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程管理范例

企业工程管理

企业工程管理范文1

关键词:供电企业;配网工程;管理措施

1引言

在社会发展中,电能已经成为了家家户户不能缺少的能源供给,在人们家用电器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对电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样的现实情况一方面促进了供电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供电要求。所以供电企业逐渐提高了对配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为了有效落实这一管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2供电企业配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存在政企未分离问题

从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就大力发展经济。在建国初期,我国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样的经济体制实行下,我国政企之间的联系十分的紧密,而且政企不分离,双方属于共同存在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地被淘汰,市场经济对企业发展,尤其是供电企业配网工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管理工作实行中,政府部门和企业需要兼顾各自的职责,但实际上政企管理相互融合,管理的职责以及内容等交叉,如此一来,就导致了管理工作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2.2设备水平管理不到位

在配网工程发展中,配网的各项指标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在设备水平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在设备水平管理中,对线路绝缘的管理,对电缆化的管理等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对主干截面进行管理中,还存在截面长度不合格的问题,而且配网工程中的设备应用耗损率也比较高[1]。

2.3线路运行负荷管理落实不到位

供电企业在开展配网工程管理中,对网络架构的管理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在网络架构中,线路联络率正在逐渐地增加,而且与之关联的可转供线路也在增加中,这样就导致了线路运行的负荷明显提高,已经超出了现有网络架构的承载水平[2]。在超负荷运行下,每一线路的承载压力较大,进而导致了线路运行的不稳定性增加。而供电企业在开展配网工程管理中,则忽视了这一问题,这样就导致了配网工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供电企业配网工程管理有效措施

3.1适当调整线路运行电压

在对配网工程进行管理过程中,保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将线路运行电压以及配电容量的调整作为工作的重点。工作人员需要先了解电路的电压负荷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变电站分接电压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电压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其次,工作人员一旦发现电压负荷超过其最大限度,就应该调整电压,减少能源的不必要消耗。最后,在选择配电容量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容量以及位置等进行多重考虑,从而确保配电网变压器能够发挥其作用,进而保证线路的稳定运行。

3.2对谐波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供电企业数量增多的背景下,供电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配网工程管理人员就应注重电能品质的提高。工作人员应对谐波进行有效的控制,因为谐波一旦过大,就会影响电压和电流,所以从谐波控制入手,能够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性[3]。

3.3落实线路多样化设计

供电企业配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线路损坏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点,因此,管理人员应从此方面入手,通过实现线路多样化设计,来降低线路被损坏的几率。在对电路进行布置设计中,可以对现有的通道进行有效利用,并灵活布置线路,如此一来,线路被损坏的几率就降低。

3.4落实配网工程的防雷管理

供电企业在开展配网工程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落实防雷管理。雷电属于自然因素,是不可控制的,为了将雷电对配网工程的危害降至最低,就应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可以在配网工程中,安装防雷措施,根据雷电发生频率的高低,在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防雷设备,如此一来就可以实现有效的防雷,进而保证配网工程的稳定运行[4]。做好配网工程的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加强这方面管理的认识,尤其是安全管理、造价管理和质量管理,并不断在实际配网工程建设中积累经验,完善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县级供电局电网工程的快速平稳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飞速腾飞过程中,供电企业承受的压力更大,尤其是在配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鉴于这样的情况,供电企业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落实配网工程的管理工作,通过全过程、多方位的管理,确保配网工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而保证整体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从而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梁志伟.浅谈县级供电企业配网工程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12):111~112.

[2]陈存志,宋艳辉.电力工程管理在配网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8):416.

[3]张星亮.谈配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科技风,2014(2).

企业工程管理范文2

电力电子技术以及变电站等方面自动化技术的使用等,都已经开始使用一些性价比高的材料来代替传统的施工原材料,在此过程中秉承经济原则与适用原则。设备大修则是供电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要进行的一种工程项目,并且在日后的时间里会呈现出不断循环的模式。任何电力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出现磨损或者是各种机械故障,而且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都比较快,所以电力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比较快,不符合时展需要的设备必然会被淘汰,所以为了保证供电公司正常供电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供电公司需要不断对设备进行大修或者更替。

2技改大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电力行业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因为发展速度比较快,出现了许多制约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的问题。从近年来的技改大修工程项目开展情况来看,覆盖范围广、施工人员素质各异等问题,都对管理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述几方面:

2.1任务分配

任务分配不明确以及任务分配不合理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影响供电企业技改工程管理质量的问题。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在大部分地区依然采取层层分配制度,但是检查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这种模式的统筹管理性比较差,经常出现改革政策落实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制度落实及电力设施的安全性。导致该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工程管理部门在分配任务时,缺乏全局观念,没有进行全局的统筹规划,最终导致任务分配均匀性差,责任划分不明,所以经常会出现权责不明、任务遗漏等情况,影响工作质量。

2.2维修效果较差

设备大修属于较为复杂的一种技术性工作,不仅耗时,还比较费力,所以通常情况下只有当电力企业出现密集设备故障的时候才会开启大修,属于紧急故障维修的一种形式。但是当电力企业出现密集设备故障的时候,已经表明该问题比较严重,会对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要在出现问题之前,未雨绸缪,进行预防,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一些电力设备维修施工队伍在大修时,经常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将重要的设备遗漏到各地,随意检修,影响维修效果。

2.3成本预算工作不完善

在对电力工程进行改革时,大多施工部门认识不到成本预算及设计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方案进行随意更改,缺少有效的成本控制,最终使得使用资金和预算资金量出现差异。一些电力企业在进行大修时,高层领导人员会最大力度的控制大修资金,没有对大修真正需要的资金进行预算规划,导致资金投入量偏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为缺少资金,就必须要适当的放弃掉一些次要设备维修或者是次要的技术改造,对维修效果产生影响。除此之外,部分施工企业单单追求当前的利益,并没有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技改大修问题,过分的节约工程成本,没有实质性的解决问题。

2.4信息流转渠道存在问题

因为缺少统一化的工程现场管理标准,所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信息缺少标准化的正规渠道,施工单位之间、施工单位和运行单位之间存在一定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甚至施工单位和上级的主管部门之间也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对电力生产检修技改工程管理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各个施工单位以及上级部门接收到的信息不对称,必然会影响到日后的管理质量,也有可能影响经费安排的科学性。整体来说,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大修技改工程管理工作在信息流动性及信息准确性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解决。

3完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的方式

电力工程技改大修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在分析相应的解决措施时不仅要考虑国家政策支持,同时还要综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升解决措施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1优化电力生产检修技改工程管理体制

电力工程技改大修管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含了管理工作人员、施工人员、调度人员等诸多部门的工作人员,所以要保证管理有效性,首先应对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处理,通过岗位责任制度保证管理责任细化处理,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各个位置。在管理时,要时刻秉承安全理念、效率理念、责任与质量统一管理理念等,提升工作质量。

3.2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从近年来的工作情况来看,电力生产检修技改工程管理质量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人员素质培训工作。大部分地区电力工程施工人员在电力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都不够理想,缺少系统性知识学习的机会,以工人的身份参与到工作中,缺少与时俱进的理念。这部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问题,不仅会拖延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还有可能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所以电力企业需要定期对这部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构建高素质施工团队。从在岗培训和提升准入门槛双方面入手,细化培训准则,提升人员素质。

3.3完善财务管理及资料管理

技改大修项目工程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并且资金投入数量及资金的分配情况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必须通过提升财务管理质量的方式保证成本预算科学性。还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统计管理与监督审核工作质量,让资金落到实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或者资金挪用等不良现象,提升技改大修工程质量。加强资料的全过程管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兼职资料员负责工程的资料汇总,自进场设备拆封起即着手进行资料收集,部分在进场途中即开封的设备要提前由资料员通知拆包装人员收集保存好相关原始资料(装箱单、说明书、合格证等)。

3.4加强部门间合作

电力工程技改大修属于系统性比较强的工程模式,涉及到施工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工程监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来说,需要进行统筹规划,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工作内容及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在分配时不仅要明确工作类型,还要明确工作量,提升分配的科学性,保证各个部门职能可以正常发挥,以实现企业整体利益为目标,让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提升团队合作效率,促进大修工程正常开展。

4结束语

企业工程管理范文3

1.1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

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工程不再只是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程。电能早已经作为能源和动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力工程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除了火力发电作为主要的发电形式之外,核电和水力发电也在迅速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也正在兴起。这使得电力工业和社会生产实践休戚相关,主导着我们的生活。而同样,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也面对着许多新的问题。

1.2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竞争力,以保持自己得优势地位。因为电力工业是基础工业,其作用非常重要。电力企业应该做好面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加强创新的管理模式。寻找新的发展办法,进行自身建设,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做好这些,需要寻求更好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

2加强电力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2.1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在整个电力工程中时最重要的,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要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即使一个很小的质量问题,也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质量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发展,降低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导致危险的事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电力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时,在整个工程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不疏忽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把好关,要保证安全,不留任何隐患。但由于电力工程的特殊性,难免会有质量问题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其发生。规范、合理的保证电力工程管理。

2.2提高质量意识

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多问题是由于人的疏忽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势在必行,施工人员应该端正态度,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施工人员更要了解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认真的调研现场,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发现问题、避免问题,并要引起人们对质量问题的重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系数。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大力的培养人才,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样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3成本管理

电力市场竞争激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也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材料的购买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会对整个施工工期和质量造成影响,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加大监督和管理材料采购的力度,相关的负责人员要严格检验。这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电力企业打算在工程建设中获利,一定要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在质量达到最初的要求和标准时,尽量降低成本,但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质量和安全。

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3.1创新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迅速,电力工程数量增加,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电力企业不仅要做好质量管理,还需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提高竞争力。社会在发展进步,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体制也要进步,在电力企业中,如果体制不够完善,就会有诸多问题问题出现。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特殊形式和发展目标,具体规划,把现代的管理办法灵活运用到电力工程管理中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电力工程来说,应该对未来要到来的风险提前预防。这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履行责任的责任。

3.2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求了,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社会需求多种多样的情况下。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电力企业一定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力求突破创新,经过实践来寻找答案。电力工程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全方位的对电力工程管理进行改进。未来的电力行业将会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4结语

企业工程管理范文4

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对工程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建设将为企业带来一些益处:第一,运作管理标准化能确保企业工程管理是可延续的、有序的,避免企业承担以往只依赖管理者的经验进行管理所面临的风险。第二,工程管理流程优化之后将促使企业实现在不同项目、不同区域分支机构之间运行统一的管理体系,以有效避免企业因管理不一致而导致的效率下降,保障企业各区域的分支机构能够有序运作下去,促进提高企业内部的整体效率。第三,企业优化建设其工程管理流程还有助于搭建一个可重复、可积累的平台,促使企业各领域的管理业务知识能在该平台上得到持续改进、发展,并在全企业范围之内被充分利用,帮助提升企业业务能力,实现复制式扩张可积累的目标等。因此,企业进行工程管理流程的优化建设是很有必要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需求。

二.企业工程管理流程优化建设需坚持的基本对策

从总体上看,企业及其区域分公司在工程管理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对企业制定的总体工程管理目标来说,区域公司的任务及角色分工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区域公司在编制程序文件等方面跟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求不符,需要企业及时组织区域公司对流程制度进行梳理、编制、修订;区域公司资源整合存在不足,尤其是在供应商资源的共享方面,还没有建立供应商库,需及时改进和优化;各个区域公司之间在编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缺乏统一的工程技术标准,且各个区域公司在共享企业统一技术标准的速度、深度等方面还需要加强,急需重整流程,急需确定流程框架;在专业人员培训方面存在不足,对人员的评价存在缺陷,没有制定能有效提升专业人员岗位能力的措施,对企业优化建设工程管理流程产生制约影响等。因此,针对企业工程管理流程优化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基本对策。

1.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角色分工

企业以价值工程为导向制定工作方法、运用技术、交流专业成果等能推动企业积极整合资源,跟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发展需求相符,也能规范企业区域公司的经营管理。对此,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明确岗位任务及人员角色分工。企业承担的管理任务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对企业工程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平台建设工作,并实现经验交流和共享;二是推动资源整合,组织区域公司开展工程管理流程标准化建设工作,并落实具体的质量提升措施;三是分解目标,传递工程管理压力,把各个区域公司负责的管理工作内容明确出来,组织并推动区域公司依据企业既定目标快速发展,并规范其行为,起到相应的导向作用。区域公司承担的工程管理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负责建立并落实企业工程管理的各项技术标准、流程,并实现资源整合,确保项目能快速发展下去,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执行作用;二是培养相关人员,做好组织建设工作。

2.进一步推动企业工程管理流程建设

较企业面临的快速发展的战略要求,企业既有的流程制度缺乏便捷性,可操作性不强,一些流程制度还存在缺失,导致流程制度不再适用。实践证明,流程制度相对完善的、执行率较高的企业获得的专业管理成效也较高。较行业的这些优秀企业而言,大部分企业在流程完善性、执行力、可操作性等方面需进一步做出努力,及时对企业现有的工程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尤其要优化其中的关键部分,以加强工程管理流程的培训、执行。其一,企业应建立工程管理发展的整体框架目标,并组织梳理、归纳现有流程,推动各个区域公司有机结合其经营管理,把相关的流程目录修订、编制工作落到实处;其二,促进区域公司在企业新的管理控制模式下梳理关键流程,并实施优化;其三,加强区域公司对企业流程制度的执行力度,督促它们落实相关的流程培训制度及控制措施。

3.有效开展资源整合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属于资源整合企业的范畴,整合资源的成功程度是企业在市场上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在资源整合方面,大多数企业还面临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暂时未建立供应商库,也缺乏运用,导致企业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重复筛选供应商;二是目前尚未在区域分项层面形成重要的供应商战略合作模式;三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因此,企业应及时建立健全供应商评价、管理及沟通机制等,然后实施总包、监理等重要的分项的战略合作,以推动企业由下至上实现资源整合,构建信息平添,完善管理制度,最终促使企业把优质的合作资源固化。

4.统一建立工程技术标准

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准则、原则等都是标准,它是促使不同的行为主体能达成一致的重要规范,能积极缩小产品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差异。当下,建筑施工企业尚未统一建立工程技术标准,其运用体系、评价体系也不完善,企业没有专门的行业技术对其运用的资源配置做出跟踪分析。因此,企业应及时统一建立工程技术标准,以成功优化企业的工程管理流程。其一,编制企业标准的目录清单,制定并分解编制各项技术标准需准备的实施目标、实施计划;其二,启动企业的工程技术统一标准建设工作,组织区域公司认真编制清单目录,包括工程项目的前期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等;其三,推动区域公司编制招标文件,并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标书库;其四,组织区域公司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建立相应的后评估制度,以及针对工程质量缺陷建立起预防反馈机制。

5.培训并提升专业人员的岗位能力

针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及快速发展战略,包括组织架构、流程、岗位设置等,通过整合资源、提升人员能力等途径实现企业的效率目标,并重视教训考核,因为企业工程人员之间的专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需加强相关的培训工作、评价工作;建立健全企业专业人员的能力模型,并完善其职业发展规划管理体系;加强研究行业发展规律及经验等,分析行业标杆;采取主动性系统培训的手段来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专业人员能力差异问题,以实现企业的团队目标;建立健全内部、外部交流培训体系,积极实现经验共享等。

三.结语

企业工程管理范文5

1.对企业发展和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更新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只要各个部门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才能促使企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工业工程管理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使各个部「刁在科学的指导下不断地挑战自我,提高本部门的发展。同时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优化和更新,使企业的生产系统在现代高科技的支撑下不断地提高,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决速发展服务。工业工程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工业工程管理可以发掘企业的生产潜力

工业工程管理可以发掘企业的潜在市场和发展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大都是保守主义,没有广阔的市场眼光和市场冒险精神,而采用工业工程管理,则可以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对企业进行市场评估和前景研究,不断地发现企业的潜在市场,并敢于尝试,敢为人先,引领企业在工业工程的管理下不断地法杖和壮大。

3.工业工程管理可以节约企业生产资源,减少资金浪费

随着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每天都需要使用大量的资源进行产品生产。而这一过程的资源如果得不到合理控制,便会造成极大的资源和资金浪费。采用工业工程管理,可以对资源进行详细的分类,合理使用,从而节约大量资源,减少企业资金浪费。这种管理理念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节约资源,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想使企业得到不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工业工程管理下,建立相应的培训班对企业的人员进行技能的培训,并组织人员向工业工程管理先进的企业单位取经,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地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形成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在此前提下,能够更好地团结同事,积极维护企业的信誉,那么便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工业工程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展望

1.更新的方法不拘于形式,要采用多种革新形式

在革新的过程中要牢记工业工程管理的核心,革新要从整体上把握,而不能拘泥于个别部门或制度,要练就成熟的工业工程技术来减少资源的浪费,好的革新方法要得到及时的推广,充分的发挥由点带面的作用。

2.工业工程管理需要长久作用,要有坚持下去的精神

工业工程管理在企业中不可能一毗而就,需要所有人员的不断适应和习惯。应该让企业的人员全一起学习工业工程的理论和工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投人一定的时间和资金,还会遇到不理解和反对。但是若如能坚持下去,必会给企业注人新鲜的血液,给企业带来活力。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3.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带动企业人员的积极参与

企业工程管理范文6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企业;工程管理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当下的建筑工程来说,其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由于建筑工程是周期性长的系统性工程,一些重大的项目甚至会达到五年以上的工期,因此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整体造价、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施工协调等内容都要进行管理。而如果缺乏管理措施,就会使得在施工进展过程中缺乏完备的计划作为保障,同时也会受到环境、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有效的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可以保障施工项目按照原计划顺利开展,并且也能够促进工期的缩短以及质量的提升。其次通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可以节约施工成本。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就是成本控制工作,需要对其中的诸多成本进行有效的管控,可以从材料机械采购、人工运输等方面着手来节约施工成本,有效的施工条件可以满足工程的需求,也可以降低成本。要减少因工程变更、采购周期变长等一些因素带来的经济损失,要更好的实现建筑成本的协调,这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最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可以保障工程质量,这也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所在。通过革新工程管理理念,可以推动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得整个行业获得快速的进步当前很多建筑工程都应当将核心工作予以明确,既要保证建筑工程的速度,也需要保证其质量工作,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水平来提升质量。通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可以对其中的施工工艺、施工环节、施工材料、施工机械等进行充分的管理,对于及时发现的问题要有效的解决,以此来控制整个工程的质量。

2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业技术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首先就会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作为保障,而使得管理质量低下。建筑工程中所包含的业务很多,比如要对施工现场、施工内容以及施工标准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对于相应的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核心技能等都要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随着我国在近些年大型工程逐年增多,也使得参与的施工人员更多。这也会使得参与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会引起施工事故以及质量问题。相应的承建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也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这也会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2管理工作不协调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会存在不协调的现象,比如工程施工进度无法按照原计划进展,或者会出现一些隐蔽工程无法组织等。对于现场施工材料难以进行复检,而施工人员在开展各项工作中也没有落实到位,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作为保障。有的承建单位甚至随意更改图纸,这也会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较为困难。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如果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而忽略现场管理工作,那么就会造成实际管理工作与现场施工不协调等现象,这也为整个施工质量以及造价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3专业决策限制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决策的专业性也会限制管理质量。很多时候建筑工程施工过程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管理决策是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在施工过程需要针对各个负责人分配任务。而如果有负责人水平较低,或者对管理工作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开展。同时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并且通过提升整个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以及个人的执行力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2.4施工工艺限制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其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往往具有复杂的特征,并且在实际工程开展中也会面临一些难题需要去解决。因此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工艺进行细致的分析,尤其是结合现场环境来进行具体分析。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相应的材料与设备都会影响到管理工作质量,如果没有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就会影响到整个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

2.5缺乏造价管理理念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造价管理对于整个企业的盈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造价管理入手,可以更好地确保企业能够减少成本的支出,同时也能够在保证利益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当前一些企业在开展工程管理工作时,却容易忽视造价管理工作中的细节。虽然很多企业都是非常重视企业盈利的,但是由于建筑工程过于庞大,可能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因此也会使得造价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并且一些参与其中的管理人员素养达不到要求,因此也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管理质量。

3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质量策略

3.1提高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需要强化管理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就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视管理意识的提升,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这需要对施工参与人员,如技术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监理技术人员、配套服务人员等进行管理意识培训,同时也应当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并且以此为基础来提升整个施工现场的规范与协调性。要有效的制定管理规定以及施工规范,并且从整个建筑行业来增强全面管理工作意识。通过意识为领导就可以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

3.2有效管理施工内容

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对施工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不同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内容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不能按部就班的开展管理工作,而是要灵活转变。施工的次序、施工质量、施工标准、施工验收、施工工序上予以有效的对待,针对不同的施工内容要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比如在现场施工中的焊接、灌浆、吊装等,都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并且在该项目中划分具体的责任。尤其是根据质量责任来追溯到源头,通过在建筑工程内部构建一套更加完整的体系,对参与者都进行有效的约束,制定奖惩措施来激发参与人员的主动积极性,并且通过制度作为保障来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3.3创新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也应当实现革新。尤其是对于一些重大项目来说,需要结合当下我国内部的管理经验以及国外先进的管理案例来总结经验,通过提炼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就可以结合实际的施工过程来予以有效的管理策略。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应对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可以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网络化的理念,并且建设一套符合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现状的管理标准体系,以此来对一些重大的建筑工程予以有效的支持。

3.4提高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管理需要提高整个施工技术含量,要重视管理技术素养的提升,也应当重视管理人员技术、专业能力、技术沟通能力等。需要从根本出发,管理人员需要强化自己的专业技术素养,同时也应当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来带领整个施工技术质量的提升,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通过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规范,并且在整个建筑工程内提高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安全知识培训、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张贴警告标语等形式来进行安全管理,要建立一套更加完整的紧急预案,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要全天候值守、全员在岗,以此来更好构建建筑工程安全责任体系。

3.5强化信息化管理工作

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也被广泛的应用,这也使得传统的工程管理理念面临着很大的机遇与挑战。在当前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出现很多弊端,同时由于工程开展中的设备也处于不断更新换代的状态,因此也急需在其中引入现代化技术,这样可以更好的借助现代化手段来掌握建筑市场材料价格、资金变动等,同时也能以此为基础来开展监督管理工作。通过信息化的分析工作来对施工需要时间、资金以及具体材料都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可以制定施工预算,进而对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就可以在当下强化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在该过程中,要明确建筑工程的成本与其最终收益是相挂钩的,同时也是工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也就应当针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问题予以重视。可以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基础之上引入现代化技术,同时也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创新,比如引入动态预算的模式来开展管理工作,也需要在成本管理之前对各部分进行细致划分,这样就可以制定出更为详细的成本控制方案,在此基础之上来实现工程成本的动态管理与监控,这样能够有效优化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同时也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3.6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在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时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要分析设计图纸,保证相关资料的完整和准确。比如核查施工材料的使用数量,确保不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防止出现误报、瞒报甚至多报的情况。审核人员可以与具体的单位进行交流,明确建筑施工的整体流程,尤其是确定是否存在施工方案变更或者是施工方案取消等问题,这样能够为后续的审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做好编制的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且建筑工程的类型多样,要求不尽相同,所以要保证编制的科学性,让审核人员在工作时能够有据可依,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造价管理工作性质特殊、内容复杂、涉及众多知识,所以对于审核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审核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进行运用,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杜绝违法乱纪情形的出现。另外管理人员还要不断继续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比如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作,或者是在工作过程中使用BIM技术,提高结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与此同时,在结算审核过程中,也要做好协调工作,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加强与其他部门和人员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除了自主学习之外,造价审核人员也可以接受统一的培训,由单位组织大家一起学习,理清建筑施工的环节和结算的重点,帮助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4结语

对于新形势下的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工作来说,需要革新管理理念,同时也应当针对传统模式下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予以改进。在其中要提高施工技术,同时也需要有效的管理施工内容,借助现代化手段来开展工程管理工作,并且将造价管理工作作为核心内容来对待,引入优秀的人才作为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并且辅以现代化的工程管理体系来规范施工工序,进而更好的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波.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8(24).

[2]王文娜.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J].建材与装饰,2017(38).

[3]郭宏伟.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J].山西建筑,2017(30).

[4]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创新[J].谭颂能.江西建材.2016(20)

[5]探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因素与措施[J].李思渝.现代装饰(理论).2016(10)

企业工程管理范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条件也越来越关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以往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应该不断的改革、更新,结合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建筑行业不断的完善,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长久发展。

一、在建筑工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

1.1管理方认识不足。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有许多的企业还在选用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其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尚未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所带来的便利。他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仅停留在邮件的收发,和通过软件进行简单的交流。致使计算机的有效功能难以发挥。其次,忽视了计算机对项目工程的实时监控功能、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加强项目工程的组织能力,以及对资源最优化的配置功能。对风险识别方面的能力更加微弱,不能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好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广泛益处。1.2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我国现阶段正在使用的项目工程软件中,大多数都还停留在初级开发阶段,软件尚没有得到全面的使用。建筑行业的框架和其组织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致使信息化管理的程度和级别也产生诸多不同,进而导致信息系统运行差异的产生。如果当前项目工程管理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新的软件,不仅不会推动工程的进行,反而会增加软件的维修成本,这就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庞大的项目,具体包括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等。其管理过程不仅复杂,还很难进行控制。建筑工程管理中包含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项长期的、且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困难重重,但信息技术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作用明显,因此,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2.1实现对项目工程的实时管理。由于建筑工程的建造时间比较长,因此工程本身也比较固定,和工业产品相比,建筑行业具有不可动性。当一项建筑工程在进行建造时,需要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及时的管理。但是,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很难发挥及时管理的作用。所以,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建筑工程的管理中,以更好的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达,方便管理,使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更加有效。2.2实现项目工程的全方位管理。在当代的建筑体系中,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较大,施工的环境也十分复杂,施工现场常常混乱没有章法。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那么,则会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管理水平的提升效果却不明显。若在工程管理中加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则会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可以更好的进行调配,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进而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2.3实现项目工程管理的多样化。和普通施工任务有所不同,建筑行业的施工规模更大一些。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前,应该对所选择的建筑地点进行全面的考察,结合考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管理方式。当遇到不同的建筑类型时,所面临的施工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如果相应的降低项目工程进行的难度,就应该选择更加合理的方式进行建造。若在工程管理中加入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各个区域的项目工程进行管理,还能实现工程管理上的多样化。2.4有助于规划整体项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很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不仅可以对整个建筑工程起到强化的作用,还可以对管理项目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分工,保证监工监控、经济预算、资金控制等环节的实现。围绕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数据模型的构建,更好的完成对项目工程的规划。2.5适当的降低建筑工程管理成本。在进行建筑工程采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上媒介平台进行往来交易,实现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供应双方的贸易提供了便利,还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广泛的选择,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为市场竞争提供广阔的舞台。在进行建筑工程任务时,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反馈,对大型设备进行管理,使工程上的控制更加标准,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措施

3.1加强统一管理。在建筑行业中,基于一些相对独特的工作流程,使工程上的管理相对复杂了许多,这就使工程项目的招标金额有所提高。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灵活、便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让它为建筑行业的成本预测提供所需的数据。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日常运用中,我们还应该做到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对独立,充分考虑各个因素的不同,使工作流程最优化,实现项目之间的配合。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工程的进度进行监测,促进项目又好又快的高质量进行,通过统一管理的实现,使工作环境更加全面、完整。3.2使管理更加多样化。在进行建筑项目工程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环境上的影响或者天气上的影响,这就使工程的实施进度受到了些许阻碍,因此,我们就需要进行更多的投资,对成本的预估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时,应该加大对参数的管理,帮助用户更方便、快捷的寻找相应的信息资料,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适时的整理参数收纳盒,对参数进行全面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不仅需要让项目工程的进度顺利进行不被延误,还应该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担保,确保项目工程的施工安全。在进行进度控制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成本进行适当的管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好成本和进度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工程成本的预测,使成本估算更加合理,也方便对成本的合理控制。3.3加快软件开发的进程。如果我们想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更好的运用到建筑行业中,就应该加快软件开发的进程,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以软件的开发作为一个载体。一旦在管理过程中离开软件开发,那么管理工作的开展就会相对困难一些。我国的建筑行业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但是在管理方面,却和其他行业大致相同,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所以工程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的和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沟通、协商,使软件开发人员研制出来的软件与我国实际情况更加贴合,加强软件的实用性,使计算机信息技术下开发的软件系统可以充分的利用到建筑行业中,完善项目工程的进行,使工程管理的效率明显提高,切实的保证建筑行业的利益不受影响。3.4加强人才的引进,提高人员素质。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以软件为重要的载体。想要更好的应用这些软件,就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有关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稀缺,所以应该加大培养力度,在大量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服务日后,可以更好的为建筑工程项目服务。与此同时,对于企业中管理层,我们应该加大培训的力度,让他们在拥有专业技术的同时,综合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培养他们专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他们能更好的投身到工程管理事业中。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素质培养,充分的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合到工程管理之中,进一步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3.5加强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建设。在进行一项项目工程管理的时候,应该注重对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工作,但是,按照以往的信息管理方式,很难达到这样的成效,所以,应该加大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提高项目工程的透明度,提高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工作效率。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安排,一改传统的工作形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充分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项目工程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玏,马鑫.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何应用[J].价值工程,2016(12)

[2]袁铁锁.简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11)

[3]景磊.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简析[J].建材与装饰,2016(29)

企业工程管理范文8

关键词:文化;管理;科技;信息化

1建造过程的工程管理、质量保证

企业领导要看到企业不仅是一个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的吸收体、再生体和放射体。企业文化能决定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现在的建筑企业,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遍布全国,继而国家要发展强而有力的企业,淘汰小而弱的企业。之后国家相继了相关规定,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所以企业文化更加能带动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就是未来的竞争力。

2创名牌、建精品工程的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是企业铸就文化的基础。施工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创名牌、建精品的发展之路,即以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创建优质工程,通过名牌工程的示范效应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信誉和知名度,最终把公司发展成为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企业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公司把注重施工现场管理的组合、提高企业整体管理素质作为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事来抓。首先以项目管理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承包机制;其次,优化现场管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最后,强化质量管理,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3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科学化,强化项目安全管理

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是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安全管制制度,不能是生搬硬套的死规则,所以必须要建立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人人重视安全,可以创新型的制度几套适用不同场合的安全制度,把企业的安全管理真正意义上的做到零风险、无隐患。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是施工项目。应建立强有力的项目工程部,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无风险率,杜绝安全隐患,做到一个合格的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4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强化职工安全纪律

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预期目标,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教育。企业要经常性的组织职工安全教育,但是不能是走过场、形式化的实施,要真正落实到个人。2010年8月28日下午,沈阳万达广场发生火宅9死9伤,但是在失火前12天还曾进行过消防演习。这起事故告诉我们,企业的形式化是多么的可怕。企业领导应当首当其冲,只有领导带着职工一起加强安全教育,才能实现企业的全员化,更加促进职工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实现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教育制度。实践证明要在今天的建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必须要建立适应当今市场的内部管理机制、经营战略及内部企业文化氛围。要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使员工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做工作,根据不同类型的员工给予施展其才能的舞台,根据员工的特点给予适当的工作岗位,以充分发挥其能力及特长,为企业带来效益。

5提高企业科技文化,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5.1施工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的现状

首先,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了现代化计算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建筑施工中,普遍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其次,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筑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尤其是目前国家推行的BIM技术。BIM技术对于提高施工管理效率具有显著意义,并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5.2施工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是现在我们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配备的技术,现在的建筑企业,只有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才能更加做大做强,才能实现企业对建筑行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且住建部编制的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BIM协同工作等技术应用,可见,只有跟随国家发展的规划步伐,才能实现共赢。所以企业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势在必行。

5.3积极采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通过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解决了传统管理系统下工程信息的实时传递和交流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工程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和相对集中化、信息获取的便捷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等。其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1)施工项目进度的及时反馈。如果公司的项目部多又项目规模比较大,施工进度的控制是关键,公司领导层和各管理部门可以每天通过电脑连接监控设备实时观看现场的进度情况,项目部同时也将每天的施工进度资料通过网络传回公司,公司技术部门经过分析可及时进行调整。(2)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的实时控制及预控。使用远程监控系统后可通过监控设备及时发现施工操作时的质量问题。在安全方面,可以督促现场施工人员的不规范行为,还可以实时观察现场的设备安全状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这些资料和数据的上传,可供专家进行分析和研讨,为在遇到重大险情、重大工程事故时启动,为管理部门处理险情、事故提供专业意见。更为重要的是,将绝大多数的安全隐患处理在了萌芽状态。(3)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管理的规范化。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监控系统还针对性地设置了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重点监控,主要有施工现场围挡、建筑材料堆放、临时设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等内容进行监控,目的均在于加强文明安全管理工作,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6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发展,离不来公司领导层的大力推广与实施,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只有主动的结合新事物,主动的创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工程项目管理得到质的飞跃,我们的工程项目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光培,李刚.那个叫BIM的东西究竟是什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何伟强.A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3]戴青波.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相互关系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6):140.

[4]陈汝彬,沈良峰.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建筑企业文化建设[J].建筑经济,2013,(5):16-19.

[5]付研,石磊.传承和弘扬四公局特色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7,(3):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