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监督管理范例

旅游监督管理

旅游监督管理范文1

(1)人才培养质量与存在问题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思路,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形成了出国班实行3+1培养模式(国内学习一年,国外高校学习一年),不出国班实行校内学习+校外行业实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旅游专业下设有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专业生源皆来自全国各地,课程的设置紧密联系实际,以素质教育与应用型教育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毕业生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和继续深造的机会。由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远远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因而旅游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特征也由此滋生,以致于实践教学成为专业教育的薄弱环节。独立院校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将专科层次的培养计划直接搬过来,导致本科生未能与专科生拉开差距;二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认为本科生应该更多的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的本科生,完全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2)实践教学条件

旅游专业在学院内建有1个旅游软件应用实训室(包括旅行社金棕榈系统软件、金天鹅酒店操作系统软件、汇锦酒店操作系统软件等);1个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前厅实训室与客房实训室相连);调酒实训室1个,与运动与营养学系共用形体房1个。另外,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个(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深圳观澜湖度假村酒店与广西金紫荆国际大酒店),为学生的实践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稳定的场所和优良的环境。虽然条件设备与实践基地接近完善,但是专业内校外兼职教师偏多,沟通不多而导致以上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得传统的“教室中心式”的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教与学的质量受到很大限制。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得很好,测试考试及格率高,但是参加工作后,伊始完全不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实践管理工作。

(3)课程设置

学院将理论课程划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三大类,专业必修课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法学,导游业务,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旅游客源国概况,旅游美学,旅游地理学,会展管理,温泉旅游与开发;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形式与政策,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体育等。其中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中,实践课时略占30%。实践课时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校内实训室进行),课程实践(包括到景区和旅游企业的短期认知学习),毕业实习(大四通过学校组织或自行联系到就业单位的实习)以及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尽管每门课程实践课时达到30%,第一,涉及外出经费高昂并且需提前与学院申请,出游风险大,批示时间久,报销手续繁琐,导致实践课时利用率达不到10%;第二,任课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过企业实践管理,造成缺乏实战经验和课堂照本宣科;第三,毕业实习虽然能到旅游企业与知名酒店为期六个月实训,分别为前厅,礼宾,客房,餐饮与宴会,全部都是一线岗位,工作强度高时间长,住宿环境不好待遇低,学生心理落差大心理素质低,纷纷要请提前结束实践期,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利。

2.对独立学院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具体设想与具体实践活动实施

(1)邀请旅游企业的专家,教师与专家共同编写实践课程教材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始源于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新加入到本科学习范围,因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书籍选择较少,编书错误较多,例如“旅游英语”中“酒店英语”这一门科目,全国符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仅有一本,导致任课教师别无选择。因此,实践课程教材的编写势在必行。当然,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的同时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实际,而应当要求旅游企业的专家共同编写,面向行业,立足校本,力求实践教材的权威,使用,系统和全面。

(2)充分使用及完善学院设施设备,建立校内模拟实践与企业实习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校内实训室的模拟实践密不可分,如旅游管理客房实训室可对外开放,面向学生家长探亲,引进商业性质的网上预订系统,登记入住系统,结算管理与采购管理系统;由学生轮流值班,接受预订,办理登记入住,打扫客房,结算离店客人,参与宣传销售客房;如旅行社金棕榈系统软件,给出旅游意向与预算,请学生做出当下流行的旅游定制或自助游套餐;这些模拟实践既给学生增加了实践操作能力,也为以后的企业实习工作做好铺垫。与此同时,可引进3D导游模拟器,使师生置身于风景旅游名胜,由学生充当景点讲解,导游服务,模拟场景,既能加深学生对景区的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导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一举两得。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旅游企业对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应该与相关行业密切接轨,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联系。第一,在广度上,学院可以拓展校企合作口径。即企业可以委派专家到高校任实践教师,并且为在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企业接纳毕业生的毕业实习,高校也可为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第二,在深度上,可邀请旅游企业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与教师交流学术及实践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总结

旅游监督管理范文2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12月6日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12月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以及省、市相关会议要求,以最严格的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以最强硬的手段狠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以最严密的工作强化源头治理和日常监管,做到工作更加扎实、更加细致、更加深入、更加严格、更加到位,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努力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通过集中整治,深化各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每个现场和每名车间主任、每名班组长、每名员工;严格落实政府各部门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和乡镇街道的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每个部门、每个科室、每名工作人员职责,严格实行安全监督检查;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电子在线实时监控,提高重大危险源监管水平;强化企业全员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反“三违”行动,增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全面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各级“两会”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整治时间、范围和工作原则

(一)整治时间、范围。自年12月12日至年3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工艺,着重加强煤矿、煤矿矸石山、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电力、农业机械、校车、民爆器材、森林防火、消防、旅游等行业领域的检查整治。

(二)工作原则。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按照“属地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二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三是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三、职责分工和检查整治的主要内容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和市政府工作部门“三定”方案,按照“专家查隐患、政府抓督查、部门抓监管、企业抓落实”的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全面排查整治本辖区、本行业、本领域和本单位的安全隐患。

(一)市安监局:负责组织市政府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加大督查力度,加强调度,增强整治实效。负责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管理及安全隐患检查,重点检查“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各项责任制、规章规程、安全教育落实情况。依法检查有关工矿商贸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其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特种设备除外)、劳动保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检大危险源监控的风险评价、登记备案、监管监控制度落实情况;依法督促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联合有关部门抓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职责领域内安全生产。

(二)市煤炭局:负责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矿山安全法规、煤矿安全规程的组织实施,依法检查和查处煤炭企业及煤矿矸石山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监督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严厉查处打击盗采露头煤行为,确保全市煤炭企业领域内安全生产。

(三)市公安局: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依法组织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检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监管,监督检查大型客货运输车辆行驶记录仪、GPS定位系统安装使用情况。严格车辆年审,坚决杜绝不合格车辆通过年审。负责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消防安全综合检查,依法对有关建筑工程进行消防审核、验收;加强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网吧等公众聚集场所和九小场所,以及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使用、开业或举办前的消防安全检查,监督相关责任单位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依法查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加大对危险化学品公共安全、民用爆炸物品和烟花爆竹公共安全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运输、买卖、使用民用爆炸物品和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燃放、邮寄烟花爆竹行为。依法加强大型群众性活动、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安全许可制度,确保职责内领域安全生产。

(四)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有关道路客货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运输经营者安全生产条件、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审查检查;加大对客运车辆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和GPS定位系统及车站(场)的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以及对公路、水运工程从业单位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依法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有关许可事项,依法开展道路、水上安全专项整治,配合有关部门查处车船超载和打击无牌、无证报废车船营运违法行为,对职责内领域开展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确保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加强全市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大所属企业及其改制期间及场所安全生产检查力度,负责全市工业应急管理和产业安全;加大军工产业的协调及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责抓好全市电力、金融、保险、通讯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指挥协调铁道道口监护管理和综合治理,负责全市成品油生产经营安全监管,对以上行业领域组织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依法查处取缔职责领域内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全市建筑及公共事业工程的安全监管,开展城市道路、桥涵、路灯、排水河道、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中的安全检查;负责城市供水、节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燃气等公用事业安全管理,加大对全市建筑企业、建筑市场、房屋拆迁、拆除工程以及城市供水、供热、供气等企业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依法查处住建系统非法建设等违法行为,确保住房和城乡建设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p#分页标题#e#

(七)市教育局:负责全市各类学校(含民办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监督检查各类学校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加大学校教育设施、校舍工程建设、校舍安全检查,负责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学校场所出租、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检查,确保各项安全责任、制度、措施落实到位,查处取缔非法办学、办园等行为,消除本行业领域安全隐患,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八)市农机局:负责全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航空器、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农机驾驶人员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和考核发证监督检查,严格农机(农用车)管理,严厉查处取缔农机(农用车)非法营运和载人行为,加强所管理企业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特种设备生产、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及其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测检验机构安全监察,负责对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生产许可证安全监督检查,负责烟花爆竹质量监督检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和危险源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对各有关单位特种设备登记、特种设备各类责任制、规章制度、规程、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进行全面检查,查处取缔非法生产、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行为,抓好有关设备、仪器、仪表涉及安全指标的计量工作,切实消除隐患,确保特种设备领域安全无事故。

(十)市商务局:负责全市商务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开展全市商业经营市场、商业网点、商贸服务业、商贸中小企业、生猪屠宰活动等商务局、商业集团总公司、物资集团总公司职责范围内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加大外经、外贸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负责商务、商业、物资等系统内的所属企业及企业改制期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责市民用爆破器材专卖公司的安全监督检查,并督促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系统领域内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十一)市林业局:负责全市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承担森林防火和林业行政执法落实工作,加强森林扑火队伍建设和防火监控站(岗)工作。对全市森林资源、森林公园、有林风景点和其他涉林经营进行安全监督检查,落实防火措施,监督好林木凭证采伐与运输和林产品加工生产经营中的安全管理,对各林场林业森林防火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检查,确保所负责领域内安全生产。

(十二)市水利和渔业局:加强对全市水利工程(设施)、河道及其岸线和渔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加强对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水政渔业的行政执法和职责范围内各类水利工程项目及所属水库的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确保水利和渔业领域安全生产。

(十三)市工商局:负责企业登记中涉及安全生产的有关审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易燃易爆品等危险物品市场经营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商品交易市场的安全检查,督促市场主办单位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严厉查处取缔无照或超出生产经营范围的非法违法行为,确保安全生产。

(十四)市国土资源局:加强对矿业勘查、开采活动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取缔无证开采、以采代探、越界开采等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及从事违法选(洗)矿的行为,严查非法矿产资源买卖行为,堵住非法矿产资源的非法流通渠道,规范矿产开采秩序,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督检查、评价、预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负责抓好派出机构及职责领域内安全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十五)市民政局:负责对全市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敬老院(老年公寓)、公墓、社会福利企业等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职责领域内安全生产。

(十六)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市直医院、各乡镇街道卫生院、民营医疗机构等单位的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对卫生系统建设工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行业安全监督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职责领域内安全生产。

(十七)市供销联社:负责供销系统的安全监督管理,抓好所属企业及改制期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开展所属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落实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负责市烟花爆竹仓库及烟花爆竹经营的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责任落实到位,防范职责领域内各类事故发生。

(十八)市粮食局:负责粮食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开展对各粮油仓储企业、粮所(站)、粮油加工企业、粮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等,消除事故隐患,确保职责领域内安全生产。

(十九)市供电公司:负责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用电单位安全监管和教育,组织开展变电站、输变电线路、变电室、变压器及工矿商贸企业供电线路的安全监督检查,落实事故防范措施,严禁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储存等行为供电。加强所辖各供电所(站)和电工的监管和教育,提高遵规守法和职业道德意识,严禁私拉乱接动力电源行为发生,将动力电源始终掌控在监督管理中,防止因私接动力电源造成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储存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二十)市旅游局:负责旅游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开展旅游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对旅游业企业(包括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景点等)、旅游索道、旅游设施开展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和措施。督促做好游客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职责领域内安全无事故。

(二十一)政府其他各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规划责任、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责任、监督检查责任、安全投入责任、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责任以及行业许可、行政执法、宣传教育等责任,履职尽责,开展好本行业本领域、本单位的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凡是发现存有安全隐患的,要及时采取措施整改,对存有重大隐患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要责令企业立即停产整改,确保职责领域内安全生产。

(二十二)市开发区及各乡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有关“一岗双责”负责人任副组长、各科室站所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各村居社区必须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配备2名以上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安监所至少配备3名以上有执法权资格的在编工作人员,专门抓安全监管,要配备执法车辆,执法工具、装备要齐全,确保工作正常运转。落实监督检查责任,根据本区域安全生产状况,排查摸清企业底数,落实监管主体责任,组织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对生产经营单位严格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配备应急救援队伍,配足应急救援装备和器材,搞好应急救援演练。要充分发挥村居社区安全管理队伍在集中整治中的作用,按照不放过每一个水库和湖泊,不放过每一条河流,不放过每一个桥梁、涵洞和船舶,不放过每一个企业和岗位,不放过每一台生产设备和建设工程,不放过每一处人员密集场所,不放过每一个区域和村居社区,不放过每一个院落房屋,不放过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和门头,不放过每一个山头丘陵的“十不放过”原则,全面排查整治各生产经营单位、设备设施和场所存在的事故隐患。深入扎实地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对发现的重大隐患,要在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及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大集中整治活动的宣传力度,公开安全生产举报电话,制定并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发动群众积极举报非法违法行为,形成群防群治工作格局。#p#分页标题#e#

(二十三)各生产经营单位:立足各自实际,制定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从物质保障、资金投入、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规章制度制定、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在落实主体责任上深入查找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严格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报告制度,落实企业月查、车间周查和班组日查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不放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位和每一名员工,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到班组、岗位、操作员工最前沿,集中开展安全许可、“三同时”制度以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异常活动报告和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隐患自查自纠,对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要登记建档,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加强全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技能等教育培训,杜绝“三违”行为,切实把企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冬季特别是春节前后,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十分活跃,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开停车、检维修等异常活动增多,加之各级正值换届期间,工作头绪多、精力容易不集中,安全生产压力大。组织开展好集中整治活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于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至关重要。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认真对照各自安全监管职责,全面分析本辖区、本行业、本单位今年以来特别是入冬以来的安全生产形势,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定整治工作重点和措施,做到部署到位,行动迅速,责任明确。要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单位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工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任成员的工作组,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对排查出的所有问题和隐患进行登记造册,归档保存,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要全面落实政府监管、部门主管、企业主体三个责任,认真落实行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制和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细化落实所属各部门、各科室的安全生产职责,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和这次集中整治活动落实到企业的每个车间、每个班组、每个岗位和每名员工,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二)加强依法行政,深化“打非治违”。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在开展不间断安全生产巡查排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行政手段,严惩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及时整改安全隐患。要用好“网格化”安全管理手段,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村居社区安全管理办公室作用,按照“十不放过”的原则,对辖区内进行拉网式巡查排查,建立巡查排查记录并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逐一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人,加强动态检查,杜绝监管盲区。要保持排查取缔非法开采石料、长石、盗采露头煤、非法生产经营危险物品等非法违法行为高压态势,加强协调沟通,对发现的不属于本单位职责处理范围的非法违法行为,要立即向相关部门单位移交,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和问题,要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积极督促落实监控、整改措施,盯上靠上抓整治。要针对元旦、春节临近,烟花爆竹领域安全监管任务重的实际,持续加大对烟花爆竹领域非法违法行为的排查整治力度,一旦发现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等严重违法行为,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上报市有关部门迅速查处。要充分发挥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的作用,对各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运输、储存等行为,依法依规从快、从重、从严打击,让非法违法行为无处藏身。

旅游监督管理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自“十三五”规划实施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就成为我国经济战略的重头戏之一,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2020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推出了《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便指出了旅游企业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导旅游资源优化配置,除了不断优化外部环境之外,企业内部也应当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利用,逐步构建更加稳定的企业运营模式。而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是核心,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提高财务风险预警和监督机制,才能促使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对旅游企业的影响。财务风险广义是指包含企业可能丧失债偿能力和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其中包含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这对于旅游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系统性财务风险是指在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中,遭受到某些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病毒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而导致所开展的项目无法得到预期收益的风险。非系统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运营发展,对于各项资金的使用出现问题,而难以达到预期回收的风险。在“互联网+”环境下,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不仅所开展的项目内容繁杂,而且企业需要维系人员、车辆、合作单位等,以保障旅游项目的正常运营。若财务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就无法对旅游项目开展中的各个工作环节的资金应用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会导致旅游项目利润空间受到限制,这将对旅游企业的发展形成明显的制约。

(二)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旅游企业合理扩展规模。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必须要保证整体资金运营的稳定,加强新项目的开发、保障日常活动的有序开展,以促进旅游企业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财务应用需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整体资金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提高旅游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同时,资金进行有效的调控,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可以为企业开创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来优化旅游设施,完善基础建设,以及相关服务质量的提升,便于更好地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但实际上旅游企业项目开展过程中,容易受到气候、交通等诸多不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深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充分地保障企业扩大规模,开发新的项目,并降低企业的整体运营风险,为企业健康且稳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保障旅游企业的运营资金稳定。由于旅游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人员的使用、设备车辆、相关服务单位的合作等多个工作项目,而且这些工作推进的同时也推动着旅游企业整体的盈利发展。因此,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撑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营,才能更好地让旅游企业的运营得到充分的保障。而鉴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各个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必须要全面做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学会如何保障企业始终都拥有充足的资金流来维持企业的旅游项目的基本运营。在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所开展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的过程中,对该企业的财务应用进行管理,并对各个项目的报价、结算等项目制定合理的标准,可以保障旅游项目的稳定运营。在分析融资、投资等财务活动资金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了解企业本身的资金流动状态、偿债能力等,明确财务风险的来源、形式和可能造成的风险等,也可以减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在此基础上,结合“互联网+”背景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对一些大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及时预测产生风险的项目和发生的概率,为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对企业所使用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掌控,保障企业的运营资金流动稳定。

二、“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重视旅游项目发展而轻视财务风险问题。在“互联网+”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旅游企业的整体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利润空间,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的数据来开发旅游活动项目以及各项宣传的工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关注,导致企业对财务风险抵抗能力产生明显的下降。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空闲时约上三五好友游山玩水便成为了很多人解压或娱乐方式的选择,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在这种环境下发展得越来越迅猛。众多旅游企业都在努力抓住市场机遇,扩大自身的经营发展规模,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但融资条件便利,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导致旅游企业纷纷扩宽筹资渠道,大力投资建设,企图用资金搭乘上旅游产业的“快车”,然而这种做法显然不够明智,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在盲目兴建当中,自身财务安全也深受风险困扰。

(二)旅游项目运营受环境影响大而难以实施财务风险管理。在“互联网+”背景下,各项旅游发展的信息传播范围和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因此旅游企业在开展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其项目覆盖的区域、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旅游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其覆盖的区域较大、经营项目较多,财务风险管理深受外部环境影响。例如,旅游行业的淡旺季十分明显,旅游旺季市场需求量较大,财务数据繁多,而在淡季则会出现经营压力的情况,导致企业出现各项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实际上很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只能在同一时间对一个或几个旅游项目里出现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无法兼顾较多的财务风险情况。

(三)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不科学。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企业各项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对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旅游企业开展旅游项目运营的过程中,很多旅游企业为了能够开展长期且稳定的旅游市场,在前期资本注入的规模较大,但是在后续的实际运营过程,还是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资金回收率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标准,这不仅使企业的资金流转出现问题,也同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在开展旅游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对收益进行科学的分配,为旅游企业的运营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很多企业会将企业项目所得的大多数收益,投入到旅游业务拓展工作中,企图用新项目来持续吸引旅游消费人群。但是,以这样的发展方式,当出现财务风险状况时,难以做到及时且有效的抵御。

三、“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提升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为了旅游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必须要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树立全面的、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预防观念,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对财务风险的具体来源、形成方式,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财务的应用效率。同时,对企业所开展的旅游项目、资金应用风险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明确资金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方面的风险,以及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等。对财务风险的旅游业务范围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情况作出准确的评估,对财务风险影响等内容作出准确的掌握。最后,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可能对财务管理风险工作造成影响的具体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保障企业的经营发展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上升到与企业旅游业务发展同等层次中,在旅游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共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为增强旅游企业发展的稳定性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深入分析旅游波动情况以有效识别财务管理风险。在“互联网+”背景下为给予旅游企业稳定且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结合旅游行业发展的市场波动情况,对企业的波动情况影响作出准确的预判,以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整体的旅游市场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在相应的季节、地域等方面影响的同时结合旅游市场的波动情况具体分析。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调整,准确评价波动概率较大的情况,制定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案。识别当前财务风险状况并明确旅游波动对财务造成风险的概率,以这个概率为基础,为旅游企业的市场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

(三)科学制定资金和收益分配制度并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能够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制定科学的资金和收益分配制度,并对监督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针对旅游企业现有的业务范围,以及将来的发展战略等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对业务开展后,预期的收益率作出准确的规划。对旅游企业获得的收益进行科学的分配,在保障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要对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作出有效的预防,以保障旅游企业的发展稳定。不仅如此,还要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且有效的监督,明确其中存在的优势、劣势等内容,对监督管理制度进行科学性的完善,全面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规模在快速提升的同时,财务风险管理难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能够有效地保障旅游企业的发展稳定,需要提升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准确分析旅游市场波动原因,并制定科学的资金收益、分配制度,全面提升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谭淑琴.“互联网+”背景下旅游服务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研究[J].大众科技,2020.22(09).

[2]陈俊.基于内部控制的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经贸,2020(26).

[3]郭英.基于双边市场环境下的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0).

[4]蒋薇.“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当代旅游,2019(04).

[5]李传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27).

旅游监督管理范文4

在国家新四化战略的指导下,立足“高端装备基地、都市绿色粮仓、大都市生态花园、区域休闲中心”的发展定位,争取通过3-6年的建设周期实现“生态、文明、活力、幸福”的特色生态园林水城的建设目标,融入南京都市圈。抓住创建智慧城市的契机,明确“以信息资源整合为支撑,以促进智慧应用和发展现代产业双轮驱动,以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优化环境”的建设策略,使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特色产业形成创新示范(工业物联网创新),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以大数据、信息技术服务的智慧产业、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生活水平走在县域经济的前列。

二、完善工作机制

各部门应充分认识智慧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建立有利于促进智慧科学和规范化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为智慧建设提供坚实保证。

(一)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的智慧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智慧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住建局、经信委、信息中心、有线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并成立智慧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实施推进工作。各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具体建设要求建立多方协同推进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规划引领的前提下,将按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的方式明确建设任务,建设过程考核督查机制,科学合理地分解任务,确保建设目标实现。

(二)加强政策保障。

以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为智慧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着重探索深化信息资源集约共享制度,推动信息化建设从分散建设尽快走向集约建设、资源共享的高级阶段。拓展应用领域开放制度,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向社会开放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益性应用领域。

(三)加强资金保障。

智慧建设是一项涉及城市管理、企业发展、居民生活的系统工程,该项工程的顺利进行必然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落实和有线公司签订的合作建设协议,智慧建设采取BOT合作投资模式:由有线投资建设运营(特许运营期10年),政府每月支付运营费购买服务,投资运营期满后,产权移交至政府。落实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县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智慧建设,使用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所有资金),应当坚持资源整合、共建共享、集约高效的原则。

(四)规范项目管理。

科学建设规划智慧项目,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应用效益,严格执行智慧建设管理办法,按照项目申报审批、规划建设、招投标、资金管理、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建设内容及分工

智慧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依据住建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围绕“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原则及目标,其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以“适度超前”为设计原则,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应尽快满足智慧城市应用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统一的智慧业务支撑体系及应用环境。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宽带化、泛在化、融合化、智能化水平和支撑信息化的能力。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宽带及无线网络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升级拓展等项目,显著提高我县的信息网络覆盖率与宽带接入率。

2、云计算中心。整合计算资源和数据,支撑大规模的智慧应用,处理大规模交互请求和数据,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公众服务提供更好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已做的准备工作基础上尽快建成,在云计算中心的基础上,将搭建智慧所需要的“政务云”、“制造云”、“企业云”等。

3、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建设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建筑物和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各数据库内容完整、功能完善、更新制度健全。加大宏观经济、企业信用、政府公共信息资源、法规文件等数据库的建设,构建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4、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智慧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不同部门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避免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有效支撑城市正常、健康的运行和管理。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组织、编目、管理以及应用绩效评估,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共享服务,为城市政府专网和公共网络上的各类智慧应用提供基于城市公共数据库的数据服务、时空信息承载服务、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知识服务等。

5城市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全面覆盖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标准统一的城市级信息安全体系,提供实时全面保障,预防和管理信息风险,创造有利于智慧安全运行的环境。牵头单位:住建局、开发区、信息中心、有线。责任单位:发改委、公安局、经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土局、环保局、卫计委、统计局、人社局、民政局、科技局、商务局、档案局、各镇。

(二)提升城市建设与宜居水平

智慧建设主要着力于提升城市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等智能化水平,提高城市管理能力,美化居住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在此目标基础上结合区域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各专项规划,系统指导智慧城市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智慧城管。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创建“民主、高效、生态、和谐、智能”的城市新形态。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为支撑,以协同应用为主导,以“执政为民”为目的,建成功能完善、高效实用、高度集成,具有国内县级先进水平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牵头单位:城管局。责任单位:发改委、信息中心、有线、各镇。

2、综合网管信息系统。建设全县范围内的综合管网管理系统,形成面向全县的市政综合管理的专题空间信息,并将整合的管网信息与全县公共空间信息平台叠加显示,进行管线分层加载、管线属性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管线横断面分析、管线碰撞分析、爆管分析以及关阀分析、抢险分析、预警分析等多种突发事件分析。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开发区、安监局、水务局、信息中心、有线、供电公司、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燃气公司、各镇。

3、智慧创新体验中心。主要包括创新体验中心、体验中心、交流研讨中心、论坛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企业会展中心,打造会客厅与名片,传播规划方案。让政府或园区在传播智慧城市理念与展现规划前景的同时,让市民亲身体验城市发展的愿景,成为对外展示宣传的重要窗口。牵头单位:宣传部、住建局。责任单位:开发区、发改委、信息中心、有线。

(三)加强城市管理与服务能力

围绕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利用先进、可靠、适用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通过强化跨部门数据整合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同时,通过信息平台的搭建,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对政务服务、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1、@智能门户(市民云服务平台)。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各项服务于市民的“连接器”,接入政府提供的如驾驶人违规查询、个人纳税信息查询、社保查询、政策法规查询、物价查询、水电煤缴费等政府提供的服务,还可提供包括医疗、酒店、餐厅、百货、快递、票务、高校、景区等第三方行业应用。牵头单位:信息中心。责任单位:纪委、组织部、开发区、发改委、公安局、住建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经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土局、环保局、卫计委、统计局、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商务局、信访局、国税局、地税局、文广新局、政务办、有线、供电公司、各镇。

2、“大联动”平台。通过机制的创新,通过一线队伍整合、职能整合、管理联动、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等举措,实现信息采集、指挥高效正确、处置快速及时,科学运用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资源,集城市服务、管理、执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

牵头单位: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公安局、住建局、城管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卫计委、消防大队、有线、供电公司、各镇。

3、电子政务。建立统一的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以政务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数据库为核心,覆盖全县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审核、批准、办结的统一行政审批,使行政许可实现“一表式登记、一网式审批、一站式领证”的先进管理模式,提升政务形象、公众服务能力与效率。牵头单位: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县委办、政府办、纪委、组织部、开发区、发改委、公安局、住建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经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土局、环保局、卫计委、统计局、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商务局、信访局、国税局、地税局、文广新局、政务办、有线、各镇。

4、绩效考核。包括地区目标制定、进展报告;职能目标制定、考核;单列目标制定、考核在内的功能均可指定本级党委、政府的下属部门负责。通过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有效解决目标制定、分解难,目标执行过程跟踪难、目标绩效考核难等问题。牵头单位:发改委、有线。责任单位: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各部委办,县各委办局,县直各单位。

5、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充分兼顾公安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在加强社会管理、提升警务效率、组织群防群治、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实时视频监控检索、信息数据上传下调,并能实现与卡口识别系统、区域联网报警系统、警用PGIS系统集成联动。有效整合视频监控资源,最大限度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互控,可以为城管、交通、环保、水利等政府其他管理部门预留图像接口,实现资源共享。牵头单位:公安局。责任单位:安监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环保局、卫计委、水务局、城管局、教育局、信息中心、有线。

6、智慧住建。围绕“住房管理、工程建设、物业管理、燃气管理”四大重点服务方向,通过基础支撑、整合提升、共享利用和公共服务四个领域的信息化项目实施,打造“规范统一、协同高效、共享畅通、决策科学、服务便捷”的信息化应用环境,进一步推进住建局的业务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发改委、公安局、经信委、国土局、科技局、有线、各镇。

7、智慧社区。完成社区综合管理、智能家居安防、社区“健康小屋”等系统平台搭建,并利用智慧社区中的功能进行广泛宣传;更好地提升试点小区的整体智慧化管理水平,让用户充分享受智慧社区带来的便捷,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感。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宣传部、公安局、卫计委、民政局、信息中心、有线。

8、应急智慧平台。以资源数据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信息表示系统为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对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控制等指挥功能。处理城市突发事件和向公众提供社会紧急救助服务的联合行动系统,为城市构建一张全面的应急预警和处理“安全网”,完善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如流行病、恶性案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机制。牵头单位:公安局。责任单位:住建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环保局、卫计委、城管局、商务局、信访局、有线、供电公司、信息中心、各镇。

9、智慧生态。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个生态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云计算将环保和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牵头单位:环保局。责任单位:住建局、国土局、水务局、有线、各镇。

10、征信平台。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行政执法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各领域的信用记录,启动建设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完成全县人口和企业(包括外来人口和企业)的信息监管平台的建设和数据建库工作,有效地改善投资融资环境、提高市场行为透明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提高的综合城市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牵头单位:信息中心、有线。责任单位:开发区、发改委、公安局、住建局、经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人社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人民银行、工行、中行、农行、建行、农商行、农发行。

11、智慧教育。以“智慧教育”为抓手,建设基础教育“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公平。牵头单位:教育局。责任单位:发改委、住建局、有线、各镇。

12、智慧卫生。加快构建并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医疗服务机构,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实现居民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构建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全民健康体系。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为居民解决各种医疗问题。牵头单位:卫计委。责任单位:发改委、住建局、民政局、有线、各镇。

13、智慧安监。通过建立的各种数据模型与传感器采集的计算数据,使用计算机、光纤、无线通讯、遥感、传感、红外、微波、监控等科学先进技术设备管理安全生产。实现对涉安人员不安全行为和事物不安全状态,迅速、灵活、正确地预测和解决,实现综合管理设备现代化。牵头单位:安监局。责任单位:开发区、公安局、有线、各镇。

(四)增强城市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

我县已形成了以石油机械、汽车配件、新能源、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智慧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1、智慧园区。主要是面向园区、企业、居民三种服务对象,通过平台、应用、数据三种服务形式,提供六大服务内容包括网上服务门户、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制造、企业云服务、园区管理服务、公共资源服务等。牵头单位:开发区。责任单位: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人社局、科技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政务办、信息中心、有线、各镇。

2、政企云平台。大力扶持地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人才匮乏、管理滞后、信息化能力弱、产品和市场信息不畅、市场竞争力不足、政企互动渠道窄等问题。通过平台迅速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程度,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目标,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进程,促进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牵头单位:经信委。责任单位:开发区、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人社局、科技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政务办、信息中心、有线、各镇。

3、智慧农业。主要包括实现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12316”惠农短信平台、农业部“12316”云呼叫系统平台、培育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在生产中运用、面向行业应用的农业物联网数据中心、面向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生产管理平台、农业种植标准化管理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农产品物流仓储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牵头单位:农委。责任单位: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科技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政务办、信息中心、有线、各镇。

(五)加快发展创新项目

为又好又快地建设幸福,针对本县特色,在城市发展中,创新技术手段,改变思路,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之路。具体任务包括:

1、智慧旅游。通过三湖、入江水道水乡特色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提供集餐饮、娱乐、景点于一体的全流程服务,从而提升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全县统一、功能完善、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旅游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市场全国化的目标。牵头单位:文广新局。责任单位:宣传部、发改委、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信息中心、有线、各镇。

2、众创空间。从服务平台、运营机制、孵化基金、载体空间、创新学院、文化氛围等方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孵化创新产业。持续优化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引领创新创业进入新时代,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为创新城市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做出新贡献。牵头单位:经信委。责任单位:开发区、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局、商务局、教育局、政务办、有线、各镇。

3、工业物联网。利用RFID技术无线射频自动识别和无线网络,实现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维修等)过程的智能化动态实时跟踪集中监控管理,为企业投资决策、资产合理调配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有效增大投资边际效益和提高资产使用率。牵头单位:经信委。责任单位:开发区、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局、商务局、有线。

(六)有序推进扩展项目

扩展项目42个:智慧市场监管、智慧档案、智慧公交、智慧金融、市民一卡通等。

四、工作要求

1、细化任务,明确进度。各单位要按照要求,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对所有分工任务,都要提出阶段性时间进度安排,以保证贯彻落实工作按进度有序推进。

旅游监督管理范文5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问题;对策

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及发展工作中较为系统、复杂的工作,要想真实展示出我国旅游业开发建设发展的质量,应该认真及时科学地开展针对当前旅游业投资建设发展的工作规划,并对实际工作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切实为推动我国各级旅游业规划建设及其工作的顺利实施发展提供保障。

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旅游文化概念不普及,发展观念较低

虽然旅游文化产业可以促进旅游经济转型和文化产业发展,但相关从业者尚未明确认识到这一点。旅游文化的概念尚未普及,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尚未充分整合,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从业者的发展观念相对落后,无法在模式上实现突破和创新,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低下,第三产业发展无法支撑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鸡肋式的存在,无味可言,弃之可惜。旅游文化是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因此,从业人员不具备应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经验,旅游文化产业没有从概念上与传统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融合。该行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概念。由于缺乏先进的思想指导产业发展,整个产业发展过程呈现出盲目状态,产业竞争仍处于低水平阶段。

(二)旅游文化产业人才严重缺乏

在文化旅游产业中,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旅游相关知识,还要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具备文化产品开发和旅游模式创新的相关规划能力。目前,大多数从业者不具备这种能力。人才素质的限制严重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培养相关人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这使得近年来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同时,政策的缺失也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麻烦。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属于国家资源。他们的发展需要得到国家的认可,这需要政策的补充和帮助。然而,目前的情况是相关政策非常缺乏,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往往受到政策的制约,国家无法对该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同质竞争现象频繁发生。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并监督落地执行效果。

(三)旅游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在对旅游风景资源综合开发保护利用规划过程管理中,有关保护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与现有旅游区整体风貌不大协调,造成风景区旅游人文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景区旅游环境的重大破坏,主要还表现为旅游古迹保护复原工程处理措施不当,新辟设景点项目设计与现旅游区景观环境不协调,甚至破坏了该旅游区本身形成的且具有保留价值的传统历史、文化、民族风格环境和环境气氛。

(四)管理和体制相对混乱,政府内部监管执行力度不够

管理与体制因素作为未来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设等工作规划建设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关键影响评价要素,要想真正体现我国中国旅游业整体发展及其建设规划水平,应该重点针对其政府投资监督管理与机制予以分析。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各地区旅游业经济建设的发展管理工作中,对于加强政府行业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重视不够,使目前旅游业地方发展的建设发展管理与工作制度实施机制不能有效为地方经济旅游建设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因此,在政府现有旅游业经济发展建设与工作规划体系中,政府与建设工作的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自觉将其政府建设监督管理规划工作体系重视起来,这样才能有力保障政府在相应旅游监督管理规范实施活动中,有效科学地为我国政府旅游业开发建设管理工作和实施过程提供有力指导[1]。

(五)产品形式单一,资源整合欠缺

在指导我国现代旅游业规划建设及发展进程中,要想在短期内更好地全面展示中国旅游业发展建设的总体质量,需要适时对现代旅游业开发建设质量作系统及时深入的调研分析,这样做才能全面保障在制定旅游业产品及建设实施工作规划时,有效全面地为我国现代化旅游业及建设发展工作的实施提供指导。但是研究资料显示,目前很多省市区域在发展城市旅游业时,对于一些旅游文化产品基地的保护建设开发工作方面没有及时完善,尚不能有效展示当地旅游业整体发展及其建设效果[2]。

二、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确立科学思路,做好科学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在把握项目实际发展和后期建设进度规划方案中,首先,要避免单纯搞形象工程,要切实考虑如何做好项目建设近期建设目标计划,对项目未来建设远景的规划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其次,要始终注重并突出项目未来远景及发展重点,建立完善起更科学更加有序、合理的地方经济的均衡的分配与制度,以便各个相关行业及旅游相关服务部门之间进行相互协调,开展长期良性的交流和合作,有效扩大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模,达到长期良性、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营造共赢良性发展的格局;最后,要积极合理开发挖掘利用现有各类社会资源,采用发展旅游经济的多种产业综合经营管理方式。

(二)提高部门重视管理程度,强化自身职能加强管理

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统筹调控、指挥监督和沟通协调,特别要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宣传、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改革旧的旅游度假区开发管理体制,改变原有的以街道、乡镇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旅游管理体制和模式,实现度假区管委会统一经营管理,进一步明确区域政府部门和旅游开发商各自的经济权利和义务,按照标准重新制定和修订项目开发经营合同,合理调控区域利益分配平衡,为促进旅游业长期、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三)加速市场改革推进,引入公平竞争交易机制

对市属国有控股旅游生产企业,首先一定要加快转换市场经营的运作机制,实行内部政企产权分开,尽快把下属企业推入市场,取消某些特权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更能实现在现有市场机制作用下真正实现成为自主管理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经营者,提高主动参与国际经济环境竞争的能力,尽快按现有国际案例制度和适应市场需求特点来灵活组织开展生产或经营等活动,以更好促进控股旅游经营企业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四)全面打造旅游产品

推进特色旅游全要素综合配套项目建设,积极统筹搞好景色区项目整体建设方案的编制同时,在从吃、住、行、游、购、娱五方面着手进一步整理挖掘旅游景区及传统民俗特色餐饮,会同旅游有关部门包装策划和对外宣传当地美食名菜,大力培育推进重点景区纪念品产业开发,做好民俗餐饮一条街、旅游特色纪念品一条街项目等一批特色项目景区的策划开发,有效开展项目规划和建设管理。

(五)发展复合型旅游

要加快从单一粗放的传统观光型乡村旅游服务产业向新兴复合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转型。一说到旅游,习惯性的思维还是观光,但要发展观光旅游,就一定得多研究和开发几个大的新景观光区,如果仅靠自己摸索着去做,似乎并不能应对市场的真正需求。旅游产品是一项包含四类产品及内容形式的经济复合型产业,其中第一是生态观光,第二是商务体验旅游,第三是文化度假观光旅游,第四是特种体育旅游,这四类产品有机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合理的现代旅游经济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战略的转向,即产业如何从单一发展转向复合发展,尤其应该是一些传统的生态观光,其旅游产业资源中并不具有竞争力优势,如果不能快速完成经济转型,意味着经济竞争力已开始慢慢下降,即使在一些观光和资源优势比较强的地区,这一问题也已经显现。

(六)旅游产业结构转型

经济条件相对发达的中部地区,第一产业中消费性的服务性经济比重也将逐步下降,第二产业上升空间必将越来越大,第三产业服务业虽然发展到了现在,但却仍处于相对薄弱的位置。发展文化与旅游文化能有力拉动我国整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中国文化旅游业自身在文化自身建设方面也面临产业发展及结构层面的优化调整这一重大历史问题。比如,深圳作为现代化工商业城市,商务功能和城市旅游特色文化功能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商务旅游者的数量愈多,城市的商务旅游的整体品质也能得以提升。再比如,随着上海高速的发展,使得城市中心区周围的房屋地价变得越来越虚高,一般的老百姓都买不起这里的房子,就纷纷往周边城郊搬迁。在这个演变过程之中,上海这个城市就好像是从一个处于中高端阶段的城市逐步演变成了一个更加高端的城市,很多其他中国的城市也都同样在一个高速的发展与成长时期,使我国的历史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

(七)旅游营销模式转型

要善于进行旅游和文化传播中的二次创意营销。游客已经在初步的营销效果的吸引下顺利抵达旅游目的地,接下来就要去加强第二次营销,使一个原本就只是想去停留游玩一天以上的普通游客因为其环境、服务、景致、餐饮设施等方面原因停留玩了大概三四天,然后游客再继续口口相传,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二次营销,已经渐渐变成一个城市旅游营销活动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

(八)旅游国际化转型

中国旅游地产行业下一步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实际上这涉及到我国旅游及相关企业今后良性健康发展的问题。因为中国旅游要实现全面突破首先必须做到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应该努力建立中国旅游区域资源开发强省、强区、强市,要站在发展旅游的区域优势这一战略角度上考虑;二是要形成一批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全国民族重点旅游龙头企业。旅游文化资源经济强省、强国旅游大市,都是在国家以地方政府引导的区域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得以发展成长起来的,并且发展得不错。很多经济和旅游文化资源较发达的地区本来已经发展和形成了旅游业比较好、规模比较大的有相当国际分量的国际大旅游大经济目的地。但是国内很多具备强大影响力和规模的现代跨国大型旅游产业经营集团企业却至今未完全建立形成,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市场自身不愿被开放。由于整个市场都不大愿意被开放,使跨国旅游产业很多运作机制在实践中得不到有效培育和完善;同时由于不予以真正开放,使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都将精力转移到如何让相关政府文件得到审批,而对该企业本身发展及整合资源缺乏关注;而且如果由于对企业市场不予真正开放,使整个国际旅行社业自身原有的国际业务分支体系无法建设或者不能完整发展成熟起来,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网络化的国际性旅行社市场经营及运作的体系,旅行社规模就没有可能也无法进一步做大[3]。

(九)转变观念,培养人才

完善制度是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转变产业发展观念,培养专业人才,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制度保障等措施,从而提高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产业从业者要转变生产观念,加强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整合。例如,山东曲阜的孔庙既是一种文化资源,也是一种旅游资源。通过举办孔子诞辰、成人礼仪等文化活动,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高校还可以设立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政府也可以及时跟进制度建设,引导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文化产业与其他地方产业的相互促进,形成产业链,实现区域经济发展。

(十)依托文化作品,打造文化品牌,树立旅游形象

从业者也可以依托优秀的文化作品,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形成有效的宣传,使旅游与文化相互促进。例如,在琅琊山的开发中,可以依靠欧阳修的著名文章《醉翁亭的故事》,将地理旅游资源整合到文化旅游资源中,吸引文学爱好者前来参观。还可以创建相关的文化品牌。例如,旅游城市厦门是一个完全依赖旅游业的城市,通过有效开发现有旅游资源、优质服务和丰富多样的旅游形式,厦门创造了独特的厦门文化,形成了旅游品牌,使其在竞争中具有优异的竞争力,避免了与其他地区的同质竞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旅游业规划发展建设活动中,为了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反映、展示当今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建设水平,应该着眼于在旅游业整体发展的建设规划中,对一些重要问题开展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这样才能确保规划和发展对策研究的协同推进,并及时为今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建设与规划研究提供指导。当前提升景区旅游业内涵发展的主要举措,应主要体现在加强政府规划主导,健全配套政策体制;整合现有旅游要素资源,优化提升产品结构;完善内涵文化环境建设,塑造提升产品品牌内涵;加大对社会资金建设投入,开展多层次全域开发旅游等方面。

参考文献:

[1]何静.中国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结构转型的时变影响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1):99-104.

[2]马波,高丽鑫,寇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机理探析——以旅游性价比为中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6(1):16-24.

旅游监督管理范文6

关键词:旅游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一、旅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风景区在国画过程中漠视文化的导入

每一个风景旅游区,都有它们的文化背景、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渊源上修建而成,都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一个游客之所以来到一个景区游览,就是要来感受景区文化的氛围,从而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一个景区的文化内涵不但有其自身的历史沉淀,还有这个景区工作人员对这个景区的理解。“祖国河山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这句话可以很好的体现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景区员工对游客们游览景区感受的影响。但是要达到上述的这种效果就需要景区的管理层对景区文化内涵的导入。只有优美的风景和景区员工生动的讲解才能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产生良好的服务体系,朝着更为长远的道路发展。

(二)有关旅游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的旅游业从开始到现在,大概已经持续了20年,逐渐打破了一时一地的局限,发展成现在说走就能走的旅游模式。但一直到今天,仍旧没有一部权威而健全的旅游法解决旅游中出现的问题,导致目前的旅游案件堆积成山。就现有的法律法规来说,它们在实际运用方面还有着需要补充和完善的方面。首先是实用性不强,规定不够具体。比如,在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及其赔付标准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表述,实际工作中也缺乏操作的依据。其次是法律法规实用的范围比较窄,比如,在旅游过程中,涉及到航空、旅游景区(点)、酒店、餐厅等出现的诸多问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管。最后是对旅游问题的制约影响力较小。例如,在旅游过程中涉及到的航空、道路交通、宗教、文物古迹、景区等方面的问题,现有的旅游法律法规无法对其进行管制。

(三)旅游产品与市场需求的脱轨

我国的旅游市场逐渐全球化,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是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宣传、接待上与市场需求不符,从而造成了旅游产品与市场需求的脱轨,导致市场发展的趋势与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不适应。总体来说,我国的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还处于萌芽时期,我国主要以观光型旅游为主,追求流量大的旅游接待,旅游的产品缺乏精细、缺乏专业,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因此,这也是我国现阶段旅游产业提升缓慢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从而导致旅游产品供给水平不高,形成恶性旅游模式。

(四)景点的破坏现象严重

这一点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法律。在许多景点可以看到景点被游人破坏,即在文物或古迹上乱涂乱画等现象十分严重,同时,更多的游客无视景点秩序,即不排队插队,为了拍照挡住景点道路造成景区拥堵等,给景区带来了很多不文明现象。

(五)旅游组织机构不健全

旅游机构作为群众性组织,却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因此,相关部门在旅游协会和结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发挥相应的指导性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旅游管理模式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地方对旅游行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大多数地区的旅游机构存在不健全问题,尽管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但却很少尽到相应职责,并且存在人员松散等问题,导致旅游机构和管理部门无法实现相互协调的关系,管理机构也难以做好旅游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旅游组织机构还存在与政府沟通不协调的现象,由于缺乏专业监管和地方政府的协助,很多地方的旅游机构会自成体系,并展开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但是这些旅游机构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多数将自身的发展放到了首位,旨在维护企业的利益和经济收益,进而忽略了监管工作原来的目标,自主监管体系的建立也就失去了意义。上述现象导致旅游机构在解决游客问题和旅游行风建设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弱化了监督管理工作的应用效力。另外,大多数旅游机构缺乏与政府之前的有效沟通能力,因此,往往会出现管理脱节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凸显了旅游机构和政府监管之间的矛盾。

二.就旅游管理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解决方案

(一)扩大对外交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

对提高旅游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来说,要加强考察、参观、交流工作,要扩大对外交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就是要让一些旅游企业单位代表去到旅游业发达的地方来实地考察,学习,借鉴他们良好的经验教训,先进的管理方法,科学的管理模式,并带回来用于各自企业的实际中,并开展同优秀旅游企业的横向联合活动,尤其是与邻国和海峡两岸等地的旅游客商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二)规范旅游行业的秩序

推进行业自律,旅游行业应该及时检查旅游产业发展的漏洞与薄弱环节,并及时的整顿和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的秩序,推进诚信体制建设,遵循相关规定,坚决推行《行业自律规定》,逐步提高旅游企业的规范自律精神和意识,严格诚信办事,提升旅游行业人员素质,让各旅游协会会员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增强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完善跟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应的旅游业法律法规,规划好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认真修改和调整城市旅游的规划,旅游土地利用率及一些基础设施的规划,并且都要按照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也可以通过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来管理行业现状,如:设置“中国旅游日”等等,适度让景区整顿修葺,从而更好的发挥其效用。同时,认真落实带薪休假的制度,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抓紧旅游综合立法,制定相关的旅游法来进行旅游市场监督,保护环境,规范游客自身行为。

(四)加大旅游监督与处罚力度

管理旅游行业的同时,要加强上级监督和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罚措施,。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旅游监督和处罚措施,加大旅游管理中的监督处罚力度。由于旅游监督处罚的主要部门是政府相关旅游管理部门,所以相关旅游管理部门要使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旅游监督处罚,例如加强行政许可审批;加强不同程度的监督处罚。在旅游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加强旅游网络体系的建设

当前是旅游行业同时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的时期,金融危机依然是影响旅游企业发展效益的主因素,但是在相关基础设置不断建设的形势下,旅游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示出来,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看到了旅游业的商机,并投身到旅游机构建设中旅游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为此,各个旅游机构需要围绕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大局,制定总体性发展方案,加大对旅游项目的宣传力度,以扩大企业经营范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质量和效果。为此,旅游机构需要在不断的推广过程中,以现行管理模式中的缺陷为基本出发点,应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协调和沟通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网络信息构建的方式完成企业运行计划规范和投资开发战略制定等工作,积极展开市场调研活动,为旅游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数据和信息。通过构建网络体系的形式,旅游机构可以实现对民间代表意见的统计,进而实现与行业机构、对外组织、旅游团体之间的有效沟通,扩展咨询规划功能,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并且实现了新技术、新标准、新方向等信息的共享,将旅游方面的新成果扩展到整个行业中。

(六)适当举办业界活动

旅游监督管理范文7

旅游业是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但当前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着发展困境,使得我国旅游产业发展速度放缓。而我国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旅游行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此种情况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管理体制的先进性与完善性不足

当前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主要困境就是管理体制先进性与完善性不足,导致旅游管理的有效性较低,甚至导致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脚步放缓。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社会群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加重视精神追求,旅游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但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比较落后,旅游管理体制僵化,并未跟上时代步伐,无法满足社会发展新时期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比如管理权限混淆,多个管理部门权限重叠,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现象十分普遍。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管理效率,还会导致很多不良影响,严重延缓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管理制度是组织运转、推进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当前我国旅游企业对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僵化,管理制度粗陋,既对经营活动、员工行为缺乏有效管理,又不能激励员工工作热情,长此以往,企业乃至行业发展活力逐渐丧失,整个旅游产业必将陷入发展僵局。

(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旅游产业发展中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也是当前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之一。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群体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明显提升,环保意识也明显增强,在旅游过程中对生态景观的要求也比较高,但受到资金因素的影响,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尤其是在环境美化绿化、排污处理、公厕数量及景点道路等方面,设施建设存在不足,导致旅游景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不仅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甚至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制约。

(三)旅游产品开发趋同

就当前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普遍追求高经济效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旅游体验,旅游产品开发趋同,缺乏独特性和吸引力,导致旅游产品出现同质化问题,旅游景区项目也存在相似性,这就极易导致游客出现审美疲劳。与此同时,旅游产品开发趋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且投资建设存在重复性,给旅游市场的稳定健康运行造成阻碍,长期以往不利于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突破旅游管理困境的方法

(一)明确旅游管理主体,健全旅游管理体制与监督体系

现代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政府在旅游管理中扮演着引导与监管的角色,以维护旅游市场的良性运行。由于旅游产业发展比较特殊,其中包含的产权关系主要体现在资源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的关系。为有效应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在管理体制方面的困境,应在全面把握所有权与经营权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旅游管理主体,健全旅游管理体制与监督体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优化旅游管理方式,以协议方式通过企业市场化经营方式对自愿性资产进行管理,而对于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要通过产权转让的方式来实现,以保证市场化经营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管理权限的科学划分,有助于规范旅游管理行为,即便在景区管理、旅游项目开发、资源保护等方面出现问题时,也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保证旅游管理有制度可依。对于旅游管理来说,市场监督体系的健全,需要行政部门积极贯彻国家政策法规,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履行部门在旅游管理方面的具体管理与监督职能,以旅游景区经营方式作为管理对象,严格且公正地做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等工作,保证旅游管理的规范性。要结合旅游管理具体情况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体制与监督体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履行部门职责,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旅游违法经营方式进行惩处。旅游管理监督体系的完善,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旅游管理系统平台,将新闻媒体与社会各团体组织纳入旅游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中,加大旅游管理监督力度,从而为旅游行业发展营造优良空间。

(二)拓宽融资途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针对旅游管理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的问题,在旅游管理过程中,应积极拓宽旅游项目融资途径,满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切实改善旅游管理效果。具体来讲,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国家每年会下拨政策性资金用于推进旅游产业发展,针对此种情况,旅游管理部门应把握这一机会,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有效应对旅游管理困境。与此同时,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应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政府方面应加以引导,基于商业资本开展旅游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链,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这是改善旅游管理成效的重要途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在道路交通方面,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综合的旅游交通网,使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交通网。城市道路建设方面,要遵守相关规定,了解主干道和支路的重要性,保证城市旅游道路通畅无阻。在旅游景点,要规范设立明显的指示牌和警示牌,建立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满足自驾游和徒步旅行的游客的出游需求。与此同时,要在旅游区建设一定规模的停车场。虽然有的旅游地区已经建有停车场,但仍需扩建,以便在旅游旺季满足游客的需求。在旅游接待方面,要妥善解决好饮食和住宿问题,保证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吃好、休息好。对于我国旅游地区的基础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实现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优良条件。

(三)推进旅游项目开发,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要突破旅游管理的困境,应积极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全面提高旅游管理水平,以带给游客全新的旅游体验,为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持。就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未得到成熟开发,尤其是部分旅游景点潜力巨大,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在此种情况下,应加大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力度,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在保证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旅游项目质量,改善旅游产品类型,为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特殊性,旅游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对旅游产业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具有高度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的旅游管理制度,能够对旅游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调配,激发旅游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服务水平。创新发展模式的形成,有助于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实力,提高旅游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应对旅游管理困境,推进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语

旅游监督管理范文8

[关键词]全域旅游;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全域旅游是提升我国旅游业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牵引和带动作用的一种思想理念的迭代,也是一种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公共政策的创新。面临东北振兴等重大战略机遇,大连全域旅游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新机遇拓展了大连旅游发展新空间,同时也对大连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大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和优势

大连市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中国近代历史旅游资源,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拥有“浪漫之都”、“北方明珠”等诸多美誉。根据大连市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接待海内外游客9398.43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实现旅游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12.5%。大连市继续保持在东北地区旅游优势地位。

(一)拥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大连作为以“浪漫”著称的海滨城市,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优势,“礁岛呼应,山海相连”的地理特征,“半部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印痕等旅游和文化资源,形成了传统上以中山路、滨海路为主的市容观光线路、以旅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以金石滩为代表的地质观光线路、以冰峪沟为代表的山水旅游线路、以樱桃采摘等形式为代表的农业观光旅游线路等众多旅游产品。在传统旅游产品基础上,近年来又兴起了滑雪温泉游、休闲度假游、康养旅游、垂钓游、邮轮旅游、房车旅游等新业态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文化特征。

(二)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形成体系。大连市文旅局作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下设各区县文旅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大连市旅游协会作为行业协会下设旅行社分会、教育分会、导游分会、邮轮分会、酒店分会以及民宿管理分会等分支机构,协助参与行业管理。近年来,全市旅游加大检查监管惩处力度,完善旅游投诉处理三级网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通过协会和联盟加强行业自律。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旅游交通服务、住宿接待、餐饮购物等旅游配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三)公共服务基础不断改善。旅游交通发达,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大连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北部与东北大陆相连,铁路、公路形成网络,大连北站处于哈大高速铁路干线终点,是东北地区铁路的重要枢纽之一,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国内外航线四通八达,大连市海岸线长达1906公里,有专业码头多处,海运发达,已形成了海陆空相互协调的立体化、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运输体系,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十分便利。大连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全市现有公交线路155条,已开通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和12号线,规划建设中地铁线路多条。每个新建小区都配备公交线路,各村镇之间也有客运交通,伴随私家车的逐渐普及,乡村道路建设的日趋完善,乡村自驾游发展日益火爆,房车旅游也成为旅游产业新宠。

二、大连市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

大连市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较好,但与国内全域旅游发展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仍存在短板和不足,发展全域旅游还需要对现有资源基础进行梳理和整合。目前大连旅游影响力和美誉度有所下降,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存在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变慢,整体实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和管理机制陈旧等问题。

(一)产业发展速度下降,旅游吸引力减弱。大连市旅游产业发展近来增速不明显,甚至出现下滑迹象。城市旅游吸引力减弱,缺少领军企业,旅游产品生产商多为中小微企业,缺少合作共赢机制,抗风险能力较差,竞争力不强,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易于模仿,对季节依赖性强,缺少过硬的淡季旅游产品,整体旅游产品呈现出“有景区没景点,有景点没特点”的特点。旅游产业融合程度较低,旅游产业链条有待延伸,旅游产业效益较低,文化内涵发掘不够,不能实现提质增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在国内排名下降。根据2019年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大连在众多旅游城市中综合排名位于第24位,其中接待旅游者总人数排名35位,旅游总收入排名第24位,旅游业收入比重排名24位,交通便利程度排名第23位,旅游基础设施排名第14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0位,勉强维持东三省领先位置。

(二)全域旅游发展缓慢,旅游管理机制创新力不足。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道路做出部署。大连市在2018年12月出台《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域旅游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政发[2018]46号)文件,提出了大连发展全域旅游的指导思想、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但全域旅游发展任重道远,全域旅游发展还需要加强供给侧改革。

(三)智慧旅游程度不高,全域旅游发展动力不足。智慧旅游硬件建设有待提高,平台设计人员与旅游专业人员沟通不够,智慧程度不高。很多旅游景区没有官网,即使有官网,景区网站在线信息更新也不够及时,界面单调乏味,缺少吸引力。旅游营销信息滞后,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旅游宣传界面不够友好。另外,旅游景区内网络信号不好,影响旅游者体验,国际化酒店集团旗下酒店网站情况较好,一些星级较低酒店民宿的智慧旅游程度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全域旅游发展呈现出动力不足的疲惫状态。

三、大连发展全域旅游的管理机制创新

借鉴国内全域旅游发展成功范例,从管理机制创新的视角,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入手,对大连发展全域旅游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智慧旅游畅通全域旅游运行机制。智慧型旅游的关键就是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游客能够查询各种类型的旅游线路,了解到各个景区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措施,并对游客的出行给出合理的建议,并能够根据游客的需要显示相关的景区信息。此外,这一平台能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购买门票、预定酒店、选定出行方案,在旅游途中实时显示景区的各种信息。景区的管理人员能够在这一平台上了解到未来一个时间段可能前往自身景区旅行的游客数量。地方的管理部分能够在这一管理平台上了解到游客的到来对当地的交通运输、住宿等产业带来的影响。该平台在构建的过程之中基本架构和核心模型如图所示。这一平台的构建将极大的提升游客出游的便利性,提升景区管理人员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的服务效率,对于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通过智慧旅游建设,完善旅游预警系统,改善旅游者旅游效率和旅游体验。

(二)服务型管理提升全域旅游动力机制。全域旅游运行过程中应以服务型管理为特征,推行公开透明的施政过程。服务型管理要求政府部门深化供给侧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以服务为导向,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动力。首先,政府要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对旅游企业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技术指导,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基于产教深度融合,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加大对业界精英,非遗传承人、跨界人才和策划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旅游智库,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和建议。其次,服务型管理要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渠道,实现公共治理下公共物品供应,做好顶层设计,将全域旅游发展各环节紧密链接,共同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避免破坏性开发,为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第三,服务型管理要注重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人、财、物条件,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升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和核心竞争力。通过调动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激发全域旅游的内生动力,提升全域旅游动力机制。

(三)社会化监督固化全域旅游约束机制。社会化监督的主体包括政府、行业协会、高校、联盟团体、企业、农户、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政府通过宏观监管下的市场化管理,进行资源合理化配置,打造“主客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对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附近村落、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购物休闲场所和旅游者出入(车站、空港、码头、高速路闸口)情况,进行数据监控和分析,建立有效的旅游预警机制,指导全域旅游相关政策的出台、实施过程监控,及时进行施政反馈。行业协会、高校和企业共同组建校企产教联盟,搭建沟通协调的平台,推动旅游产、学、研、用的深入合作,通过人才培养和旅游服务模式创新,保障旅游服务质量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农户、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作为利益相关的个体,可以通过从各自视角,观察全域旅游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调节个体行为,进而影响全域旅游市场,让市场自发调节,形成以核心品牌景区景点为主,相关旅游产业辅助发展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通过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有机实施社会化监督,形成全域旅游健康发展多元化、全时空的约束机制。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