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申报制度范例

纳税申报制度

纳税申报制度范文1

1.适合企业性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式

1.1应加强会计人员在岗教育、绩效考核等工作

对于企业性事业单位来说,其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会计法规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对于新入职的会计人员,更是应当对其开展适当的培训,以使其能够较好的上手会计工作。同时,也需要加强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将工作成果都纳入到该绩效考核制度中,如原始凭证真实性以及会计凭证内容记录准确性等,通过这部分检查工作的实施,则能够对会计凭证处理不规范以及业务记录不全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较好地解决。此外,要做好报表附注工作,通过报表附注全面说明、解释单位工作的开展,更好地提升对于基建预算资金以及经费预算的管理水平。

1.2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基础

对于企业性事业单位而言,需要在财务工作中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中,收付实现制度是其会计核算基础,因为对此种会计制度来说,非常适合我国现今国家财政拨款的情况。而对于企业性质的经营业务来说,如果也使用该方式,则很难对企业的真实、正确的财务状况进行显示,且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也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制度方面向企业会计方面靠拢。当国家拨款经费中的一部分用于事业支出时,则可以选择事业单位财务准则对其进行核算。比如将从事行政事务的工作人员工资以及其他类型的管理费用单独进行列支、不与经营业务混合等,以此帮助我们能够以较为便利的方式开展会计核算这项工作。如果某一项业务不能够较好地明确是否属于事业单位活动,但在该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则需要对相关会计子科目进行设置。对于单位自行经营的业务部分,可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之所以这样实施,是因为对于该类制度来说,当其对单位财务报表进行编制时,能够较为清晰的表明该企业资金收支同以往业务之间的关系,且能够使报表使用者以及单位管理者能够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现金流状况以及潜在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对于该种情况来说,对于单位做出决策以及获得盈利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对于企业性事业单位中的经营性业务而言,就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核算,以此在对单位某项经济业务所花掉的成本、带来的收益进行计算、掌握的基础上保证单位的经营业务进行更好地开展。

1.3修正资产成本核算方式

对于企业性事业单位而言,其具有自主经营的性质,这种特点的存在,需要我们能够对其营收状况以及资本消耗状况进行准确的计量与核算。对此,需要以摊销以及折旧的方式对单位资产进行处理,而不应当以基金科目方式对其进行核算。如对于单位固定资产来说,应当以折旧的方式进行计算,并通过记录“累计折旧”科目的增加,通过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进行反映。而在单位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时,则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来购买新的固定资产,并通过财政补助收入或上级补助收入的方式将其划入到单位会计账目内。而对于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来说,则需要根据权责发生制对其累计折旧进行处理。同时,为了能够对单位日常业务支出情况以及资金效益情况更好地进行监管,需要对现有的成本核算方式进行改变,根据其实际业务经营情况对适合的成本开支范围进行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适合本单位的核算方式进行制定。而通过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生产成本等科目的利用,则能够对经营相关业务支出进行准确核算的基础上在期末对成本进行结算。除此之外,可以在成本核算控制的基础上对成本控制制度进行建立。如加强成本支出控制、采取实报实销制度等。

1.4建立内部监管机制

对于企业性事业单位来说,由于其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性质,就需要能够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会计监督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引起充分的重视,加强内部监督工作。同时因企业性事业单位还具有事业单位所具有的服务性,也需要在工作开展中接受来自外界的监督。在具体会计核算监督内容方面,则主要有多层级审批制度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以及现金收支情况监督等,在此过程中,不同职务人员也会由于具体业务职责的不同而起到一个相互监督的作用。

2.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企业性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该类单位在工作开展中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良好的会计核算方式的应用获得更好地发展。

作者:李桓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第二篇: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问题探析

一、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着不足

当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的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也获得了很长远的发展,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核算工作中号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管理不够规范

当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会计人员和会计部门在设置上还不够规范,尽管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建立了核算部门,但是对于核算工作的分工还不够明确,很多企业会计岗位也没有按照我国企业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设置,造成了会计岗位不能分离,会计各岗位也没有形成相互牵制的问题,这样就是极大的影响了企业核算工作。二是企业建账还不够完善,很多企业都不建账,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还没有部分企业核算内容和方式不规范。

(二)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执行着,会计人员的能力的高低,这样影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而正规的会计人员都需要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能力,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尤为重要,但当前很多企业会计人员都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电算化技能差,使得企业会计人员都无法正确的接受会计工作,甚至很多企业会计岗位都是有办公室职员担任,这些办公室职员都不具备会计能力和经验,造成企业会计工作的不顺利,影响了企业会计工作队企业管理作用的发挥。

(三)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和核算机制不健全

完善企业会计核算的关键就是健全的企业内控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的约束、调整与规范,这样对于企业财产的保护、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和核算监督还不够完善,造成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出现,更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造成企业资产的浪费。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重视只是企业时候的核算和监督,但对于核算的预测却明显不足。此外,就是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审计结果受到企业领导的思想的影响,造成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出现。

(四)领导对企业会计核算认识不足

企业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核算认识还不够,认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还只是进行会计核算基本工作,认为企业财务部门只是进行记账,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也不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还提升企业工作的成本,也就造成他们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没有进行大量的投入,没有充分发挥企业会计核算的职能。

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

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做好财产风险的处理工作,这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对于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企业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机构的设置,并为企业配置足够和能力较强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就是要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能够从生活和工作中进行会计人员的关注,为会计人员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并支持会计人员工作的开展。同时企业财务部门还需要结合税务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开展,并对于会计的兼职数量进行限制,全面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二)构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构建和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师保证企业会计规范,确保企业会计工作有序进行重要措施。而当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主要是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企业财务处理制度、企业会计岗位责任制度等,因此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从制度的角度进行企业会计人员的水平提升至关重要。

(三)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培训教育工

强化会计人员教育和培训,提升企业会计人员对新会计、税收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这样就需要企业会计人员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掌握,并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处进行会计事项的处理,让企业会计人员都能熟练的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和处理,让企业会计人员能够针对形势的变化进行转变,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同时实行会计从业激励机制,并对于那些优秀和合格的人员进行奖励,提升会计人员的责任心。

(四)做好企业监督和执法工作

针对当前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说,做好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想要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借助外部监管,并在企业会计事项和税务事项的监督中进行会计规范,针对企业会计工作中一些违反会计法规与制度的行为和事项进行处理。但是当前税务部门对企业会计工作出现的违法行为还不能进行纠正,因此,将企业财政和税务进行结合,开展检查,从而对于企业会计中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推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小结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目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考核和决策信息,另一方面,就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向各种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因此,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强化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杨丽丽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秦皇岛输油气分公司

第三篇:企业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差异探究

一、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差异产生的渊源

(一)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反映受托责任。纳税申报目的是确保税源和财政收入

(二)会计核算的基础与税法的比较

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纳税申报的基础一般是权责发生制,有时偶尔也采用收付实现制。因为纳税申报要遵循纳税必要资金原则;会计对收入确认与税法对收入确认仅区别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因此税法确认计量基础一般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偶然所得及其他所得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

(三)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计量方法的比较

会计核算计量方法可采用历史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纳税申报一般遵循实际成本原则,如果纳税申报时资产背离实际成本,企业必须以相关资产隐含的增值或损失按照规定的适当方式反映或确认为前提。纳税申报不可采用实际成本以外其他计量属性,不允许采用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四)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与纳税申报原则的比较

1、会计核算可靠性要求真实、完整、可靠

月度、季度纳税申报时企业必须以真实的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以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按税法要求按标准比例扣除。税法要求像招待费、广告费、捐赠、非正常损失等未经税务机关审批不得扣除;高新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等受法定性原则修正,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在税收中并未完全贯彻。

2、会计核算信息相关性应当与决策相关

纳税申报相关性应按照企业会计核算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合理费用按标准比例纳税调整。会计核算信息相关性要求企业采集会计信息满足核算和决策,企业纳税申报相关性强调是信息采集满足征税的需要。

3、会计核算采用折旧、减值准备等方法

合理核算资产、收益,遵循谨慎性原则,既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纳税申报时可扣除的费用即使需要纳税调整,不论何时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企业所得税法不承认谨慎性原则,只要未经税务机关核实的支出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4、会计重要性应当反映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税法法定性不仅反映重要交易或事项,而且反映一般交易或事项,不论项目性质和金额大小,税法规定只要征收的一律征税,税法规定不征税或免税一律不征税或免税。税法对征税对象不承认重要性原则,不进行会计前期差错的处理。

二、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差异的纳税调整方法

(一)会计核算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及调整

1、企业所得税预缴基数为实际利润。实际利润是按会计核算的利润总额减去以前年度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调增按税法规定不应扣除的费用后余额。企业按税务机关规定实行按月或按季预缴,年底按税务机关要求填报所得税申报表和纳税调整相关报表。2、企业在年终结账时要准确核算会计利润,填报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需要对相关收入与费用按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进行纳税调整。同时针对不同企业要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或应付税款法计算所得税费用。

(二)准确把握企业所得税费用核算方法

①大中型企业计算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首先要对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进行比较,如果符合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条件,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符合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条件,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税前会计利润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去纳税调整减少额,计算应纳所得税额;通过应纳所得税额、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确定所得税费用。②小型微利企业计算所得税费用采用应付税款法。税前会计利润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去纳税调整减少额,计算应交所得税,确定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交所得税。

三、会计报表与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衔接

纳税申报制度范文2

关键词:“1+X”证书;《纳税实务》;课程改革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职教20条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1+X”证书中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在做好专业调研和企业职业岗位与用人需要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学习、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职学生因为学历低而产生的就业困难的局面。同时,借助“1+X”证书制度,可促使高职院校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革,以做到课证融合。

1《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方面。目前,高职院校《纳税实务》课程设计与企业需求脱节,不能及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1.2教学方式方面。高职院校的《纳税实务》课程一般以理论学习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根据教材进行理论知识讲解,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再辅以一定课时的税务软件实训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学习,主要是通过做题,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多的实操技术和经验还需要在企业中进行再次学习和培训才能获得。

1.3教学资源方面。近年来,国家不断对税收法律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导致教材和实操软件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税制改革的速度。为使学生所学知识能与现行税制保持一致,教师必须按最新的税法条款更新教学内容和练习题,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由于无法创建虚拟企业纳税申报环境,让学生进行仿真的涉税业务处理、税款计算、开具发票、抄税、报税、纳税申报等工作,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1.4考核方式方面。因为《纳税实务》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因此期末考试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题型多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分录题等。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检验学生对实操技能的掌握情况。而“金税三期”实施后,企业所有的涉税业务都必须通过网络和软件进行处理。因此,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5学生方面。《纳税实务》课程具有综合性、复杂性、时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包括了各税种的基础知识、应纳税额的计算、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纳税申报等内容,理论知识偏多、计算量大、内容较枯燥。因此,学生难免会感到乏味,产生畏惧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

2《纳税实务》课程改革措施

2.1教学项目设计。目前的《纳税实务》课程多数是按税种设计教学项目的,如增值税的核算与申报、消费税的核算与申报、关税的核算与申报、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与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核算与申报和其他税种的核算与申报。但一般情况下,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往往涉及许多不同的税种。例如,卷烟厂销售卷烟业务中,不仅需要缴纳增值税,还需要缴纳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按传统的教学项目进行教学,将同一业务涉及的不同税种分开进行讲授,不便于学生掌握一项涉税业务的全貌,与实际工作场景不符。因此,在完成了常规的教学项目之外,还应按经济业务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将不同税种融会贯通,使学生做到针对某项经发生的涉税业务,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应交哪种税或哪几种税并分别计算出应纳税额。

2.2教学内容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企业涉税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不仅要求学生熟悉业务流程,还要能够在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中找出有效信息,做出合理、准确的职业判断。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传统的以应纳税额的计算为核心改为以填写纳税申报表为核心;涉税业务的数据不再是通过题干的内容进行提取,而是以原始凭证为基础进行提取。这样,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岗位需求。

2.3教学方法设计。综合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仿真环境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以税种作为项目,通过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计算应纳税额———进行涉税业务账务处理———编制纳税申报表实施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学习完某一税种后,能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最后再通过仿真软件进行相应的实操,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4考核方式设计。在原有理论+技能的考核模式下,进一步提高能力考核的比重。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逐步探索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结果替代技能考核结果的可行性。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纳税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任课老师要有一线的工作经验。而且,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为相关教师提供到本专业行业一线进行实践工作的机会,培养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结束语

“1+X”证书制度的推行,使专业课程更好地对接岗位技能,势必让课证融合成为一种趋势,促使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培养出更能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艳.“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20,(25):62-63.

[2]杨蔚民,周荣虎,李珂,等.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发展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14):168-169.

纳税申报制度范文3

关键词:营改增;铁路运输企业;税务管理风险;防控措施

税务风险就是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企业本应当正常履行纳税义务,但因外部税务环境或内部管理问题,没有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实行依法足额纳税,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尤其在进入“营改增”税收体系以来,铁路运输企业的税务管理流程也更加复杂,再加上企业涉税项目较多,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等。只有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实现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管,才能避免发生经济损失,从根本上降低税务风险发生概率。

一、铁路运输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1.税务管理难度较高,岗位职能尚不明确。由于铁路运输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受到运输生产布局的影响,铁路运输企业普遍存在跨区域管理的问题,再加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税务管理环境不一致,这就使得企业在同一经济事项方面的认知理解和处理手段存在偏差;同时,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税务管理机构跨区域设置,这对于企业的税务筹划、税务稽查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提高了税务风险发生概率。此外,我国大部分铁路运输企业的税务管理职能大多由财务部门承担。例如:某运营单位由出纳岗位兼任税务工作,主要承担一般性税务风险防范、专用发票开具、专用发票管理、税收政策研究、税费统计、纳税申报等。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且无法依据内部控制要求形成岗位制衡机制,使得企业存在着岗位人员缺乏、岗位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很容易引发税务风险。

2.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和税务风险应对机制不完善。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于涉税业务环节的风险评估主要凭借税务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再加上企业尚未建立税务风险预警制度,被动的接受税务机关的风险提示,会造成风险评估内容不够全面。例如:某铁路运输企业在税务风险识别环节,基于其业务内容建立了税务风险手册,但对于税务风险点的总结主要依赖税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同时,该所属单位存在着一些尚未覆盖的税务风险点,包括:增值税发票抵扣联超过360天认证期限未认证、货物销售或提供服务环节所适用的税率是否正确、专项用途政府补助是否符合不征税收入规定、企业业务招待费和广告宣传费等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扣除标准进行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等。此外,大部分铁路运输企业的风险应对机制主要是结合财务部门的管理要求,对与铁路运输行业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整理,提供给管理层人员作为决策注意事项。但这种税务风险控制手段相对被动,缺乏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企业整体的税务风险管理存在滞后性。

3.信息沟通渠道尚未完善,税务监管流于形式。由于企业尚未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尤其是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受到知识壁垒的影响,如果税务人员无法及时了解业务执行进度和企业经营情况,接触不到一些业务前端的工作,也会影响对税务风险的判断。此外,除了上级铁路局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监管以外,审计部门对税务监督通常在年度审计中进行,日常由计划财务部门实行自查工作。在审计监督以事后监督为主的管理模式下,税务监管无法最大发挥作用。

二、铁路运输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针对铁路运输企业跨区域管理难度大、管理组织结构设置有待完善等问题,企业应当从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完善环节入手。一方面,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责任体系,在总经理岗位下设置重大涉税风险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企业管理层、财务部门、法务部门、税务部门相关人员,主要承担重大税务风险评估工作;同时,设置单独的税务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企业的税务工作,且直接对公司总经理负责。税务办理人员可分为税务申报岗位、票证管理岗位、风险管理岗位、税务内部审计岗位、监督考核岗位,分别负责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核算、发票管理、涉税风险管理、涉税业务审核、税务工作考核等。通过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明确税务管理职能等方式,提高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2]。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还应当考虑到跨区域管理的问题,采取指派税务会计专员的方式,直接参与业务活动。企业自身也应当制定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包括税费核算制度、税务筹划原则、纳税申报流程等,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充分享受不同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从根本上控制企业整体的税务成本,并为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首先,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制定税务风险判定指标,以财务指标和税务指标为主要内容,对涉税业务环节进行风险识别。通常情况下,铁路运输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指标,应当包括营业收入利润率、营业成本利润率、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工资薪金总额增长率、财务费用与期间费用占比、销项税额变动率、其他费用占同期销售收入比例对比分析、发票测算成本费用偏高度、企业所得税税负率等,参考地区、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涉税税种等多个因素计算风险预警值,为风险防范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其次,结合税务风险评价结果,不断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手册,并对涉税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分别制定防控策略。例如:结合税务风险发生环节、对应部门等,落实税务风险管控责任,并设置每月抽查、每季度检查、年终全面检查等管理周期,由风险管理岗位、税务部门责任人落实税务风险控制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管理层对发现的税务风险进行整理汇总、留存备查。最后,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结合实际业务内容涉及的税种,开展专项税务风险防控工作。从增值税风险管理层面来说,铁路运输企业的增值税风险主要集中在应税项目适用税率确定、视同销售确定、进项税转出等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铁路运输企业要及时汇总增值税纳税项目,填写《传递单》《申报表》,计算当月公司应纳增值税税额,并提交税务部门进行审核确认;在每月15号以前完成复审,经企业财务部部长签字确认以后,上交至所属铁路局税务管理部门;税务会计人员要注意纳税申报的时间,取得的增值税进项专用发票,需要在360天以内进行认证抵扣,并将相关资料逐级上传到所属铁路局。同时,确定增值税独立纳税项目,由部门税务人员对本月发生的需要独立纳税的增值税业务项目进行汇总,及时报送纳税申报表岗位,由纳税申报会计人员对该项业务视同销售进行判断;业务部门有义务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将当月所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交至税务部门的票证管理岗位,由票证管理人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信息和交易内容进行审核认证,并汇总当月增值税普通发票、销项发票、进项发票、进项转出发票的具体数量与涉及金额,流转至纳税申报岗位;由纳税申报岗位计算当月增值税应交税费,在风险管理岗位进行再次检验以后,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纳税。从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层面来说,铁路运输企业的所得税风险通常集中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费用扣除、视同销售行为判定、增值税发票管理规范等环节。在资产折旧摊销环节,铁路运输企业要注意定期更新资产卡片基础信息,尤其要注意税收折旧月份总数、税收原值变更等信息,由税务综合管理岗位将相关的信息汇总整理,传递至纳税申报岗位,并按照税收政策规定,确定资产的税收折旧年限和实际摊销金额,完善所得税纳税依据;在费用扣除环节,依据税法规定,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业务招待费、员工福利薪资、职工教育经费、广告宣传费用、企业捐赠支出等扣除需要依据一定的比例。因此,铁路运输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循税法规定,对各项费用进行区别管理,保证费用科目的准确性,在入账发票信息准确的情况下,合理开展纳税申报工作。在资产损失管理环节,税法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资产损失登记簿》,及时反映企业当年的资产损失情况,并每年向税务机关递交相关信息资料,保证在所得税纳税之前确定资产损失扣除额度。

3.完善沟通渠道与监督体系。一方面,从外部沟通协调层面来说,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人才培训机制,建立税务学习平台,及时更新各类税收法规并组织税务管理人员学习,在全面掌握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争取税收政策应用的主动性,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变化,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防范税务风险;从内部沟通协调层面来说,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发挥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效应。基于共享平台,税务会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业务动态,业务办理人员也能够掌握税收政策变化情况和涉税问题,在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有效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建立独立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以涉税监管岗位为核心,对企业开展日常监管和专项监管。其中,日常监管主要是针对企业日常业务流程审核、税务风险应对手段、税务风险管理策略制定、涉税工作人员操作规范性等开展审计;而专项监督主要是对企业战略调整、重大投资决策、业务内容拓展等环节设计的税务风险进行监督。在确保税务风险监管独立性的基础上,优化业务流程和涉税事项,有效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发生几率。综上所述,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在税收政策环境与体制改革的双重影响下,要想实现企业长效发展,就必须重视风险防范工作。以现阶段企业适用的税收政策为依据,通过调整组织结构、完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沟通渠道、设置监管机制等方式,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开展税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蒋斌媛.浅谈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的税务筹划[J].商业故事,2018(05):113-113.

[2]李小军.铁路运输企业全面营改增面临的税务风险及防控[J].会计师,2018,000(003):22-24.

[3]王一萌.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的税务风险及防控措施研究[J].今日财富,2018,000(010):P.76-76.

纳税申报制度范文4

关键词:营改增;铁路运输企业;税务管理风险;防控措施

税务风险就是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企业本应当正常履行纳税义务,但因外部税务环境或内部管理问题,没有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实行依法足额纳税,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尤其在进入“营改增”税收体系以来,铁路运输企业的税务管理流程也更加复杂,再加上企业涉税项目较多,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等。只有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实现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管,才能避免发生经济损失,从根本上降低税务风险发生概率。

一、铁路运输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1.税务管理难度较高,岗位职能尚不明确

由于铁路运输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受到运输生产布局的影响,铁路运输企业普遍存在跨区域管理的问题,再加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税务管理环境不一致,这就使得企业在同一经济事项方面的认知理解和处理手段存在偏差;同时,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税务管理机构跨区域设置,这对于企业的税务筹划、税务稽查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提高了税务风险发生概率。此外,我国大部分铁路运输企业的税务管理职能大多由财务部门承担。例如:某运营单位由出纳岗位兼任税务工作,主要承担一般性税务风险防范、专用发票开具、专用发票管理、税收政策研究、税费统计、纳税申报等。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且无法依据内部控制要求形成岗位制衡机制,使得企业存在着岗位人员缺乏、岗位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很容易引发税务风险。

2.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和税务风险应对机制不完善

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于涉税业务环节的风险评估主要凭借税务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再加上企业尚未建立税务风险预警制度,被动的接受税务机关的风险提示,会造成风险评估内容不够全面。例如:某铁路运输企业在税务风险识别环节,基于其业务内容建立了税务风险手册,但对于税务风险点的总结主要依赖税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同时,该所属单位存在着一些尚未覆盖的税务风险点,包括:增值税发票抵扣联超过360天认证期限未认证、货物销售或提供服务环节所适用的税率是否正确、专项用途政府补助是否符合不征税收入规定、企业业务招待费和广告宣传费等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扣除标准进行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等。此外,大部分铁路运输企业的风险应对机制主要是结合财务部门的管理要求,对与铁路运输行业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整理,提供给管理层人员作为决策注意事项。但这种税务风险控制手段相对被动,缺乏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企业整体的税务风险管理存在滞后性。

3.信息沟通渠道尚未完善,税务监管流于形式

由于企业尚未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尤其是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受到知识壁垒的影响,如果税务人员无法及时了解业务执行进度和企业经营情况,接触不到一些业务前端的工作,也会影响对税务风险的判断。此外,除了上级铁路局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监管以外,审计部门对税务监督通常在年度审计中进行,日常由计划财务部门实行自查工作。在审计监督以事后监督为主的管理模式下,税务监管无法最大发挥作用。

二、铁路运输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针对铁路运输企业跨区域管理难度大、管理组织结构设置有待完善等问题,企业应当从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完善环节入手。一方面,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责任体系,在总经理岗位下设置重大涉税风险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企业管理层、财务部门、法务部门、税务部门相关人员,主要承担重大税务风险评估工作;同时,设置单独的税务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企业的税务工作,且直接对公司总经理负责。税务办理人员可分为税务申报岗位、票证管理岗位、风险管理岗位、税务内部审计岗位、监督考核岗位,分别负责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核算、发票管理、涉税风险管理、涉税业务审核、税务工作考核等。通过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明确税务管理职能等方式,提高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2]。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还应当考虑到跨区域管理的问题,采取指派税务会计专员的方式,直接参与业务活动。企业自身也应当制定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包括税费核算制度、税务筹划原则、纳税申报流程等,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充分享受不同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从根本上控制企业整体的税务成本,并为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制定税务风险判定指标,以财务指标和税务指标为主要内容,对涉税业务环节进行风险识别。通常情况下,铁路运输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指标,应当包括营业收入利润率、营业成本利润率、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工资薪金总额增长率、财务费用与期间费用占比、销项税额变动率、其他费用占同期销售收入比例对比分析、发票测算成本费用偏高度、企业所得税税负率等,参考地区、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涉税税种等多个因素计算风险预警值,为风险防范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其次,结合税务风险评价结果,不断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手册,并对涉税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分别制定防控策略。例如:结合税务风险发生环节、对应部门等,落实税务风险管控责任,并设置每月抽查、每季度检查、年终全面检查等管理周期,由风险管理岗位、税务部门责任人落实税务风险控制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管理层对发现的税务风险进行整理汇总、留存备查。最后,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结合实际业务内容涉及的税种,开展专项税务风险防控工作。从增值税风险管理层面来说,铁路运输企业的增值税风险主要集中在应税项目适用税率确定、视同销售确定、进项税转出等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铁路运输企业要及时汇总增值税纳税项目,填写《传递单》《申报表》,计算当月公司应纳增值税税额,并提交税务部门进行审核确认;在每月15号以前完成复审,经企业财务部部长签字确认以后,上交至所属铁路局税务管理部门;税务会计人员要注意纳税申报的时间,取得的增值税进项专用发票,需要在360天以内进行认证抵扣,并将相关资料逐级上传到所属铁路局。同时,确定增值税独立纳税项目,由部门税务人员对本月发生的需要独立纳税的增值税业务项目进行汇总,及时报送纳税申报表岗位,由纳税申报会计人员对该项业务视同销售进行判断;业务部门有义务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将当月所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交至税务部门的票证管理岗位,由票证管理人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信息和交易内容进行审核认证,并汇总当月增值税普通发票、销项发票、进项发票、进项转出发票的具体数量与涉及金额,流转至纳税申报岗位;由纳税申报岗位计算当月增值税应交税费,在风险管理岗位进行再次检验以后,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纳税。从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层面来说,铁路运输企业的所得税风险通常集中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费用扣除、视同销售行为判定、增值税发票管理规范等环节。在资产折旧摊销环节,铁路运输企业要注意定期更新资产卡片基础信息,尤其要注意税收折旧月份总数、税收原值变更等信息,由税务综合管理岗位将相关的信息汇总整理,传递至纳税申报岗位,并按照税收政策规定,确定资产的税收折旧年限和实际摊销金额,完善所得税纳税依据;在费用扣除环节,依据税法规定,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业务招待费、员工福利薪资、职工教育经费、广告宣传费用、企业捐赠支出等扣除需要依据一定的比例。因此,铁路运输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循税法规定,对各项费用进行区别管理,保证费用科目的准确性,在入账发票信息准确的情况下,合理开展纳税申报工作。在资产损失管理环节,税法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资产损失登记簿》,及时反映企业当年的资产损失情况,并每年向税务机关递交相关信息资料,保证在所得税纳税之前确定资产损失扣除额度。

3.完善沟通渠道与监督体系

一方面,从外部沟通协调层面来说,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人才培训机制,建立税务学习平台,及时更新各类税收法规并组织税务管理人员学习,在全面掌握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争取税收政策应用的主动性,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变化,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防范税务风险;从内部沟通协调层面来说,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发挥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效应。基于共享平台,税务会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业务动态,业务办理人员也能够掌握税收政策变化情况和涉税问题,在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有效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建立独立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以涉税监管岗位为核心,对企业开展日常监管和专项监管。其中,日常监管主要是针对企业日常业务流程审核、税务风险应对手段、税务风险管理策略制定、涉税工作人员操作规范性等开展审计;而专项监督主要是对企业战略调整、重大投资决策、业务内容拓展等环节设计的税务风险进行监督。在确保税务风险监管独立性的基础上,优化业务流程和涉税事项,有效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发生几率。综上所述,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在税收政策环境与体制改革的双重影响下,要想实现企业长效发展,就必须重视风险防范工作。以现阶段企业适用的税收政策为依据,通过调整组织结构、完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沟通渠道、设置监管机制等方式,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开展税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蒋斌媛.浅谈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的税务筹划[J].商业故事,2018(05):113-113.

[2]李小军.铁路运输企业全面营改增面临的税务风险及防控[J].会计师,2018,000(003):22-24.

纳税申报制度范文5

【关键词】网络时代;新经济;财税;挑战;对策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税工作即将面临新的挑战。财税工作作为促进我国开展各项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部门,对社会财务支配工作和社会经济的长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实现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长远发展,新经济财税工作管理体系和政策必然要进行全面改革,以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2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面临的挑战

2.1财税目标方面

财税工作的正常开展通常都是以财税知识理论作为当前经济财税分配工作的基础,根据当前税务的标准来规划经济财税工作。所以,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正确开展首先要结合实际财务税收要求和经济发展策略,科学合理的设定新经济财税工作的发展目标,明确好财税工作主体。其次,为了保证财税工作的平稳发展,新经济财税工作可以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采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对经济财税部门结构进行科学完善与改进。最后,为了实现我国财税工作的平稳、长效发展,加强对财税体系管理的优化设计,制定好科学的财税目标,为我国财税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2财务审核方面

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的两方面:一方面,财税部门必须注重财务审核工作的规范性。大多数企业财税管理部门在进行财务报销和采买进项税整理工作时,因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增值税的转接工作与附加税的审核不能在企业规定时间内交接完成,致使财税工作出现了税务方面的纰漏,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财税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财务审核结果的不准确性。因财税工作会涉及到诸多的账目和资金流转问题,如果财税账目没有精准的处理,就会给企业财税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财税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所以,在企业财税管理工作中,财税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公司财税项目和资金报账,准确掌握财税数据。

2.3纳税申报方面

在我国新常态经济下,经济税务结构强调的是结构增长的平稳性,在已有的经济发展条件基础上,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建立在经济税务工作的可行性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当前纳税申报工作也即将面临着申报表格精准定位和表格财账数目与实际消费情况不符的双重挑战。在申报表的准确定位上:企业填写纳税申报表单时必须严格按照当地的财税标准来填写税收相关资料,若企业有增值业务的也要严格按照增值税的相关流程进行申报,避免偷税漏税情况的发生,因为,增值税的申报工作需要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对增值税数据情况进行审核和上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财务税收人员就容易出现偏差,造成纳税申报表不能准确定位的情况发生。纳税申报表内填写的申报数目与实际情况相符。大多数企业相关财税管理人员在统计申报表格时,经常会出现申报表格内数据与实际账目不符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是由于财税人员在对进项税金额填写时没有与实际金额不一致,或是由于其他多种原因造成的税务遗漏,不管哪种情况,都会给企业财税纳税申报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

2.4财税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方面

财税工作的重要工作管理人员是会计,网络时代下,给新经济财税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对相关的数据整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根据社会经济财务整改需求对财务部门工作进行信息化技术的操作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充分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财税管理技能,使企业财税的申报工作,财税审核和管理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企业还要根据财务发展需要,招聘更多的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会计人员,定期的组织从业人员财税风险意识技能培训,对财税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风险预估,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为企业财税资金管理做好安全保障。

3加强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管理对策

3.1加强财务审核工作的管理

财税人才管理层面。财税管理工作人员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除了要掌握网络的基本操作知识外,还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借助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增强自身的财税知识储备量。为了顺应时展,满足财务发展各项需求,财税人员不仅要学习财税的相关管理知识,还要学习高等数学、法律、经济金融发展和财税风险预测等相关书籍。除此之外,财税审核人员还有不断创新财税管理技能,将组织管理、经济风险预测评估和法律等相关财税知识融入到平时的会计审核工作中,以此提高会计的审核技能。企业管理层面。企业为了有效提升内部的财税审核工作:一是明确好各项增值税的账目金额。对进项税、减免税和销项税等其他相关财税的具体金额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管理,将增值税的管理归纳到企业的财税月末总结中,避免财务申报的遗漏影响到下个月的财税审核工作。二是,明确好企业财务税率的审核工作。不同的税率要做到精细的分类,比如相同的税率业务,其发票种类不同,把具体的票据类别可以分为未开发票、专用发票以及财税检查等其他的票据类别,并做好合理地使用税率,同时要具体分清企业中存在的租赁资产与销售物品的税率。三是,增设未交增值税管理科目。对未缴纳的增值税预征款项、简易办法统计的应交税额以及不同类别的税率计算进行具体的区分。

3.2优化财税管理

首先,相关财税管理部门要明确好各级政府部门的财税管理工作,全面优化和创新财税管理体系,形成一个由高到低、自上而下的等级管理制度。其次,对以前政府部门存在的历史债务遗留问题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财税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比较高的处理方案。地区政府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款项,自主筹资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减少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

3.3优化财税工作流程

合理利用财税管理政策规定,优化财税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相关企业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实际情况对财税政策进行合理的宣传,并有针对性的对其内部财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改革,落实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增值税票据价格,引导企业供货商对票据的专票专用,区分好各类票据的税率,为财税管理工作的平稳、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善增值税申报表。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增值税申报表信息资料进行详细的填写,并对其进行系统录入,保证申报表的真实、准确性。

3.4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性培训

网络时代下,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新经济财税工作的管理水平,财税工作人员要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和专业技能。依据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对财税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创新。企业部门也应不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财税管理知识和实践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实战演练,充分体会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信息化的方便与快捷。同时,专业化的网络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财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使财税人员管理水平紧跟时展步伐,有利于实现我国财税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此外,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对财税中可能出现常见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精确的技术过程讲解。

4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相关财税政策,不断优化和改革财税管理体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性培训,不断提升财税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步、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莹.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2020(32):225-226.

【2】江晓枫.探究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8(34):138-139.

【3】马彦宁.关于新常态经济下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分析及对策探讨[J].纳税,2017(24):10+13.

纳税申报制度范文6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征收缴纳程序;具体措施

在2016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我国制定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这项税法是我国第一部为了生态文明建设而提出的环保税法,这项法律的具体实施,标志着我国对于环保税的征收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在环境保护税征收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对于环保税款的征收,有一些企业根据税收法中的漏洞,不按照规定的缴纳程序对税款进行缴纳,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的税款征收,还不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加强对环境保护税征收的管理制度,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征收税款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保护税征缴的影响因素

1.征收对象因素。环境保护税法规定过,对于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还有其他的一些生产经营者作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而这些纳税人中主要包括了我国的部分个体工商户以及企业,但是这些征收对象中并不包括行政机关以及个人。这就导致部分征收对象抓住了环境保护税法的漏洞,对于环境保护税法的征收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2.应税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应税污染物主要是指环境保护税法中对于规定的大气污染物以及水污染物等各种污染物的规定。而大气污染物中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硫,氯气,以及氯化氢等等各种向大气直接排放的污染物质。而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包括了一类水污染物质和二类水污染物质两种。对于固体废物的规定,主要包括了一些危险废物和煤灰粉炉渣等等,其他项目的固体废物。而对于噪音的污染,主要包括了,对于夜间频发性的突发噪音以及偶然想起的超标峰值噪音等等。而我国的一些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本地区污染物排放的具体需求,经过上级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最终决定对于征收环保税中应税污染物的具体项目可以增加同一个开放口。

3.环保说中的特殊例外情况。在环保税中,企业单位和一些其他的经营单位可以有一些特殊的例外情况,比如说对于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都是在环保税法中具有特殊例外情况的。而一些城乡污水集中和垃圾集中排放场所,可能在具体的排放过程中,会超过国家和地方所规定的排放标准,企业和一些其他生产经营的单位,也可能在一些公共设施场所贮存或处置固体污染物,而在农业生产中,对于应税的污染物排放,也是要缴纳一定税款的。除此之外,还有国务院所规定的一些其他免税形式,这些法律法规所批准免费的其他形式都可以对环境保护税的缴纳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在环境保护税征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在企业进行申报时,污染物排放量测算标准不统一。首先,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税法的要求,对于需要纳税的污染物,在数量上的测量方法,首先是要采用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来进行计算然而,部分企业并没有安装自动监测设备,这就需要依照第三方机构所出具的监测数据,具体内容进行具体计算,有一些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较多,且成分构成较复杂。因此,无论是自身还是第三方机构,都不具备数据监测的条件。对于这样的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相关部门所制定具体的环境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如果排污企业不能够符合以上三项条件,无法测量出具体的排污数量,就应该按照当地省市直辖市环保部门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核算,但是由于许多纳税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较为复杂,且计算和衡量的标准不统一,往往就会导致测算的结果不一致,因此,企业在申报的过程中,所申报的税额与环保部门所复核的税额经常不一致,从而产生矛盾。

2.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纳税申报人才,影响正常申报流程。我国环境保护税法中规定,在我国管辖的海域以及我国领土内,如果直接向环境排放应该缴纳税款的污染物,那么排放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经营者都应该按照一定的税额标准去缴纳环境保护税款,而具体缴纳的税款根据污染物排放类别的不同,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然后经过具体的核算,作为纳税的计税依据。但是,对于污染物排放种类的鉴别以及排放量的具体核算过程,都需要高精度的设备仪器进行监测。除此之外,还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全程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这项工作对于普通纳税人来说,通常属于知识范围内涉及不到的申报环节。因此,如果缺乏专业的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就会导致企业在纳税申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纳税人应该根据应税污染物排放量,如实地办理纳税流程,并且要对申报数据的真实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面对这样复杂的纳税流程,就给部分缺乏专业人才的纳税企业造成了申报困难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了我国环境保护税款的征收。

3.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问题。对于环境保护税的征税依据,不能仅仅依靠信息共享平台而获取一定的数据资料,如果仅仅是依靠共享平台设计的资料,那么这些资料可能会缺乏及时性以及可靠性。因此,要在申报的过程中,要求对于所排放污染物的申报数据必须具有科学准确的特性。因此,在环保税征收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起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这样有利于每一个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环保部门应该设立专业机构进行环境的监测,以及对所排放污染物数量的整理。对于企业所申报的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相应的现场核查,解决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果在纳税的过程中,纳税企业与相应税务部门产生严重分歧。这时税务部门在出面解决时,必须同环保部门进行协商,根据实际的情况,在特定条件下来解决特殊问题。因此,如果分工协作的机制不完善,分工协助的管理机制不能够健全,都会严重的影响到环保税的征收问题。

4.现场监测数据缺乏准确性的问题。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税法所规定的具体内容显示出,环境保护税应该由我国的税务部门进行征收和管理。而对于应该缴纳的污染物排放量,具体的监测以及管控,是由我国环保部门来负责的。但是,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由于监测数据会受到天气因素以及地理因素等其他生产过程中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在监测过程中还会受到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等因素的限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安装过自动监测的设备以及装置,这就导致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对于因纳税排放污染物监测的工作量非常大,且由于监测的场所不固定,监测种类复杂繁多都会导致监测过程中出现困难情况,这将会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税法的有序执行。

三、对缴纳环境保护税提出的具体意见

1.制定统一的申报标准。我国部分企业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安装过自动监测设备。因此,对于应缴税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具备监测的条件,而环境保护法要求国家环保部门必须根据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和方法进行具体计算,但是由于环境保护部门在不同时期,对于污染物的监测方式以及算法都存在不统一的问题,因此在申报的过程中,纳税人及环保部门针对这一问题,经常会发生矛盾因此,我国在环境污染物质监测的方面应该不断地加强生产工艺的提高,并且制定统一口径的申报标准,以提高环保纳征收的效率。

2.提高涉税人员的整体素质。我国的税务部门以及环保部门还有一些应税的企业都应该在定期的组织环境保护征税的培训计划,并且针对纳税申报的材料和复审进行讲解,通过讲座等形式的活动,让应税企业的环保纳税意识更加完善。针对纳税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以及现场的监测,要对申报和编制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还要制定定期的考核来提高纳税管理人员以及复核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效的推进我国环保纳税的征收管理。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应该为应税企业建立统一的核算方法,并且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机制,为我国的环保监测队伍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还对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光忠,胡少敏,杜华立.环境保护税征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7,08:273-275.

纳税申报制度范文7

关键词:财务咨询机构;发展瓶颈;策略

引言

近几年我国在创新创业带动下,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小微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服务外包意识的加强,为企业提供记账、报账、报税的财务咨询机构也随之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财务咨询机构目前主要的业务集中在提供记账服务,对提供特色财务咨询服务包括出口退税、财税顾问、高新服务、审计评估、上市顾问、纳税筹划等业务占比不高,导致财务咨询机构利润上升空间有限,而记账又面临着门槛低、收费不高、竞争激烈、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本文将分析财务咨询机构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财务咨询机构目前主要工作流程

财务咨询机构目前主要的业务集中在提供记账服务,并由记账衍生的其他服务收入,如提供特色财务咨询服务包括出口退税、财税顾问、高新服务、审计评估、上市顾问、纳税筹划等。

(一)记账的工作流程。1.接受委托。跟企业进行面谈,筹议服务项目及费用,最终签立记账合同和相应的保密协议。2.接票整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安排代账会计去客户公司取回当月需要整理的发票,或者由该企业送到某指定地点。整理前要与该企业的人员进行洽谈,核对票据。核对后进行整理,防止出错。3.建账做账。如果受企业是新设立公司,在财务一块还是空白的,需要给该企业建立会计核算体系、开立会计账户、编制会计目录和会计报表等。接下来对票据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如有问题及时找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然后核对票据检查是否完整合法,然后进行记账和报税计算。信息确认无误后,填写报税收款书、纳税申报表。4.纳税申报。为客户公司办理报税登记备案、减免税申请等工作。5.后期注意要点。以上工作完成后,需要与企业相关人员对账,进行下个月的工作交流等。如有新的政策需要告知企业。

(二)财务咨询业务展开流程。1.预咨询阶段。在预咨询阶段,首先要进行初步接触,跟踪客户基本情况,了解客户的组织架构;关注财务核算情况(盈利情况、资产负债率等);掌握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并挖掘客户的需求点,以及了解客户进行财务咨询的要达到目的。在此基础上,成立咨询项目组,根据客户基本情况来撰写初步财务咨询报告,双方就咨询事项签订合同。2.企业诊断阶段。项目组成员进入客户单位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根据客户单位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目标来建立一个合理的方案和指标体系。3.方案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研究思路、报告体系以及修订讨论三方面的内容。4.方案实施阶段。本阶段就是依据之前所确定的方案进行开展实际活动。要对实际的实施状况进行严格的动态监督,保障所进行的相关活动满足计划要求。

二、财务咨询机构发展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

1.记账业务市场大,但存在门槛低,恶性竞争情况。随着每年大量公司的注册成立,财务外包的需求越来越大,记账业务市场也随之快速变大。但是由于记账收费低,账务处理要求没有那么高,能记账的企业也是比比皆是。有些企业甚至为了吸引客户,打出0元记账的广告,造成这个行业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如何在这个行业中发张壮大,一方面企业自身要内修品质,另外一方面也离不开行业协会对市场的有序的引导。2.由记账衍生的其他服务收入上升发展慢。目前财务咨询机构的主营业务是记账,但这块业务利润薄,利润空间上升有限。财务咨询机构如果想要做大做强,还得努力拓宽业务。从单纯的记账朝财务咨询服务包括出口退税、财税顾问、高新服务、审计评估、上市顾问、纳税筹划等方向发展。但是要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对员工的各方面要求比较高,需要会计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财务咨询机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不高、职称不高、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要往高端业务拓展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另外很多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都有开展出口退税、财税顾问、高新服务、审计评估、上市顾问、纳税筹划等业务,市场竞争比较激烈。3.互联网+”背景下记账业务存在的问题。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改革与创新,它也为财务咨询机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智能化方向发展是未来的记账业务的必然趋势。例如,原始单据现在靠手工收集然后在财务软件中录入记账凭证,将来原始单据将通过客户影像采集自动传递到财务咨询公司并自动生成凭证,制单环节将简化。同样随着自动化升级,为客户提供的纳税申报环节也将实现简化和自动化。随着财务智能化的发展,对财务咨询机构而言,一个可能要改变传统代账模式,要借助云平台、大数据等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对财务咨询机构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工作者只有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三、加快财务咨询机构业务发展对策和建议

随着每年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注册成立,对其提供财务咨询的公司的业务量也剧增,但财务咨询市场也面临着恶性竞争、互联网+下内部的转型升级等问题,所以财务咨询公司要做大、做精、做强,就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加强内部控制,抓好过程核算。财务咨询行业竞争激励,如何留住已有的客户,除了加强客户管理外,也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从加强内部控制做起,具体以记账过程为例。在每个月的月中和接近月末前,去客户公司交接当月的所有账单,整理好本月的所有账单,合理分配账单并粘贴。这个过程要注意跟客户交接清楚,保证及时拿到所有业务发生的单据。如果是邮寄单据,一定要及时签收,防止单据丢失。将已经分类的账单按科目记账,并且在记账之后结转科目,并且登记总账明细账并完成报表。这个过程要注意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根据所完成的报表告知客户当月所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等税,向客户公司解释怎么交纳税款。这个过程一定注意如何与客户沟通好税款金额和缴纳时间,以免造成不良记录的产生。在确定税款之后月初进行报税,报税之后在网上直接交纳税款,交纳之后通知客户公司去银行查询明细。这个过程一定要注意纳税申报时间,尤其是碰到特殊时期,更要注意。后续工作:完成以上任务后,需要与企业相关人员对账,进行下个月的工作交流等。如有新的政策需要告知企业。这个过程一定要注意与客户定期核对资金科目、往来科目、税金科目账,保证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加强内部控制,设立奖惩制度。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拓宽公司的业务量,可以给员工适当的正激励。比如员工提出好的创新建议、得到客户表扬、新进员工技能考试第一,可以获得嘉奖;员工开拓了重要的客户,将获得特别嘉奖。嘉奖额度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了正面的奖励,也应出具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现金余额出现负数,每次罚款50元;基本户对账单余额不对,每家每次罚款100元;检查到账务人员错误申报,账务处理人员罚50元,造成客户投诉,全额承担罚款;清卡不及时,导致客户投诉,每次罚款100元;每月对发票收付方式不了解,导致往来严重失实,每次罚款100元;每月申报结束前通知客户进行税款缴存,因未通知导致税款迟交并造成客户投诉的,每次罚100元。

(三)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职业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财务咨询机构的人员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互联网+”契机下呈现出了一种大数据的表现形式,与传统的记账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手机APP将发挥巨大作用,客户通过APP采集上传原始凭证,再发送到云端上,财务咨询机构人员从云端上下载原始凭证,完成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以及纳税申报工作。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记账业务都将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财务工作者只有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财务咨询机构的人员一般由丰富经验的会计师、税务师组成,平均学历为大专以上。具备初级会计师资格的较多,但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成员较少,面对较复杂的审计评估,纳税筹划时出现相对专业知识欠缺,无法高效完成任务等情况。财务咨询行业服务对象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商品,它存在范围较窄,客户竞争激烈等情况。如果因为员工能力有限而白白丢失了市场份额就很可惜。所以可以通过每周定期内部培训;每月或每季度一次外部培训;另外把学历提升、职称提升与奖金挂钩等有效激励机制手段来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另外财务咨询公司可以与高校教育背景的公司合作,取长补短。很多高校教师和教授会成立自己的财务咨询工作室。这类工作室的特点是团队财务理论水平较高,学历较高,社会资源较丰富,对数据分析的挖掘和建模会更专业。不足之处是实操能力会差一点,市场运作能力一般。财务咨询公司可以与高校团队合作,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作用,取得双赢的结果。

(四)加强和客户间的有效互动。和客户间有效互动的开展是必须的,通过让客户了解公司的运作方式和管理制度,让客户放心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保持较高的忠诚度,并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为公司带来新的客户资源。互动形式可以是开展联谊活动,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创办交流会,开放客户上门日,团建活动,茶话会等多种方式,目的是加强客户互动,加深企业和客户的认识与情感,达到稳定客户,拓展业务的目的。

(五)在互联+时代,尝试网络营销模式,寻求更多的客户来源。在互联+时代,网络营销就应运而生了,毫无疑问,积极营销、宣传推广是争取到更多客户的第一步。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渐渐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微博、微信、百度、淘宝等网络新媒体。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把税收政策实时动态、税收优惠等客户关心的信息即使进行推送,加强与客户间的交流。可以开展朋友圈营销、口碑营销、熟人营销来扩大业务量。财务咨询公司可以同时在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两个平台开通官方微博账号,利用微博平台公司服务的具体内容、促销的信息和最新会计、审计政策、财税法规、行业资讯,最新动态等,开展公司宣传活动和品牌形象推广。另外也可以考虑与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互赢合作模式。比如与一些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考证培训班、会计实操班等机构合作,把账务实操训练部分放到财务咨询机构里来训练,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开展,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挖掘新的储备人才,另外可以通过口碑宣传帮公司介绍新的业务。

四、总结

近几年随着中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为其提供账务处理、税收筹划的财务咨询机构市场也随之扩大。本文分析了财务咨询机构在发展中遇到的机遇和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内控、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职业能力、加强和客户间的有效互动、尝试网络营销模式,寻求更多的客户来源等方面建议,希望能对财务咨询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娇.“互联网+”背景下记账财税服务创新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17):229-230.

[2]程艳,温翘纶.“互联网+”背景下记账财税服务创新研究[J].现代商业,2019(13):167-168.

纳税申报制度范文8

[关键词]自然人;纳税信用;信用管理

一、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完善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税制改革将其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赋予了税收职能超越经济作用的更多职能,拓宽了多项职能,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国家治理,建立现代税收征管体制,深化征管体制放管服改革,为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更多的基础保障。因此,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有助于持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发展。

(二)有助于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全力助推信用中国建设

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现着社会公民的基本诚信度,自然人作为社会的基础组成部分,其更体现出整个社会的诚信程度。因此,以采集、记录、评价纳税人信用行为的方式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自然人诚信纳税责任和国家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有利于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纳成本,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全力助推信用中国建设。

(三)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是前期探索的必然趋势

国家税务总局不断补充、完善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持续深化企业纳税人纳税信用管理,在企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管理中已经积累了相关实践经验也总结了其中的不足。在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方面,“金税三期工程”中的个人税收管理系统模块可以归集到自然人登记信息,在基础数据方面成立国家人口信息资源库,建立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前期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下一步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必然趋势。

二、目前我国自然人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层级低,纳税信用应用面不广

我国的税收立法正在逐渐朝着法律法规的立法层面前进,但是部分税种依然是停留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暂行条例的水平,由于立法层次上的断层,对同一问题解释不一的情况也有出现。另外,就目前而言针对自然人纳税人失信行为的惩戒手段并不多、力度也不够。因此自然人纳税失信成本较低。由于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应用面不广,再加上“经济人”理论,自然人为了短期利益会选择铤而走险,发生失信纳税行为。同样,对于守信纳税人,目前给予的激励措施也并未足够体现出来。由于欠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使得自然人纳税人对于税收遵从度偏低。

(二)多方信息未能达到无阻碍交互

目前,我国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存在多方信息无法无壁垒、无障碍互通共享的问题。首先,由于自然人存在流动性强的特点,全国各地、各级税务机关均可能获得纳税人自主申报或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相关涉税数据。然而,全国各层级税务部门获取的涉税信息存在“信息围墙”,造成税务机关内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到自然人纳税人信用评价数据的完整性。其次,纳税人纳税申报的准确性还需要多部门信息的有力支持,比如需要金融、工商、房管等多部门的信息的协同配合。但是,当前的税务系统没有打通同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壁垒,尚未完成互通共享导致信息数据流转效率低、未形成统一标准等问题,导致各部门之间无法快速获取、共享信息,加剧了信息闭塞。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税务机关税款征收存在结构性困难,也给自然人纳税信用评价带来了难题。

(三)自然人体量大、纳税遵从度不高,纳入监管范围有难度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自然人数量众多,自然人纳税人数量庞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逐年增加,自然人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其取得收入的途径和方式也非常多样。自然人收入的金额、种类、渠道日益增多,但我国自然人纳税人文化水平不一、年龄段不同,自然人纳税人熟练掌握税法知识、准确申报的能力显然参差不齐,处于整体偏弱的现状。不仅如此,我国自然人诚信纳税意识不强,纳税遵从度不高,可能存在谎报、未足额申报、甚至故意不报的情况。因此我国自然人涉税数据信息获取难度大,将自然人纳税人全部准确纳入监管范围有一定难度。

三、国外相关经验借鉴

(一)美国的自行申报制度和第三方报告制度

美国自然人纳税人采用自行申报制度,规定纳税人在每年4月15日之前自主申报收入所得以及成本费用。美国税法规定,纳税人按时申报、及时上报收入凭证,才能享有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未及时上报的将会无法申请到部分福利,确保大部分纳税人及时进行纳税申报。美国的纳税信用工作比较特殊,是由第三方中介机构独立进行纳税信用评价,政府部门仅仅起到监督作用。第三方报告制度起始于1917年,经过百年的发展不断趋于完善,从一开始简单地整理汇总纳税人数据信息,到现在多层次、多维度对纳税人收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目前,美国收入局依托全国税务系统,将掌握的纳税人收入信息同委托第三方进行归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核查到不对的信息,及时通知相关纳税人处理。同时,在核查筛查期间注意发现风险纳税人,收集到的信息作为风险评估和稽查的重要凭据。

(二)德国严厉的税务奖惩措施

针对诚实守信纳税人和已经失信惩戒纳税人的不同激励和惩戒措施,德国出台的《税收通则》上作出明确规定。对于按规定诚信纳税的,在办理相关涉税事宜中给予便利。对于偷逃漏税、骗取税收优惠的,对其进行处罚。另外,税务机关根据收入额的高低,对高收入人群加大监管力度,惩罚措施也更为严厉,如公开其违法行为、记录于个人征信,对自然人纳税人的声誉、日常生活、经营活动带来巨大影响,从而起到对纳税人震慑作用。

(三)日本的故乡纳税制度

故乡纳税是指纳税人可全国范围内自主选择自治体进行纳税,通过“故乡纳税”缴完税后若多支付2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20元)的捐款,可以从自治体获得回礼,还可自己选择喜欢的礼物。对于纳税人、自治体、礼物生产者,都是“三赢”的局面,有利于促进纳税人遵从度和提高纳税积极性、促进自治体经济社会发展。纳税人收到自治体寄来的回礼也是非常有趣,不仅有日本和牛、海鲜、酒水等土特产品,还有些回礼是有创意的人性化服务比如给留守孤寡老人提供家政服务、清扫积雪、清明节扫墓等。因此也叫纳税回礼制度。与此同时,在故乡纳税缴纳的税款还可以部分抵扣其下一年度应缴纳的居民税和个人所得税,一般抵扣上限为年收入的2%。

四、完善我国纳税信用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体系

树立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体系,首先,要将其列入法律范畴,保证权威性、强制性和威慑力。因此,建议提高自然人税收信用管理的立法层级,在立法层面加以规范,明确规定自然人纳税人合法权利和义务。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制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措施“双轮驱动”,如对纳税守信者给予“容缺受理”“绿色通道”“优先预约”等税务优先服务,对于严重失信的自然人纳税人建立税收“黑名单”制度,加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风险管控力度等。不仅如此,多部门要联合出台相关措施,激励纳税守信者,惩戒失信者。通过政策依据,保障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真正发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作用,规范自然人纳税人行为,弥补重企业纳税人、轻自然人的短板。

(二)推进纳税信用基础数据和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自然人数据库

只有充分采集纳税人的信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应用,才能对自然人进行全方位以及客观的纳税信用评价。因此要建立自然人数据库,增加补充自然人纳税信用评价所需要的相关字段和数据,并提供外部数据的接口。

2.建立自然人财产信息全面登记制度

通过制定明确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主体、财产范围,明确财产申报方式和期限,使得登记范围全部纳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和自然人双方申报制度,对自然人财产的相关信息按规定及时进行申报,相互验证,互相监督,确保自然人财产信息登记信息真实有效。

3.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一是实现税务部门内部信息共享。应积极依靠“金税三期”等系统,扩大各地、各级税务机关间信息互通共享范围,打通信息壁垒,提高采集阶段数据完整性,为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提供全面的基础信息支持。二是实现跨部门信息的共享。结合税务、工商、房管、金融、车管等各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拓宽纳税信用信息的应用范围,综合得出自然人纳税人的信用状态。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自然人纳税信用信息平台,纳入自然人个人征信,实现全国各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互联、互通、互查。三是利用大数据平台。结合“金税三期征收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通过分地区、行业、收入、消费级别、投融资等维度,将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既节约了人力成本,还能极大提高处理信息数据的正确率和目标性,准确掌握真实数据。

(三)发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作用,加强社会监督

当今社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和年龄层次不一,自行申报的能力参差不齐,更加要发挥政府税务机关的主观能动性,以更优质的机构,提供更好的涉税专业服务,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自然人纳税人信用培训等公益宣传活动,组织其开展好政策辅导,动员鼓励其对分类自然人纳税人进行个人所得税法政策、系统操作等系列培训。同时,税务部门要加强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的行业监管,严格从业标准,规范执业、提高执业质量,使其帮助自然人纳税人遵守税法,规避信用风险。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