,特别是与教材同步的辅导资料和有实效性的图书,应该采取销毁的方式。这些滞销的图书表面上看是一种固有资产,但是库存也是存在成本的,如果长期这样存放,也是一种、资产的流失。在进行销毁和报废的行动时,要考虑建立图书的库存基因,具有长远价值的图书要有版本的保存。

二、创设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提升库存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传统的图书库存管理模式,在管理手段上显得十分落后,造成库存信息与出版、编辑、发行等部门没有进行互通,形成严重脱节的现象。出版部门对现有图书的库存数据没有准确的了解。编辑部门没有及时掌握已出版图书的印制发货情况。发行部门和客户签订的合同内容也没有和储运部门进行交接,各个部门都是各行其是,没有计划的出版、盲目的印刷和发货,对图书的销售带来严重的影响,还造成出版企业的资源浪费,使得图书库存迅速上升。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成果进行存货的管理,已经是出版企业图书库存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引进ERP管理系统。在现代化图书库存管理中,信息系统是工作的重要部分。ERP系统中包含中存货管理模块。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对图书库存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图书最小和最大库存量、经济生产批量等库存管理指标,并将这些指标数据及时的反馈给各个部门,通过有效的数据安排图书的各项任务计划。采用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所有的信息数据在各个部门之间的互通关系,比如发行部门收到了图书征订发货单,能够将单据信息快速传递给储运部门,保证及时安排配货和发货工作。库存图书的准确库存量、所在库位,需要进行配货时,信息系统都能够快速的呈现出来,简化了配货人员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储运部门将图书的出库情况反馈到ERP系统中,其它的各个部门也能随时进行查询,掌握到每种图书的入库、发货、库存等具体情况,作为自己工作安排的依据。通过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帮助出版企业实现以最小库存量来满足最大销售周转的目标。

三、借助外力,帮助实现图书库存尽快周转

任何一个出版企业在图书存储方面能力都是有限的,伴随现代图书市场,图书种类越来越多,需求量也在加大,很多企业的储存能力和发货能力都跟不上现在图书市场的需要。为了适应出版企业规模的发展,如何提升图书存货和发货的能力是出版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在我国的物流企业正在快速崛起,为出版企业解决以上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条件。目前很多专业的物流企业都有健全的物流渠道和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与出版企业自身的储运部门相比在运营能力和交易成本上都占有优势。所以现在出版企业在壮大规模时,借助市场物流企业,解决物流问题,降低库存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适当的和外部物流企业建立业务上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解决在发货高峰期发货量不足,运输任务繁重的问题,而且物流企业还能承担出版企业部分的发货风险损失。很多出版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借助各种外力缓解图书库存管理压力的方法措施,比如,根据全国对某种图书的需求量情况,在需求集中地区选定图书分印点,出版企业规定具体印制要求,然后签订协议委托地方印制单位进行分印。图书在地方分印点印制之后,出版企业再组织物流力量向周边进行配货。使用这种方法能提升发货的时效性,缩短发货距离,减少运输成本。为了保障各个地区分印点的规范和信用问题,对分印过程的监督控制有必要性的。现在各个行业都在进步发展,出版企业要懂得借助外力,提升自己图书库存的周转速度,实现高效的库存管理。

四、结束语

企业图书管理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出版社;内控管理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全面与细致的阐述,从而找出符合时展潮流的图书出版的发展之路。

二、数字化的特点

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传播途径也与传统大相径庭,通过整理我发现了以下的特征:(1)行业融合的特点。现今的科技日新月异,传播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它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衍生出了众多新兴行业,如动漫等。我国根据这一特点实行了“三网融合”,即将网络、电信和电视三个行业进行整合。(2)全球化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世界各国的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所以,无论是出版社还是企业,都会使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来推广自己的产品,扩大传播途径,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3)传播者与传播对象的界限模糊。

三、内控管理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数字化”已经成为人们常常听到的名词。但是对于传统图书出版企业来说,其内控管理的作用还是不容小觑的。第一,内控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有助于提高会计资料的精准度;第二,内控管理有利于图书出版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不受影响;第三,内控管理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也有利于规范严格的工作流程,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出版社经营目标的实现。第四,良好的内控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出版企业财产的安全性,而且企业可以按照预定的计划准确无误的出版,最后审计工作也会更加方便。

四、图书出版生产经营和内控管理

图书出版工作是非常繁杂的,首先需要专业人员对需要出版的图书进行编审和排版,然后把终稿交到相应的印刷厂进行印刷,检查无误之后进行图书的发行。这些工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兢兢业业,不能懈怠。当图书出版后,还需要良好的营销手段,将图书销售出去,以收回成本赚取利益。

(一)编辑和发稿程序的控制管理

在图书编辑环节,需要先签订合同,合作双方拟定好合同之后要进行审批和签订,其中包括责任编辑与作者间的合同签订,这就需要出版社的相关领导审查无误之后印上出版社的合同公章,合同方可生效。对于合同的文本格式,除特殊情况外,签订的合同文本必须符合国家版权局的统一标准[1]。双方在签约的时候,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为了防止出现版权的问题,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需要对版权的归属问题进行及时的、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合同中需要对作者授权的文本和期限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不能忽略作者的署名。在初审环节,责任编辑要对作者的稿件进行详细的阅读和审查,同时,对于一些不符合规定的词汇和专业知识,与作者进行沟通后再进行删改,通过这种方式让稿件符合相关的出版标准。初审完成后,责任编辑需要写出详细的审读报告,及时填写发稿通知单和排版工作单等并且上交。初审对稿件中明显的错误和其他问题进行详细的修改后,进行二审的工作,二审的相关工作人员先要阅读责任编辑上交的审读报告,然后审读稿件的内容及其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同时要对初审通过的稿件进行抽查,是否有遗漏的质量问题等,同时解决责任编辑提出的问题,并检查书稿是否符合出版要求。当审查工作结束之后要在发稿通知单上签名,在对处理意见的时间进行明确后,将二审的稿件上交,进入终审的工作[2]。大多情况下,三审也是终审,其编辑需要对审读报告中二审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如果稿件中涉及政治、法律法规等方面,更要进行详细、严格的审查,然后对稿件的价值进行估算,完成之后签署“同意发稿”,同时对处理意见的时间进行明确。三审(或者终审)的工作完成之后,责任编辑将会对其审核通过的稿件进行最后的检查和梳理,将排版工作单和发稿通知单上交到印刷部门,并且将图书征订单发送到发行部。

(二)印刷部门的控制管理

印刷部门的工作也是紧张而复杂的,在排版环节,印制的责任人首先要对编辑发来的稿件进行清点,并对该稿件的排版时间进行规定,然后发给排版厂询问排版厂的意见。排版后的稿件需要做校对工作,三校后的稿件返给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通读后,需要在图书的版权页面上标出图书的印张、定价。质检合格后的稿件,确认无误后传给印刷厂出蓝纸。印制部的工作人员要及时与责任编辑沟通,按照时间进行印制工作的确认。随后是付印的环节,编辑部在对稿件进行编辑之后,做一定的市场调查,并且对稿件的价值和市场进行预测,同时将相应的文件发给作者和发行部进行确认,最后发行部会根据相应的数据,通知进行印制的工作[3]。在图书印制的环节,相关的负责人需要接受编辑部对于印刷用纸的建议,双方达成一致后再进行印制的工作。印制的工作人员在保证图书质量和出版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印刷周期。在印刷工作结束后,印刷部还需要按照规定将电子稿或付印样书归还给编辑部或者作者。对于图书成本的审核程序,也是非常严格的。工作人员首先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审核,并且将这些成本进行合理的划分,随后经过销售量的统计,将成本进行转化。

(三)发行的控制管理

在图书发行的环节,也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首先需要对市场推广的合同进行拟定和谈判,然后对一系列的发票、账单进行整理,同时销售部门也会肩负起款项催收的责任,财务部门也会对催款工作进行督促和监督,并将反馈的收货确认函和发票确认函进行认定、整理和储藏。相关的销售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天填写工作日志。这也为销售主管和财务部的主管在对销售数量和费用报销的工作中提供有力的证据。

五、数字化背景下的内控策略

(一)转变观念:数字化时代振兴出版社的前提

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书籍。所以,传统出版社需要对数字出版进行重新认识,改变传统图书出版的工作理念。我们首先需要考虑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能为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专家认为,数字出版是通过二进制计数对出版的所有环节进行数字技术的转化,即原创、编辑、印刷、发行、消费者使用方式的数字化。数字出版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无论是从技术还是渠道层面对数字出版进行定义,我们都应该知道,出版的内容是核心,技术是支撑起数字出版的框架。

(二)整合产业链:数字化时代中传统出版社的发展途径

数字出版的产业链是由三个提供方组成的:第一个提供方包含了图书的著作者和传统图书的出版机构;第二个提供方是数字出版商的技术支持者;第三个提供方是相关数字图书的发行、阅读网站。每个提供方都是整个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每一个提供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它们分别是:内容优势、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这些环节组成了一个动态的出版系统,每一部分通过提供相应的服务、执行自己的程序、发挥应有的优势,来形成一个高效的运行产业,并且让结果符合读者的期待,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通过实践表明,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对现有的模式和环节进行调整和创新,在数字化时代抓住发展机遇,获得良好的发展。

六、结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化的三个特点:行业融合的特点,全球化特点,传播者与传播对象的界限模糊;内控管理的作用:内部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有助于提高会计资料的精准度,有利于图书出版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不受影响,保证出版社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财产的安全性。然后阐述了图书出版生产经营和内控管理,包括编辑和发稿程序的控制管理、印刷部门的控制管理和发行控制管理三个方面。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数字化背景下的内控策略:转变观念——数字化时代振兴出版社的前提,整合产业链——数字化时代中传统出版社的发展途径。通过对本文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发现传统的图书出版行业在数字化时代如果一成不变,就会受到众多的冲击,只有迎合了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图书出版行业才会获得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韩果,陈颖.数字化背景下大学出版社的振兴之道初探[J].新闻界,2011(4).

[2]邓开锋.整合•优化•创新•延伸:数字化转型中传统图书出版社的内容战略[D].西南大学,2012.

[3]丁银玲.出版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1.

企业图书管理范文4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知识的重要集结地,对于当地的文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所收录的书籍也越来越多,而怎样将这些图书高效且准确的分类及处理,也是管理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图书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多数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完成,不可避免会出现误差或遗漏,所以,若想做到对图书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需要全面研究图书管理系统,使其成为一种技术体系。

1图书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

影响图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图书的数量越来越多,对管理工作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所产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若是图书馆的图书数量太多,那么图书管理员就必须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对这些图书进行整理和分类,这不但增加了图书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且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误差的情况。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正确地将图书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也能够将图书划分成不同的种类。而对图书进行合理的分类也是图书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只有将图书分类工作做好,才可以将图书进行有序的编排和存放,使人们在寻找图书时更加便捷。并且,归档工作的效率问题也是影响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因。面对数目较大的图书时,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高效的整合及归档,而其中若是出现差错,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比如图书未能及时上架补充,会导致图书资源的暂时性短缺,不但对图书管理工作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影响人们的阅读。

2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实际运用

图书管理系统通常说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创建的一个管理系统,图书档案管理系统有着高效性、准确性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完成图书管理工作。应用红外线扫描技术来对图书进行更加快速有效的管理,解决了以往人工记录方式存在的各种问题。每本图书都有着其特有的信息特征,并且即便是图书的内容相近,管理系统也能够立刻区分出其不同,这种高准确度的特点也解决了传统人工记录肉眼识别存在的混记的问题。通过利用条形码的方式不但比人工记录的速度更快,而且更加精准和便捷,显著的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图书管理系统在设计环节时就按照当下图书馆中所有图书的种类进行设计,如此一来,能够更加节省人工进行分类的时间。并且,在图书的分类上,基本上所有图书馆或是企业单位都会采用统一的分类方案,这也可以保证图书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避免由于对图书的分类方式不一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对此,图书档案管理系统需要统一化,并且适用于所有图书馆或企业单位。在计算机系统中,分类方式也更为细致化,依据内容或是涉及领域的不同也能把图书分成很多种类,之后继续划分为多个小类型,而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在进行图书的数据收录时可以自动将其进行按照类型归类。随着如今图书的数目越来越多,在进行图书管理的过程中,要按照图书的不同种类进行相关档案整合与编排,可以利用电子文档的方式来进行,不但能有效地节约时间和人力,还可以有效提高档案信息传输、共享、存储工作的效率,若需要对档案信息进行传输时,可以进行拷贝,而若是需要打印成实体文件,则可以通过打印机来进行,完全不需要人工手写的方式,而且进行图书的上架或下架也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大大提高了图书档案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对档案进行增添及删减,整个过程免去了人力劳动环节。图书管理系统的运用,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并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为借阅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图书管理员来讲,在进行图书管理工作时,只需要完成扫描工作便可以做到对图书的上架或下架,免去了人工处理环节在删除旧档案时,也会自动生成新的档案,这也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便利,也让图书管理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图书管理的其他工作,比如对图书质量及数目的监察,保证图书能够及时地上架和补充,将一些旧的图书进行浅析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赵立枝下架等。而对于图书借阅者来讲,利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借阅者只需要在其中输入图书相关的信息便可以查询到图书的所在位置,也为借阅图书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性,节省了大量寻找图书的时间(林水秀,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在当下高职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办公室业务,2019年第7期166-167页)。

3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

实际上,图书档案管理系统是按照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特征及相关需求,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设计出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图书档案管理系统运用VB编程技术、图书管理技术、数据整合技术等,做到了对图书的查阅、图书管理、图书搜索、新书录入等功能。为图书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1设计版权界面

图书档案管理系统运用windows界面的设计方式,在系统启动时,利用splash效果,弹出信息提示框,并在提示框中显示软件当前的版本信息以及设计者信息等数据。提示框位于原始界面的上端,并且利用图片框和计时器等设计,可以有效地美化界面,而且也能够符合软件的风格。

3.2设计用户使用界面

为了保证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保护图书馆信息数据的安全,普通用户只能拥有基本的图书查询搜索权限,而图书的借阅、归还、购置等行为不能主动进行,需要管理人员来进行操作。将用户使用界面进行规范,也区别了用户的权限,使借阅者在登录系统界面时,只能运用图书查询搜索、预览打印效果等基本功能。

3.3设计图书管理员登录界面

在Splash界面显示结束之后,系统会自动切入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原本登录界面,这时候可以使用基本的图书搜索查阅功能以及用户登录操作,而只有登录拥有更多权限的账号,才可以解锁系统的更多功能。利用工具栏中的登录选项可以打开登录窗口,而登录窗口则可以利用combobox、textbox、label、commandbutton等进行设计。图书管理人员可以由此来输入账号及密码,进入到系统界面,解锁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全部功能。密码框需要在输入密码时进行隐藏显示,进一步提高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登录窗口的功能主要便在于“登录”或“确认”按钮,当该按钮点击后,当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后,系统会自动识别是否为已注册用户,以及用户的所拥有权限等,每个用户一段时间内连续输入三次账号或密码则要进行限制登录,避免非本人操作的现象,同时也可以避免解码器破译系统密码,当账号被限制之后则当次登录不再弹出登录窗口。

3.4设计图书查询及搜索功能

图书的查询和搜索使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基本功能,需要与数据库建立稳定的连接,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中相关的图书查询都采用SQL语言和数据访问目标ADD。在进行图书查询时,会按照系统的设计方案,借阅者或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图书的具体特征或内容来开始图书查询,比如图书书名、图书作者、图书种类等条件来搜索需要查询的图书。利用组合框的方式来方便借阅者进行操作,也可以在查询框中输入相关信息进行模糊查询,点击查询按钮后,可以显示与输入内容相关的所有图书来提供选择(冯运卿,任静怡,UML在图书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信息通信,2013年第9期126页)。

3.5设计图书借阅功能

图书借阅功能在借阅者成功完成借书操作后,系统弹出图书借阅成功的弹窗,并且在弹窗中显示图书的相关信息,同时将数据库中的对应图书数据进行修改。图书借阅功能主要分为连个部分,第一是用户信息,包括用户输入的借书账号,以及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数据,第二便是借书时间、图书信息、以及往期借书记录等,并且借阅者可以查询到自己之前所借阅过的图书。而每个借阅者都要限制同时借阅图书数目限制,若借出超过一定数量,在图书尚未归还时将无法再进行借阅。

3.6设计新书信息录入功能

作为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中基本的操作功能,新书录入系统也是图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新书的及时录入是保证图书档案数据库信息完善的重要条件,只有把新书的相关信息技术存储到数据库中,才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图书借阅的记录,以及借阅之后的核对工作。

4结束语

企业图书管理范文5

[关键词]加强图书管理;有效服务;策略

阅读图书是大众在接受教育的基础上对个人的知识体系与技能的进一步补充,是对学校教育完善的一种方式。阅读图书不仅可以提高大众的知识的储备数量以及质量也可以使大众在阅读的同时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为文化的传播以及传承提够了便利。加强图书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以及有效率,医院加强图书管理,可以使大多数的医务人员接触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进而提高治疗有效率,所以在医院加强图书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1目前我国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随着我国医护人员素质教育不断的改革与优化,对图书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图书馆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高。医院图书馆可以对职工的知识结构不断地进行丰富与深化,拓宽职工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职工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保持职工良好的阅读习惯[1-2]。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如职工的工作压力过重,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导致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不能充分的发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不重视图书管理工作

在现在的部分医院中,医院领导者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图书管理工作就是简单地对医院图书进行管理,忽视了图书管理对医院发展的积极作用。导致图书管理工作混乱,而且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较少,使图书管理工作在实施时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影响医院图书馆发展的步伐[3]。

1.2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在不断扩大与更新,医院图书的数量以及种类也在不断地扩大,图书管理已经迈入了信息化管理时代[4]。但是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由于医院图书管理方式的变化,要求管理人员不仅仅要精通图书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以及各专业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英语知识[5]。而且,医院对图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图书管理人才因为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导致了人才流失。

1.3缺乏健全的图书管理制度

当前的图书管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图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工作负责。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后果就会使图书管理的混乱以及随意,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以管理人员的个人意志决定的,过于随意,使医护人员在借阅图书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甚至会出现借阅时缺乏适合的专业书籍等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护人员的发展[6]。所以建立健全专业的图书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且十分迫切。

2加强图书管理的意义

图书管理工作不仅是简单地对图书的管理,对职工的知识面以及学习教育工作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的图书管理可以提高职工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职工的知识储备。而且为医护工作者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如果在工作中仅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传递的知识,对职工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医护人员的发展,而大量的阅读是对医护人员已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延伸,不仅可以有效增大职工的知识面,也可以不断开阔职工的知识视野,让职工了解更多的医学方面的知识[7]。在阅读过程中也是对职工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可以有效地发挥其主体性。

3加强图书管理的策略

综合上文的表述,图书管理工作不仅对职工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都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医护人员的科研工作以及治疗过程和护理过程的开展也有极大的影响。所以要对图书管理工作不断的加强与优化,使图书能够发挥积极的效果,促进医护人员以及医院的发展。根据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3.1丰富图书资源,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

现今图书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图书管理的不完善,导致的图书资源的浪费以及缺乏实时的专业书籍,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对缺乏的图书资源进行补充。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治疗方向以及医护人员科研需要,补充相适应的图书,丰富图书馆的藏书量以及藏书种类。使图书资源的得到有效的提升,图书资源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而且,图书资源也要根据实际的变化,以及教育理论的更新不断地进行更新与优化[8]。现今,对于医院的工作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高,导致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有医护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提高个人素质。可以给予职工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使职工对知识拓展与深化。可以开展一些读书会等读书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的同时,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丰富职工的知识结构,拓展学习的知识视野。

3.2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图书馆也在不断的发展,图书的数量与种类也随着发展而丰富,所以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有专业的业务素养以及业务能力、以及现代的科学的管理技能,才能更好地管理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以及更好的为服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图书管理方面也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所以管理人员也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对图书馆的相关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教授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使其掌握与时代相符合的管理知识和技术手段。

3.3正确处理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

图书馆的存在目的是为医院的职工服务的,所以图书管理要以医护人员的需求为重点,在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过程中,要热情,主动地为读者服务。可以在服务时对读者的服务感受进行调查,得到读者的反馈信息,比如,利用网络资源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介绍,根据读者的情况介绍适合的图书以及信息。在服务过程中,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设立意见箱或网上意见反馈,实时地确定读者的反馈信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3.4建立健全的图书管理制度

在进行图书管理时,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图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只有在规范的制度的引导下,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所以,加强图书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正规的管理制度。医院在建立管理制度时可以在借鉴其他医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该院的特点,充分利用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经验及管理知识建立管理制度。

3.5促进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互联网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图书管理也在慢慢进入信息化时代。使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图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使读者在借阅资料是更简洁高效,可以满足读者的要求。所以图书管理应该适应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信息化管理的技术。

4总结

通过该文的表述可以看出,图书管理不是简单地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而是对图书资源管理的同时,丰富图书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所以,图书管理工作需要更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图书是为医院的医护人员服务的,为职工扩展知识面提供了物质条件,为了使图书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应该根据职工的年龄特点以及工作内容,不断补充图书馆的图书,丰富图书储备量。还可以开展一定的读书活动,并对职工的阅读进行指导。总之,图书管理是医护人员再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医护人员已有知识自己经验的补充与深化,是职工学习的第二场所,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医护人员知识与技能,使医护工作顺利的开展,促进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媛.浅谈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3):164-165.

[2]徐娟.加强图书管理,发挥教育实效[J].作文成功之路,2017(10下):23.

[3]崔春霞.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N].驻马店日报,2017-07-07(005).

[4]潘洁.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1):105-108.

[5]张佳婧.浅析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J].科技风,2016(17):199.

[6]孙召红.加强图书管理,有效服务教育教学工作[J].学周刊,2016(5):204.

[7]于新忠.关于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5(3):180.

企业图书管理范文6

[关键词]管理创新;以人为本;信息化

0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已不仅仅依赖纸质文本,而图书馆藏为读者提供最直接的服务便是纸质阅读。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想更好地服务读者,就不得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保证原有传统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已有的不适应时展需要的管理模式进行革新,注入新时代的新元素,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创新是图书馆行业发展的需要。所谓创新,就是淘汰旧事物,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当今的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其显著特点就是:知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科学技术在生产要素中居于最重要的位置,技术的不断创新成为推动时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动力。在计算机与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信息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时刻在改变,图书馆在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管理方式等方面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图书馆只有在服务理念、服务手段、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1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随着高校的发展,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并没有同步取得进步,存在或多或少制约图书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的因素。图书管理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业务能力不强,缺乏图书管理专业人才,甚至有消极怠工的现象发生。随着图书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图书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得到专业的培训以及业务指导。图书馆作为服务的职能部门,经费来源单一,导致书籍更新不及时,甚至无法满足师生学习要求,加之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图书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化建设接受的培训较少,信息化意识不强,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

2以图书管理理念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

观念改变至关重要,也是进行一切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了信息化意识这个观念,才能在实践中行动有力。管理理念的改变也是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图书管理内容的核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对高校图书管理理念要求有以下两方面的转变。

2.1图书馆藏资源观念一定要改变

随着电子书籍的推广,已经改变了原来单纯以传统的书籍典藏(包括图书、报刊、报纸等纸张型储藏),而是变得多种多样,从原来的可以计量到现在可以无限增多,藏书也分为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大相互补充的组成部分,甚至网上云空间存储将越来越成为人们喜欢使用的。

2.2要做到图书管理理念的人本化更新

目前,很多高校在图书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所谓的制度完善、科学化管理,甚至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价,单纯将图书管理工作理解为“人与书”之间的关系,因此过于注重其制度规范科学性,而恰恰忽略其人本性。其实在目前的大形势下,图书管理观念必须像很多服务产业一样,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变得越来越有主见,有自己独立的性格,接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刚性的管理制度往往让管理者知道如何做、什么不该做,却忘了思考如何改进、如何做得更好,这就要求管理中要灌输人文关怀,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这种管理理念可以让工作人员能够在较为压抑的环境中变得互相尊重、更加和谐。

2.3完善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体制

高校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应继续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应该清楚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突出人的核心地位,将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作为双重核心,既满足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目标,同时又能够满足广大师生读者的阅读需求,最大限度地将读者作为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充分利用和开发图书馆藏资源为师生提供服务,要建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只是单纯将书提供给学生阅读,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阅读环境,但是在新形势下,仅仅做到这些远远不够,要改变这种单一、死板、工作效率低下的管理服务模式,因此建立数字化图书馆显得尤为迫切。建立数字图书馆可以使管理者通过多媒体技术对资料实施管理,提供自动化网络共享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和阅读体验。

3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图书管理创新

3.1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革新管理理念

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是决定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的主要因素。高校图书馆选拔人才的机制决定了专业的信息化图书管理人才始终是缺乏的,从而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包括管理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普遍不高,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导致了信息化进程比较缓慢,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阻力较大。因此,必须把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图书管理人员要改变简单的电脑加网线意识,始终清楚信息化就是要让读者能更轻松、更便捷、更自由地享受图书馆资源。为拓宽学生视野服务,扩大服务的宽度和纬度,图书管理人员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阅读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面对网上大量的专业信息,要学会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此外,图书馆可以考虑设置“文献阅读参考室”,对校内承担咨询和辅导帮助服务,对各种资料给予参考帮助,同时还要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与归纳分析,使信息服务能够做到收放自如,使读者能够更加称心如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阅读信息。

3.2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与技术,加强学习交流

图书馆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在管理过程中要实行动态管理,保留自己独有管理方式的同时,要善于吸纳和借鉴社会上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虚心学习。首先,从管理人员上,要加强培训和增加学习的次数,在招聘上要从文化素质和自身能力素质进行把关,可以适当考虑招聘一些信息化及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充实管理人员队伍,注重培养服务精神,爱岗敬业以及奉献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在日常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定期让管理人员开总结交流会,通过日常发现问题进行总结提升,让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改进,及时记录并供他人借鉴,从而可以不断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可以拓宽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培养队伍的团队精神,通过提升管理队伍素质,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3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尤其是高校的图书馆,惠及人员更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广大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关系着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程度。当然要搞好信息化建设,就要加大投入。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和更新落后的系统设备,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计算机的软件硬件都要跟上服务需求。其次,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利用假期适时组织全员培训。再次,要想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善于引进相关人才,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一套激励和约束相统一、权利和责任相一致、动力和压力相平衡的运行机制。此外,图书馆要实行多样化的薪酬管理办法,做到公平更正、团结高效。

3.4技术创新是图书馆改革创新的核心内容

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来获取信息,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技术和方法已经逐渐被人们淘汰。因此,创新服务技术成为现代图书馆改革创新的核心内容。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图书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信息描述、标引、分类、存储、检索,以及信息分析、信息传播和提供等方面显示出极高的效率。技术使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时间、空间、方式等方面有了无限扩大、完善的可能,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发生了就近、快速、个性、互动、一站式、无障碍和无缝链接等诸多变化。另外,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图书馆的信息宣传、书目导读,以至于为网络图书馆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图书馆行业实现内部联盟、资源共享、避免出现资源重复建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众人拾柴火焰高”,创新本来就有风险,单靠少数几个领导者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进行决策极易造成决策失误。因此,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广泛吸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集思广益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让他们共同参与决策,减少因思考不周造成的失误。

4结语

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这点对高校图书管理同样适用,信息时代就是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接受新变化、革新思想,才能更好地适应时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影响,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信息化建设、革新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高校教师的科研教学需要,促进可持续发展,创新是时展的动力,高校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本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友军.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

[2]梁乃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8(3).

[3]黄付艳.论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9).

企业图书管理范文7

[关键词]管理创新;以人为本;信息化

0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已不仅仅依赖纸质文本,而图书馆藏为读者提供最直接的服务便是纸质阅读。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想更好地服务读者,就不得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保证原有传统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已有的不适应时展需要的管理模式进行革新,注入新时代的新元素,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创新是图书馆行业发展的需要。所谓创新,就是淘汰旧事物,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当今的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其显著特点就是:知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科学技术在生产要素中居于最重要的位置,技术的不断创新成为推动时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动力。在计算机与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信息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时刻在改变,图书馆在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管理方式等方面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图书馆只有在服务理念、服务手段、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1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随着高校的发展,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并没有同步取得进步,存在或多或少制约图书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的因素。图书管理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业务能力不强,缺乏图书管理专业人才,甚至有消极怠工的现象发生。随着图书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图书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得到专业的培训以及业务指导。图书馆作为服务的职能部门,经费来源单一,导致书籍更新不及时,甚至无法满足师生学习要求,加之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图书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化建设接受的培训较少,信息化意识不强,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

2以图书管理理念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

观念改变至关重要,也是进行一切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了信息化意识这个观念,才能在实践中行动有力。管理理念的改变也是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图书管理内容的核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对高校图书管理理念要求有以下两方面的转变。

2.1图书馆藏资源观念一定要改变

随着电子书籍的推广,已经改变了原来单纯以传统的书籍典藏(包括图书、报刊、报纸等纸张型储藏),而是变得多种多样,从原来的可以计量到现在可以无限增多,藏书也分为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大相互补充的组成部分,甚至网上云空间存储将越来越成为人们喜欢使用的。

2.2要做到图书管理理念的人本化更新

目前,很多高校在图书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所谓的制度完善、科学化管理,甚至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价,单纯将图书管理工作理解为“人与书”之间的关系,因此过于注重其制度规范科学性,而恰恰忽略其人本性。其实在目前的大形势下,图书管理观念必须像很多服务产业一样,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变得越来越有主见,有自己独立的性格,接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刚性的管理制度往往让管理者知道如何做、什么不该做,却忘了思考如何改进、如何做得更好,这就要求管理中要灌输人文关怀,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这种管理理念可以让工作人员能够在较为压抑的环境中变得互相尊重、更加和谐。

2.3完善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体制

高校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应继续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应该清楚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突出人的核心地位,将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作为双重核心,既满足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目标,同时又能够满足广大师生读者的阅读需求,最大限度地将读者作为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充分利用和开发图书馆藏资源为师生提供服务,要建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只是单纯将书提供给学生阅读,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阅读环境,但是在新形势下,仅仅做到这些远远不够,要改变这种单一、死板、工作效率低下的管理服务模式,因此建立数字化图书馆显得尤为迫切。建立数字图书馆可以使管理者通过多媒体技术对资料实施管理,提供自动化网络共享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和阅读体验。

3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图书管理创新

3.1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革新管理理念

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是决定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的主要因素。高校图书馆选拔人才的机制决定了专业的信息化图书管理人才始终是缺乏的,从而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包括管理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普遍不高,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导致了信息化进程比较缓慢,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阻力较大。因此,必须把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图书管理人员要改变简单的电脑加网线意识,始终清楚信息化就是要让读者能更轻松、更便捷、更自由地享受图书馆资源。为拓宽学生视野服务,扩大服务的宽度和纬度,图书管理人员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阅读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面对网上大量的专业信息,要学会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此外,图书馆可以考虑设置“文献阅读参考室”,对校内承担咨询和辅导帮助服务,对各种资料给予参考帮助,同时还要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与归纳分析,使信息服务能够做到收放自如,使读者能够更加称心如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阅读信息。

3.2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与技术,加强学习交流

图书馆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在管理过程中要实行动态管理,保留自己独有管理方式的同时,要善于吸纳和借鉴社会上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虚心学习。首先,从管理人员上,要加强培训和增加学习的次数,在招聘上要从文化素质和自身能力素质进行把关,可以适当考虑招聘一些信息化及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充实管理人员队伍,注重培养服务精神,爱岗敬业以及奉献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在日常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定期让管理人员开总结交流会,通过日常发现问题进行总结提升,让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改进,及时记录并供他人借鉴,从而可以不断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可以拓宽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培养队伍的团队精神,通过提升管理队伍素质,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3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尤其是高校的图书馆,惠及人员更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广大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关系着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程度。当然要搞好信息化建设,就要加大投入。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和更新落后的系统设备,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计算机的软件硬件都要跟上服务需求。其次,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利用假期适时组织全员培训。再次,要想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善于引进相关人才,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一套激励和约束相统一、权利和责任相一致、动力和压力相平衡的运行机制。此外,图书馆要实行多样化的薪酬管理办法,做到公平更正、团结高效。

3.4技术创新是图书馆改革创新的核心内容

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来获取信息,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技术和方法已经逐渐被人们淘汰。因此,创新服务技术成为现代图书馆改革创新的核心内容。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图书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信息描述、标引、分类、存储、检索,以及信息分析、信息传播和提供等方面显示出极高的效率。技术使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时间、空间、方式等方面有了无限扩大、完善的可能,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发生了就近、快速、个性、互动、一站式、无障碍和无缝链接等诸多变化。另外,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图书馆的信息宣传、书目导读,以至于为网络图书馆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图书馆行业实现内部联盟、资源共享、避免出现资源重复建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众人拾柴火焰高”,创新本来就有风险,单靠少数几个领导者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进行决策极易造成决策失误。因此,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广泛吸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集思广益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让他们共同参与决策,减少因思考不周造成的失误。

4结语

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这点对高校图书管理同样适用,信息时代就是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接受新变化、革新思想,才能更好地适应时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影响,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信息化建设、革新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高校教师的科研教学需要,促进可持续发展,创新是时展的动力,高校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本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友军.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

[2]梁乃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8(3).

[3]黄付艳.论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9).

企业图书管理范文8

关键词:网络管理发展;图书管理;影响因素

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现在已经逐步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大部分的图书馆中,也都采取了网络作为其管理模式。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变,因此,网络管理发展对于图书管理的影响因素也成为了业内人士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网络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在探究网络管理发展对于图书管理的影响因素时,首先需要了解网络发展的趋势。只有清除了解网络发展趋势后,跟随网络发展的方向,才能够在图书管理的应用中做出更好的应对措施。其中,网络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设备的集中化发展方向[1]。由于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复杂程度的提高,目前,网络服务器已经从刀片式服务器、全网交换机转变为多功能一体化网管,网络设备在现阶段已经向着集中化的方向逐步发展。这些设备能够将各种功能集于一身,不仅能够节省机房的空间,同时也能够减少人工维护所产生的费用;第二,网管工具的升级。网络的发展通常都会朝着操作更为简便,功能更为优秀的方向,在网管工具中也不例外。传统的网管工具主要包含了改锥与光盘包,但由于网络规模一直在不断的扩大,传统的网管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你的需求,而现阶段的网管工具也增加为网络监控、网元管理、服务器进程监控以及KVM等,这些网管工具能够让网络管理能够全面的掌握各项网络信息,避免出现网络中的各种问题[2];第三,网络运维公司。通常,在较大规模的网络信息管理中,网络管理人员往往难以进行全面管理。而网络运维公司便是一种专业的网络维护企业,其主要是通过综合代维、维护解决方案、维护保障以及备件支持等方面来进行网络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在国外广为流行。通过网络运维公司进行网络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不但能够提高管理质量与安全系数,同时还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二、网络管理发展对图书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图书馆网络设备建设更新

现阶段随着网络设备的发展,图书管理中的网络管理设备也将朝着自动化与集中化的方向发展。而主机房作为图书馆中网络的中心与设备存储间,其中包含了大量重要的网络设备,是整个图书馆网络管理与维护的中心。因此,主机房中,网络设备的好坏对于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图书馆在网络设备的选择中,不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够满足现状的设备,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3]。图书馆需要储存大量的数据,因此在设备的储存系统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先进性;此外,网络设备集中化会使得机房的占地面积缩小,从而能够空出更多的空间。因此,图书馆在网络设备方面,不能贪图一时便宜,应当进行长远的规划,着眼于未来,选择技术更为先进、占地面积更小的网络的设备,这样不但对于图书馆的规划建设有着显著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提高网络管理的质量,实现长期发展。

(二)网络工具的升级提高了图书馆网络管理的利用率

随着网络工具的更新,各种网络工具不仅功能更为强大,同时也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而这些网络工具的使用,使得被动的网络管理模式,变为了主动网络管理模式,由主动网络管理模式转变为智能化网络管理模式。智能化网络管理能够对分布式网络与系统网络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还能够通过监测报告对其进行诊断与调整,这样网络管理人员便可以通过网络工具来寻找出现网络故障的位置,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质量,同时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还能够自动对大部分的网络故障进行自动检测,并对问题较小的故障进行自动恢复,从而节省了图书管理的时间。由于图书馆的网络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质量,因此对于网络质量的维护能够有效提高对于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最大限度的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三)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主动性

对于图书馆的网络管理人员来说,对于故障的排除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但网络故障并非时时都会出现,因此,经常会出现网络管理人员在工作闲的时候非常闲,而在忙的时候特别忙。而现阶段,随着网络工具与网络设备的发展,使得网络管理人员在平日不但能需要对网络故障进行维护,同时还需要对网络进行日常监控与安全监测,使网络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让他们能够主动去检测网络中即将要出现的故障问题,将网络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为实现这一可能,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与网络安全系统,以此来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4]。随着网络管理的发展,各种新型网络管理系统都具有了强大的网络分析能力与网络问题的预判能力,通过这些操作系统与网络工具,使得图书管理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故障发生,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阅读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都离不了网络的支持。对于图书管理来说,网络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图书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阅读服务。而随着网络管理发展,网络设备的更新能够节省图书馆内机房的空间,提高网络管理系统的运作效率;而网络工具的更新,不但能够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带动网络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对于图书管理都带来了重要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刘庆麟.探讨社交网络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和应用价值探析[J].电子制作,2016(12):76-77.

[2]韩欣.网络管理发展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6(3X):265-267.

[3]高华.网络管理发展新趋势对图书馆网络管理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