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分阶段教学法研究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分阶段教学法研究

摘要:在国际市场营销课堂教学实践中一般会面临几个难题:一是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二是对国际市场情况的了解不够深入;三是无法掌握众多国家的具体市场情况。鉴于此,着重探讨分阶段三种教学方法即:虚拟仿真认知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现身说法法的结合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虚拟仿真认知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现身说法法;国际市场营销

1国际市场营销教学面临的困惑

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出国机会少,或者有的老师基本没有出国的经历,而且即使有出国的经历,也不可能走过每一个国家,或者说对每一个国际市场都有实地考察或工作的经历。因此,对国际市场的信息往往是从二手资料中获取的,并且老师首先要对间接资料进行理解和加工,然后才能把消化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经过这样的过程后往往和实际情况会有些许偏差,或者有的内容已经陈旧。所以,对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学就需要借助一定工具,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完成以此来解决难题。老师基本上会面临这样几个问题。

1.1认知的困难性

由于不是在母国的环境下,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的认知务必会带来一定的障碍。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会觉得国际市场很遥远、很模糊,那些空洞的理论是怎么来的?如何能在现实的市场上应用上去呢?他们特别需要对国际市场的了解。

1.2内容的复杂性

国际环境比较复杂,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环境和消费者的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果仅仅通过教材进行讲解,就会给人感觉内容繁多、庞杂,不仅无法掌握全部,而且不清楚如何应用。

1.3实战的缺乏性

拓展国际市场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很多,但是大多是国际知名大公司所为,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让他们觉得这些都不是自己所能做到或参与的,学习的兴致会大打折扣。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现实入手来进行解决,以下探讨分阶段教学方法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2分阶段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国际市场营销教学法探索

在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一可能强调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大二到大三的专业课逐渐加深加宽并要和实践结合,大四更深入探讨专业理论和实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针对每个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即使在同一个学年,也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并结合前一阶段的学习基础来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鉴于此,本文从三个阶段来探讨国际市场营销学习的教学方法。

2.1第一阶段———虚拟仿真认知教学法

对知识的学习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刚刚接触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学生来说基本处于懵懂阶段,尽管他们经历了大一的学习,但是大一基本上是修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较多。另外,他们从高中考上大学基本上接受的是基础学科的教育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对专业的认知和学习。同时,在中国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在高考后选专业大多是根据高考分数选择学校,然后再考虑哪些专业好就业,而考虑自己对专业喜好的极少。即使有某方面的喜好也会受制于分数、学校、就业和家长的限制,而且填报志愿也只有很短的时间,在学生平日忙于复习和考试的情况下,根本没有时间研究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当他们进入大学校门时对专业的认知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皮亚杰认为,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内部因素也不是外部因素,而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因此,针对虽然学校在培养计划中安排了专业基础课,也通过了老师讲授式的讲解,但是学生依然处于认知不够清晰阶段。这个时候该怎么引导学生先对专业有初步的认知呢?根据以往的教学培养计划,通常会带学生到工厂见习,对生产流程等方面有初步的认知。我们知道,工业企业种类繁多,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参观一遍,同时也存在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待的情况。即使参观一遍,一般也是安排2-3个小时,无法深入解决专业问题,大多时候仅仅是走马观花而已。同时,还存在经费问题,参观需要支付企业费用和学生的交通费等;另外,全校每个专业都参观,经费是比较可观的。还有一个问题是安全问题,带学生去校外实践是要任课老师负责的,老师也是有顾虑的。种种现实情况表明:通过虚拟仿真的方法解决学生对新接触课程的认知问题比较合适。因为虚拟仿真具有逼真性、交互性、沉浸性的特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学生对本专业领域的全面了解,解决了上面提出的三个现实问题,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2.2第二阶段———任务驱动法

当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有了基本认识后,他们也就从全局角度对这门课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知框架,要进行深入学习,还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由于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理论部分通识性内容比较多,也就是说,这些理论内容大体上放到国际市场是适用,但具体性不够,比如如果进行越南市场拓展,仅仅遵循4Ps策略是不够的,还需要遵循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这个市场的拓展实务具体情况加以补充或修正。这就是市场环境纷繁复杂的差异性带来的现实情况。因此,需要授课教师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带着具体市场的具体真实的任务来完成学习。比如,我所在的高校距离东南亚比较近,学生是按照“3+1”的培养模式培养,即3年在国内学习,1年到东南亚国家学习,而且留学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到所在国工作。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讲授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理论通论外,很多案例是结合东南亚市场来讲解和分析的,一方面为他们出国留学做准备;另一方面可能他们对留学目标国的市场情况更感兴趣。这样就可以为留学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讲授这门课的时候,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比如东南亚市场有10个国家就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国家的市场分析等。由于这门课有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因此,每一组会分到几个留学生参与进来,这对中国学生来说可以很方便进行国际环境的了解。

2.3第三阶段———现身说法法

由于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大多是理论,即使有诸多的案例分析和实验课,学生们对现实的国际市场的营销活动如何运作也不是很清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考虑到我所在学校是“3+1”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在留学对象国工作,这些学生基本上在东南亚国家工作,因此对东南亚市场比较熟悉,经过几年的锻炼后,他们应该有比较丰富的市场经验了。因此可以邀请这些有实战经验的学生或者公司的管理者现身说法。现身说法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以往的亲身经历和实战体验,把理论原理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信服和变通有更深刻的体会,也能使学生对现实市场有深入了解。

2.3.1视频现身说法

根据课程要求和安排,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让一些有实战经验的毕业生介绍国际市场营销的情况和他们所在公司的国际营销实践情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每一章节都录制一个视频,选择适当的时间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或者课后观看已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看到实景,在现实市场的情形下了解国际市场和市场运作和国际营销情况,可以巩固虚拟仿真认知教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由于时间、经费等多方面原因,解决了不能亲临现场的客观现实,而且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经济。

2.3.2现场现身说法

邀请有实战经验的毕业生到国际市场营销的课堂上跟学生交流,把自己的实战经历讲给在校学生听。现场现身说法可以和在校生面对面交流,不仅可以巩固知识、了解具体国际市场和具体企业,也可以了解具体国家的风土人情,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外就业情况,为未来就业做准备。这种方法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需要做的工作会比较多,因此需要提前和这些毕业生取得联系,合理安排他们的时间,比如他们休假的时候,又比如他们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回国时候等,都可以和他们接洽。

2.3.3讲座交流法

邀请国际上主要是东南亚国家高等院校的相关学者以讲座的形式和同学们交流。根据课程和升学需要,可以和国外高校取得联系,邀请的学者结合本国市场情况讲授理论前沿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也为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打下科学研究的基础。这需要校方和国外大学建立较好的长期合作机制,比如我所在学校就和东南亚高校有长期的往来交流,我们学校的学生可以申请到这些签订合作协议的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学费上也有优惠。东南亚高校的学者基本上有发达国家留学的经历,因此对留学国市场也基本有所了解。这种讲座交流法还可能给学生提供去东南亚国家的大学留学的便利和机会。

3结束语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从最初的粗浅认知到深入掌握,再到对真实市场的熟悉。他们不仅可以宏观把握这门课的知识体系,而且对某国市场有深层次了解,当碰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清楚从哪里入手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以上是众多问题中的三个。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红.交互式教学法的理论意义及其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5):104-107.

[2]许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7,(7):226+230.

[3]林玥岐.《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知识经济,2019,(5):108-109.

作者:李雪岩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