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设计论文范例

路桥设计论文

路桥设计论文范文1

所谓的隧道是指修建于地下或是水下的建筑物,从而保持地下空间孔道,它是人类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有效形式。一般来说,隧道可以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以及矿山隧道等类型。一般来说,在路桥隧道工程中解决隧道的防水问题是重要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保证隧道工程的质量,同时还能够从根本上消除隧道病害,进而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在解决隧道的防水问题时,选择性能比较好的防水材料以及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是关键。因此,在我国路桥隧道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优化路桥隧道的防水设计就成为路桥隧道设计人员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

2路桥隧道工程防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路桥隧道工程设计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新奥法设计施工。这种施工方法是在初期支护与二次初砌层之间铺设防水板,同时在防水板与初护面之间铺设缓冲层无纺土工布。其中,这种无纺土工布在出厂的时候就与防水板胶合成了双层结构。在二次初砌层中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应该添加适量的防水剂,并要保证防水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应该达到S6。此外,再利用纵向与横向的弹簧软管或是塑料管将二衬背后的积水引流至排水沟内。一般情况下,这种设计方式能够满足路桥隧道工程的排水要求,但是隧道衬砌的渗水问题,特别是两板混凝土搭接缝处、隧道接口处以及排水管管节连接处等位置容易发生渗水问题,且尤为严重。而要避免路桥隧道渗水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加强设计与施工中的技术研究,但目前来说仍是一个难题。路桥隧道工程防水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路桥隧道工程设计中“以排为主”的设计理念破坏了隧道结构与围岩之间密实的共同作用。首先,从路桥隧道的结构上来说,隧道的衬砌主要由内、外两个层次复合而成。就隧道衬砌的内层来说,一般为二次衬砌,它主要是由现浇的素混凝土或是钢筋混凝土构成;就隧道衬砌的外层来说,一般为初期柔性支护,它主要是由锚杆、钢筋网以及喷混凝土构成。在内、外层之间铺设防水层时,由于外层表面会有凹凸不平的现象出现,防水层的背面可能会出现空洞,这就导致内、外层之间局部会产生空隙,造成内、外层不能够整体承受压力。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外层先受力,然后外层会由于荷载而产生变形,接下来才是内层开始受力。因此,这种不均匀的受力导致外层容易先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复合初砌结构总体承受能力,让隧道结构受围岩的约束不一致而形成裂痕,加剧路桥隧道的渗漏水情况。其次,从路桥隧道的围岩上来说,在对路桥隧道的Ⅰ,Ⅱ类围岩进行初期支护的时候,往往安装的是工字型钢拱架或者是钢格栅拱架。由于围岩对隧道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防水设计的时候必须依据围岩分类设计合理的隧道工程。第二,路桥隧道工程的技术比较落后。由于路桥隧道的防水设计在施工技术上比较滞后,因此设计出的路桥隧道的质量往往不高。这是由于施工单位对路桥隧道的施工材料要求比较简单、对施工要求不具体以及防水材料容易老化等因素导致的。就目前而言,我国在隧道防水设计中用到的防水材料主要是塑料、橡胶等制品,而这些材料在阳光的照射以及化学腐蚀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老化现象,进而影响到隧道的防水效果。

3路桥隧道工程防水设计的优化措施

3.1树立安全型的防水设计理念

第一,施工人员应该掌握路桥隧道施工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主要包括了盾构隧道的受力特征及隧道设计的分析方法、盾构隧道结构形式及最新发展趋势等方面,特别要注意对特殊环境下的隧道工程应进行综合分析与设计。第二,施工人员应该对隧道岩体各方面性能的参数进行认真计算。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能力比较差的地段,应该采用超前支护或者是超前加固前方围岩的方法,同时应该秉持先对隧道进行护顶再开挖的施工原则,遇到渗水流的时候应该设置橡胶带盲沟引排。第三,对隧道防水层的材料选择上,应该选用强度高并耐腐蚀性的板材。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将这些板材铺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中,并通过拼接这些板块使隧道的防水系统达到密闭或是半密闭的状态。第四,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时,应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从而保障隧道工程防水系统的规范性。

3.2注意防水板的设置

第一,在放置排水板之前,应对防水板进行及时处理。首先应该对防水板的表面进行处理,然后对防水板突出的钢筋进行处理,在这两项处理结束之后,再对隧道表面进行喷射。如果不进行处理,将无法发挥出防水板的防水功能。第二,在大面积张挂防水板的时候,应该注意拼接无缝隙。首先,在张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止防水板出现褶皱现象,对于出现缝隙的地方应该全部接上去。其次,在购买防水板的时候,应该多买一些,这是为了防止对隧道进行初砌浇筑时,防水板发生膨胀现象,从而导致防水板的长度不够,给隧道工程的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3选择合适的防水板材料

第一,在防水板的内侧或是隧道的边墙,应该适当增加机械保护装置的设置。首先,应该保证防水板材料的耐高温以及耐穿透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确保隧道工程在钢筋操作过程中,防水板不会受到损坏,同时还能够减轻工作人员对防水板检修的负担,有效避免防水板发生漏水现象。第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该对防水板进行适当调整。施工人员可以在二衬的内壁铺设防水板,并尽可能的选用新型的防水板材料,这样不仅能够方便对防水层的修理与维护,同时还能够使防水材料与衬砌混凝土的老化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从而延长防水板材料的老化时间,增加防水板的使用寿命。

4结语

路桥设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路桥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一、传统高职路桥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方案的弊端

在我院路桥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是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制为三年,然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前两年,后一年需要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完成顶岗实习操作,对工作环境和生活进行适应,方便后续毕业之后有效的与相关岗位相融合。在两年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一门专业技术进行掌握,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一般而言在教学内容设置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课程和关键学科需要进行先理论后实训的操作,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的情况进行巩固,然而如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很多院校的方法是在完成课程之后让学生出去顶岗实习前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毕业综合设计,毕业综合设计的时间为2~3个月,通过这种毕业设计等方式对学生是否能够有效的进行学习来作出判断,所以毕业设计的内容设定是非常关键的,需要进行探讨和分析。对于路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综合实训过程中的内容主要是完成一套勘测设计方案,耗时为一个月左右(如图1)。这样的操作方式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对路桥的结构以及构造情况进行清晰的掌握,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各专业课的内容进行综合,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工程量计算、构造识图等,轻松的掌握相关的规范和知识,进一步深化道路勘探设计课程,然而出现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毕业之后可能不会从事对口的工作,很多高职高专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进行设计的工作。另外,也不能对学生其他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在进行路桥勘测设计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有专门的实训内容,而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与实训内容大体相似。这种毕业设计的作法是沿袭大学本科传统模式进行的,无法符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的理念,所以一定要进行改革。

二、对毕业综合实训方案进行创新的方法和效果分析

通过深入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的需求进行了解,在此过程中,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相融合,对专业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可以发现,企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需要依照实际情况合理的对路桥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使其符合企业实际用工的需要。

(一)依照方向不同制定能力型的毕业设计任务,突破原有的禁锢

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运用,这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检验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需要有针对性、整体性、导向性地进行毕业设计内容的设置,对于毕业设计的特性,相关任课教师阅读了很多社会调查和参考资料,并且制定了符合能力要求的毕业设计内容。在进行毕业设计内容的过程中,指导老师提出了4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设计模块、资料模块、造价模块和现场施工模块,各个模块所包含的专业知识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侧重点,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学之后,每个模块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未通过网络向学生下发,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合理对毕业设计方向进行选择,并且能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进行磨炼,让学生真正做到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

(二)毕业设计的运行及成绩评定的具体方法

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比如说可以对一些已完工或者在建的施工图纸进行部分截取,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主要可以涵盖桥梁、路面、排水、防护等工程内容,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将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以施工模块为例,指导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要求,将任务抛给学生,依照自身的情况寻找相关的方法,将路桥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可以在图书馆查找资料也可以上网,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也可以与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讨论,获得相应的解决方案,指导老师不要求学生准时到教室完成设计任务,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照教师的要求将教学任务完成。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从给定的图纸资料当中审核工程量,能够看懂图纸,另外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施工组织知识进行控制,了解施工的进度,掌握相关的网络图和横道图,并且对关键工序和总工期进行查找,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在成绩评定的过程中,由于标准答案不统一,每份成果都具有唯一性,所以,需要增设一个答辩环节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考查,判断是否抄袭他人成果,并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相结合,给学生定出最后的成绩。

(三)改革后获得的效果分析

在进行改革之后,这种方式获得了学生和教师的肯定,很多学生认为这种方式充满了挑战,可以有效的对大学当中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虽然比较辛苦,但是也较为充实,收获了很多的内容。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毕业设计往往是指导老师要求学生依照指导老师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完全由教师主导,学生循规蹈矩的进行操作,无法突破教师的要求,也不能进行创新。传统的方式主要是讲学而并不是教学,所以主要是教师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相比而言在毕业设计改革之后可以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的激发出来,让他们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更具有积极性。

三、总结和展望

在改革过程中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所以教学改革的时候,收获利益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在进行改革之后,毕业设计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解决。首先学生在实训分组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仔细的考量,在进行实践摸索的过程中发现最初的四人一组逐步转变为两人一组,最后一人一组将任务完成,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潜力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几人一组可以对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培养,但是也会出现一些滥竽充数,偷懒的学生而单独进行操作,又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其次需要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很多学生往往是抱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希望能够对别人的成果进行分享。在答辩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控制学生相互抄袭等问题,然而这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很多内容具有一定独立、局限性,毕业设计无法将所有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比如说在施工模块当中没有加入工程检验的相关内容,这也是后续需要进行考虑的地方,如何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也是非常关键的,毕业设计,尽管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评定体系,然而在评定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的自主空间较大,在评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标准的量化和细化,做到公平公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需要依照改革之后毕业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总结,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毕业质量,让毕业设计能够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践的一个工作前的模拟平台。

【参考文献】

[1]王贵珍,李红立,游普元.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2(4):37-38.

[2]易灵芝,伍衡山,杨建明,等.以提升就业质量为导向的路桥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探索[J].求知导刊,2014(5):143-144.

路桥设计论文范文3

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如与相关规划无冲突,一般宜在老桥位进行,这是因为:(1)桥位处的河道占用无需重新办理;(2)老桥拆除可以消除安全隐患;(3)桥头接线道路可充分利用;(4)符合出行习惯。一般新、老桥纵横向中心线宜重合。如遇老桥横向中心线与桥下河道或道路中心线不一致,宜调整新桥横向中心线,尽量使其与桥下河道或道路中心线相一致;如遇新桥宽度大于老桥,且一侧拓宽困难时,可采用单侧或不对称拓宽的方式。

2桥梁的建设标准

设计单位应在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设计邀请后,组织拟定桥位处的现场踏勘并进行详细的地形图测量,在充分征询建设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明确桥梁的建设标准。

2.1使用年限

桥梁主要受力构件必须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养护的条件下,其使用年限为100年。

2.2设计洪水频率

二级公路上的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二级公路上的小桥和三、四级公路上的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50;三、四级公路上的小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25。设计洪水频率内的历史最高洪水位可通过现场调查踏勘、向附近当地村民询问了解、向相关水利部门发函等方式获得。

2.3桥下被交河流的航道等级和净空标准

应与相关航道主管部门联系,获得桥下河流的航道等级、最高通航水位、净空标准及规划等资料,如桥梁下部结构和基础在通航水域中,需设置必要的船舶航行标志、标识。

2.4桥下被交道路的等级和净空标准

应与相关道路主管部门联系,获得桥下道路的等级、净空标准及规划等资料,并设置必要的防车辆撞击设施。

2.5道路等级

一般来讲,农村公路的道路等级可采用二、三、四级公路标准。具体取用时,不仅要与现状相吻合,还要与规划相协调。

2.6设计荷载

一般来讲,二、三、四级公路,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如二级公路为干线公路且重型车辆多时,可采用公路Ⅰ级汽车荷载。

2.7设计速度和桥梁宽度

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60km/h,其相应的桥梁宽度分别为12m,10m;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其相应的桥梁宽度分别为8.5m,7.5m;四级公路设计速度为20km/h,其相应的桥梁宽度为6.5m(双车道)、4.5m(单车道)。桥面宽度的具体取值不仅要与现状相吻合,还要与规划相协调。

2.8桥上及桥头引道线形

桥上及桥头引道的线形应与路线布设相协调,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位于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的桥上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桥头两端引道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

3桥梁的建设规模

在桥梁的建设标准明确后,桥梁的建设规模主要涉及桥梁的立面设计。桥梁立面设计的三要素为桥高、桥长、基础入土深度。

3.1桥高(指最低梁底高程)

桥高通常在做以下三项对比后确定。(1)设计洪水频率内的历史最高洪水位加安全高度后的高程;(2)与航道等级相对应的最高通航水位加净空高度后的高程;(3)与道路等级相对应的最高路面高程(考虑路面加铺因素)加净空高度后的高程。

3.2桥长

梁底高程确定后再确定主孔跨径。一般来讲,在满足桥下净空宽度和泄洪要求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经济性跨径,降低上部结构建筑高度,减少投资。确定上部结构建筑高度后进行桥长设计时,为缩短桥长,减少投资,可按以下原则控制:(1)可能采用较大桥梁纵坡;(2)平原软土地基台后填土高度不宜大于4.0米,一般地基台后填土高度不宜大于6.0m,城镇人口稠密区,台后填土高度不宜大于3.0米;(3)桥下净空断面须满足泄洪要求;(4)桥梁基础宜尽可能避开老桥基础。

3.3基础入土深度

(1)如地基土质承载力较高且具备开挖条件时,应首选扩大基础,否则宜采用桩基础。(2)基础入土深度须考虑河道的一般冲刷、局部冲刷以及规划河床断面的开挖情形。

4桥梁的施工图设计

在桥梁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初步确认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召开设计方案论证会,以会议纪要方式最终确认或直接由建设单位下达设计委托函予以明确。设计单位据此与建设单位签订委托设计合同,安排桥位处地质勘探,每座桥梁布置不少于2个地质钻孔,并由设计单位提供地基承载力要求。此后,设计工作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为做好施工图设计,应高度重视以下设计细节。

4.1桥梁抗震设防

镇江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l0g或0.15g,除二级公路上的大桥采用8度区的抗震措施外,其余桥梁均采用7度区的抗震措施。

4.2桥面铺装

鉴于桥梁规模较小,宜采用防水险铺装。如铺装厚度计入结构计算高度,需设置不小于3cm的磨耗层。

4.3桥面护栏

桥面设置人行道时,应设置人行道栏杆扶手;桥面不设置人行道时,宜设置险墙式护栏,以减少后期养护工作量。由于农村公路为混合交通,为确保行人安全,护杆高度不应小于1.1m。

4.4桥头接线

桥头接线原则上要求与老桥两头道路衔接,平纵线形顺适,设置必要的波形防撞护栏与桥上护栏相衔接。

4.5管线事宜

原则上原有老桥上的管线在新桥设计时应予以保留,并预留未来管线位置,但须遵循下列要求:(1)禁止天然气输送管道、输油管道利用公路桥梁跨越河流;(2)高压线跨河塔架的轴线与桥梁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一倍塔高。高压线与公路桥涵的交叉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

5结束语

路桥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影响因素;造价成本;路桥工程;策略

1引言

在进行路桥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毫无管理章程的成本造价管理会给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带来影响,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方的利益,而且会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浪费很多的资源物资。所以在进行路桥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到工程的造价管理与质量检测,对工程的成本管理造成各种影响[1]。

2对工程成本造价进行管理的重要性

强化路桥工程的造价成本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各式各样物资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合理规划了相关建设物资的使用方向,有效避免了在进行路桥施工时,由于管理不当所引发的资源浪费,增加了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使得施工单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2]。

3影响路桥工程成本的因素

3.1投资决策的影响

在对路桥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有关的投资决策会给施工的成本带来大范围的波动。这种波动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建设标准与施工原则、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规模大小和路桥工程的施工场地。每个路桥工程在施工过程的相关建设标准与施工原则不同,相应工程成本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路桥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路桥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同,都会对投资水平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3]。

3.2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路桥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场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工程总成本的多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施工单位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当自然环境突然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恶劣情况,比如,出现了狂风暴雨、大雪冰雹以及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时,对会对路桥工程的正常推进产生很大的影响,极有可能不能够及时交付工程。在极其恶劣的自然天气下,很有可能破坏已经交付使用的路桥工程。

3.3施工设计的影响

施工单位对路桥的相关建设标准和施工方案在路桥工程开始之前,即工程的设计阶段就会开展相关的确定工作,同路桥工程的施工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一起进行,包括对路桥工程所涉及的相关建设图纸。图纸设计,是影响路桥工程造价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工程的相关建设项目进行设计时,要对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关建设技术进行确定,对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建设进行确定。

3.4施工过程和施工人员的影响

在进行路桥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方的相关工作人员,比如:造价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相关的工程设计人员,他们的工作能力、整体工作素养与个人人格,都会对路桥工程的造价成本产生较大影响。施工单位在进行相关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存在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低下,总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建筑原料浪费、建设过程中出现错误以及在相关的建筑施工设备的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现象,从而增加路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

4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相关策略

4.1把握好路桥工程投资决策的过程

在对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对路桥工程的总成本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监督管理,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全面性与动态性原则。(1)全面性原则。在进行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工作人员参与到建设过程中来,包括施工人员、施工班组和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施工单位想要进一步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要对各个部门和各个施工班组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进一步推进路桥工程的建设进程。对工程成本管理的覆盖范围应该包括所有的施工单位与每一个时段的施工进程。(2)动态性原则。施工单位在进行路桥的施工过程中,能够影响到路桥的施工进程的外部因素很多。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时刻处在变化中的过程。路桥工程建设的这一特点对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人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进行造价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造价成本监督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监察工作,把设计过程中的预算和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预算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值出现差距,要及时处理找出原因,避免问题的持续给后面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

4.2做好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减少外部环境的影响

施工单位在进行路桥的建造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外部因素对工程的成本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施工单位要从多方面着手,对工程的造价成本进行必要的管理及控制。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建设速度为前提,尽可能降低工程的成本,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加强对工程合同的监管

路桥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的相关造价成本进行掌控的同时,还要对相关的工程建设合同进行严格的监察管理。通过对相关合同的严格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合同问题所造成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4.4提高人员素质

在路桥工程的施工建设开始之前,施工承包商要加强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施工人员、财务管理人员、造价成本监察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必需的思想教育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相关方法及其重要性。在培训的过程中,详细介绍相关的工程机械设备的规范操作流程,避免操作失误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

5结语

在实际的路桥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对路桥的成本进行完全的控制,难度是很大的,从路桥项目的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严格的成本监管。然而,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路桥项目的成本存在着极大的不可控制性。所以施工单位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监管水平,在进行路桥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成本,但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建设进度,尽可能让企业增加利益。

【参考文献】

【1】冯琼.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探讨田[J].大科技,2014(12)):348-349.

【2】张荣.议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要素和其工程造价降低的对策田[J].四川水泥,2015(5):86.

路桥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保证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需要对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处理,尤其是对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沉降路段,加强此路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应用,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技术水平,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年限,保障人们的正常使用,提升道路桥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道路桥梁沉降的主要原因

2.1台背地基形变的问题。在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地基,比如,道路桥梁台背在河流的两旁或沟壑等环境恶劣的地区,需要首先确保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这些地区土壤含有较高的水分,可塑性极强,通常会导致施工出现沉降现象,再加上地基强度有限,又受到填土高度和土壤间隙的影响,地基压缩性不断增加,当按照50cm的范围进行填筑后,容易导致地基的承受能力不足,引发沉降问题,从而出现桥头跳车的情况。地基沉降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施工设计,如果工作人员不能根据规范要求设置钻探深度和钻孔数量,就无法勘探软土地基存在的深度,最终无法运用针对性策略进行软土地基处理。除此之外,在软土地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精准的计算参数并根据软基的具体情况进行施工,否则,就会导致桥头软土路基出现沉降的情况,加上雨水侵蚀,使得路堤逐渐流失,进一步降低强度[1]。

2.2台背回填质量的问题。在道路桥梁的施工中,需要进一步加固桥台基础,从而有效控制桥台沉降的问题。在工程实践中,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施工导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最终影响台背的回填质量,导致施工技术无法满足质量标准,影响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给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2]。

2.3设计因素引起的路基沉降。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设计时,部分设计人员会出于经济性的考量而选择使用小跨径桥梁来设计大河面或是大沟壑区域,这样便会造成桥头路堤太长或是桥涵尺寸与规定不相符的问题,当工程项目投入使用之后会进一步发生排水不顺畅的状况。其次,设计人员未能充分、全面地处理好台背、台前的防护工作,由于填料压力太大,路基沉降极易发生水平位移的问题。

2.4土层结构松散的问题。桥梁道路建设最常见的就是桥台软基问题,而土层结构松散是引发桥台软基问题的主要因素。在处理桥台软基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施工经验有限,造成桥梁存在下沉的情况,从而对桥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河流地下层的淤泥也会影响整体桥梁工程,进而威胁车辆的安全驾驶[3]。

3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3.1地基的回填法。采用沙砾回填法和灰土回填法可以有效增加地基强度和路基的承载度。灰土的抗水性较强、强度较高,硬化的灰土可以充分增加和土壤之间的依附力度,同时提高回填土的密实度,进而提高整个桥梁路基路面的强度,避免由于过大的压力路面出现变形的情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施工之前制订好回填土的计划,确保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回填,确保使用的沙砾的颗粒大小、用量满足施工要求,按照施工需要对颗粒大小、用量进行科学的计算。在大型桥梁道路的施工过程中,通常在引道下部适当增加骨料、碎石,再采用浇筑的方式开展施工,避免施工出现问题,引发沉降问题,对桥梁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产生影响。

3.2沉降段的搭板施工技术。为了保障路桥沉降段和路基路面的最顶端保持平行,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根据沉降段的搭板设计标准合理设计搭板位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桥头路堤、桥台沉降量和行车要求的关系,有效保障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道路桥梁的最底部与搭板的最顶面始终处于协调统一的情况。整个沉降段的搭板顶面平行于路基的最顶端,才能确保路基路面与桥梁的搭板设计规范化。在后期施工阶段中,注重锚栓和拉杆水平方向的稳定,保持限制位移方向和水平拉杆方向一致。施工人员需要精准掌控距离,针对距离搭板较近位置时,需要选取橡胶材料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施工人员还可以采用土木格栅技术以有效保障路基路面和土层的位移情况和移动方向,进而保障路基路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路基沉降发生的可能性[4]。

3.3路基路面排水施工技术。道路桥梁沉降的另一主要因素是积水的侵蚀。因此,提升路基路面的排水效果可以有效解决桥梁的沉降问题。在路基路面的排水施工过程中,一般设置边沟、急流槽,截水沟和地表排水管以起到有效排水的效果。在设置排水沟时,需要合理控制排水沟和管道的长度,结合周边的施工环境和地质、水文情况,遵循就近取材、预防第一的原则进行施工,确保路基路面排水的有效性[5]。

3.4压实施工技术。路面压实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对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需要对沉降路段进行压实以保证通车的顺畅和安全。进行压实施工作业时,必须控制好压实的填土含水量和干水量,综合其他参考因素,制定出合理的驼峰水实曲线,确保土壤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实,以保证最大的密实度。由于碾压程度很容易受到气温、风速的影响出现各类问题,因此,要科学把控压实作业的数值,控制好碾压度,结合压实设备的性能、碾压程度和摊铺速度进行。

4结语

路桥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技术

1引言

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其病害问题直接影响着桥梁的正常运营及使用年限,若不进行及时的维修,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为人们的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道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病害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处理技术,希望能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保证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2常见道路桥梁工程病害类型

2.1结构性病害

结构性病害主要是指在道路桥梁路面上形成的整体病害,这种病害在初期不会影响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但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影响道路桥梁的使用效果,降低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如结构性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等。

2.1.1裂缝

裂缝是道路桥梁工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类型,造成这种病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温度。温度是造成路面裂缝病害的主要原因,道路桥梁工程的桥面施工材料主要是沥青混凝土。在基层的成型过程中,因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并且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这2种收缩变形使面层底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会使沥青面层底部拉裂,随着温湿的循环变化以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最终导致沥青面层裂缝。(2)荷载。道路交通量的增多使桥梁承受的车辆荷载越来越大,加之超载、超速现象频发,使道路桥梁工程承受的竖向荷载超过其承载能力时,路面就会出现裂缝[1]。

2.1.2地基不均匀沉降

道路桥梁的地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桥梁的使用年限,而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1)相关技术人员在道路桥梁工程设计阶段对施工场地的勘测结果误差较大,导致道路桥梁设计不合理,使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2)施工技术人员在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确的情况下,未核实地质情况匆忙设计、施工,造成施工时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发生结构破坏。

2.2功能性病害

功能性病害是由道路桥梁初期的设计使用工程受破坏而形成的。由于桥梁施工现场环境及施工区域不同,其功能性病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局部构造破损、钢筋锈蚀及混凝土碳化等[2]。

2.2.1局部破损

破损问题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危害性较大的病害,这种病害无法修复,其主要破损部位是梁端头的塑封位置。出现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是:(1)设计不合理、计算伸缩缝尺寸不准确;(2)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施工工序不合理;(3)道路桥梁工程的后期养护不到位。

2.2.2钢筋锈蚀及混凝土碳化

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主要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也是常见病害,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以及雨水冲刷等。钢筋发生锈蚀后,体积膨大,会导致混凝土路面因拉应力增大而开裂;混凝土碳化会出现混凝土剥脱、坑洼及裂缝问题,降低工程结构的强度。这2种病害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道路桥梁的使用年限,为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严重的影响。

3道路桥梁工程中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3.1裂缝处理

施工技术人员在处理桥面裂缝的过程中,应全面分析桥面裂缝病害的产生原因、宽度及深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施工处理技术。现阶段,常见的裂缝施工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面修补法。表面修补法是桥面裂缝处理技术中比较简单和常用的方面,适用于裂缝较小或早期裂缝的处理,施工人员首先应对裂缝中的杂物进行清理,并向裂缝中涂抹黏结剂。(2)低压注浆法。低压注浆法适用于宽度为0.2~0.3mm的混凝土裂缝修补。当裂缝数量较多时,先要在裂缝位置上贴医用白胶布,再用窄毛刷沾浆沿裂缝来回涂刷封缝,使裂缝封闭,大约10min后,揭去胶布条,露出小缝,粘贴注浆嘴用键包严。固化后周边可能有裂口,必须反复用浆补上,以避免注浆漏浆。

3.2针对地基沉降问题的处理技术

地基沉降的处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地基加固。主要有地基土压密,脱水,固结和换填等技术,具体根据建筑物规模、损伤程度以及地基土性质的差异决定。(2)基础结构加固。多采用另设支撑结构,选择承载力较大的持力层,通过桩、支墩或其他新增基础结构,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到地基上。(3)上部结构加固。除采用裂缝修补的方法,可以采用整体结构加固,即加大和调整整体结构刚度,这种方法难度较大。

3.3桥头破损病害处理技术

在处理桥头破损病害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锚喷施工技术。通过应用锚喷施工技术可以向桥头破损部位喷射硅胶材料,并进行模板加固,保证硅胶材料与桥梁结构之间能够牢固黏结。另外,硅胶材料在硬度及强度方面比其他材料更具优势,可以有效地满足病害处理的预期效果,具有强度高、凝结速度快的优势。

3.4混凝土表层修补

通常情况下,施工技术人员会采用环氧混凝土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在修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按照修补层的厚度选用合适的修补材料。其中,对混凝土表层剥脱、开裂比较严重的位置,可在环氧混凝土的基础上加入碳纤维,增强填充物的强度,减少开裂情况出现。除此之外,施工企业可以采用喷射注浆的方式对小范围的混凝土表层进行局部修补。

3.5主体结构加固

施工企业为了有效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梁端头破损的问题,必须对道路桥梁的主体结构进行加固处理。现阶段,道路桥梁主体结构加固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混凝土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大混凝土的截面面积,提升桥梁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施工技术人员可通过加宽、加厚桥面板或加高、加大主梁梁肋的方法,扩大道路桥梁主体构件横截面,进而达到主体结构加固的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交通堵塞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道路桥梁工程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各类病害及安全问题,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病害处理技术,加强对道路桥梁现场的监督,延长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为大众提供安全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袁涛.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7,36(1):32-34.

路桥设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防水施工;技术应用

1道路桥梁施工防水问题的产生原因

1.1设计因素

科学的工程设计是保障道路桥梁防水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许多工程出现的路面渗水问题,也是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在道路桥梁设计工作中,防水设计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要求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路基面排水方式,通过合理设计排水结构,将降雨、雪融水等及时排出路基,从而避免出现路面积水或使路基受到浸泡。但在部分工程设计工作中,路基面排水设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因设计人员缺乏道路桥梁防水设计的经验,未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此情况下,设计方案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符,不能及时排除路基面积水,路基面在长时间的渗水浸泡下,会导致混凝土整体性能出现下降,最终对道路桥梁的使用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导致其使用寿命严重缩短。

1.2材料因素

材料质量问题也对道路桥梁防水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在工程防水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新的材料种类越来越多,增加了采购和质检人员对材料质量把控的难度。如果采购和质检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防水材料存在的问题,将其应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自然难以达到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另一方面,也存在个别的人为影响因素,即采购部门为节省成本,将廉价、劣质材料使用到工程项目中,也会导致路基面抗渗性能不符合要求,容易出现路面渗水问题。

1.3工艺技术因素

从国内道路桥梁工程防水施工的整体技术水平来看,随着相关工程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道路桥梁施工水平已经得到明显的提升,防水施工问题也是个别工程的问题。但针对防水施工的重要性,必须将此类问题控制为零,否则将导致大量的道路桥梁工程成本浪费,影响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道路桥梁工程防水施工的技术水平。从目前防水施工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1)受前期设计问题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选择的施工工艺不合理,进而导致施工质量较差;(2)桥梁道路防水施工的施工人员有许多未经过专业培训,对施工技术不够了解,也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1]。

2道路桥梁施工中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2.1科学设计道路桥梁防水路基面体系

针对上述道路桥梁工程防水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在现阶段的工程建设中,首先要提高前期设计的科学性,合理设计工程防水体系。在正式设计前,设计人员应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地质、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等各方面情况,并结合不同等级道路桥梁的防水设计要求,构建科学完整的路基面防水体系。将道路桥梁路基面设计与排水系统设计结合起来,在充分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案,为工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打下良好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1)在对路基面进行设计时,将防水性能作为重点设计内容,并采用信息化技术模拟排水效果,确保路基面防水系统能够满足工程要求;(2)在进行实地考察时,应重点了解道路桥梁周边是否存在水利工程,并判断水利设施是否会对工程路面防水效果产生影响;(3)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特点、水文特点等可能对路面防水性能产生的影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降低环境干扰因素。

2.2对防水材料进行合理选择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防水材料的选择及其质量控制是防水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必须保证所使用的材料质量合格,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在采购和入场检验环节,应对供应商资质进行核查,并在现场对材料进行抽查检验,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确定材料质量是否合格。如果在抽查过程中,发现防水材料存在数量较多的不合格现象,则应扩大检查范围,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劣质材料,并联系供应商进行更换处理。特别是在引进新型防水材料时,还要采取现场试验或室内试验的方法,对材料质量及性能进行检验,避免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在混凝土配合料及其他道路桥梁工程主要材料的选择过程中,也应优先选择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

2.3综合运用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

为提高道路桥梁工程防水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综合运用防水路基面施工处理技术。具体包括:(1)抛丸处理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在防水路基面处理中应用较多的技术之一,主要通过在钢丸上施加作用力,对路基面进行处理,提升路基面密实度,从而改善路基面防水性能。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施工时间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处理的有效性;(2)打磨处理技术,该技术主要可以提升路基面层粗糙程度,确保路基面层能够与防水材料牢固的黏结在一起。通过进行打磨处理,还可以去除基层表面浮土和杂质,可采用磨削机进行打磨,使路基面粗糙程度达到相关工艺标准;(3)自由度刨床处理,目前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可利用小型铣刨机对路基面层进行处理,不仅能够去除路基面层的浮尘,而且能够通过打击作用力提高路基面层强度和承载力。该技术的施工操作也较为简便,可以在道路桥梁工程防水施工中广泛应用。

2.4规范现场施工操作过程

在道路桥梁现场防水施工的全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杜绝人员随意施工的现象,确保所有操作流程均能够符合技术标准规范。特别应加强细部施工监督和管理,在混凝土拉毛处理时,要充分考虑不同防水材料对其表层粗糙度的要求,根据不同材料制定处理标准。在完成混凝土表层施工或,应禁止运输车辆通行,避免对路基面层造成破坏。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按照管理制度要求,及时组织施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确保每一名施工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施工工艺,明确相关技术标准。结束培训后,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上岗操作,避免因人员因素导致防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工程防水施工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施工前,首先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并提前制定防控措施。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设计防水结构体系、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材料,并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工程防水施工质量,从而确保道路桥梁施工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路桥设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防水施工;防水措施;建议

1引言

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实施施工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为地表径流。在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地表下层径流会破坏岩石土体的稳定性,增加了过程前期防护措施的布设难度。在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建设后期阶段,地表下层径流比较容易从岩土体的裂缝中渗出,造成公路桥梁隧道中积水现象,严重破坏公路桥梁隧道中的各种设备仪器和照明灯等设施,有可能还会导致隧道中车辆的驾驶平稳性,造成严重的车祸。并且,地表下层径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温度较低情形下会造成冰冻现象,严重破坏了隧道的稳定性。因此,在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径流是施工单位首先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降低地下径流对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才可以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本文提出了部分适宜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防治渗漏水措施[1]。

2我国公路桥梁隧道防水施工现状

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是地下建设工程,这类工程的防渗漏施工比较重要,很多施工单位都将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防渗漏施工当作一项重点施工项目。在实际的施工建设环节中,建设施工团队应该综合考虑防水施工建设材料的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等,并且还要考虑防水措施的具体运用范围。除了这些,还应该重视防水施工的管理和管理体系的创建。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防渗漏建设质量都不合格,从目前的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防水施工现状来看,有待进一步增强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防渗漏施工[2]。

3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防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防水施工中存在以下问题:1)通常使用较多的防水施工方法一般都是先固定支撑墙,再建立整体浆砌石堆积体。在实际的防水施工中,上倒坑开挖的施工速度比较快,上倒坑和下倒坑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如果这两个坑没有按时进行封闭,很容易造成软基下沉等问题。端部下沉会由于下导坑的开挖而扩大,致使拱顶沿着施工缝出现裂缝,拉断止水带,从而形成渗水或漏水等问题。2)隧道的纵向施工裂缝一般位于拱圈和边坡墙体中间,在堵塞隧道马口过程中,由于陈旧的混凝土表层没进行凿毛处理,致使新的和陈旧的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强度不达标。同时,在填塞混凝土过程中,容易导致止水带形成变形进而出现损坏。因为马口堵塞混凝土一般都是强度较高的抗渗混凝土,在凝固环节中,收缩强度较大,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结合不好,致使渗漏水现象出现。3)衬砌混凝土之外的纵向盲沟管在施工环节中没有包裹好,很容易形成沟管堵塞情形,致使水流汇集速率变缓。安装排水沟管过程中,假设沟管安装坡度掌握得不好,容易造成地下径流无法顺利排泄,从而引起渗漏水问题。

4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防水原则

目前,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为了降低地下径流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创建了一套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防水体系,其原则主要包括:排堵截相结合,并且将模筑混凝土衬砌视为隧道防水的重要措施。所讲的隧道排水指的是创建排水系统,将堵塞的地下径流顺利排出桥梁隧道,并且综合现有的工程施工技术和条件,因地制宜,选取合适可行的防水施工计划,使防水技术适合施工现场的环境。此外,防水施工方案的规划还应该综合考虑防水技术的可行性、施工成本的高低和使用效果的好坏等一系列因素。但是,施工原则中的相结合指的是将防水施工与防水措施设计紧密结合,防水施工中比较重要的1个因素就是防水措施设计综合考虑防水施工的条件,实际的施工方案与施工设计紧密结合,施工中注意点面结合,进而将汇水面积较大的渗漏水汇聚为局部出水,之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排水措施,最大程度地做好隧道工程的排水,降低渗漏水对生态环境和隧道安全的危害。规范中提到的堵塞水流指的是将浆砌石混凝土结构视为堵水的第一层防水设施,浆砌石混凝土结构下面的其他防水材料作为第二层的防水设施,借助这种形式堵截地下径流,致使地下径流不进入道路桥梁隧道项目的建设场地。规范中提到的截水指的是截留隧道的地下径流及隧道表层的渗漏水,让这些水分不进入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排水设施中,通常使用的排水形式一般都是设置截水的沟道。

5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防水设施应用

在布置隧道工程的防水设施环节中,要保证埋置的防水管道质量达到国家的相关质量标准,尤其是关系到防水管道施工安全时,要确保隧道周边围岩与防水管道的安装紧密相连,防水管道安装结束之后,安装建设人员还要加强对隧道防水措施的检查力度,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应该迅速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科学地妥善处理这些问题。

5.1结构自防水措施

隧道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应该具备自防水发生功能,这一功能的主要之处就是确保工程建设使用的混凝土干密度处于合理范围,确保混凝土的凝聚力达到标准要求,不出现裂缝等现象。由于普通的混凝土比较容易出现裂缝,因此当前建议加强新型混凝土的研制,比如补偿式收缩混凝土等。补偿式收缩混凝土的定义就是在一般的水泥中添加一些添加剂,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等情况,促进混凝土抗开裂能力的提升。此外,隧道工程的施工设计人员应该合理设计混凝土,保障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5.2公路桥梁隧道防水层措施

针对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防水层措施的布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点,分别为:首先,工程的建设施工人员应该认真测量混凝土的断面积,清除隧道暂时没有开挖部分,并且对混凝土表层进行分层喷射外加剂,建设施工人员还应该割断钢筋外露的部分,并且使用水泥砂浆将混凝土的表层抹平。其次,隧道工程的衬砌背后应该合理布设排水设施,及时检查排水沟、引水管道和暗沟的连接程度。并且,还应该确保位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排水设施具备较好的抗冻性能。要不断加强对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防水措施的检查,隧道工程铺设完防水措施之后,还应该重视防水措施和锚杆焊接的质量。图1为防水措施防水板焊接示意图。

5.3防水卷材设施的应用

防水卷材的建设质量和具体安装质量会直接关系到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防水措施的建设施工质量。购买防水材料时应该认真检查防水卷材设施的规格大小和材料质量等特征,确保防水卷材设施的整体厚度相对较均匀,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皱褶和隆起。在铺设防水卷材时,应该在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顶部位置划出中心线,创建板台架,之后对卷材进行铺设。建设的方向是由拱顶向两侧进行建设,同时,要保持铺设平顺,不应该产生褶皱和空鼓,防水卷材的粘结要保证牢固程度。针对防水卷材的结合区域,应该保证防水卷材之间的粘贴紧密程度达标。防水卷材的安装一般都使用环向铺设的形式,其安装宽度要求不小于100mm,短边宽度要大于150mm,并且两个相邻的防水卷材应该互相错开。目前,使用的防水卷材一般都是复合型防水材料,并且防水卷材安装时一般都在支护后面订上水泥钉,但是这种安装形式很容易形成二次衬砌时刺破防水卷材,从而导致隧道工程出现渗漏现象。因此,建议采取隐形建设形式,即在支护后先挂上土工布,对其进行固定,再打入钉子,最后在外层采用热熔焊接技术对防水卷材进行铺设。

6结语

公路桥梁隧道建筑工程的防水问题逐渐成为公路桥梁隧道质量的最大影响因素,也成为我国专家与学者研究的热点。为避免公路桥梁隧道建筑工程渗漏水问题的出现,今后应该采取结构自防水措施,合理铺设防水层措施,合理布设防水卷材设施。

【参考文献】

【1】徐小波.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防水设施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