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管理范例

科研课题管理

科研课题管理范文1

我校的科研课题档案,以前同一保管期限的档案按年度序采用大流水编号方法。过去因按立项时间归档编号,有的已立项科研课题因特殊情况取消或中断了研究,预留的案卷号就成了空号;有时有的科研课题已经归档编号很长一段时间了,又交来一部分科研课题文件,无法编入其相应的顺序内,经常改动编号,造成了编号无序、混乱现象。现以结题年度为依据归档,划分保管期限后,同一保管期限内每年都从“1”开始编小流水号,简单明了。对因各种原因未及时归档的文件,可随时编入其结题年度内,不影响其它顺序号的准确性。采用新的编号方法后,使科研课题档案便于统计和利用。

2科研课题档案卷内文件以件为单位装订整理

科研课题档案的立卷原则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系统整理,便于保管和利用。从档案的原始性特点看,保持档案的原有形态,更便于利用。科研课题档案分阶段形成的文件载体不同,纸质文件规格大小、薄厚不一,也有许多是成册成套的文件。以前每个科研阶段的文件订在一起,有的过厚,遮挡文字,影响查阅,需要复制时还得拆卷,对档案的损坏非常严重;另外,档案装订也不够规范。装订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案卷的质量。现卷内文件按件为单位装订整理,采用传统的线装方法,统一了打孔位置。装订孔位于页面左侧距边线15mm处,上下位置按页面长度取中,每针固定80mm。以A4纸为例:上下长度297mm,取中点在150mm,这样打孔点分别在70mm、150mm、230mm处,每件在装订时都用尺量,不允许有重份、倒翻现象,线结系活扣,便于拆开复印,利用方便。这样卷内所有文件都整齐划一,结实美观;对成册成套的文件保持其原有自然形态,避免再装订时打孔裁剪造成损伤。以件为单位装订整理便于卷内文件的补充和调整,利用时只需提供所需部分,安全、保密,且复制方便。

3科研课题档案卷内文件以件为单位编写页号

以前每卷内各阶段形成的所有文件,均编写大流水号,有的文件原来有页号,又重新编写,破坏了原貌。我校的科研课题档案每卷都有五六百页,最多可达一千八百余页,如果重新编写页码,工作量很大。改进后,卷内文件以件为单位编写页号,成册成套的文件原有页号的不再重新编号,每件文件在右上角盖归档章,标明件号、页数,累加后是该卷的总件数、页数,简单方便,减少了工作量。对立卷归档后又形成的文件材料可随时加入相应的案卷中,只需在备考表中注明,量多的可装盒排列其后。按老方法已归档的科研课题档案,现在因报奖和推广应用形成的新材料,不能加入原卷的,可根据形成的年度单独组卷,只需在备考表和案卷目录上注明,形成互见号,以便利用时查找。

科研课题档案是检验科研质量、评价科研成果、考核科研人员、衡量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凭证和依据。我校的科研课题档案是教职人员在科研实践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我校的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从科研经费、人员投入、科研成果等各方面都能从科研课题档案中予以体现,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科研课题档案也是我校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晋升职务职称、调整工资、表彰奖励的考核中起到了真凭实据的作用。我校是教育和培养医学领域专门人才的基地,科研课题档案可为教师编写教案提供大量素材,科研课题档案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把新论点、新技术、新经验充实到教材中,传授给学生,是造就高质量人才,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4总结

科研课题管理范文2

[关键词]科研课题;结余资金;资金管理

随着我国在科研事业方面投入资金的不断增加,所创造出的科研创新成果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有力带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但是,在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等现象。

1科研课题结余资金产生原因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合理:有些单位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申报预算时采取尽量多报的方式,甚至还存在项目预算重复申报等不良情况,这样往往造成资金预算总额过大,而且与实际工作开展相脱节;有的单位在申报的项目预算中在资金使用上的细化程度不够,不具备较强的可执行性;在科研项目预算的支出环节未有详细完善的数据来作为对比分析,导致预算编制的理论数据与实际数据的不一致,从而使得预算编制的质量无法得到可靠保证。预算编制的内容的精细化、具体化程度不够,造成科研项目资金无法得到充足的使用,造成资金结余的情况出现。很多单位在申报的科研项目资金安排到位后,未立即开展项目的实施,导致项目进度严重缓慢,大量资金无法及时使用,最终形成了资金结余情况。在项目的执行环节,有时会出现因政策调整等因素造成项目的暂停实施,这也是导致资金结余的重要原因。有的科研项目未能按时完成或者完成后未及时及时办理结算手续,造成项目的成本无法进行最终核算,项目资金无法转换和核销,资金长期处于挂账状态,这些问题都是导致资金结余产生的重要因素。科研项目经费监督管理不善:有的单位在项目资金的使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甚至未对项目进行独立核算,出现项目资金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科研课题审批无法实现公开透明,前期未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中期资料收集不完善、项目资金用途归集不合理、未及时开展进度、质量考核、待项目完成后未能及时结转和清算,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对项目的资金缺乏动态化监督所形成的,从而让项目资金的使用质量与效益得不到有效保证。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国家暂时还未出台专门的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管理制度,目前所实行的是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过于依靠以往的经验,也导致对项目资金结余的监管工作缺乏明确的依据。很多单位片面认为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属于“不影响大局”的工作,从而也就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加强结余资金的制度化建设,未充分树立良好的结余资金管理意识,从而导致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缺乏实效。

2科研课题结余资金管理优化措施

从源头管理,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健全预算管理体系: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定额标准体系。为预算管理设计合理的定额,为资金支付设计明确的标准,为监管制定规范的程序和依据,以此来实现资金管理达到精细化和规范化的效果。第二,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评估机制。要按照“专家主导、科学决策、财务参与”的原则完善项目审批机制,切实提高审核评估的质量。第三,建立健全财务助理制度,提升项目预算编制的质量。在详细了解预算编制工作方法与目标的前提下,由会计人员和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和配合对科研项目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核算,以确保对项目资金支出相关数据的准确可靠,综合运用弹性预算和绩效预算的方法,来确保预算编制工作达到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效果,将项目资金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梳理,让资金的支出实现清晰规范的效果。动态化经费管理监督:把项目资金管理纳入单位的内控管理中来,设置项目辅助账,保证资金的专项使用。提升对项目绩效考核工作开展得积极性,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考评,重点对项目的管理过程和项目的完成质量等事项进行的检查,还要将绩效考评结果融入到预算编制工作的分析中来,不断增强预算工作所具备的约束性和规范性效果,切实实现项目管理从“重立项、重投入”向“重管理、重效益”的方向转变。构建资金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实现对结余资金的规范高效管理。第一,要将结余资金作为预算编制工作开展的重要考虑因素,把那些由客观原因所产生的结余资金纳入到收入核算范围中来,以确保对结余资金的高效利用;第二,制定合理的结余资金管理原则,对结余资金的类别、范围、程序规范、用途以及审批权限等事项进行明确,以实现对结余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的有效监督;第三,建立单位项目基金。利用节余资金建立项目基金,鼓励科研人员多报研究项目,对于没有资金支持而又切实可行的项目,可由项目基金支持。第四,实行结余资金定期通报机制,定期编制资金使用的专项报告,在报告中要体现结余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对于那些结余资金数额较大或者其他不符合规定的结余资金,要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责任部分尽快完成整改。

3结语

随着国家对科技工作的不断重视,对于这些项目资金,必须要实现科学高效的利用,特别是结余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断提升项目资金的使用水平,从而为科研成果的创造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邵函.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财务验收相关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7(25):120-121.

[2]庞明华.国家科研课题结余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建议[J].新经济,2018(35):91.

科研课题管理范文3

关键词:农业;科研管理;问题;措施

1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1科研管理工作认知程度不够,突出表现为重科研轻管理

农业科研院所从各级领导到普通科研人员,一致认为科研工作的发展是农业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科研水平的高低即可衡量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实力的强弱[3]。因而,为使科研工作得到较高水平的发展,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及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相应的考核指标,农业科研院所往往重视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科研项目申报与立项、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科技成果登记、成果报奖等与科研相关的工作,而忽视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绝大多数科研工作人员认为科研管理工作就是“发通知、收文件、搞服务”,认为科研管理工作简单重复,没有技术含量,同时在心里默认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为科研人员全权服务是其岗位职责。甚至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管理工作无关紧要,农业科研院所发展水平及行业地位的高低是以科研实力的强弱来评价,而不是以科研管理工作的好坏来评价。

1.2缺乏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导致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农业科研院所实行课题(项目)组长负责制,课题(项目)组长一般把自己的团队成员作为课题骨干进行专业课题研究。有些课题(项目)科研经费可列支一定比例的绩效支出,绩效支出是相关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应支出,属于间接费用的一部分,绩效支出发放对象为参与课题(项目)实际研究工作,并对总体目标做出贡献的有工资收入的项目组成员,绩效支出与科研人员对课题(项目)的实际贡献相挂钩[5,6]。而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多数不能从事专业课题(项目)研究,不是课题(项目)组成员,也就没有所谓的绩效收入,再加上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工资原本就比科研人员低,收入相差甚远。农业科研院所的职称评定涉及到了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个人的工资、绩效、年终奖、福利等切身利益,而这些切身利益多数与个人获得科研成果的多少直接挂钩,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因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有的兼职少量科研工作,故基本没有科研成果,即使有少量的科研成果,其排名也比较靠后,使之与科研人员无法相匹敌,但是职称晋升条件却与科研人员相似或相近,导致其个人在参加职称评聘竞争时毫无希望,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1.3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的提升速度难以满足新时代科管工作的要求

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多为兼职,专业知识掌握有限,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不够[7]。农业科研院所各级领导普遍对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重视度不高,几乎没有对其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岗位培训,使其基本没有机会与同行和同层次的科研管理工作者进行切磋交流,不了解新时代科研管理发展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科研管理人员科研管理专业水平的提升。再加上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不注重利用新时期信息高效、快捷的优势,未能充分地掌握国家及本省市的科技发展的动态与方向,不能提出具有预见性的科研工作思路,综合服务功能未能充分体现出来,不能适应新时展的要求[8]。

2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水平的相应措施

2.1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和了解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性

科研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科研过程,管理作为一种资源,具有高效整合性,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9]。科研管理部门是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工作的管理部门,而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充当着“上传下达”的角色,及时将国家、省部级、地市级等的方针政策及其下达的各类课题(项目)申报指南转发给各个科研人员,以便科研人员根据自身条件申报各类课题(项目)。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不仅仅是“发通知、收文件、搞服务”等简单工作,他们还要直接或间接参与课题(项目)申报、课题(项目)立项、课题(项目)年度及中期进展与督查、课题(项目)经费预算评审、经费审计、课题(项目)验收、课题(项目)归档、成果报奖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中,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发挥着引导管理、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出谋划策等重要作用。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对整个科研工作科学、规范、高效、有序地管理,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科研院所正常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2.2建立健全高效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缩小相同层次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物质收入差距,有利于优秀科研管理人员全身心地投入科研管理工作中[10]。要考虑差异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差异较大,因此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核,实现考核制度的高效引导性的目的[11]。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定条件要符合工作的内容和性质。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要从主持或参加科研课题(项目)、、授权专利、获得部级、省部级奖励、制修定标准、登记软件著作权、审定新品种等方面进行评价;而科研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定则要侧重管理工作,应从管理业务成绩、管理水平高低、服务态度好坏等方面进行评价。激发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科研的主动性[12],对在科研管理服务过程中表现出色的人员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作为对他们的服务的认可与肯定,从而更好地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服务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3],以便更好地为科研工作及科研人员服务。

2.3加强学习,提高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养

科研课题管理范文4

我国高校科研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解决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众多科研难题,并培养出许多科研骨干力量,有效的推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这一阶段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升,科研管理制度与管理促使的不断改革,也使得科研管理工作更为高效,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仍存在部分问题,严重影响到高校科研工作的水平提升。

(一)科研资金不足,利用效率较低

通过分析我国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分配,可以得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经费投足不足、管理不规范和经费预算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科研管理工作资金流失严重,科研经费利用效率不高。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但从整体科研经费投入进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科研经费投入方面的显著差距。根据近十年来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额度统计数据分析,我国高校年均科研经费投入仅为美国高校的15%左右。而我国科研管理工作的经费预算方面,在很多情况项目申请的经费预算,并没能真实反映出整个科研过程的成本价值。而科研管理部门较低的审核力度,也使得实际支出与科研经费预算支出存在较大差距,而经费结算方面,我国的科研经费并没有完全用于科研支出环节,许多资金结余,在课题组结题后只配和使用,并没有完全用作课题研究指出,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科研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现象,虚开发票套取资金或个人开支冲账等现象,也阻碍了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科研力量分散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高校科研队伍迅速扩大,并且形成了科研专家、大学教师和在读研究生共同组成的科研队伍,但从我国高校科研能力的客观方面进行评价,我国高校科研能力较为分散,科研项目并没有较多的校际校内合作与国际国内合作,科研资源并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因此很难充分发挥出科研创新的合力,以及我国科研工作的创新潜力。而在高校科研领域中,需要进行合理的人才流动,但如果人才流动演变成为人才流失,则会对我国的科研创新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人才流失的单向性特征,变现为许多高校科研人才从国内流向国外,人才流向发达国家趋势较为明显,从宏观的人才环境进行分析,高校的科研管理政策并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工作进展。

二、高校科研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经费管理机制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在建设融资渠道方面,积极拓展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构建出科研经费的合理供给机制,满足科研人员对于科研经费的需求。而科研机构在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的同时,也应当积极争取政府的更多科研资金支持,强化科研机构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加强外部捐资的发展,并加强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科研内部资源配置,加强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完善经费管理机制,有效解决高校科研资金不足或科研经费压力等现象。

(二)强化服务观念

科研课题管理范文5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不断重视,科研投入、科研数量都在不断增加,科研管理作为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科研项目申报、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与执行、内部控制、监督考核、成果管理等全链条统筹协调管理,面临更多挑战,对科研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对促进科技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对构建良好的科研生态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管理为例,通过科研项目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措施,供相关人员参阅。

1课题管理主要内容

课题管理在流程上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前期阶段、项目申报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总结验收阶段。除了课题流程管理之外,主要还涉及到课题建设内容、研究成果转化、战略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

1.1项目申报前期阶段

项目申报信息收集、分析筛选可能申报项目、研讨申报可行性、制订申报内容(单位、负责人、项目研究内容)和组织申报。

1.2项目申报阶段

研究项目申报指南、确认申报单位、提出项目申报题目、研究内容、预期成果、确认人员、制定计划、编制申报书和可行性报告、编制财务预算、审核并填报有关申报系统。

1.3项目实施流程

项目立项公告、签订项目合同、细化研究内容、实施进度、预期成果、财务预算执行、指标等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内控管理等、按季度召开项目执行情况研讨会、按期提交项目执行报告(年度总结报告)。

1.4项目总结验收

项目实施期结束前,制定项目总结验收进度计划,准备验收材料,召开验收材料研讨会,确认验收要求形式(材料、会议),时间,地点等,组建验收小组(技术、财务、其他),根据验收意见修改验收材料,存档。

2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参与一部分公益行政职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研管理体系,对科研课题实施全链条管理不够重视,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科研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1科研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强

事业单位科研管理往往会放到综合部门来统筹管理,有条件的会单独设立科研管理部门,但对单位来讲,没有专门设置专业岗位,往往都是兼职从事科研项目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技术知识,也达不到岗位所需要的要求。懂管理的,不一定懂科研;懂科研的,不一定懂管理[1]。科研工作还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仅仅在科研项目申报前收集信息,申报过程中上传下达有关政策文件和申报要求、验收阶段组织会议和课题档案管理等。由于能力欠缺,课题管理衔接中存在短板和弱项,致使项目研究进展中存在不顺畅的环节,如:组织协调、收集数据、课题需求、后勤服务、经费使用进度等方面支撑力度不足。同时,缺乏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的掌握,对研究成果使用前景以及市场推广方面既没有能力把握也没有精力去研究。而且,一般情况下,课题管理人员不在项目组内,不是项目研究人员,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等不能及时掌握。

2.2立足中长期战略规划谋划课题研究不足

近年来,科研课题经费、数量以及成果产出都在逐年增加,但是投入到市场应用的成果却很少,应用转化效果不佳。最主要的问题是,事业单位科研立项研究内容与主管单位亟需解决的热点、难点和突出等问题贴合度不高,紧密性不强。科研项目立项往往根据擅长的研究领域来设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没有真正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梳理成课题,以达到研究目标和成果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也缺乏课题延续性的研究,由浅到深、由窄到广、由易到难的链条式、递进式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同时,课题管理中不注重科研规划,不重视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缺乏有效的统筹科研资源优势、统计科研基础条件、寻求科研突破点和科研需求,导致科研项目立项针对性不强,难以找到正确的科研方向,更无法使科研与单位自身发展相结合。

2.3缺少计划和计划执行、进度控制管理

科研项目立项后,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就要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掌握和把控,尤其是对项目研究进度的掌握和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科研项目中往往会有多个合作单位,每个单位承担具体的子项目,而多个子项目的研发工作同时进行,有序衔接,甚至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会同时参与课题研究,在资源配置、时间投入、任务分工及经费合理使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会阻碍课题整体进度[2]。根本原因就是计划不科学、方案不具体、操作性不强,难以使科研项目研发进展得到有效执行,影响研发进度,致使研究脱节。

2.4经费预算不精准,执行中频繁调整

经费科学、合理、高效的使用对于项目管理至关重要。事业单位往往只重视项目的申报、立项,忽视项目的经费管理,尤其是在经费预算编制、经费分配、预算执行等方面较为薄弱[3]。通常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都是由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研究的具体内容完成,科研人员缺乏财务及预算专业知识,导致各类科目经费预算编制无章可循,仅凭项目研究和实施的具体情况编制有关使用费用,跟财政要求的预算编制要求相差甚远,在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高效性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使用中就会因预算编制与财政会计科目不匹配而导致该支出的经费不知道从哪里支出,甚至会出现无法支出的情况[4]。其次,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整相当频繁,目前大多数预算编制、预算管理都由项目负责人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参与管理,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管理涉及到每个环节,预算编制的不合理性,与课题实际研究所需要支出的科目存在偏差,随着项目研究进展,经费使用的类别、数量、范围等都要随之进行不断调整,而项目负责人对资金调整没有绝对的话语权,要通过逐层行政审批,审批后再开展有关政府采购流程,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率。除此之外,课题经费管理使用存在信息孤岛和信息共享不及时问题。经费预算、管理、执行涉及好多部门,很难及时地将以上信息系统统一,共享。

2.5内控体系不健全,缺乏风险管理机制

为了节省科研管理成本,提高科研管理效率,需要对科研工作制定一套统一的规则,用于指导和约束整个科研活动。对于刚起步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单位,未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还没有树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意识,对于整个课题的业务流程(含管理体制机制、项目管理、项目申报立项与实施、结题与验收、成果转化、绩效评价)、资金管理(含预算与审批、使用与核算、结余结转管理、监督与评价)等环节未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操作规范,对每个具体的业务步骤未制定详细的业务流程图和分析主要风险点[5]。

3科研项目管理改进措施建议

3.1学习先进的课题管理模式,提升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加强单位对科研管理的重视程度,改变科研管理理念和模式,把科研管理人员从综合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门设立科研管理部门,设置专门岗位、配备专业的人员,心无旁骛做科研管理。从全员中选拔掌握科研政策、沟通协调能力强、课题流程管理熟悉、具有一定的会计财务知识、了解档案管理知识的具备综合能力的人员到科研管理岗位上来,同时,也要全程参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研究技术路线、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市场应用转化等方面的工作,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科研服务。

3.2加强项目储备,制定科研战略规划

科研工作是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对本单位基础性资料数据库、一系列研究成果整理汇总,形成无纸化和信息化的资料库,更多的是在原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索有关规律。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聚焦主责主业,事业单位要认真研究学习主管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梳理本行业领域亟需解决的热点、难点、突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炼形成科研项目研究课题,制定事业单位科研战略规划。其次,要加强日常项目的储备,不打无准备之仗,项目立项申报,往往时间短、任务重,要填报的资料多,很难在短时间内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因此,要把功夫放在平时,要在中长期规划的框架下,按照时间节点,提前筹备具体项目的研究和申报工作。最后,统计单位整体科研收入、科研技术需求等数据,可以给单位提供良好的科研信息反馈,为科研规划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参考作用。

3.3加强对科研项目进度控制管理

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应立即召集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员,认真梳理科研项目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具体任务分工和项目进度、预算执行支出、验收等问题,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制订项目进度计划表,具体项目实施挂图管理,项目推进时间节点、任务目标、流程程序、所需资源、参与人员及各阶段考核指标要有量化指标,从而有效控制项目研发进度[6]。课题管理部门以及项目科研管理人员就是要按照项目计划、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督促、督办以及沟通和协调研发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3.4合理配置科研经费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虽然有详细、明确的任务目标和研发计划,但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外部和内部环境变化以及项目组人员的调整(变动)等各因素,导致经费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也会有所微调,而科研项目研发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使用,解决预算编制偏差问题,明确项目负责人有充分的预算管理权,同时配备专业的、具有一定财务知识的人员担当研究助理职位,负责整个项目经费预算、执行、使用、报销等各环节,避免过多地分散专业技术团队人员的精力,同时也要加强财务助理培训,提升预算管理意识,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做好沟通衔接,统筹做好项目预算[7]。有了科学的、准确的、合理的预算编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充分利用和提升单位内部信息化水平,统筹解决预算执行调整过程中信息孤岛现象,建立一套从预算立项开始到项目财务决算结束的综合系统,建立一体化的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把课题管理和经费管理统一起来,实时动态显示,加强对接,提高效率,对预算和执行支出情况进行科学调整。

3.5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

科研课题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问题;对策

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校有“发展科技”的职能,而2015年的修订更是将“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到了显著位置。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质量与数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突破,高等教育也在其功能上与其他形式的教育有了显著区别。作为一项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开展科研工作一方面是响应国家号召、完善社会服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服务于高校自身优势的必然选择。科研水平的高低日益成为衡量高校教学水平、整体素质以及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面对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正视以往科研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成为了高校关注的重要时代课题。

一、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高校取得了喜人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发展起步晚、历史底子薄、管理水平差的问题。作为高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以及科研团队的管理,具体来说日常工作比较集中于各类项目组织申报、实施活动以及相关经费的管理。从性质上讲,高校科研管理是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基本保障,是保障科研工作者有效完成科研工作的实际支持者。但事实上,我国多数高校并未形成完善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出现了不少问题。

1、科研机构设置不合理

从管理学意义上讲,高校科研机构的设置应与高校科研工作进行有效衔接,但不少高校在科研机构的设置上并未做到合情合理。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与社会对高校科研提出了更多的实际要求,科研活动的灵活性与复杂性也空前提高,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多数高校并未认识到科研工作系统性增强带来的挑战,依旧沿着以往按条块垂直分布的模式开展工作,这使得科研机构在设置上欠缺了活力,对学科的交流与发展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实际工作造成了障碍。

2、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国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科研工作者自主申报课题的模式,科研项目的申报、审核以及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也是科研管理直接与科研工作者对接的环节。对所批准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是多数高校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的形式,因此,能否获批科研课题关系到了研究者切身的利益,是影响其科研进展及职称晋升的重要方面。科研管理是一项高校科研工作者高度重视的工作,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要求决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上传下达、材料收集与上报。很多情况下,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较少关注科研工作者在申报课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未能向其提供相应的科学指导。此外,在后续管理上也存在瑕疵,以课题验收为例,多数科研管理部门并未发挥好监督职能,使得一部分科研工作者浑水摸鱼,研究质量大打折扣。

3、科研成果管理不完整

科研成果是经过评审鉴定后,确认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实际实用价值的结果,它是科研工作的结晶,也是展示科研工作者科研能力的实际证明。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与管理也是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但长期以来,高校对于科研成果的指标并不统一,存在重前期申报、轻后期管理及成果转化工作。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科研成果的价值也存在总体偏低的情况。此现象与高校科研管理片面重视课题申请数量而忽视科研成果质量有直接关系。忽略了质量的科学研究是对科研资源的浪费,对高校提升科研能力亦有直接的消极影响。

4、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欠佳

首先,在观念上,不少科研管理成员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上仍沿袭老一套思维,只管信息收集与上传下达,对科研管理工作的严峻性与创新性认识不足。其次,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不少工作人员缺乏相关学科背景与专业技能,服务效果有限。高校科研管理除管理学外,还涉及档案学、知识产权法、外语等专业知识,在多学科全面发展的高校中,还对工作者提出了熟悉相关学科发展的要求,因此其工作是极具专业性的。再次,是否具有高尚的职业精神与奉献态度、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都是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的因素。

5、人才流失现象普遍

人才流失对普通高校而言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摆在高校发展面前的一个大问题。近些年,为了促进发展,不少高校千方百计的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但与此同此,人才流失的现象却日趋严峻。人才流失的原因涉及因素较多,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就是其中原因之一。人才流失是科研管理的问题,也是结果。如果高校不能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与科研服务,就会对科研人员造成心理上的逆反以及实际工作中的不顺利,这些都是导致人才流失的潜在因素。面对人才流失现象频出的现状,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亟待做好本职工作,以便更好开展服务。

二、高校科研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以上从科研管理部门机构设置的宏观层面,以及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两项重要的工作、具体的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科研管理漏洞带来的弊端五个方面论述了高校科研管理目前出现的问题。要想将高校打造成利国利民的科研阵地,切实提升科研水平,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我们必须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科研管理理念要创新

解放思想,理念创新就意味着打破传统藩篱,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紧跟时代潮流,敢于批判和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从组织体制、人才分配体制、成果转化体制以及管理人才等方面,高校科研管理都需要有所跟进。在管理理念方面,高校应摒弃原有粗放管理模式,打破常规的思维套路,充分认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应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念,将工作重心放到知识产权及科研成果转化上,避免功利性只图科研项目数量,不重质量的行为,从根本上促进科研实力发展。针对知识经济发展以及校企合作形式的快速发展,高校要大胆推出新举措,努力推进科研成果与地方、企业的对接,将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的发展以共赢的方式得以升华,最终实现科学技术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尽力的调动起来。

2、完善管理与评价机制

高校科研管理应着重体现人文精神,将以人为本的观念和作风贯彻下去。以人为本就要求高校科研管理要从机构设置入手,将管理部门机构设置与科研人员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人为本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要学会尊重人、关心人,急科研工作者所急,想科研工作者所想,用依靠人的管理手段,按照原则与制度开展服务。相关的评价机制则需要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建立一整套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来保证,首先要做到评价标准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符合科技成果的特质;其次要保证公开、公正、公平,使科研成果评价工作做到透明,保证严肃性;最后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按规章制度办事,保证科研活动有序开展,对一些不能遵守学术道德的科研工作者,要严肃处理。

3、保证人才队伍质量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时时需要与科研工作者进行接触,因此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也需一定保证。首先,在专业技能方面,要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知识技能的培养。高校需要建立专业的培训平台,通过系统的培训计划与严格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确保日常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在非专业技能方面,要着重培养管理人员的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良好的精神风貌与道德水准是保证管理人员全心全意将爱岗敬业精神落到实处的保障,而创新意识则是配合科研管理部门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机制、树立管理意识、完善管理手段的新要求。高校科研管理出现的问题非一朝一夕形成,而相应的解决方案也并非一日即可完善,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改革工作,从观念、机制、人才等多个方面入手,推进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实现科研实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吕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1)183-185.

[2]安雪飞.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54-55.

科研课题管理范文7

 

一、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科研单位资金来源逐步改变了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状况,向多元化发展。受公共财政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影响,农业科研单位财务核算内容和方法呈现出多样性,这些特点和变化都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和理念,探索财务管理新方法,制定新的财务制度,全面反映单位收支情况,提高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跟上财政制度改革的步伐。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层和基础层都普遍存在,管理控制体系也不规范,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未把预算制度作为组织财务活动的法定依据,有章不循、随意更改的现象普遍。预算缺乏长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编制缺乏预见性,没有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没有真正做到以收定支。预算项目立项的完整性及部分项目预算金额的确定缺乏科学性。公用经费预算的编制比较宽泛,各项费用的分配不够合理,不能达到应有效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偏差较大。由于财会人员较少参与科研项目预算,而下达的科研经费预算批复书一般也由项目主持人掌握,财务部门只能按照正常财务制度核算科研经费的使用,而项目主持人对科研经费管理需要遵循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很少了解,导致财务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农业科研单位已经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但预算的编制还比较粗糙,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大,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   (二)科研业务成本核算不完整   核算方式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多样化,不同的经费来源,对资金的使用、报销、支出范围和报表的要求各不相同。原有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成本核算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各类经费的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往往以研究室作为核算单位,研究室发生的招待费、办公耗材、车辆耗费,甚至经营活动产生的费用也被计入课题,科研成本不实,不能实现有效的课题成本控制。   (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有待加强   经费使用不规范。经费使用缺乏有效控制,有的单位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实际执行时又随意突破标准,甚至经常违反审批程序,未经财务人员把关,只要领导签字批准,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出现例如虚列会议费支出套取财政资金等情况。   (四)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严控则强,无控则乱。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思想认识不到位。单位领导及财务部门对会计内部控制不了解或不重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安排,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只要按规定编好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便可以了,忽视了对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已经在功能上由过去的单纯计划管理向理财服务型转变。因此需要我们转变财务管理服务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服务模式,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机制。   二、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及强化预算执行   预算编制须在单位负责人主持下,由财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供给的可能,以及预算年度的收支增减因素,参考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测算编制。必须细化预算编制,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年度预算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科目和额度执行。   (二)正确归集各类支出以规范内部成本核算   单位为开展业务工作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实行经费支出核算,对同一期间发生的各项支出,应当按用途在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中分别归集;无法直接归集的,应当在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中合理分摊。单位承担的研究、开发项目和单独核算的生产经营项目,以研究室、课题组、生产经营部门为核算单位,以科研课题、项目和产品为核算对象,实行内部成本费用核算。   (三)严格执行国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农业科研单位各部门申报的课题经费需财务部门签署意见时,财务部门应对课题合同书进行审核,并对审核通过的课题合同按规定加盖印鉴;课题经费到账前,课题负责人要向财务部门提供课题合同书和预算书;课题经费的管理应严格执行相关经费管理办法和预算,杜绝支出的随意性;课题结题后,应及时进行验收,课题结余经费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行   我国农业科研单位与先进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农业科研单位也存在着做好内部控制的诸多有利条件,应当紧随内部控理论的发展,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自身内部控制机制,切实提高单位竞争力和价值。   农业科研单位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一个权威的事业单位内控标准体系、信息需求者不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普遍较差以及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评价重视不够。由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自身的局限性,管理当局在制定其制度时存在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及对于内部控制本身一些因素无法控制,如成本限制、越权插手、串通舞弊、人为错误等。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科研单位只有结合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所面临的任务、目标和作用,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从组织体系创新、投入机制创新、项目管理创新、人才管理创新、评价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才能真正改变农业科研单位的现状。#p#分页标题#e#

科研课题管理范文8

关键词:县域;管理效能;提升

提升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效能是县级教育科研部门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我们针对区域内教育科研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域本化的解决之道。

一、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效能提升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教育本质和立场的需要

教育科研部门作为一个区域的教育研究理论与方向的引导部门,首先必须思考的问题就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和“研究的本质是什么”。只有抓住这两个本质,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研究的意义。沈阳师范大学冯茁教授在他《论教育的“意义危机”与教育理念研究的解困之道》一文中提出:“实际上,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与授受,更在于让人充分领悟、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人们不断摆脱工具理性的奴役,进而不断地提升人自身的质量。教育应使每一个个体成为精神丰盈的人、体验着生命意义的人”。基于上述论述,我们应该对教育研究的本质和立场进行思考和定位,在实践中继续完善教育科研管理职能,初步形成域本的教育科研框架,指导和规范区域内的教育科研工作。

(二)基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向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按照政策要求,教育科研(课题)纳入教师晋职的条件考核,这使得教育科研突然间“热”了起来。教师申请课题的热情日益高涨,省、市、县各级课题申请数量大幅提高,这不仅使得县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也使得如何提升教师科研技术层面的管理水平成为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三)基于提升区域教育科研管理水平的需要

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目前教育科研管理水平不是太高,这种水平不仅体现在教育科研管理能力上,也体现在对教育科研管理的认识上。我们要进一步思考提升区域教育科研管理水平的方法,使相关人员不仅能够充分认识到区域科研管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意义,也能够切实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面和研究水平,整体提升区域科研管理水平。

(四)大数据时代的需要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规划研究室主任姚慧在《大数据时代教育科研管理的变革》一文中提到:“教育科研管理作为未来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创新与发展的时代命题。如何跟上大数据的时代步伐,用大数据推动教育科研管理的变革,提升管理的效能,促进教育的发展是教育科研管理研究与实践的任务和使命。”基于此,我们将会利用大数据平台,丰富研究及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的数据库,创新科研管理评价体系,为研究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一定基础。

二、县域科研管理效能提升的理论依据

关于县域教师进修学校科研管理效能提升的策略,我们的理论依据如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校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根据这种提法,“域本”也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区域,二是在区域中,三是基于区域。“为了区域”,指要以改进、解决县域教育科研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域本”所关注的既要宏观又要微观———既要有方向引领和政策的支持,又要能够解决学校及教师日常遇到并亟待处理的实践问题。“在区域中”,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区域自身的问题要由区域中的人解决。真正对域内教育真正了解、有发言权的,是域内的教育主要负责人和教育科研主要负责人。他们在解决区域内的教育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区域”,指要从区域的实际出发,各种培训、各类研究、各种制度,都应充分考虑区域的发展实际,要充分挖掘域内的潜力。我们将从县域教育科研的实际出发,利用县域内的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资源,解决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科研管理效能不高的问题。

三、提升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效能的策略

作为县域教育科研管理者,我们要运用有效策略,提升县域教育科研管理的效能。

(一)遵循“真”“实”理念

作为教育科研管理者,我们以“真”“实”为理念开展工作,即“真心实意做科研”,教育科研部为基层校的省级课题开题,为省级课题主持人的过程性研究提供指导和保障;“真抓实干促科研”,科研部研究“研”“展”“培”的工作策略,通过课题研究、骨干展示、送培到校等系列活动,促进县域科研管理效能提升;“真情实感悟科研”,树立教育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摒除功利思想,感受教育科研人的职业幸福。

(二)坚持“高”“新”管理

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针对县域科研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如规范县域科研课题的管理办法,我们采取无纸化的立项和结题的评审方式;针对基层校缺乏主题式的科研知识,我们通过美篇、荔枝微课和公众号实现数字化的科研培训。我们将继续用省规划课题引领,带着学习和思考,探寻科研管理效能提升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科研管理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冯茁.论教育的“意义危机”与教育理论研究的解困之道[J].辽宁教育,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