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教学范例

美术课程教学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1

园林美术是园林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绘画能力和提高审美水平的任务,但是对于园林设计薄弱专业而言,往往面临着课时少,任务重和学生基础差的教学尴尬。因此,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的园林美术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同时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园林美术;园林设计;效率;教学

风景园林建设时间较晚,但它作为涉及到环境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学、动植物学、经济学、建筑学等众多知识的综合类学科,包含的学科门类却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园林美术课程作为设计类的基础课,常面临课时不足的困境,尤其在园林设计的薄弱专业,在课时、资源、基础等方面都面临很多困境。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抓大放小、提高效率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

园林设计的薄弱专业是指办学历史较短、条件较弱、影响力较低、生源较普通、通常不位于设计资讯和工作机会云集的省会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专业院系。这类院系的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面临很多困境,最大的教学困境在于学生多、基础差、课时少。另外,学生获得座谈、辩论、讲座、展览等校内提升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保证教学效果不容易,需要教师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做更多的工作,从现状出发,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用明确的目标和较好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知不足而勇进。

二、教学对策

(一)做好引入工作,针对新生心理,上好第一堂课

园林美术课程是针对新生而开设的,对于力量薄弱的专业而言,学生往往没有美术基础,对整个课程体系不了解,而且教师面对的学生较多,后期无法像强势专业那样给予较充分的辅导。因此,第一节课要从思想入手,不直接教绘画,而是先分析其专业形势、就业渠道,展示往届学生毕业作品,特别是展示优秀学生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差距及努力方向,并坚信差距通过坚实的训练是可以赶上的。就好像射箭,应首先绷紧弦一样,用一点时间先谈差距和方向,学生才有动力,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瞄准专业训练,准确规划教学内容

园林专业的美术主要为将来的规划设计做准备,它是设计表达的衔接课程。应使同学们掌握以绘画的方法储备设计素材,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绘画作品和周围景观环境,进而为提高设计水平打下基础,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绘画技法和审美水平。薄弱专业的课时量往往较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不可与强势院校一样花很多时间来夯实美术基础,而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重视入门级的线条和调色练习,把重点放在专业风景画的学习之上,大幅减少静物写生练习,尽早进入专业风景画的技法掌握中。具体的课程安排可以大致包含:线条练习、色盘练习、素描石膏几何体、风景要素单体的素描练习、素描风景画、风景要素单体的水彩表达、色彩风景画、观看画展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素描风景画和色彩风景画是重中之重,需对植物、石头、水景、建筑、配景等风景要素有侧重的分块练习和组合练习各几次,并通过临摹、照片写生和实地写生来进行全方位的锻炼,从而扎实专业基础,与后面的设计课程无缝对接。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将示范教学、讨论教学、作业教学、列书单、观视频等多种方式结合,授之以渔.于侧重传统美术,另一些专业教材虽有较好的风景画的内容,但阶梯性不强,不适合初学者的入门和进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课时多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线条训练和色盘训练使学生掌握入门级基本的用笔和调色方法,增强对园林要素和景观绘画的阶梯性专业表现。每一次授课要有阶梯性的目标,同时,要符合认知心理学,尽量选择熟悉的题材及关键的内容。如树木的种类繁多,要选取最有代表性,出现最多的树种,以及最好掌握最常规的画法来教,同时介绍少量其他的树种或画法,让感兴趣的同学自行学习。而建筑题材要选择最能表现透视关系和分区明确的典型建筑来画,兼顾其他的建筑装饰和形态,让学生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对相关的绘画技法和练习方法要讲透,多示范和举例。并且每次的课堂练习从内容上要彼此衔接渗透,前一次的练习要有下一次练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作为伏笔,下一次练习的主要内容在前一次出现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并再次包含后面的主要内容,如此连续推动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确保针对性教学,有效把握上课时间。

(三)重视巡堂指导的效率,充分利用教学时间

园林美术课程的课堂练习和教师巡堂指导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巡堂指导,可以发现学生的绘画方法和习惯上的不足。以给学生修改画作的方式,近距离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教学要点,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提高绘画水平的机会。对于薄弱专业的教师来说,受师生比的影响,一个教师往往要面对40名以上的学生。所以跟强势专业的小班上课不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最大的提高,不能均匀用力,否则无法满足任何同学的需要。进行巡堂指导时,必须要在指导的普遍性和重点性之间找到合适的结合点。1.个别指导要和分组指导、集中指导相结合,既要以点带面又要各个击破。2.个别指导时,要充分控制指导的时间,挑其最薄弱的地方,深入指导,甚至手把手地教学。对其他问题,则带过处理,口头讲解。3.对于专业风景画练习的课堂点评可以让学生适当参与,可以根据作业完成的情况分级用力,比如对绘画水平较好的学生详细评讲和修改,并让他们指导其他档次的学生。这样既可以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也可以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全部学生尽可能多地得到指导和评点。

(四)作业环节紧密相扣,充分调动学生能量

由于教学的时间有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也是课程设计的重点。首先,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每次练习要限定时间,对于按时完成练习的给予表扬和展示,其他同学给予鼓励。其次,保证绘画的连续性。每次课程均要留有课堂作业,作业量要布置合理(以能够做完,略感压力为宜)。为明确作业量,需先应弄清同时开设的其他课程的作业量和完成时间,合理安排。作业点评也要及时,为节省批改时间,可采用A、B、C、D为评分层次,详细批改两次(指出每个同学在作业中的问题和优点),逐渐只评分,不逐个批改。再次,对作业要分类讲解,比较突出的共同问题的作业放在一起,集中点评。全班出现的普遍问题要做成PPT,详细分析。同时,每次作业中的优秀作品可以粘贴在墙上供大家观摩,促进学习气氛的形成。最后,要及时表扬进步快的学生,鼓励学生相互评画和交流学习,既使课堂气氛轻松又能树立学习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

(五)充分掌握学生心理,大力借用外部力量

由于薄弱专业课内讲座、大型展览的条件不如强势专业,教师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已有条件,明确内需,增加外援,增强学习效果。有如下方法可供借鉴:1.把握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各个心理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其理解能力、主动性和绘画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先易后难,先讲求趣味性、后讲求专业性的方式来安排进度和组织教学。2.有条件的话,可以请高年级的学生客串教学。请他们讲解园林美术和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园林美术的体会,推荐园林美术的学习资料。此举既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又可建立他们和高年级学生的联系,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3.与此同时,也可以与学校的相关机构和协会甚至是校外的机构合作开展相关的专业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校的手绘比赛等),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比赛和训练结合起来。4.关注专业网站的相关竞赛,合理的组织学生参加,促进和校外同学的专业交流。

三、结语

园林设计薄弱专业课时少、学生多、基础差、教学条件一般等是很多教师面临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园林美术的教学不能采取强势专业的传统方法,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而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较为切实的教学策略,把握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讲求教学的效率,抓大放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作者:杨盛 张鸿 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学院生科院园林教研室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EB/OL].

[2]钟国庆.风景园林学科力量薄弱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7(5):7-13.

[3]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7(1):1-5.

[3]姚俊.对园林专业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63.

[4]张鸿.在建构中改进与创新——风景园林美术教学研究[J].当代艺术,2012(2):36-37.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高宽教育

美术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具备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①社会发展对培养幼儿的终身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目的进行细化与探讨。

一、不以技能培养为最终目的

在幼儿发展阶段,美术教育成为培养幼儿语言、交流、社会性、身体发展、学习兴趣的重要载体。培养绘画造型能力不是在学龄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能力、创造力才是关键。从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目标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美术的目标同样不是为了以技术为核心、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按照固有的教学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则难以实现培养幼儿创造性艺术思维的教育目标。

二、明确美术教师与艺术家的区别

幼儿园美术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幼儿在接触美术材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创建一个艺术媒材与幼儿相遇的契机。在幼儿熟悉艺术媒材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创作探索。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作出回应,如提供需要的材料、配合角色扮演等。在以幼儿为创作主体的艺术活动中,良好的支持会让幼儿的艺术探索变得顺畅且深入。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美术的目的并不是成为专业的艺术家,而是成为具备专业素养的美术教师。美术教师要做好聆听者与引导者,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倾听幼儿的想法,以自身专业性引导幼儿的艺术创作实践。幼儿的艺术创作需要教师的回应,为他们的艺术探索提供帮助与支持。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应该让学生明确美术教师与艺术家的区别。

三、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常规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过程中(即针对成人的教学活动中),常会依赖于经验主义开展美术活动而忽视了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缺少观察能力的训练,以至于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凭借视觉经验去绘画而不是基于观察得到的感受。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来说,观察是第一步,幼儿通过观察感知物体的外形、颜色、肌理等,对事物建立完整的认识,这是在绘画之初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前教育美术专业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体验在绘画之前

“艺术创作给人们提供一种表达观念与情绪、展示个人体验的方式。”②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的点、线、面构成,学生对课程的体验会延伸为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习惯。绘画元素和媒材体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同样重要。只有学生体验在先,才能在将来对幼儿实施体验式教学。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计需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交流过程,要在课程中加入欣赏环节,让学生回顾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个人感觉满意的部分,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并与同学交流,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避免了完全依赖美术教师授课的模式,从而达到在美术课程中“挖掘自身潜能与欣赏他人技能”③的目的。

五、结语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3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既要把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点,又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教学实践证明,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了应用型定位,明确了课程目标,突出了实践环节,加强了技能训练,调整了学时比例,改进了教学方法,不仅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小学实际,而且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并主动地接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美术知识与技能,增强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

荆楚理工学院是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首批试点学校。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于1956年创办,经历了中师、大专、本科三个办学层次的发展,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随着师范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转变,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实践和探索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美术知识技能的综合性;二是美术学科的专业性;三是学术水准的大学性。那么,在荆楚理工学院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既要把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点,又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一强化了应用型定位,明确了课程目标

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是明确课程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方向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1]。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始终是核心,它引导着“教”与“学”,引导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围绕荆楚理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目标,分析和细化了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一是明确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并且对现有的美术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其次把美术技能和美术教学能力培养作为主线,把美术课堂教学与美术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突出人才培养定位,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除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外,还必须抓住两个特征:首先是研讨欲,即具有强烈的研究教育理论的欲望,善于把大学的学术思维与浅显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达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基本能力;其次是专业欲,即强烈探究小学教育的欲望,并有勇于尝试美术活动的动机[1]。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还要建设并合理利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与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美术创新能力、美术课外实践教学等一体化的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

二突出了实践环节,加强了技能训练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经历了中师、专科、本科三个办学层次,60多年来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小学教师,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在长期专业建设中形成了自身富有特色的优良传统。但是,在学院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将实践性、综合性比较强的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与本科层次的学术水准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为了尽量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内容,首先把握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方面,另一个是美术课程的技能技巧方面。其次细化实践内容,有的放矢加强技能训练,(1)着重突出小学教学技能技巧、教研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2)充分利用美术选修课、绘画手工等精英训练营、社团等形式,弥补美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实践教学时数不足的现状。(3)根据本专业学生兴趣爱好,结合社会需求完善实践性课程内容,具体而言,其一,在学科教育课程内容中增设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方法、教育实践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实践中的教研指导等;其二,加大美术学科专业技能课程的优化设置,围绕“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欣赏•评价”等领域的教学实践,把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教学实践基地的特色资源结合起来,既强化了美术学科的专业技能训练,又突出了教学实践的针对性。(4)构建美术课程实践教学考评机制,确定考评范围,注重教育实践中反应出的非智力与技能因素,如学习态度、研究兴趣、团队意识、进步幅度等,不仅重视终结性考评结论,也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学生互评等,利用多元化考评手段构建合理的美术课程实践教学考评机制。

三调整了学时比例,完善了课程结构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结构分为三个部分:(1)学科专业课程;(2)学科专业教育课程;(3)学科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这三部分对本专业学生构建合理的小学美术知识与能力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在不违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时数的情况下,对具体的课程结构内部进行了优化设置和整合。一是在学科专业课程中更加明晰了四个领域的划分,并删减了“综合•探索”、“欣赏•评价”的部分内容和学时,增加了“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的学时数。二是调整了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权重,减少了小学美术教育理论学时,增加了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专选与小学美术说课、磨课等的实践课时。三是在学科教育实践课程中增设了小学教学环境创设指导等内容。

四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手段

(一)案例分析与问题研讨相结合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中强化了研究性教学,对小学美术教育方法、小学教育环境创设、小学美术教研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性教学尝试,即针对具体案例分析与问题研讨相结合进行分组讨论的教学实验。基本做法是:教师在课堂讲授引导的基础上,把同学们以6至8人分为一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并形成本小组共同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完成总结报告。在实施过程中,布置研讨作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总结性作业方式,即要求同学们根据具体案例,结合教材以及老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各小组按讨论的结论拟定主题,然后每位同学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总结报告。另一种是小组抽签作业方式,即教师根据具体案例设计几个相关选题,由各小组长抽签选定主题,然后各小组进行研讨,最后每位同学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案例展示的方法可以书面形式供同学们阅读了解,也可以图片形式讲解展现,还可以视频形式展示,重点是教师的讲解、分析与引导,其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问题驱动式教学,促进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究、延展等过程提高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种案例分析与问题研讨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尝试,有效地营造了团队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技能训练与小学实际相结合

为了突出美术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际,按照“大系统、小综合”的思路设计技能训练的内容,“大系统”是遵循美术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架构。这是美术课程学习的前提。“小综合”是在“大系统”的框架格局内去综合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例如:结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夸张的脸》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的,从美术的不同类型、不同工具材料、不同表现形式来完成教具的准备。为了让小学生更直观地认知脸部夸张变形的教学目的,夸张的脸不仅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还可以用彩泥、沙画、剪纸、刮画、木刻、传统泥塑以及布贴画、自然材料造型、综合材料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方法和手段来体现。于是,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相关的手工制作训练。这种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法突出了实用性,使学生感受到了技能训练的实用价值,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美术技能技巧的提高,而且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调整了课时比例突出了实践环节,而且把理论教学涉及到的主要原则、方法、创意等融入实践教学中。根据本地域美术资源的特色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1)认知性实践教学。根据美术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以校内视频观摩、一线教师示范与校外实践基地参观访问相结合,使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直观形象的认知,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2)启发性实践教学。主要是以专题训练形式与综合训练形式相结合,目的是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和拓展学生的创意表现,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3)体验性实践教学。主要在实习期间进行,即依托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和美术活动设计等,不仅要完成小学美术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体验,而且还要参与实习期间代课班级校内外的美术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美术课程实践教学,合理有效地构建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从而使实用性教学理念得以充分践行[3]。

(四)课堂引导与网络辅导相结合

课堂引导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同学,也不可能做到深入彻底。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手段,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及时沟通的桥梁,能够提高教育的时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向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平台的建设,从每一届学生入校开始,学工部门就按部就班积极建设班级群、年级群等,所有任课教师、辅导员等都是群内成员。这一平台的规范管理与建设不仅使行政上做到了政令畅通,而且使教学上做到了资源共享。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把课程作业辅导延伸到课堂之外,丰富了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美术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微格教室、综合功能室等教学手段相结合,不仅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内容丰富,而且使美术课堂教学信息容量增大、并且易于认知和理解[5]。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是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有效地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结语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了应用型定位,明确了课程目标,突出了实践环节,加强了技能训练,调整了学时比例,改进了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2015年、2016年湖北省小教联盟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美术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学实践证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荆楚理工小学教育专业进行的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不仅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小学实际,而且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并主动地接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美术知识与技能,增强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小敏,高述民,高宏波.高等林业院校“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7,(1):48-50.

[2]任丽萍,沈真波.“双创”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5,(10):122-124.

[3]汤辉,林云,程晓山.以“智技合一”理念为指导的“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6):50-54.

[4]徐松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71-74.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4

关键词:园林设计;薄弱专业;教学策略

风景园林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一些学科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如建筑学、经济学、动物学、艺术学、社会学以及环境心理学等。教师要以实践教学为立足点,通过对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的深入分析,了解专业的实践要求和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从而真正突破教学过程中的困境。

一、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美术课程教学

园林设计薄弱专业主要是指教学条件较差、影响力相对较低、生源质量较为普通的专业。与其他一些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专业相比,园林设计薄弱专业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该专业的学生较少能获得参与讲座、辩论以及座谈的机会。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积极抓住不同的教学环节,不断提高个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教学对策

1.做好前期的引入工作

园林美术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为新生。在一些力量比较薄弱的专业,学生在学习之前往往没有打下较扎实的美术基础,难以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的解读。为了突破这一不足,教师需要以课堂为立足点,深入了解专业形势和就业渠道,积极展示往届学生的优秀毕业作品,以此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该专业的内涵与基础,保证努力的方向,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训练弥补个人的不足。

2.瞄准专业训练

园林美术主要以园林规划设计为重要的立足点,教师要做准备工作,通过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做好前期课程之间的衔接。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掌握以绘画为基础的各类操作技巧,积极储备相应的设计素材,站在审美的角度对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与水平。第一,对于一些薄弱专业来说,实际的课程量相对较少,教师需要积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入门级的线条、调色作为重要的练习板块,引导学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工具的学习上,尽量避免在实践中大量应用静物写生,在学生掌握专业风景画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积极落实线条练习以及其他的技术学习。为了能够有效地弥补学生在学习技巧上存在的不足,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实践教学内容,其中,色彩风景画、素描风景画是重点。学生需要对建筑、水景、石头以及其他实物等不同的绘画要素进行组合练习和分块练习,通过临摹、写生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技能,为后期学习设计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示范教学与引导教学相结合,真正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与现有的教学内容,以风景画为主要绘画内容和基础,保障学生在掌握基础调色方法和用笔方法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表现力。其次,教师需要结合每一堂课的内容设置相应的阶段性目标与要求,积极地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以及相关内容。再次,教师需要注重素材的代表性,尽量选择一些多元化、比较常见的实物,让学生能够掌握常规的画法。对于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自主研究和学习,积累感兴趣的素材,明确表现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这样,学生既能够充分地展示整个实物的特色,又能够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真正做到触类旁通。

3.重视课堂指导训练

作为园林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课堂指导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巡视指导的形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保证学生在修改画面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需要将集中指导和分组指导结合,积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这种形式真正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

4.充分掌握学生心理

与其他一些专业相比,园林设计薄弱专业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的障碍较多,教师需要积极利用现有的条件,通过科学的方法,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落实专业课程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把握课程学习中不同阶段的实践要求,分析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主动性以及具体的绘画速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其次,如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通过对园林美术的讲解让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加强对园林美术的学习,具体了解与该专业相关的各类学习资料。此外,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鼓励学生更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

参考文献:

[1]李三一.关于风景园林美术教学模式研究.美与时代(中),2015(6).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5

(一)当代艺术设计与设计师的素质

杰出艺术设计师应具有两方面的基本素养,即知识的素养和创意的能力。知识的素养包括设计专业的知识、视觉艺术的素养,还有科技、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创意的能力是指具有敏锐地把握当下流行的元素,并将各种信息加以艺术综合和创造的能力。艺术设计是一种创意活动,其不同于工程领域中的设计之处就在于创意性。创意性首先体现的是设计者的个人观念,其次是在艺术设计产品中彰显出设计者独特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飞利浦(中国香港)设计公司创意总监肖恩•休斯曾说过,其设计哲学就是,如果不能充分理解消费者、商业本身和工业科技这三大市场支柱,就不能生产出有意义的新产品。而对着三大支柱的综合考虑,如果不能增强产品结构的创新性,就会阻碍它的创新性。为了设计出有意义而又实用的产品,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并应对这些分散因素所带来的挑战。

要应对挑战,就必须进行创新,即对设计者所面对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创造出不同于其他产品结构的作品。因此当代杰出艺术设计师,仅仅具有纯粹的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应具有谙熟当代艺术设计语境的素质以及综合创造的能力。当今是信息的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是互融、交互的时代。艺术如此,艺术设计同样如此。正如新媒体艺术家阿斯科特所认为的那样,我们正在走向融合的艺术,其反映和建设在现实中的融合的文化。融合思想的应用具有独特和积极的影响。它加速了技术智力的进化、消灭正统思想、挑战代表性、打破教条、直面唯物主义、要求参与、杂交身份、舒缓社会交往并重新排列时间和空间的秩序。杰出的当代艺术设计师应适应当下融合时代的要求,将综合各种信息,并且能够加以重组,进而进一步创意,是为综合创意的能力,这就是当代艺术设计师所具有的素质。如何应对培养和提高未来艺术设计师素质的挑战,是每个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围绕着当代艺术设计特点,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的基本素养,着眼于培养对信息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或可以认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产生设计大师的必由之路。

(二)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

开设不同课程,给学生建立了学习和掌握不同知识信息的平台。就美术欣赏课程而言,它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艺术形式、观念、艺术思潮、社会、美学等方面的信息,这些知识信息是艺术设计师具有的基本素养。美术作品本身就是多种信息的组合体,这些信息包含着艺术家的观念、审美以及创作定式,同时还打上艺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烙印。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注重对美术作品的信息解读,尤其强调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强调个人性情的陶冶,即便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包括近期出版的一些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欣赏的教材)也强调美术欣赏最后的共鸣,教学方法是着力于知识的把握、作品内容和意义的解读、形式和技巧及表现性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知识传授,是一种“述”的表达模式,是一种由作品到作品的解说方式,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充其量只是达到个人修养的目的,在当前这个强调艺术创新的时代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师对于艺术设计基本素养和创新的要求。

对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构建不同于传统讲述式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所谓“作”,即做、创造,即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重组信息、如何建立再创造的观念和方法。在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再创造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将美术作品中所含的各种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并将自己的认识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进行再创造,从而赋予美术作品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不同于这件美术作品的全新的艺术信息,即新的形式和评价,这种新的形式与评价是能与艺术设计建构起某种关联关系。学生能通过这种关联,将这个新的艺术形式和评价应用于自己的艺术设计中。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不是停留于“述”的层面上,不是仅仅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而是在“作”的层面上,这种“作”的方式就是重组与再创造,即对信息的重组和再创造,这种教学模式是思想行为的方式,其教学方式是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独立分析、解构的行为观念,养成重新组合艺术、观念、社会等信息的行为方式。

二、行为观点和方式教学模式下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

艺术设计的主要要素是图像形式和媒材,这也是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要素。如果说纯艺术强调个体的主观表现,那么艺术设计更强调实用的原则。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主要观点是强调行为的观念,即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自我创造的观念,具体到课程教学设计上应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将重组的艺术的信息,并由学生独立思考或团队合作来解决如何将思考合议的结果,应用到他们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一)解构、比较、综合艺术的信息

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自由发展的思想,以及创造包含着它们的形式与结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首先是解构,即对不同作品中点、线、面、结构进行分析、理解,找出其中的各种关系;其次是比较,将作品包含的艺术信息进行对比研究,探究艺术信息的关联性与延伸性,寻找反映这些信息的目的性。例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解构和比较毕加索与其他艺术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图像的形式和观念,理解艺术大师是如何综合艺术的信息。立体派大师毕加索曾研究过塞尚等大师的绘画,通过解构毕加索的作品,以及对比其他大师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到毕加索修长人物的造型受到了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影响。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对现代艺术的贡献,不仅是改变人们艺术观察与艺术思维的方式,而且用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诠释艺术。毕加索几何化表现方法,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毕加索同样也吸收了黑人艺术的元素,他的艺术是在分析解构他人艺术信息的基础上,激发了创作的灵感,进行了重组与再创造。美术欣赏教学中将各名家作品中所涵盖的信息加以比较,正如在欣赏毕加索的艺术时,可以将他与格列柯、塞尚等大师的作品联系起来加以比较研究,找到艺术大师分析、综合信息的方法,为下一步进行重构艺术信息做好准备。

(二)重新建构艺术的信息,结合现代艺术观念,激发设计的灵感

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首先是引导学生解构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空间等关系,其次是联想与重组。当一幅作品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作为美术作品的观众需要融入其中,了解作品的建构,究其原因,延伸艺术作品的意义,从中寻找出可能激发学生设计创意的灵感,将零散的、不规整的元素重新组合起来。将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引入到艺术设计中的方法是现代艺术设计大师的主要手段,无论是西摩•切瓦斯特、冈特•兰堡还是福田繁雄,无不是将艺术信息、现代艺术观念加以综合与创造,进而成就自己的设计风格。艺术贵在创新,而创新贵在对信息的综合与创造。现代艺术无论是观念还是形式上都给予人们许多启发,激发其他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现代艺术大师波洛克通过描绘漩涡、循环、联系,以及色彩和线条的融合来模仿连接性,也为现代绘画带来了更高吸引力的网络世界中的形象。

波洛克是第一个将牢牢固定在画框中的画从艺术馆的墙上摘下来的人,他开始关注的是大地艺术,为行动和交互提供场所,为全面的观察方式、想象和构筑奠定基础,并形成全新的艺术美学态度,直接影响着我们这些数字空间中的主要继承人和受益人。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对艺术设计思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以现代平面设计为例,立体主义的形式、未来主义的思想观念、达达主义的版面编排、超现实主义对插图和版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或是在意识形态上提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营养,或是在形式上提供了改革的借鉴。时代已经打破了唯艺术至上的神秘光环,人人皆是艺术家,生活为艺术提供了所有的一切,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为启发是当代艺术的特征之一。分析艺术现象、艺术观念的形成发展,可以清晰地显现出艺术作品与艺术设计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分析综合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对当代艺术观念有深层的认识,能够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从而激发艺术设计的灵感。

(三)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建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模式应围绕创造力的培养而设置。这种创造力是能创造出新的图像形式、观念的能力,对学生在设计专业实践中起到引导作用。这种创造力的培养是在“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教学模式下,进过分析、综合、重组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如塞尚,他之所以成为现代艺术之父,就在于他对以鲁本斯、德拉克罗瓦,以及威尼斯画派、巴洛克风格绘画,还有印象派的绘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挥其色彩的敏锐感,将分散于各派的形式、用色这些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延伸其中的艺术意义,构成了其独具个性的结构形式。这是一种创意的行为,是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日本设计师谷口广树谈到自己的艺术设计学习过程时说:“大学时,我选择了造型设计的研究室,而不是可以直接学习平面设计的研究室。我们学过漆艺和型染,也学书法、铜版书和网板书(绢印)等课程。当时学习的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书法,成了我拓展表现领域的杀手锏。此外也受教于当时的新锐画家有元利夫先生,通过云繝彩色习得日本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了解有元利夫作品的方法论,而我在感受到这些不可思议的因果关系的同时,也激发了创作的热情。创意的灵感来自主客观的契合,这些契合是在艺术设计方面为有意识和有行为的人准备的。有了创意的灵感,即可为创造打下基础,培养和提高创造能力。

三、结语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6

关键词:美术; 教学质量; 措施

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不应该把非专业的美术教育作为一门不受重视的学科,不能仅仅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工作目标,而应该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真正发挥美术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教学实践,对改进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本人有以下几点认识:

1 教师要提高思想意识

一般对于非专业的美术课程,一周的课时安排比较少,要达到对学生进行很专业高水准的美术教育,确实有些困难,但是美术教师还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发挥美术的教育作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提高基本美术技能,教师还要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在学科教育的实际活动中,促进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促进他们人格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2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满足不同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学生的精神需求,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引导他们积极乐观享受学习和生活。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会比较偏爱,能够专心听讲,对教师安排的任务,也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因此,美术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把美术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乐园,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厌烦学习任务,也不会讨厌美术老师,而是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每一堂课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在快乐中学习。

3 开展理论结合实际的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7

关键词:民间文化;民间美育资源;核心素养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信息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一些优秀民间文化需要进一步发展和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优秀民间文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学校高度重视“非遗”教育,促进“非遗”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探索新形势下“非遗”教育新的方法、途径和规律,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非遗”校园传承教育活动,提高“非遗”校园传承的水平和质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荣昌历史悠久,素有“海棠香国”和“渝西明珠”之美誉。在荣昌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勤劳智慧的荣昌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也形成了璀璨的文化。荣昌有着丰富的民间美育资源。如:荣昌夏布享誉内外,扬雄曾在《蜀都赋》中赞叹“筒中黄润(夏布),一端数金”,如今远销东南亚各国;荣昌陶瓷历史悠久,其中安陶素有“泥精”之美称,在陶瓷行业中独具特色,其产品以“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而享誉中外;荣昌折扇经历代艺人刻苦钻研、精工创制,逐步发展成为风格独特的民间工艺品,“其精雅宜士人,其华灿宜艳女”,深受人民喜爱;荣昌桥、荣昌猪、荣昌海棠花等都是荣昌地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此外,还有路孔古镇、河包白塔、清升罗汉寺牌坊等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建筑,为民间文化视角下的中学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荣昌具有丰富的民间美育资源,为我们探索中学美术课程新路线提供了文化基础。因此,在现行美术教材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探究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学美术教育,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的弘扬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中学美术教育实践研究

1.了解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当今时代快速发展,一方面,学生的学习途径发生巨大变化,书籍、报刊、电视等途径已逐渐被网络所取代,各类网络信息冲击着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国家呼吁学生的审美方向回归传统,强调立足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继承传统的文化符号元素。回归生活,不拘泥于传统课堂形式的乡土美术实践,不失为一种改变学生学习途径的有效探索。首先,师生要“走出去”。教师要走出课堂,到民间学习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消化,逐渐完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学生走出课堂,深入自己熟悉的家乡,进行实地体验和田野调查。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荣昌安富陶艺小镇考察、调研,参观荣昌陶艺博物馆,了解地方陶器发展史;参观夏兴古窑遗址;还可以走进镇上的陶艺手工作坊,感受能工巧匠的精思妙想,亲身体验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将实践活动与课堂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都有了很大改善,对事物的认知更加深刻。其次,学校要虚心地“请进来”。荣昌有一批优秀的民间艺术家,如荣昌折扇的部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陈子福、荣昌陶的部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梁先才、荣昌区陶艺实践基地的陶瓷艺术家赵宁宁老师等。邀请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和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开设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讲座,同时邀请他们举办展览、现场演示等各种活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能够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让师生在享受乡土文化盛宴的同时增进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通过开展“弘扬民间艺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让荣昌乡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安富陶瓷青少年实训基地规模较大,功能完善。师生到该实训基地实践,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美术教育服务。学校坚持每年在校园内举办以“弘扬民间艺术、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大型艺术节,包括泥塑创作、扇面绘画、书画展演等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渗透美术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

3.提炼传统文化精髓,构建乡土美术选修精品课程

以往的美术中学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九大模块,选取中西方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作品,根据不同目标编排。荣昌乡土美术教材的课程标准基于国家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学科的核心素养部分,旨在传承荣昌的特色地域文化。选题从美术教育的视角来审视荣昌乡土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根据主题进行取舍,按照类别划分板块,不断提炼乡土美育资源的传统文化精髓,构建乡土美术教学体系,编写乡土美术教材,打造美术精品课程。目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提炼,学校已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并打造了美术精品课程——荣昌乡土美术(图1、2)。该课程共有4个模块:传统手工艺欣赏、建筑艺术欣赏、书画艺术欣赏、民俗文化艺术欣赏,共12章节,24课时。内容包括:第一章:荣昌海棠;第二章:荣昌草扎艺术;第三章:心灵的慰藉——天主教堂;第四章:扇中精品——荣昌折扇;第五章:泥与火的艺术——荣昌陶;第六章:筒中黄润——荣昌夏布;第七章:东方凡•高——陈子庄;第八章:梦里水乡——路孔古镇;第九章:河包石塔;第十章:家乡的桥;第十一章:家乡的黄桷树;第十二章:荣昌猪及其文化。荣昌乡土美术课程影响深远,学生能了解传统艺术从萌芽到兴盛的整个过程,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加深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强化审美感受力。荣昌乡土美术与统编教材最大的区别在于灵活度更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强。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再次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熟悉的事物,获得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

4.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中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体验感悟为途径,审美强化为核心,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是我们基于民间美育资源渗透民间文化教育的核心和宗旨。以荣昌乡土美术教材为蓝本,通过实地考察、实践课程和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诞生和内涵,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同时,通过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展出学生现场制作的民间艺术作品,能够激发学生创作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鉴赏具有一定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乡土艺术作品,学习用美术及相关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又增进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深度挖掘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艺术形式,设计适合当地学生学情的地方教材,不仅传承与发展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而且以有趣和多元的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笔者探索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美术教育,构建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以本土民间艺术为载体的精品课程,是适应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的教育精神,目前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得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光磊.视觉文化教育研究——后现代视角.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3]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吕德雄.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10.

[6]谢雱.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冯晓阳.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与传统.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8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课程;有效性;要点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教育理念层面的限制,我们忽视了对于教学有效性的重视,对于教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性,因此为了实践新教育理念,促进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技术性成果结合教学实践,形成了众多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就是对于多种新型教学进行利用所形成的。多媒体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能够对于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产生很大的促进性。因此将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引入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促进其应用,探究其应用过程中的要点尤其必要,探究为了促进课程有效性提升而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要点,本文首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1丰富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简单而言将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应用,从多个感官层面入手开展的教学均可以成为多媒体教学,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其首要的特点就是具有丰富性,丰富性的特点主要有着以下层面的体现。首先,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资源的应用层面是丰富的,基于传统书本,黑板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视频动画,音乐,图片等多种种类的教学资源,体现了在教学资源层面的丰富化[1]。其次,多媒体教学在技术层面也具有丰富,多媒体教学应用各种数字化的教学系统,实现教学层面的开展,以及多媒体教学所应用的教学资源都是基于技术性软件进行制作编辑的,这边体现了技术层面的丰富性。再者,多媒体教学在形式应用的层面同样具有丰富性,即不论是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还是在新型的教学活动中均能够进行有效性。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丰富性的特点,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正是由于其丰富性的特点,才能够与美术课程丰富性的特点进行十分良好的匹配,对于不同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均有与之对应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开展。

1.2灵活性

灵活性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特点,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简单而言主要有着两个两个层面体现。其一,应用多媒体教学,老师能够进行灵活的教学,不论是需要何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案例都能够进行十分灵活的展示,引入网络之后的多媒体教学,更是大大提升了教学的灵活性。例如,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2],回答需要相应的素材体现,这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网络系统,进行网络层面的检索。其二,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层面,由于多媒体教学是丰富的,学生能够灵活地学习各种知识,对于自身知识面的拓展具有很强的帮助性。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灵活性的特点,也是多媒体教学一种优势层面的存在。首先,灵活的开展教学,加之知识层面的丰富性,能够有效活跃课程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基于兴趣层面下的学习,有效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灵活性的特点使得课程开展也变得灵活,不论教学模式,还是教学资源应用,都在于一个较大的弹性空间里,这对于学生学习层面的满足,以及学生不同学习习惯之间的适应都是十分有效性的。

1.3促进性

多媒体教学从应用效果的层面而言,还具有一个特点就是促进性,就是对于教学发展的促进以及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首先,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中引入,不论是教学资源使用,还是教学模式开展,都是一种新模式。这种教育中创新,对于教育本身的发展与改革起着一种十分有效推动作用,可见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够促进教育模式的发展。此外,新教育理念下,一切有利于教学发展的要素都应当在教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是技术发展的产物,体现了技术层面的先进,将其在教育教学中引入符合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其次,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于学生发展的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一,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灵活的特点,能够大幅提升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其二,多媒体教学在多个层面展开教学,学生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对于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加之多媒体的综合展示,也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生动。促进性的特点,直接地体现了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必要性,可见不断地探究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要点,探究对于课程有效性的提升,十分关键。

2探究多媒体教学对于美术课程有效性的发展要点

上文中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基于特点的基础上,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对于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成了我们关心的问题,经验研究分析,在美术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有着以下层面的应用要点。

2.1全面性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程中应用,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课程有效性的提升,首要的策略就是全面性应用,所谓全面性应用。首先就是在美术课程中全面应用,例如,不仅仅在鉴赏课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在绘画技巧以及构图方法等教学内容中,也要进行全面的应用。其次,全面性应用,还体现在教学模式开展层面的全面,例如,在课堂美术教学,课题交流讨论,以及其他课程活动中均对于多媒体教学进行全面应用。全面性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其有效性提升层面在于以下层面。其一,依据上文中的分析,多媒体教学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而全面性应用,使得美术课程与多媒体教学深度融合,在多媒体教学氛围下开展教学,能够大大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程度。其二,多媒体教学全面应用,能够形成具体的多媒体教学思维,老师、学生以及教学保障方面都能够围绕多媒体教学而展开[3],这对于课程有效性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其三,多媒体教学的全面性应用,使得能够广泛地展开对于多媒体教学经验层面的交流,基于全面性应用的背景,广泛展开学术研讨,优化应用策略,实现教学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升。

2.2针对性开展

为了最大程度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全面性应用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针对性开展。首先,由于多媒体教学是十分丰富的,因此就要针对性不断地要素进行针对性应用。其一,在教学资源的层面,多媒体教学中主要有视频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以及图像视频教学资源能,而这些教学资源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了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就,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资源应用。例如,图像教学资源适合美术鉴赏课,多角度的图像展示能够提升学生美学素养。视频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美术技巧以及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作用。其二,在教学模式的层面,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多种层面的教学模式,因此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开展,选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应用。例如,课堂教学,教学活动,教学研讨中所应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同的。其次,针对性开展多媒体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学生对于视频往往比对于图像更加具有兴趣,那么就较多地采用视频教学资源。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的针对性开展,是从具体的层面保障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2.3重视课件质量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应用,主要就是通过教学课件的应用,来开展教学的,多媒体教学中应用视频,图像,以及相应的动画与网络资源均是多媒体教学中的课件。那么为了不断地提升多媒体教学对于美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作用,就应当重视课件质量。首先,由于多媒体教学中,应当相关的技术设备,教学效率十分迅速,因此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和制作课件。例如,在一些教学重点部分,老师应当在可见中仔细的注明,对于相应的教学要点,可以应用声音,视频进行重点层面的展示。其次,重视课件质量,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断地优化课件,多媒体教学中所使用的电子课件通常具有反复性与可修改性,因此在可见应用的过程中[4],不断地将应用情况进行应用总结,从而实现对于课件后期的不断优化,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实现对于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例如,美术鉴赏课程中,学生对于某一张图像的兴趣并不高,难以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这就就应当将那张图片进行替换,实现对于课件的优化,从而实现对于教学有效性不断地促进。

2.4开展形象性教学

多媒体教学能够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实现对于课程的灵活丰富展示,而美术课程本身就具有丰富性的特点,因此不断地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积极开展形象性教学,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首先,开展形象性教学,就是结合美术课程的开展实践[5],主要应用多媒体教学中视频教学资源,以及图像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进行十分全面和丰富的展示,这便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于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感知程度,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理解能力,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其次,开展形象性教学,能够大大活跃课程教学环境,学生在丰富的课程教学环境中,能够尽可能多的进行知识层面的拓展。总的来说,开展丰富性教学,实现了将多媒体教学技术性特点的集中展示,是对于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充分应用,我们应当不断地进行推广应用。

3结语

本文探究多媒体教学对于美术课程有效性的发展要点,首先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基于特点的层面分析了相应的要点。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深入开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不断地展开分析研究,实现多媒体教学对于课程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

参考文献:

[1]赵民.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价值分析与有效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4):76-79.

[2]王彦明.多媒体对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36-237.

[3]涂雅丹.存乎一心妙用无穷——巧用多媒体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1(8):160-161.

[4]李峰.多媒体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J].信息教研周刊,2011(9):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