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范例

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范文1

关键词:绿色经济;新理念;绿色经济

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破坏,引发了资源浪费问题,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实现经济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广泛推行绿色经济新理念,展开绿色经济研究工作,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

1绿色经济新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经济和环境实现协调平衡地发展,此为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受到广泛欢迎的一种经济新形式,不仅符合国家经济形势要求,更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绿色经济新理念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对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提高,促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转变,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来开展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开展绿色经济工作时应对污染和环境破坏行为进行有效处理,遵循先治理后开展的原则,最大程度地保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

2运行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重要性认识的逐渐提升,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绿色经济新理念逐渐实行。绿色经济的开展不仅充分发挥了新技术的功能性、提高了整体经济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还降低了不必要的劳动力成本,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成本的降低,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实现环境保护。运用新型科学技术能够实现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有效防范,缓解环境压力。绿色经济发展可有效促进传统经济工作模式的改变,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止污染转移与扩大。绿色经济工作使整体经济结构发生转变,令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了绿色经济推动绿色消费。落实绿色经济新理念,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

3绿色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实际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由于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依然采取传统的经济模式开展工作,缺乏对绿色技术的应用,整体生产安全性不高,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浪费,对企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利于绿色资源开发。企业发展过程中想要融资,一般会通过商业银行和政府投资两种方式,如果资金不到位,就很难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导致投资不足,很多项目难以开展,无法实现绿色经济发展[3]。

3.2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薄弱

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薄弱,仍采用传统的消费模式,缺乏对产品健康性和绿色性的考虑,消费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度消费等不健康行为,导致整体消费市场不稳定,不利于社会发展。很多产品缺乏创新性,即使有的产品实现了创新与发展,但是绿色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很多消费者没有能力购买,无法实现绿色消费。有关部门对于价格和市场规范性缺乏管理,部分绿色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从整体上看,绿色消费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4]。

3.3企业缺乏绿色经济意识和创新性

企业缺乏绿色经济意识。很多企业受传统模式影响较大,在开展工作时对先进技术不够认同,缺乏相应的融资和技术渠道,导致难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降低成本,生产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和生态环节,不利于生态发展。很多先进技术和设备都需要较高成本,而部分企业信息网络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难以实现绿色经济[5]。

4开展绿色经济工作的具体方法

4.1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在整体发展中至关重要。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与控制,根据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情况,制定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绿色经济。应在不同绿色经济产业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扶持,使绿色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实现对绿色经济新理念的推广与应用。政府颁布的各种优惠政策,有效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能够实现自然资源有效利用,加强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自然资源紧张问题。除了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外,应根据不同绿色经济发展内容和要求标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绿色经济有效开展,还要制定奖惩制度,针对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障企业健康绿色发展,对于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要进行及时取缔和处理,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性[6]。

4.2在企业中推行绿色经济新理念

为实现绿色经济新理念的有效落实执行,相关部门应针对企业开展讲座和论坛,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到绿色经济新理念的功能与作用,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引导企业发展绿色经济,加强对新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应用,实现环境保护,有效推动企业健康绿色发展。应针对不同企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资金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推广新型环保技术和科学技术,实现绿色化创新发展,转变传统企业生产结构,实现产品结构优化,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进步。应加大监管力度,防止环境破坏和污染,引导企业开展先治理再发展的理念,实现传统企业经济转型,减少污染气体排放,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4.3引导人们开展绿色消费

应通过绿色经济来引导人们开展绿色消费,实现传统消费模式和观念的转变。应出台或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减轻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实行绿色消费制度与政策。在日常生产中,要加强对绿色消费的宣传推广,引导人们重视环境影响,停止不良产品生产及售卖。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绿色消费观念的认识,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浪费,避免环境破坏,以绿色消费推动绿色经济。

5结语

绿色经济范文2

1.1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任何行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实现自己的发展,而是要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下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从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来考虑,建筑业都应当以绿色低碳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用最小的资源消耗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适用的使用空间和居住环境,实现建筑经济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2改变建筑业粗放型发展方式的要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我过当前的建筑模式大都是高消耗、高投入的,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严重背离,并且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国的建筑业没有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致使工作效率低下,产值与其它行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还有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恶性竞争,压低报价最后通过偷工减料的方式盈利,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创造绿色建筑为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3保护环境的要求。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能源、资源、环境都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国建筑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还有一些建筑在没有规划好就开始施工,最终导致快要完工的建筑被摧毁,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建筑物产生的垃圾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已经占了城市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还多,每年因拆除旧建筑物和建立新建筑物所产生的固体垃圾已经达到3亿吨,建筑物内部的取暖设备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占到气体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建筑施工带来的噪声污染已经非常严重,鉴于建筑行业给资源、能源、环境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迫切需要走绿色建筑经济之路,实现建筑与环境、生态、资源的和谐发展。

2、建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提高绿色意识。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绿色意识,是促进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大对绿色意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加大绿色知识的宣传度,让普通市民加强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让市民积极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社会成员的节约意识,大理贯彻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理念,让节约意识深入人心;积极鼓励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强对社会成员绿色低碳建筑经济知识的普及,让社会各界了解到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的绿色观念培养,通过对施工一线人员的绿色建筑理念培训,加深他们对绿色建筑经济的认识,并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严格要求自己,在施工中贯彻绿色理念,用行动做到绿色施工;最后,全国高校要不断完善绿色建筑经济有关学科建设,培养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绿色建筑经济人才。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接受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就能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进行绿色设计。设计是建筑业的重要环节,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设计不仅决定着建筑物的外观美,还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建筑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把好设计关,首先要聘请拥有绿色理念,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担当,设计人员在进行规划、制作设计图时,要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统筹考虑到选材、施工、设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进行建筑物内部设计时,更要引用绿色设计理念,不仅追求设计的舒适度,更追求设计的环保性,在设计施工方案时,采用先进的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尽最大努力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生存空间。

2.3推进建筑行业绿色运营与回收。绿色建筑不是单纯字面上的绿色建筑物,而是要实现建筑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和谐,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把对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把对资源的利用提到最高的水平上,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建筑行业绿色运营与回收能够大大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要想实现建筑行业绿色运营与回收,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首先作为建设单位,要选择优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对绿色建筑进行管理;其次物业管理公司还要建立完善的节能环保制度,同时加强对制度的监管,还要建立绿化制度,提高建筑绿化质量和水平,有效控制建筑垃圾的流向,进行分类回收处理;最后,对于生命周期终结的建筑,要雇用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拆除,尽最大努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尽最大可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2.4引进先进的技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是施工技术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机械化水平较低,大大阻碍了施工效率的提高。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实现技术创新,不断引进国外优秀的技术,更新建筑物原有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实现绿色施工方法的创新,同时要敢于淘汰落后的设备,不要把眼光仅放在减少资本投入上,要把重点放在绿色建筑经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通过引进优秀的人才,为绿色建筑经济领域注入生机和活力,通过技术和人才实现建筑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可行之路。

3、结束语

绿色经济范文3

【关键词】绿色经济;绿色技能;构成要素

1引言

绿色技能是指直接或间接减少碳排放、减少环境影响或在企业及社区内产生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结果所需要的技能(Lin-daCondon,2015)。饭店业绿色技能是指饭店业从业人员在规划、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坚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健康为理念,以科学的设计和有效的管理、技术措施为手段,以资源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服务的知识、态度和能力。饭店作为“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能耗一般是每平方米160千瓦/小时以上。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饭店业的绿色化建设,但饭店要实行绿色管理,就必须首先培养从业人员的绿色技能。目前,对于绿色饭店、绿色旅游的研究不少,但基本囿于研究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和具体措施,较少有研究者关注饭店从业人员的绿色技能开发。事实上,绿色技能不仅影响着饭店从业人员的绿色品质,也是他们获取绿色服务经验,解决绿色管理问题,对饭店所有活动在绿色理念下进行调节与控制,实现饭店绿色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汤霓认为绿色技能既包括提供可持续发展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也包括交流、谈判、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行为及实施组织变革所需要的非技术技能;加拿大的HelenKnibb认为绿色技能包括专业技术(职业)技能、广泛职业技能、过度职业技能和通识或核心就业能力;澳大利亚国际技能网络主任LindaCondon(2015)认为绿色技能包括通识技能、特定专业绿色技能、可持续发展技能。本研究基于《绿色饭店》(GB/T21084—2007)国家标准和《绿色旅游饭店》(LB/T007-2006)旅游行业标准,以饭店从业人员绿色技能为对象,通过对饭店从业人员的调查,初步编制《饭店业员工绿色技能调查问卷》,构建饭店从业人员的绿色技能结构模型,明确饭店从业人员绿色技能的构成要素,以期对饭店业绿色技能开发提供依据,为提高饭店业从业人员的绿色素质提供帮助。

2研究方法

2.1编制问卷

2.1.1编撰访谈提纲

本文根据已有文献对绿色技能的定义,在分析《绿色饭店》(GB/T21084)国家标准和《绿色旅游饭店》(LB/T007-2006)评定标准、《饭店业碳排放管理规范》(SB/T11042)、《健康客房技术规范》(SB/T10582)、《餐饮业现场管理规范》(SB/T10580)等4个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万豪国际酒店集团的“绿色技能”清单和8家国内五叶级绿色饭店的《创绿细则》(创建绿色饭店活动手册),形成了一份《饭店业员工绿色技能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内容包括了访谈对象对绿色饭店的认同度,本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工作中要用的绿色技能,单位员工绿色技能掌握现状等5个方面。

2.1.2访谈实施

访谈对象共计20人,包括国内知名绿色饭店的从业人员9名、浙江大学饭店管理专家1名、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行业专家1名和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教师9人。访谈时声明访谈结果只用于学术研究。根据访谈提纲围绕绿色技能进行了开放式谈话,每人访谈时间约为30分钟。依据访谈记录整理资料后,发现存在的不足在及时补充访谈提纲后又对部分访谈对象开展了第二次访谈,力求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对所有访谈资料整理分析后,形成了《饭店业员工绿色技能调查初始问卷》,该问卷包含43个绿色技能条目,分为4个维度。通过在小范围内开展试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5份,运用SPSS20.0进行分析,删除了载荷值在0.4以下的条目,合并了5个题义相近的条目,结合绿色技能研究专家的修改意见后,整理得到一份含有25个绿色技能条目的《饭店业员工绿色技能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5分法,要求受访者根据自己对条目的重要性由非常重要~非常不重要分别给予1~5分。为了消除受访者在测试的过程的社会默许定势倾向,问卷采取了正向题和反向题的相结合的形式。

2.2正式施测

选择分布在华东、华南、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区域的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教师和饭店业从业人员为受访对象,通过实地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为96.25%,网络发放问卷162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共计收回有效问卷395份,其中对82名受访者进行了重测。受访者基本情况是男性占42%,女性占58%;城镇居民占75.2%,农村居民占23.8%;来自于企业的占44.3%,学校占55.7%;年龄在22岁以下的占22.8%,23~30岁的占20.5%,31~39岁的占35.9%,40岁以上的占20.8;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的占192%,1~3年的占20.3%,4~7年的占15.7%,8~15年的占26.3%,15年以上的占17%;学历在初中以下的占1.5%,高中或中职的占7.6%,高职专科的占23%,大学本科的占25.1%,研究生及以上的占41.3%;所在单位是绿色饭店(学校)的占26.8%,不是绿色饭店(学校)的占73.2%;曾经有过绿色工作经历的占46.1%,没有绿色工作经历的占53.9%。

3数据分析

采用SPSS20.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AMOS21.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3.1探索性因子分析

经过KMO和Bartlett的检验,发现KMO值为0.900,近似卡方为5375.634,自由度为300,Sig.<0.001,达到显著水平,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20.0采用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可以抽取6个公因子,累计解释总方差的65.971%。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内各条目的意义,发现一阶因子可以分别命名为绿色营销技能、自主学习技能、低碳循环技能、环保设备使用、节能技术运用和服务创新技能。因子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见表1。

3.2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

调查问卷的25个条目借鉴了已有文献、《绿色饭店》国家标准、《绿色旅游饭店》(LB/T007-2006)评定标准等4个行业标准、美国万豪酒店集团、澳大利亚旅游类专业绿色技能清单等研究资料,经过开放性问卷调查,行业专家访谈,研究团队审核等几个步骤,保证了问卷条目能够反映饭店业绿色技能开发的实际情况,同时在初测时收集了75份问卷,并根据初测情况在征求有关专家的建议后,对一些条目进行了调整。通过表1可以发现,所有条目的载荷值都在0.45以上,证实问卷的内容效度较好。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发现可以提取6个一阶因子,解释总变异的65.971%。验证性因素分析也得到比较理想的拟合指标,进一步证实了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发现问卷的Cronbacha系数为0.938,F=9.697,显著性水平远小于0.01;在类相关系数表格里,发现平均测量的类相关性的95%置信区间为0.928~0.947,由单个条目所得的类相关度为0.377,低于用平均分所得的类相关度0.938。本问卷的分量表的a系数最小重测信度系数0.675,总问卷的网络问卷信度系数为0.941,说明该问卷稳定可靠。

3.3验证性因子分析

采用AMOS从最大似然估计进行模型运算,发现饭店业员工绿色技能的拟合指数如表3所示,可以发现模型的拟合度较好,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4结论与建议

4.1绿色技能的“树根”模型

为6个一阶因子命名时,本文仔细分析了每个条目的实际含义,认为6个因子分别表明了饭店业三种不同类型的绿色技能,借鉴刘育锋(2014)的相关研究,可以将绿色营销技能和自主学习技能归为绿色管理技能,将服务创新和节能技术运用归为绿色技术技能,将低碳循环技能和环保设备使用归为绿色操作技能。因此,饭店业员工绿色技能结构模型包括3个维度,6个因子和25个构成要素(见表1)。其中绿色管理技能是核心,犹如一棵树的树干,支撑着绿色饭店这一“绿色果实”;绿色技术技能是关键,犹如一棵树的主根,为绿色饭店输送绿色营养和养分;绿色操作技能是基础,犹如一棵树的根须,为绿色饭店建设提供绿色营养和养分。

4.2绿色技能的内涵与层次

绿色管理技能是指饭店从业人员在行驶有效绿色管理职能时所需要的绿色知识、绿色能力和绿色态度,它包含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环境道德和环境意识,参与创绿饭店的意愿、快速理解顾客绿色消费的要求,向顾客宣传垃圾分类处理,引导客人开展低碳行为、参与环保活动等。绿色技术技能是指饭店从业人员掌握和熟悉绿色饭店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作的能力,作为一名绿色饭店的从业人员,虽然没有必要成为精通绿色技术这一专业领域的专家,但仍需掌握与饭店业相关的绿色技术,它包含了能源使用监测和对比分析的技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能与能源利用技术和水、材料等资源利用技术等。绿色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能够顺利完成的绿色操作活动的技能,它包含了绿色节能设备的使用,废品回收分类的技能、低值易耗品的二次利用的等技能。上述三种绿色技能对于一名饭店从业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其应该掌握的绿色技能的侧重点也是有所区别的,图2就清晰的说明了饭店从业人员的绿色技能与不同层次员工之间的关系。

4.3进一步建议

绿色经济范文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环保投入少、人们环保意识较差,农村的环境建设并没有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如何建立一种农村经济绿色增长模式,成为了广大农业工作者们的重点研究课题。

[关键词]

农村经济;绿色增长;模式

1农村经济绿色增长模式的概念

农村经济绿色增长模式指的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农村经济增长模式。效率要求农村经济发展不能像过往一样粗放式经营,而且应该同城市经济发展一样是高效的。和谐要求农村经济发展不应当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持续要求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不应该盲目上马一蹴而就,而是连续发展充满后劲。

2长期以来违背农村经济绿色增长模式的做法

2.1农村土地的过度开采与掠夺式开发

新农村改造与房地产的盲目开发,对于大片良田的征用。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投资,盲目开发,造成大面积的良田流失和耕地大面积减少,形成很大的浪费与资源流失。有些地区为了发展畜牧业,过度放牧,从而造成牧场退化,特别是一些地区,人们为了追逐短期利益,过度砍伐树林,致使得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地利用强度加大,土地肥力大大衰退。这些问题都严重伤害了农村生产的发展,也许短期里看不出什么,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短视的结果只能带来短暂的发展快感,却挡住了长远发展之路。

2.2城乡小型工厂对农村环境的破化

乡镇企业的兴起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污染了农村环境。乡镇小工厂的建立与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动经济发展,为人民带来现实利益的同时,又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影响着附近人民的生活。有的工厂排出的废水进入农田,造成庄稼大面积死亡,有的工厂排出的废气造成周围居民患病原因。

2.3农药化肥滥用严重破坏了土壤与地下水资源

化肥的使用提高了土壤的肥性,各种农药的使用成功防治了农作物病虫害,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成功解决了几亿国人的吃饭问题。虽然化肥作为化学药品,可以为土壤带来养分,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会使土壤的通气性变差,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另外,喷洒的农药,大部分具有毒性,有些还是剧毒。这些有毒的农药喷洒于农作物上,土壤之上,长期残留在土壤与水资源中,严重破坏了耕地与水环境,危害人畜健康。

3强化农村经济绿色增长模式的有效措施

3.1加强立法管制是农村经济绿色增长的制度保障

国家立法管制,进行经济行政干预,采用技术普及对环境进行保护,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令广大农民群众懂得环境破坏对我们的危害,增强他们的环境危机意识。向农村派驻技术员,教会人们合理利用已有资源,特别是对于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与必要的培训,投入技术与教育,一方面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增长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3.2加强监督和宣传是农村经济绿色增长的必要手段

加强环境监督,在努力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改善破坏的生态环境,努力恢复生态。教育和培养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农业生产活动的污染和破坏。对污染源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培养一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朋友,让他们做环保督导员,进行自治自查,帮助宣传环保知识。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群众的致富观念,转变生产与生活方式,让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合理的发展。

3.3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是农村经济绿色增长的基本计划

能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石,但是我们通常所用的煤炭、石油、木材等能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而且这些能源利用以后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排放,所以要践行农村经济绿色增长模式应该设定一个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基本计划。云龙地区发展清洁能源有许多优势,这里大部分是山区,水利资源和风力资源都十分丰富,兴建水利发电风力发电等都属于利用清洁能源,只是兴建这些工程投入比较大,因此应当考虑更多简单易行的清洁能源开发方式。本地农村居民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养殖业和种植业会产生诸多生产垃圾,长期堆积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滋生病虫害。但是如果把这些生产生活垃圾,即动物粪便和植物秸秆等这些东西用作沼气生产,在农村地区积极兴建沼气池,除了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改善卫生状况、改良农村土壤肥力,降低大气污染,对于发展绿色经济大有裨益,值得大力推广。

3.4合理开发地方特色经济是农村经济绿色增长的有效措施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搞活经济也是促进农村绿色增长的有效措施,生产地方特色产品,合理的开发也能达到效率、和谐、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云龙县是一个山区贫困县,为了改善民生,我们应当把握各种有利条件促生产、求发展。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其地理、地缘、气候、水源、土地、物种、产地生态、人力等八大优势,紧紧围绕“三中心一平台”和“两区一带”的建设目标,推进区域经济有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让县域经济有效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保证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其次,云龙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气息浓厚,森林覆盖率高,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业一直以来又被称为无烟的工业,既可以提高百姓收入、增加县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又不破坏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绿色增长的有效措施。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色产业,例如长新金银花深加工、诺邓火腿深加工、生态茶叶深加工等无一不是利用本地优势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并且这些产品附加值大、对环境不良影响小,切实践行了农经经济绿色增长的发展理念。

4结语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但经济发展绝不能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之上。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样是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大问题。我们绝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环境的不可逆性决定我们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关注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我们既要农村经济的大踏步发展,又要碧水蓝天,只要坚持绿色经济之路,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张映芬 单位:云龙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绿色经济范文5

 

1绿色食品概述   1989年我国农业部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开发绿色食品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通过消费绿色食品,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其落脚点就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生产绿色食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人类也能够更好的与自然相处。在我国,绿色食品数量虽然迅猛增长,但是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规模较小,应进一步扩大规模。绿色食品虽然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但是在生产、规格等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提高。   2绿色食品经济概述   2.1绿色食品经济的基本内涵   绿色食品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总称为绿色食品经济,以绿色食品产业为中心,依托他相关产业而形成的新的经济类型。绿色食品经济是食品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当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和规模,其领导作用、经济价值、带动效果都会远远超越其产业本身界限范围,从而形成支柱型、主导性、先导性产业,构成现代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影响国民区域经济结构和经济结构组成。   2.2绿色食品经济的特点   绿色食品经济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环境管理方式更加优化的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更高形态是绿色经济,是在生态环境良胜循环基础之上建立的,从本质上实现环境合理性与经济效率相统一、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形态。其二,实现生态竞争与市场竞争双赢的新型经济。现代市场竞争模式是市场竞争与生态竞争并存的,以前的单一市场模式早已结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态竞争的重要性日渐明显,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三,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持续经济。绿色食品通过有效的生产、加工、流通与管理等全过程质量监控和控制,既能为生产者创造较多的利润与空间,还能够促进人类健康体质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品质的提升,又可改善生态环境。   3发展绿色食品经济遇到的问题   (1)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域、耕地、大气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直接影响绿色产品的生产,制约绿色食品经济。(2)绿色食品专业化销售市场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在外向型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大。(3)绿色食品经济市场体系不够规范,法制不够健全,与国际市场的专业化水平仍有很长一段距离。(4)绿色食品经济产业经营分散,内部竞争激烈,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不利于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4]。   4解决对策及措施   4.1强化宣传教育,倡导绿色食品消费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度的进行的绿色食品宣传,建立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形成绿色食品消费热潮。绿色食品既能保障人体健康,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这个事实深入人心,增长人们对绿色食品消费意识,通过整体教育和宣传绿色食品,转变人们对食品消费的观念,增大的绿色食品的需求[5]。   4.2调整产品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各企业要不断的扩大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增加绿色食品的供给量。把发展绿色食品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去,将发展绿色食品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试图达到最大化的双赢。   4.3规范专业市场,形成统一的营销体系   为了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和整合效应,应该有计划、有组织的、分区域的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市场批发,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再批发零售出去。形成一个巨大的、统一的网络式营销体系。   4.4加强法律发监管,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绿色食品相关的立法保障工作要加快进行,为绿色食品市场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使其快速发展。政府和企业应加快立法工作,为发展和规范绿色食品市场提供坚强的法律后盾。应加快标准建设,并使标准、认证程序和相关法则规范与国际接轨,为进一步建立国际市场创造条件[6],才能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5结语   绿色食品,无沦生态环境、绿色资源,还是社会经济条件,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发展绿色食品经济是—个系统工程,从基地建设到种养、加工和销售,整个过程都要严格掌握。绿色食品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的一起努力才可促进。

绿色经济范文6

1当前物流面临的低碳经济背景

低碳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产业转型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最早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指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在世界各地宣传绿色、环保和低碳的概念,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下降40%至45%,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将在整个低碳转型之路。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物流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能耗,而且还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统计,能源成本已占据企业物流成本的40%,甚至更高比例,运输能源消耗已成为物流行业的一个伤疤。2007年,中国的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消耗20643t,标准煤大约是3.7倍;1994年,它的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比例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94年的4.58%增加到2007年的7.78%,其增长速度不是很快,但是考虑到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基数大、增长快,因此我国的交通能源消耗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全球的企业节能减排日益重视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已成为当务之急,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物流业作为“第十二年计划”期间重点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之一,实施绿色物流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物流管理概述

绿色物流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到目前为至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一些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物流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吴和邓恩认为,绿色物流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包装、运输、仓储,并到达最终用户手中之前物流过程的绿色,但也包括废物回收和处置的逆向物流。一般来说,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实现物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它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系统的完善,形成一种共生环境物流系统。它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理论、外部成本内在化的物流绩效评价理论,以及理论基础的物流的新概念的发展、节约资源、能源消耗低、回收等特点,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与物流以及物流生活消费的单向作用关系,旨在传统的线性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的态度和新的思想,设计并建造了一个环形的循环物流系统,实现传统物流结束时的废料可以恢复正常的物流过程。现代绿色物流强调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形式,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因此,绿色物流应建立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管理和运作的绿色。

3制约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因素

3.1政策管理相对滞后

我国自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污染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建设,但针对物流产业的政策和法规不多,企业绿色物流操作经常反复。中国相关法规还有待健全,目前为止,我国还缺乏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强制性的政策与条款也比较少。同时,监督和控制的物流相关物流活动也比较少。最为主要的是,先前的标准是九十年代的物流政策,因为物流的发展在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内具有相对的重要意义。而在当代,我国的物流业还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而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企业的物流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和维护。因此,法规和行业系统的落后是制约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方面。

3.2绿色物流的技术研究和运用水平滞后

在欧洲、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物流管理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准时生产技术以及绿色包装技术等先进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通过全国物流行业的物流管理促进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但中国目前缺乏统一的研究机构,许多物流企业规模小、操作不规范,没有条件进行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条形码、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其他技术只有少数大型物流企业应用,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技术的落后,导致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这些给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控制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3绿色物流的应用人才缺乏

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技术和熟悉物流的宏观政策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但目前我国受物流经济影响,从事物流管理人员大多是传统的物流人才,精通物流技术和宏观物流政策的人才少,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十分匮乏。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以及资源节约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在物流高级人才的培养方面过于侧重于理论研究,不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4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4.1采取政策性措施

日益发展和壮大的物流业配送服务所需的车辆将消耗大量能源,制造污染,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法规,根据汽车尾气和能源类型规格,制定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标准,并逐步更换新型的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此外,在制定标准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即:提高运输车辆排放标准,限制路线,加强车辆检测,物流企业排放补贴等措施,协助完成物流车辆绿色转型。

4.2实行绿色运输管理

绿色运输管理要求实现共同的配送模式。共同的配送要求最大限度地将企业的资源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复合的交通运输方式,即有机地结合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一系列的交通运输工具,多部门、多环节和多个运输方案的联通与互动。第三方面,就是发展第三方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是专门为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从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物流及供应商角度看,这种合理化的运输更加简化了资源的分布和使用。

4.3开展绿色包装管理

所谓绿色包装,是指利用绿色环保的材料进行包装和运输,代替那些传统的非环保的包装材料,比如塑料袋等。绿色包装不仅可以节省资源,也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所以,在发展绿色物流的时代,绿色的物流包装尤为重要。一是实现模块化的包装,即使用容器和包装托盘,统一大小和规格,这样便于包装和运输,二是实现集装化和大包装,采用集装箱等有利于物流系统装卸和仓储、运输的机械化的包装方式,同时还可以降低材料的包装成本,有利于保护货物本身。三是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循环利用。另外,还可以开发新的环保包装材料和机械。通过以上方式,就可以实现功能化的绿色包装。#p#分页标题#e#

4.4开展绿色仓储管理

首先,有关部门要做好存储点的规划,确保不浪费资源。在设置存储点之前,应对物流中心做详细调查,以确定哪些地方必须建立、可以建立或不应设立存储点。其次,加强物流环节,减少存储成本。应努力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卖方一体化,这样如果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那么成本将减少。

4.5加大技术开发创新和利用力度

绿色物流技术,包括标准化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安全技术、监测技术、存储技、各类废物处理和废物利用技术、物流功能和特殊的技术以及质量管理技术。先进的绿色物流技术是绿色物流的重要支柱。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绿色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美国的物流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中国物流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研发和使用绿色物流。同时,物流企业应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实施绿色物流,提高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

4.6加快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当前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培养物流管理和应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实践性很强;同时,物流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特别要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快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首先,各类高校开设物流相关的专业和教育体系,积极提高教育水平,为国家和现代绿色物流专业培训大量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包括与物流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本科、研究生专业,同时提供一些相关的职业培训或高级培训项目,即为企业员工提供在职教育。同时,也可以采用企业聘用和人员外派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

5绿色物流管理模式的创建

5.1转变模式,不断改善绿色物流环境

第一,宏观调控,依法管理。以“政府”为总指导,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向健康方向发展。第二,改善流程,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向健康方向发展。在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期,从货运到包装到仓储,都会产生导致环境问题的过程,如尾气污染、包装垃圾,因此要从流程上进行处理。第三,增强绿色物流管理的观念。只有在意识上对“绿色物流”足够重视,才能从领导层到终端员工都走绿色物流道路,实现“集约式”的物流管理模式。

5.2改善经营,塑造绿色物流品牌

“战略管理”不仅是重点物流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当前物流管理提出了绿色概念,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打造自己的“品牌”,为现代绿色物流创造条件。首先,抓住机遇,不断尝试。当前物流市场繁荣发展,挑战与机遇同时存在,因此物流企业要把握市场脉搏,抓住商机,不断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其次,在勇敢尝试的同时,企业还要制定周密和可行的运营计划,提升执行力。第三,要控制财务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物流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自力更生,通过自身的运营获取效益和资金,将成本控制深入到各个部门。另外,企业还需要优化结构,实现集中式管理。集约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绿色物流品牌的塑造,促进现代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

5.3塑造和谐环境,创设激情

绿色物流对于物流管理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我国物流经济的起步相对较晚,在这种环境下改变物流的管理方式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笔者认为,保持企业内部的“环境和谐”是绿色物流实现的保证。首先,要实现人的和谐。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一个大的整体,管理者要协调好人员的关系,形成互相信任和诚信机制,这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其次,要打造和谐的文化。绿色物流管理模式的创造,需要企业塑造和谐的内部文化,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工作。第三,要实现和谐管理。管理层在制定管理方案时,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方案,企业要制定好的奖励机制,为各部门的运行提供良好机遇,将部门和员工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绿色经济范文7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建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认知,绿色建筑不断兴起,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先对绿色建筑的内涵和特征进行认知,再分析了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经济;内涵;特征;问题;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绿色建筑的到来为建筑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绿色建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找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可实施的改进措施,促进绿色建筑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又被称之为生态建筑,或者是可持续建筑,其含义是为人类创造一个健康、舒服、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同时在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回收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实现高效率使用,减少给换进带来的不好影响,努力达到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经济、环境和社会。首先是经济价值,绿色建筑经济的直接表现就是将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比较,能够实现的经济价值。绿色建筑的主要成本是建造节能墙和保温窗的投入,收益主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节省能耗的价值。其次是环境价值,将对环境的污染与给环境带来的价值进行量化对比,这是绿色建筑经济的间接表现。但是由于受主观性和客观性条件的制约,环境价值实现比较准确的量化是很难做到的。最后是社会价值,这是绿色建筑的隐形表现。绿色建筑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绿色运动发展的产物,开始是宣传环境保护,后来发展成以绿党为标志的政治产物。绿色建筑对现在的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通过对环境的收益强调社会公平,唤醒人们的责任意识,体现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性特征

第一,外部效应。上世纪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又被称为外在因素,是指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活动主体所做的活动会对活动主体者之外的对象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一种成本或者是收益外溢的现象。一方面,绿色建筑是在不断的寻求节能,这会降低成本,直接带来经济收益。另一方面,绿色建筑是在不断的寻求减排,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努力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是绿色建筑的环境收益,是绿色建筑的间接性收益。在寻求节能减排技术时,会加大对节能减排的研究,加大投入,技术在开发使用之后会对环境造成尽量小的影响,尽最大努力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显而易见,这是绿色建筑的外部效应。第二,时间效应。绿色建筑的另一个经济性特征就是时间效应,即把将来发生的收益以及费用与现在发生的收益与费用进行对比,将来的价值会比现在的价值低,时间间隔越长,其价值就会越来越小。折现就是把将来的收益和费用按一定的标准计算,得到现在的价值。使用折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时间偏好,二是资金的机会成本。时间的偏好是指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比较喜欢先收益后支出,资金的机会成本是指同等数额的资金,现在投入使用的收益比将来投入使用的收益高。所以,高贴现率能够让多年以后发生的对环境破坏和节约的成本减少多很小。

三、绿色建筑面临的问题

绿色建筑,简单理解就是节能减排,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外部效应,为保护环境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绿色建筑的经济外部性使它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使用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使企业的成本高于收益,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技术带来的高成本

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专业的研究人员较少,技术比较落后,建材产品的种类比较少,设计费用较高,在国内没有形成产业化。要想促进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建筑材料,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二)绿色建筑的内部收益较低,外部收益难以衡量

绿色建筑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的使用,减少了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在研发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技术时会投入各种资源,尤其是资金,不言而喻,这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减少了企业的内部收益。并且,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节能减排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收益很难量化。

(三)房地产市场不稳定

绿色建筑的研发投入和购买国外材料的高成本,会使得绿色建筑的价格也很高,这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一方面,向银行贷款更加困难,较多客户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这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对房子的需求受到严重的打击,投资者的成本难以收回,增加投资研发绿色建筑成为开发商的难题。另一方面,考虑到经济的稳定性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的过快过高上涨,房地产的价格很不稳定。在这样的环境下,投入的资金能否成功回收,收益能否实现高于成本,都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大多数的开发商不会选择开发绿色建筑。

(四)实施过程监管不严

绿色建筑的首要目标就是实现节能,设定的目标是通过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到2020年,实现全国建筑的总能耗达到节能百分之六十五。在施工阶段,由于监管不够,导致实际效果与预定的目标相差较大。在部分绿色建筑中,绿色建筑实现了其应有的效果,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绿色建筑存在较大的问题,运行效果较差。

(五)消费认知不足,需求小

绿色消费在我国虽然有所发展,但是我国居民对绿色建筑的观念仍比较弱。现在,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居民选择贷款买房,更多的居民会选择购买相对便宜的住宅建筑,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不多,需求较小。而且,居民在装修自己的住宅建筑时,出于对健康的担心,会考虑使用环保、绿色健康的建筑材料,但是居民对判断绿色建筑的标准与指标,知之甚少。大多数消费者只会关注眼前的短期的个人利益,而不会考虑绿色建筑带来的长远的社会公共利益。

(六)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绿色建筑的推行,政府给予了一定政策的支持,并给与了一定的优惠措施,如税收补贴、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但是这些政策却没有得到较好地贯彻落实,有的敷衍应付,有的甚至干脆不执行。其次,在绿色建筑的有些方面,法律是缺失的,法律法规不够全面,而部分已有的政策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是不相符的,缺乏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四、推进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对策

绿色建筑的推广发展,面临上述这些问题,为了促进绿色建筑更加健康合理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我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解决措施。

(一)推广建筑观念,明确评价标准

在生活中,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推广,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关注,让人们认识到绿色建筑的优点,并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与每一个息息相关的,让消费者乐于接受购买绿色建筑,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还要明确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并信任绿色建筑,从而购买绿色建筑。

(二)加大金融支持和补贴力度

绿色建筑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贷款利率高,使得成本过高,因此,银行在对绿色建筑企业进行贷款时,可以适当考虑降低贷款利率,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在补贴政策方面,可以适当倾斜,加大补贴力度。另外,在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研发时,政府应该为绿色建筑搭建投资和融资的平台,帮助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监督贯彻执行

面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相关部门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善有关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使得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加大监管的力度,确保相关政策真正的落实,得到了贯彻执行。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建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认知,绿色建筑不断兴起,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对绿色建筑的内涵和特征进行认知,再分析了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俊玲 单位:河南中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董承章.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梁荣.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规模与国民经济总量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刘水杏.我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分析[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58—63

[4]刘水杏.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关联度的国际比较[J].财贸经济,2004(4):81—82

[5]王媚媚.中国房地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2009

[6]毕康.北京市物流业的投入产出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7]陈仲常.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证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8]胡国强,王高瑞,王国胜.关于投入产出表分配系数的初步研究[J].重庆:经济经纬,1997(4):79—80

[9]黄力.房地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2009

[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2010.5

[11]叶祖达,梁俊强,李宏军等.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成本效益实证分析[J].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4):28—33

[12]谢宝华,刘平.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现状对我国房地产业就业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7(10):173—175

[13]刘水杏,张凌云,贾卓等.北京市房地产业的社会经济效应[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绿色经济范文8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和解决办法,它是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经济发展模式[1]。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高碳行业的石油企业,应当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总趋势,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是实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协调、平衡、持续状态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与经济社会关系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人类自身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自然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很好地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三个特征,首先,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能耗特征体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其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排放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损害资源的恢复再生能力,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协调统一;第三,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不仅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思想。   总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体现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3],所以石油企业要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二、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建立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传统观念、技术水平四个因素制约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单一。未来的能源结构是以可再生的新能源为主,虽说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对比较环保,但也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维持现状。作为石油企业,要对可再生新能源进行研发,不能紧紧停留在常规能源的产业链上,并且这方面石油企业也投入相对较为落后。面对当前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快,石油企业要能够加快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向规模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的集约化发展之路,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清洁燃料的生产,提高单位石油的产品效益[4]。   2.政策措施不健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解决能源利用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保驾护航。作为高碳产业的石油企业来说,低碳经济发展应首当其冲,应当由一些列的政策法规来进行制约,但当前中国这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健全,缺乏专门的针对低碳经济的专项法律法规,没有较好地执行体系,没有法律化、制度化,监督监管不严,造成了一些企业碳排放量招标、废弃废物乱排乱放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   3.传统观念滞后。同国际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管理理念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管理理念和水平还相对落后,特别是在节能排放方面,主要是通过减少资源利用、关闭高耗能装置等比较直接性的生产管理方式获得的,对于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4.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中国低碳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刚刚起步。中国低碳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耗的技术系统落后,造成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量大,经济效益低下;二是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落后,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程度不高,造成化石能源利用量大,能耗资源消费高。所以,石油企业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同时,要对总体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为建立高效节能低排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针对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因素,为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中国石油企业向绿色、低碳、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   1.积极参与低碳政策法规制定。借鉴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经验,中国石油企业可以从推动行业健康、低碳发展的角度积极与政策制定者沟通,倡导低碳生产和消费模式。一是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联系,发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是积极开展相关战略研究,本着对国家、企业、消费者都有利的原则,积极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三是加强落实,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5]。并且作为高碳行业的石油企业,要通过有效地政策法律法规坚定坚定不移地围绕强化生态系统的主体、节能减排和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目标[6],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2.积极进行碳管理,履行责任。中国石油企业应当顺应低碳发展趋势,重视碳管理,建立负责人的能源公司形象。对于石油企业来说,首先要摸清家底,做好能源审计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计量的政治责任;其次要提出明确的碳管理战略,宣传相关低碳理念的社会责任;第三要确立低碳技术及业务发展重点,做好相关技术储备及应用工作的经济责任。   3.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转向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产业和低排放的产品服务。#p#分页标题#e#   4.积极合理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积极合理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新能源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从政策上看,要对新建项目和产品严格审查,严格执行并提高能效标准;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利用低碳能源。加强与发达国家在碳排放、碳处理、生物固碳等技术交流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加强消化吸收和利用创新,共同构筑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技术合作平台,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开发和新能源的全面利用。   5.加强科技创新,发展低碳产业。作为石油企业要加强科技创新,发展低碳产业,主要从创新新能源研发技术、创新低排放技术、创新二氧化碳处理技术出发,创新新能源研发技术,加快能源有效利用或是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创新低排放技术,降低碳排放标准;创新二氧化碳处理技术,有效对碳排放进行回收利用或净化空气质量。   6.牢固低碳意识。石油企业要将企业发展与技能减排相结合,牢固低碳意识,倡导低碳消费。首先,石油企业要制定低碳发展的宏观战略与长期规划,从总体战略上体现低碳意识;其次,要建立相应的节能减排制度,从管理制度角度上强化企业人员的低碳意识;第三,制定有效地低碳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不仅对碳进行有效地管理,也有效地减少了碳排放量,提高经济效益,让碳管理与经济效益与日常生活挂钩。   四、结论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也是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构建高效节能低排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积极参与低碳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有效进行碳管理,树立负责任形象;技术创新,发展低碳产业,合理开发新能源,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企业效益;通过树立低碳意识,使企业进行日常低碳管理,建立健全低碳管理机制。总之,实施绿色低碳经济战略是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