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财务管理效能提升策略分析

国企财务管理效能提升策略分析

摘要:专用性财产购置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整合财务管理体系,以此为基础取得的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框架会更加准确。对于国企财务管理效能而言,想要快速提升效率,总结为两点,即:“物”与“人”两个方面,所谓“人”指的是全体工作人员包括财务人员关于节约开支的能力和意识。而“物”指的是提升效能的措施。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四点:财务部门职能地位的提升、财务工作人员关于预算能力方面的培训、设置辅助财务管理工作的专家资源库、完善多部门管理事后控制的协同合作。

关键词:财务管理;国企效能提升

面对当今社会的经济背景,国企需要紧跟国家经济发展步伐,精炼提高产能结构,从提升技术以及转变工作形式方面入手。通过进行技术改革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过程精细化。同时,不管是从哪个方面出发,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由此,供给侧改革背景必须与国企管理的效能相契合。本文将从理论框架中,对国企的专用性资产配置活动进行研究,并从中分析出如何提升财务管理效能的措施。

一、关于如何提升国企财务管理效能分析

(一)财务管理存在职能阻碍。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国企内部的组织架构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部门的业务范围以及职能边界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因素也不同:(1)当财务部门在进行专业性资产购置活动时,担任执行部门的角色,而非领导角色,由此削弱了财务部门的事前控制能力。(2)在执行任务时,负责项目资金的部门在企业内部拥有领导权,因此削弱了财务管理部门对全面预算的掌控。(3)长期的工作状态塑造了财务人员潜意识里的工作习惯,导致无法快速的做出决策。

(二)财务管理面临信息不对称。在进行专业性资金付款活动时,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国企所执行的项目根据不同的业态和行业规范有不同的规定,前端的很多业务没有信息系统支撑信息无法及时获取,在大部分的资金付款时无法判断项目的各个节点同合同约束是否合规。由此可见,这些专业知识已经超出了普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范畴,在进行项目资金预算时,财务部门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利,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逐渐丧失了对企业项目流动资金的整体规划能力。由于人为干扰和信息无法获取等因素,专项资金支付会出现审查不清晰的情况,直接导致资金支付过程可能出现道德失范现象。逐步出现许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三)财务管理缺乏责任边界。国企“产出/投入”的关系直接影响着采购的合理性,而是否达到满意的标准则需要时间的检验。财务管理工作随着专用性资产的归口使用而告一段落。若是采购结果未能满足支出的预期目标,并且在反思时出现难以定性的责任问题,那么产生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采购过程中财务部门完全沦为执行层;对于财务决策的公信力产生质疑。今后再出现此类情况时,恐怕会出现同样结果。因此需要注意责任边界,以部门为单位,做好责任划分,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升国企财务管理效率的方法

(一)解决职能权限的分析。全面资金项目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对于全体员工个人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并需要全员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从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入手。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是:既要全体人员全部参与实现预算管理,又要体现出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性。首先需要确定财务管理的主体地位,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统一交由财务管理。因为其不仅有利于落实主体责任、实施考核,而且有利于适应国企内部组织架构。在保证部门负责事宜与所划分资金相对应的前提下,相关负责人的分配权,统筹领导权。具体解决部门成员在预算管理的参与问题。其次营造舆论氛围,落实财务管理的决策,使财务管理更有信服力。

(二)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办法。信息不对称,指的是财务人员难以发挥其最大作用,直接导致人为干扰资金支付和执行的情况出现。同时,不管是技术学习还是研究产品,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持。以财务部门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经验很明显难以胜任日益复杂的财务管理内容。在解决这一问题中,提出了两点解决办法:(1)通过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对专用性资产知识的掌握,虽然这将提高人力资源成本,但是与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相比,增加培训成本利大于弊。(2)可以由第三方组织来对整个资金支付过程的管控和功能进行评价,并直接与财务部门对接。随后逐步加强信息管理,由财务管理掌握主动权。

(三)解决责任边界问题的分析。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由于受互联网冲击,以及现如今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而面对不小的压力,在此时代背景下,能否加强预算监管、提升资金使用率等财务管理能力,是国企采购工作高效率完成的重要指标。增强事后管理效能不仅可以发现各个环节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通过分析显露出来的弊端,充分的体现出各个部门对待资金管理的态度和能力。事后管理可对照实际情况来总结此次预算管理是否合格,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直接确定财务管理效能。

三、国企混改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效能提升展望

根据上述策略,对国企的混改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做了明确分析。

(一)多角度了解民营资本信息。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国企想要发展,首先要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干扰,这就要求从多个视角看待这些信息,所谓多个视角,分别是:通过商业银行获得关于参股民企的借款信息;通过持有股份的民营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通过金融机构等方式获取融资信息;结合多重因素,从整体的角度看待多方面信息,保证信息完整性。

(二)通过核对财务报表分析资本结构特点。所谓资本结构即债务、债权结构、民企资本构成、资本来源结构等方面以比例关系等方式有所呈现。相对于财务分析而言,资本来源结构是重中之重,因为其与投入成本相互联系,这会直接导致将来的股份转让风险随之变动。对于民企资本的构成来说,参股资金的关键点在于牢牢把握不变资本的年周转率。财务管理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深入分析了解资本结构的特点。

(三)开展企业实地调研来获取经营信息。为保持国企的战略地位,在工作过程中,国企应对民企的经营状况和前景做深入的分析,并以调研等多种方式来获得民企的经营信息。国企的改革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一切都在探索中。不管是国企对民营资本的引入还是民企对投入资本的速度,都是时快时慢,对双方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相互试探,因此,为使双方都更好更快的进行改革,需要及时到对方的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再展开讨论。互相指出缺陷,共同进步。

(四)分阶段逐步展开财务分析。由于发展历程的曲折性,民营企业相对于国企的财务管理水平而言,整体较弱。且于规范性而言,民企也稍逊于国企。为了使混合所有制改革高效率进行,国企应尽力配合民企展开财务分析,例如:从国企中选择优秀的财务工作人员对民企进行业务培训。财务分析的目的要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保证民营企业资金周转的安全性;做好准备工作,国企逐步引入民营资本;确保降低民企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通过上述几点分析,建议分阶段逐步开展财务分析,保障其安全性,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企需要从财务管理方面考虑,在专业性资产结构活动中,加强财务管理的比重,给予其决策权;明确指出财务管理的角色并非执行者,而是领导者,活动的指挥者,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资源配置,资产活动结束后做好统计书面统计工作。随着时展进步,互联网逐步占据了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国企的结构性改革还需要依托互联网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相关技术,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加强财务管理的培训成本,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能力,结合中外经验,促进财务管理发展。对于民企而言做好财务分析、保证资金周转安全、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是重中之重。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学习,促进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助力。

作者:赵兵 单位:北京能源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