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论文范例

科技英语论文

科技英语论文范文1

高一虹等在Gardner和Lambert学习动机变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将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三大类:工具型动机、文化型动机和情境型动机。进而又可细分为内在兴趣、学习成绩、学习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以及信息媒介等七个动机类型。在日益快节奏的校园生活中,新时代的大学生分分秒秒感受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交往的日益密切。英语学习也呈现出快生活下的“快餐化”、“菜单化”、“即时化”和“数字化”等新的趋势。“快餐化”突出反应大学生群体迫切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英语综合技能的快速提升。随着手机、平板、网络在课堂的便捷运用,大学生越来越注重学习对象和学习方式的易得性,网络学习、自主学习对于大学生有较高的动机要求,因此学习的持久性和效度难以恒定。社交平台的引入、网络接入的实时性使得英语学习不再是传统的师生之际的“教与学”,越来越转变成信息的“输出输入”与“接触反馈”。与以往的学生相比较,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数字化”则是体现了数字技术日益成为社会主流的现实情况下,从教学、作业、交流、测试越来越倾向于数字化。学生主动或被动地在数字环境下接受知识,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加强学校的数字化改造,尤其是硬件设备和软件互动平台的建立与维护,由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转向数字接触。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应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具体到大学英语教学,即主体教师对于客体学生之间的激励方式与手段。教学激励制度更多的是通过非物质的鼓励手段,促进英语学习的成长与进步。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如何提升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如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如何密切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的互补,都需要改革者充分调查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开拓创新。

二、大学英语权重比例的变化

近些年,由于基础英语教育阶段水平的普遍提升,普通高中毕业生已具相当的英语能力。突出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词汇量的掌握较好,口语表达能力较以往大为改观。与此相对应,大学英语的基础课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部分高校减少了大学英语的学时数,由小班教学趋向于大班授课,部分学分性质由必修改为选修课。这一轮的大学英语改革的主要方向一是消除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实现无缝对接,二是解决学生的客观需求与实际教学之间的脱节,努力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多元化、因材施教。在英语的存废问题上,高考英语也经历了“主张取消”到“减少权重”到“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样一个认知过程。高考英语改革对于基础教育的“反拨效应”日益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基础英语的地位和比重实际上并未减轻,相反多次测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遇,对教师予以更大的挑战,其重要性和关注度更是超越以往。新的《课程要求》即将新鲜出炉,许多高校的先行探索表明,在新形势下,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大学英语的必然之路。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课程设计必须做到分层、分级、分步。不同的学校可以结合各自学校的办学特点、生源水平、教师队伍、教研力量,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任务,明确教学方向,确保教育质量。多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一直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近期四、六级的频繁革新举措也反应了社会对于其期望值的增大和权威性的认可。伴随着四、六级通过率、优秀率、平均分的不断提升,四、六级考试的“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一方面成绩总体提升,信度、效度有所折扣,纵向的评价尺度不再那么精确。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课程的要求会有所松懈,缺乏进一步提升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要淡化应试考试的权重,减少四、六级考试与学分、学位之间的关联度,引导学生从应试到素质提升的观念转变。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加大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知识,适度和专业方相结合,做到通识教育与技术工具的有机结合。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是沟通世界、了解新知的一座桥梁。在当前的条件下,基础英语应予以适当保留,一方面做到与基础阶段的衔接,另一方面为学术英语与拓展课程奠定基础。从全部学分配置的层面看,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应得到巩固和提升,这也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

三、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和定位的变化

长久以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成果、教学效果往往是通过期中、期末表现以及四、六级成绩来衡定的。应试技巧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英语状况。书面考试的客观题比例很大,题型千篇一律,会造成学生学习僵化,割裂语言实际运用的灵活性。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里安排听说内容本就捉襟见肘,加之学员众多,往往口试分数只能靠教师的“一面之缘”,随意性较大,分数也较为主观武断。新的课程设计改革强调信息化的引入,计算机等多媒体不仅引入课堂,同时在课外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先期开展“天空教室”、“在线测试”等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与此同时,机器记录的分值更加具化,有效性得到极大提升。在新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可适当减少应试考试的比重,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体现学生能动性的课堂表现和课外学分奖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也要与时俱进。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语言工具的运用,新的课程体系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国际化意识,培养双语人才。与此同时,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的引入,使得大学英语课的外延与内涵都有所拓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语言能力培养。

四、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计改革的畅想

科技英语论文范文2

1.较多的新词词汇量。

据统计显示,英语大概有两百万左右的词汇量,其中新词大约占到了50%左右的比例,而且每年都会有大约1500—1600个的新词和新义会进入到计算机数据库中。现代的农业科技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农业,因此传统农业逐渐朝着精准农业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农业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很多崭新的词汇也不断的涌现出来,比如防滴过滤系统、促进生态修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2.较强的专业性。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每个行业都具备各自的惯用语和术语,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农业包括的渔业、牧业、副业、林业以及农业等。其中的专业词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缺乏一定的专业背景,在翻译一些专有名词的时候就很容易会出现误解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翻译错误。比如美国所谓的“亚洲鲤鱼”实际上是我国的鲢鱼。

二、农业科技翻译中的问题和原因

由于无法变通翻译程序或者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一些翻译者在翻译农业科技文章的时候,忽略了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使得翻译出来的句子变成了英式汉语或汉式英语,并且经常闹出很多笑话。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没有储备足够的农业专业知识。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翻译人员都是在英语相关专业毕业的,很少了解相关的农业知识,所以很多的望词生义的现象出现在了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比如在对landreform进行翻译的时候应该将其翻译成“农业改革”或者“草地改革”,而不应该翻译成“”。“肥”这个经常出现在大学《土壤学》课程中的词如果处于不同的语境就会有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肥料应该翻译成为fertilizer,追肥应该翻译成为topdressing,底肥应该翻译成为basemanure。如果在进行农业专业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只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却缺乏过硬的专业知识,就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

2.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很多民族和国家在漫长的岁月沉淀当中都具有不同的发展经历和历史背景,人们的生活和劳动与其语言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也就出现了存在着较大差异的不同文化。翻译人员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考虑,如若不然就会出现大量的错误。比如在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法是国外使用的主要翻译方法。一旦以中国汉语拼音的方式对其进行翻译就会发生很多错误,比如将ChiangKai-shek()翻译成“常凯申”。

3.滥用网络翻译软件。

现在网络发展得越来越快,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各式的翻译软件。由于其具有十分方便快捷的特点,人们除了可以利用它们对单词进行查询之外,也可以对整段的文字进行翻译,使得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得以极大提升。现在很多人对这些翻译软件产生了过度的依赖,还有一些人直接用软件翻译文字而不加修改和调整就直接运用。但是这些软件翻译的文字具有大量的错误,翻译人员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就直接采用这些软件就会出现各种错误。特别是在对与农业科技专业知识相关的一些词汇进行翻译的时候,由于这些翻译软件根本不具备人类的思维模式,不会分析也不会思考,只是翻译单纯的字面意思,因此出现了很多逐字翻译的中国式英语,根本不具备任何逻辑性。所以必须要对网络翻译软件这把双刃剑进行合理的运用,真正的做到扬长避短,使其更好的发挥出作用来。

三、农业科技英语的有效翻译途径

1.通过互联网对其背景进行查询。

现在的网络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包括谷歌学术以及维基百科在内的很多提供专业知识的网站出现了。因此翻译人员可以在这些网站上查询相关的翻译对象和内容。如果一些非专业人士的解释中出现问题,就可以通过在一些专业学科数据库的搜索进行修正。如果互联网上可能没有及时的出现一些学科的知识,因此翻译人员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择一手材料,最好是在图书馆针对各种原始文件记录进行认真的查询,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翻译过程中由于不了解背景知识而出现的各种错误。

2.对翻译网站、软件等进行合理的使用。

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首先使用翻译软件和翻译网站初步翻译草稿,然而要在选择相关网站的时候做到慎重。不管是翻译网站还是翻译软件,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翻译相应的词汇。所以如果以英文的句式习惯对规范的中文句式进行书写,最后再通过对翻译软件或者翻译网站的利用就能够得出具有通畅句式以及合理结构的翻译结果。

3.要对相关的翻译理论具有充分的了解。

翻译人员必须要将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掌握,并且对农业英语翻译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通常来说,如果农业英语词句能够直译就尽量选择直译的方式,一定要直接而明确地反映出原术语的含义。如果一些词句不能够直译,这时候就不需要拘泥于原文,然而在翻译的时候必须要做到易懂易记以及概念明确。比如在对adrycow进行翻译的时候,如果单纯的按照字面的意思对其进行翻译,那么其就是“一头干巴巴的牛”,而其实际上的真正含义是“不产奶的母牛”,这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由于语言空缺的原因,无法将与“旱育秧”相对应的英文词汇找到,这时候就可以选择释义的方式对其进行翻译,比如可以将其翻译为raisericeseedlingsindrynursery。同时还有一些外来词无法采用汉语与其相对应,就可以选择音译的方式,比如将gene翻译成基因。

四、结语

科技英语论文范文3

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几套科技英语教材和观摩本校及周边高校科技英语授课,笔者发现当前科技英语教学主要存在教学内容不实用、教材编写不合理和授课模式传统三大不足。在教学内容上,现行科技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重语法、句法、文本特点、翻译技巧等语言能力,轻语篇分析、阅读技巧、信息汲取和观点批判等学术能力,而后者才是提高学生专业内英语运用能力的关键。在教材编写上,首先,作为课文的文章或写作年代久远,不具时代性,或观点陈旧,不能反映学科前沿动态,或知识太过专业,给学生理解造成很大障碍,或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其次,课后练习题型死板,多为传统的阅读理解选择题、词组翻译、单句翻译和段落翻译,而缺少交际能力中重要的一块———听说训练。在授课模式上,由于大部分院校的“科技英语”课程由“大学英语”的授课教师教授,其授课模式与精读精讲的综合课类似。即: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侧重语言细节尤其是词汇的讲解,甚至逐句翻译,轻视文章的语篇布局和观点辨析,阅读成了单纯的语言活动,造成学生获取的新信息少,阅读速度慢,分析能力差。显然,这种费时低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当今信息密集的时代要求,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加以改革。

二、科技英语教学改革的依据和原则

(一)充分发挥以内容为依托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科技英语属于外语学习和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课程,它的理论依据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理论或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教学法将目标语作为获取学科内容的工具,而不是作为直接的学习目标。Leaver和Stryker(1989)总结了CBI教学法的四个特征:1.围绕学科知识而非语言形式进行教学,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习语言;2.教学中使用的课文来自真实语言材料;3.教学任务是学习新信息,即学生未知,需要探索的信息;4.教学内容和学科知识满足学生特定需求,即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需求服务。Kasper(2000)提出:如果语言教学能基于某个学科知识或某种主题进行,效率会大大提高。其优势有四:第一,关注内容能降低外语学习的焦虑感;第二,引入学科内容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第三,内容学习的阅读量较传统语言教学大大增加;第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知识和一定深度的认知互动有利于语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科技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充分发挥CBI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区别于传统基础英语教学,由精读转向泛读,由关注语言本身转向关注信息的获取,由侧重语言技巧转向侧重篇章结构,由教师翻译讲解为主转向学生探索分析为主。

(二)教学改革的原则

蔡基刚(2012:233)指出,在CBI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分科英语(科技英语属于分科英语)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就是用英语进行专业信息的汲取和交流、搜索本专业的文献、听本专业的英语讲座、用英语写论文和进行科研成果汇报等。因此,课堂提问是围绕文章信息的汲取和理解,而非对中心思想的挖掘;分析是对文章观点(尤其是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评论,而不是接受文章传递的思想;活动就是学生通过在项目中搜集信息、辨别信息对课文加深理解,而不是开展无病呻吟的活动;讲解就是讲解阅读、引用、写作技能而非解题技巧。由此看来,《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各种学术技能来开展,包括阅读、写作和词汇技能,专业内的听说技能,以及从事专业知识学习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技能。

三、科技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课文选择

为达到上文提到的教学目的,笔者建议科技英语教材在文章的选择上要遵循语言真实,内容实用多样,难易适度,阅读量大的原则。课文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是真实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而非人为加工或编写的,且写作规范,能为学生撰写学术文章或一般议论文提供示范;2.文章主题是当今主流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体裁和题材多样,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和他们今后工作的需要;3.文章难度适中,内容主要为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介绍和热门话题讨论,尽量包含大部分该领域的基本词汇,不应太偏,太专业,以对学生的理解稍微构成一定挑战为宜;4.为保证阅读量,每单元设置三篇长度在1500词左右、同一主题的文章,前两篇文章为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不同观点或视角的学术文章,供学生在课内分析总结使用。例如蔡基刚(2012:235-236)提到了香港城市大学Stephen Bolton教授在一堂介绍环境科学的英语课上使用的两篇阅读材料。一篇是关于米老鼠象征含义的学术文章,另一篇反驳了第一篇文章的观点,并提出了关于如何看待米老鼠象征意义的不同观点。每个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为课外阅读,主题要轻松有趣,用于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

(二)教材编排

笔者建议科技英语教材按教学时长安排8-10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学科主题,均设置如下三个部分:1.与单元主题相关且有趣的导读问题2-3个,用于学生课前预习。通过课前搜集导读问题的答案,该学科领域的背景知识被激活,引起学生阅读兴趣。2.三篇课文(上文已论述课文的选择)。并提供主要专业词汇和其它实用生词的注解。3.课后练习。每个单元的练习设置借鉴教育界公认的较成功的分科英语教材English for Psychology(由美国Garnet公司2010年为准备攻读心理学课程的高校学生编写,其目的是教学生在这个学科领域内的听、说、读、写的技能)的练习模式,分为词汇练习和技能练习两个板块。词汇练习包括解释该学科常见术语和词汇,介绍学术词汇的词根词缀、复合词、缩略词、同义词、词汇搭配、讲座词汇、衔接词汇等。技能练习涵盖听说读写的训练。听的技巧有:如何准备听学术讲座、如何预测讲座内容、如何理解讲座结构、如何判断讲座重点、如何有效记笔记等,练习形式是让学生听或观看一段和单元主题相关的讲座后做选择题、填信息或做笔记。说的技巧有:如何用笔记做小组发言、如何做小组讨论、如何提问、如何要求讲座人澄清观点、如何做陈述演示、如何回答问题等,说的练习可与课文或听力材料结合开展。读的技巧包括预测、略读、寻读、搜索关键词、推测词义等,练习是基于课文的阅读理解题,形式尽量多样。写的技巧包括学术写作规范、如何报告研究结果等,练习形式为分小组进行项目研究和小论文写作。

(三)教学模式

陈国华(2008)指出“语言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训练,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文秋芳(2008)也用实例论证了增加学习密度的观点。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科技英语”总课时为32、48或72,每周2-4课时,开设1-2学期,这种断断续续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笔者建议“科技英语”课程实行集中强化教学。每周开设6课时,开设8或12周,一学期完成。每个单元的教学安排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部分。各部分活动的设置都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来开展。课前活动为学生分小组就“导读问题”搜索资料,并就搜集的资料在课堂进行讨论。课堂教学主要包括:1.阅读技巧和词汇知识的介绍。2.阅读训练。建议的活动形式有:学生自己就文章设计问题,要求老师或同学解答;学生总结整篇文章或某一段落;区分文本的主题、论点、论据;全班限时快速阅读;两篇同主题文章对比阅读等。3.课堂阅读笔记。要求学生阅读时将主要概念写在左半栏,将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写在右半栏,并就自己的学习笔记在小组中讨论。4.学科知识学习。师生讨论课后阅读理解题,澄清学科知识点,同时教师分析语言难点,学习专业词汇。课后活动可采取笔者践行有效的两种形式。一是让学生课后阅读每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或教师提供相关主题的课外文章)并填写阅读记录表。记录的内容包括“文章题目”“阅读时长”“有用的句型”“有用的生词”和“阅读反思”五个部分。一方面监控学生的阅读速度,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语言知识和思考文章观点。二是学生分组就每个单元的主题设计一个子论题,鼓励他们通过网络、期刊杂志、学术论文和图书馆等资源搜索与论题相关的信息,就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并按照一定的学术规范写作陈述报告。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综述文献观点、评价不同观点的学术思维和写作能力。

四、结语

科技英语论文范文4

所谓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的价值和作用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下,教育所体现的作用和价值不同,因此教育价值观也就不尽相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是一种消费性事业。教育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财富,教育投资决定了教育避免不了消费性的一面。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下的封建社会初期,人们普遍认为在人们温饱问题解决的前提之下,教育才能够兴起。在衣食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谈及教育是非常奢侈的。人们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无法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生产性价值。传统的教育职能体现在政治价值上,私塾及学校传授的主要以儒家经典思想为主,内容以道德常规为主,很少涉及科学及技术。教育也多是为统治阶级而服务的,并未进入到生产领域。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说传统的教育是一种消费性事业不为过。但是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历史的发展,教育的情形展现出了新的一面。在现代化条件的影响下,科学技术逐渐取代劳动者的经验和体力,成为了提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消费性事业,同时也具有生产性价值。我们国家卓越的领袖人物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邓小平同志更加明确了在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中,教育对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论述了教育、科学技术、人才与四化的关系等问题。自此,教育价值观被革新,人们不再认为教育仅仅是一种消费性事业,而是更具有生产性价值的一种事业,在教育上投资与消费将会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对英语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究其根源,大量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以及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决定着国家经济的振兴、科学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教育体系的日臻完善为科技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并源源不断地向科学技术领域输送高科技人才,壮大了科技领域的队伍。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现代的教育科学技术在利用现代教育环境和技术等条件的基础上,对学习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设计、管理、应用以及评价。在英语教育中,现代教育手段不但可以通过高科技的教学设备给予学生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而且能够清楚地展现出学习内容,传递信息,更加快捷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这种直观形象的学习体验,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之中,乐于听,敢于说,主动获取新的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更加注重科学研究,随着研究规模的扩大,对于专业科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除此之外,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和进程,各个国家以及各个领域的人才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文化的冲击和碰撞日趋激烈,专业的技术不止局限在某个国家,因此对于各行各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人才向通才转变。因而,世界各国教育界也开始重视起通才教育。在21世纪这一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影响下,人才需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外语交际能力。科学技术改变着人才培养的模式,同样也为人才尤其是外语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诸多便利条件。随着多媒体被应用到英语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将多媒体教学视为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为课堂上教师的板书节省时间,而且能够为课堂创设多种情境,在辅助教师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脑能力,提高协作精神,强化英语能力的培养。在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同时,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超级经济大国之所以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能够占据战略主动地位,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教育处于先进领先的地位,其国民素质较高,并且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人才的培养。综合人才的培养已经在世界各国掀起了浪潮,通才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的必备法宝。美国建立了跨学科研究中心,进行跨学科实验,倡导“百科全书式教育”。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在世界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大部分的国际会议以英语为第一通用语言。世界上约有20个左右的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使用。英语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都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我国的人才培养成为兼具英语能力的通才,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对外交流,加快我国的“四化”进程,推动我国在国际经济、科技、军事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来,新的理论的重大突破、技术的重大发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学科技术的空白之处以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中。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迫切需要教育领域进行改革,建立综合性大学,跨学科培养人才,主张学校开设跨学科课程,学生可以进行跨学科选课,同时主张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实验室。同时,随着国际科研规模和企业结构的不断扩大,对于外语类综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现代教育改革也应充分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逐步在各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中加大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的综合水平,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要依靠教育作为支撑。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加快现代化的进程,是离不开教育投资的。用发展教育来为科学技术发展作支撑是现代化以及强国的必由之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亦是从发展教育入手。美国在教育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该国以发展教育为先导来促进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建立了许多世界有名的高等院校,在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向各国的优秀人才抛出了橄榄枝。据统计,20世纪前50年的科研成果就远远超过了19世纪;20世纪后几十年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新发现甚至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多。新技术、新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电子技术、工业一度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由此可见,教育在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发面表现出的巨大潜能,教育改革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助推器,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亦是如此。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在面临着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许多新的机遇。毋庸置疑,我国近几十年在各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也不断加快,然而,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技术,只靠自己的研究是不够的,还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这种交流学习的必要前提便是要掌握世界通用技术交流语言,即英语。以计算机领域为例,虽然现在许多计算机操作系统拥有中文版,但是在开发时期,许多程序还是用英文进行编写的,许多高新技术的程序与资料也是以英语编写。

四、结束语

科技英语论文范文5

1、基于校企合作的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1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设计并实施“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

构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在内容与结构设计上反映知识链、能力序列、学生层次的系统构思。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遵循“课堂-实训-实践”的发展规律、因此课程体系必须符合学生经验获取的过程。科学系统的实训项目教学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过渡桥梁,并且对于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训练,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整体优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循序渐进的阶梯型实训教学项目体系,使学生从虚拟情景认知开始到模拟工作,再递进到完全真实的工作项目和环境中,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通过校内外的实训和实践课程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有效的训练,能大大缩短学生掌握的技能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符合高职教育的特征,达到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目的。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的特点,以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构建“虚拟情境体验--模拟公司模拟--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四个不同阶段的实训教学环节。该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的运作主要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通过如下四个阶梯来完成:第一梯级为虚拟情境体验阶段,设计各种工作情景、场景,进行体验式教学;第二梯级模拟公司实训阶段,通过成立模拟公司,让学生进入仿真业务流程,基本上掌握专业技能;第三梯级让学生通过校内真实项目实训,以项目小组为依托、承接企业的外包业务;第四梯级为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到签约企业实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就业。

1.2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创新与“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实训教学教学管理制度,满足跨学期、阶梯式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需要;应当针对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增设校外的考评.;建立以学生工作任务(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形成性考核和业绩考核相结合的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薪酬待遇以及个体职业发展状况。校企共同实施顶岗实习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的系统管理、选课管理、作业管理、成绩管理、邮件系统、数据分析等功能,加强“三三制”管理即三个过程管理,三个关键点控制。三个过程管理是双导师制、顶岗实习工作日志、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管理;三个关键点控制是完整的岗位技能项目要求、顶岗实习答辩和校企双方共同签订的工作经历证书。最后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实习生的顶岗实习进行总结和考核,使实践教学实现校企生三赢的良性循环。

1.3课程评估向多元化发展,深化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和企业评价机制,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通过第三方参与实践教学评价,特别是通过审核校企共同制订评价的标准、实施评价,让企业对学生在校内实训、真实项目、校外顶岗实习等的表现,如专业技能、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价。

1.4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继续加强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一方面提高校内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鼓励专任教师为社会和企业服务、到企业兼职;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外聘教师,引进“双师型”高职称兼职教师。同时,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定期汇报制度和跟踪制度,要求参加顶岗实践的教师分享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的经验和体会,锻造一支德能双馨,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校企合作共建商务英语(国际服务外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2.1新兴的国际服务外包业切实解决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难题在高职教育实践中,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实施困难始终是个不争的事实。文科专业难以像工科流水线作业企业可以一次吸纳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日益兴起的国际服务外包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倍增,特别是客服行业的外包企业,其单个企业人才需求量较大,解决了传统的外贸行业或涉外企业因单个企业人才需求少而导致的校企合作难题,成功克服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真正做到了校、企、生的三赢,是对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实施路径的一种有效探索。

2.2以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人才培

养方案是实现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市场和企业需求,积极承担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以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前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较灵活,能适时根据企业或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计划,甚至可以把企业的岗前培训课程嵌合到教学内容中实行学分置换,真正做到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2.3“订单式”培养是服务外包类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国际服务外包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实施,使服务外包企业前期人力培训过程前移。在学生具备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合作企业对岗位设置的具体要求,以合作企业冠名的“订单班”的形式,招生和就业直接对接,开设多个专门岗位职业素养的直通培训课程,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亲临学校授课,校企联合考核等方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岗前培训。订单式培养既能满足外包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要求,又能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和瓶颈,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实现校、企、生三赢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

学生作为校企合作的实施主体,其利益诉求是否得到充分尊重与满足时校企合作的关键。因此校企合作的协议应充分满足学校、企业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参与三方协议的制定,实现在校由学校管理,在企业实习按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实习期间按公司规定给与学生合理的待遇和奖励。进入企业实习前让学生对企业充分了解,能安心专注于学习和提高职业技能,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3结束语总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应坚持校企合作的指导原则。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核心在于推行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订单式培养常规化,深化考核评估改革,努力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作者:黎云莺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商务英语概念隐喻概述

很多隐喻现象由于在商务英语中广泛运用而被固化,已经成为商务英语中的专业术语,这些约定俗成的词汇已经成为人们思维的一部分,并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与商业行为。如:“baddebt”指“死帐”;“airpocket气囊”指“一种股票的显而易见的极其虚弱性”;“goldenhandcuffs金手铐”指“将经纪人和经纪人事务所连结起来的合同”;“whiteelephant白象”指“需要高额成本维护而实际上无利可图的资产或损失已成定局的资产”;“lameduck跛脚鸭”指“冒险失败的投机者或股票交易中资不抵债的人”;“grayknight”指“一项企业收购中第二家未经要约的出价人”等,它们都是用熟知的概念意义来解释生疏的经济现象或商务行为。

二、文化差异下商务英语词汇中的隐喻现象

隐喻主要源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隐喻所赖以生存的始源域所存在的共性决定了不同文化中隐喻的共性。共识文化反映在语言中便形成共同文化语义,因此隐喻映射亦存在普遍性。如,中西文化中都有关于时间价值的隐喻,英语中有“timeismoney”“timeispower”,汉语中也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明时间的宝贵。同时,由于各民族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有所不同,不同民族对人类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认识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因此其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对始源域的选择也不可避免的会有差异。甚至即使选择相同的始源域,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对它的认识也可能不同甚至相反。如英汉两种文化中对于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存在很大差异。其在英语中被视为可爱与忠诚的象征,因此“top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dog”(幸运儿),“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而汉语中,狗则给人以可恶、低贱、无事生非、仗势欺人的印象,因此汉语中有“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狼心狗肺”、“狗尾续貂”等成语。广义的文化被认为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参照应用语言学家斯特恩博士的总结,商务英语中文化因素的产生具体来源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个体及其生活方式、人们的社会意识、历史常识、社会机构、文学、艺术6方面。中英两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有着相似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体现在商务文本中也如此,因此在这类翻译中一般采取直译。但因为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千差万别,所以尽管是对同一事物的隐喻化认知会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翻译时一般采取意译或用不同的隐喻机制来认知。如在英文中有Meetone’swaterloo,这一典故大家非常熟悉,指拿破仑所遭遇的滑铁卢之战,英文中被隐喻为某人或团体组织遭受致命打击。该隐喻在商业文章中也会经常出现。但汉译若直译为“遭受滑铁卢之战”,似乎还未表达完整。所以一般用意译或转用汉语中类似表达“遭受致命打击”,但还可以尝试翻译为“走麦城”,可能会跟符合汉语的文化。再如“海燕(stormpetrel)”在中俄两国是进步和新锐力量的象征,但在西方经济界则指引起恐慌和震荡的人或事物,因此可视具体情况用“pioneer”“vanguard”“gazelle”或“bellwether”等词替代。另如“Friday”在英语中具独特的含义,指发薪水的日子。所以在翻译“ItwasFridayandsoonthey’dgooutandgetdrunk.”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译为“星期五发薪水日到了,他们马上会出去喝得酩酊大醉。”又如一则广告“FatherofAllSales-15%to50%off”(特大甩卖,全场八五折到五折)。在英语文化中,人们惯用“父亲”(father)代称大河大江。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TheMississippi)被称为“FatheroftheWaters”或“theGreatFather”,英国的“泰晤士河”也被称为“FatherThames”。而汉语的“父亲”并没有这一文化寓意。相反,世代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汉语民族,视水为生命之本,视河流为孕育大地万物的母亲,因而惯用“母亲”喻人们赖以为生的河流,把中华文明的发源之河“黄河”“长江”称为“母亲河”。该广告利用英语文化中“father”的独特文化内涵,以夸张的手法,渲染拍卖让利幅度之大。汉译时,须舍弃原文的字面形式,采用释义法来传达原广告的信息。综上例可看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一个国家或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根深蒂固,不会也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种文化所取代。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文化因素,特别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

三、减少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理解商务词语表达的含义。商务英语在词汇使用上的最大特点是其专业词汇量大,并且使用非常精确,其中包含的大量词汇是具有商务意义的普通词汇。如“clear”是“清洁”的意思,商务含义却表示“出货,结算”。另外,同一商务词汇不仅仅用于某一特定专业,还常常被不同学科用来表达不同的专业意义,这就造成商务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的现象。因此,要提高译文的准确性,翻译人员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译文表层信息的理解上,而应该去深入探寻词语的丰富内涵,并在目标语文化中找到合适的表达。

(二)了解文化背景差异。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践过程是接触、了解和转换外国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沉淀而成的,因此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多样性,其涉及到一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要准确的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我们就要大量增加中西方文化常识的输入,这是解决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冲突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

(三)掌握商务英语翻译技巧。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必须讲求一定的技巧,才能满足商务英语翻译特殊性的需求。对于译者而言,“直译”和“意译”是最常用的两个翻译原则,但要根据不同的商务文体灵活运用,甚至在“直译”和“意译”都不能满足翻译需求和实现翻译目标时,也可适当采用创译法,这样的译文才能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所接受。

四、商务英语概念词汇隐喻的翻译技巧

从事国际商务的翻译人员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转化,即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再现。这里的转化可以有以下技巧:

(一)变通或直译

如果在形式上贴近的译文对所指意义可能产生误解的话,必须对译文文字作某些变通,可以保留直译,但必须加上脚注来解释可能产生的误解。

(二)词汇调整

如果在形式上贴近的译文,有可能导致对原文联想意义的误解,或者对正确理解原文的风格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对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来反映原文的联想价值就十分重要。例如,将中国名酒“杜康”翻译成英语一般按发音译为Dukang,英语国家读者看到英语商标Dukang时,只会把它与酒联系起来,而不会想到中国历史上酿酒的高手“杜康”,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把“杜康”(Dukang)与“好酒”联系起来。所以“杜康”作为商标,文化信息没有完全对等。不过,我们不妨可以用希腊酒神的名字Bacchus作“杜康”酒的英语商标,这样,文化信息的对等无疑比“杜康”要好得多,因为Bacchus会使西方人产生更多有关的联想。

(三)语篇等的调整

一篇原文的翻译,必须产生与之相伴随的语码,这就常常要求在音位、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各个层面作一系列的调整。例如“Nike”作为商标能使英语国家人士联想到胜利、吉祥,Nike作为体育用品商标,我们可以把它音译为“耐克”,暗示Nike牌体育用品经久、耐用,使用Nike牌体育用品能在比赛中克敌。“耐克”可以说是较好的翻译,不过,英语单词Nike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对中国人来说,不可能像英语国家人那样想起Nike女神。翻译中文化信息被丢失。各民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东西方人有不同的哲学、文化传统,所以,文化差异就必然存在。此外,差异的原因还在于东西方民族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的不同。正是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文化翻译的可译性受到限制。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如果这个切合点是两种文化的交融,那就是最理想的了。但是,往往由于文化差异,有时很难找到切合点,这时,译者就必须就自己的能力让这两种文化尽可能接近,按照4Es标准和奈达先生的翻译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

五、结语

要翻译好商务英语,译者必须懂得商务英语所涉及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在翻译商务英语词汇时,要注意词语的语境,根据翻译的基本规律进行。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商务知识,把词汇特征、翻译方法与商务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对词语的文化语境深入了解,才能准确译出商务英语词汇,避免专业术语词汇普通化,否则轻则闹翻译笑话,重则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作者:张艳 单位:武汉工商学院

第三篇

1、商务英语翻译的含义、特点及其一般原则

1.1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含义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分支之一,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其主要目的是服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商务英语翻译,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对贸易双方的商务合同、商务信函、广告等做出翻译,基本程序通常包含理解和传达两方面——理解,就是需要翻译者要清楚沟通的一方所表达的各种商业贸易信息;表达,就是需要翻译者在理解某一方的信息以后,将其表述的信息完整流畅地传达给其他人。

1.2商务英语翻译的主要特点

对于学习英语,其必备的基本条件就是对词汇的掌握量,而对于商务英语所应用的词汇就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适应性,大多数词汇是专业性很强的缩略词、高级词,其中包含各种商务和法律的词汇,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表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准确无误。缩略词是商务英语翻译中常见的翻译词汇,是人们在沟通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出的,在普通的商务沟通中,其使用率较高,因此翻译人员必须其全称及基本含义,如NYSE,全称为NewYorkStockExchange,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意思。严谨性是商务英语的主要特点,基本要求需要语句简单明了,逻辑严密。根据商务形式的不同,表达方式相应也有所差异,比如商务信函一般都以简洁为主,其中的并列句和简短句得到较多应用。但在在相关的法律文件和商务合同的翻译上,频繁应用的就是复合句和长句。并且,由于商务活动涉及的场合大都较为正式,这就需要翻译人员注意翻译简练严谨外,还有对其中包含的固定礼仪引起重视,长期参与贸易交往,形成很多固定套语,例如“Weshallbegladto...”表示尊重与感谢。对于大篇幅翻译,就是对词汇和语句的融合,其目的主要是传递真实的贸易信息,正确表达双方意图,这就需要翻译具有扎实的专业性英语功底,不仅要简练严谨,确保层次分明,还要注意文章整体的流畅性与可读性,表达方式既要礼貌也要委婉。

1.3商务英语翻译的一般原则

商务英语的翻译首先要注重对等原则,商业术语在其中占着绝对性优势,词语的多义性就要去翻译人员对不同词汇有很好的把握,区分不同词汇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含义和正常用法,一定要明确分开,避免混淆,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例如EscapeClauses,对等翻译为“逃避条款”,翻译人员在对其进行翻译改善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翻译成“免除条款”或者“免责条款”。商务英语中的词汇很多具有一词多义,语境不同,其含义也不同。例如Average,其在股市里表示股票的平均价格,而在保险行业里则表示分摊。文体一致原则也是商务英语的基本原则之一。翻译者要根据商务问题的多样性特点,熟悉各类文体,提前对文体的类型做出合理判断。根据场合需要,翻译者还需做到措辞的严谨简练,尤其是各类缩略词,例如:B/L,译为提单,完整为BillofLading。贸易广告中,要求用语具备独特性和吸引力,翻译时就可以转换思路,采用直译、意译或关联翻译的策略,例如McDonald's,译为麦当劳;Motorola,译为摩托罗拉。另外,商务广告的翻译还应注意其关联性,例如在女性用品中,很多商品带有“芳、雅、莉”等字眼,让消费者一看就能了解这些产品的主要市场目标针对女性,如L'OREAL,译为“欧莱雅”;Burberry译为“巴宝莉”。商务英语还有一项必须掌握的原则就是礼貌,就是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语气一定要恰如其分,既要准确传达信息,又要给予足够敬意。

2、如何做好商务英语翻译工作

2.1熟识各地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商务英语翻译面临的最大困难,而这种文化差异是各个民族的文化积淀,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作为翻译者必须要充分了解贸易双方的民族文化特色,求同存异,既要尊重对方的民族文化差异,又要寻找双方的相同点。这也要求翻译者在平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加强学习,争取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而且在商务翻译之前做好准备,加深了解,提前搜集双方的民情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进行补充,对贸易双方彼此有所了解;交流的过程中,要具备临场应变能力,及时做好记录。

2.2加深商务英语的理解

商务英语具有深厚的内涵亟待挖掘,这就对翻译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普通英语只需做到正常交流即可,对于商务英语,实现流畅交流只是其中的第一步,而实现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最重要的一步。文化不同,信息在传递时就会出现瑕疵,并且难免会发生信息交流的矛盾与冲突。而针对商务英语,其多涉及的是商业经济利益,这要求翻译人员必须有牢固的知识,灵活把沟通能力、商务知识以及总结能力融合到一起,深入挖掘贸易双方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保证翻译的质量,提升翻译的准确率。此外,翻译者自身还要不断学习跨文化交流信息,寻求各种途径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

2.3熟练掌握翻译技巧

商务英语一般文体多变,词意复杂,这就要求翻译者需要一定的翻译技巧,才能提高翻译质量。目前国内常用的提升翻译技巧的方法很多,比较常见的翻译方法有:

(1)音译法,即保留原语言的发音,凸显原文的语言功能。如“点心”译为dimsum,Coca-cola译为“可口可乐”,这不仅保持了原词的发声,而且让人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容易接受。但是音译法需要的技巧性较高,应用要慎重,否则会出错。

(2)直译法,即直接对词语进行翻译,传递词汇或者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对于同义词较多的词汇,翻译者一定要斟酌对比,仔细遴选,确定原文的真正含义,寻找翻译的最佳词汇。

(3)意译法,即改变某些词汇的本来含义,以准确地表达整篇的主要思想,这个方法既保留原文形式和特征的不变性,又能准确传达文章意思。

(4)直译、音译相结合的方法,这个该方法较为灵活,不仅能保证原文的字面不变,又能延伸文章含义,较好的实现了译文和原文的对等。3结束语东西方文化存在广泛差异,随着国际交流沟通的不断融合,企业与企业的交往越来越多,语言上存在的障碍越加明显,这就给商务英语翻译者提供了很多机会。随着商务英语翻译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翻译者的必备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翻译质量,提高翻译水准。

作者:蔡静一 单位:河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

一、省略法

在英译汉的时候,不译出一些词就是所谓的省略译法,这也一样能够将原文的含义表达出来,也就是省掉跟汉语习惯不适应的词,且不会对表达汉语意义产生影响,是跟原文相统一的。比如,Togiveyoutheideanowpopularandespeciallyimportedshoesavailable,weareheretoencloseabrochureandpricelist.它的翻译是:为使你方详细地了解可供进的流行鞋样,现随函附寄价格表与样品书。

二、增译法

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加字指的是增补原文省略的地方,防止不清楚地表达意义,要么是在进行翻译的时候,根据句法与意义上的要求,增补一些词语以跟原文的信息相一致。通常来讲,增词的情况有增加表达时间的词、增加概括词、增加名词,增加动词等等。像是Thepurposeofhisprojectistocreateusefulitems,tomakethemmoreabundant,cheaperandbetter。它的翻译是:工程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有用的东西,让它们的数量更加丰富,价格更加便宜,质量更好。通过对主语的增译,确保译文语法具有完整性的结构,让语言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三、缺少“对应词”译入语的原语翻译

因为英语当中的一部分词语在汉语当中往往可以找到部分相对应的词语,有一部分是缺少对应词语的,进而空缺词语。像是我们所知道的“Nike”这个运动品牌,希腊神话当中胜利女神的名字是它的本意,为此,美国人可以想象到胜利与吉祥。倘若仅仅是结合音译,那么“娜基”是它的翻译,这导致我国消费者不好理解,不知道其中的涵义。因此,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借助对音节的模仿,且想象到运动服装的特点是耐用,将它翻译成“耐克”,如此的翻译不仅涵盖了运动服装的耐穿性,这还预示着一种战胜困难的决心。尽管这样,“Nike”在我国人们的心中与西方人们的心中的差异性还是存在的,这丢失了一部分文化。除此之外,我国人们将“鸳鸯”比作夫妻,而英语翻译鸳鸯是“mandarinduck”,如此的翻译难以表达它的深意。为此,在翻译这一系列缺少“对应词”译入语的时候,需要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务必适当地调整它的文化。

四、综合法

在商务交流当中,一部分句式的结构是十分复杂化的,比较多的信息涵盖其中,倘若只是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那么就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实施综合翻译法。在翻译依稀复杂化商务英语的时候,应当结合实际,将句式的主干、修饰语、以及一系列修饰成分间的关系搞明白,灵活有效地应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实施翻译,这一是应当确保句式的通顺,二是应当确保源语言的含义能够再现。总之,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翻译者熟悉和了解双方的语言文化,并且对商务英语当中的所牵涉到的专业性词语进行掌握,进而更加准确地翻译商务英语。

作者:李顺佳 单位:内蒙古大学

第五篇

一、任务教学法互动性原则和开发性原则

当代认知学习理论对学习过程的阐释构成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习论基础,其中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布鲁纳发展学习论,奥苏贝尔意义学习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的社会互动学习理论。《现代外语教学》就以上这些原则体现的任务教学的理念做进一步的分析说明,其中互动性原则和开发利用学习者背景知识的解读,对于提高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水平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分析说明如下。(一)互动性原则“互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言学习本身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用语言交际。互动性是交际的核心,真正的交际必然是双向或多向的。正是交际各方的互动才创造了语言运用的机会,使理解与表达相辅相成。互动也使交际各方从他人的反馈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语言,学会运用交际策略、合作原则进行意义协商,达到交际目的。因此,英语课堂不应该是信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流动,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是双向或多向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性应成为教学的基本原则。(二)重视学习者个人经历对学习的促进原则该原则体现了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关注。一方面,要把学生的知识背景,已有的关于语言和外语学习的经验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教学的过程必须强调学生积极的认知参与,对学习内容的感受和体验,帮助他们建构起对语言结构、功能、语义及其用法的完整认识。为方便叙述,本文将该原则简称为开发性原则。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的认知参与是学习过程最有效、最活跃的因素;二语习得研究成果表明,语言学习过程不是线性的、累积的,而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语言体验对语言系统不断进行推论、假设验证与概括的过程。由于教学无法决定学习者的语言发展道路,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或讲解语言知识,而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教师要从“学”的角度设计课堂,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时刻放在心上。

二、传统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之不足

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所谓的PPP模式。PPP分别代表“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这实际是外语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这一模式有简洁、易操作等优点。但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PPP模式有着非常致命的4个缺点: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映,学生对教学策略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二是以应试为导向;三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输入,很多教师在备课和教授的时候容易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言知识层面,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不过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语法分析,而不是真正的语言交际样本和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因而学生在PPP的课堂上接触到的是非常有限的外语输入;四是该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对语言学习本质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简单且脱离实境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误以为只要掌握、记忆了语言规则就会运用语言了,这使得学生学习方法古板、单一,效果不佳。

三、现代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强调语言知识,轻视商务知识

许多从事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师未必具备扎实的商务知识,加之受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授课内容过于重视词汇、句子分析、翻译和段落理解等等,而对商务信息的理解、阐释不够,久而久之,这门以发展商务知识、获取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就退化为基础英语阅读课程,偏离原课程的宗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学生的商务背景知识缺乏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即使平时积极投入到各种社团活动当中或利用空余时间兼职锻炼,但还是缺乏实际商务活动经验,对很多商务活动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够,或者根本不了解,让他们进行有关的商务英语阅读,首先很难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就算他们硬着头皮读下去,也只能够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很难吃透文章内容,收效不佳。

(三)学生的商务词汇缺乏

除了对商务领域知识的生疏之外,学生积累的商务英语的词汇也比较有限,而且很多单词从普通英语到商务英语中意思发生了变化,如balance可以指“平衡”,在商务英中可以指“账目余额”,频繁遇到这种情况会让学生感到茫然,大量记忆这些晦涩但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词汇,会使其觉得困难重重,信心不足。

(四)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

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具备全局观,对自己过分苛刻,下意识地要求自己对每个字句的意思都能有清楚的理解,其结果往往不但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而且生词一多,容易造成自身的挫败感,不利于后面的阅读开展。相对于上面描述的呆板机械的阅读方式,有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串行、跳行或者面临着读了下文忘了上文的问题,因而反复地回读;或者有学生采用了英语符号—翻译—中文理解的这种不良的阅读模式,都大大影响了阅读的效率和有效性。

四、互动性原则和开发性原则在现代商

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基于以上我们对传统的PPP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和对现代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面临问题的揭示,可以看出现行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无法兼顾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专门用途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学生对通过语言掌握商务知识的欲求。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我们首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进行反思,从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对学生的需求、阅读障碍分析入手,打破传统的沉闷和呆板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氛围。

(一)互动性原则与商务英语阅读教学

1.在互动中学单词

有效的阅读是帮助学生增强语感和扩大词汇量的最佳的方法之一,因此多读商务类的文章无疑是提高学生商务意识和扩充商务词汇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事实表明,备受推崇的学习方法,反倒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在大量专业文献当中,专业词汇只占词汇总量的9%,使用频率也极低,语义单一,基本无法给学生的阅读理解造成太大的困难。就商务英语阅读而言,难点在于出现率高达80%的半专业词汇。暂且不论陌生的商务话题,仅是散布于文章各处的专业或半专业的生词,足以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关于如何积累商务词汇,现行的很多针对商务英语词汇特点的学习方法,如基于Lewis语言理论的词块儿学习法、联想策略、分类策略、构词策略等等。灵活地使用各种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认知和理解。然而以上的各种策略只有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且持之以恒的前提下,优势才会有所体现。面对众多缺乏主动性和毅力的学生,各种理论化的分析和策略不过是空谈。任务型教学认为互动性应该成为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倡导课堂上的双向和多向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最有效的途径。其一,定期对所学词汇进行检测,主要以随堂抽查的方式进行,可以作为课堂表现的一部分计入平时分,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同时方便老师实时把握学生单词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其二,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课前以PPT的方式总结一定量重点词汇,内容可涉及该单词的使用、构成、同义词、反义词、派生词等。定期让学生呈现总结成果,由老师点评加分,可以展开学生之间的竞争,增加他们学习单词的动力。其三,老师带领学生结合语境记忆商务词汇。语境有助于学习者对词汇的认知和理解,而语境涉及语言知识,语言上下文,人的社会知识,交际的文化,社会及政治背景等等。Beheydt指出:“无论是从心理学角度,还是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学习者需要了解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词汇学习必须在上下文中进行。”因此,老师应经常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要边读边积极思考,抛弃局限的视野,综观全局,遇到陌生的表达不能回避也不能第一时间想到字典,而是应该结合上下文去大胆猜测,虽然也有把握不准的时候,但这是一种可以通过长期的锻炼不断加强的阅读技巧,对学生扩充词汇量也大有裨益。

2.在互动中阅读文章

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师要增加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干预。除了设计完整的阅读练习之外,还可以辅之以教师“强干预”的准阅读练习,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纠正,以达到师生间高度的思想交流和互动。教师要实现“强干预”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设立任务目标。明确此次练习针对的不良阅读习惯,比如爱抠字眼、机械呆板的阅读习惯;重点突出阅读技巧,利用好段首句把握段落大意,提高预测能力。

(2)选择合适的商务阅读材料。针对不良阅读习惯,选材必须要有一定生词量,但不能过多,这个度的把握应当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否则就不能很好地纠正学生爱钻牛角尖、视野局限的毛病,练习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完全由老师来控制阅读的量和时间,并针对目标精心设置问题和任务。这个环节可以非常灵活并具有创造性。例如,抽出一两段话,限定3~5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读完,完成一定的任务,如结合语境猜词的意思;或者给出一些段落大意,要求学生全文通读,进行匹配。各种阅读技巧和思维方式都可以巧妙地融合在该讲解过程中。老师通过“强干预”的教学手段,强势频繁地介入学生阅读的过程,使得学生不得不跟随老师的步伐和思路而逐渐放弃不良的阅读习惯,从而可以收到比普通模式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发学生的储备知识和学习热情

1.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导入

MarkEllis和ChristineJohnson把商务英语的学习者分为三种类型:没有相关职业经验的学习者(pre-experiencedlearners),相关职业经验不足者(low-experiencedlearners)和有相关职业经验的学习者(job-experiencedlearners)。他们认为,对于前两种类型,商务英语的内容与语言知识都是学习的目标所在。而本文所谈的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的对象,应属于前两种类型。可见,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无法回避商务知识的挑战,没有了商务知识的依托,本课程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既然商务知识的有效传输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才能达到最有效的传输呢?如果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单边”教授,时间和内容有限,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隔阂,很难立即消化,所以,工夫要花在课前。任务教学中的开发性原则要求开发利用好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强调学生积极的认知参与。所以老师可以将与下次课主题相关的,且比较接近其认知水平的话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老师可以不定期地在课堂上让学生与全班分享其成果,给他们造成一定的输出压力。有了课前任务的要求,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学习经验就会在积极参与认知的过程当中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加强,学生对教师课堂上所介绍的更深入的商务知识,就没有了隔阂感,奠定了快速吸收和与老师深入探讨的基础,为商务知识的扩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商务知识的教授力求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如何将超脱学生实际生活的商务知识介绍得让他们易于接受,印象深刻,是对老师提出的一个挑战。要做到这一点,商务英语阅读的老师必须要苦练内功,除了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丰富的商务知识外,最好还要具备一定的商务实践经验,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另外,为了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老师必须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因为,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的话,任务型教学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意义协商,实际就是将课堂看作一个“小社会”,视教学为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对学生充分的了解,能使得课堂的讲解深入浅出,贴近实际,互动良好,让学生充分融入其中。综上所述,面对严峻的时代需求和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师们要在中国特定的外语教学环境中,从任务型教学理论中的互动性和开发性原则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合理设置授课内容,充分将课堂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授课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们还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提高教学理念,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为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做贡献。

作者:陈罗云 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第六篇

1.浅析目前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情况

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还是不尽人意,问题百出。但是,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方法越来越科学合理,慢慢的走向正轨。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各大高校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经验。探索分析目前高校的商务英语的教学情况看来,各院校的课程教学设置、教学用的教材不尽相同。教师的组成和专业知识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参差不齐,最后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还因为,商务英语教学中,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很大部分担任商务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缺乏从事相关商务活动的工作背景,缺乏相关的商务英语经验。在商务英语教学设置中还按照传统的方法和模式,导致很难符合时代的需要,产生实际和理论的严重脱节。

1.1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目前,我国很多的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还在采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师放在主体的位置,以为主导的单纯传授型方法。在教学课程讲课中,将教学内容安排成单纯的讲解语法、单词、句型等基础性的英语教学重点。完全忽视了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践性、独特性,也没有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特征和实际应用性。总之,商务英语教学因为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很不明显,很难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没有科学的设置课程安排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都存在想要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重视基础英语的教育和学习理论,轻视商务英语的专业教育以及用于的实践。高校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过程中一般都会忽视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职业需要,跟学生的具体需要发生偏离。最后导致理论是实际的应用的严重脱节,最后影响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目标不能顺利的实现。

1.3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

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的多,首先就是教师需要具备较高英语专业理论水平,其次是教师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也具有相应的商务专业背景。但是,目前我国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结构非常的不合理,商务英语的教师大多数是由英语专业转岗过来的青年教师,他们的理论知识非常的丰富,但是也存在缺乏相应的实践实训经验的问题。其中大部分的教师还是只懂英语教学难于对学生进行商务专业技能培训。最近几年,我国的各大高校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扩招,招来的教室本来在专业素质方面就存在相应的差距,之后以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培训和指导,所以,导致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最后造成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非常的不明显。

1.4高职商务英语配套教材的编写较为落后

随着商务英语课程的开设,相关的英语配套教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真正的使用的教材非常的少。虽然由于教材的数量正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教材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滞后于当前国际商务蓬勃发展的趋势,这种商务英语教材缺乏商务背景的专业知识,很难满足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和人才培育的需要,同时也影响着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2.总结

目前,时代正在不断的飞速发展,商务英语教学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是时展趋势的必然趋势。商务英语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改革深化,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调整,同时还要不断的巩固和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实际的需要,编制出适应教学需要的教材,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科地位。虽然,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还处在一个初级的探索的阶段,每一个地区、每一所高校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搜不一样,各地区之间和各高校之间需要强化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商务英语还存在一个硬伤,那就是严重匮乏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教师在发展自身专业素质的时候,还面临着自身发展的机会成本问题。教师的科研和职称等问题都是非常严峻的。商务英语在培养服务一线迫切需要高等的应用型的商务人才,商务人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深入的分析商务英语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总结经验得出解决措施,指导高校建设更适应社会要求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作者:宗媛 单位: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七篇

一、市场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京津冀人才市场及众多行业、企业的调查分析,本经济圈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概括如下:从学历和技能两个方面来看,企业更看重技能。在招聘过程中,企业不单单考核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更注重毕业生的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诸如日常工作中的公文写作技能、接人待物的技巧、如何与人有效合作等等。如需选派驻外机构的人员,企业看重的是该员工良好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业务拓展的能力。在问及企业人才的需求时,更多的企业强调的是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基础厚实,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过硬;另一方面要具有商业企业运营的各方面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仅能做进出口业务,还要在拓展市场方面,诸如产品开发、广告策划、维系老客户、赢取新客户等环节也应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面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快速发展,国际商贸类及外语类职业院校尚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普遍存在立足行业实际不够,缺乏针对性、专业特色不鲜明、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我校的特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具有国际商务必备理论知识、较强英语实践能力及新知识学习应用能力、一定创新意识,能从事国际商务一线的办公室行政、翻译、外贸单证、客户服务等岗位工作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商务英语专业采用“商英交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证岗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紧紧围绕“商务”和“英语”两个要素,注重两者的交融,即在商务中学习英语,在英语中学习商务并且两者宜分则分,宜合则合。第1、2个学期学生单独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商务基础知识,为3、4学期两者的融合打基础。第5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未来预期工作岗位和职责情况有所侧重的学习英语知识或商务知识;紧紧抓住“工”和“学”两种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模拟与验证的结合以及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由“学”到“工”,由“工”助“学”再由“学”助“工”的良性循环;紧紧把握“校”和“企”两个环境,注重两者的持续而深入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共同考核与评价学生、共同指导校外顶岗实习;紧扣行政助理、商务助理和商务翻译三个核心岗位所对应的履行商务职责,进行专业的语言服务的两个核心职责,注重三岗两责与课程的一体化,从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出发,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将课程学习与岗位证书的考核结合在一起,全面培养适合涉外企业所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现代主流建构主义理论与商务英语核心课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两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存在于课堂与课下彼此有机的运动之中。商务英语由于其自身英语语言实用性、商务学科知识性和商务行业情景性的特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能彰显教学中各自单独的建构性与彼此合作的建构性,从而形成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现代主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同时也是建构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同时也是建构的主体;教师的建构主导作用主要是“意义的赋予”作用,学生是建构的主体主要体现在学生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被赋予了“灵性”的知识和技能。商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意义的赋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给学生创设浓缩了的商务情景“意义的赋予”。这两大“赋予”构成了商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特点。学生课上体会教师赋予的“商务情境”,课下按任务“商务情境”搜寻资料;课下按角色“协作”练习,课上“协作”演练;课上课下“会话”的练习与展示,最终获得“灵性”的“意义建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构成了商务英语学生课上课下学习的内容与特点。商务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特点也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师相应的知识结构。例如,对外经贸大学的商务英语教师,都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或商务英语硕士(属英语应用语言学硕士)学历和学位,并90%以上都拿到了与商务或贸易相关的第二硕士学位并有大量的企业实践和实战经历,而且定期去企业和有相关专业的院校考察,并通过全国商务英语研究学会的论坛进行经验交流。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对学生“意义的赋予”便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以英语语言为语言基础,注重英语语言的实用性;以商务学科知识为商务知识基础,注重商务知识的全面性与宏观性;以商务行业知识为依托,注重商务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学科知识运用的情景性。小组学习是学员进行“情境”、“协作”、“会话”和“商务意义建构”的先决条件,有了小组,学员才能通过组员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对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实现商务英语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

四、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

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互动有机体中,课上与课下同样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课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进行备课,还要对学生的课下学习进行指导。课上教师要根据学员的状态和备好的课进行讲解,并进行情境创设;课上学员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并细心体会教师的课上情境和本学习小组的课下任务情境……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员是主体,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进行着思维与思维,行为与行为以及思维与行为之间的互动。教师课上授课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学生商务情境任务的检验即学习小组的成果展示、教师商务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教师商务英语情境框架的创设和相应背景知识的讲解。基于教学的客观条件和各自特点,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和一节课的时间分配,采取灵活的检验方式,这需要教师根据商务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特点提前创设好整学期的商务情境,及时有效地了解授课学生的综合情况,尽早地分好学习小组,让学员尽早开始搜集资料。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是要花在商务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情境创设的讲解上。其中讲解是基础,学生的展示是教与学的成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公开展示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授课情况和学生的自身情况,达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个体与整体的和谐统一,学生也能从中找到趣味感、成功感和满足感。学生的课下学习内容分为三部分:巩固基础知识(主要是教师的课上授课要点)、与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商务情境(“情境”、“协作”、“会话”和“商务英语意义建构”)、根据自身的喜好学习相应的商务科目知识和商务行业知识并主动找教师讨教。这是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建构的主要途径,从而掌握“灵性”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其中,前两部分是基础,第一部分是基础中的基础,第二部分是基础中的“灵魂”,教师的综合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注入了有机的养料,让每一位学员学有所值,学有所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要结合本机构和本地区的特点,以处理好“商务”与“英语”的关系为着眼点,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分析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核心课教学模式,并且要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紧密结合从而使商务英语的发展能够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高职高专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要求商务英语教师要工、学和教三位一体,以现代主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认清商务英语的学科内容与特点,认清学生的未来预期工作岗位和培养目标,调整好知识结构,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工作环境模拟,从而用与实际相结合的仿真性任务来驱动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互动,让课上与课下,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实现与学生未来的真正工作零缝隙对接。

作者:廉勇 宋海波 曲佳 吴立杰 单位:河北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第八篇

1、商务英语方向教学理念的更新

培养创新人才是商务英语方向教学理念创新的核心内涵。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采用,而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只有更新了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才可能有全新的教学行为,才可能设计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们应逐步将传统的以“教师、教材、教室、传授知识和‘学会’”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师生‘双重心型’的共同探索”、“教材和课外综合知识并重”、“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以及“以会学为中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为实现商务英语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我们应当在教学理念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其主要思路是:第一,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与健全人格有机结合的改革思路。商务英语教学必须把建立宽广的知识面、完整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与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完美结合,人格与素质的共同完善。第二,把丰富教学内容与优化课程体系作为重点改革思路。把体现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的科学的、先进的内容都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文化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讲授环节与自学环节、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深化课程相结合的合理课程体系结构。第三,以实践教学为突破点的改革思路。理论结合实际、实践育人,这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点,为此,我们应当拓展课堂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商务英语实训教学,深化专业实习改革,注重社会实践效果,建立多渠道、多途径、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持续不断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把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第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思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必须与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相适应,必须以社会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提出的能力素质要求为基础,必须把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作为培养质量的重要参照,为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上,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广泛吸纳社会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2、创新教学理念下的商务英语方向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特点以及社会市场需求,我院确立了商务英语方向“英语+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设定的培养目标为: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以英语为工具从事相关商事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该方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商务实践应用能力,能在商务、翻译、新闻、出版、法律和外事等领域从事管理和相关工作。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包括: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商务管理能力、商务知识应用能力、商务环境下的口笔交流能力以及商事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以英语技能学习为先导,辅之以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技能的强化。除了基本的公共基础课以外,分别从四个层面上设置各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第个一层面,从英语专业的角度,加强英语基本功及相关能力的培养,所设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语法、听力、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语言学导论、英国文学史;此外,阅读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核心技能,为强化学生阅读水平,我院提出了“content-based”的阅读教学模式,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化拓展课程:希腊罗马神话、圣经与文化、英国社会文化、美国社会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等,以上课程分别从听、说、读、写、译、语言和文学等多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功底和专业技能。第二个层面,从商务英语方向的角度,加强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所涉课程包括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口译、商务笔译、商务英语写作,这些课程进一步从商务英语的角度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第三个层面,从商务专业知识的角度,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种商务、经贸和法律知识,所设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与单证、经济学原理、国际商法、会计学原理、外贸函电与谈判、市场营销、商务礼仪、国际金融和文秘实务等,这些课程从经济、贸易、会计、金融和法律等多个领域介绍基本的经贸和法律知识,以增强学生知识的广度,从而为以后工作中可能面临的经贸事务打下基础。第四个层面,从英语和商务实践技能的角度,推出一系列英语实践、商务实践、商务见习和商务实习课程,所涉内容包括英语文化展示、英语戏剧表演、英语演讲与辩论、商务营销策划、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国际贸易合同谈判与签订等等,这些实践项目对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商务应用能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商务英语方向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

经过多年的探索,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这些方法的综合使用有效提高了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商务英语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商务英语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国际商务的精英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多元管理能力、多角度问题思考能力、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得体的英语表达能力,教学中就必须注重思辨和问题意识训练,必须在语言表达和写作分析等产出性的技能上下功夫。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来支撑,问题教学模式的出现正适应了这一需求。关于问题教学模式的探讨,其最早的雏形来自于苏格拉底时代,他以使用问答式谈话教学法闻名,因而被世人称之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theSocraticmethodofteach-ing)。这同时也是哈佛法学院院长朗德尔(Langdell)在100年前所极力倡导的一种法学教学方法,它体现为:由教师问一系列与案例有关的问题,改变每一个问题的假设条件,要求学生再思考每一个答案。因此,它需要学生的参与而不是单纯的讲授,就问题向学生发问,而不是说教。在近代,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一文中,也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在当代教学中的应用。在商务英语方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尤其是国际商法、市场营销这类实用性课程,应当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展开以问题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教学实践。这种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ProblemAware-ness)”和“批判性思维(CriticThinking)”。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事实规则,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教学在于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实现法律知识的建构,这种模式强调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其组织和实施有别于一般的教学过程,以国际商事仲裁的学习为例,试简析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学习环节:第一,划分小组。根据仲裁角色需要将学生分成申请方、被申请方和仲裁方三组。第二,设置问题。教师给出争议案例,各组根据自身角色学习仲裁相关知识点并发掘案情。第三,提出问题。各组结合各自身份,根据案情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申请方提出诉求及相关事实和理由,被申请方分析可答辩的事实和理由,仲裁方分析案情可能出现的争议焦点。第四,分析问题。教师根据各组提出的观点,分析案件的争议焦点及所需的支撑事实和法律依据。第五,争论问题。各组围绕案情展开讨论。第六,归纳问题。根据实际讨论情况,教师归纳总结核心问题并深入介绍相关知识点,如仲裁管辖权的认定和仲裁协议的性质。第七,扩展问题。老师提出扩展性或前瞻性问题,加深理论深度,并结合其他纠纷解决方法如ADR和诉讼,阐释不同纠纷解决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实务中的合理选择。

4、结语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商事活动日益频繁,且专业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应社会需求,2007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随后全国各地高校纷纷设立该专业。虽然目前我院商务英语尚为英语专业中的一个方向,但其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刻不容缓,商务英语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专业,其发展也亟需各方的高度重视以及跨学科师资力量的大力推进。

作者:谢潇 罗集广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第九篇

一、商务英语泛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务英语泛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商务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掌握的商务英语词汇量较少,采用的英语阅读技巧和策略无法适应大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有些大学生还有不良的英语阅读习惯等,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教师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得课堂气氛消沉,加上部分商务英语教师对待商务英语泛读教学的认识不够清楚、理解不够深刻、重视程度较浅,导致英语泛读教学效果较差,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商务英语泛读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

通过对目前商务英语泛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大学生对商务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加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丰富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锻炼大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可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作用。由于任务型教学法可以设定的活动和任务形式多种多样,在努力完成既定语言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技能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同时在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学习过程中,丰富的、全面的学习活动内容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应变和决策等全面能力;还有就是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想象力和主体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式思考的能力。将任务型教学方法引入商务英语的泛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增加大学生的商务背景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大学生英语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质量。

三、商务英语泛读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一是实用性原则。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任务需要体现其实用性原则,避免为了任务而设计任务,要突出任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良好效果,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加大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环节,从而实现既定的英语教学目标。二是连贯性原则。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英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任务之间要体现出连贯性原则,不仅仅体现在任务内容相互衔接、环环相扣,更要体现在教学目的性的统一上,也就是不同任务的设计尽管内容和形式各异,但其最终目的是统一的,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正是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时机穿插一个或几个活动,并设定相应的教学活动任务来实现和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三是趣味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活动任务类型和表现形式要丰富多样,突出任务的趣味性,同时注意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多体现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和训练大学生在大学生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及时沟通和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体会和心得,将非常有利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四是真实可操作原则。在教学活动任务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活动任务的可操作性,即是否适合在课堂环境中实用以及能否实现,同时所设定的语言环境情景要尽量贴近于真实生活,使大学生深入体会现实生活情景中的状况,同时要避免任务环节的冗杂和繁琐,要尽量设计并提供具有可行性的任务,以便于大学生在课堂环境中操作和完成。

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步骤。一是活动任务的设定。对于活动任务的设定要与教学目标相统一,要让大学生通过在完成设定的课堂活动任务过程中得到语言技能的锻炼和英语知识的提升,以便于达到商务英语泛读教学的目标,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二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此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师在对前节课回故的基础上,以一种适当的、有效的方式引入本节课所要讲到的内容和知识点。一般情况下,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等来进入新课节内容。教师要求大学生阅读课后的问题,针对问题对文章有选择地快速浏览阅读,同时思考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就大学生的回答来指出在泛读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地方,同时纠正大学生口读、指读、唇读以及译读等不良阅读习惯,帮助其克服阅读障碍,提高其泛读效果和速度。三是教学经验总结与问题反思阶段。这需要对大学生的英语泛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反思,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教学经验一起总结,此阶段以教师的整体性总结为主、大学生的适当补充为辅,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汲取教学中的教训,最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技能。

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泛读教学中的运用。由于商务英语泛读课程的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信息以导入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其课程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文章处理。在对商务英语泛读课所需要讲解的文章的处理上,任务型教学法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布置预习———课堂讲解———布置课后复习”的教学步骤,而是采用“课堂阅读———内容理解和表述”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有限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教师所讲授的文章,由于没有提前预习会引发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大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情景表演、口头表述等活动,围绕特定的教学问题沟通、交流,有助于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全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二是习题处理。传统的商务英语泛读教学过程基本是沿袭“一言堂”的填鸭式,对习题的处理同样是这样。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商务英语泛读课程的习题处理过程中,就应尝试使用分组讨论与集中总结的教学方法,即给大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并分组完成习题,针对存在疑惑的地方先组内讨论,然后随机抽取各组大学生代表做习题讲解,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发言。这种习题处理方法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尽可能多的大学生真正参与到习题处理中来。三是课后作业处理。在传统的商务英语泛读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无外乎于新课预习、单词背诵、段落总结等几种简单的作业形式,这种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提高大学生的商务英语阅读能力。鉴于此,商务英语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应运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这种创新性的课后作业处理形式,扩大大学生的阅读面与知识面,以此积累较多的词汇量,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商务英语泛读课程的学习兴趣。

作者:成焱霞 单位: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篇

一、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从字面意思来看,商务英语,就是商务和英语相配合,然而,在当下的中国高校,大部分的是把商务英语给分割开来进行学习,课程安排如下:在大学一年级或者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主要开设基础英语语言学课程,主要是训练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然后到大学二年级或者大学三年级时开始商务课程,进行对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应用文写作,国际贸易实务等的学习培训,进行中却将英语放到一边。这样的分离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将商务与英语很好的融合,单独专题学习,只会是学了英语忘记了商务知识,或者是反过来,效果十分的不好。所以,当务之急,就如何将商务与英语融合在一起进行合理教学达到两者兼顾这一教学课题是每个教商务英语课教师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师资力量缺乏

学校的分离式教学导致如下情况的出现,英文水平比不上英语专业的学生,外贸水平比不上经贸专业的学生。这里不排除教学方式存在有问题,但是,主要的原因是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也就是说,在学校,商务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小分支,在很大程度上教授他们的教师是原来教纯英语的教师,这样一来,这些教师在教商务英语的学生时,会出现低商务知识不知,或者是一知半解,甚至是现学现卖,而且也不会有商务案例来分析学习,最终只能是照本宣科,课堂毫无生气。再就是教师从经济学院转来教授这些学生,最后是冷却了英语,将商务英语变成了汉语讲学。

(三)商务英语教材质量良莠不齐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对教材的内容不必有过高的要求,毕竟已成体系,变化不会太大。但是,对于商务英语的学生而言,在教材的编写上是不应该与英语专业的一样的,这涉及到一些特殊性,商务英语还要包含商务,对外贸上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所说的时效性。我国高校所用到的商务英语教材是处在粗制滥造,内容过时,东拼西凑的状态,几乎很少能够找到一套让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比较满意的教程及习题。

(四)教学方法枯燥单一

教学的方法是用来迎合教学的目的,商务英语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更要求学生能够在英语的环境下了解复杂的专业术语、商务操作流程以及商业惯例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注重学而忽视问,导致课堂上教师讲全堂,学生听全堂,没有互动,枯燥一课。

二、几点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相比英语专业和经贸专业的课程,商务英语的课程在内容上需要了解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既有英语的听力、口语及语音等基础课程,又有经济贸易类的课程,教学安排时要注意,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的知识时,能更加全面的接触相关学科,避免知识补充性或者是敷衍性的完成商务教学任务。商务英语培养的目标是在商业活动中能用英语从事与外国商务人员沟通的人才。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企业知识的基础,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是英语国家的栋梁,我们必须让学生做到二者兼顾。

(二)教学材料的选定

目前国内此学科还未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各个专家和学者在这个问题的观点没有达成共识,而在外国,在这方面已经是比较成熟,为此,可以先尝试的借用国外比较先进的原版教程,对我国商务英语的学生进行培养。为什么引用西方的商务英语课程,是因为国外教程具有以下特点:系统的专业理论,语言标准,且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能够提供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的教学,使学生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

(三)教学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

着手提高教学队伍专业素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首先,聘请对外贸易一线的工作者来校作兼职教师。从业者做高校教师,有许多的优点,首先其本身就处在那个未来学生毕业时要从事的岗位上,一言一行都是一个模板,可以很好的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的工作相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教学。此外,鲜活的工作经验可以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同时,作为外贸人员和教师于一身的这类人,在学生学习时可以提供课外实践机会,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时效性强。其次,培养复合型教师,鼓励教师研读专业知识。字面上看商务英语这几个字,不难发现是由商务与英语两部分组成,所以,在挑选教师时,要求是商务和英语能力两者兼备。现在的教学教师还不能达到这个要求,所以需要对从业教师进行教育培训,让相关教师,从个人情况出发,互补知识,英语好的教师去补习一下商务类的知识,商务好的教师来补充一下英语知识,从而使两者在教学上不单一,更好的融于课堂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改进

科技英语论文范文6

(一)虚拟实验在摄影课中的应用

现代多多媒体技术和动画技术的发展,有许多的三维的立体的仪器设备已能够完全做到仿真操作,一克服设备不足、环境危险和效率低下的实体实验操作,摄影课就是比较适合利用虚拟实验的一门课程。设计摄影课程的虚拟实验时,要充分考虑的摄影课的特点,做到直观、简单。

例如在设计摄影照明中的三点式照明的实验中,摄影试验中的仪器和场景要使用三维的软件设计,实验者可以任意调整观看的角度,不但能从相机的机位处观看整个场景,也可以从主光灯角度、轮廓光的角度来看整个的效果,使实验者能感到像真正在一个摄影棚中的感觉;对各种灯光的位置要全面可调,包括灯具与主体的距离;灯具的垂直角度、水平角度都要连续可调;对各种灯光的光照强度、灯光的色温(800k-10000k)、灯具的种类(聚光灯、柔光灯、散光灯等)等也要能调整。另外,被摄的主体也要有多种选择,比如:人的全身像、半身像、头部像、不同颜色的标准几何体、不同颜色的植物、不同的材质等。在摄影课程教学中使用虚拟实验,可以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比如上个例子中的光照实验,在实体试验中,不但包括昂贵的照明设备、摄影器材,更重要的是还要实验场地,建造一个一百平米灯光实验室,设备加上房产价格,一个实验室可能需要几百万,因此,一般的普通学校,不可能建设很多灯光实验室,只能分时分组来做实验,如果一每个小组8个人,去掉准备时间和老师的讲解时间,每个课时真正提供给每个同学具体操作的时间一次可能只有大约五分钟。

摄影课程教学中,实验大约安排十几课时,其中照明实验的课时也就最多四课时,这样整个课程下来,照明实验每个同学真正能够实际操作的时间也就大约有二十分钟,这样短的时间,不要说掌握照明技术,即便是能熟悉灯具的基本使用都不够。而在虚拟实验中,就不存在上述的问题,因为在虚拟试验中,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提供每个人一套实验设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做实验,有了时间的保证,学生就可以充分地对灯光实验进行练习。并且在虚拟实验中,设备的种类也远比实体的实验室齐全,所以实验效果要比实体实验室效果更好。

虚拟试验比实体实验更安全,因为在实体试验中,电视照明设备大都是大功率的设备,一盏灯一般是几十瓦到几千瓦的功率,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用电事故,造成失火等危险;虚拟实验比实体实验更节约,在实体试验中,灯光设备都是耗电大户,一个实验下来,可能几十度点就消耗完了;同时,摄影照明中的发光器件都是易耗品,并且价格比较高,在使用中消耗也是比较多的,因此实体实验成本是比较高的,与实体实验相比虚拟实验则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摄影教学中除了讲述理论和实验之外,对学生作业的讲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传统的学生作业讲评中,一般是利用讲述理论的空余,拿出一小部分的时间来讲评学生的作业,由于时间短,所以效果也就有限。而在现代的网络技术下,对学生作业的讲评完全可以放到网络平台上。现在的网络平台比较常用的有互联网上的论坛和慕课平台。在论坛上,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同学都可以对他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不但能看到自己的作品的优缺点,同时可以看到同学的作业,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相互取长补短,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当然论坛平台在管理上并不是太方便,如学生的参入度、作业的统计、评价的统计,这些都不是很方便,所以如果有条件的学校,把摄影课的放到慕课平台上,效果会更好,在慕课平台上,对学生的考评、数据的统计、学业考试、学生管理都有着比论坛平台更大的优势,慕课平台可以把老师的讲课视频、PPT课件、各种学习资源都整合在一起,为同学学习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结束语

科技英语论文范文7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英语实践能力

在全球经济大发展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应用型人才是值得从事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IT行业作为一个高科技行业,信息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日新月异,同时,这些技术大部分来源于英语表达国家,如果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利用一手原文资料进行学习,不但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减少被误导的风险。因此,在IT行业,无论是做软件开发还是系统维护,都离不开英语,英语即是IT的行业语言。截止到2018年3月30日,全国高校共计2879所,其中大部分都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纳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日趋深入,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更要培养掌握国际通用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这一培养过程中,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性的教育策略。特别是针对外语基础较好及外语氛围较浓厚的外语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开展行之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尤显必要。首先,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中,英语通常作为理论研究中的通用描述语,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和挖掘计算机专业的国际资源,进一步增强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前沿IT技术的能力。其次,计算机程序大多是基于英语平台进行开发设计的,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用英语来描述学科专业问题是必需的。同时,应用开发软件及计算机编程语言大多以英文形式呈现,从业人员如需掌握关键信息,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科技英语水平及能力。再次,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中重视实训环节。计算机专业的实训目标中,服务外包软件技术的研发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这些方面的技术大多涉及全英文软件,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能力。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现状

(一)课程定位不清晰

目前,关于普通高校中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要么把该课程定位成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要么将其定位成专业核心课,或者干脆将其定位为专业(方向)选修课,这样的课程定位容易导致课程开设的时间(学期)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衔接出现问题。因为计算机专业英语与普通大学英语不同,其具有词汇专业化、专业性强和科技性强等特点,其内容涵盖面广,涵盖了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病毒、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内容。也就是说,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内容会涉及对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内容体系的英文介绍,那么该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学期必须严格考虑与此类程序设计类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开始时间是放在这些内容体系所对应的课程之前开设,还是之后开设,还是同步开设,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二)教材与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并无太大区别,一般是指定课程教材,以专业词汇讲解和课文翻译为主。事实上,无论是选用国外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教材,还是采用国内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作为课程教材,每一章基本都只是对计算机各个领域的概述或导论,并没有较为深入的介绍。这些内容学生在大一、大二的相关专业课上已系统学习过了,在该课程中仅换成英语的表达方式,相当于重新温习而已。同时,由于教材编制和出版周期等原因,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与行业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很难涉及顶尖科技与产品的知识。在课程教学中,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这种教学也是先讲一些专业词汇,再对着课文进行逐句翻译,仅仅完成了课文相关段落的英汉互译。显然,这种缺乏主动性、互动性、多样性的课程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英语基础差学生英语基础差,主动性不高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的入学门槛变低,很多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点掌握不够全面、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厌恶学习等现象,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不愿学习简单的大学英语课程,更不用说是专业性强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因此,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时普遍存在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高的情况。

(四)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

大部分高校很少有专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数是由大学英语教师兼任,或由一般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兼任,而这两类教师的知识储备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来说都不够全面。一般而言,大学英语教师不具备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背景,在解释和翻译一些专业性强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而一般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由于英语水平有限、项目经验不够,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还不能够很好地阐述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存在专业素养不高,无法很好地胜任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问题。

(五)缺乏行业综缺乏行业综合能力培养

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来说,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既然是计算机专业课程,对该课程的学习只要认知和记住一些专业词汇,能够读懂课文就可以了。通过一学期的课程学习,虽然学生的专业词汇量有所增加,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在口语、写作、翻译及项目开发中,学生的英语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应当是大学英语的扩展和延续,是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必修课程。课程的教学应注重计算机英语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谈、学术交流、翻译英文资料、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或就业添加筹码。

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面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该课程的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的定位出发,以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需求为导向,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具备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文献和专业资料的基本阅读、翻译和自我学习能力,能综合运用初步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实现从专业词汇积累、计算机相关文献阅读到应用文写作、英文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融会贯通,并将这些能力贯穿于整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一)重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准确定位

我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两大计算机专业根据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服务定位,积极探索“专业”+“外语”的课程改革,突出计算机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加入学校的“互联网+校园语言实践训练基地”晨练工程,加大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定位,我们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两大计算机专业通过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及我院全体专业教师的形式,对2016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了新的调整,把2015级教学计划表“外语必修课程”中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对应于软件工程的是“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一)”“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二)”和“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三)”;对应于网络工程的是“网络工程专业英语(一)”“网络工程专业英语(二)”和“网络工程专业英语(三)”)调整至“通识类实践课程”模块,对应的课程名称修改为“英语综合能力实践”,由原来的“理论学时”调整为“实践学时”,总课时和学分不变,对应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位置。通过以上调整,更明确了计算机专业英语在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使其以原来单纯注重专业词汇、文献阅读与翻译等能力的培养,转换成专业词汇积累、计算机相关文献阅读、应用文写作、英文表达等多个方面能力的融会贯通,并贯穿于整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二)摒弃传统教材摒弃传统教材,教学形式新颖多样

根据我院对英语综合能力实践课程的定位,该课程是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通识综合类实践课程,该课程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特点。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具备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文献和专业资料的基本阅读、翻译和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能综合运用初步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课程定位,我们制定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如英语综合能力实践(二)的实践课时安排如下。根据课程的大纲,我们采用拟选定一本传统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作为课程基础,外加教师自编讲义和学生自主查阅前沿资料分享的形式来解决,具体情况根据该课程不同学期的课程内容来调整,与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相匹配。

(三)课程课堂翻转课程课堂翻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英语综合能力实践(二)为例,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根据课程能力要求,我们采取课堂翻转的形式,把公司企业中对项目开发小组的要求进行项目分组,然后各个项目组领取任务进行项目开发。其主要包括小组成员介绍和任务分配,项目组进行项目分析,项目解决方案介绍,项目开发过程,项目测试及项目分享等过程。整个过程都采取全英文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将计算机专业英语融会贯通到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通过改革课程教学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也提高了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编程能力、英文沟通能力及全英文项目分享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引入专业教师引入专业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经过项目组的探索,充分利用我校外国语学院的语言优势,选拔计算机专业方向具有丰富项目开发经验与知识储备的专业教师,并与欧美学院进行强强联合,引进计算机专业的外籍教师。整个英语综合能力实践课程(横跨第五、第六、第七学期)由我院具有十余年项目开发经验的李志军教师和有着计算机专业背景的美籍教师卢萍分别负责。李志军主要负责“英语综合能力实践(二),把计算机英语融入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卢萍主要负责英语综合能力实践(一)和英语综合能力实践(三)课程,侧重于课程中的专业词汇积累、文献阅读及应用文写作等计算机职场能力提升部分的教学,并以传、帮、带的形式,切实提高我院英语综合能力实践课程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述能力。

(五)紧跟行业需求紧跟行业需求,加大综合能力培养

经过一个学年的探讨与论证,在整个英语综合能力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改革过程中,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将英语综合能力实践三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1.行业认知阶段:主要教学内容为计算机软硬件英文资料的阅读、TESTOUT学习软件的分组对抗、编程语言英文资料的阅读、英文软件的实际编程、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编程语言知识PPT分享。2.软件项目开发阶段:主要教学内容为项目开发英文文档阅读、实际小项目的分组开发、项目开发情况PPT分享等。3.职业能力训练阶段:主要是针对应用文的写作(求职信、英文简历等)、口语表达(自我介绍、面试技巧等)及日常交流等能力的培养。这三个阶段横跨了三个学期的英语综合能力实践的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升了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结论

本课题组根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等途径对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这一系列的深化改革中,我们不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也让英语作为行业语言贯穿于整个项目式教学过程,并将最前沿的技术、知识融于课堂,使该课程的教学成为传播专业知识与锻炼实践能力的综合平台。在今后的课程教学实践中,项目组将继续探索更好更有效的课程改革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先进性和专业性,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满足我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全,李梅.以应用和发展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8):91-93+100.

[2]林宝玉.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9):38-40.

[3]余久久,卓雪雪,朱苍璐.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26):69-70.

[4]王倩,田原晖,荆红,乔凯宏.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英语能力对编程能力的影响探讨[J].素质拓展,2018(7):58-59.

科技英语论文范文8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针对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重点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充分借鉴了当今国外和国内ESP教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教学团队十余年的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实践,以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基于岗位的实际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是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量身打造的一门特色英语语言类课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及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拓展课,其先修课为大学英语及计算机各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其作用是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进入职场提供专业英语语言交际和应用能力的准备,一般安排在3年制计算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4学期或第5学期。

二、课程设计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是高职ESP教师与计算机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的,能够满足计算机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了工学结合的原则。本课程根据计算机从业人员的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市场人员、软件测试员、程序员、网络信息技术员与网络管理员、客服与技术支持人员五大类,并根据计算机从业人员典型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分析、IT从业人员英语能力需求分析、课程内容选取、课程项目开发设计、综合教学资源开发整合、课堂教学实施及课后辅助训练、教学评估与反馈7个步骤进行设计。课程针对行业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按照计算机领域的不同技术和方向分为14个模块,内容涵盖了包括Android操作系统、云计算、物联网等当前计算机领域最新的技术和概念,其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网络、即时通讯、计算机安全、多媒体、电子商务、计算机新技术等计算机专业内容,此外本课程还围绕每个章节模块的话题增加了情景对话、职业技能、职场点滴(包括职业规划、职场规则、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内容,并在每章节的最后设计了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实操性课堂活动,全方位训练和提高学生面向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课程面向的专业群有:软件技术专业群、网络技术专业群、数字媒体专业群、物联网专业群,覆盖的专业包括: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安全、嵌入式技术与应用、游戏软件、软件测试、信息管理等,具有鲜明的IT特色和广泛的适用性,覆盖面广,推广性强。

三、教学模式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利用ICT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网络环境下的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ICT涵盖了电脑、投影设备、计算器、数码录制设备等硬件,通用软件、多媒体资源等软件应用以及包括专用网和互联网在内的信息系统。ICT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是实现网络环境下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的途径和方法。课程充分重视现代化共享网络平台的作用,并配合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探究、网络平台交流互动、网络互动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专业交际能力和应用水平,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鲜明的“高职高专”专业英语课程为特色,提出“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四位一体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中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或多媒体+互动白板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图片展示功能、动画功能、视屏教学功能,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课堂互动性好,教学信息量大,教学辅助时间大大缩短,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

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现代网络技术的信息传送功能,实现远程教学,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在课程网站上设有网上答疑系统,建立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以及时的得到老师的解答,老师也可以及时地收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通过案例分析、课堂情景对话、课堂讨论和和课后网络博客的交际和互动使学生能够了解IT工作环境中进行相互交流的个体的作用和地位,考虑到IT企业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情景,从而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

通过IT工作环境中真实英语交际的情景呈现为学生创设真实语境,按照角色扮演使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具有专业性的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

(三)活动组织教学法

通过组织多种活动如英语IT新技术论坛、IT英语报告会等,设计、布置情境,提供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

(四)分组互动教学法

组织学生通过pairwork和groupwork活动的讨论和IT技术及职业活动演示项目的准备和协作,给学生练习语言并互相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在借鉴以往优秀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片面注重科技文本阅读和翻译的倾向;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特点,在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在ESP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材和编写和开发;在EAP(学术英语)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EOP(职业英语)的内容,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和实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ICT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网络环境下的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

充分重视现代化共享网络平台的作用,并配合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利用ICT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网络环境下的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探究、网络平台交流互动、网络互动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专业交际能力和应用水平,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

的教学理念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团队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与协作学习;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以鲜明的“高职高专”专业英语课程为特色,提出了“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四位一体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根据行业、企业对于IT人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自身需求,按照计算机领域的不同技术和方向分为若干模块,根据每个内容模块分别设计情景对话、分层次阅读、职业点滴、分组活动、网络交互、在线测试6个环节,通过该6个环节的教学实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并以“IT职业英语证书”的获取培训“以证促学”,称之为“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四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模式。四位一体,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四)依托专业教师、英语教师以及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开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