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管理范例

保育员管理

保育员管理范文1

关键词:幼儿园;保育工作;精细化管理;实践运用

1前言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对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现在精细化管理已经被应用在了各行各业。现在,在幼儿园的保育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将幼儿管的管理水准进行全面的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对精细化管理进行应用,可以将日常管理进行更加细致的规范、对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使管理的内容更加精细化,创新管理的形式,全面提升管理的实际效果。

2精细化管理在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实践运用方法

2.1完善保育管理网络:为了更好的实现保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幼儿园要完善保育的管理网络,并以园区的有效建设和对网络建设实施的精细化管理作为目标,设置好相关的负责人员[1]。对保育管理网络的完善工作,一定要全面并且非常细致,使保育工作当中的每个事项都有专人负责,全面体现出精细化管理。在保育工作当中,每一项任务都可以合理的进行分配,明确责任,配置有效的考核措施。应用分工合作、将标准进行量化、把制度精细化的形式,将全体保育人员的力量进行凝聚,全面推进精细化工作的发展,提升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性。2.2强化保育工作细则:对保育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一定要将每一项工作细节都进行落实,从细微之处开始着手。借助对保育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对保育人员的行为给予明确的规范,把日常的工作进行精细的划分,全面将保育相关工作的质量和管理的实际水准进行提升,从而构成保育相关工作的日常化精细管理。2.3提高行政人员管理:行政工作人员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相关将检查,一定要做到有依据可循,为了全面推进行政检查相关工作,检查工作人员一定要对保育员的具体工作有非常明确的了解,并且,依照具体检查的相关项目,将检查的步骤和环节进行规范,全面保障行政相关检查能够切实的落实到位。可以根据保育工作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检查策略,以便让工作人员能有计划的对各项工作的展开进行细化,可以依据每个月具体的工作内容制定详细的检查细则,实施检查的形式可以制定为:跟踪进行检查、浸入进行检查等。其中,实施跟踪检查的形式,可以由管理后勤的工作人员负责,设置具体的检查组[2]。在对保育工作人员实施指导培训的前提下,对每天具体的活动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对每个班级保育员具体的情况进行落实。利用这种检查的形式,能够及时发现相关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如果存在的问题比较小,可以立即进行解决,如果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要在活动之后实施详细的指导分析,并且一直应用跟踪检查的形式,保障保育员的思想观念能够进行转变,提升日常工作的效率,改善保育相关工作的形式与方法。2.4提升保教人员工作:保教人员的相关工作会直接关系到幼儿园对于每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使管理工作更加明确和规范。在保育工作中,要依照有关部门制定的具体章程文件来执行,全面保障生活当中每个步骤和环节均实施精细化管理。为了全面保障保育相关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要推进保育员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将工作效率进行提升。例如:在一个幼儿园班级中,可以设置两名教师、配置一名保育人员,明确职责,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对自己的角色有深入的定位,分工明确,但是又互相配合,使教育工作能够保持一致性,将保教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细化,增强保教工作人员彼此之间的配合程度,使确保保教的实际质量和完成将任务实施完成的途径。为了更好的将相关人员之间的默契度进行提升,要从根本上进行提升,提升保教人员的思想和观念,使其自己有进行配合的意识,对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深刻内涵有充分的理解,从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进行密切的配合。为了有效的推进保育相关工作的实施,可以对工作人员具体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制定科学的工作时间。保育相关人员要一同为幼儿园当中的每项工作内容进行参与,如:午饭、活动等等。此外,对于民族不同的幼儿和特殊情况的幼儿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对详细的要求进行明确,全面将配合的默契程度进行提升。

3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当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有益于幼儿园管理水准的整体性提升。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对保育相关工作过程实施的精细化管理进行重视,增强对其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全面将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实际工作的效率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素.浅议如何做好幼儿园保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3,06:146.

保育员管理范文2

【关键词】医院;医保管理;会计核算;关系

现如今,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正在逐渐的深化改革,发展速度十分迅速,逐渐扩大了覆盖面积,每一个年投入医保的人数也在快速增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对象就是医院,医保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和患者的自身利益。所以医院要对医保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管理,确保准确的会计核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确保医疗消费变得更加清楚,消费者可以了解到整个消费过程,确保合理消费,加强医保管理的效率,有助于医保政策在医院执行过程中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1、医院医保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现状分析

1.1医院医保管理现状。(1)医院医保管理的重视度不高。首先,医院医保虽然获得了改革并且广泛推广,但是大部分医院领导对医院医保管理的重视程度以及关注度并不高,甚至有部分医院医疗保险制度和管理出现漏洞,导致医院医保管理制度无法真正贯彻落实。其次,有些医院并未建立健全专业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造成医保工作容易同非医保工作混淆执行,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权责不清的情况。最后,有些医院医保管理人员并不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以及责任,平时工作过程中并不是非常了解医保流程,同时不能真正掌握医保政策,直接影响了医保管理质量与效率,在特殊的环境下给患者带来误导,直接对患者正常就诊产生了影响。(2)并未严肃处理手持他人医保卡的患者。有些并未参与医疗投保的人员,利用多种关系应用其他人的医保卡来医院就诊,达到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为了让医疗保险替他们支付治疗费用,有些人会让医院和参保人员串通起来,开出假的证明走正规医保住院流程套取医疗保险金。(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伴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逐渐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逐渐出台,给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可是因为医院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够,医院信息系统更新换代跟不上医保政策的改革脚步,容易导致医院上传的数据丢失,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

1.2医院医保会计核算现状。(1)会计科目设置不健全且不科学。有些医院建立医保会计科目的过程中,存在不健全以及不科学设置会计科目的问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构建医院医保会计核算机制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中的指导性建议来设置会计科目与核算的有关会计指标,只是单纯的设置医疗保险收支会计科目和账户,针对制度性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等并未设置。还由于我国并未出台统一的医保会计核算标准,大部分医院都是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会计核算科目的,导致每一个医院出现不同的医保会计核算制度,加大了医院医保会计核算的困难程度。(2)会计核算不及时。医保科申报周期和会计核算周期不一致的问题。医保科每一个月按照门诊和住院部所发生的费用、统筹基金实现报表统计,财务部门由于出院结算到财务科进行登记往来账需要几天的时间导致财务记账出现滞后的现象,给医保科在报送结算报表前和财务科对账困难的问题,导致会计核算不及时。

2、医保管理与会计核算间的关系

2.1会计核算在医保工作中的作用。医院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当中的核心要素,而且还是医院医疗卫生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整个流程中,会计核算作业较为关键。现如今,医保制度获得良好的完善,这种环境下,医院为了增强医保管理工作力度,优化会计核算过程,完善核算方法,真正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标准,实现医疗基金收支平衡,保证医院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2.2医保管理中心会计核算的局限性。我国现如今利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作为医保基金会的会计核算基础,费用收入以及支出行为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对现金的收支情况清晰记录,将医保基金的真实结余反应出来。可是这样的医保会计核算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准确反映出当期的医保基金损益,具体的问题表现在下面几点:第一点,收付实现制无法提供完整的医疗保险财务信息,知识按照医保基金收支情况来核算基金,无法反映出医保基金的总体收支情况以及当期损益;对医保基金实现收入核算的过程中,也仅仅是对实缴数额实现核算工作,欠缴数额无法核算,从医保基金账面上根本无法了解到应收和未收基金的信息,更不能了解到基金信息是否准确,医保财务的实际情况无法真切的反应出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保基金的风险。第二,收付实现制无法全面展示出医保基金的真实信息,比如支出知识将实际付款的支出信息反应出来,未付款以及未结算的都不能反映,这样的核算方法给医保基金支出的真实性带来严重威胁,导致不能准确评估,信息存在误差,留下了一定的收支操作空间供给人来调节。

3、提高医保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措施

3.1管理部门要高度关注。医院管理者需要高度关注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将此项工作与医院重点和中心工作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一同部署一同安排。紧紧掌握好医疗管理部门各项有关医保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时对管理方法进行调整,保证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不出现脱节现象。对医院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属于制度制定的问题要尽快的反馈给主管部门,给政策调整提供借鉴,属于医院管理的问题要按照要求尽快调整。

3.2健全管理制度。医院要按照自己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工作的需求,将医保管理制度有效嘉宾全,优化核算方式。一定要保证医保管理工作可以协调统一会计核算,良好的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而且,医院一定要优化设置岗位,坚持统一管理,实现权责清晰分配,针对所有涉及到医保管理以及会计算的相关岗位实现科学设置工作,保证每一项的管理制度都能够真正的贯彻落实。另外增强考核制度,针对执行制度的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实现考核工作,特别是增强对经济指标的考核。

3.3优化账务处理流程。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当中,为了提供详细的会计信息,一定要在应收医疗款的科目下设置相对应的明细科目。发生医疗业务的基础上,医院要结合所垫付的金额实现核算,保证核算金额的准确性质。如果出现不合理的费用现象,医疗保险机构扣除当中,针对此部分的费用,要利用有关文件实现审核。每个月拨款时,医疗保险机构现实扣除的保证金要从医疗保险机构的往来账当中结转到此往来账中。一旦医疗保险机构存有预留保证金,要建立医保保证金这个往来科目,每月进行拨款的情况下,将实际扣除保证金在医疗保险机构对应的往来账目当中实现结转,与此同时下一个年度医疗保险机构拨付上一年保证金的基础上将结转完成。

3.4增强医保资金管理。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就是医保资金,财务部门需要同医保单位一起加强医保资金的管理力度,一定要组织专业的、具备综合素质的、责任心强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医保结算,尽量更好的将医保资金回款速度提升,设置专业的报账。定期整理医保回款事项,及早发现问题要及早反映给有关部门,将滞留在外的资金收回来,降低医院资金周转的紧张压力。

3.5健全医院信息化建设。医保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持久系统的工作,要持续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投入,科学对信息化建设预算资金进行分配,保证医院信息化系统可以稳定正常运转,保证医保以及新农合系统可以良好对接,由专门人员负责,定期维护医疗服务收费项目、项目编码等,及时更新由于政策出现改变而费用标准出现变化的项目。实现及时结报的标准,保证即时结报结算金额的准确高效,防止出现由于系统问题带来的医保结算差额。总之,医疗保险资金是医院的主要收入,也是医院管理体制当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保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一同优化会计核算方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医保资金的核算,有效控制医保资金。医院应该加紧建设医保管理体系,优化布局,强化医保会计核算力度,提高医保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促使医院内部各项工作和谐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给构建和谐医院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志蕊.浅谈医院的医保管理与会计核算[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8)

[2]卜亚楠.医院医保管理方法及会计核算分析研究[J].经贸实践,2016(17)

[3]戴佳明.浅析现行医保结算方式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

保育员管理范文3

在当前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森林防火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保证林业资源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际林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各地要与自身林业资源的特点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和使用林业资源,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森林防火工作的力度,最大限度实现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有效地促进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

1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大对林业资源保护的力度,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对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当前林业资源已融入到各行各业中来,加大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可以为各行业的发展起到间接的促进作用,助力于我国整体经济的有序发展。森林防火是林业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大森林防火力度,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引导全民树立森林防火意识,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可以为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2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现状

2.1林业资源保护的现状

林业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业资源多集中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发展落后地区,林业资源保护意识缺乏,在实际针对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具体的林业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再加之相关管理人员自身的林业资源保护知识欠缺,制定林业资源保护措施没有与本地特点相结合,缺乏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导致无法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另外,在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巡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巡山观察森林的变化情况,并排查是否存在人为非法破坏林业资源的情况。但森林面积较大,巡查工作耗费时间较长,而且巡查无规律可寻,再加之巡山人数较少,这也导致巡查工作无法全面覆盖整个森林。当地居民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缺乏重视,对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不了解,甚至一些居民还会违规砍伐树木,这种现象屡禁不止,这也进一步暴露了森林资源保护机制中的漏洞。

2.2森林防火的现状

火灾是当前森林资源最大的灾害,这也充分说明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在当前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需要将森林防火作为重要的保护手段。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绿化的力度,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这也增加了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难度。目前,森林防火措施具有较强的被动性,无法与当前实际工作情况有效适应。在实际森林防火工作中,减少和消灭森林中可能出现的隐患是最主要的任务,但一些林业工作者的防火认识不到位,无法熟练使用防火设备,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无法及时反应。一些巡山人员在巡山作业时,更不会随身携带救火设备,遇到火情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扑救。再加之一些林区救火设备老旧,无法及时更新,在火灾发生时,往往会延误最佳救火时间。另外,当前森林防火中火情监控设施缺乏也是关键问题,无法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导致火势扩大,火灾损失增加。

3加大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措施

3.1深化林业产业改革

我国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不仅有天然的林业资源,还有一些种植的树木,但在林业资源利用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我国森林资源多数为国有或是集体所有,针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多为委托的机制,委托人需要对林业资源的利用进行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针对林业资源利用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较为常见,甚至存在乱砍滥伐的问题,这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严重的影响。再加之当前林业产业发展不景气,这也导致实际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低下,林业资源存在使用随意及资源浪费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大对林业资源管理的力度,积极推动林业产业改革的步伐,针对林业资源实现深度开发,提升林产品的附加值,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林业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而且对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构建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为了推动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积极构建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各地要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资源发展规划,针对土地规划建设对林业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将二者有效融合,构建更为高效的林业资源管理体系。林业资源保护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林业资源养护制度,以此来为生态林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当前林业管理条例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加快推动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向深度发展。但在林业资源管理规则、管理方法及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基于整体发展规划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3.3加强森林生态建设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可以根据当地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这能够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林业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考虑人与林业资源的和谐发展,即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位。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各项政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推动当地生态林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国家出台的与生态林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各地政府和林业部门不仅要做好落实工作,还要针对政策进行有效宣讲,增强人们对生态林业的认识,并树立正确的林业保护理念,从而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4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不仅易被破坏,而且修复周期较长。林业资源包含的内容较多,不单纯为林木,还包括森林中生活的动植物、土壤和生态环境等,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保护林业资源是全民的共同责任。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林业资源保护策略。并通过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可以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解决当前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发展林业资源替代产业,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对林业资源的依赖度。通过详细划分林业资源,针对林业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全面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林业资源浪费的问题。

3.5实现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

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其具有系统性,投入资金量较大。当前大部分林业资源所处位置较为偏辟,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这也给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诸多不便。针对当前林业资源管理混乱及资源浪费问题,需要加大对林木采伐许可证的管理力度,严格审计许可证申请组织或个人,一旦发现违规情况要加大惩处力度。对于一些重点保护区,则要采伐和开发同步进行。林业资源作为宝贵的资源,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积极转变林业资源保护方式方法,对树木生长环境进行优化,加大对树木养护力度,并通过封山育林的方法对林木实施有效保护。作为林业管理人员,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国家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调动工作积极性,并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护林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还要灵活运用护林技术,根据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树种,科学开展培育工作。具体造林过程中,要对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给予充分重视。生态效益不仅有利于保证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绿色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通过将林业与农业有效融合,使两者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实际造林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对造林技术进行深入了解,并结合区域之间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栽种方法。在造林过程中要优先选用先进的育苗技术,在具体育苗技术研发过程中要与幼苗实际生长状态和未来生长趋势相结合,在林业育苗工作中重视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树苗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有效降低病虫害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另外,还要对苗木生长全过程实施跟踪监测,针对树木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做好后期维护工作。

3.6做好病虫害防治

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各种病虫害会对林木的生长带来较大的威胁,病虫害发生时如果不及时处理,必然会大范围破坏森林资源,给林木的正常生长带来较大的影响,甚至会给林木带来毁灭性的伤害。因此,针对病虫害可以采取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法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不会伤害到树木,但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病虫害,仍需要使用化学方法进行处理,通过施加化学制剂及喷洒农药的方法开展有效的预防工作,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对于一些病虫害,也可以采取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尽可能降低病虫害治理过程对树木带来的危害,保证林木资源的有序发展。

4森林防火的管理措施

4.1加大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

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这也使人们对环境和森林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国家对于森林的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尽可能地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目前,针对森林体系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更新,这也使民众的森林防火意识不断增强。对于这种情况,相关政府部门和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民众意识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森林防火工作中来,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4.2加强对火源的管理和控制

多数火灾的发生都来源于人为因素,因此在森林火灾防范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火源的管控,特别是要严格盘查进入森林的外来火种。一旦发生火灾,火灾会快速发展,火势控制难度较大,这也增加了火灾救援的难度。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外来火源的盘查和控制,还要进一步加强森林巡查工作,并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森林环境实时监控,而且在实际森林巡查工作中,也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确保将火灾隐患降至最低。对于森林防火工作而言,无论是明火还是火星都需要杜绝,这就需要加大对森林防火的检查力度,定期检查和更新防火设备,并通过构建起完善的救火措施,及时发现火情并进行处理,对火情范围及时控制,避免火势的蔓延,有效地降低火灾造成的资源损失及人员伤害。

4.3结合网络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森林火灾监测

火灾对森林资源具有毁灭性,其所带来的损伤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一些重大火灾甚至还会给当地的地貌带来较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引发水土流失。因此,要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灵活应用网络地理信息技术,及时掌握火灾预测预报,并对森林的干湿度进行检测,预测火灾发生的概率,给救火及防火工作提供更多的时间。另外,应用网络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科学规划森林防火点,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特别是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中丰富的复合图,能够为火灾预报的准确性提供重要的保障。

4.4制定森林火灾的应急方案

林业资源在不可抗力因素作用下也会发生火灾,这种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因此应提前做好预警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林业部门需要与森林防火部门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综合考虑引起火灾的源头、林区地势及火势蔓延的规律,并制定应急措施,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这样在火灾突发时才能及时应对。另外,还要定期开展森林火灾演习,进一步增强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

5结束语

林业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森林防火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在林业保护工作中,需要加大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尽量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构建完善的林业资源保护机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来,确保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作者:康志同 单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林业总场

森林资源保护与防火管理篇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自然资源开发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内容。林业资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因素,林业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不利于经济发展,有损人类生存环境。森林资源是林业资源的一种,林业资源环境和地区气候、水源、生态等都有重要关系。火灾是森林最大灾害之一,对于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威胁,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森林防火管理措施,这也是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内容。

1林业资源保护

1.1林业资源保护的意义

林业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使生态系统进行自我调节、自我还原,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林木生长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若过度开采,较难恢复。因此,要合理利用林业资源。

1.2中国林业资源保护现状

1.2.1管理不到位

林业资源保护主体是政府部门,只有政府部门才有权支配林权。目前,政府部门林业资源管理比较混乱,并没有进行深入管理,没有落实人员责任,造成过度开采的现象。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必须要制定一套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制度。

1.2.2维护不到位

目前,森林滥砍滥伐现象比较严重,后期维护比较困难,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现象,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不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林业资源保护措施

2.1.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方法

要想保护林业资源,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使用不同的管理制度,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健全森林经营模式。

2.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目前,中国林业结构比较单一,这种单一的林业结构不利于林业资源的发展,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人们的需求,多元化发展林业资源,促进林业与其他产业融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3]。

2.3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

要想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能力,就必须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例如森林管理人员必须通过专业考试、严格选拔、定期培训,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促使其形成责任意识[4]。

3森林防火措施

森林里易燃物较多,如果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十分迅速,损失较大。森林火灾因素有三点,第一是可燃物,第二是氧气,第三是火源。前两种因素无法避免,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火源。火源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需要重点预防人为火源。严格管控森林用火现象,做好防御工作。

3.1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森林防火重要性的宣传,禁止在森林内使用明火,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做好宣传工作,确保森林防火意识深入人心。

3.2责任落实到人

在森林防火管理方面,一定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监督力度,一旦发生火灾,必将追究其责任。相关部门要对林业从业人员进行严格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

3.3健全管理制度

适当的管理措施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各级部门要严格监督防火工作管理情况。除此之外,还要做好紧急预案工作,一旦发生火灾,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制定救火方案,保证损失降到最低。林业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林业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必须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同时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陆胜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博白林场

森林资源保护与防火管理篇3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森林资源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林业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管理现状

森林资源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来源。但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森林资源攫取巨额财富,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部分地区的有关部门忽视环境保护,对树木进行乱砍滥伐,将土地占为己有,违规对土地进行破坏,使土壤无法种植树木。并且,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将一些森林保护区开发成旅游景点,不仅破坏植被,而且极易引发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当地管理制度不健全、厂区没有经营许可,加上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多较为偏远,有关部门缺乏对农户的正确引导,农户乱砍滥伐,将砍来的树木非法加工成木料,运到市场售卖,造成市场混乱,严重浪费森林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近年来,森林大火事件频频发生,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人们的防火意识不强,造成森林资源损耗严重。森林往往连成片,大火燃烧之后会以极快的速度蔓延至整片树林,燃烧面积极广。在国家倡导低碳消费的背景下,有些人喜欢在附近的度假山庄,以亲近大自然的方式体验野外生活,利用野炊工具在野外就餐,这种方式有极大的火灾隐患。除了人为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导致的火灾。以四川凉山火灾为例,由于地形的原因,当地因雷击产生火灾,火灾面积达20余hm2,不仅破坏了森林资源,而且使消防人员和当地群众伤亡较大。由此可见,森林防火管理对人们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2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管理的意义

林业资源可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可以平衡整体的生态环境,一旦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将难以生存。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水土保持。林业资源除直接为人类提供木材外,还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的作用。其次,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森林吸收CO2并释放O2,为人类及动物提供必需的氧气。研究发现,每1hm2森林每天可吸收1000kg的CO2,释放出730kg的O2,能很好地保持空气清新。最后,有效防止环境污染。森林能吸收人们工业生产中产生的NOx、HF、SO2等物质,减轻这些物质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避免有害物质给人类及动物造成伤害。此外,森林在降低噪声上效果显著。林业资源在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无论国家职能部门,还是广大民众,应充分认识到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相关职责,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森林防火管理工作是林业资源保护的基础,只有做好防火工作才能使林业资源持续运行下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对森林资源产生有利影响[2]。

3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强化林业资源保护意识

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并且需要长期坚持,涉及较多部门,需要将保护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有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保护现状,并安排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督促每名职工深入学习林业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提升职工的专业能力。并且,管理人员需要时刻强调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使职工加深认识。在会议中,可邀请专业消防人员及林业专家开展讲座,互相进行沟通交流,加强互动,加强整体的林业资源保护意识,每一名职工必须认识到自身职责,积极投入到保护工作中。还应对职工定期开展考核培训,真正普及相关知识,并且职工应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对定期当地群众开展教育工作,多沟通交流,杜绝乱砍滥伐的现象,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林业资源保护,一起保护人民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

3.2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树木资源给人们带来氧气,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舒适,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因此,想要保障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优化林业产业结构。针对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当地相关部门需要与企业强强联手,加大对林业资源市场的开发力度,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根据树木的数量进行适度开发。对市场进行全面调研,拓宽售卖渠道,将林业资源打造成一系列产业链,例如,书本、家具。也可选择适当的地块建立果园,实现产业化发展。针对林业资源较为贫瘠的地区,必须加大种植力度,使林业与其他资源联合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当今时代,各种新兴产业不断兴起,林业资源加工偏向于传统行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为林业资源增加附加值,例如,某地有一著名景点是两棵树的树枝互相缠绕在一起,当地将此打造为景点供游客打卡,顺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带来了较高的社会价值,促进了林业产业结构优化[3]。

3.3健全林业资源经营管理机制

保护林业资源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林业资源经营管理机制,根据国家制定的政策,细化条例,制定符合当地发展趋势的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相关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各部门设置相应的负责人,避免发生各自为政的情况,根据制度约束职工行为规范,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使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各地的林业局应设置监督小组,定期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详细查看林业资源保护情况,避免监督工作流于形式,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目前,许多地区已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林业资源保护中,以实现对职工的有效动态监管,提升监督效果。此外,应建立考核评价机制,适当奖励制度落实较好的职工,并拓宽晋升渠道,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单位树立榜样的作用,营造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4]。

3.4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力度

森林一旦失火,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也是难以恢复的,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使当地的经济大幅倒退。对此,当地有关部门必须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对当地群众除定期进行教育引导外,还要结合数字化技术进行宣传。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手机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物品,职工和当地居民可以在手机上下载相关软件或小程序进行学习,深刻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在森林里要设置明显的警示牌,在森林设置广播循环播放防火警示语。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防火活动,引导当地人民重视防火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列举实际案例,宣传火灾的危害,并且邀请当地的防火英雄进行演讲,树立模范典型,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森林防火工作中。

3.5落实防火责任

防火的管理需要职工明确自身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防止出现管理疏忽。相关部门需要对责任进行细化,建立健全林业管理责任制。由于森林面积较大,监管困难,可以将森林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设置相关负责人,实行针对性的监管,真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有效降低森林火灾风险,提高防火管理工作的质量。

3.6推动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

目前,信息化技术已应用于防火管理,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对火灾进行预警。各级部门需要加大对先进设备的投入;定期对职工开展培训工作,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构建更为健全、科学的森林防火信息化体系,以便短时间内掌握防火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真正落实森林防火管理。定期保养防火设施,加大维修养护的投入。因此,在加强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设施的维护和保养[5]。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因此,有关部门应提高重视,积极贯彻和落实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工作,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兰肖灯.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5(1):1.

[2]赵小娟.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解决对策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6):126-127.

[3]周树森.分析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管理措施[J].农家参谋,2020(17):3.

[4]张小梅.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解决对策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9):89-90.

保育员管理范文4

【关键词】医保控费;运营管理;全面预算;DRG成本;绩效改革

一、引言

随着医疗费用高涨,医保基金“穿底”风险不断增大,医保控费进程加快,给医院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医保控费趋势不可扭转,医院唯有加强运营管理,才能在医改大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公立医院在医保控费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要求从粗放式行政化管理向全方位绩效管理转变,推动三级公立医院由规模扩张型发展方式向提质增效型现代化医院转变,充分发挥绩效改革“指挥棒”的作用。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公立医院进一步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加快推进管理方式和运行方式的转变,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压力,推进医院运营管理向更加科学、规范、精细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从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健全内控制度,完善绩效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入手,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公立医院需认真解读政策,因势利导,助力医保事业和医疗事业良性互动、互赢共生。2022年4月,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要求在继承、融合、创新的基础上,按照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原则,做好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工作。一是盘活信息化存量资源,做好信息化基础工作和医院医疗管理工作;二是做好资源管理信息化基础提升或建设工作,如医院经济运行专业管理的信息化增量;三是进一步推进核心业务工作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推动医院经营活动管理质量和经济活动管理质量的提升,运用信息化手段,把数据作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

二、公立医院面临的内外部压力

(一)医保控费举措1.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随着近年来国家取消药品加成,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全面铺开,药品差价高收益一去不复返,药品销售从收入的主要来源转变为医院费用项目,在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的同时,当务之急是降低药、耗占比,达到医保控费的目的。医疗保险监测的重点除了药品外,还包括医用耗材,特别是高值医用耗材。国家医保局加大对高值医用耗材的监管,降低医用耗材虚高价格,严格控制耗占比指标,也给公立医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1]。2.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医保控费政策的重要一环,医保付费方式的改革对医保总费用的控制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杠杆作用[2]。在传统医保付费方式下,医院按照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医保管理机构按照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这就意味着医院收治的病人越多,其医疗费用越高,医院就能获得更好的收益。这种情况下,多数医院倾向于通过引入高价药品和医用耗材来实现规模扩张及诊疗检查次数的增加,医保管理机构对医疗费用的补偿力度也会更大;或者通过延长病人治疗时间等方式增加收益,造成医保基金浪费,加重病人看病负担。实行DRG付费方式后,患者在相应的诊断组中按年龄、性别、病情轻重、住院时间、其他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分配,医保管理机构以诊断为主导进行付费,有效避免了医生过度诊疗、大处方等情况发生,有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倒逼医院提高管理能力,主动降低医疗成本,从而实现医保控费目标。

(二)公立医院自身发展需要在医保控费的大环境下,公立医院控费压力增大,需要从粗放型经营模式逐步转为提质增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向管理要效益[3]。在公立医院规模扩张的大趋势下,很多医院开设了多个院区,一院多区对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推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有积极作用,但多院区改革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院区间发展定位、主次重点、同质化、信息互联互通、多院区运行成本增加等问题仍值得探索[4]。只有加强运营管理,才能使公立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并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果[5]。

三、医保控费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W医院是一家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目前设有三个院区、一个分院,运行成本大。在内外部压力共同作用下,W医院建立了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深入推进运营体系建设,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工具,合理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价医院内部运营的各环节,科学配置和精细管理医院的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进一步提高了医院运营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一)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打造一体化平台

W医院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环节,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根植业财合一思想,建立了“医院—职能归口科室—各业务科室”的三级预算管理体系。同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通过流程再造,将医院的业务事项与财务事项深度融合,有效完善医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加强预算执行控制。

1.预算编制

W医院预算编制采用线上模式,实行预算“申报—审批—下达”网络化,包括业务科室申报—归口部门汇总—设备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院长办公会—党委会,编制流程设计科学、清晰。预算项目分为延续性项目和新增项目。编制延续性项目预算时可主动查阅历史信息,调用编制模板和历年数据生成预算,线上完成申报和审批;编制新增项目时需调用零基预算模块,完整填写立项依据、实施计划等信息,待审批通过后执行。将科室主任目标责任考核与业务科室三级预算相结合,将药占比、耗占比、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各级手术量、床位使用率、住院日平均数等业务指标预算嵌入预算编制模块,量化各科室运行目标,以期发挥预算对业务科室的正向推动作用。同时,开展预算项目库管理,涵盖预算名称、类别、归口科室、执行年度等信息,有效量化各类经济事项,可生成多维度报表,便于获取和分析预算数据。

2.预算全过程控制

W医院通过搭建全面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促进预算管理功能的延伸,实现系统与系统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全面融合,从而将不同的业务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整合。

(1)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物资管理系统联接全面预算管理、物资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物资采购前提是有充足的预算额度,物资采购过程伴随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合同所具有的经济属性与预算资金的使用产生交集。可将物资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两大系统联动,搭建统一的数据交互平台。以医疗设备全流程管理为例,有设备需求的科室在预算管理系统中提交标准化物资采购申请单,涉及医疗设备名称、数量、金额等字段;系统根据物资类别将采购申请单流转至设备科,该部门依据“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关联并冻结对应的预算项目资金;再由采购部门发起招标流程。采购申请单相互关联以获取预算信息,预算管理系统根据合同金额实时更新预算冻结金额。设备采购入库并完成验收后,仓库管理员根据入库单生成应付账款清单,同步至预算管理系统生成付款单,并完成预算资金的支付,形成二者的闭环。

(2)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联接W医院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有效联动,再造报销业务流程,实现报销在线上的流转审批,深化“最多跑一趟”改革,解决多院区报销不便的问题。以差旅费报销为例,员工在OA办公系统填写出差申请表,完成出差审批,系统通过申请差旅费用估算额匹配相应预算额度完成审批,规避了事后预算资金不足无法报销的情况。出差归来后,经办人在OA系统填写差旅报销单,系统自动调用相关信息完成报销金额结算,提交表单,附上相关原始票据。财务审核人员接收投递过来的原始票据,审核通过后由银医直联完成资金支付,同时核销对应的预算项目资金。

(3)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联接W医院是一家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甲医院,每年科研经费立项较多,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至关重要。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嵌入科研经费管理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立项、报销及审批、经费决算等业务流程的统一管理,支持科教科与课题负责人双维度管控。科教科对经费落实情况、报账审批状态等可进行实时查询,还可以对全院的科研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汇总,对超期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不佳的项目进行提醒,使预算管理综合系统与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各自为政”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4)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账务核算系统联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账务核算系统的对接,预算管理系统中的各类经济事项实现制单自动生成。通过事先设置一定的规则,借助信息接口技术,将经办人、报销类型与事由、预算科目、金额等关键字段同步至账务核算系统,制单人员审核后即可完成账务处理,系统对接后自动生成凭证,可以将财务人员从繁琐、重复性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向管理会计人才转变,为医院创造更大的价值。

3.预算分析与考核

全面预算要做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分析和完善,W医院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搭建,通过横向分析、纵向分析同一部门不同年度的预算执行率,汇总当期预算的使用情况和合理性,多维度预算分析,对预算执行率和预算额度的分析评估等,按照不同的统计口径督促各部门执行预算额度,同时也为下一年度预算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对预算执行进行多维度的预算分析。在预算考核阶段,W医院预算管理办定期将预算执行率、各科室预算调整频次、投入产出比、预算执行率、各科室预算调增、数据反馈预算管理委员会等指标作为各科室及负责人的考核依据之一,并要求预算考核结果不理想的科室提供书面材料,深刻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差异的原因,做到责任到人,使预算对科室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以绩效管理为工具,构建全方位绩效考评体系

绩效考核具有很强的激励和控制作用,构建全方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医务人员在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同时,通过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收入真实体现劳动价值和技术价值,促进规范医疗活动,实现医院控费目标。W医院的绩效项目从2015年开始,到目前已经持续了8年。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卫生行政部门任务指标、医院战略目标和医护人员意见,制定了新的绩效评价方案,动态调整健全“工作量+单项奖励+专项考核”的绩效考核体系,兼顾保障性和激励性,有助于发挥绩效导向的积极作用,引导业务结构优化调整。

1.基于RBRVS确定工作量绩效

RBRVS通过评估各项费用投入、风险等级、技术难度等参数,对每一项医疗服务项目进行有效测算。作为一种精细化的绩效分配方法,RBRVS打破了绩效与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挂钩的固有模式,避免出现过度治疗倾向,具有良好的控费效果,医护人员也能根据实际贡献得到差异化的绩效收入。W医院按RBRVS原则对所有医疗服务项目进行权重分配,对不同项目的标准点值数量进行测算,按实际服务量和服务费用预算总额倒推点单价,计算该项服务补偿价格。以医师序列为例:工作量绩效=执行点值×点值单价+协作点值×协作系数+服务量×人次系数其中,执行点值即医师执行的项目,如手术、治疗等,协作点值即医生对病人病情协作的工作量。

2.将DRGs核心指标嵌入考核体系

利用DRGs工具对临床专科服务能力进行多维评价。W医院将日间手术,三、四级手术,RW值,时间消耗指数等DRGs核心指标嵌入考核维度,设置单项考核指标,对改善病种结构,提高医院专科水平具有指导意义。例如,为激励医务人员开展手术难度较大的三、四级手术,W医院将考评单元上一年度月均工作量作为当月标准工作量,采用增量法进行单项激励,三、四级手术量越多,医务人员可以获得越高的点数,绩效收入也就越高。同时设置RW值作为单项考核指标。为优化病种结构、激励专科重症病例救治、提高疑难病例救治积极性,对RW值≥2的病种给予定额奖励。为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时间消耗,保证患者就医效果好、时间短,对当月病种时间消耗指数下降的情况,在绩效考评指标中设定病种时间消耗指数予以奖励。

3.运用KPI考核医疗质量

嵌入KPI考核,引导科室在发展中注重提升医疗质量安全与医疗服务水平。医生的医疗质量考核由医务科、质管科牵头,考核内容包括16个普适性定量指标(CMI、平均住院日)和9个特殊专科25个特异性定量指标(如自体输血率、合理用药率等);护理人员由护理部根据医院战略目标及卫生行政管理要求确定关键考核指标并定期更新,考核内容包括身份识别、分级护理、护理病历、员工素养等16个方面。

4.将成本控制指标纳入考核

W医院为引导医务人员主动控制不合理的资源消耗,特别是可控成本消耗,践行医保控费要求,将成本控制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具体包括人力成本、固定资产折旧、不计价卫生材料、总务材料成本等运营费用,并根据医院战略目标对不同成本项目设置不同的分摊比例,将实际负担的总成本作为扣减科室绩效的抵减项目,以实际负担的总成本作为扣减科室绩效的总成本。计算公式如下:实际负担总成本=Σ成本原值i×分摊比例i5.规范绩效二次分配W医院制定了《绩效二次分配指导意见》,从医院层面规定绩效二次分配原则、分配流程、分配系数等内容,落实二次分配对个人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绩效二次分配指导意见》从工龄、职称、工作量、科内考核四个维度进行考核。其中,相应医疗核算单元一次分配金额中工龄和职称绩效所占比例不高于20%,工作量表现不低于70%,科室考核占剩余的10%。可从服务质量、医德医风、行为规范、医疗质量安全、患者满意度等多方面对考核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三)以成本管控为导向,进行DRG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是医院成功之本,面对公立医院业务量减少、运行成本加大、收不抵支等压力,W医院加强成本管控,提倡节能降耗,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同时为了更好地与医保缴费办法相适应,不断加快病种成本核算的速度,医院成立了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制定了成本核算改革的整体方案,完成了组织架构划分、系统接口整合、数据清洗、分摊规则设置、数据质量控制等工作。通过学习搭建DRG病组成本模型和分析平台,对各病组的医保超支和结余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实现医院成本的精细化管控,同时也为运营分析和绩效分配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1.DRG成本核算准备工作

(1)前期调研为了顺利开展成本核算改革,W医院组建的成本核算小组深入临床一线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拓宽成本数据获取通道,以最真实、最直接的成本数据作为指导临床科室控制成本、优化临床路径的数据基础。

(2)组织架构划分针对W医院一院多区的特色,成本核算架构设计为“院区—科室—护理单元”的模式,与绩效核算单元统一口径,共划分了512个成本核算对象。具体包括386个直接医疗部门、77个医技部门、16个医辅部门、33个管理部门。

(3)成本系统和其他系统接口统一成本核算系统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需要获取其他业务系统和账务系统的数据,这就要求各系统之间的计算口径统一。W医院建立了动态成本系统接口功能,与HIS系统对接,将各相关系统进行计算机联网,实现全院成本数据的及时获取、传输、汇总、分析,打破数据壁垒,推动医院成本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

(4)拆分清洗数据并完成数据质控数据拆分和清洗按收入和支出两个维度进行。一方面,针对HIS系统中数据,将门诊收入、住院收入按“院区—业务科室”进行拆分;另一方面,设计人力成本、卫生材料、耗材、其他成本等拆分方案。人力成本分为临床科室人力成本和非临床科室人力成本,卫生材料、药品、其他成本按“院区—业务科室”进行归集。大量的数据拆分使成本数据划分更加细致,但也带来了数据的分散性。所以在进行数据拆分的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增加了对数据的质量控制。

(5)细化成本分摊规则结合W医院多院区特征,成本分摊规则由医院整体分摊向多院区分摊转变,并根据各院区个体性、差异性进行深度打磨。2.DRG病组成本模型构建DRG成本核算建立在完善的科室成本核算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上。W医院统一数据口径,进一步提高科室成本数据准确性,并采用RBRVS当量法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DRG成本核算采用项目叠加法,从病案首页获取病例数据,并归入相应的DRG组,根据每一病例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服务项目名称、单价、数量,计算每个病例的成本,再将同属于一个DRG组的病例成本汇总求和,得出DRG总成本和某DRG组单位成本。DRG费用核算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医疗活动中的资源消耗情况。DRG费用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成本价格,计算出DRG医疗保险付费价格(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零售价格)与DRG费用之间的差异,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每个DRG病组的超支和结余信息。相比医疗项目收费价格(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批发价)与医疗保险付费价格的差异,前者对构建最优临床路径体系、促进医疗收入结构的优化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四)以数字化为路径,构建业财融合的运营决策平台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医院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构建业财融合的运营决策平台[6]。医院作为天然的医疗大数据产地,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临床数据和医疗费用数据,通过构建专业化的运营决策平台,充分挖掘医疗大数据的价值,能极大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实现从“扩张、创收”中索取效益转变为从“控本、增效”中争取效益。

1.设计原则

(1)可视化原则可视化是指用简单的图表形式将海量的数据信息加以转化,更加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相互关系,以供信息使用者高效便捷地掌握数据内涵和趋势,了解数据间的逻辑关系。

(2)关联性原则医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工作环环相扣,各个部门产生的数据信息联系密切,医院的运营决策平台需要关注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打破数据孤岛,数据之间层层链接,使用者获取业务、财务信息时,不再跨平台查找就可获取所需的跨部门数据[7]。

2.建设层级

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至少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以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主要包括运营管理支撑层,有基础字典、基础平台、接口设置、权限管理、资料管理与治理等方面;二是运营管理应用层,主要包括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模块以及体现业务支撑、运营保障、精细化核算等的相互关联和系统对接;三是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经营管理决策层,能够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决策层建设内容主要根据各系统的有效对接与信息集成,收集并存储大量规范、完整、有效的医院运营数据,建立大数据中心,构建多视角的运营辅助决策分析系统和数据监控体系,完成运营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监控等。

3.主要模块

医院运营信息化平台分为院级基础信息分析、绩效考核指标分析、专项运营分析、部门运行分析四大模块,从医院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整合财务、业务数据,发挥数据使用价值,开展各种专题分析,方便各级用户对医院财务、资产、人力等方面运行情况直观了解。院级基础信息分析是对医院整体情况、业务量的分析,主要包括人员信息,开放床位数,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总体手术量,三、四级手术量,日间手术量,微创手术量,病床使用率,药品用量,消耗比例等基本信息。绩效考核指标分析,重点关注国家和地方考核监测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收支平衡状况、医疗服务收入比重、人员经费支出比重、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等常见指标。专项运营分析,主要包括对综合管理、财务、资产、人力、事项等方面所涉及的业务,利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从管理者视角对各项运营业务进行专项统计分析。如对设备运行效率、能耗、收入等进行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分析,对当前床位数的使用效益、效率等通过实际占床日数、人员结构、按病种时间消耗指数、CMI、RW等指标进行分析。部门运营分析,通过对部门数据进行分析,提供部门指标落实情况,如成本费用分析、人力资源分析、固定资产分析、耗材使用分析等,使部门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便捷地掌握指标变化,实现数据驱动和赋能管理,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还可以提供业务部门及时、便捷的查询,包括业务量、收入成本、DRG运营、目标完成度等监测指标,掌握运营管理数据和指标变动情况。

四、初步成效分析

(一)强化成本管控通过核算DRG费用,对比同一病组不同病例的费用差异,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改善诊疗行为、降低药费比例的前提下,将资源消耗与诊疗行为紧密结合,制定最优临床路径作为诊疗依据。将DRGs指标融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如不计价卫生材料用量,通过影响员工绩效收入、激励员工节能降耗,降低了不必要的支出。

(二)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在预算执行率要求和绩效考核指标的共同推动下,医院在医疗收入结构优化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公立医院优质发展考核指标(试行)》中的考核指标为依据,对照医疗收入结构变动情况,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同比降低2.2个百分点,医疗收入中卫生材料收入占比同比下降4.34个百分点,有效医疗收入占比同比提高3.87%。

(三)促进业财融合全面预算管理为财务和业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预算指标由业务量指标和财务指标构成,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将各大业务系统很好地衔接在一起,打破了以往业务和财务之间的信息壁垒,便于财务部门深入业务层面进行操作分析,不再停留在数字表面,有利于精细化管理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管理。

五、总结与思考

医保控费时代,公立医院面临的控费压力加大,亟需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提高运营管理能力,探索医保、医疗、患者平衡协调发展。通过分析W医院运营管理的实践,得出以下启示。

(一)加强顶层设计,医院运行管理效能得到优化

医院要加强顶层设计,调整全院发展规划,促进运营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运用波士顿矩阵原理,按照结付率与CMI值的高低将科室分到4个象限:科室结付率与CMI值都高的为明星科室,CMI值高但结付率低的为潜力科室,结付率高但CMI值不高的为金牛科室,对这三个象限的科室,医院要将优质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向其倾斜;结付率与CMI值都不高的科室,则考虑缩减床位,可将一部分作为研究型的病床使用,同时大力发展门诊,通过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专病联盟等业务挖掘新的增长点。

(二)打造专业化运营管理人才队伍

运营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和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医院应当设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并充实运营管理部门人员队伍,配备具有财务、医疗、物价、医保、审计、护理、人事、信息等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运营管理员,在专业领域内承担好运营管理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运营管理员的作用,并辅助临床科室学习运营管理知识,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做好科室内部运营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贾晓倩,王珩,蒋心梅,等.现行医保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实践[J].中国医院,2022,26(8):24-28.

[2]刘瑶瑶,周典,田帝,等.医保、医管双视角下DRG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协同效应探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2,42(10):5-8.

[3]邵琰婷,竹丽婧.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某大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2022,26(11):13-15.

[4]薛源.公立医院多院区财务管理难点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22,39(11):89-93.

[5]蒋帅,王成增,付航,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22,42(11):6-8.

[6]陈旭,赵昕昱,姚盛楠,等.基于业财融合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1,38(6):66-68.

保育员管理范文5

1总额预付价值

总额预付是医保结算方式之一,经办机构定期拨付,实行总额控制、超支分担的支付方式。医保结算方式主要包括3种,即按服务项目、单病种、按总额预付结算,目的是掌握、合理控制医院医疗费用,强效控制医疗费用超标,避免医院以检查、用药等名义随意违规收费的情况。

2总额预付下医院管理情况

2.1医护人员压力变大

总额预付条件下,医院综合科室下达年度、月度的基金指标,并进行考核,以达到控制医院基金增长的目的。医护人员工作时需计算患者费用,而随着患者就诊人次的增多、医疗服务要求的增高,基金计划显然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2.2正常运营受影响

目前,人们保健需求的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各类慢性病增多等现状,导致诊疗患者一直呈递增趋势。另外,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公立医院规模扩大等因素,均导致总额预付后,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偿付超额部分基金,进而影响医院内部资金流通以及医院的长期发展。

2.3服务效率下降

因缺少市场作用,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效率下降,失去发展的自主性,这显然无法满足患者对医院、科室的需求,进而增加了医患、护患纠纷问题。

3加强医疗保险管理的措施

3.1完善医院组织管理体系

医院管理者需明确医院、医保、患者之间的关系,了解诊疗患者的需求,在综合医院工作开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强化管理,设置专门机构开展医保工作,配备专职人员服务临床,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细化制度细则,组织监管,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医保政策的执行效率。

3.2不断优化医保管理途径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积极排查潜在风险,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矛盾和隐患,进一步规范医保管理。另外,对医院药品、材料、诊疗费用定期进行统计研究,并根据政策规定加以管理,向医保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以便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3.3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

医保管理工作量较大,以信息化系统辅助实现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基础上完成资源共享,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负担。另外,加强医疗行为的监控,完善信息系统,实现医院服务流程网络化、简单化,促进医保工作高效开展。

3.4强化医保政策普及

医院积极宣传医保知识,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医保意识。做好参保者宣传工作,根据入院患者与家属的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方式主动普及相关医保知识,并根据医保类别讲解报销流程、比例等知识。另外,与社会医保相关部门合作,以网络、电视、微信等形式加大医保知识宣传,提高参保者的医保认知度,进而更好的配合医院工作的开展。

4医保统筹基金使用原则

4.1保障基本

医保统筹基金的使用需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以提高基金使用率,最大程度保障参保者的医疗需求。另外,规范医保责任边界,重点保障临床必需品服务设施费用。

4.2完善机制

完善医疗行为激励约束机制,以此提高医院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积极主动性,最大程度保障医疗费用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合理使用情况,保障医院工作健康、可持续开展。另外,以精细化管理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的医疗行为,合理控制成本,保障每位患者都能获得有效的救治。

5提高医保统筹基金管理的措施

5.1加强预算管理

科学编制、严格执行医保基金预算管理,通过提前预测医院基金,有效控制基金运行风险,并严格按照规定调整待遇政策,详细明确药品、医疗项目的医保支付标准,禁止参入非医保项目内容。

5.2加强医疗行为监管

既往医疗行为的监管重点是医疗费用控制,而今要求结合公立医院工作、医保政策等情况,转向医疗费用、医疗质量双控制监管,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与医保基金挂勾。另外,推行医保智能监控,实现医保费用全面审核,从单纯管理向监督、管理、服务结合转变。

5.3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保育员管理范文6

关键词:学籍管理;保障作用;质量提升

学籍管理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证。它不仅体现了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因此,建立良性循环的学籍管理体系并持续提高其质量越来越重要。本文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来进行分析探讨。

1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指根据有关规定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进行考核、记载、控制和处理的活动,是教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一般包括入学注册、成绩考核、对学籍异动(升级、留级、转学、休学、复学、退学等)的处理、鉴定、考勤、纪律教育、奖励、处分,以及对学生毕业资格的审查等。学籍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校学籍管理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2017〕第41号)为总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序运行。

2学籍管理的保障作用

学籍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风建设的促进以及优秀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2.1学籍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

学籍管理为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正常的学籍变动如休学、复学、退学、转专业和保留学籍等提供了保护和支持,更好地服务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有利于维护学校全日制学历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2学籍管理制度有助于约束学生日常行为,促进学风建设

学籍管理制度是学校进行学籍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要求相关人员严肃执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导向性。其中关于休学、退学和留级等的规定有助于促进学生遵守法律规定、遵守道德规范、遵守校规校纪,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活。

2.3学籍管理为学校其他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实时数据参考

学籍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可以为学校其他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支持保障作用。学籍管理为学校其他管理部门提供的实时学生数据,有利于其他服务部门实时掌握学生动态,统筹规划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因此,学籍管理是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3我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学籍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以确保学籍管理的高效和严肃。

3.1学籍异动手续办理和异动标注不及时

有的学生发生了学籍异动却没有及时办理手续,多数是在老师录成绩时或是偶然的情况下才发现其异常,而此时学生可能早已离校。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学籍信息的准确性,还进而会影响到与学籍统计有关的工作结果。之前的学籍管理中,学生的异动申请提交上来后,经常发生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搁置甚至忘记的情况,导致学籍异动标注不及时,学籍数据一定时间内不准确,后期经常需要加倍核实,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影响了工作效率。

3.2学生学籍异动申请和审批有待进一步严谨

学籍管理要求从学校管理者到具体操作人员都要严谨对待。对于学生的学籍异动理由是否符合异动情况,要客观判断,谨慎处理。例如,留级生因为当学期的课程都已经符合免修条件可以不在校学习,这种情况就不能简单地以休学来处理,否则会导致学生晚毕业一年,影响学生学业。

3.3参军入伍保留学籍有待进一步规范

参军入伍的学生需要保留学籍,但是从原籍参军的数据因为联系学生困难或其他原因经常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给学籍管理和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4“僵尸”学籍仍然存在

“僵尸”学籍主要表现在休学多年或保留学籍多年而未办理后续手续的学籍。目前,我校对于休学超期的学籍进行了两次清理,这种现象已经大大改观。但是保留学籍的“僵尸”学籍还存在,这是接下来要想办法肃清的一大难题。

3.5学籍管理信息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籍管理信息量大的特点对信息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目前,学籍管理平台本身功能的有限性和使用人员对教务系统操作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籍管理的效率。另外,目前多数学籍管理项目还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纸质化阶段,以手动输入为主,既容易出错,也容易丢失,还会影响工作效率。

4学籍管理质量提升对策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籍管理的保障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必须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籍管理的质量。

4.1部门联动,高度重视学籍注册,把好学生入口关

在学生入学环节,招生部门对审查合格的学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学籍管理人员注册学籍。在这个环节,学籍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与招生部门形成联动效应,及时互通有无,切实掌握实际报到的人数和信息,对要参军保留入学资格和放弃入学资格的数据随时掌握,做到报到数据、保留入学资格数据和放弃入学资格数据万无一失,并在上级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学籍的注册,确保学籍注册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4.2严格遵守制度,建立并完善四位一体的学籍异动联动体系

学生学籍管理要严格按照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来执行。学生学籍异动从学生发起,经过辅导员初审,管理者审核,并最终归于学籍管理人员处理并归档,所以有必要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四位一体的学籍异动联动体系。学生要如实填写异动申请表,并把最终审核通过的表格送交学籍管理人员。辅导员要督促学生按照学校制度提交学籍异动申请,并提醒学生将完成的申请表原件及时送交学籍管理人员。管理者审核异动申请务必更加严谨,并始终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而学籍管理人员在严谨审核的基础上要及时标注,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在15个工作日内在学信网完成标注,同时要保证准确性。建立并完善四位一体的学籍异动联动体系,层层把关,有利于学籍异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并能有效保证学籍异动数据的准确性。而要切实有效地发挥联动体系的作用,辅导员、管理者和学籍管理人员务必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从而及时有效地推动学籍异动管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发挥班级其他学生的监督功能,鼓励他们对本班的学籍异动迹象或现象及时上报,从而从侧面对学籍异动管理起到辅助作用。

4.3进一步规范学生参军入伍保留学籍管理

为了提高参军入伍保留学籍的准确性和严肃性,要进一步优化保留学籍程序,并严格按规定办理。尤其针对学生从原籍入伍数据准确性相对欠缺的情况,需要切实发挥学籍异动联动体系和相关部门的作用,从辅导员起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并及时反馈,敦促参军入伍的学生及时办理保留学籍。学生办理保留学籍,除了填写保留学籍申请表,还需要附上入伍通知书复印件,经管理者审批后方可办理。另外,学生参军2年以后,需要及时跟学校联系,说明是否需要继续保留学籍。规范学生保留学籍管理,使学生保留学籍有据可查,会大大提高学籍管理的准确性。对于“僵尸”学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这类学籍的清理程序和方法,争取使学籍管理更清晰规范。

4.4进一步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程度

学籍数据的庞大与复杂需要强大的信息化基础,所以要不断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步伐。要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程度,首先要保证学籍管理平台足够强大和功能齐全。良好的学籍管理平台是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籍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其次要转变观念,从管理层面到学生层面,都要切实认识到学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全员参与使用学籍管理平台,争取实现无纸化学籍管理。再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平台使用者的培训,尤其是对学籍管理人员和管理者的培训,让相关人员掌握平台的操作技能,从而真正把平台用起来。最后,要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安全建设,数据的安全使用与存储必须引起重视,要不断加强维护,保障登陆的安全性,从而保障学籍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5结论

保育员管理范文7

关键词:保育员;保育员素质;保育员工作现状

一、保育员对幼儿影响很大

长期以来,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的重心是照顾幼儿生活方面,保育员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她们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然而,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保育员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在目前幼儿园低门槛、低收入的招聘条件下,保育员无法承担起这样重要的教育者角色,她们通常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去挖掘和利用潜在的课程资源,使幼儿错过了许多重要的学习机会。

二、保育员的素质与工作现状

(一)保育员整体素质不高,队伍流动性大

很多保育员认为自身条件低,只好选择“都是些出力气”的保育工作。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是人们不愿意做保育员的重要原因。保育员的整体素质很难保障,加之保育员一般都是合同工,幼儿园对她们的限制十分有限,她们随时都可以离开,造成了保育员队伍流动性较大,客观上增加了幼儿园业务培训和管理工作的困难。

(二)保育员对工作内涵认识不足

很多保育员把保育工作等同于做家务,只需要有带小孩的经验就可以了。保育员之间很少交流工作方面的情况,只在每天给幼儿打饭或领水果时聊些家常。这与她们的文化水平有关,也与其工作内容紧密相连。可以说,认识上的局限和繁重的工作使她们很少有时间去反思或与同行交流自己的工作。

(三)保育员工作烦琐,工作方法有待改进

午睡后,一名保育员帮助动作慢的幼儿穿衣服。这名保育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帮助使幼儿失去了一次重要的锻炼机会。保育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客观上的原因是工作时间太紧。也许因为琐事多,简单容易就成了她们做事的标准。不难发现,保育员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工作方法不当、信心不足等。这主要是因为保育员缺乏对幼儿心理活动、认知特点的了解。

(四)幼儿园对保育工作重视不够

在很多农村幼儿园,保育员没有接受过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缺失,导致保育员没有对保育工作全面、正确的认识。与此同时,幼儿园虽然会对保育员进行职后培训,有些知识确实对保育工作有帮助,但保育员的学习兴趣并不大,使得培训的效果不佳。目前,幼儿园对保育员通常缺乏明确或全面的工作要求,必然会影响保育员对自己工作的定位。很多幼儿园把管理重心放在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上,对保育员的要求还停留在传统的认识上,对保育员的管理停留在最基本的考勤上,没有其他更深层次的考核。

(五)家长对保育员缺少应有的尊重

很多家长通常把保育员定位在保姆的位置上,只相信教师,对保育员的工作不信任。正是因为这种不太和谐的关系,使保育员与家长之间缺少交流。一方面影响了保育工作更好地开展,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保育员对自身工作的正确定位。

三、提高保育工作的方法

保育员管理范文8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保育;卫生保健

在病毒肺炎已成为常态化的背景之下,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由“停课不停学”陆续恢复线下教学,各地幼儿园也在通过一系列开园准备工作评估验收之后顺利开园。在特殊背景下,开园复学后的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尤其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这需要学前教育工作人员认真反思和调整幼儿园的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构建幼儿园的卫生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幼儿在园的健康,促进幼儿以健康为基础的全面和谐发展[2]。

一、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问题

(一)“被动式”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

由于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式,给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落实主要以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为路径,因此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尤为重视培育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对幼儿饮食的管理。但是,在卫生习惯教育方面,教师过于主动强调、要求和示范,而忽视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有部分幼儿园对幼儿卫生习惯和饮食情况进行严格评估,并以评估结果评价班级教师,而评估的内容包括观察班级幼儿是否严格七步洗手法、是否餐后漱口(漱3口水,每口水在嘴里咕嘟8下)、是否30分钟以内进完餐等,甚至好多班级出现幼儿开始进餐,屏幕上就开始30分钟的倒计时。即便教师严加督促和规范幼儿的卫生及饮食习惯,但仍然有大部分幼儿不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漱口,进餐时长也超过30分钟,幼儿的良好卫生及饮食习惯也并没有得显著的提高。《幼儿园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要求开园后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和教育幼儿养成多洗手等卫生习惯,且幼儿每天坚持洗手、刷牙、漱口,保持自身和环节卫生,是建立阻挡病菌的第一道“防线”但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过程中,应以幼儿积极主动建构的形式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让幼儿总是以被要求的方式养成习惯。

(二)保育员缺乏有效培训,传染病预防难落实

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生活的场所[3],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属于人群密集的地方,幼儿间的接触频繁及其容易导致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曾有学者提出幼儿园是我国传染病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而保育员作为班级卫生保健工作的负责人员,若其具有较好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和健康意识,就可以及早对传染病患儿进行识别并督促就医,同时通过消毒卫生工作达到预防的目的。所以,保育员对传染病的知晓情况以及健康行为、意识与幼儿园年度发病率有直接关系[3]。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受待遇及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公办幼儿园或是民办幼儿园的保育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2020年9月,笔者作为学生认知见习与实习的带队教师,在带学生见习与实习期间,笔者对校企合作的17所公办幼儿园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询问保育员发现大部分保育员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差,保育员普遍学历较低,学历均为初中或高中学历,只有少部分通过岗前培训获得保育员证,大部分为“先上岗,后补证”或无证上岗。

(三)家长认识不足,健康环境得不到保障

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要求开园后,家长不送孩子进入班级,有条件的不进入幼儿园大门,经卫生保健人员晨检合格后,家长在指定位置将幼儿交给班级教师,班级教师再带进班;下午离园时,可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地点,由家长在大门口接回孩子。笔者在带学生认知见习及实习的过程当中,对校企合作的幼儿园进行了解,大部门幼儿园都做到了分时间、分通道、不直接进到班级接送孩子入园或离园,甚至有的幼儿园做到了家长不进入幼儿园大门,并且在幼儿园的门口设立了洗手池,并监督每个幼儿在入园前必须洗手方可入园。但并不是每一所幼儿园都达到了好的效果,有的幼儿园在执行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问题,如部分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入园前必须要洗手等。因此出现了迟到、走错通道、直接送幼儿进到班级教,甚至进入班级教室停留等情况的出现。

(四)管理不到位,卫生消毒工作质量不高

幼儿园的消毒工作是对幼儿园场域内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的工作,是阻断传染病进行传播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消毒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毒传染的发生及幼儿的身心健康[3]。笔者在对校企合作幼儿园进行了解后发现,负责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管理的主要是幼儿园的保健部门[3],同时保健部门还要对厨房等后勤人进行管理。保健部门通常由一至两名保健医生组成,但幼儿园保健医生的配备严重超标,每150名幼儿配备1名保健医生的比例,保健医生不仅要负责幼儿园的晨午检、幼儿园疾病管理、食堂管理及幼儿园的带量食谱,还要管理和监督每个班级的卫生工作。因此,存在保健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最终导致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落实不到位。此外,负责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则是幼儿园的保教处,教师的教研会议主要由保教处负责组织。而这两个部门之间属于垂直管理关系,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交叉,但又缺乏结合,存在协调不到位的现象[4]。保健部门与保教部门之间缺少合作式的教研会,教师缺乏对卫生保健工作的了解,并不能协助保健部门对班级保育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使保育员的消毒工作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将消毒工作等同于普通的清洁或打扫,忽视幼儿园消毒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致使卫生消毒工作的质量下降。

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提升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路径探索

(一)保教结合,激发幼儿主动构建良好的卫生习惯

全园认真贯彻落实保教结合原则,保育工作并不是① 《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祝全省小朋友们节日快乐!》,据榆林网:。保育员的专利,尤其教师应多关注一日活动中的保育因素,并将保育因素与教育活动充分结合。教师可以将卫生习惯知识融于幼儿的学习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当中主动了解和探索生活中的微生物、病毒及如何预防细菌侵犯等知识,激发幼儿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园的医院区角往往是最受幼儿喜爱的区角,可以满足幼儿对医院、医生、病人及医药设备的兴趣,通过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游戏进行探究,从而生成B-STEM课程,B即生物(Biology)。教师可以设计“灭菌和消毒的好办法”的系列活动引导讨论一些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并选择部分方法在区域当中进行实践探索的尝试,如七步洗手法、75%酒精消毒法等。也可以选择一些与“防范细菌侵犯”主题相关的绘本开展阅读,如通过阅读《便便里的细菌王国》让幼儿养成便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阅读《我爱洗手,细菌赶走》等绘本让幼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阅读《感冒需要什么》《一个叫病毒的坏家伙》等预防病毒和健康教育的绘本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病毒感染后的不同症状。最终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传染的来源、传播途径、如何阻断传播等知识,让幼儿主动构建和养成爱干净的卫生习惯,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巩固家园合作,携手共建健康的幼儿园环境

健康的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健康的幼儿园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室内外场地、建筑、设施设备甚至一草一木都是安全并符合卫生要求的。健康的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为幼儿营造的符合幼儿精神卫生并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幼儿园应做好建设健康幼儿园环境的园级规划,并与幼儿家长携手实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安全健康的氛围。这一“特殊时期”的家园合作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它由过去家园共育中家长的参与和配合转变为重视,也就是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幼儿的保教,不仅要做好家庭保教,还要积极支持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作为幼儿园方面,可以努力发挥保教人员的专业能力,以班级家长会议的形式,开展家园共育的直播讲座,指导家长进行科学有效的保育工作,关注幼儿的精神卫生保育,提升家园共育的专业性。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借助QQ、微信、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等网络平台以信息推送和直播会议的形式,向家长提出做好幼儿入园前工作的要求,一是让家长知道要营造幼儿园的健康环境应做的工作,如不同班级的入离园时间、进出通道、不能进入幼儿班级教室等。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的资源,发挥带头作用,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里进行提示和强调,确保每一位家长都是幼儿园健康环境的践行者。

(三)加强学习,建设科学的保育队伍

疫情背景之下,幼儿健康教育被格外重视,健康幼儿园建设成为当前的关注热点。为了促进幼儿健康,构建幼儿园的健康保障体系,保育员作为为幼儿健康服务的主要人员,其应具有公共卫生、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保健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拥有疾病预防、营养卫生、消毒科学、幼儿生活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为了提升幼儿园的健康服务质量,幼儿园的当务之急应是加强幼儿园的保育队伍建设,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保育员的素质。而保育员的整体学历不高,通过岗前培训能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不足以支撑和解决入职后所遇到的问题,如笔者在与保育员的交谈中了解到保育员的岗前培训时间短暂,其在短时间内对所培训的内容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并且培训内容偏向于卫生消毒工作的操作,因此有必要加强保育员入职后的培训,以岗前培训与岗后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强化保育员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始终以幼教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为依据,尤其应加强现代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婴幼儿教育理论、保育工作操作规范等核心内容模板的系统培训。同时,保育部门还应多组织保育教研活动,并鼓励保育员积极分享自己的保育心得及所遇到的问题,通过集体教研合力提出问题解决办法,提高保育员的工作能力。此外,保健部门与保教部门应联合教研,因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渗透着教研,保育员可以将自己的某些教育观点及理论与教师共同讨论,从而丰富保育员的教育知识。最终,为幼儿园保育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促进幼儿以健康为基础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燕.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教学活动[J].新课程,2020(50):196.

[2]赵志英.亲子教育显特色,自主探索悦成长[J].幸福家庭,2020(20):18-19.

[3]张春芳.民办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