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作用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作用

摘要:高校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都是以风险为导向,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帮助实现学校事业目标的重要方式。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了解、测试和评价的方式来实现工作目标。内部控制是依托内部审计对高校各业务活动的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的评价和监督,修正缺陷,优化内部控制各要素,达成学校事业目标。本文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评价、改善高校内部控制,降低运行风险,促进高校治理结构的完善,实现学校事业目标。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高校

引言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都是高校实现内部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构建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内部审计的目的和职能之一,在高校业务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促进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各组成部分的有效运行,最终实现高校事业目标。健全和有效的内控体系为内部审计提供了其独立评价、监督的前提和基础,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

一、高校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

(一)优化学校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高校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广度和深度。程志国(2020)将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总结为教工素质与能力、人力资源政策、大学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和大学文化等方面。近年来,通过与兄弟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再结合本校发展实际,发现大多数高校的控制环境或多或少存在学校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领导干部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学校治理结构不完善、权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通过内审评价和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内审作为内控环境的一部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也优化了内部控制环境。

(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高校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会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将学校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而高校内部审计已经由最初的查错防弊向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等方面发展,随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覆盖面的扩大,内部审计在高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内部审计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会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确定所建立的风险管理目标是否切实可行、风险评估机制是否全面、风险预案是否有效,及时发现问题,强化风险管理,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三)规范学校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控制措施,例如学校为了防止发生财务舞弊风险,会采取将会计和出纳职务相分离、会计信息系统内不同岗位设置不同权限、不同层次业务由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授权等控制措施。在对学校内部控制体系评价过程中或者进行其他审计项目时,内部审计人员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是否到位、是否有效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学校相关部门将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并随着学校控制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控制措施,故而内部审计起到规范学校控制活动的作用。

(四)保障信息质量及沟通渠道的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包含定期不定期对各类业务信息与沟通相关内容进行评估,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校内信息质量及沟通渠道的畅通。内审为学校领导深入了解学校相关业务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和决策依据,加深了学校领导对其他部门和业务的了解程度。同时,内审拓宽了学校信息获取渠道,加强了学校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例如在学校基建项目中,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中斡旋,降低了学校与施工单位由于沟通渠道不通畅所引发风险的可能性。

(五)完善高校监督体系。内部审计是高校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内部监督共同构成了高校监督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结合高校发展实际,针对各项业务环节和业务特性开展监督评价活动,其业务范围涵盖了重点业务流程、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学校各业务流程需要伴随着学校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优化,关键控制点也要经常性的进行风险评估,这需要内部审计工作到位。随着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其监督工作深入到学校各业务活动中,为学校高效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二、高校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运行中,虽然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各要素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内审职能发挥不足,主要体现的如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高校在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对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导致内部审计过早过度参与内部控制或者参与程度不足。内部审计过早过度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会影响其独立性,加大审计风险,降低后续与内部控制评价相关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专业性;内部审计参与程度不足,会弱化内部审计部门在学校的“地位”,影响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造成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职能的缺失,加大学校对各项业务活动的管控风险。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的限制。为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高校应该设置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然而部分高校仍存在将审计部门作为财务部门下属机构或存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由同一个校领导管理的情况,这些都影响着内部审计对相关业务活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时的独立性。此外,由于内部控制审计涉及学校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范围较广,同时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随着高校内外部环境变化持续向前发展过程,而大部分高校存在内部审计人员不足、专业面过窄的问题,导致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持续、有质量地进行。

(三)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标准有待完善。各高校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良莠不齐,仍存在体系不全、内容不够详细的问题,这使得内部控制运行困难。在此前提下,内部审计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时存在可参考的具体标准不完善、内部不够详细及定量标准过少的问题,这导致需要审计人员依靠经验做出判断的定性指标较多,增加了审计风险,同时审计结果难以服人,使内部审计陷入尴尬境地。

三、加强内部审计作用于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的建议

(一)精准定位内部审计职能。高校在制定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时,应该明确规定内部审计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的职能范围。教育部门或审计管理部门出台具有广泛意义的高校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指导性文件,各高校根据各自的办学目标、学校管理情况进行调整形成适合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办法,规范内部审计参与内部控制监督评价的范围,使内审部门在相关制度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的监督评价工作,确保内审职能的发挥,降低审计风险,降低其他业务活动风险。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办学风险,学校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部门不能与其他职能部门合并办公,更不能隶属于其他职能部门,最切实可行的是业务上向校长负责、行政上向党委书记负责的管理模式。机构人员配备上,在成本效益原则基础上人员数量要满足学校日常内部审计工作需求,内部审计人员知识储备上不仅要熟练运用财务、审计等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和信息技术,同时要熟悉高校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资产管理以及采购管理等活动,以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具有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专业胜任能力。

(三)完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标准。高校应该根据各自的办学目标、学校管理情况编制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指导性文件,规范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工作。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标准应围绕学校内部控制目标、各项业务活动的关键控制点、各项业务的控制措施来具体制定,合理增加定量标准,内部审计据此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发表意见,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内部控制监督评价风险。

三、结语

内部审计优化学校内部控制环境、完善风险评估机制、规范学校控制活动、保障信息质量及沟通渠道的畅通、完善高校监督体系,促进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各组成部分的有效运行,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有效提供合理保障。在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内部审计受限于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并存在职能定位不准、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标准有待完善的情况,这需要存在此类问题的高校精准定位内部审计职能,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标准,以此保障内部审计在内控体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审计职能的发挥,降低高校办学风险,保障高校实现其事业目标。

作者:王晓娜 李丽光 白继红 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