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应用探讨

生产性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应用探讨

摘要: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能够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衡量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总体稍显滞后,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我国应通过及时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应用策略

生产性服务行业能够推动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世界服务产业飞速增长,使得各国生产性服务行业迅速发展。新的发展格局日益凸显,服务业中的比重也呈现出持续上升姿态。但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现状来看,仍处于层次结构较低的水平。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政策扶持方面进行制度创新,颁发符合目前产业发展和创新趋势税收政策。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和升级态势,加强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结合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行业税收负担相对较重问题,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对税收政策存在的增值税范围扩围制影响进行应对。根据行业间税负不均的具体情况,科学的创新和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实践机制。产业税与和税收弹性系数略高于制造业水平的环境下,要注重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和征收,针对目前存在的略偏向于直接优惠问题,可不断丰富和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践形式。面对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对产业结构合理优化,并做好税收优惠政策设计与实施模式的创新和改革。[1]

一、税收优惠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刺激生产要素投入合理性

微观个体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投资行为均影响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征税行为使得企业投资行为略有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活跃度。投资收益更多情况下都属于税后收益,若税率调整不当,将会大大降低企业纳税积极性,并减少纳税行为。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保证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并科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和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创新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产业溢出效应发挥

生产性服务产业的转型和创新,需获得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尤其在税收方面应进行相互的促进和影响。要通过科学制定和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增强企业创新积极性,并提高他们预期收益。要注重发挥产业溢出效应,真正推动生产性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在政府的主导和扶持下,应不断提高相关企业的管理质量和资源分配效率。确保在优惠政策的驱动下,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产业结构的优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对传统的产品生产流程、生产技术、营销和宣传理念进行创新,继而确保产品和产业的附加值获得不断提升。[2]

(三)影响企业成本收益

税收优惠政策通常是政府将一部分应得税收收入让渡给了纳税人,而企业通常会通过税收优惠来支持某一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使得纳税人能够节省成本,增加收益,所以说税收政策能对企业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提升产生不同作用。相关企业要认识到税收优惠政策作用和价值,对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进行科学创新和优化。要确保内部控制机制适应外部环境,有效控制投入成本,确保自身在整个生产性服务产业具备显著竞争优势,促使生产性服务行业得到有力发展。

(四)促进企业技术革新

税收优惠政策最显著的特点和功能,就是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相关领域和企业可根据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优惠政策内容和范畴,明确重点扶持对象。从目前优惠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来看,我国更注重科技研发方面的政策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地进行技术集成创新。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企业盈利安全度,也能够减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收支不平衡问题。

二、生产性服务业税收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税收政策缺乏层次性

目前,说过立法层次存在普遍偏低的问题,要秉承顺势而为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税收政策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把关。各地优惠政策大同小异,简单来说就是规模不同的企业,优惠政策并没有明显的优惠差异性,进而导致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而在实际创新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地方上的政策制度框架,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政策改革和优化,确保真正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创新与转型。

(二)税收优惠缺乏针对性

优惠政策更多情况下作用于产业链下游,导致技术集成创新方面不能获得有效发展。相关区域要注重在科技研发上生成新的制度政策,利用税务减免的方式鼓励科技型企业创新和规模扩展。而目前税收优惠政策存在鲜明的局限,不能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激励生产性服务产业。同时,人才孵化和管理方面,税收优惠政策仍未充分发挥功能和优越性,导致生产性服务业缺乏大量专业的人才。

(三)税收优惠政策形式单一

政策设计内容和实施方式单一化,导致无法在产业升级和转型中发挥激励作用。更多情况下,局限降低税额、税务减免等方式上,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丰富。如在高新技术领域在创新方面,因税收优惠政策内容单一,且实现的方式和手段缺乏灵活性,导致大部分企业受准入门槛限制,无法切身获得税收优惠。因此,相关部门丰富和创新政策内容和展现形式,注重对科技含量高的领域进行政策扶持和帮助。

三、生产性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应用策略

(一)重视知识密集型与科技创新型产业创新

优惠政策的设计与实施,主要目的是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和转型提供强大助力。在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应有效推动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并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转型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帮助。地方政府需对科技研发型企业给予更大的政策扶持,通过技术集成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同时,增强知识化专业服务水平,并通过科学设计税收优惠政策,促使相关领域体现高增值性。要注重企业规模扩张的控制,以此制定具有导向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对知识密集型生产型服务产业,地方政府既要给予相应的税收政策扶持,还需指导他们积极提高生产和服务质量。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切入点,有战略意义的发展知识密集型与科技创新型产业。[3]

(二)优化风险投资税收政策

生产性服务业要整体性和全面性的创新和升级,构建完善和科学的产业链,合理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在新品设计与生产等各个环节,要发挥风险投资税收政策的作用。地方政府在设计税收政策初期,就应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个生态的运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确保制度政策设计的层次性和时效性。例如,在企业生产和运营初始环节,要给予更多的资金补贴,以此实现政策扶持的目标。利用灵活的税收政策助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有效控制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同时,在投放与运营环节,税务部门及当地政府应利用优惠政策刺激生产,并科学设计税前扣除标准,确保相关激励政策落地。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与转型态势,灵活和规范化的进行抵免结转,如在人才孵化和管理上设定相应的税收政策。根据区域经济增长情况,以及生产经营服务业的人才结构,动态优化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并给予相应的抵免政策,继而增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真正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并保证生产性服务业的顺利转型和升级。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的设计与实施,需高效服务区域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围绕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和改革情况,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科学丰富与优化,实现多手段和多方法的实现目标。利用税基优惠的方式应对当前复杂局势,并引进其他手段,对既往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丰富和拓展。多样和灵活的实现目标,如利用延期纳税的方式缓解税收问题。同时最大程度凸显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质作用,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正确的引导,要根据整体规划和战略布局进行市场扩张。避免出现产能过剩加剧税收问题,要科学有效控制出口退税,有效优化和收缩政策范畴。相关职能部门要对退税目录的设计和管理形式进行创新,对相关产业的退税和收税进行良性指导。并通过做好加速折旧制度的改造,确保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实处。地方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优惠政策实施和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鼓励企业积极的推进技术集成创新,从低端生产向高端制造领域迈进。

四、结语

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制度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切实推进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税收制度改革,减轻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税收负担,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石。

参考文献

[1]杨奕.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8.

[2]范锰杰,李璐,蓝茜.构建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J].财会月刊,2016(23).

[3]张彦英.进一步优化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体系[J].税务研究,2011(8).

作者:赵娜 单位: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