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探析

科技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探析

长江经济带覆盖长江沿岸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比重为21.3%,人口约6.02亿,占全国比重的42.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47158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46.4%,不论在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方面,长江经济带都具有重要地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尤其是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必需勇挑重担,转变发展思路,依托科技创新,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长江经济带。这是长江经济带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过度的有效途径,也是“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的重要保障。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研坚持需求导向

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真正解决建设绿色长江经济带的实际问题。从建设绿色长江经济带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科研选题,为落后产能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契机和技术基础,培育适应长江经济带湖泊生态的水底植物,不断改善长江经济的环境承载能力。

二、坚持不懈加强基础研究

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做好重大科技问题带动的应用研究,从中抽象出理论问题,进而探索科学规律,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针对清洁能源企业,尝试政策鼓励型与订单驱动型的双轮激励驱动,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改善市场环境,保护科研果实,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建立多种形式的新能源、绿色科技方向基础研究投入渠道,释放长江经济带沿岸一流大学的基础研究实力,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加强学术期刊和学术平台建设等,为基础研究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在政府工作规划中的战略地位,通过基础研究引领绿色能源发展方向,实现绿色能源发展方向的总统筹。

三、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

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离不开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完善、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长江沿线从宜宾到上海均应制定明确的人才梯队规划,加强吸引绿色发展急需的海内外人才,加快设立绿色发展所能信托的创新中心、孵化器等,加强在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健康医疗和智慧城市建设及管理相关方的项目建设与储备。同时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绿色定位,加强对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政府引导基金的鼓励、引导和扶持功能,为绿色农业、绿色能源创新能力强的团队成长和创新型探索承担一定的试错成本。

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指出:“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我们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这为在新形势下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指明了方向,既要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提升能力,继续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优势,夯实科技创新合作的基础,又要结合新形势,着力推动绿色科技、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等多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

作者:戴稳胜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