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塑造论文范例

品牌塑造论文

品牌塑造论文范文1

广告设计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能够准确表达商品的信息,广告在进行传播或推广中要能够准确的传达商品的名称、特点、功效等信息,使受众群体清晰准确的了解广告的内容,判断该商品是不是为受众群体所需要,从而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广告信息内容传递的准确与否,也直接决定了消费群体的购买动机和购买欲望,同时也是商家能否获得经济价值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广告策略对于品牌形象的树立和提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又决定了消费者对与该企业和产品的认知程度,从品牌标志、品牌包装、甚至品牌形象的代言人,都是品牌个性的体现,在广告推广中出现的理性诉求方式或感性诉求方式都是品牌营销策略的表现。长期有效的广告策略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助于品牌形象的形成和完善。广告在促进消费及情感诉求方面也有其特殊的作用,广告在推广中往往大力渲染购买商品之后的效果,同时一些促销广告的传播也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另外,部分广告的诉求方式很有特点,能够紧紧抓住消费群体的心理,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使消费群体对与该商品或品牌产生信赖感。

二、品牌形象的打造及推广

品牌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品牌的核心,同时也是品牌经久不衰的支柱之一。在品牌慢慢发展及成型当中,要不断的寻求创新,保证质量,使用科技手段来完善品牌,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现在,服务也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必然的焦点。当然服务也是品然战略的重要部分之一,拥有优秀的服务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广告运用在品牌推广是当今市场最稳健的发展之道,若是企业资金充足,那么大多数都会通过电视广告或是平面广告进行品牌推广,这是效果明显的广告模式;若是中小型企业则多数都会采用一种常见的广告模式即网络广告,这种广告见效快的同时操作也十分的方便。要品牌形象得以更好的发展,它的推广方式无疑是最好的加分点。品牌形象的推广方式有这么几种。

1.主题化推广:

大多数品牌的推广,往往会忽略品牌之下各别产品之间的连带升值的机会。所以在推广产品时,进行品牌化使其形成一个大的主题,可以发现隐藏在产品背后的价值主次性,并且有针对的引导主要的推广主题和辅助性的推广主题。这样可以防止系列产品推广中的散漫现象,提高推广的递延效应。

2.风格化推广:

在现在产品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许多厂家都忽略了风格的变化,导致产品渐渐脱离了竞争行列,所以在进行品牌化的推广时,需要给产品识别系统的铺垫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不同产品的外观设计中融入统一共同的品牌价值,让产品的定位和价值更加显而易见。

3.优势化推广:

在一些产品呈现良好的销售情况后,部分厂家会出现自满的状态,导致所有的产品资源一视同仁,造成产品的结构混杂。殊不知在这些产品中有些潜力股,造成了大量的损失。把这些优等资源放弃原有的资源分配模式,以重点的打造对象建立产品的优势,来提高整个品牌的市场形象力。Ⅳ、时尚化推广:在潮人涌动的当下,跟不上时尚潮流的产品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鲜感。只有不断得应时而变才能保持着鲜明的时尚性消费的持续性。

4.持续化推广:

每个产品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寿命,产品使用寿命的短暂直接影响产品推广收益期。只能通过产品向品牌的转换,才能通过持续化推广来有效的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得产品在多变的市场需求里获得持续受益。

三、品牌形象的价值体现及维护

品牌塑造论文范文2

1.1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江苏省科技期刊产品被市场接受

品牌科技期刊对于读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不仅给人以资讯和内容方面的服务,还构建着人们的价值体系、社会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具有自身特性的品牌期刊,在数字化、国际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①科技期刊的商标和品牌为期刊的独特性提供了法律保护;②科技期刊品牌化能吸引忠实读者,知名的品牌期刊能获得读者青睐,并建立读者群;③有利于期刊销售者细分市场;④知名科技期刊品牌有助于建立期刊形象和吸引编辑人才。因为良好的科技期刊品牌也意味着良好的待遇、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拥有科技期刊品牌的编辑部有助于降低人才流动率、吸引优秀的人才、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促进科技期刊品牌的发展。

1.2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江苏省科技期刊企业构造核心竞争力

由于江苏省科技期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科技期刊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产品的生产周期也愈来愈短。为避免江苏省科技期刊同质竞争现象,各大品牌科技期刊社重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通路,塑造了独特的科技期刊文化产品和自己的特质,使得品牌营销意义越来越重大。

1.3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江苏省科技期刊企业进行资源重组

江苏省科技期刊业从数量增长型向优质高效型战略转移,意味着科技期刊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适应这些变化,科技期刊杂志社须创立高质量有特色的品牌,利用品牌优势不断开发后续产品并形成规模,把无形品牌科技期刊资产转化为有形的效益。通过科技期刊社的战略性重组和市场竞争,既可以增强科技期刊自身的抗风险力和竞争力,又能实现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

2江苏省科技期刊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

2.1江苏省科技期刊品牌建设意识不强

江苏省科技期刊普遍存在缺乏科技期刊品牌意识和竞争观念的问题,甚至有些期刊社忽视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科技期刊中,25.1%,的江苏科技期刊有品牌标志,3.0%,的江苏科技期刊实施品牌形象设计,11.8%,的江苏科技期刊曾组织参与国际期刊展会的宣传活动,45.7%,的江苏科技期刊曾参与国内期刊展会的宣传活动。这些数据表明,仍然须要加强江苏省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力度和意识。

2.2江苏省科技期刊品牌国际化程度低

有不少江苏省科技期刊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好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一些科技品牌期刊甚至在国际上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江苏省科技期刊尚缺乏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品牌科技期刊。据调查结果显示,国际来稿量仅占江苏省科技期刊年收稿总数的0.26%,,国际合作研究论文仅占江苏省科技期刊年收稿总数的0.24%,。这说明江苏省科技期刊对国际作者未能形成品牌凝聚力和品牌影响力。

品牌塑造论文范文3

“学术期刊是国家科研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学术研究,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学期刊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经济学专业期刊共有1826种。这些期刊作为汇集中国经济学研究创新成果的平台,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逐步利用多元化渠道获取信息,而且日益偏好于使用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订户流失、读者减少、广告投放锐减等窘境。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在这一转型大潮中,经济学期刊如果不思进取,拒绝变革,则恐怕不能独善其身。现实中,一些经济学期刊开始推出微信公众号,以应对挑战,谋求更好生存和发展。微信等新媒体运营方式对期刊的出版品牌塑造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并不是简单地将纸质期刊的内容平移到微信程序中,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具体的实现方式。微信公众号是平台,而栏目是平台的基本要素。经济学期刊微信号公众号栏目具有重要的品牌价值。充分挖掘并实现微信公众号栏目的品牌价值,对于经济学期刊获得稳定的移动互联网流量、不断提升用户忠诚度意义重大。而经济学期刊微信号公众号栏目的品牌价值,需要完善的机制来保障和实现。

二、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品牌价值的内涵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传播领域的普及,读者阅读和作者使用经济学期刊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和作者更多使用移动终端获取信息,而经济学期刊目前在移动终端上只能为读者和作者提供单篇的论文(或其他单独要素)。这导致读者和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只见论文,不见期刊”。经济学期刊事实上已经“碎片化”为若干篇论文的松散集合。经济学期刊的碎片化,导致形成于纸质媒体的期刊整体品牌效应的弱化。越来越多的经济学期刊已经发现这一趋势,并且推出并运行微信公众号,纸质期刊的品牌效应已经更多“迁移”到微信公众号上来。而微信公众号中的栏目,是单篇论文到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中间形态或者说板块,同样具有内涵丰富的品牌价值。

(一)“文在刊前推送”的品牌时间价值

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的品牌时间价值体现在,相关内容/要素(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的内容/要素不仅包括文章,也包括学术信息、视频、图像、数据包等)能够快速传递到读者/订户,大幅度节省读者/订户获取信息的等待时间。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可以实现内容/要素的“及时”甚至是“即时”推送。纸质期刊中的栏目,一般需要至少两篇主题相近的稿件通过终审,经过编辑加工后,以印刷品的方式与期刊同时呈现。这一过程与期刊整体的编辑校对、出版发行流程是一致的。而微信公众号栏目构成要素的数量和形式具有灵活性,不必等待两篇选题类似的文章(或者两种关联的要素)搭配,只要一篇论文(一种要素)经过审定和编辑、校对,即可推出。而且,优质内容可以高优先级呈现和传播,例如《经济研究》微信公众号的“工作论文”栏目。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凭借栏目内容/要素的推送,可以打破纸质期刊“按照周期出版”的固有模式,摆脱期刊整体出版时间的约束,实现内容在期刊整体形式完成之前即向读者/订户传播。当然栏目的内容/要素推送的时间间隔固定,或者说周期性强,更能体现微信公众号的“期刊”特色。对于经济学期刊而言,内容从编者创造到读者/订户接收的时间间隔越短,品牌价值越高。运用微信公众号栏目的方式,经济学期刊“文在刊前推送”得以实现。这大幅度提升了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的品牌时间价值。

(二)“构建搭配关系”的品牌话题价值

作为学术期刊,经济学期刊运用微信号公众号栏目创造品牌时间价值是初步的。经济学期刊需要进一步追求高层次的内容价值。如果微信公众号栏目没有赋予内容/要素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即没有突出内容/要素的话题价值,则不利于突出优质内容/要素的有效传播,微信公众号也容易被碎片化而难以实现整体价值。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的品牌话题价值体现在,相关内容/要素具有围绕一个话题的搭配关系,便于读者/订户系统性地把握相关信息和知识。微信公众号栏目的构成内容/要素的话题搭配关系很重要。搭配关系强,表现为构成栏目的内容/要素以某一个话题为依据组合。例如,一些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中设立了“区域导读”等栏目。这样的栏目,具有较强的品牌话题价值,受关注度较高,有利于读者/订户回溯栏目内容,同时具有学术资源的属性。搭配关系弱,表现为构成栏目的内容/要素主要以时间先后为依据组合。例如,一些时政新闻类微信公众号中设立了“国际快讯”等栏目。如果栏目只是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简单组合,并没有按照一定的逻辑深入挖掘信息的内在关联性特征,那么这样的栏目更多强调信息的及时传播而不凸显信息的话题价值。对于经济学期刊而言,内容/要素的话题性越强,品牌价值越高。凭借微信公众号栏目的方式,经济学期刊“构建搭配关系”可以实现。这凸显了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的品牌话题价值。

(三)“全面服务读者”的品牌互动价值

在纸质媒体时代,经济学期刊是发表学术成果、汇集学术信息的平台。学术期刊以平台的方式为读者和作者服务。在互联网时代,凭借移动终端和APP,以微信公众号栏目为桥梁,经济学期刊可以更为全面地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互动式服务,创造新型品牌价值。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的品牌互动价值体现在,提供形态多样的内容/要素组合服务,立体化的互动网络得以构建,从而使得多元主体可以突破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展开互动。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中可以及时推送学术论文。同时,有些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还设立了“作者研究心得”栏目,在栏目中,论文作者介绍自己的研究历程、心得体会。读者不仅可以阅读论文,而且能够了解论文写作背后的故事。读者在留言区可以与作者互动,对论文不仅有抽象的理性认识,更能产生真切的感性认识。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中可以开展学术讲座服务,由专家、学者讲授经济学前沿课题。在栏目中,读者能够与经济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互动,近距离把握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创新趋势。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中可以开展线上学术研讨,进一步,转化为线下学术工作坊等形式的活动。在线上和线下学术活动中,读者之间能够及时互动。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中,读者之间可以突破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进行互动。对于经济学期刊而言,读者、作者和专家、学者之间的立体化互动,为读者创造了新型的品牌价值。依托微信公众号栏目,经济学期刊“全面服务读者”能够实现。这充分表现了经济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的品牌互动价值。

三、经济学期刊微信号栏目品牌价值的实现机制

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的品牌价值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机制,才能得以实现。

(一)清晰战略定位与优化资源配置

经济学期刊的主办单位和编辑出版机构应当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号的价值,尤其是微信公众号栏目的品牌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质量决定了经济学期刊的生存发展质量。微信公众号栏目的品牌价值,在极大程度上助力经济学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经济学期刊应当明确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充分理解并高度重视微信公众号栏目的价值,优化人员、资金、设备等资源的配置。特别是,需要确定专人负责,提供组织支持。例如,上海财经大学期刊社设立了专门岗位,负责下设的“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和“外国经济与管理”三个微信公众号的运行,为栏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资保障。

(二)明确制度约束与设计运行流程

战略定位明确、资源保障有力是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实现自身品牌价值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需要明确制度约束,设计运行流程。经济学期刊应当形成成文的、系统的微信公众号运行制度,将战略定位、组织保障、资源配置、奖惩机制等内容落实为原则性规范。同时,设计运行流程,需要从要素的原始材料的获得,到编辑加工,再到栏目推送的每个环节都精心考虑。例如,天津财经大学主办的《现代财经》微信公众号,每天零点在“早读早分享”栏目中准时推出相关内容,获得了稳定的关注度。

(三)把握栏目特征与合理安排设置

在战略定位明确、资源配置有力、制度约束明确和运行机制优化的前提下,经济学微信公众号栏目的品牌价值实现,最终要落实到微观层面,即栏目特征的把握和安排设置的合理上来。首先,把握栏目的内容/要素的更新速度,科学安排栏目内容/要素的推送频率。推送频率低,不利于获得流量,工作投入较少;推送频率高,有利于积攒人气,但是工作强度大。每天推送,每周推送,双周推送还是每月推送?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栏目,需要根据期刊发展战略和自身资源条件,确定栏目内容/要素的推送频率。其次,把握栏目的持久性特征,合理安排栏目的存续时间的长短。栏目的持久性是品牌话题价值派生出来的属性。话题性强、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栏目,持久性反而短暂,因为不太容易找到丰富的信息来源。反之,话题性弱、主题大众化、内容浅显的栏目,持久性较长。经济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栏目,需要依据自身的办刊方针和学术环境的变化,依据栏目的品牌话题价值,确定栏目持久程度与存续时间长短。最后,把握栏目的创新性特征,适当进行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受众与媒体的互动很重要。成功的栏目,不仅在线上提供丰富的内容,而且最好定期在线下组织活动(例如编者与读者见面会、专家讲座等),这样可以加强与受众互动,增强读者/订户的对栏目品牌的黏性,进而增强读者/订户对期刊整体品牌的黏性。

品牌塑造论文范文4

作为编辑人员,无法改变大环境,只能在体制框架内尽快找到适合本期刊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路径,做到差异化办刊,面向不同层面的作者和读者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否则会出现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差异化办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英文科技期刊的差异;二是中文科技期刊之间的差异。在现今的形势下,英文期刊占据着科技期刊生态系统的高位,国内众多优秀的稿件向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投稿,这是发展的大趋势[4],所以中文科技期刊定位于办成国际领先的期刊是不合时宜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定位宜着眼于科研成果在我国的传播,尤其是与技术应用相关的期刊,更应该定位于为我国读者服务。中文科技期刊应该积极获取来自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的论文,这也是我国读者迫切需要的。那些能够应用于国计民生、服务于社会发展与建设的科研成果,涉及技术转化、行业实践的高水平论文,将会有效地指导行业实践,并成为技术发展的源动力,这是适合中文科技期刊发展方向的。中文科技期刊之间也应该存在差异化办刊,确定办刊的重心和立足点,明确服务人群,突出期刊特色,将特色融入办刊模式、期刊内容及期刊管理等方面,避免期刊千篇一律,毫无差异。

2.走品牌之路

中文科技期刊要积极塑造品牌形象,争取做到在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在树立品牌形象过程中,要牢记学术质量和服务意识。优质的论文、特色的品牌栏目是突出刊物特色、增强期刊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有效方法。中文科技期刊编辑应注重了解本学科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动态,采用积极约稿的方式争取优秀稿源,引导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将在中文期刊上。另外,编辑可以根据本学科发展的特点和期刊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些热点和前沿的问题,有目的的组织一些高水平的研究专题,以专栏或专刊的形式发表[5]。在传播品牌形象时,要采取多元的、丰富的传播策略,逐渐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对于已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的中文科技期刊,在进行国内宣传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数据库进行展示,有针对性地增加长英文摘要和英文图表题信息,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国内学术地位,提高品牌价值。

3.市场化经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发展道路是科技期刊生存的必然选择。中文科技期刊编辑部应加强多方面经营和广告意识。(1)多方面经营。包括举办学术活动、组织学术培训等。学术期刊举办学术活动已成为一种盈利模式,是刊物的一种生存方式。优秀的科技期刊对作者和读者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编辑对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对作者和读者的需求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编委及审稿专家又是学科研究工作中的精英,这些都是组织学术活动的资本。这样既能达到盈利的目的,同时也能扩大刊物的凝聚力和知名度。(2)广告经营。广告收入是学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一个资金来源。学术期刊属于小众媒体,其读者的细分程度较高,广告对象定位清晰、准确,因此期刊投放的广告更具有专业性和精准性,利于锁定目标受众。在新形势下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我们也应该改变广告经营的模式,不仅仅可以在纸质期刊上刊登广告,还可以在期刊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上刊登广告,从而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

品牌塑造论文范文5

1.学术道德失范

学术道德失范也称为学术道德遗忘。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学风不正,指学术研究中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哗众取宠、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作风和理论脱离实际的作风,在学术批评中互相吹捧或互相攻讦的庸俗作风等。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则是有意或故意违背学术界的“游戏规则”,是指一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失范,指技术层面违背规范的行为,或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而违背行为准则的做法。有学者专门研究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将这种行为归纳为五类,一是低水平重复,二是粗制滥造严重,三是泡沫学术泛滥,四是假冒伪劣横行,五是抄袭剽窃成风。还有学者将学术道德问题归纳为伪造类、剽窃类与僭誉类三大类,伪造类包括伪造数据、篡改数据、拼凑数据,剽窃类包括部分剽窃、完全剽窃、改写式剽窃,僭誉类包括不实署名、僭越署名、荣誉舞弊等,我们从中可以感知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

2.学术著作失范

学术出版的出版规范,从表面上来看,是学术出版的标准化、规范化,实质上体现的是学术研究的真实性、科学性、严谨性和权威性。当前,我国学术出版失范现象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体例、格式不完备。能做到前言(序)、后记(跋)、引文、参考文献、注释、索引等诸要素皆完整的学术著作并不普遍。其二,体例、格式不统一。不同出版单位、不同时期出版的学术著作存在着体例格式不统一的情况,即使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体例也极不统一。其三,学术引用失真、失当。能否做到合理、正确、如实的引用,反映的是学者的学术道德问题。引用失真,主要表现为虚假引用。引用失当,指的是引用的篇幅与字数超出了合理的范围。[3]

3.研究水平不高

中国奇特的学术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审体系造成了中国学术论文数量的持续走高。但与动辄以百万计的论文总数比较,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价值的论文著作少之又少,我国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对大部分学术论文来讲,阅读率、转载率、引用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加之我国相当一部分有影响的论文往往刊发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所以,有学者直言我国的学术论文质量与庞大的数量之间存在着难堪的反比关系。在学术图书出版方面,我们也有不小的差距。有统计显示,中国每年出版的大约42000种学术图书中,大约只有5500种图书会得到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其中只有约1000种图书最终会被选中翻译并在西方出版。对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选书原则与标准我们可以进行讨论,但他们毕竟代表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学术出版的认识与评价,我们当从中思考自己的差距。

4.评价体系不一

学术论文论著评价缺乏标准体系,对学术出版机构的评价也颇可商榷。目前出版社实行评级制度,业界有所谓的部级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之说,后来又出现将出版社分为优秀、良好出版社或A、B、C、D四个级别。评价期刊的办法则是看这家期刊是否进入核心期刊、来源期刊。划分法有部级刊物和省级刊物等,现在一般是分“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在该两类法的基础上又分出权威、重要、核心。目前国内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是核心期刊。本来为学术论文设立转载率、引用率、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虽然牵强,但还是就学术论文本身的质量或影响来设计考核,现在有一部分高校或职称评审机构根据论文专著刊发的刊物级别或出版社等级来确定论文质量,这是典型的学术评价的“血统论”和“出身论”,是缺乏基本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精神的。

二、提升我国学术出版质量和水平的建议

1.坚持学术出版专业化,提升学术出版门槛

说到底,学术是一个范围很小的、很少部分人能够有兴趣和有水平参与的文化创新活动。同样,学术出版也不是所有出版社或期刊社都能参与或擅长参与的活动,更不是所有编辑都能够驾驭得了的。学术出版应设立门槛。对任何一个编辑来讲,要进入学术出版应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要求,有一定的专业修学水平,包括编辑本人的兴趣爱好、涉猎圈子、知识体系和话语系统等,就是要有专业精神和敬畏之心。对出版社而言,要进入学术出版,必须有一定的现实需要、历史积淀、学术积累、人才储备等,包括专业分工限制、学术领域的选择、人才优势的发挥、地域长项的凸显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对管理部门来讲,要提倡学术出版专业化,提升学术出版门槛,可以出台和推行严格的学术成果评价规范、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等制度性文件,来规范和引导整个学术出版行为,塑造学术出版的生态和样貌;通过选题管理严格控制学术出版的准入资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学术出版成果,在书号控制、国家出版基金等项目申报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或奖励,通过对造成不良影响的学术著作或学术出版机构警告、通报、勒令整改、停业整顿等处罚措施,恶劣者甚至可以被勒令退出,严格实行并逐步完善学术出版机构资质的动态管理机制。[3]

2.严格学术出版规范,建立学术评价体系

如前所述,我国学术出版存在着严重的量多质次、学术失范的情况,也存在着学术评价体系混乱,缺乏科学严密的学术评价体系的情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教育部等部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等文件,对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的出版作了相应的规定与指导。一些学术出版机构,例如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也相继出台了自己的“学术著作写作与出版规范”。目前应由总局牵头,协调各方优势,综合各方意见最后形成一个权威的、综合的涵盖学术著作与学术期刊的学术出版写作与出版规范,以便全国学术出版机构参照执行。[3]建立学术评价体系的当务之急是要参照国外学术出版的普遍做法成立完全独立的第三方学术评审专家委员会或学术顾问团,尽量多地吸收国外专家学者参与对学术成果的鉴定和评价。

3.创立学术出版品牌,设立学术出版基金

大量的中外出版实践证明,学术出版品牌是学术出版能否健康发展、能否扩大影响的关键。我国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社科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等在经营自己的学术图书上,也非常注重学术图书品牌的建设,以品牌弘扬学术,以品牌保证质量,以品牌开拓市场,以品牌求得效益。在创立学术出版品牌的过程中,许多有眼光的出版社和出版人,通过设立学术出版基金的办法来吸引著名学者加入,吸收有价值的成果,抬高学术门槛,提升品牌知名度。更多有理想、有志向的出版者往往从教育出版、大众出版的盈利中切出一块设立基金以支持专业出版和学术出版,因为他们明白,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主要靠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而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它的声望,它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更多还是要靠专业出版或学术出版。

品牌塑造论文范文6

1加强期刊自身建设

1.1提升期刊学术水平

期刊内容的学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影响力的大小,如果不能保证期刊的学术水平,不论传播手段有多先进、传播范围有多广、受众有多庞大,也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术影响力更是无从谈起。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根本还是提升刊物学术水平,内容为王;因此,要做好期刊的内容策划、选题与组稿工作,尽量抓到相应层次最好的稿件,摒弃“等米下锅”的做法,力争把期刊办成学术、技术水平和编辑、出版水平均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皆好,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高”“双效”“双爱”期刊。针对期刊报道领域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应保持敏感性和前瞻性,可以专栏或专刊的形式进行重点报道,聚合当前某一热点话题的优秀成果,能够显著提升期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例如本刊2016年3月邀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王继业副院长为特约主编出版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专刊,截至2017年6月21日,在中国知网搜索“全球能源互联网”,综合排名前20篇文章中有8篇出自本期,该期的影响力远超往期平均水平。

1.2增强期刊的服务意识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于期刊来说,其泉源即为作者群体。从本质上讲,期刊属于服务行业,要想获得优质论文,首先要做好作者服务,增强期刊为作者服务的意识。1)利用新媒体宣传作者成果,促进成果转化。作者的后,可综合利用新媒体手段(微信、微博、社交App等)进行宣传,在促进作者成果转化的同时,也可增加论文的关注度和被引用量,从而实现期刊和作者的“双赢”。2)利用优先数字出版,快速锁定作者研究成果。时滞过长可能会影响作者成果得到国内外学界认可的速度,不利于作者抢占科学发现首发权和竞争主动权,优先数字出版则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3)以技术服务为契机,提升期刊品牌。在做好日常编辑出版工作的同时,加强与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群体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与以上3类群体人员分布比较集中的单位合作,探讨开展技术服务合作的可行性,包括出版专刊、专栏、论文集,以及提供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等,从而实现扩大期刊品牌影响力的目的。4)缩短论文处理时间,与作者保持良性互动。作者往往比较关注稿件的处理进度,因此要尽可能地加快稿件处理流程,在每个环节及时与作者保持良好沟通。高水平的期刊编辑不仅能够在论文写作方面为作者提供帮助,而且能在专业和学术方面为作者提供建议,从而显著增加作者对期刊的认可度。

1.3善用新技术、新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和新工具层出不穷,也为出版单位提升办刊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1)加强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版以及移动出版提供了契机。在传统纸媒日益式微的今天,探索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与移动出版势在必行,数字出版平台与移动出版平台是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与移动出版的基础支撑平台,且目前的模式已相对比较成熟,有先例可循[6-10];因此科技期刊应尽快建立这些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助力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2)善用大数据手段进行期刊数据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技术手段的革新,利用数据挖掘手段对期刊进行深度分析十分必要。通过深度挖掘期刊数据、数字出版平台相关数据以及专业领域内所有期刊的数据,可发现一些对办刊很有帮助的数据,如作者群体分布、当前期刊报道的热点、零被引论文数量及其分布情况、不同期刊间的引用情况等,从而可有针对性地制订期刊提升策略,提高办刊质量。

2打造期刊品牌

2.1拓展传播渠道,争取被尽可能多的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

论文被有效引用的前提是可被检索到并能够获取全文,在出版业日趋成熟的今天,仅仅依靠期刊自身的传播渠道,传播效果是很有限的,且在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科研人员已习惯利用网络通过文献检索系统或各类数据库检索文献;因此,期刊有必要被尽可能多的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这样才能提高被检索到的概率,尤其要避免类似“独家出版”的做法,以免固步自封。

2.2探索OA出版,促进期刊学术成果传播

虽然期刊被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可提升被检索到的概率,但下载这些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大多是需要付费的,这为期刊传播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而OA获取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科技期刊应探索并实现自己的OA出版,以促进自己报导的研究成果的传播。

2.3参与学术会议,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期刊参与或开展学术活动是增加期刊曝光度,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术会议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学术会议能够提供学科内最前沿、最热点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为介绍和宣传期刊提供了绝佳机会。举办或协办学术会议有助于打造期刊品牌,显著提升期刊的知名度,但举办或协办学术会议的投入较高,如不具备条件,则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来宣传、推广期刊。在学术会议上进行期刊宣传宜提前制订宣传策略,明确宣传形式和目的,并及时做好会后的后续跟进工作。

2.4善用社交媒体,拓展宣传手段

社交媒体已成为国际学者交流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重要渠道,如国内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以及国外的Twitter、Face-book、LinkedIn等。在后,可及时通过社交媒体论文信息,以便与相关领域学者和媒体分享研究成果。其中中文期刊可将重点放在微信、微博等国内社交平台上,而英文期刊则可将重点放在国外社交媒体上,有针对性地拓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2.5倡导学术争鸣,正视学术批评

近年来的学术氛围、学术风气出现了种种弊端,学术腐败屡见不鲜,尤其是近期频发的国外期刊针对国内学者的大量撤稿事件,学术争鸣与学术批评的弱化可以说是主要原因。学者们写文章温良恭俭让,你好我好大家好;刊物发文章自说自话多,质疑批评少。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一是学术评价庸俗化,不让争鸣;二是学者关系人情化,不敢争鸣;三是学术研究工具化,无意争鸣;四是研究能力初级化,不能争鸣。而学术批评则应有理、有据又不失风度,即是学问之争,不是感想之争、意气之争、感情之争。科技期刊应倡导学术争鸣与学术批评,允许并鼓励合理的不同声音,学术争鸣与学术批评是学术进步的必由之路。

3培养学术新人

高水平学术论文是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根本因素,但这也导致目前不少期刊热衷于发表领导、专家、大牌教授的文章,以身份取文、唯名择稿、以人定文现象比较严重,进而导致学术歧视。其实一种成功的期刊,不在于其发表了多少名家的稿件,而在于发现和培养了多少青年才俊。从学术人才的成长过程来看,任何一个学术领域的人才、专家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即其在所在学术领域的科研水平逐渐系统、深化的过程。科技期刊若能借助自身资源参与并指导青年学者的课题论证、立项等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使青年学者的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尽早凸显,并以论文的形式出来,可加快青年人才的培养,促进学术新人的发展与成长。这同样要求编辑有能力发现本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前沿、热点及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学术新人及其突破性的论文,及时刊载出来,并对学术新人加以扶持和培养,使之逐渐成长为本领域的真正学术人才,同时为期刊储备了学术人才资源,实现共赢;因此,科技期刊应坚持学术民主,不搞论资排辈,不以名气、权威压人,培养学术新人,从而实现科技期刊的社会价值。

4争取政策支持

4.1调整科研评价管理政策,鼓励优质稿件发表在国内期刊上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SCI收录论文数量为重要考核指标的科学评价体系,大学的学科评估排名,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评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申报,科研项目审批结题等,无一不以发表SCI论文的数量为重要考核指标和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各级科研项目最终验收也均要对SCI的论文数量进行考核。此外,对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年终奖励、优秀人才选拔、人才引进等,SCI论文的数量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在这种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下,唯SCI论大行其道,国内的高水平论文大量外流。国外的大型出版集团运作模式比较成熟,在收取了作者的大量版面费后,又将论文高价卖给我国,极具垄断性。这不但直接扶持了国外期刊,而且威胁了我国的科技安全;因此,在政策层面应尽快改变现有的一些歧视国内科技期刊的现状,建立客观、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改变高质量论文外流的状况,鼓励优质稿件发表在国内期刊上。

4.2鼓励双语办刊,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很多国内的中文期刊学术水平并不比国外差,有些甚至远高于国外同类期刊,但受制于语言,无法吸引国外的优质稿源。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国际交流语言,要想更好地、有效地在国际上传播中国的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就必须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开放办刊,采取双语出版的新模式,扫清政策层面的障碍,改变期刊发展定位,更好地吸引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也可使中国的学术期刊更好地走向世界。

品牌塑造论文范文7

品牌是企业形象、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内容的一种象征与标志。交互式网络广告作为塑造和维护品牌形象的重要渠道,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意义作为出发点,叙述了交互式网络广告概念特点、设计原则,最后分析了如何设计基于品牌形象塑造的交互式网络广告。

关键词:

品牌形象;交互式网络广告;设计

一、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取得消费者的青睐,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成为企业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该某一产品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品牌形象有利于产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同质化的产品越来越多,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网络广告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自己所需产品的选择往往处于迷茫状态。那怎样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最终让消费者做出最终的决定呢?在购买产品时,消费者首先要考虑买什么牌子的,然后在一定的品牌范围内,再考虑价格、性能等指标,因此,塑造和维护好产品的品牌,才能让消费者具有购买的欲望。

2、品牌形象有利于产品形成自身的特性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提升,消费者不单单关注产品的物理属性,也更加关心产品独特的象征意义个品牌内涵。品牌形象有利于产品形成自身的特性,如:市面上有不同种类的巧克力,而德芙巧克力因为自身的品牌内涵,成为众多巧克力品牌的佼佼者,尤其是情人节等特殊节日中,德芙巧克力成为一种象征,是男女青年的必备礼物。这就说明产品通过品牌的树立,可以让自身具有独特的内涵与意义,成为其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纽带。

二、交互式网络广告的概述

1、交互式网络广告的概念与特点

交互式网络广告以网络为载体,以网络为传播途径,通过视频、图像、声音等形式,与数以万计的网民、消费者进行沟通,宣传企业、产品以及塑造和维护企业、产品、品牌的形象。交互式网络广告与传统的广告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互动性。交互式网络广告突出了与消费者的互动,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让消费者自主观看或是取消广告的观看,促使广告的传播更加具有效果,也让消费者以兴趣为前提接受广告的内容,改变传统广告中消费者的被动与无奈的地位。二是体验性。交互式网络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让消费者体验产品,获取使用产品的真实感受,让消费者加深了对产品的印象。三是非线性。是否观看交互式网络广告的主动权交与了消费者,其可以选择也可以控制,让消费者从众多的广告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可以获取自己急需的广告信息。四是娱乐性。互式网络广告的设计一般具有娱乐性,以这种方式吸引并非收看广告人员的兴趣,促使网名变成潜在的消费者或是真正的消费者。五是集成性。互式网络广告集成了数字、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身,也呈现出了适合不同人群的视听效果。

2、交互式网络广告的设计原则

一是以受众体验为原则。交互式网络广告的最终目的是推销产品。只有抓住了消费者的胃口,才能在众多相似产品中“拔得头筹”,如果以“中规中矩”的商业网站的方式(平面图片、文字等),以远远不能吸引浏览者。因此,交互式网络广告应运而生,其设计要满足交流性、娱乐性、体验性等形式,使得网页的浏览者可以对产品具有直观的感受,在充分了解产品信息的基础上,促使受众人群产生购买欲望。二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原则。由于交互式网络广告的主动权牢牢的掌握用户的手中,如果广告的内容与形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广告的内容将无法全部展现给用户,如果用户勉强看完了广告其也不会产生购买的欲望,有的会对广告产生差评,甚至影响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因此,交互式网络广告的内容必须具有连贯性,符合用户的心理,符合用户的审美,满足用户的需求。三是以个性化与多元化相结合为原则。某些产品是为专门年龄阶段、特殊阶层的人群设计的,因此,交互式网络广告要具有针对性,设计出符合该年龄阶段、身份层次的个性化的广告,这样才能实现交互式网络广告的精准的营销特性。另外,在广告的形式上要体现多元化,促使广告以出其不意的效果吸引更多的人群的注意。

三、基于品牌形象塑造的交互式网络广告设计

1、尊重品牌文化

品牌塑造与交互式网络广告的设计息息相关,交互式网络广告可以促使品牌被更多的人们熟知,具有强大的传播作用,促使品牌在让人们的心中占据重要位置,当要购买某中功能的商品时,就会想起该品牌,甚至让人们在没有购买欲望的时候,激发起其购买的欲望。这就需要交互式网络广告将品牌的文化、内涵、理念等进行宣传,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新、参与、互动等形式时,品牌的文化内涵应是其不变的宣传核心。

2、设计要简洁、明了

交互式网络广告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受众人群的喜好,以最直接、简单的方式,传递最有效的信息。唐纳德.诺曼曾指出,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功能简洁,易操作。因此,在设计品牌广告时,交互的过程中要给用户直接、简单、明了、轻松的体验过程,避免因繁琐丧失兴趣,而无法完成体验。

3、设计保证互动的顺畅性

只有互动的顺畅,才能保证传播的信息具有效果,否则将“功亏一篑”。通过交互式网络广告塑造品牌亦是同理。在交互式网络广告的设计时,必须能够保证广告呈现的内容能够被用户所理解,实现品牌与受众人群的顺畅沟通。因此,交互式网络广告的形式多么具有创新性,如果无法实现品牌与用户的交流,那么广告也是失败的。

四、总结

交互式网络广告形式上的创新仅仅是一种手段,要想真正完成基于品牌形象塑造的交互式网络广告的设计,就要实现品牌与受众人群在感官上、情感上等交流与互动,并实现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体验,让受众人群充分感受品牌的文化内涵。

作者:邝家瑞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昌蕾.当代中国网络广告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基于1997—2008年中国广告类期刊的研究)[J].东南传播,2010(2):1.

[2]曹向晖,从定位到体验一一浅谈交互广告的发展趋势[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品牌塑造论文范文8

高校形象研究系统完整化,把企业管理中的CIS理论运用到学院形象建设中来,能进一步丰富了大学形象研究的理论和内容,使学院根据其发展和特色定位相适合的品牌定位,制定适宜的形象建设策略,以及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百色有着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深入挖掘、提炼出适合百色学院地方性特色定位发展的传播元素。

关键词:

民族文化;视觉形象;CIS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形象建设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虽然在国内很多高校在学院形象提升上开始重视起来,但大部分没有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因此视觉形象建设的个性化,独特性不明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项目整合地方特色元素融入百色学院视觉形象建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质和创新意义。当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视觉形象的建设,通过知网得知高校提升形象这方面的研究数量颇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⑴从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形象。从校园活动方面来研究,通过活动丰富化,来提升校园文化形象。如张书明编著的《高校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2007)。⑵主要从UIS理论导入在高校形象建设中进行研究,1998年,云南大学的理论成果《塑造大学之魂——云南大学形象设计与塑造》,此后,北方工业大学、武汉水利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也开始在形象建设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形象塑造战略。⑶从校长、教师、学生的形象上来塑造高校形象。如曹国庆的《校本行动:致力塑造学校文化形象》(2014年)。⑷从传媒的角度谈塑造高校形象。如刘冬良《高校形象塑造与大众传媒运用》(2011年)等。(5)从校园建筑特色上提升学院形象。如武淑萍的《校园文化及其整体形象设计》。从上述可知,虽然以往的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但从整体来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数量不多。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高校形象塑造”,显示出913多条篇目。虽然与以前相比,这一数字的确令人振奋,但与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相比,它们又显得少得可怜,今后还应加大研究力度。第二,广度不够。即不少论文只是泛泛而谈高校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性,视觉识别这一系统只是从标识、标准色、应用系统的运用,但从其他方面拓展运用却非常少。第三,地方特色的融入问题没有涉及,特色化、个性化高校视觉形象建设的提出不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此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视觉形象建设的研究概况

随着教育资源的发展和丰富,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良好的大学形象成为增强大学核心竞争力、提高综合实力的重要战略选择。通过知名高校的形象建设现状、个案分析,提出适合学院自身特色定位发展的路径、方法。

二、地方传统文化视觉研究

百色是一个多彩的民族地区,有壮族、瑶族、苗族等7个民族,有着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如布洛陀文化、绣球文化、织锦文化等。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出简洁、代表性强的视觉元素出来,融入到适合学院视觉识别设计系统中。②革命性——红色经典文化元素百色作为邓小平战斗过的“红色福地”,有其特有的红色经典文化,深入研究、提炼出适合百色学院作为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的传播元素。

三、基于CIS理论的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百色学院形象设计的策略

1、百色学院形象理念识别

学院的精神是无形的,但是可以通过办学方向、教学风格、专业特色、学校价值观、视觉设计、校园景观等体现出来,而这些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因素,是社会公众认识大学的途径,所以在学院品牌建设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内容。

2、百色学院形象行为识别

学院的品牌的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公关宣传的配合来提高知名度,如可以通过教学科研展等活动以静态或动态的表现形式展现大学的精神风貌。

3、百色学院形象视觉识别

1)视觉识别系统的完整性

学院视觉识别系统是大学理念在外观上的表现形式,将学院的精神、理念等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具象的形象,在院徽的基础上完善其他方面的传播。如确定标准字体、标准色,名片、信封、帮用纸、文件夹、档案袋、证件、教职工服饰,校车等,宣传标语、网站形象、宣传品等。

2)视觉识别系统的识别性

学院识别系统由很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而成的,例如各学院之间需要有特色也要有联系统一,以学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各学院之间大到学院的名称的标牌,小到每个教室的功能牌,应该做到完整,只有这样才能让系统显示出来。

3)视觉识别系统的创意性

学院系统识别运用的材料要结合“地方特色”,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材料选取不同,但是文化要素要统一,如红色经典文化元素及少数民族元素相结合。

4)视觉识别系统的趣味性

学院是综合性大学,因此办公学习场所以及生活区、娱乐区等区域,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识别设计,增加人性化关怀,使师生有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

5)视觉识别系统的统一性

学院的整体形象以及二级学院的名称、楼幢标牌,各幢楼的楼层功能之间指示牌等等,使用组合图标指示时,方向指示需要准确,也要合理统一。

四、总结

本研究拟通过全面探索地方特色元素,即百色多彩的少数民族代表性元素以及红色文化符号融入到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中的路径、方法和规律,为高校视觉形象塑造以及UIS理论等活动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参照,从而增强学院形象的吸引力、树立高校特色的形象观,为促进学院更好地朝特色办学发展开拓一条崭新的道路。

作者:余招文 单位:百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