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艺术范例

美学艺术

美学艺术范文1

1.1健美操的健身审美价值

健美操运动以健身为前提,依据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体育美学等相关学科理念为指导,为提高人体健康水平而编排的一项技术动作。健美操运动注重动作的柔韧有力和协调一致,强调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不仅能够提高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度,更能使人的肌肉紧实有力,促使人体协调匀称地发展,此外,健美操运动还能强化和提升人的身体素质,培养人们健美的体型,塑造崭新的自我。运动美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高层次的美,也是一种体现在体育活动中的美。健美操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健美运动,完全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运动美的要求。当然,这就是健美操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

1.2健美操的艺术素质教育价值

进入新世纪以来,健美操运动正朝着个性化、多样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也使得健美操运动具有了艺术教育价值的可能。例如:科研资料表明:健美操在强调提升人们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功能:(1)强健体魄,塑造形体,提升个人气质;(2)改善人体精神状态,完善心理健康状况;(3)培养人的敏锐力和观察力,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4)促进人们合作意识的形成,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总之,健美操运动在培养人的艺术素质方面不仅有利于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更能充实人们内心的精神世界,帮助人们建立美好的精神家园。

2健美操教学中艺术化教育的分析

艺术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并运用艺术创作的思维来对某项技能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本质上来讲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使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的学习而产生新的动力。艺术教育在健美操教学中体现为对美育元素的提炼和应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艺术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和采纳。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化教学作为一种普通教学手段的提升,其特点就是在科学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的艺术化演绎。他的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愉悦性和全面性。因此,在健美操艺术化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程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以不同的、全方位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对健美操运动中的人体美、气质美的认识和把握,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健美操动作中的造型美和力量美去激发和鼓励学生攻克更艰难的技术动作,继而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3健美操教学中引用“艺术化”元素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3.1以形象性为先导,创设完美的课堂教学环境

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健美操本身的优势从各个角度向学生全面展示健美操的造型美、气质美、力量美等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要利用运动中的人体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在不同时期,教师可依据授课需要,穿插一些针对性强的欣赏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应找到自身的错误和不足。此外,教师在授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环境中,根据情况需要,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形象,方便为教学工作服务。再有优美的教学环境以及舒适而又带有美感的教学设施和场地,也会带给学生美好的学习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些外在的教学设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全彻底地投入到训练状态中,更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师生创作出一种教学的和谐与美感,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必然会增强他们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3.2以情感为基底,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围

艺术性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情感性。情是艺术创作和存在的灵魂,理是体育教学的艺术支撑,从情导教,情理交融是体育教学艺术的灵魂,任何的教育方式如果没有情感的渗入都不会产生应用的效应。同样,学生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因为有了个人情感的渗入,使得他们在练习时会不自觉地折射出个人的情感体验特征。学生在训练时所反映出的情感是丰富而细腻的,教师应抓住这一细微变化唤起学生对健美操美感的感性冲动和欲望,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启发学生对于美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和理解,达到身心并育的目的。

第一,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学生分享练习的感受和心得,以此来融洽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氛围。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个人工作职责的前提下,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去感染和激励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尊重学生感受,理解并爱护他们,积极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增加亲切感,促使教学过程健康愉快地进行。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穿民主的政策,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意愿,要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信息并改进教学进度与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个人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和计划,给予每位学生适当的鼓励与引导。总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并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气质,进而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三,作为一名优秀的健美操教师,对于教材的掌握要达到教材即我,我即教材的境界。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更新。当然,教师也可以以平行递进的方式同时开展两种授课内容,即在开展健美操课程的中间,教师可以即兴穿插一段优美的民族舞蹈等,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又可以使其紧张疲惫的心理得到有效放松。总之,通过这些具有形象的、多层面的、伴随着美感的情感体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觉地提高识别能力、辨别能力、审美能力及评价能力。美是通过审美对人们现实价值。事物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健美操审美个性的发展趋势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健美操形式、新审美观的出现影响和造就了新的健美操风格。动作美是健美操的核心;体形美是动作美的基础;音乐美、服饰美是健美操运动的必要条件;精神美是动作美的灵魂;人体美是健美操美的本质。可以说现在的健美操需要走一条具有独立魅力的,并且集音乐、美术、健身为一体的“艺术化”的发展道路。

4结语

美学艺术范文2

[关键词]现代室内设计;极简主义;艺术美学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状态,居住空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和丰富精神的需求是人们对未来居住环境的要求。现代室内设计中,极简风格以其非凡的艺术效果,成为现代人最为崇尚的设计风格。

1极简主义的起源及含义

1.1极简主义的起源

极简的设计风格源自二十世纪中期的美国,汲取了结构主义和抽象主义的精华而创新出的一种艺术流派,又叫“MinimalArt”。极简主义风格始终秉承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Lessismore”的理念,其倡导去除一切不需要的装饰与无价值的加工技巧,注重真正内部的情感表达。同构或结构可用来精简不需要的外在装饰,同时可加强内部原始构建的联系,不需要繁琐的外部装饰也能体现极致的空间艺术美感。同构是几何图形或简单线条有计划的组合排列,形成有韵律感的和谐统一的整体。结构是具象元素的抽象化过程,将元素进行提炼和升华后再运用到空间设计中,扩大了空间的延伸感。真正达到“少即是多”的意境。

1.2极简主义的含义

极简主义是结构主义经长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产物。极简主义始终追求极致的简,尽可能的不改变原有的物质形态,打造超自然的居住空间,同时也降低了设计作品的压迫性。尤其在当下的今天,人们终日忙于对物质的追求,精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所以需要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来为生活做个减法,让人们重获简单舒适的生活。

2现代室内设计中极简风格的艺术美学

2.1丰而不满,简而不单

极简主义设计者在室内设计风格上要求空间各个组成部分的颜色间相辅相成、协调统一,因此主色调的选择尤为重要,同时在一些细节方面也要精雕细琢。合理、巧妙的色彩组合,不仅能提升设计风格的独特艺术感,也可以扩大空间感和空间延伸感。

2.2纯粹性

极简主义强调对外在装饰进行极致精简,对空间想要表现的物质进行极致的表现,保证事物的纯粹性。减而精的装饰更具视觉张力,也更容易增强空间震撼感。极简主义不追求元素的叠加而营造的视觉震撼感,而是将一种元素的美发挥到极致从而来表现空间的艺术特征。

3现代极简室内设计风格的美学体现

3.1功能空间布局

在室内设计中,极简主义空间布局秉承着少却极致的原则,空间布局应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自由性,同时有保持空间的功能合理性,打造更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此外,功能空间布局选用的是减法,去掉无实用的装饰物,保留满足使用功能的最低限度装饰,彰显空间的内在魅力。设计中主张形式与功能相辅相成,形式上的极简可使室内空间更富有延展性,设计更灵活;通过对功能的设计使居住空间更舒适、自然。

3.2家具设计

极简主义中的家具的设计要与整体空间的设计风格统一一致,家具元素既要满足特定的功能性也要具备一定的装饰性能。设计过程中,家具的设计要符合其在空间中应达到的装饰效果,家具的摆放也应满足整体空间所需要的艺术效果。满足人的生活需求是家具设计与选择的最终目标。另外,家具的颜色选用不易过多,其色调要与空间整体色调相配合,让人获得纯粹体验。家具的造型应具有单独的艺术特性同时也符合整体空间想表达的艺术效果,造型不应太过复杂,避免与整体空间发生冲突,影响整体空间的设计风格。家具与整体空间的体量关系应合适,不应过大或过小以免造成空间的失衡感。

3.3灯光设计

在室内设计中,灯光设计对空间环境氛围的构建极为重要,合理、巧妙的灯光运用可大大增加空间整体的艺术效果。极简主义设计中大量自然光源的使用可增加空间的透明度,空间整体亮度柔和均匀。自然光源在室内产生的光线更加柔和舒适,人们在其中有强烈的归属感,是人工光源带来的视觉体验所不能比拟的。人工光源在颜色和形式上更加丰富,所以在极简灯光设计中,加入一些人工光源会使空间主次分明且相辅相成,同时也能营造更具空间层次的灯光氛围。灯具的选择要简洁,功能完备,与整体空间相协调。

4结语

现代人们对品质的追求日益提高,极简主义在将来更具发展优势。极简主义仅仅使用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形就能将事物本身的美感展现出来,从而达到纯粹、自然、有视觉张力的艺术美感。室内设计工作人员应更加积极的探索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和内涵,运用简而丰的设计手法,选用最少的元素,从家具设计、功能空间布局、灯光设计、色彩与材料设计等多个方面来探讨极简主义的实际应用,最大程度的展现极简风格中的美学艺术,使居住空间更具生命力和自然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蒙.极简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4):98-99.

[2]梅子胜.论极简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及运用策略[J].现代交际,2018(17):115-116.

[3]马培.极简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08):94-95.

美学艺术范文3

关键词:楚艺术美学;文创产品设计;原则;流程

引言

楚艺术美学凝结了楚人的智慧,随着时代的更迭,楚地的部分造型艺术活动已不再延续。然而楚文化中的艺术、美学精神,依旧深刻影响着后世中国艺术和美学上千年的发展。对于楚艺术美学的相关研究,湖北社科院前副院长、史学家张正明先生所主编《楚学文库》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对楚艺术美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梳理,给我们艺术设计创作者带来了重要参考价值。与楚艺术美学的重要地位相比,当代设计创作者对楚艺术研究的力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笔者在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文博单位调研发现,与楚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大多以简单的纹饰提取、文物复制为主。设计者对于楚艺术美学思想的表现流于表面或认知不足,产品未能真正展现楚艺术美学的浪漫情怀。基于此,笔者通过对楚艺术美学思想进行比较性梳理和归纳,简要分析楚人造物的楚学艺术思想在古代器物中的呈现方式,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将楚艺术美学思想融入文创产品设计,同时探讨楚艺术美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流程和应遵循的原则,探索文创产品新的设计路径。

一、楚文化中的艺术美学思想

楚人生性达观、富于想象,执着于追求精神生命,乐于探索未知的神秘世界以及自由的精神境界,楚艺术体现了“人神交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艺术写照。在张正明先生的《楚史》中认为,战国中期的楚艺术是三合一的艺术,从基本流派来讲是道学的艺术美学,而巫、道、骚的结合创造了极具想象力的楚艺术。巫文化、道文化和骚学文化分别赋予了楚艺术美的题材、思想和情感。

(一)楚艺术中的巫:巫文化是楚人和神灵交流的主要媒介,主要用于占卜和祭祀,以此从事巫术活动。在巫文化中,主要的实践和引导者是巫觋,巫觋通过降神和通天来与神灵交流,从而达到预言、治疗和向神灵传达民意等目的。正是由于楚人尚巫的影响,所以在楚学艺术中基于巫文化的审美是神秘的、奇幻的审美,而其夸张的造型、抽象的构成和惊艳的色彩赋予了楚学艺术丰富的美学题材。

(二)楚艺术中的道:张正明先生认为,道学的美学要点主要分为了三点,分别是“法天”、“齐物”和“神遇”。“法天”,即《老子》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简说,“人法地,地法天”的境界是人天相合的境界。美国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赖特十分欣赏老子“道法自然”哲学,并成为其有机建筑理论的核心。“齐物”,其核心思想要义来源于《庄子•天地篇》所说的“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在楚艺术作品中,常习惯于将很多动物的头或其他局部嫁接到一个器物上,通过分解、变形、抽象等手法处理,在形和神之间取舍,似像非像的感觉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神遇”,讲求的是以神驭形,以意驭象,需要用精神去感知对象。神和意是有无限的,充满想象;形和象有限的,在有限的空间可以感知。从表现的角度去看,要以无限想象驾驭有限表现;从接受的角度去看,要从有限表现体会到无限思想内涵。

(三)楚艺术中的骚:楚骚美学,指的是指以屈原为代表的美学思想,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学与儒学互渗,给予了楚艺术不屈赞歌的“浪漫主义”情怀。屈骚审美体验的独特性在于,屈原接受了儒家美学思想形成了“重修”人格美、流观远游又心系故国的超迈悲壮美,以及对“美政”理想不懈追求的执着美。

二、楚艺术美学思想在古代器物中的体现

楚艺术美学思想在出土的春秋战国器物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漆器、青铜器、绘画和雕刻等器物较为常见,因其媒材的特性不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呈现各异。在我们今日见到的楚艺术作品,主要源于出土的墓葬,作为上古时期南方艺术的代表,无不洋溢着浪漫激情与生命活力。或展现巫文化、或蕴含老庄哲学;抑或讲述着楚人崇火、尊凤、尚赤传说。

(一)镇墓兽的神秘与奇幻:对于镇墓兽的解说,有学者的研究认为,镇墓兽是在“方相氏”的传说基础上演绎进化而来。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观点,他们是依据镇墓兽头上的鹿角来进行推测,认为镇墓兽应与“飞廉”、“土伯”等说法相关。土伯像在早中晚期的表现有所不同,但多为鹿角或虎头为头面,土伯像有厚实方座代表大地,将土伯做成雕像,可以保佑死者的身躯并将其置于幽都。飞廉像的器物代表是“虎座立凤”,飞廉是凤的别种,楚人将它视作为风神,而人要飞升需要借助风神才能实现。在《离骚》中有“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通过月神和风神的相助就可以顺利实现飞升。镇墓兽的形态构思奇特,充分展现了神秘的、充满想象的巫文化特征。

(二)根雕辟邪的巧思与妙境:辟邪,有学者认为它是丧葬用的一种器具,有部分学者却认为它是楚人的一种家居器物。其形态是极具创造力的楚人,借用一段天然生长姿态的树根雕刻而成,巧妙地将不同动物的兽首融合到一个器物上,雕刻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从道学的层面讲,根雕辟邪呈现了“万物一府,生死同状”的形态,是体现“齐物”思想的典型代表。

(三)虎座鸟架鼓的生命礼赞与不屈:凤为百鸟之王,楚人也有尊凤的传统,楚人在造物时,器物的造型也多呈现出以凤为尊的主体特征,涵盖了乐器、饮食器、丧葬器等不同的器物品类。荆州天星观出土的虎座鸟架鼓,造型是由双立凤、双卧虎、悬鼓和底座四个部分组合而成。两只凤鸟立于左右两侧、昂首高歌,强劲有力的鸟爪抓住虎背,在底下的两只老虎也只能四肢屈伏于底座。虎座鸟架鼓是楚式器物造型的范式之一,是楚人对于生命的礼赞与讴歌,体现了楚人崇凤的习俗,也体现了楚人向往详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三、楚艺术美学思想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流程与原则

洛可可文创事业群前设计总监邱丰顺说过“做文创产品设计,肚子里没有墨水是设计不出来的”,意思是做文创产品需要有较深厚的文化知识储备。古代的造物精神,体现了造物者的世界观与审美,以及适应古代的生活应用场景;而现代造物者即设计师,针对传统文化去设计,既要尊重传统文化,又要与现代生活者沟通,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与原则。在本章节,笔者将结合自己的设计作品“齐物”来进行实证探讨。

(一)设计流程:“齐物”是一款落地衣架设计,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漆神树”,利用现代抽象、转化等设计手法,将楚文化中“尊凤、贬龙、贱虎”和“万物一府,生死同状”的思想理念融入其中,集中体现楚人的信仰和审美同时又不失时代美感。此作品的设计对于文化的表现主要经历了三个流程:器物参考-纹饰提取-思想升华。1.器物参考:器物参考来源于荆州非遗传承馆所展示的漆神树,是古人以树作为法器进行祭祀活动的媒介,楚国巫师降神、陟神的程序须通过神树这一天地间的通道来实现。树上的众鸟和动物的头形态各异,与出土的文物“辟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方形底座则代表着大地,可以说“漆神树”也是体现楚文化思想的典型代表。2.纹饰提取:对于纹饰的提取,主要是根据传统图案的实际应用进行抽象及简化,用于产品的装饰,楚人“崇凤尚日”,笔者选取“太阳”和“凤鸟纹”进行装饰,而在衣架的分枝则体现了“尊凤、贬龙、贱虎”的秩序,如最顶上的为凤,而最底端的为虎,集中体现了楚人的信仰观念。3.思想升华:“齐物”落地衣架,主要以齐物思想为核心,如“万物一府,生死同状”,将不同动物的头嫁接到同一器物,而抽象、转化、变异等思想亦是巫文化的体现。创新设计理念企图达到“文物永生”的目的,亦是道学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集中体现。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有限的,但其意涵和想象空间是无限的,所以,此产品的主题理念为“天圆地方,文物永生。神意无形,万物生长”。

(二)文创产品设计原则:“齐物”落地衣架设计,主要通过对文化深层次解读,同时对器物的再提炼,应用到新的生活场景。结合当代主流的文创开发理念,笔者归纳出文创产品设计的过程应遵循的文化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1.文化性原则:文创产品设计的核心要义是对文化内容进行创新转化,文化性原则是文创产品设计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在针对楚艺术美学进行创新时,产品要体现楚艺术美学思想内涵。消费者对于文创产品的消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其实用性,更多是为了买“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产品须体现楚人的智慧与思想。在体验经济时代,文创产品背后承载的应该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和故事,凝结着独特的精神价值和社会内涵,需要体现文化内容的渊源和消费者独特的价值追求。文创产品设计注重文化的创新,在针对其他文创产品设计时,文化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与传统文化结合,也可以是多元文化的创造性组合。但是,文创产品设计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当尊重文化本身的“精神内核”,切忌捏造和篡改文化。2.艺术性原则:文创产品设计应考虑产品的艺术价值,艺术价值凝结着受众群的审美特征,具有艺术欣赏的特性。楚学艺术美学应是“灵巧与浪漫”的结合,对于楚文化产品艺术欣赏应包括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的欣赏,内外结合的美,才能给受众带来愉悦的感受。同时,对产品进行进一步解读时,产品应当是能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的体验,使文创产品与人沟通、与生活方式沟通。因此,文创产品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充分熟悉材质和工艺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同时结合文化、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生活方式等,设计出外在形态符合形式美法则,内在故事能给消费者有所回味,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产品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3.时代性原则:文创产品设计应当在兼具文化性的同时,还应体现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而使文化不跟时代脱节。将“漆神树”的形态设计成落地衣架,一方面是因其形态的相似性,而更重要的是可以适应现代的生活场景,使之与现代生活者沟通。时代性对应的是因循守旧,我国的部分手工艺或者民俗非遗传承难以维系,较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够适应时代潮流,与当下生活方式结合不够紧密。

四、结语

美学艺术范文4

一、“写意”观念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作为从中国传统诗歌与绘画借鉴过来的概念,“写意”与“写实”相对,要求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强调作品中的内在精神实质表现。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写意”的艺术创作倾向和手法的广泛使用,将不可避免地令设计带有某种程式化的元素和一些假定性特征。采用传统“写意”风格进行的布景设计、家具设计与戏剧舞台设计,都会在假定性元素和视觉传达中一贯要求“以假乱真”的潜在冲突。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不仅要为日常工作学习提供适于具体要求的场景空间,还要为设计师进行对日常生活理解的表述提供空间,同时为普通人对当下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发力依据。更关键的是,它要为最终能将这一切对于现实生活的反应预留出必要的反思空间。在标识、排版、绘画、平面设计、插画、色彩及电子设备等常见的视觉传达领域中,将“物”处理为“象”、令“意”蕴涵和寄寓在“象”之中,从而让带有人工雕琢痕迹的物件和设计上升为风格化的“象”,这样的一切事物,都内在地相应具有了表意功能或成为表意的手段。如某设计品牌在设计配套中式家具风格的钟表时,采用了磁盘作为表面,而时针与秒针别出心裁地设计为水墨画中的竹叶形状,墨色的竹叶尖端指向的便是时间,非装饰性的几何体量同时集现代主义风格的基本准则与传统美学中轻快明了的写意观念于一身,造型简洁大方。表盘面上只有水墨竹叶形状的指针,没有标出具体数字,但在12点方向留下了仿文人题词与刻印的痕迹。水墨画本身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它根据墨色浓淡的不同寓轻盈与沉重于一身,这款采用水墨画中国要素的钟表以含蓄的表达方式展现出中国传统观念中朴素、崇尚简洁的自然观。其中,中国元素与“写意”观念的运用尤其出彩:“时间在叶落间悄然流逝”的设计理念令观众想到诗歌中对秋叶、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思考,也符合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环境。身处于21世纪的都市生活氛围中,视觉传达有必要平衡现代与传统、实用与设计、东方与西方等艺术的天平,为现实场景和理想化的视觉传达提供具有艺术性与构造性的表述场所。

二、传统美学与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影像重构

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类型多样、品种丰富,它诚然可以是某个具体的器物或道具,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空间,或为某个具体的思想构型的发力准备的降落点。传统美学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融合与其说是有形的具体物件,不如将其理解为是现代设计创造活动处理传统资源与现实生活的一种整体思维方式。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这部电影在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吸收借鉴中将视听叙事与民间传说相结合,在对传统文化与传统戏曲的坚守中不忘初心、大胆创新,为今后戏曲改编电影道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了将单一的戏曲舞台转变为多个场景的电影镜头,《白蛇传·情》在多个方面对中国园林美学与文人画进行大胆借鉴,兼收并蓄、取百家之长,将中国园林尤其是江南园林元素加入影片,同时从宋元山水文人画中寻找设计灵感,围绕清新隽永的美术基调,展开了大量资料检索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工作。在平稳大气的对称构图下,美术团队以明清时期的园林设计为参考,许仙与白娘子的居所、杭州西湖风景等场景都以纯净的白墙灰瓦为基本背景,灵动的飞檐翘角与小桥流水则为端庄古朴的园林增添了活泼灵动之气;月亮门与格栅窗棂等建筑元素则以简约而流畅的线条为平面制景增添了层次感,在镜头中也起到了画框的效果,在空间造型上将白娘子与许仙框定在同一情感空间中,为摄影构图提供了巧妙的支点。《白蛇传·情》的美术设计也在色调、构图、空间建筑设计等各方面向传统山水画靠拢,在色彩上从中国文人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中寻找配色灵感,整体设计突出自然气韵,删繁就简,脱略形似;配色上大面积的留白带着传统美学的余韵款款而来,讲究水墨画法的黑白之韵,服装与场景颜色广泛使用山绿、石青等来自于植物、矿石的青绿色,强调还原朴素的自然神韵,归根虚空、清幽雅逸、疏简荒寒,以“深情冷眼”的方式为爱情故事创造出水墨画般的传统美学世界,最终使得影片既有东方神韵又不失特效带来的大气。可见,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在现实空间中为打造理想空间所进行的一种艺术性的创作活动,以传统美学为思路的美术设计,不仅有可能从根本上支配和决定艺术作品最终的视觉形态,还有可能在观众感知认同以及文化想象的基础上讲述独属于中国的民族记忆和文化特征,以简洁流畅的线条与清幽淡雅的色彩勾勒出代代相传的永恒审美经验。

三、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解构与重构

美学艺术范文5

每一门艺术都有自身的审美艺术特征,动漫艺术由本身的特殊性质决定,使得人物的造型不同于影视类艺术,影视类艺术是以真人为表演对象,动漫艺术的人物造型费真人演出且形象夸张化;同时漫画艺术虽是由静态绘画为基础,但是它结合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画面灵活化,利用音箱效果,渲染气氛,对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都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故事的叙述非常的鲜明立体。动漫艺术的美学特征具备了人物造型的夸张性,画面的立体感,音乐的个性化,同时还具备了作者附之于作品的人性美。

1.动漫艺术的人物造型造型

在艺术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创作者要借助外在的形式对角色进行美化,以达到观众的喜爱。动漫艺术的人物造型不是真人出演,都是出于绘画者之手,依据人物的性格,各有其特点。以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作品为例,进行一一对比。在动漫《龙猫》中,故事情节简单,龙猫的造型设计令观众大爱,龙猫憨厚老实,乐于助人的形象直入人心。宫崎骏将其设计的很胖,眼睛很小,同样具有魅力。从审美角度来说,艺术形象通过本身的造型设计,向观众展现最为出色的一面以及向观众传递美好理念,很容易获得人们的审美青睐。注重造型艺术是每一个创作者必须明白的。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中,人物的造型会有所变化,产生另一番审美的角度。例如:宫崎骏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故事假定于主人公阿莉埃蒂的身份是小人,所以画面的构图比例都会发生变化。在翔晒太阳的画面中,镜头的画面上的花是比较小的,阿莉埃蒂入镜后,镜头切换至特写镜头(相对于翔来说)画面中的鲜花变大,阿莉埃蒂的造型依旧是很小,没有花朵的比例大。依照人物的身份,环境的不同,其人物造型都是有变化的。

在宫崎骏电影中,人物造型变化最多的,当属《哈尔的移动城堡》由于哈尔的身份是魔术师,所以他的造型和衣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从变化中突出人物的性格,心情以及对于女主角的感情变化。例如:哈尔发现自己头发的颜色变化后,从浴室里冲出来,最后身上的出现了液体。这里透露了哈尔喜欢女主角的信息,同时也体现了他在自己喜欢的女孩子面前非常注意形象。动漫艺术从人物的造型变化,可以传递出人物的情感变化,交代故事情节,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其独特的美学艺术之一。

2.动漫艺术的色彩

动漫艺术的色彩不是随意的涂彩,它依照现实的色彩调和再根据视觉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修饰,获得艺术上的美的享受。动漫作品的好坏,往往从色彩的调和上就能看得出来。同样是宫崎骏的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苏菲回到店中,未点上蜡烛的房间里是以暗色调为主的,点上蜡烛后,房间的颜色瞬时间变成了暖色调,并且在画面上,处于角落的物体颜色比较暗。这一段的色彩调和非常的细腻美妙,从生活的真实性出发,利用色彩的调和再进一步的修饰,使整体效果非常的好。动漫艺术的色彩不是按夸张化的方式来处理的,它是依据现实的色彩基调的变化规律进行进一步的美化,从而达到美的艺术效果。

3.动漫艺术的音乐造诣

音乐是动漫艺术中不可或缺的,每一部热播的动漫剧都有自己专属的音乐旋律,由此可见音乐在动漫中的重要性。宫崎骏的动漫电影音乐大多都是让久石让来创作旋律,没有照搬音乐坛上原有的音乐旋律,通过久石让的理解的动漫故事的讲述内容,进行曲子的创作。有动漫《天空之城》的配乐,空旷悠长的旋律,如同天空之城在空中的漂流,带着一个帝国的衰败在游荡,最后留下最为简单的事物。音乐旋律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能唤醒人类潜在的感情,引起共鸣,形成艺术与艺术欣赏的共通性。

4.动漫艺术折射的人性美

艺术是给人以美的享受。社会的组成是由一个个人来组成的,人类需要通过劳动来换取生存。当人类的生存不再受到威胁,他们的精神开始需要充实,需要提升自己的精神需要,已达到满足。此时人性的美能带给人心灵上的安慰和享受。人们观看戏剧、影视甚至游戏、不外乎想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动漫艺术的诞生是基于人类的需求而诞生的。艺术从来不是舍弃一切客观的事物,相反它是基于社会存在的,人的意识的再创造。在这里人显得尤为重要。动漫艺术要给人美的享受。人性美是从古至今人类追求的精神上的享受,强调生命的意义,强调人性的光辉。动漫艺术中存在着人性的美,例如:宫崎骏的电影,每一部都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引发人们的思考。动漫《风之谷》告诉人类要爱惜自然,爱惜每一动物的生命,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动漫《哈尔的移动城堡》告诉观众,战争的残酷性,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动漫艺术的创作折射着人性美,用绘画与影视蒙太奇手法相结合,直击人心,给人以美的思考。

总结

美学艺术范文6

关键词:现代音乐美学;声乐表演艺术;启示

音乐美学指的不仅是以音乐作品为载体的音乐内容进行展示,同时也是从音乐意义的表达方面以及作品的内涵方面对音乐作品艺术的再次创作,进而使音乐作品获得新的活力。“现代音乐美学,是音乐美学体系的一个分支,并且是构成音乐美学完整性的不可缺少部分”[1]。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音乐美学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透彻,而且获得丰富的收获。当前随着音乐美学艺术的发展,音乐美学对音乐的影响力也更大,特别是声乐表演方面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促进音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

一、音乐、音乐美学

随着人们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提升,审美水平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对音乐表演和演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音乐的表演者在音乐演绎的过程中,要融入自身的想法以及灵魂。而这种表演方式用语言描述比较简单,但是对于表演者具体的表演来说却存在很大的难度。表演者必须要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表演的独特见解,因此表演者作为音乐表演的桥梁,需要将音乐和表演进行有效的结合。演唱者在音乐表达以及自身情感的抒发中可以通过唱歌以及演奏乐器的方式进行,音乐表演可以看作是音乐作品创造以及欣赏间的桥梁,而由于音乐表演者以及听众对音乐的理解和看法存在差异性,这也导致当前音乐界的精彩纷呈。总之,音乐表演中不同形式都可以划分为音乐美学中的一部分,同时音乐表演是音乐效果传达的形式和载体。

二、声乐表演中美学应用的原则和特征

(一)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中应用的原则

“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学习者要有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念”[2]。并以原作者创作的真实性为基础,表演者在音乐的演绎过程中,必须要对结合音乐创作的背景、文化、历史等。同时在音乐的演绎中,表演者不能只是单纯的对乐谱进行演奏,这种刻板的演奏方式无法满足听众们的需求,所以必须要融入创作者的思想以及演绎者的理解,使音乐的演奏更加灵动。同时,注意历史音乐的与时俱进性。从表演者的层面来说,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有利于表演者更好的表演作品,同时提升表演者的音乐表演技巧和能力。此外,表演者在音乐的演绎中还需要保证表演方式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既能够提出音乐的历史特点,同时也符合时代的风格,并加入演绎者自身的想法,通过对音乐更深层次的感悟和演绎,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对自己带来的心灵感悟,实现历史音乐风格和时代的统一。此外,声乐表演中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表演技巧,这也是提升音乐表演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在音乐的演绎中只注重表演技巧也是不合理的,必须要结合音乐的思想和艺术性,通过二者的促进和依存使音乐作品更好的发挥音乐魅力。音乐表演者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力和表演技巧,提升音乐作品的演绎效果和艺术表达水平,而音乐技巧在艺术表达中还需要基于演唱技巧,所以表演者必须要做好艺术和技巧的统一。

(二)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中的特征

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中具有整体美的优势,在对音乐美学的整体美分析中,需要综合考虑到各个要素,同时对各要素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并将音乐的音色、情感以及音乐所营造出来的意象等进行结合。声乐演唱中整体美的要素包括情感、素养、咬字、表达等多个方面。其次,声乐表演整体美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个性美,这也是音乐作品表现出独特性的关键,是音乐演绎趋于完善的标准,更是音乐表达的主要特点。音乐表演者在音乐演绎的过程中必须要融入自身的情感和理解,充分发挥作品的优势,因此表演者要从多方位挖掘音乐价值,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最后,做到声乐表演的协调统一。声乐表演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在音乐的演绎和表演中要有效的协调各种因素,包括声音和音乐,声音和情感等,进而实现声乐合一,通过声情并茂的方式引起听众的共鸣,为听众带来听觉盛宴。

三、现代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一)音乐美学理论是音乐创作的指导

在现代音乐美学的发展中现象学美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世纪末期,就有音乐家曾经针对现象学美学发表过相关的研究论文,而这篇论文也成了当前音乐美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还对音乐美学在哲学研究领域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等进行分析。在音乐美学现象学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声乐是艺术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艺术性较强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音乐声乐表演艺术中需要以人的意志为基础,艺术的创作是人们在追求精神需求中产生的一种创作形式,所以在音乐创作中,创作者必须要将艺术创作的本质作为重要的创作依据。同时从声乐的创作特点来看,不同的时代都有特定的声乐创作主旋律,比如,我国建国初期,音乐的创作主要是以革命为主题,所创作的音乐在旋律和曲调的表达上都以斗志昂扬的风格为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制度的深化,我国在音乐的创作中也以西方的舶来品居多,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逐渐趋于个性化和现代化,而且曲风具有多样性,音乐的发展形式更丰富。由此可见,音乐的创作是离不开人们的意志的,所以现象学理论也是音乐创造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现象学理论的应用

现象学在音乐美学具有“同一性”,也就是音乐的一种特异性,在具体的声乐表演中可以将剧本以及乐谱作为两个主要的参照物,同时二者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演奏者在音乐的演奏中主要是通过乐谱的识别进行演奏,由于对乐谱的理解不同,所以不同的演奏者也会演绎出不同的风格,而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针对这个问题,音乐相关专家和学者也做出了研究,认为这种现象完全可以利用现象学美学进行解释。乐谱是对音乐形式的记录,而演奏者由于成长环境、理解能力、心理特征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在音乐的演奏中会使音乐具有多变性,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也会跟随意志发生转变。同时,同一部音乐作品在演绎上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演唱者在原作曲家的音乐理解上会融入自身的音乐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演绎风格。比如《我爱你祖国》这部作品,很多的演唱者演唱过,但是不同演唱者演绎出的感觉和效果也不同,其中不仅具有艺术特色同时具有浓郁的爱国热情。

(三)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释义学的应用意义

时代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美学的发展,使得现代美学出现很多的分支,释义学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其研究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却为现代美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释义学美学在20世纪末也被纳入到音乐的表演艺术中,通过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促进释义学美学的发展。此外,声乐表演的时代性比较强,能够与时代风气和社会背景进行有效的结合。

四、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启示和意义

(一)现象学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深度发展的启示

“声乐艺术之情感美、表情美和形体美的统一”[3]。现象学美学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研究对象和艺术作品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性,表演者必须要注重对自身乐理知识的巩固,并加强对乐谱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结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实现对音乐的创作。此外,音乐演奏者还需要加强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保证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从对声乐作品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进而对作品的意境进行准确的表达。

(二)释义学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理论启示

音乐作品与人类语言不通,它虽然不能完全用文字表述,但是却可以通过音乐旋律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在音乐作品的演奏过程中,所表达的意义不仅是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和意义,同时还包括演奏者自身的情感表达和理解以及听众的欣赏感受。所以,现代美学的发展中,在声乐作品的演奏中,演奏者不能简单的对乐谱进行机械的演奏,而是要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同时结合自身的演奏风格,给予音乐作品更好的诠释。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音乐美学的派系分多种门类,其中应用最广的为现象学和释义学两种学派,而声乐艺术是对两种艺术的延伸。新时期下,声乐音乐的表达也需要多种声音和思想,所以年轻的音乐人也不能将自身的思想局限于乐谱和乐器中,而是要注重对现代音乐风格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锋.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当代音乐,2017,(20):8-10.

[2]马文婕.美学视角下“唱声兼唱情”的教学实践[J].当代音乐,2015,(07):129-131.

[3]郭建民,赵世兰.歌唱表演艺术论———美学链接[J].当代音乐,2016,(18):6-10+16.

美学艺术范文7

中国的文学艺术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构成这种特点的核心是艺术精神。即从艺术中体现出民族的特征、哲学的思想。中国的这种艺术精神主要来源于道家的哲学思想。道家重要的著作《庄子》中有许多精辟的美学精神,以其恣肆、瑰丽多姿的文辞深深地吸引了历代文士,而庄子所提出来的人格理想,超然适己的生活精神,更是深刻地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内在精神,形成了比儒家更富魅力的文学思想,把儒家从政治教化中解放了出来,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文人与艺术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庄子理想人格的哲学基础是“道”。从西方哲学观念看来,“道”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哲学范畴。庄子的“道”的性质,集中于《大宗师》中的这段话:“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人们可以通过特殊的修养方式体验到它的存在(可传、可得),却不能把它当作普通之物接受或观察(不可受,不可见)。这个道不受人的认识和意志的支配影响,它是人直觉体认的对象,但并不是人的主观境界本身。庄子的道学直接影响了他对美的理解。庄子认为人应模仿天地自然无为,启发人们抛开具体形状、具体的美,去寻找“大美”。在《知北游》中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柿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否定具体的美,认为具体的美不存在,只有“大美”才是真实的。在庄子眼中,厉(当时最丑的人)与西施没有具体区别。

庄子认为“大美”是“道”本质力量的显现。在《知北游》中同样有论述:“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所谓天地之“大美”不是具体的外形,是大道的体现,是大道安排万物有序运行的力量“,大美”只能通过天地来显现。在庄子看来,美的本体就是宇宙本体的显现,是大道的体现。

“大美”不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是人为的艺术品,而是表现在生机盎然的天地万物中。在庄子看来山水万物不再是人道德品质的象征,而是大道本质力量的显现,她自然无为,却又体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到南北朝时期,庄子对山水审美的影响就形成了一种明确的理论,扩大到艺术表现的各个领域。从魏晋以后,自然就从哲学的概念变成了山水景物的代称。

庄子启发人们追求“大美”,他认为这种“大美”既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又是人们体悟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和人的精神产生交流。在庄子的这种精神追求影响下,我们看到了阮籍“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的洒脱;看到了稽康在刑场上抚琴,从容就义的豪迈;看到了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都留下重重一笔的文人,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庄子“大道”“、至人”的特点,这种精神表现在作家笔下就成了一种浪漫主义风格。庄子的“大美”是“道”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因而具有整体性、浑融性,不可用感官直接去把握,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由具体表现抽象,用神韵、韵味、滋味、传神、兴趣、境界等词来评价作品;由无限表现有限,在作品中“留空白”,让读者、欣赏者自己去填补,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强调表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作品只求神似不求形似。

庄子之所以对中国传统美学发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他将老子的哲学之“道”转而视为审美之“道”。在庄子那里悟道的自我即审美化的自我“,体道”是庄子哲学美学中别具特色的审美体验,整体直觉是其突出的特点,也是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最高审美境界的惟一途径。庄子“体道”,运用的是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等方法,强调主客合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和创造性。庄子悟道对人们审美活动的启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体验是审美活动的独特方式。《庖丁解牛》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之止而神欲行”,也是告诉人们只能用直觉去悟道。这种体悟的方式从主观来讲是抛弃感官思维的理性认识,从主客关系来说是打破二者关系,不是主体从外部对客体的观察、分析,而是进入对象内部亲身感受它的存在和发展,从精神上和对象进行交流。这种感受是突然而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朝彻”“、见独”。这种体验的特点是与审美相似的。审美不同于一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是全新的体验,其中包括直觉和非理性的因素。中国评论作品用“品味”、“领会”强调用直觉体悟到的东西,就是这种审美体验的表现。

其次,非功利是审美活动的必要态度。庄子把“忘”当作人能体道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宗师》里说:“古之真人,其心忘,其容寂。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揭示了审美超功利的特点。庄子认为人为功利所驱使,就会忽略事物的审美价值,只看到它的实用价值。西方审美学认为审美是无利害关系的活动,把利害关系当作是判断是否为审美活动的标志。无利害关系恰恰是庄子的“忘我游心”。庄子引导人们摆脱功利的枷锁,用超功利的眼光去对待审美,去把握审美的愉悦,这也导致了在创作上纯艺术精神的出现,即“为艺术而艺术”。

美学艺术范文8

 

一般来说,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通常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这句话更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   一、鼓励审美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曾有美学家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如此,学生审美的想象力能够得到自由发展。   如在欣赏清代画家石涛的《山水》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简介,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的?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   有的看到的是近景一坡一树,画得具体深刻;有的感受到的是人物、茅屋虽然简单,却像是和大自然在对话;有的看到了远处芳草连天,一片迷蒙,却和近处的风景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虚实对比。   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多样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教师刚布置完作业就举起自己的作业本让老师看:“老师,你看我画得怎么样?”乍一看,他只是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了一些你看不明白的点与线罢了。   对于这种现象也许你会很气愤,但如果教师了解学生的话,就知道这不是他的一时冲动,也不是他的故意作秀,恰恰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位学生开始喜欢上了美术,他在试探老师对他们的态度,需要老师的表扬。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于成人的监督。因此,对于这种发自内心对美术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教师千万不能粗鲁给予打断,应给予正确引导、由衷表扬。   例如,在教学完《下雨啰》后,大部分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了作业,但有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画出雨的不同形状与色彩,而是从头到尾画的是长短不同的线条与大小不同的点。这些点和线充满了整个画面,看上去很乱,你也许会气愤地说这简直不是一幅画。但你能说这不是一幅很好的画吗?这幅画里不是充满了激情吗?只要我们仔细地、冷静地回忆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想,这不是一位小学生对雨的独特感受吗?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一切都如春天的花朵般绚丽多姿,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传达心里的雨的形象。   三、巧用你的评价,让孩子在激励中成长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单改变评价的形式,不干涉学生的想象,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应抓住评价的时间及机会,根据学生“攀比”的特点,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巧妙进行评价。如我校四年级一班是一个相对于同年级其他两个班课堂纪律稍差的班。这个班学生的个性比较强,我就根据这一特点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在上《字的联想》这一课时,当我说出本课的任务时,有的同学管不住自己的嘴说起话了。   于是我走到专心画画的刘欣欣身边说:“刘欣欣画得真快呀,肯定是全班第一个画完,而且画得又好。”“我才不信呢?”正在说话的王善宇插嘴说。我接着说:“那你就和她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他听了我的话赶紧动手画了起来。在我的鼓励下,又有几名同学加入了比赛,教室里只听到“刷刷”的画画声。   再上课时,我刚进入教室,王善宇就举起他设计的“字”说:“老师,我画得好看吗?”我不无遗憾地说:“你画得真好,可惜同学们在上节课上没看到你的作品,因为你只顾玩没有完成,如果你再这样,同学们还是看不到你的作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他的坏毛病改了不少。但我知道要想完全改善他们的课堂纪律还需要长久的努力,我将继续坚持。   为此,我在每节课中都毫不松懈,在我的努力下,他们的美术课纪律有了很大进步。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那么,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偏执,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也就真正落实到位了。这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也符合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