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策略研究(5篇)

企业内部审计策略研究(5篇)

第一篇: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原因及策略

摘要:

我国的电力企业在最近几年以来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但是在企业内部审计中,仍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指出了存在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的主要风险,并对风险存在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控工作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控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原因;策略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十年,我国的电力企业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仍旧不容忽略,比如,存在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的风险,就必须要加以重视,否则很有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一、存在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的主要风险

(一)审计方法方面的风险

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采用的是综合考察与抽样判断这两种审计方法,并且一般情况下,都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的。在选取样本时,必须要结合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根据科学的考量标准来判断样本和操作计算方法等。另外,就抽样技术的本身而言,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客观误差的。所以,在对审计方法进行选择时,也不能够盲目跟风,一定要选择最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技术方法,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也要严格地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来进行,以尽可能地避免审计结果在准确性、客观性和真实性方面出现一些比较大的误差。

(二)独立性方面的风险

相较于国家其他直属的审计部门而言,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有着较大的不同,其内部审计机构在独立性方面尚不完全,在对公司架构设置、岗位协作以及部门职能等进行审计时,大部分审计人员都不能够独立且客观地对其进行审核与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极易引发一些关联性风险。

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从主体上看

第一,内部审计的管理。对电力企业而言,其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内部审计管理水平决定的。所以,做好内部审计管理工作能够非常有效地规避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在技术、行为和决策方面所出现的风险。第二,内部审计的技术。内部审计技术也是造成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一大原因,影响内部审计技术的因素有抽样误差、不规范操作和方法滞后这三单因素。第三,人员的素质问题。因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所以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与能力。然而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许多电力企业的审计人员无论是在业务素质,还是技术能力上,都普遍偏低,基本不能满足相应的审计工作标准与要求,非常容易引发人员素质风险。

(二)从客体上看

第一,法律环境。我国目前的审计工作正处于一个新旧体制交替的关键时期,在一些政策、规范和法规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碰撞和摩擦,最终使得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法律上时常出现一些不确定性。第二,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出现错误。在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当中,审计部门或者审计人员被故意设置障碍的状况时有发生,如此一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就会受到阻挠或者干扰。第三,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与会计核算的复杂性。电力企业所经营的业务随着其自身发展的壮大而逐渐增多,审计的内容也随之而变得愈发广泛,会计的核算方法也就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困难。第四,审计取证。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在取证过程中,审计人员很容易被审计对象表象所迷惑,从而出现取证失误或者失察的状况,进而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在结论判断上的失误,降低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以及全面性等。

三、防控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改善并优化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

因为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对象既复杂又广泛,所以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一定要加强控制其全面性,不断地优化抽样的技术,将传统抽样技术和先进抽样技术的优点充分结合起来,以更好地降低审计风险,从而使审计的技术与方法更加合理和科学。与此同时,在对电费和售电量等业务进行分类统计时,还必须要对账簿和相应报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以使其客观性和真实性得到保障。

(二)增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在强化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独立性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转变相关责任人的思想观念,要使其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作用和意义有一个更加充分的理解,促使其加强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视,以从管理的结构上对内部审计部门本身该具有的独立地位加以确立,夯实内部审计独立性得以保障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强化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真正确保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加强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培养

内部审计工作的最重要主体是审计人员,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提高其业务素质与技术能力,为其提供更多的接触和掌握新观念、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机会。同时,还要加强对其的职业道德与法制观念教育,着力为企业打造一支综合能力强并且业务素质高的内部审计队伍,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结束语: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要求电力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必须要对造成风险的种类与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风险防控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魏宁 单位:国网沧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孙晓辉,孙晓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09:55-56.

[2]顾正丽.强化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J].广东科技,2011,18:27-28.

[3]姚小艳.强化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202+204

第二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思考

摘要:

中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从构建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但内部审计对于维护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促进现代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很好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财务信息存在失真的隐患,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而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和关键,因此,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显得刻不容缓。文章将分析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重点关注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也加入WTO和各种区域经济体以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这些举措在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风险。企业为积极应对这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定将会在企业的发展中更加重视对公司治理、风险控制、战略管理、法律保护等领域的建设,内部审计也将随之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相比较私营企业或者大型的上市公司,有着诸多优势,如融资优势、技术支持优势等。因此,推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领跑者的重任自然也落到了国有企业的身上,其内部审计工作将会在我国内审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也体现着内部审计的总体发展趋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

二、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议

(一)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独立性

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并明确说明,有管理权限的董事会或者类似的机构包括:董事会、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和非盈利组织的理事会,最高管理层则是总经理或与总经理级别相当的人员。西方国家较多的是利用建立审计委员会机制:审计委员会一般是由企业的董事会进行选举成立的并成为董事会的分会之一,由董事会来进行管理,这就保证了企业的内审机构不受企业其他任何一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或制约,能够保证进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此外,通过对我国沪市上市公司2010年报中相关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内部控制监督主体的沪市756家公司中,有755家公司明确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王玉兰、简燕林,2012)。可见,审计委员会的模式在我国可以适用,并且将逐渐成为主流态势。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建立审计委员会模式,国家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让企业自发主动进行内部审计委员会的建设。

(二)积极发展增值型内部审计

作为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之一,TurnbullRepor(t特恩布尔报告)指出,之前认为的企业内部审计师的工作内容是对企业会计财务部门的监督和复核的这种看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企业和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内部审计师将更多地集中精力于“确证和建议”,这一建议的提出也赋予企业内部审计更加丰富和有价的内涵,并在当时成为促进推动英国内部审计进步发展的积极力量,也为内部审计师的职业定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TurnbullReport的这一建议也正好和IIA提出发展增值型审计的想法相契合。让内部审计师关注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这也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现在提倡的将外部审计以风险为导向的这一概念引入到内部审计中,即发展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企业审计部门在制定审计计划是要将其与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相联系,内部审计师要认真切实分析企业当前所面临的种种风险,并以此为导向,从而使内部审计的计划以及工作可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相协调。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也应积极提倡增值型审计的理念,界定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内容,不能限于企业财务收支的审计,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做到让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自主、自由地参与组织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内容来实现内部审计自身价值的增值,并逐步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让内部审计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全程监督与控制,应当扩展到事中、事前,提出针对企业情况的预防措施,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在经营中的效率,增加国有企业的价值,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培养

探讨西方内部审计的发展可以看出,西方国家非常注重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与完善也常常是不遗余力。据统计,西方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人数一般都是能大到公司员工总数的有5%之多,除却在人数上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工作展开的规模大之外,人力资源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是也相当谨慎,十分看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并将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管理人才的后备军来进行培养。有抽样调查显示美国500强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每年都要接受较长时间的集中培训,都要完成40小时的后续教育(秦荣生,2009)。可见,西方国家对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很高,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其的培养。因此,针对我们国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借鉴西方国家的培养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其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能做到精神上的独立,从而在企业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内部审计的职业环境和氛围;二是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内部审计人员时,注重其专业素质,同时通过切实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做到将内部审计领域的优秀人才吸引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中,壮大企业内部审计的力量和专业水平;三是制定详细具体的培训考核机制,定期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与后续教育,并且不仅仅限于财会、审计知识,还应有相应的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和风险控制等,让其知识储备可以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并进行相关的考核,采取考核通过可提高待遇等措施激励内部审计人员,从而保证并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创建注重内部审计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笔精神财富,它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中所形成和创造出的,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理念或者文化传统,它也影响着公司制度、员工的日常行为及心理等,因此也可以说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套非正式的规则,相比较硬性要求,企业文化则是一种软性、柔和的内部控制的方式(隋敏,王竹泉,2010)。企业通过企业文化这一途径将企业的基本理念、发展要求潜移默化地传输给企业员工,从而能形成企业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而以这种途径,远比开会说教传输的方式更有效,员工将企业文化牢记于心,并对其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可以在工作中激发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创建内部审计的企业文化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觑:通过建设强调内部审计的企业文化,用以人为本的形式来宣传,并且不仅仅限于文本、口号,而是要深入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从而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的合作度与信任感,进一步挖掘和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潜力和能量。

作者:楚楚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光阳.2010: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N].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第5期:484-488

[2]李方全,辛岩,杨明.2011: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浅析[J].商业经济,第20期:96-97

[3]马俊红.2010:对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第9期:109-110

[4]秦荣生.2009: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J].当代财经,第10期:110-115

[5]孙合珍.2008: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经济视角(下),第1期:64-67

[6]隋敏,王竹泉.2010: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J].会计研究,第3期:28-35+96

[7]王兵,张丽琴.2015,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研究[N].南京审计学院学报,第1期:76-84

[8]王兵,刘力云,张立民.2013:中国内部审计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J].会计研究,第10期:83-88+97

[9]王玉兰,简燕玲:201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第1期:110-112

[10]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J].中国内部审计,第1期:33-43

第三篇: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关系

摘要: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与监督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应对市场挑战与市场风险的需求。因此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管程度,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鉴于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定义与作用,并探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

关键词:

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依存关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现企业效率提高和保障企业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获取经济利润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例如,法国的兴业银行某期货交易人员在未得到批准的情况下购买了大量股指期货,造成了高达四十九亿欧元的巨额亏损,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失,进而导致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研究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的依存关系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一)二者的定义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为维护企业资产安全、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确保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各种方法和制度的总称,根据COSO内控框架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方面的内容。企业的内部审计是指在企业领导人的带领下,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程序,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各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的评价和检查,最后形成审计报告并提出建议的一种内部监督活动。

(二)二者的作用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必须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从而确保决策的科学性。第二,有助于保障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顺利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通过职责分工来确保企业的管理制度、监督力度、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从而防止各部门失误和偏差的出现,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第三,有助于保障财产安全。企业的财产和物资是保障生产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加强内部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以及货物的验收和保管来防止滥用、盗窃等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财产和物资的完整性。企业的内部审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如采购、加工、销售、投资、财务等部门,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内部实现各个部门的有效控制和良好衔接。第二,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科学的评价标准是保障企业内部控制顺利执行和内部控制符合决策要求的重要前提。第三,有助于维护企业的法规法纪。企业的内部审计通过对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监督,确保企业的各项政策和制度能够贯彻执行,对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的违法现象进行惩处,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免遭损失。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依存关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决策环节进行的调节与约束,能够促进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内部审计则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详细的改进意见,进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具体地说,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存在以下几种依存关系:

(一)内控是内审的前提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前提,能够为企业内部审计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则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是保障企业顺利运营的重要基础。企业的内部审计通过检查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促使企业内部控制过程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促使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所以,企业进行内部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了解,对内部控制目标的科学性进行评价,从而确定企业经营活动是否合法合规,评价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进而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二)内审是内控的再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包含内部制度、组织程序、控制政策等内容的系统,是对企业经营决策者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经营目标的充分体现。企业只有确保内部监督活动的落实,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得到顺利执行。假如企业的内部监督活动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就会导致企业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处罚,进而造成企业管理者和管理制度失去权威,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内部审计程序代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详细的评价,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对企业各部门实行监督和管理,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部门,对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都比较熟悉,因此审计部门是进行企业内部监督最合理的部门。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各部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能够对企业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确保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各项政策顺利执行,从而实现对企业的监督和控制。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也可以通过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促使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进一步完善。因此从内部控制的作用看,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对控制程度和效果的监督,也就是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再控制”。

(三)内控与内审相辅相成

企业的内部控制同内部审计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为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企业的内部审计是通过审查和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生产活动、内部控制、财务状况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的一系列活动。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是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意见与建议的基础。而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对象,是企业内部监督、风险控制、政策落实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需要内部审计的检查与监督,从而促进控制效率的提高。内部审计的职责是发现管理中是否存在的问题。因而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使得内部控制更有效率。内部控制需要内部审计的监督并对问题提出解决意见,没有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效率会大大下降,从而造成企业部门失去控制。内部审计防止内部控制失效,如财务信息失真,设置账外账、收入不实、虚假利润等;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就必须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来建立和完善组织中的内部控制监控机制。内部审计则需要内部控制的支持,没有完善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企业的财务信息会大量失真、管理活动会出现混乱,制约内部审计活动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监督行为深入到组织运营的具体业务中,即建立以内部审计为主线的监控机制,在组织内部充分发挥其对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实时有针对性的监控。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内部控制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其制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将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行的效率。由于现代组织规模越来越大,也成多元化趋势,组织不再是集权的单一形式,逐步采用分权,设立分公司等,由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因素,就需要一个独立的专门的内审部门,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正常运行,确保财产安全和完整。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保障,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只有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与管理,才能保障财务资料的真实可靠,继而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作者:周立利 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分院

参考文献:

[1]王兵,张丽琴.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研究[N].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01)

[2]曾洁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合作性博弈[N].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刘定涛.浅谈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与协调[J].商业经济,2011(12)

第四篇:企业内部审计增值性探究

摘要:

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也瞬息万变,传统的内部审计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为最终要求的内部审计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大领域中价值增值的实现路径,最后给出相应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策略。

关键词: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实现路径;政策建议

一、前言

内部审计作为我国社会三大类审计之一,其地位也越来越加重要。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受托责任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设计的,人们忽略了它是否能为企业的经营做出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竞争程度的增加,企业对成本的敏感性开始上升,所有的业务活动都被分解为增值和非增值过程,在逐渐对非增值作业消除和改善的过程中,传统的内部审计也面临着自身发展所需跨越的鸿沟。经营者不再满足于“亡羊补牢”的事后补救,而是希望在此之前能及时、准确的对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由此,增值性内部审计应运而生。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新的内部审计定义中第一次提到“增加价值”并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参照IIA的思想,我国在2001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也做了相应的重新定义,内部审计已经不再仅仅停滞于传统“资源消耗者”的定位,而是由成本中心逐渐转换为利润中心,这标志着内部审计开始进入由“稽查型审计”转变为“增值型审计”的新纪元。

二、内部审计增值路径分析

通常,内部审计为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减少企业损失,二是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减少企业损失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大领域中的相关确认服务活动,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带来诸如发现应付多付,应收少收等“硬货币收益”;提供增值服务主要表现在组织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大领域中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的有价值性信息,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带来提出风险防范、审计建议等“软货币收益”由此可见,内部审计不仅能带来“硬货币收益”也能带来“软货币收益”。[1]在此三大领域充分发挥确认与咨询两大功能,是实现直接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关键所在。

(一)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领域的增值

内部控制是企业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进行自我检查的动态自律过程,它能更好的保证企业运营目标、报告目标以及合规目标得以实现。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满足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本身就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的二次控制,通过评价、衡量实际执行与既定目标间的差距达到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监督作用。在内部控制领域增值性内部审计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1)确认性增值: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LawrenceB•Sawyer)曾指出:“控制对内部审计师而言,即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充分关注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与有效性,充分性的控制主要体现在确定现行的控制系统能否辅助企业任务和目标经济高效的完成;有效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判断现行控制系统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各组织对制度的遵循程度以及内控的实施是否得到保障三方面展开以达到对内部控再控制的作用,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客观依据;(2)咨询性增值:确认服务的开展会对咨询服务产生需求,同时也为咨询服务提供了相关信息。[3]凭借这个天然的优势,内部审计人员在展开确认活动的过程中,详细地了解了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系统存在的薄弱和漏洞之处及其对内控目标完成的潜在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结合企业实际对症下药,针对管理层经营管理水平提出建设性意见以防范和化解经营性风险。同时,内部控制培训也被视作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领域增值的重要工具之一,培训活动的开展能够切实解决问题,有效提供内控的执行效率和效果,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增值

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等多种风险,风险的存在成为影响企业核心价值的因素之一。因此,通过风险管理来消除不必要的风险,最优化可承受风险的作用不容忽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就扮演着企业风险再监督的角色,相对于其他部门的独立性及其拥有的信息优势,使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全面风险管理(ERM)框架,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全面了解、评价和管理企业活动中的风险。在风险管理领域增值性内部审计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1)确认性增值:内部审计主要通过经营活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对企业内部规范的增值作用。风险识别审计,内部审计人员确认服务的展开首先就是确定机构是否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通过采用统计预测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损失清单分析等方法鉴别这些风险识别程序是否能将重要风险均已识别,有无被遗漏的潜在风险;风险评估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风险评估过程时应采用定性及定量方法着重审查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风险应对审计,此过程主要衡量组织应对已识别风险所采取措施的适充分性与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更侧重于事中和事后的评价;(2)咨询性增值: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组织风险管理的具体流程中,通过多次调查、分析、预测识别风险的根源及可能发展趋势。向管理层反映分离风险单位、控制损失、保险及非保险等风险管理的有效做法,与此同时提出诸如纠正与预防负偏差以及激励与推动优良行为的建议,为管理层完善风险管理指引方向,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此时内部审计充当着企业风险管理咨询师的角色,更侧重于事前的防范。[4]

(三)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增值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内部审计成为公司治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董事会为了验证管理层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工作状况,授权审计委员会对其进行认证。内部审计作为审计委员会进行公司治理的直接“工具”在参与公司治理的过程中为审计委员会“效力”。在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结果的基础上协助管理层更加有效的履行受托责任,促进企业价值增加。在公司治理领域增值性内部审计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1)确认性增值:作为公司治理系统的施控者和受控者,董事会和管理层在整个系统中相互作用以期达到目标函数不一致性下的平衡,内部审计主要从治理环境、治理程序和治理过程三方面入手开展公司治理的评价活动。评价治理环境、文化道德以及相关的政策来优化治理环境;评价治理程序,对治理程序完整性、有效性做出判定,尽量避免因治理程序薄弱带来的损失,更好的帮助企业完成各项治理目标;评价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公司治理;(2)咨询性增值:除前述确认性增值相关的“硬控制”外,关于组织文化道德、经营理念、管理哲学等高层基调方面的“软控制”也不可忽视。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良好道德素养和技能的同时在组织中得到高度的信任,有能力对营造良好的组织道德文化做出指导。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应创办刊物以加大相关宣传活动,与此同时帮助管理层修改完善相关道德规范和说明,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行为指南,为组织公司治理打造一个天然屏障。

三、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实现要件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活动关注的重点领域,三者为人们更好的认识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提供了“一览众山小”的视角。增值型内部审计不仅作为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执行评价确认功能,还在确认功能进行延伸和拓展的基础上作为一个建议者、咨询者参与性的辅助管理层实现经营目标,由纯粹的“数豆者”转向向管理层积极推销的“卖豆者”,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5]这些变化的实现需要以下三方面的支撑。

(一)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实现对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行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整体内部审计执行结果质量的好坏。为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招聘机制,引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知识结构多元化、胜任能力综合化的高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关注已有审计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采取轮岗制度使得审计人员更好的融入企业,能从整体的角度掌握业务流程及其发展变化,然后配合专家讲座,内部课堂交流等形式进行知识的整合与提高。

(二)转变内部审计职能,丰富内部审计方法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推进的内部审计偏向于关注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单一的关注财务合规性的审计。目前,内部审计职能已开始逐步由评价与监督转变为确认与咨询,所以企业应首先改变对审计职能单一化的认知,全面认识到其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大领域的巨大作用。这就需要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功能重新定位,调整内部审计的发展主线。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以实现内部审计带来的价值增值。当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审计职能的发挥程度还取决于所采取的审计方法。传统的事后审计早已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要求,所以应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站在全局角度增加事前、事中的审计。而上述职能的实现不能忽略信息化背景下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作用,只有借助于信息平台的优势才能更有效的完成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

(三)健全内部审计绩效考核,促进增值目标实现

审计绩效考核作为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的一部分,是评价审计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依据。审计绩效考核指标指导着审计人员的行为,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要求不断健全改善考核体制,采用全面的、联系的、系统的指标予以评价,争取最大程度的激励审计人员对企业价值增值的挖掘。所以要在评价体系中导入能反映企业价值增加值的指标系统,增加具有高增值性审计业务的考核权重、激发审计业务的长期隐形价值。当然,在定量考核的同时应当结合定性指标更全面、切实的反映内部审计工作执行情况,不能只囿于短期审计资金的节约或损失数额。因此,考核时需结合相关服务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完成结果的满意程度等指标辅助绩效考核系统的全面评价。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作用得以显现。若要实现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大领域中价值增值,关键在于:(1)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2)转变内部审计职能,丰富内部审计方法;(3)健全内部审计绩效考核,促进增值目标实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构建增值性内部审计。

作者:马静静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注: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XJJ2014118)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2):28.

[2]张培.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2,(2):108.

[3]戴耀华.基于交易成本的内部审计增值有用性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38-40.

[4]赵娜.基于功能拓展视角的内部审计增值路径探讨[J].财会月刊,2010,(17):65.

[5]李斌,李小波.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比较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2):45.

第五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探讨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以及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逐渐突出,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强化审计工作质量有助于企业会计行为的规范,合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当前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就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主题,也是内部审计能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核心。内部审计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为了保证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就需要根据内部审计准则以及企业规定的程序进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使审计质量控制存在与内部审计的全过程。

一、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顺利实现。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提出改进的意见,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使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使审计的风险得以降低,使会计信息失灵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强化内部控制系统,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完善的内部审计控制系统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完善内部审计是以提高其质量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做好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能够促进内部审计的良好发展,能够提高企业中审计部门的地位,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中实现其职责[1]。还有助于促进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对审计工程监督、教育以及培训,使审计人员对素质能力有全新的认识,能够在压力和动力下促进自身业务素质以及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熟经验和管理模式,建立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二、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策略

(一)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进行控制

企业要实现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结果,需要聘用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对企业内部的战略目标、方针等有共同的认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2];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企业要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持续发展的机会,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实现审计力量的高效利用。审计的技术含量对于审计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审计人员加强知识和技能学习,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重要力量,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保证其能够胜任工作,提高审计质量,使内部审计评价客观、公正。

(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保障机制

内部审计需要建立完善的督导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对审计项目的履行情况进行及时的审查,督导工作的效果会对内部审计的质量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完善内部审计的考核制度,将内部审计考核工作纳入到企业考核工作中,并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使内部审计能够科学合法,保证审计内容准确,质量提升,及时整改内部审计中的不规范行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以及质量的提升。强化责任追究以及奖惩机制,对于既定的审计项目,需要加强质量检查,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应用。

(三)实现信息化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信息有效性不足造成的,信息不完整、开发利用不足,不能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信息的共享性不强,企业内部审计没有与业务、财务等部门相联系,内部审计信息反馈不及时。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科学使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内部审计与业务、财务等系统有效衔接,实现审计数据库的建立,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及效果的实现。(四)做好审计报告的复核控制审计报告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体现着审计的质量。提高审计报告质量,需要做好三级复核。要明确审计的事实、程序、实现目标;审计的证据是否客观、合法、充分;有无正确的审计依据;审计的评价意见是否合理,审计报告是否完整、用词规范。[3]复核之后,需要进行复核标识,从而实现责任的明确划分。

三、结束语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需要全过程进行控制的,使质量控制的效果得到保障。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的审计评估,及时了解企业内部的潜在风险,并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科学规范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强化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作者:黄超 单位: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胡海静.基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5:54-55

[2]张新群.浅析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92-93

[3]潘慈云,马忠民.加强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74-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