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培训范例

口腔护理培训

口腔护理培训范文1

【关键词】风险管理;口腔护理;运用

口腔科是关系患者口腔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科室,对口腔科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提升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水平。口腔护理当中比较容易因为护理失误造成风险事件,对口腔护理进行风险管理能够对风险事件进行控制,将风险降低,提升护理的质量[1]。为详细分析风险管理在口腔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本文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口腔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作为研究阶段,分析此阶段中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和风险事件的下降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口腔科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组件风险管理小组的方式,组织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和风险管理进行学习,对相关制度进行一系列优化。

1.2方法

1.2.1组建风险护理小组

由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或者护士长带队成立风险护理小组。风险护理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开始急性风险管理相关内容的规划,主要对口腔科内可能出现护理风险的护理流程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高危风险提出有效的管理控制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护理风险预防和护理风险处理的相关培训,提高风险管理中小组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2]。

1.2.2风险护理控制

①建立口腔医疗护理管理制度。护理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对各种护理工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格外注意对口腔科保洁工作的规定,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重视科室内消毒、卫生工作,对操作台以及其他医疗器械的清洁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对护理工作的风险问题进行标注,并建立一系列奖惩制度,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失误进行记录并加入综合考评当中。②加强对口腔护理的风险管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应当注意加强自身风险预防意识,同时遵循相关风险管理控制准则,对科室环境、患者病情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过程中注意与患者取得沟通和联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降低患者的口腔护理风险[3]。③定期评估。对护理风险控制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对包括护理人员护理期间的疏漏以及已经发生的风险问题的处理结果等进行评估和研究,从中分析可改进的内容,进一步优化护理风险管理。

1.3观察指标

对研究阶段护理工作开展的效果进行评述,对护理工作合格率、患者感染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并以x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风险管理开展前我院口腔科护理项目合格率为93.47%,患者感染率为5.37%,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19%;风险管理开展后我院口腔科护理项目合格率为98.69%,患者感染率下降至1.3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28%。开展风险管理后我院口腔科护理工作质量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各项目合格率得到提升,患者感染率有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风险管理是一种优质的管理方式,将其应用关于口腔护理管理当中,能够对口腔科的护理工作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4]。风险管理通过建立一系列针对性的制度和章程,对口腔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标注,增加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护理的质量[5]。本次研究中,分析了风险管理开展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情况,结果发现,开展风险管理后我院口腔科护理工作质量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各项目合格率得到提升,患者感染率有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可知,在口腔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感染等风险事件发生,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玉芝,王言飞,顾慧.口腔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实施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3):29-30.

[2]唐国华,唐子为,文旭敏,冯惠琼,李雪梅.风险管理在口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6):16-17.

[3]李珊珊,谢丽.口腔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86-87.

[4]张士梅,张淑娟.口腔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实施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4):110-111.

口腔护理培训范文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口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笔者所在科2012年1月-2014年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1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诊疗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58例在此基础上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和实施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诊疗管理和消毒质量的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三项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为20.6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45%;且其护理满意度为84.4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5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口腔;护理管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口腔医疗技术显著提高了各种口腔疾病的治疗效果。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1]。为了对可能造成医患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识别,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即风险管理[2]。这一管理贯穿于口腔诊疗过程的始终,为了探讨它在口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随机抽取了116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科2012年1月-2014年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16例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均知情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社会伦理学要求,并根据其诊疗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18~76岁,平均(36.95±10.23)岁。观察组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19~75岁,平均(36.27±10.45)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在基础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行风险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

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树立护理人员的信心,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进行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指导,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3]。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实行人性化搭配,合理配置人员,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消除多种安全隐患,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加强对口腔科中各种风险的学习,使全体护理人员都能明确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和流程,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促进本科室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区分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科室护理的现状,积极采纳护理人员好的建议,实现全护理过程的质量控制。

1.2.3制定完善的保洁管理制度

对于长期使用和经常在空气中暴露的小器械和用品,做好防护措施,加盖保护膜,避免被污染。诊疗室内的桌椅、地面应该保持干净和整洁,每天早中晚对操作台进行消毒,并配合紫外线进行系统性的灭菌处理[4]。如果医疗器械经常接触患者的伤口,先用流水清理之后,再用消毒液浸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器行二次消毒灭菌处理。

1.3观察指标

采用医院自评量表,对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诊疗管理和消毒质量等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评价和对比,同时观察其交叉感染和护理纠纷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再使用调查问卷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85~100分为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其中满意和基本满意为满意度统计范围[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数据包软件对本次研究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和实施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诊疗管理和消毒质量的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三项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为20.6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12,P<0.05)。

2.3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4.4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2,P<0.05)。

3讨论

在口腔科的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贯穿其中。为了保护自身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就需要护理管理从多个方面进行把控,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完善的保洁管理制度,实现护理安全。在本次研究中,和实施风险管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诊疗管理和消毒质量的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三项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为20.6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45%;护理满意度为84.4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5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风险护理管理的优越性。综上所述,在口腔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事故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珊珊 谢丽 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参考文献

[1]王永莲.口腔内科门诊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1,26(Z3):125-126.

[2]金迎春.口腔门诊护理安全及风险管理[A]//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2:3.

[3]吴春芳.探讨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7(6):194-195.

口腔护理培训范文3

1.1学习精细化管理概念

利用科室业务学习,组织护士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精髓,人人主动参与精细化管理。制定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标准、流程、指引、应急预案、健康教育计划、功能锻炼计划、出院随访制度、预约服务章程等,让工作人员有章可循。

1.2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实施

1.2.1制度建设

首先,通过组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加深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理解。其次,分批选派护士外出参加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经验交流会及实地学习。根据学习情况,组织护士讨论,根据本科室的特点,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考核细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层级护士职责和工作标准、培训计划,改进工作流程,规范文明用语,制定适合本科室的工作指引、应急预案和服务规范。

1.2.2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针对口腔颌面外科低龄儿童比较多、对静脉穿刺水平要求较高的特点,选派护士到综合医院的儿科和输液室进修,提高静脉穿刺水平;对接受正颌手术或者颌骨骨折的患者,由于其口内有结扎钢丝、托槽等,口腔护理难度大,开展四手操作进行口腔冲洗,如果患者口腔中有血痂或痰痂,口腔护理时冲洗液增加双氧水,以利清洗和消除异味;对气管切开说话不方便的患者,制作示范卡,患者可以指着卡片与护士交流,充分表达诉求;对危重患者或行游离皮瓣术后需要制动的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增加患者舒适感。同时,平时利用交接班、入院评估、患者特殊检查、手术前后、病情变化处理稳定后等时机,适时地解答患者疑问、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每周组织护士业务学习1次,内容包括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三基三严”知识、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等。每月业务大查房1次,的提高。

1.2.3精细化的预约服务

广东省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开展预约服务后,利用网络、电话、现场等预约平台,针对患者不同病种、年龄、性别,为排队等候住院的患者提供精细、个性化的预约服务,如癌症、感染的患者优先预约,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寒暑假合理安排学生住院,择期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时间安排预约,提前通知患者带齐所需物品住院。

1.2.4精细化的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的病种、患者所处的不同治疗阶段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如患者入院时,重点介绍住院环境、责任医生和护士、主任和护士长、订餐和探视制度、安全宣教等,让患者消除陌生感,明白有疑问该找谁,关注患者来到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过程,避免信息量太大记不住或记错。检查前重点告知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如禁食水时间,两岁以下幼儿强调两点前喂1次牛奶或糖水,以免禁食水时间过长小孩哭闹影响标本的质量。手术前告知术前术后需注意的事项、配合要点并耐心解答患者关心的问题,如游离皮瓣术后头部制动的目的,唇、腭裂修复术后的喂养,正颌、骨折术后的进食技巧,颞颌关节强直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等,让患者了解治疗的过程及其间可能出现的情况,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同时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行为。

2结果

开展精细化预约服务后,减少了患者盲目到院却因各种原因不能入住的情况,加快了床位周转,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住院人数由2011年每年1059人次增加到2013年1120人次。开展精细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士在患者身边的时间增加,沟通更到位,护患关系日益和谐。患者的满意度从82.0%上升到99.3%,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从60%上升到100%。

3讨论

口腔护理培训范文4

1.1一般资料:

考核对象为在本院从事护理工作的在岗护理人员。

1.2方法:

通过对护理人员采用季度考核激励机制前、后的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护士长评价表、科主任评价表、临床合作医生评价表及患者满意度评价表进行比较。

1.2.1考核方式:

护理部通过先培训、练习后考试的方式,考核内容涉及护理基础知识、口腔专业知识、院内感染知识、急救知识、口腔护理操作技能、服务礼仪等。其中理论考核占20%,操作考核占20%和考评小组评价表(包括护士长评分表占20%,科主任评分表占10%,临床合作医生评价表占10%,患者满意度评价表占20%),总评分为100分,每季度考核1次,各占25%,年终汇总。

1.2.2激励机制:

采用等级评定与薪金挂钩,以《护士条例》为指导,依据医院《护理人员等级评定实施方案》,分为优秀(占全院护理人员总人数的30%)、良好(占全院护理人员总人数的35%)、合格(占全院护理人员总人数的30%)、基本合格(占全院护理人员总人数的5%)4个等级,并以此作为护理人员的年度评优及下年度薪金待遇发放的依据。

2结果

通过8年的季度考核激励机制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临床医生配合度和患者满意度等都有明显提高。详见表1。

3讨论

口腔护理培训范文5

1.护理操作没有与临床操作结合。

在大多数的基层医院中,很多护士都没有意识到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有多么重要,认为作为一个护士仅仅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而护理操作的难度较高,步骤繁多,用时较多,因此仅仅在考试时才进行规范性操作,而临床工作只是使用简化的操作,导致了护理操作没有与临床操作结合。

2.护理操作的检查作用得不到理想效果。

医院虽然经常进行定期检查,而且检查过程中对护理操作也进行抽查,但是护理人员却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规定,在每次检查前都突击来应付医院检查,因此每次检查都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3.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水平差距较大。

大多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都有着年龄偏大,后备人员不足,非护理类人员参与护理职业工作这些问题,导致了护理人员团队的构成杂乱,数量特别少,进而造成了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

4.各个操作项目熟练程度有较大差别。

基层医院中,一般护士都对应用比较多,需要操作技术较高的技能熟练程度高,比如给病人注射,更换病床床单等工作。而应用比较少的技能熟练程度较低,比如生活护理中的床上擦浴,口腔护理等工作。这些差别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有关。

二、对基层医院护理操作培训的建议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护理部门应该设置专门的教学管理教师,对基础护理操作人员的训练应该不间断坚持下去,检查应该经常进行突击。教学管理教师对护理操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随时进行检查。时刻了解临床护理操作情况,并将信息传达至科室,指出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对检查中出现问题的护士进行再培训,将仅仅为应付检查这类事情剔除。医院应该使正确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应用与临床,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服务。

2.规范操作是重中之重。

应该定期召开护理人员培训动员大会,经常对护理人员强调护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使护理人员从潜意识上重视护理基础操作,开培训大会时,应该讲解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和违规操作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要开始就直接讲如何规范操作,要让护理人员知道规范的护理操作不允许随意更改和简化。

三、对培训方法进行改革,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

1.分级培训,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

因为人与人的护理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护理水平有高有低,要整体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就要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过后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技术考核,先培训各科室的护市长和护理人员中的精英,培训之后考试合格就让这些护理人员培训本科室的其他护理人员,然后全员的护理人员统一考试,各科室之间排名,排名靠前有奖励,排名靠后的科室轻微减少平时应得的奖励,这样就会使得各个科室之间相互竞争,提高培训的效果,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

2.把培训的内容放在重点上。

因为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精英,所以个人的工作能力比较强,技术也比较高,而且培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工作中经常遇见的,所以护理人员对这些内容都很熟悉,但是很多人却不能做到很完美,对经常遇到的内容经常培训,护理人员往往会很反感,慢慢地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培训应该针对重点进行。在护理操作中,无菌技术是一项很重要的操作,这个操作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示范人员应该针对操作中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进行示范,然后请一名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上台重复操作,然后让其他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点评,提出操作中应该注意的各种不规范的细节问题,然后示范人员作最后的点评,剩下的培训时间让护理人员进行自由练习,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让护理人员积极思考,吸引护理人员的注意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操作质量。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病人的生活护理、口腔护理、床上擦浴是很多护士感觉最无聊的工作,也是很多护理人员都掌握的比较差的工作,对于这些工作,要教育护理人员换位思考,让护理人员作为病人,体验病人的感觉,通过这种方法使护理人员能够重视这些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3.护理知识和思维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口腔护理培训范文6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4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中相关标准。将2010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19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259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再将各组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亚组进行比较。452例患者中男272例,女180例,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67.41±12.8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吞咽、意识状况给予护理措施,清醒患者给予常规饮食护理,昏迷患者给予鼻胃管留置进行注食。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误吸预防护理,具体如下。

1.2.1筛查吞咽障碍

由中风专科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内容涵盖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吞糊试验、吞水试验、误吸处理和脉冲氧饱和度监测等。根据筛查结果确定如何选择食物及摄入途径,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意识不清的重症患者行胃管留置注食。

1.2.2摄食护理

1.2.2.1留置胃管进食

依从性差的患者留置胃管进食:鼻胃管深度55~60cm,硅胶鼻胃管管径12号,进食前给予吸痰、翻身等护理措施,并监测患者胃残余量,超过100ml时推迟2h给予半量食物进食,通常采用喂养泵输注。在患者身体允许时,进食30min后抬高床头30°,并给予口腔护理。吞咽困难患者应标注“防误吸”,并纳入交班内容。密切观察患者吞咽状况,发现有加重时应重新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并制定相应进食计划。对经口进食者发生吞咽障碍症状时立即改为鼻胃管进食,而对鼻胃管进食患者吞咽障碍好转时应缓慢改变进食状态,不应立即由流食换为干饭。

1.2.2.2经口摄食

依从性好的患者经口摄食:①食物状态。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进行选择,从轻度到重度依次为流质加食物增稠剂、糊餐、半流质、软食和干饭。②进食体位。患者取健侧半卧位或舒适坐位,患者身体允许时可将床头升高30°,头前屈10°左右,从健侧口腔进食,缓慢微量。餐后指导患者清洁口腔。护理过程中记录各组患者吞咽障碍检出率和院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吞咽障碍检出率为24.87%,低于实验组的3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经胃管进食和经口进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对比

经口进食和经胃管进食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研究指出,我国脑卒中患者中吞咽障碍发生率超过30%。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吞咽障碍检出率为35.91%,对照组仅为24.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给予吞咽障碍筛查后检出率得到了提高。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取了吞糊试验、吞水试验、误吸处理和脉冲氧饱和度监测等一系列筛查措施,均为筛查吞咽障碍准确率较高的筛查手段。同时,以上筛查手段的综合运用也大大提高了检出率。而对照组仅通过询问患者、观察临床症状等手段进行筛查,较难准确筛查出吞咽障碍患者。同时,由于护理人员间个体问诊素质的差异,容易发生漏诊,与吞糊试验、吞水试验、误吸处理和脉冲氧饱和度监测等科学手段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应给予吞糊试验、吞水试验、误吸处理和脉冲氧饱和度监测等筛查措施,以提高检出率。此外,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给予摄食护理干预,通过对摄入手段、食物状态、进食体位、口腔清洁等过程进行干预,较好的改善了误吸发生状况。经口进食和经胃管进食实验组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摄食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着积极作用,这也与凌慧芬等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4结语

口腔护理培训范文7

1.1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2年2月,普外科的腹部手术患者中有42例术后并发EPISBO,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56.42±2.51)岁,坏疽性阑尾炎切除术21例,坏疽性胆囊切除术6例,肠破裂修补术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4例,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胃癌根治术2例。2012年3月~2015年2月的腹部手术患者中有40例术后并发EPISBO,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7.07±2.43)岁,坏疽性阑尾炎切除术18例,坏疽性胆囊切除术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4例,肠破裂修补术5例,小肠部分切除术5例。均为开腹手术、诊断明确,诊断判定符合黎介寿标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既往手术史、手术时间与时机、手术部位、术前准备、基础疾病、治疗方案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2月,对EPISBO患者行常规护理;2012年3月~2015年2月,对EPISBO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订制EPISBO优质护理干预方案

科室总结常规护理的经验教训,结合优质护理工作原则和目标,订制EPISBO优质护理干预方案,科室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优质护理相关内容。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实行责任制护理,设立激励机制,普及EPISBO知识,覆盖式培训EPISBO护理操作技能。

1.2.2护理a)强化人文关怀。

手术后长时间禁饮禁食,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恐惧、焦虑不安等负性心理更为明显。为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进行各种护理与治疗时注意举止谈吐的亲和力,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关心,涉及隐私时严格保密;适当减免医疗费用,对经济条件差的患者申请免费救治;对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普及EPISBO疾病相关知识,提供科学而又舒适的照护;安排1名沟通能力强的高年资护士定时到床旁与患者交流,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至少1次/d,15~20min/次;科室对反馈的患者心理信息进行及时评估,切实解决合理需求,让患者有归属感。b)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方便、安全、舒适、清洁的病房环境。重新对病房进行规划,拟定了病房管理细则和质量标准。由三班护士督促患者保持床单元的整洁;行湿式扫床,固定陪护人,定时通风换气,保证病房无烟、无尘、无异味,无噪声。简化护理文书书写,使用电子版的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减轻护理工作量,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患者。加强口腔护理及皮肤清洁、剪指甲、理发等生活护理,减轻患者的生理不适。鼻孔处涂石腊油,1次/d,避免鼻黏膜损伤。c)胃肠减压管理。置管后疼痛是发生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心理支持,提高其对胃肠减压的心理耐受力;妥善固定负压装置,保持引流通畅,依据体位随时调整,以免重力牵拉引起鼻咽部不适。d)预防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床上伸屈活动,鼓励尽早离床活动或给予间歇性加压泵治疗,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血液淤滞状态而发生下肢栓塞;行胃肠减压会抑制患者咳嗽反射,并提供了一条口和喉间的通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升高,鼓励患者多低半卧位,定时叩击其胸背部,指导有效咳嗽、排痰,氨溴索30mg+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2次/d,以防呼吸道感染。e)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活动不仅可预防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也极为重要。有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活动越早,排气、排便越快。科室对每位患者的活动做计划性安排,责任护士全程指导并严格监管;依肠管行环形按摩腹部,佐以针灸穴位(神阙穴、关元穴等)、足浴、热敷或红外线照射腹部等方法,促进肠壁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加快炎症消散和吸收,至少2次/d,15~20min/次;给予口香糖假饲促进消化液分泌,刺激胃肠蠕动反射;复方大承气汤有促进胃肠动力作用,遵医嘱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f)重视细节护理。勤听诊腹部,了解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注意引流液量、性质、颜色,并及时准确记录,为液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科学采集生化标本,避免因生化标本采集有误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准;静脉营养支持,高渗液易引发穿刺局部疼痛、不适,杜绝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每日停止输注后热敷穿刺局部,发现穿刺静脉增粗、红肿,用硫酸镁+地塞米松或马铃薯片外敷等方法处理;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有抑制肠液分泌,减少肠腔液体潴留,减轻肠壁缺血水肿,促进肠蠕动作用。用药期间,勤观察用药反应,特别警惕低血糖发生,考虑停用要时逐渐减量,以免症状反弹。注射善得定时出现局部红肿、有针刺感,注射前将液体从冰箱中取出置于室温30~60min,可减轻局部疼痛。

1.3评价标准

a)康复情况。包括呼吸道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拔除胃管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b)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由医院护理部自行设计,分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以满意和较满意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珋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EPISBO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1~2周内),是腹部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约占全部肠梗阻的75%。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尚未清楚,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腹部手术史、术前肠道准备情况、手术操作范围、术前腹腔存在炎症等为本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时肠壁水肿,炎性渗出,肠襻间相互粘连致肠蠕动障碍,且伴肠腔有机械性不畅。然而来自于肠管的炎症与粘连,随着炎症的消退肠梗阻解除,因此采用非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EPISBO带来的生理不适、负性应激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医疗纠纷。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EPISBO患者生理不适与负性应激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优质护理服务是2010年国家卫计委下发的医改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好举措。有临床实践证实,优质护理能获得良好效果。未开展优质护理前实施的常规护理以遵医嘱护理为主,计费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患者的心理护理由当班护士完成,对照护者的健康教育局限于口头教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心理疏导由专人负责,且酌情减免医疗费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患矛盾;绩效考核、质控分析等措施让护士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提高,如巡回病房的次数、时间增多,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口腔护理、生活护理到位;对照护者的健康教育形式有口头、手册、微信、培训等多种。IPISBO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能和谐统一,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在实施过程中,克服人员短缺、物资保障不力等困难,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到服务的行动中,虽责任到人,但人人着眼大局,做到“分责而不分心”,力争为患者提供全程、主动、专业、人性化、连续化的身心整体护理服务。优质护理干预组住院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的核心价值魅力———让患者受惠,同时也是对大家辛苦付出、职业价值的肯定。满意度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评价优质护理实施效果的金指标。提示优质护理干预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是可行的、有效的,同时也映射了其良好的社会效应。

3结语

口腔护理培训范文8

【关键词】病毒肺炎;应急调配;口腔护理;喷溅治疗;感染控制

病毒肺炎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为有效防止疫情蔓延,降低其在口腔诊疗中的传播风险,加强对患者的筛查和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诊疗安全[1],根据国家对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医院形成了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专科护理体系。

1梳理临床工作,展开人员、物资调配,加强培训

1.1梳理临床工作

统计2020年1月20日加强疫情防控以来,医院患者数量、疾病种类、治疗及护理处置类型;深入了解一线护士工作负荷、身体情况、疫情期间心理状态、家庭支持情况;统计临床工作中防护物资及专科耗材的储备、使用情况、工作人员就餐、出行情况。

1.2人员紧急调配

迅速成立护理应急小组,护士长根据疫情的发展、院级的任务、临床的需要动态调整护理人力数量与结构(图1)。护士长根据科室每日接诊人数和工作量,结合护士个人情况,形成人力调配申请,上报护理处进行审核、调整;经护理处审核批准后,护士长进行人员部署。

1.3物资紧急调配

物资请领:感染办评估,确定防护物资使用级别及标准,科室申领,护理处协同设备科负责调度。物资配发:等级调配,按需发放。物资管理:定点、分类放置,专人管理、交接;分发到人,签字领取;全院倡议厉行节约,不过度防护。

1.4强化疫情知识培训

由感控培训小组每日开诊前30min对当班人员展开疫情期感染控制知识培训;要求护士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线上疫情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有问题或者建议及时反馈;科室指定负责人随时抽查,定期审核。

2护理临床实践

2.1预检分诊

口腔专科医院无发热门诊且口腔诊疗的特殊性决定了牙科治疗过程中控制感染的重要性和严格性[2]。因此,预检分诊处是担负医院防控任务的首要关口[3]。

2.1.1专人检测、严格管理

对患者就诊流程以及路线予以详细规划,进行分级预检。预检分诊人员做好标准防护,戴口罩、帽子、护目镜、穿护士服、白大褂、戴医用手套、脚套等。在门诊大厅由保安和护理人员组成首组检测人员,设置隔离线,配发红外线温度测量仪、登记表、体温计等,对进入医院人员进行初步检测,合格者方可进入。进入诊室前由护理人员进行二次检测,登记患者及家属详细信息、患者填写重大疫情防控期间就诊知情同意书,复测体温、手消毒等,合格后方可进入诊室,督促候诊患者带好口罩。预检分诊人员如发现下列情况,及时上报于医院管理部门,并做好记录。①2周内有湖北旅居住史;②2周内曾接触来自湖北省的发热患者;③复测三次体温≥37.3℃,有咳嗽、流涕、乏力等症状的患者或者陪人。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建议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或择期就诊[4]。患者离开后,更换一次性物品,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体温枪,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与消毒地面,空气消毒使用0.2%过氧乙酸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30min后开窗通风。

2.1.2信息登记及评估

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医院诊疗患者需进行信息登记,询问有无接触史和出游史。

2.2常规诊疗区

经预检分诊合格的患者,在此区域进行检查,可进行的治疗有:口腔局部止血、冠周炎冲洗、软组织挫裂伤的清创缝合、颞下颌关节手法复位术、口腔异物取出等[4]。此区医护人员应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护目镜、工作服[5]。

2.2.1开诊前准备

清除不必要物品,必需物品放入抽屉和边柜[6]。使用含氯消毒剂或酒精消毒湿巾擦拭椅位,提前30min使用室内空气循环机消毒,确保诊室空气环境。每日开诊前冲洗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2min,抽吸式冲洗吸唾器30s。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使用一次性避污膜覆盖口腔综合治疗台接触面。

2.2.2诊疗护理

调节患者体位,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嘱患者口腔检查前后常规使用1%聚维酮碘含漱液10ml反复含漱2min[7],弃去。必要时使用牵拉器并及时吸唾。避免使用三用喷枪,防止飞沫和气溶胶的产生[8]。

2.2.3诊疗后护理

避污膜一患一用一更换,并用75%乙醇溶液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物体表面,指导保洁使用含氯消毒剂冲洗痰盂。护目镜和防护面屏使用或污染后,先使用消毒湿巾或75%乙醇清洁消毒,消毒成分作用5~10min后冲洗干净,干燥后备用。一次性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1]。

2.3喷溅治疗区

经预检分诊合格且常规诊疗室不能完成的治疗,如急性根尖周炎、急性牙髓炎等需要使用快速手机及三用枪头的操作,进入喷溅室。

2.3.1术前准备

清洁、消毒,沟通工作同常规诊疗室。患者戴圆帽、穿鞋套。医护人员穿戴一次性工作帽、N95/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双层、护目镜、防护面屏、工作服、隔离衣、脚套等[7]。

2.3.2术中配合

椅位调节、漱口方式同常规诊疗室。开展四手操作,进行橡皮障隔离、合理传递器械、及时运用强弱吸吸唾,操作轻柔避免造成患者口咽反应。如需拿取其他物品,请巡回护士协助。手机、水枪每次使用后冲洗水路30s。

2.3.3术后处理

常规处理同诊疗区护理,冲洗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2min,使用至少500ml的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吸唾管道、痰盂及其下水管道。污染器械(带血渍器械用3%双氧水浸泡10min后)使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预处理后湿式保存于污染器械回收盒,垃圾分类处理。诊室一人一用一消毒、通风。脱下衣物反折放入密封袋中待回收消毒灭菌,对诊室地面、物体表面、空气、椅位、出风口、过滤网等进行消毒。医务人员脱下防护用品后规范洗手。

3感染控制工作

3.1明确分工

感控护士分为督查小组和培训小组。督查小组负责与消毒中心的对接,污染器械的运送,无菌、清洁物品的收发,每日两次诊室空气消毒;培训小组负责每日开诊前行现场防护服的穿脱演练及考核,医护人员、保洁人员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定期抽查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3.2具体实施

3.2.1物体表面消毒

指导、督查保洁对诊疗区域治疗台、水池、门把手、水龙头、计算机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1次/2h;办公区域物体表面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1次/4h。

3.2.2地面消毒

指导、督查保洁对诊疗区域地面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与消毒3次/d;对办公区域地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湿式清扫与消毒2次/d。

3.2.3空气消毒

各区域至少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min;诊疗区域,诊治过程中持续开启空气消毒机,每日中午、下午下班后使用0.2%过氧乙酸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作用时间30min后开窗通风。喷溅诊室除以上消毒环节外,密闭30min进行紫外线消毒。办公区域循环风空气消毒2次/d。

3.2.4工作服消毒

医护人员每半天更换1次,更换时应先用75%酒精喷洒消毒衣物外侧,将脱下的工服外侧面朝向内侧面包裹并卷起,放置于规定的带盖污服收纳车;在二级防护的前提下,督查小组负责集中送取,再次75%酒精喷洒消毒,清点类型及数量,附带送消清单交于被服中转站。

3.2.5医疗废弃物管理

用毕防护用品均须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督查小组护士,督促保洁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规范及时处理,禁止洒落地面形成二次感染,每位患者诊疗结束后立即将医疗垃圾回收并在24h内转出,禁止进行二次分拣。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医疗垃圾放置处,日产日清。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