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论文范例

美术课程论文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1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成功学习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推动学生不断努力探索和学习。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也揭示了兴趣对于记忆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便会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而且活跃、发散的思维还能够凝聚学生百分之百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旦二者能够相适应,便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动力,这种动力会让学生有十分迫切的学习欲望,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这种持久的学习兴趣会转变成对美术知识的一种情感态度,使学生逐渐爱上美术,爱上美术课堂。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和思绪,从学生最单纯、最自然的本性入手,设计出更多富有趣味性、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就一定能使学生对美术课堂以及美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一定要抛弃那些只讲解绘画技能,追求画面干净整洁的教学观念,抛弃那些所谓教师样板的教学模式,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示自己的绘画技能,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指导和培养。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只要学生肯画、愿意画,敢画,哪怕是画得不成比例、颜色搭配不够合理教师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和勇气。只要是学生萌发自己童心的绘画,只要是学生对生活感受的表达,只要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都要给予十分的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护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才能够让学生标新立异,才能使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美术课堂要让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形成主体人格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双边关系,在这个关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引导和组织工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师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自由、民主的情感关系。”受新教学理念的影响,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个性化的主体人格。这些理想的教学目标,需要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及氛围来完成,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更加开放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最适宜的学习环境。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或是自主探索的舞台,确保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大胆的想象、充分的论证,尽情地享受美术带来的乐趣和幸福,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得到个性化发展。

三、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是美的最高雅艺术展示。初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学一定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这种独特的表现美的课程中,美术运用自己独特的线条、精美的画面以及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不断提高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鉴赏能力。美术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外也一样要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融入其中。美术课堂中,我们应该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具体艺术表现形式的鉴赏和审美,让学生抓住美术作品中各种艺术性的语言因素,如绘画时的线条、色彩和质感等,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艺术语言因素来整体感知艺术美与自然美之间的结合和统一。

在美术课堂之外,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自觉地走进生活,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主动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秀美景观,感受身边事物带来的美的享受,领略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从一些乡土风情中感知各个民族浓厚的风土人情,从而扩大初中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生活的美。正所谓“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当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美、领略美、感受美,体会美带给自己的享受。同时,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调动学生积极创作的热情,让学生建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情感。

四、总结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理念不放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时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让美术教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基础教育体系中。

作者:王春艳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草碾中学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改革

一、挖掘美术学科的素质教育因素

在美术素质中,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这四方面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感受力、鉴赏力的提高促进了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而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使感受鉴赏的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不是健全的发展方式。在这四种能力中,创造力是较高的要求。心理学认为创造力是人们运用智力,通过在现实生活中从未出现过的生产活动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合社会需要,一是从未出现过的。创造力的发展要以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为基础。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对艺术创作曾有过精辟的阐述,他认为进步的思想、高尚的人格、精熟的技巧这三者是创作成功的先决条件。这也正说明了通过感受鉴赏而形成的审美意识、思想人格及艺术的表现实践活动对创造力的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走出课堂教学的几种误区

(一)技法课上摆脱“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评定一幅画好不好的标准是画得像不像。如果学生的作品与原作不像,这节美术课就是失败的。这样的评价标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我们要摆脱这样的观念,要意识到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并不都是为了成为画家,而是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如在教授美术教材第七册《水墨游戏———鸟》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鸟,不能重复。这样就使学生发挥潜能,积极探索,求新求异,激发了创新意识和好胜心。学生都非常热情,发挥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突破惯性思维,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创作课上突出“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那些希望有所创新,却找不到方向的学生,往往是听之任之,使这些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创新不一定是要创作出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作品,将一些现有的作品做恰当的改变,同样是一种创新。如在教授美术教材第九册《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时,可以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把大点改成小点,把色彩变一变,暖调变成冷调、冷调变成暖调等等,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克服教学中急于求成及单纯侧重

某一方面能力培养等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做法小学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在学知识、长能力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由此可见,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生的发展又是渐进性的,同时也是阶段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发展的过程。首先,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标准。如在上欣赏课时,对于一些中西方古代作品,假如教师不考虑作品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距,未让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初步了解,未对当时社会背景材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而急于进行不切实际的欣赏,学生不可能感受到艺术作品的价值,对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不能真正被艺术作品所感染。长此下去,甚至会产生负效应。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具有阶段性,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既有量的渐进,又有质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内容、研究教法、设计提问时要考虑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客观定位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正如摘苹果一样,苹果位置太高,会失去信心;太矮又会失去兴趣。要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跳一跳,摘得到果实”,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获得发展。

(四)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体现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作业,教师不能只是从专业角度上审核,更应该从作业深层次蕴含的因素考虑。学生作品的成功与否,不能只是用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进行横向的比较,而是要看其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注意与其原来的作品做比较。尤其是在评价那些后进生的作品时,更要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从而能够进行鼓励与赞扬,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逐步提高自己的作业水平。当学生的作品质量有了一定提高的时候,我就会对他们的进步进行公开表扬,赞赏他们的努力,使全班学生都为他们感到高兴,并且鼓励他们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探索表现美的方式。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体现了人文关怀。教师要用美的法则、规律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探讨找出作品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改,从而完善作品,让作品更加完美。

三、总结

以上是本人对教研工作中有关加强课堂教学的一点浅显的体会。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种变革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急需变革。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实践、反思,为小学美术教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者:王莉娜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第三篇:职业院校美术课程改革

一、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面临的问题

1.师资紧张的现状有所缓和但专业化程度偏低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期,大量师资充实到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师资也得到了补充,师资缺乏状况得到缓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问题凸显: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较少,且多数美术教师是艺术设计方向,教师师资缺少师范属性,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方面出现短板。这就从师资方面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发展。

2.教学方法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花大量的精力进行理论与技能的训练,忽视教学方法的教学,导致学生获得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缺少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的措施

1.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目标设定,在考虑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突出其师范性,尤其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强调幼儿园教育一线的实践技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调整、丰富、完善课程设计。

2.完善教师知识结构,重视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教育与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突出了教师的美术专业知识与师范教育专业知识的要求,而当前美术教师多数是纯艺术院校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在美术学科内研究方向过分精细,同时多数缺少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教师在课程中自己进行学习与摸索,来完成从“学美术”到“教美术”的角色转变。针对此类问题,应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促进教师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实现“美术教师”向“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的转型。

3.改革教学方法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前的美术基础不同,加之个人兴趣偏好的差异,学生在入学后美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法,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4.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2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具有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性强,涉及的理论知识繁多,应用的多媒体软件多,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又要具有较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课程所要求以及涉及到的多媒体的知识体系。然而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所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性,就要从整体的课程设置体系上综合考虑,对前期以及后续课程做统筹安排,使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掌握达到实际要求的课程教学目的。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然而理论的发展应用离不开实际的应用,为了便于理解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就必然要求学生能结合实践操作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操作应用一些常用的多媒体软件。课程的学时安排是51学时,要在这样的学时里讲授多媒体技术的所有原理理论以及操作一些常用的软件,是不太现实也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在课程的体系建设上,在本课程的前期安排《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在这门课程里,学生主要学习音频制作软件CoolEditPro,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软件,多媒体动画制作软件Flash的应用。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多媒体处理软件,能实现对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的最基本的处理和操作,提升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课程设置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的筛选,重点给学生讲解该领域最基本和前沿的一些学科知识,并结合实践环节,通过实验的安排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创新思维。对于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其他一些硬件和软件,通过课程的介绍和使用,让学生能够了解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后续可以把其中的一些软件的学习使用作为选修课程,例如3DStudioMAX、MAYA、Authorware等课程,进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软件,提高实际操作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的考核方式上改革,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要从考核方式上改变死记硬背,纸质考试的单一方式,注重教学过程管理,考核的结果要体现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科学评价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及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多种行业领域,如远程教学、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医疗、艺术、建筑设计、游戏、文化娱乐等领域。这就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和取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既考虑知识面的广泛性,也要考虑学时的限制,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要考虑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生的易于理解性、实际的操作性等各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既有老师理论的讲解,也有学生实际的操作。安排理论讲解27学时,实验操作课时2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

1.多媒体硬件设备

了解和使用多媒体硬件设备,如声卡、显卡、视频采集卡、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话筒、电子音乐合成设备。

2.音频信号处理技术

主要讲解音频信号的特点、人类的听觉特性、频域掩蔽效应、音频信号压缩技术、常见音频编码标准。介绍音频处理、制作软件,如数字音频处理软件SoundForge、CoolEditPro2.0,MIDI制作软件MidiS-oftStudio、Cakewalk。实验安排:应用CoolEditPro2.0,实现:声音的数字化与格式转化;声音的剪辑;处理噪声;淡入淡出;音频的不同格式。

3.图像信号处理技术

主要讲解图像信号的特点、色彩基本概念、人类的视觉特性、图像信号压缩技术、常见视频编码标准、图像文件的格式。介绍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矢量平面设计软件Illustrator、Corel-Draw等。实验安排:PhotoShop软件,实现功能:调整图像;图层和选区;滤镜;图像不同格式。

4.图形多媒体技术

讲解计算机动画特点、三维动画主要技术、真实感图形技术、非真实感图形动画、虚拟现实技术。介绍动画制作软件。如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基于流程的图形编程软件Authorware,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StudioMAX、MAYA、3DFlashAnimator。实验安排:应用Flash软件,实现:逐帧动画;运动动画;变形动画;引导层动画和遮罩层动画;创建按钮;创建交互性;添加音频、视频。应用3DStudioMAX软件,实现功能:三维动画制作;建造模型;添加材质;创建运动;完成场景。

5.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视频信号的特点、时间域与彩色掩蔽效应、视频文件的格式、视频信号的压缩技术、视频压缩标准。实验安排:介绍视频处理软件。如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e;实现功能:字幕特效制作;素材视频的删除、拆分、粘贴;流行动态镜框效果制作。

6.三维立体多媒体技术

主要讲解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立体电影原理、立体电视原理等。实验安排:应用软件Photoshop,实现:三变图像设计;彩虹图像设计。

7.网络多媒体

介绍网页制作软件,用html编写网页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网页开发和网站管理软件Dreamweaver,流媒体技术。实验安排:使用Netmeeting组织网络视频会议。

三、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实验配置

多媒体软件的要求决定了实验用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由于实验要用到很多软件,实验室中学生用计算机硬盘容量不得低于20G。由于实验中往往要同时运行多个软件,电脑内存容量最好大于512M。在众多的多媒体软件中,Photoshop、3DStudioMAX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较高,实验室一般安装IntelPentium4处理器、1GB内存,显存为128M、具有Dircet3D10功能的显卡以上的硬件配置。

四、教学方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了案例式教学、实践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将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学生相关的问题纳入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答案,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传授知识,更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思考,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随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能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外,还能在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解的知识,拓展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归纳学习重点,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恰当的布置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对于本课程的实验,通过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并提交作品,来达到行为和思维训练的目的。针对每章的课程内容,在教师讲解基本的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安排有针对性地实验。在实验中,安排了一部分是基本操作性实验,另外一部分能体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内容。使学生便于理解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学科的最前沿的研究方向,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五、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容量大,涉及软硬件资源多,合理地进行教学资源建设,能够使学生易于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基础实验室应能连接到互联网,并且要配置一台独立的服务器以存放各种实验资源。因为视频媒体通常都比较大,要保证学生便于下载所需实验资源。实验室要能流畅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效率。教学资源建设中,主要提供的有:

1.课程说明、教学大纲、考核说明等。

2.有关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辅导资料,如各章节的重难点介绍、PPT课件,包括制作一些音频课件,视频课件。

3.教学所需的一些常用软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方便。

4.编写教学的实验手册和试题册,指导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同时能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

5.提供一些实验所需的素材,提供一些老师收集积累的素材、优秀作品、往届学生完成的优秀实例,供学生参考。

六、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

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卷面考试方式,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更加科学的设置考核体系,通过考核方式的引导,使学生既要掌握本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体现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的考试成绩是本学期的各项模块的综合成绩,主要由平时上机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组成。平时上机成绩包括基础操作性实验(50%)和创新性实验(50%)两部分。

七、总结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3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喜欢接受动态的、变化的知识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能力。”这就告诉我们,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看得见、摸得到的美术知识,这要比单纯的讲解、记忆效果好得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实现美术知识的动态化呈现,通过色彩的变化、多种素材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能力,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多变的大自然”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出示自然变化图片,如油画作品南海的太阳。尤其是夕阳西下时的晚霞满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被这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了。又如,有松花江畔的雾凇图片,满眼的玉树琼花让学生目不暇接,有种身临其境之感。还有愤怒的火山图片,爆发的岩浆让学生对大自然的神奇惊叹不已。这些奇特的自然景观令学生着迷,很快使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调动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利用网络学习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小学生更喜欢利用网络接触外部世界。尤其是美术教学,利用网络知识可以使课堂更充实,让学生了解了更丰富的美术知识,拓展了美术视野。利用网络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学习,落实教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多彩的民族服饰”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了解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并将自己浏览到的图片保存下来,课上利用多媒体进行交流。很多学生搜集到了苗族的服饰,从花色、选材、工艺、图案等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展示。还有的学生展示了藏族的服饰,这种服饰厚重保暖,大襟束腰,前边有一个突出的空隙可以留作存放物品之用。学生展示的民族服饰都突出体现了各民族的民族特点,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及精神风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堂信息量,既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科学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作等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作等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美术教师必须科学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动手、动脑、创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美术实践技能,综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我们小学美术教师应在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资源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知识的体验中感知美术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的鉴赏和创作等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比如,在进行“巧手穿编”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麦草、不同颜色的纸条,上课时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织。学生兴趣很浓,积极动手操作,有的学生用麦草编织菠萝罐,有的学生用纸条编织向日葵、茶杯垫、帽子等。学生在编织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编制安全,指导编织思路和技巧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悟到经纬概念的含义,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创新思维等能力,使学生感悟到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又综合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结语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4

2003年4月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美术鉴赏系列内容,指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各种现象的活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

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的区别:1999年出版的缩印本《辞海》对“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做了如下解释:“欣赏”就是领略,玩赏;“鉴赏”就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

由此看来,“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在程度上有区别,鉴赏包含鉴别和欣赏的意思,而欣赏一般并不包括鉴别的意思,只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鉴赏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它高于一般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和欣赏。当然,在教学中两者有时交叉进行,不是完全分开的。

二、美术鉴赏在审美教育中的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以一些美术家的美术作品为教学内容来进行的。所以,美术鉴赏在审美教育中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其对美的认识

高中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美术作品的直观形象性,易被学生接受,能引起学生心理的愉悦。在对其鉴赏评价时,是学生思维最自由的时刻,就像黑格尔所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所以,在美术课程中开展一些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美的标准和判断原则。如学生看到春景时,想到的是春天的美景和人们在春天里活动的各种景象;看到梵高《向日葵》作品时,在老师对其色调、布局、笔触运用等方面进行鉴赏后,学生在充分地了解梵高的基础上,想象到向日葵的内在涵义,即象征着充满活力的新生命,同时也象征着梵高热爱生命,渴望生活的情感;再如学生对有关劳动作品鉴赏后,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伟大,认识到劳动不仅可以改造世界也可以创造世界,再通过作文形式写一些认识体会,进一步认识到美与劳动者之间的某些联系,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意识,提高对美的认识与理解。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角度来说,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二)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

众所周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具有独特的风格。中国艺术是以线条为主,讲究诗、书、画融为一体。早在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中的线描人物的形象,从略施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至少在2000多年前我国艺术水平就达到了一定高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艺术的绘画门类和形式也在快速发展并日益壮大,成为和西方油画艺术并驾齐驱的世界两大艺术体系。如国画整体上分为三大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而三大艺术又可以细分出很多类别。它不仅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为之自豪的民族艺术,具有传情达意、表言立志和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这一教学内容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美术学科的内涵,使美术的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说,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所以,加入一些绘画故事或历史发展的讲述或评价,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性

在美术作品分析中,关于绘画作品中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绘画专业术语。有些教师一讲到构图就必谈“三角形、S形”,一讲到色彩就必然分析“环境色、光源色”,这种“专业课”也许只有美术专业的学生才会听得懂。而面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

(二)随意性

与此相反,有的教师低估了高中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甚至批评美术作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讲一些秘闻轶事。分析作品却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故事会式教学,只是让学生走近了作品并没有进行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鉴赏作品的能力。

(三)标准化

有些教师在作品分析中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点,通过不断的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是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四)模糊性

与此同时,美术鉴赏课也有一片模糊区域,教师在分析诸如抽象作品、意象作品、印象派、后印象派等流派作品时往往束手无策。用什么方法来构建通向这些作品的桥梁呢?是美术史为这些风格流派所下的概念定义,还是课本上简单笼统的描述?是艺术家生平中的怪异举止,还是拍卖行中创下的惊人天价?

四、美术鉴赏课新思路

(一)明确教学任务,增强审美意识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是适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达到益智增识,提高文化修养、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在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

由于美术教科书中提供的资源大都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面对这些信息,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而生活中的相关资源却很丰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美术教师可以进行挖掘、筛选,并加以合理运用。通过在学生身边挖掘这样的美术资源,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美术鉴赏学习,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尝试去了解与分析一些正在发生的美的现象。

(三)要不断充实教师自身的知识含量和储备

相较于原先的教材,新课改后的教材更突出了知识性和理论性的结合。那么作为教师就应广泛地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丰富自我。首先要将中外美术史论理解透彻、梳理整齐,只有自己清楚了,在授课的时候才能将需要的知识点举重若轻、更有选择性地传授给学生。除了这些基础知识,新课程标准不仅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查阅资料获取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名家名作背后的故事,将这些穿插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画家所处的时代和他的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刻地对作品加以理解。无论如何,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美术鉴赏作用于不同的个体,表现出不同的鉴赏效果。美术鉴赏虽然是一种艺术再创造,但由于学生各自的生活阅历、学识素养、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等存在差异,他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时,必然表现出各自的主观色彩,赋予不同的个性特点。这种差异性表现在爱好的多样性和鉴赏结果的差异性两个方面。面对一件作品,有的为之动情,有的则可能无动于衷。同样一幅作品,学生对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学生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艺术素质越高,立场和观点越接近正确,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的理解就越深入。对于那些艺术形成和思想内容较为复杂,或者格调低下、思想庸俗的美术作品,也能予以鉴别,并加以正确的批评。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性,承认这种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其个性。

(五)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

人类艺术从来就是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果,没有一件艺术作品能够脱离人文、科学而独立存在。艺术家在创作一件艺术作品时,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秘的意蕴。美术是一种文化,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体现,也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之所在,她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涵义,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美术作品。

(六)以多重感官刺激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把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中枢而形成的,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效调动多种感官并用,就会提高学习效率。美术鉴赏虽然主要依靠视觉感知,但是如果引入其他感官的刺激,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多方位感受。例如,凡•高《向日葵》中大量黄色与橙色的运用,仿佛让我们触摸到温暖的阳光,感受到太阳的气息。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这一个通感再现的活动,即让学生用色彩表现不同味觉,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色彩除视觉外更丰富的表现力。在美术鉴赏课上,不可能像绘画、雕塑课那样去完成作品,因此教师可以尽量利用学生身边能取到的材料,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小创作来让学生完成。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动手制作、创作,同样也是让学生接受多感官信息刺激的过程。

(七)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上课时,教师出示鉴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抛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画面。另外,鉴赏与实践相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八)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鉴赏教学

现有的美术鉴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小的等不足等问题。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解决的。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物象,为其审美素质、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进具有高效率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整合,才能在有限的45分钟里完成美术欣赏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添加音乐。

有时候为了烘托气氛和导入课题,可以在课件的开头和结尾添加音乐,但应尽量避免在讲课过程中使用背景音乐。因为国内目前高中大都采取班级授课制,极少能为教师提供麦克风和扩音设备。而使用背景音乐如果音量控制不当的话,非常容易掩盖教师自身的声音,使学生尤其是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楚台上的教师到底在讲些什么。

2.课件中的链接按钮应简单而不花哨,尽量避免使用音响效果。

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力求完美,运用了许多漂亮的链接装饰,有的还喜欢在链接上加按键音效果。但事实上这么一来很容易喧宾夺主,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片,少添加大篇幅文字说明。

我们运用课件,目的就是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直观化、感性化。所以在课件中添加大幅文字完全是画蛇添足,只能让学生分出更多的精力从大屏幕上阅读原本从课本上就可以读到的东西。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5

美育的首要目标就是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作为美术教师,须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不断进修学习,提高美学素养,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备课,课中创设生动的美术教学情境,课后反思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完善课堂教学。调动一切教学资源、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深入到美术学习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评论活动,这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以前我们对美术评论有认识误区,认为不是学生学习范畴内的事情,与学生没有交集,是专业美术评论家的事。事实上,任何人看到一幅美术作品,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和认知。美术教师就应准确抓住学生的实际感受,作为认识和深入探究美术作品的突破口,引领学生完成对美术的欣赏。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自信心。

二、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各个行业永恒的主题,艺术同样需要创新,需要新鲜血液不断注入其中。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初中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最具张力和活力,可塑性也最强。他们对新事物很敏感,认识和接受新事物很快,充满热情,勇于探索。这些是形成创新能力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开发,激发其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独特的思维和感悟,并为其思维能力无拘无束的发挥创造环境。教师应采用科学有效的、饶有趣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美术表达的冲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准确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用艺术的视角发现和理解事物,提高学生的艺术观察力和创造力。如在讲美术造型时,我让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兴趣,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个造型作品,下次上课时带到课堂上,公开评选优秀作品。结果下次上课时,同学们带来的作品花样繁多,一个个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作品制作得很精美,完全想不到是出自初中生之手;有的作品虽然不尽人意,但也能感受到学生努力的影子。可以看得出,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有了不小的进步。

三、新课程理念下合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合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必备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密切配合,调动各自掌握的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和方式,优化学习结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不同特点、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发挥特长,献计献策,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完成共同的任务时,锻炼了发现、分析、思考、表达、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值得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尝试和探索的。如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先呈现一幅美术作品,然后分组讨论,选出代表说出该小组对作品的分析和认识,再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最后总结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精神;再如,在美术制作课上,教师先布置任务的主题,然后分成多个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表意见,他们制作的美术作品往往出人意料。然后组织同学们展示各小组的作品,让大家评选优秀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通过这种分组合作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活跃了学习的氛围,调动了所有学生的潜力,学生在互相帮助、合作的情境中,经常会有惊人的表现,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四、结语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6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挥主导作用

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很多小学在美术方面的教师资源力量还比较薄弱,专业水平也不高,有的美术老师还是语数英老师兼任的。此外,教师的自身素质也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倡导自主学习的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美术老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其次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完全理解教材插图的造型与艺术表现背后的含义,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艺术风格等也没有掌握,达不到审美的要求。因此,美术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不仅仅要具备美术专业知识,还要善于将自己对美术的见解与经验,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用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主动参与的形式,提高自身美术教学水平。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小学生比较好动,容易被别的东西吸引注意力。要想保证课堂教学规范,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要求教师发挥教学热情,采取多样的形式,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丰富课堂教学。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就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从网上获取教学资源,结合美术课程的特点,拓展、丰富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创造自由互动的课堂也是非常有效地手段之一。综合使用讲授、游戏、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采取合作互助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自己判断美丑、感悟绘画作品的内涵,并进行自己的绘画构思。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丰富课堂,加强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培养审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小学生的思维跳跃非常快,总是乐于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展开一些思考和研究。因此,美术教学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兴趣资源,吸引学生主动去认识美,发现美,集中注意力在美术课堂上,学习效率必将有所提高,从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探究性、综合性美术写生活动的开展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手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从具有不同形态、结构、比例和色彩等的世间万物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有特别感悟的绘画素材,不但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亲身体验,从教材、从周边的人事物中发现美、领悟美,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四、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启发审美创造

不同的人对事物的欣赏角度不同,发现的美也不同,因此,对小学生美术课的评价不应该限定在分值上,教师必须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从实际从发,针对小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不同感悟能力,制定出层次分明的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在尊重学生的艺术欣赏的同时给予客观指导,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构图或调色能力,从临摹相似度或创新性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

五、结束语

为了加强教学质量,作为小学生美育的启蒙者,美术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规范美术课堂,不断创新欣赏教学绘画的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欣赏美,还要学会创造美,更要学会感悟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审美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最高教学目标,这才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表现。

作者:钱晶 单位: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

第二篇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传统美术教学的结合

1.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析

比如在进行《父亲》的赏析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一段有关父亲的歌曲,并配上一些体现父爱的照片,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展示《父亲》这幅画作时,先到网上给学生搜了一首诗——《父爱》:“都说风,能让石头吹裂;都说雨,能将钢铁锈蚀;都说岁月,能把你的脊梁压弯。惟有你的意志,百折不挠,千磨不变,挑起全家老小一生的重量。是什么挑战了人类极限,让瘦小的血肉之躯扛起千斤钢材?是为了让孩子逃出生天的父爱。是什么让父亲的背被生活的艰辛压弯,却撑直了子女的脊梁骨?是殷殷期盼孩子有出息的父爱。是什么让严肃的父亲对着一封信、一条短信露出欢喜的笑容?是对千里之外工作的子女的父爱。又是什么让父亲把自己都不舍得的珍藏老酒在年夜饭上拿出来?是渴望与子女团圆的父爱。”然后配上一些触动小学生心灵的纯音乐,用旋律来形成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藉此实现教学效果的强化。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了美的艺术,更给他们小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印记。

1.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传统美术教学的联系

从以上两点的分析出发,不难发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传统美术教学之间的联系在于对学生感性体验和认知能力的刺激与提高。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并不重视对风格流派、大家风格以及珍贵艺术品的绘画规律等学科内的理性知识的积累和传授,而是十分重视对小学生的艺术感触力的培养。比如在讲解一年级美术“我和月亮做朋友”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下月亮的周期变化,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教师板演一下月亮的拟人画法,又欣赏了范画。最精彩的是在作业展评时,利用投影让班内学生更清晰地欣赏到每一幅作品,并能进行积极的点评,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如果不使用多媒体讲解的话,学生只能从脑海及教师的讲解中模糊地感知,不能激起未知欲望和兴趣。特别在作业展评这个环节,使用投影仪能让作品更清晰地呈现,从这个角度上说,多媒体在教学方式的直观性和教学情境的渲染等方面表现出的优势正与传统美术教学活动产生高度的契合性。

2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1教学准备活动:资料收集与课件制作

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需要一个完善的准备工作作为铺垫和支撑。这一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资料的收集和课件的制作。对于资料的收集,主要是在确立课堂教学内容之后,进行相关的资料搜集,希望能够借助这些周边性的资料对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很好的讲解和辅助作用。比如在讲到《美丽的风轮》时,可以搜集和整理各个地区和国家不同形状的风轮,然后进行展示。这一展示方式的制定和选择主要由课件制作来完成。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学借助多媒体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和艺术氛围,这样就需要一个优良的课件作为这一教学效果的发生器。对于课件制作来讲,除了要求内容清楚、详细之外,还应该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联系。比如课件内容应该与教师所讲内容尽量保持差异,这样才能避免喧宾夺主的问题的出现。就像引导学生欣赏《大卫》,教师应该从《大卫》出发,介绍米开朗琪罗的其他人物雕像,作为支撑和教学体系性的体现。

2.2教学实践活动:互动性与针对性并重

在经过了详细而周全的教学资料的准备和精心的课件制作之后,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学课上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意义和价值的关键性步骤。这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工作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与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针对性两个方面。对于互动性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学生一起欣赏雕塑、画作等美术作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而且能够形成一种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无限淡化。对于针对性来讲,多媒体教学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展现,并尽量营造一种开放性的思考氛围。比如在欣赏齐白石《虾》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这幅画进行自主的阐释,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成果进行针对性的点评。

2.3教学总结活动:在总结中创新与提升

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的发挥需要一个完整的总结环节进行巩固和强化。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完成一份艺术品的鉴赏心得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来讲,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艺术的审美性的冲击,震撼学生的心灵,是达成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方法。因此,通过一个总结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抓住内心一闪即逝的感性体验,强化自身对艺术品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在欣赏完《向日葵》之后,学生对于梵高画作的超乎寻常的个人性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了解,而通过总结,会慢慢发现这种个人性之中暗含的意义和价值。

3结语:未完成的多媒体美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虽然是小学美术教学体系现代化转型的一个重要表征,客观来说也确实发挥出巨大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从长远来看,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本质上是教学方式层面,而不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层面。技术层面永远不能左右意义层面的内容。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性体验能力,增强其审美感受能力,远远重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丰富。

作者:夏鹏奎 单位:寿光市实验小学

第三篇

一、开放思维,点燃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之火

小学生的天性本来就是喜欢涂涂画画,无论在哪,总想画上几笔,比如,小学生对新事物容易好奇,容易兴奋,乐于探索,所以,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特有的天性,计划新颖、有趣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自觉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主动学习。在开课前导入部分,美术教师可以花心思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进行“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美术大本营”等小游戏,比如,可以用小故事来开课,在开课前先对学生们说:“今天教师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名字叫做《唐伯虎卖画》。”这时候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唐伯虎拿出来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他就对围观的人们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对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可是很久都没有人猜中。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少年学生,他说:‘我猜中了!’说完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唐伯虎望着少年学生的背影哈哈一笑,说:‘多聪明的小家伙!’”故事讲完了,同时也就有不少学生都猜出来是这个谜底是个“默”字,大家都很自然地被这个“小故事”激发出了对美术的兴趣来了。就是这么一个小故事,很简单地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样学生就会开始思考,任何事物都是可以通过一幅画来体现,来表达,所以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画画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活跃美术课堂气氛,提高美术课堂效率。这个只需要我们美术教师一个思考和设计开课导入部分的一个过程,便可以得到一个优化、高效的课堂效率,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育的效率有着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二、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讨论中感受

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学会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懂得是与非,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要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把课堂教学变灵活,只有灵活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们相互讨论,通过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从而变得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能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理解,自己判断,对美术课程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但是,课堂气氛活跃不代表就是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学生之间讨论也是要有计划的,比如,可以像主持节目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点,使其互相讨论。

教师可以让学生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一幅画的内容、背景和材料,等活动,可以由每组的一个学生进行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相互讨论。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以及言论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且加以指导和改正。在美术课堂上运用讨论法,可以加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美术的了解和认知,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是可以通过画画表达出来的。由此可知,课堂讨论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对提高小学美术课程的质量,推动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都能够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三、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落实美术教育的意义

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开放学生的思维,在美术课程中变得独立,根据之前对美术的见解和讨论,之后便是要开启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们可以自己创作画图。我们都知道,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哪来的创作,所有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感悟与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想要学生创作,就要先教给学生发现。小学生本来就是小孩子,他们不是艺术家,他们不懂创作,但是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新奇的事物,对于任何一切的新事物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兴趣,但是每一个小学生就像是一头小狮子,各方面还都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在母狮子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食,抓住时机。所以小学生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启和激发,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细胞,开启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能力、评价能力和欣赏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从生活中去捕捉美,对生活中的美产生表现欲望,从而激发出创作美的灵感和动力。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就是要学生能够喜欢美、认识美,从而创作美,激发出小学生对美的潜能,对美表现的追求,为以后的美术发展道路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四、总结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7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具有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性强,涉及的理论知识繁多,应用的多媒体软件多,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又要具有较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课程所要求以及涉及到的多媒体的知识体系。然而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所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性,就要从整体的课程设置体系上综合考虑,对前期以及后续课程做统筹安排,使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掌握达到实际要求的课程教学目的。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然而理论的发展应用离不开实际的应用,为了便于理解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就必然要求学生能结合实践操作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操作应用一些常用的多媒体软件。课程的学时安排是51学时,要在这样的学时里讲授多媒体技术的所有原理理论以及操作一些常用的软件,是不太现实也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在课程的体系建设上,在本课程的前期安排《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在这门课程里,学生主要学习音频制作软件CoolEditPro,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软件,多媒体动画制作软件Flash的应用。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多媒体处理软件,能实现对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的最基本的处理和操作,提升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课程设置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的筛选,重点给学生讲解该领域最基本和前沿的一些学科知识,并结合实践环节,通过实验的安排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创新思维。对于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其他一些硬件和软件,通过课程的介绍和使用,让学生能够了解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后续可以把其中的一些软件的学习使用作为选修课程,例如3DStudioMAX、MAYA、Authorware等课程,进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软件,提高实际操作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的考核方式上改革,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要从考核方式上改变死记硬背,纸质考试的单一方式,注重教学过程管理,考核的结果要体现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科学评价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及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多种行业领域,如远程教学、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医疗、艺术、建筑设计、游戏、文化娱乐等领域。这就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和取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既考虑知识面的广泛性,也要考虑学时的限制,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要考虑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生的易于理解性、实际的操作性等各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既有老师理论的讲解,也有学生实际的操作。安排理论讲解27学时,实验操作课时2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

1.多媒体硬件设备

了解和使用多媒体硬件设备,如声卡、显卡、视频采集卡、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话筒、电子音乐合成设备。

2.音频信号处理技术

主要讲解音频信号的特点、人类的听觉特性、频域掩蔽效应、音频信号压缩技术、常见音频编码标准。介绍音频处理、制作软件,如数字音频处理软件SoundForge、CoolEditPro2.0,MIDI制作软件MidiS-oftStudio、Cakewalk。实验安排:应用CoolEditPro2.0,实现:声音的数字化与格式转化;声音的剪辑;处理噪声;淡入淡出;音频的不同格式。

3.图像信号处理技术

主要讲解图像信号的特点、色彩基本概念、人类的视觉特性、图像信号压缩技术、常见视频编码标准、图像文件的格式。介绍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矢量平面设计软件Illustrator、Corel-Draw等。实验安排:PhotoShop软件,实现功能:调整图像;图层和选区;滤镜;图像不同格式。

4.图形多媒体技术

讲解计算机动画特点、三维动画主要技术、真实感图形技术、非真实感图形动画、虚拟现实技术。介绍动画制作软件。如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基于流程的图形编程软件Authorware,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StudioMAX、MAYA、3DFlashAnimator。实验安排:应用Flash软件,实现:逐帧动画;运动动画;变形动画;引导层动画和遮罩层动画;创建按钮;创建交互性;添加音频、视频。应用3DStudioMAX软件,实现功能:三维动画制作;建造模型;添加材质;创建运动;完成场景。

5.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视频信号的特点、时间域与彩色掩蔽效应、视频文件的格式、视频信号的压缩技术、视频压缩标准。实验安排:介绍视频处理软件。如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e;实现功能:字幕特效制作;素材视频的删除、拆分、粘贴;流行动态镜框效果制作。

6.三维立体多媒体技术

主要讲解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立体电影原理、立体电视原理等。实验安排:应用软件Photoshop,实现:三变图像设计;彩虹图像设计。

7.网络多媒体

介绍网页制作软件,用html编写网页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网页开发和网站管理软件Dreamweaver,流媒体技术。实验安排:使用Netmeeting组织网络视频会议。

三、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实验配置

多媒体软件的要求决定了实验用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由于实验要用到很多软件,实验室中学生用计算机硬盘容量不得低于20G。由于实验中往往要同时运行多个软件,电脑内存容量最好大于512M。在众多的多媒体软件中,Photoshop、3DStudioMAX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较高,实验室一般安装IntelPentium4处理器、1GB内存,显存为128M、具有Dircet3D10功能的显卡以上的硬件配置。

四、教学方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了案例式教学、实践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将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学生相关的问题纳入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答案,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传授知识,更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思考,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随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能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外,还能在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解的知识,拓展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归纳学习重点,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恰当的布置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对于本课程的实验,通过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并提交作品,来达到行为和思维训练的目的。针对每章的课程内容,在教师讲解基本的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安排有针对性地实验。在实验中,安排了一部分是基本操作性实验,另外一部分能体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内容。使学生便于理解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学科的最前沿的研究方向,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五、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容量大,涉及软硬件资源多,合理地进行教学资源建设,能够使学生易于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基础实验室应能连接到互联网,并且要配置一台独立的服务器以存放各种实验资源。因为视频媒体通常都比较大,要保证学生便于下载所需实验资源。实验室要能流畅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效率。教学资源建设中,主要提供的有:

1.课程说明、教学大纲、考核说明等。

2.有关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辅导资料,如各章节的重难点介绍、PPT课件,包括制作一些音频课件,视频课件。

3.教学所需的一些常用软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方便。

4.编写教学的实验手册和试题册,指导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同时能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

5.提供一些实验所需的素材,提供一些老师收集积累的素材、优秀作品、往届学生完成的优秀实例,供学生参考。

六、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

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卷面考试方式,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更加科学的设置考核体系,通过考核方式的引导,使学生既要掌握本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体现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的考试成绩是本学期的各项模块的综合成绩,主要由平时上机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组成。平时上机成绩包括基础操作性实验(50%)和创新性实验(50%)两部分。

七、总结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8

(一)陶冶社区居民的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类的各种教学活动,如素描中对象的再现,摄影画面对象的艺术重现、书法艺术的精气神的表达,都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再创造,是一种可感知的、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社区居民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能体会到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陶冶性情。

(二)引导社区居民通过教育活动进行特色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美术类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创造和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观念、感情的过程。美术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社区居民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同时,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在参与文化传承的同时,还可创造出丰富的审美客体。

(三)促进社区居民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美术活动对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是显现的。在社区教育活动中,类似剪纸、国画、摄影等的教学活动,一个阶段就可以明显看到居民的学习成果,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促进社区居民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技能

在培养创新精神和掌握技能技巧方面,美术类课程更有优势。美术教学活动的中没有创新就没有灵魂。各类艺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

二、社区教育美术类课程的特点

社区教育美术类课程具有非学科性、动态生成性、开放性、地方性和生活性的特点。社区教育美术类课程要更多的体现出非学科性、实用性的特点。绘画、摄影、书法等课程内容、进度的设置,要适合社区发展与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知识点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要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课程更多关注的是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美术类课程活动还要注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倡导重体验、重感受、重过程,通过体验、感受从而激励社区成员主动参与,积极学习。

三、社区教育美术类课程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