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经济管理探索(7篇)

企业发展经济管理探索(7篇)

第一篇:企业柔性管理与经济管理

一、柔性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一)柔性管理的内容

柔性管理方式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一种经济管理方式。以往的企业管理方式注重以制度来管理员工的行为,这种管理方式更为强势和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员工的抵触情绪。柔性管理相对传统管理方式而言偏向于民主化,柔性管理更加重视员工的感受,它主张从员工的心理出发,让员工从内心认同企业文化,从而让员工工作起来更加的有激情,逐渐培养员工工作中的自觉行为。

(二)柔性管理的特点

1.决策权利力不仅仅集中于高层

就以往的情况而言,企业管理主要是由企业的领导者来做管理决策,随后再将决策层层落实下去。这种决策往往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企业的运营容易出现偏差。在柔性管理中,决策权利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高层,许多管理权限都移交至各个部门,当部门之间有问题需要解决时,由部门内的成员共同讨论后,选择认为最好的方案来处理问题。

2.企业的组织架构扁平化

传统企业管理设置的组织架构是比较单一的,一般都是直线型的架构体系。这种组织架构中的信息传达不及时、运营比较呆板,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并不适合。柔性管理将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的更加扁平化,由之前的直线型改为非直线型,层级观念不再像之前那么明显,各部门、各阶层之间的保持信息畅通,信息能够及时的沟通到位。

3.组织激励更加的科学合理

适当的奖励机制的能够调动起员工的工作激情,因此在柔性管理中也非常重视对于员工的激励。柔性管理里将激励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物质奖励,另一种则是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属于较为常见的奖励方法,它属于一种较为低层级的需求。对于需求层次不同的员工,就应该采取不同的奖励手段。柔性管理中充分考虑到了员工的精神需求,给员工打造一个轻松、公平的办公环境,通过精神奖励让员工感觉受到尊重,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更加能够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调动他们工作的激情。

二、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调动了员工的工作激情

自我国加入世界自贸组织以后,许多跨国企业入驻中国,国内的企业数量迅猛增加,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员工工作时自然也要承担较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环境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很容易被打压。柔性管理以员工为本,能够给员工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工作氛围,并在员工疲惫时给予员工相应的奖励和鼓舞。这种管理方式对于长期承受压力的员工而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能够缓解员工的精神疲劳,刺激员工重新燃起工作的激情,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

现在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对企业而言知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资产。而知识的载体则是企业的员工,员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柔性管理给企业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的工作氛围,员工在内心将企业看成是一个大家庭,彼此之间的戒备较少,员工之间的沟通较为顺畅和便捷,合作起来也较为顺利。在工作中能够互相学习和交流,学习他人的长处,分享自身的知识,这样就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塑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管理更多的是对人的管理,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当企业文化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同时,员工才会乐于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力,帮助企业实现更加长远的目标。通常来说,柔性管理主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得以实施。柔性管理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尊重员工们的意见和感受,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让企业文化更有魅力,更容易受到员工的认可,从而形成上下一心的凝聚力。良好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到企业之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增加了决策的灵敏度

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导致执行失败,一旦出现问题而未能及时作出决策调整的话,会给企业带来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柔性管理中将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的更加扁平化,管理层级不像之前那样繁琐累赘。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企业高层和基层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能够直接的沟通和交流。企业制定好决策之后,能够快速的传达至执行部门并立即执行,中间缩短了较多的信息传递时间。在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了任何的问题,也能够及时的反馈至上级部门,从而快速的进行讨论而得出解决策略,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在日益剧烈的竞争环境下,必须要具备灵活的管理能力。柔性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有许多进步的地方,它更加注重员工的感受,以员工为中心,管理起来更加的灵活和弹性,是企业管理发展历程中的必然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柔性管理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结合柔性管理,打造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这样企业才能够长远发展下去。

作者:袁立蓉 单位: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素质教育中心

第二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

一、管理规范化的概念

什么是管理规范化。简单地说,就是指把一些作业流程系统化,形成相对稳定的体系。在一个企业内部,是由各个不同的科室或是部门组成,每个科室或部门,都有各自负责的工作内容。如果把这些不同的工作内容,按照相对的标准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并在管理过程中严格地执行、实施,这就是所谓的管理规范化。一个现代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的整体运作,是非常有好处的,避免了权利过度集中,也使得员工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及职责,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本文分析了国内民营企业管理方面的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了规范化的管理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重大作用。

二、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

我国的现代企业,很多都是由一些民营企业发展而来。然而,民营企业由于形成的环境比较特殊,呈现了多种的表现形式,分成几种:第一种是因个体企业发展而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族企业;第二种是由相识的朋友或同事合伙筹办的企业;第三种是通过承包等形式形成的私营企业。这三种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的掌权者就是一些投资者,在管理企业的同时,也完全体现了投资者的个人意志,都选择了我们常说的“家长式管理模式”。这种高度集权化的管理方式,对于初期创业的企业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帮助企业的快速成长。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种家长式的管理模式,也越来越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成为制约企业的发展的绊脚石。

三、建立合适的、科学的管理模式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大环境下,势必要求我们的现代企业也做得越大、越强。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之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减少这些问题对企业产生的不好影响,我们的企业领导者也在转变思想,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模式转变。以某园林公司为例,就实行了这样的改革:在国有企业改制时期,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现代企业机制,从“人”管企业转为“机制”管理企业,按公司规范搭建新形组织构架,制定各类管理制度,明晰职责。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在选择以何种管理模式来管理企业时,要注意避免两个误区。一个是要严格管理,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所规定的规范内进行,不存在特殊化或是人性化的管理。这样一来,虽然使得员工完全按照规则来执行,但是也磨灭了员工的创新思维,只是按部就搬,长期下来,并不能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第二,是走“知识管理”模式。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知识经济的发展状态,如果目前就以知识管理来作为整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的话,不仅不能很好地管理企业,还会使企业进一步缺乏能适应市场竞争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从上面的叙述,不难看出,我们的现代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并加以规范化。

四、现代企业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必然性

(一)规范化管理是现代企业成长过程的必然要求

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方式不断更新、变革的过程。一个旧的管理方式一旦出现或是遇到问题,我们的企业就会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衍生出新的管理模式。以某园林公司为例,管理模式也随着公司的发展而进行了一些改变:随着公司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公司组织架构,细分市政养护与园林养护职能,细化管理职责,对中层干部进行轮岗,提高管理线条的流畅性与专业性。公司从最初的业务迅速扩张到目前市场化的激励竞争,管理模式也从粗放型的管理调整为精细化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完善各类台账管理、引入内部审计机制、优化绩效考核管理,使用OA办公系统、NC财务软件、合同管理平台等,全面内部管理,管理出效益。企业从创业初期慢慢壮大后,成长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内部的管理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个企业想要继续快速的发展下去,一是在获得资源后进行有效地管理;另一个要有较强的整合能力。但是我们一些民营企业,包括一些小型企业的管理者们,并没有这样的意识,还是沿用了老一套的管理模式,结果可想而知。人们总认为企业的资金、生产技术等,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丝毫没有注意到管理的不到位,才是关键所在。中国加入WTO及与各国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后,已逐步认识到只有运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整合资源,企业的管理也会更加规范,企业的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强。在经历了失败的教训后,我们的企业领导者也充分认识到:规范化管理是现代企业成长过程的必然要求。

(二)规范化管理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的最主要特性之一,就是竞争。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课题。对外,企业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对内要考虑到人员、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能具备及时地处理这些关系的能力。如果只是一味地坚持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那应付这些复杂时是非常困难的。导致的结果也是很负面的:财务管事混乱、基础工作不到位、产品质量不过关等,最终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企业实行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以及所带来的成果,以某园林公司为例,也不难看出,所实施的成果:管理条线规范,职责明晰,根据公司发展不同发展时期侧重不同的管控内容,公司发展带到管理模式的变更,用管理促进公司发展。企业在规模做大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搞好管理,只有采用适用于自身企业的管理方式,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真正地与世界经济接轨。

作者:李文华 单位:杭州和达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第三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对策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1、管理理念过于陈旧。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而我国不少煤炭企业并未创新企业自身的管理理念,守旧思想比较普遍。还有不少煤炭企业都将煤炭产量作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标准,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创新意识明显欠缺,并未主动去探索新技术的应用,而企业面对困境时,因管理理念的落后,难以为企业发展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与经济管理策略,使得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当中难以站稳脚跟。

2、缺乏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

当前,我国大多煤炭企业并未充分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混乱现象非常普遍,对于财务管理企业的理解比较片面,很多企业都将煤炭生产和安全工作以及销售放在首位,但是企业内部资金使用不合理,财务极其混乱,缺乏有效的资金监管机制,还有一些企业内部出现了不法分子利用职权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等现象,既导致了企业内部财务混乱,还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3、企业信息化建设欠缺。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若想跟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企业支出成本。但是,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并不重视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甚至以为购置电脑、连上网线就算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了,而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缺乏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我国煤炭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很多都是亲戚关系、熟人介绍的人员在实施管理。但是,面对着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这部分人员则无法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缺乏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由于对安全生产缺乏重视程度,安全责任落实不明确,我国煤炭企业,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实际的煤炭生产活动中,并未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生产原则,只是一味的追求产量,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在煤炭生产企业,任何一个安全事故都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形象形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危险到企业的长期发展,甚至使企业陷入经济困境。

二、解决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对策

1、煤炭企业必须更新经济管理理念。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更新经济管理理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作为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重视并加强经济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当中的应用,转变陈旧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在企业当中大力宣传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为全体员工树立起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2、煤炭企业必须完善企业财务制度。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要想科学有效的完成,必须建立并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促进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企业管理制度必须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能分工,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并严抓落实与执行情况,实企业财务活动规范化与公开化,让全体职工都能够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发展动向,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形成全体意识,使企业员工能够为了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3、煤炭企业必须加强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面对着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购置电脑和接上互联网。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引入专业经济管理软件,建设企业机房,使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各种信息与资料能够随时保存、备份,在企业的重在经经济动当中,可以随意调取信息资料,通过信息化系统分析各项经济数据,为企业的经济决策与战略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4、煤炭企业必须加强建设经济管理专业队伍。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要想实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离不开高技术、高素质、高水平的企业管理人才。首先,企业必须大力引入行业内专业的优秀管理人才,用他们先进的管理技术及较高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使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使企业能够稳定发展。

5、煤炭企业必须加强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我国煤炭企业每年都会有很多程度不同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这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已经形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这也表明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结语

经济管理,在现代企业的日常运营及管理工作中,是企业心管理的核工作。经济管理的价值与作用非常重大,有效的经济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马佳 单位:潞安集团史志办

第四篇: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探究

一、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内在要素

企业组织结构设置以及相关的职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组织设置主要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和经济管理系统的代表所进行的,因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战略的指导。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者负责企业的所有事项,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处理具体的事务,因此他们会指定一名经济管理体系代表行驶经济管理职能。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主要是:企业最高管理者主要是向企业的员工宣传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企业的相关规则制度等,并且及时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战略规划等进行评审,总之对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与控制,保证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企业最高管理者还要保证经济管理策略与企业的发展宗旨相适应,能够及时地对违背企业宗旨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纠正与更改,并且负责协调企业内部的矛盾等。同时还要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与上层的经济目标相一致,紧紧围绕上层建筑的要求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经济管理体系代表。企业经济管理代表是由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很好地行使企业的经济管理职能,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指定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具体的经济管理职权的一种策略。企业资源管理。企业资源管理是支持能企业正常生产的重要基础,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工作的需要,企业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和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资源管理的重点,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具有了优秀的人力资源队伍才能保证企业具有稳定发展的动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时,企业主要采取思想政治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员工重复认识到经济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而技能培训则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使他们具备适应企业生产的技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管理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基础设施管理主要是对生产的场所、设备以及环境等进行管理。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外部因素

首先企业的任何经济管理活动都必须要建立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已经完善,有效的指导的市场经济活动。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也必须要以遵守国家相关法律为基础,如果脱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经济管理体系,就必然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活动违背国家法律,甚至导致企业出现犯罪行为;其次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还必须要遵守企业的规范制度。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规范企业经营活动,使得企业的对外活动有一定的约束性,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的利益。

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1、经济目标实现的策划

业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主要手段就是要明确企业经济目标,并且对经济目的的实现进行系统策划。经济目标实现的策划包括:一是企业生产产品的经济目标实现。企业生产产品的经济目标的实现策划是由市场对企业生产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的市场价值、生产产品的过程、相关文件和原材料等需求、企业产品经济目标实现所需要的对产品质量的检验、监督以及营销等方面所构成;二是与市场需求方有关的确定。这些方面主要包括对顾客要求的规定,比如双方交易时所选择的付款方式、遵守的相关文件以及相关合同中规定的一些附属要求等;三是与市场需求方要求的评审。企业在经济交易时需要对双方的要求进行评审。也即是对需求方的要求进行论证与分析,比如对需求方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分析是否满足需求方提出的要求,并且对需求方提出的意见与意见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便提高企业满足需求方要求的能力;四是与顾客的沟通。在双方交易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等其必然会存在一些沟通上的缺陷,因此企业要及时与顾客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及时的消除顾客的抱怨。

2、控制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计量和核算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关于产品的计量工具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对产品质量检测工具的控制。在企业生产中,企业通过内部质量检验制度,可以及时地发现生产出来产品的缺陷,进而有效地避免了存在质量瑕疵的产品流入市场中,影响企业的形象。而避免瑕疵产品进入市场中的唯一途径就是要加强检验工具的质量,避免因为检验工具的问题而导致检验结果数据的不准确;其次加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控制。企业选择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以有效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因为会计核算是相关人员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依据相应的核算标准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分析,并且得出相应的数据,如果会计核算方法不准确,那么出来的数据就会不准确,这样就可能会误导企业管理者进行错误的决策,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体系的控制,采取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最后要准确的进行数据分析。企业通过收集与分析企业相关数据,可以及时的验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并且能够及时地发现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3、材料采购过程的经济控制

原材料是企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原材料的经济控制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控制。原材料的采购一定要符合经济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并对采购的过程、结果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判断:首先对采购信息的控制。采购信息的控制主要是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前,需要根据企业生产所需要材料的信息要求,对市场中的原料供应企业的信息进行有目的的筛查,筛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信用情况,原料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采购原料的交付方式等等。做好原材料的信息控制环境是采购过程的前提,如果收集到的信息不准确,那么就很难保证采购原料的质量。比如收集到原料供应商的信用信息不全或者不准确,就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其次加强采购过程的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是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因此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采购原料的质量符合之前信息控制环节的要求,并且严格规范采购原材的供应时间以及运输方式等,并且对采购的原料进行相应的信息记录;最后对采购原料的质量进行验收。企业在收到原材料时一定要对原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原料药杜绝进入生产环节,并且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对相关管理问题的持续改进控制

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需要不断地对管理过程进行分析与判断,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因为管理问题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经济管理体系针对企业活动问题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一是纠正措施。企业要根据现存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原因分析,并且对分析的原因进行论证,分析造成这些原因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而在进行相应的程序改进;二是预防措施。企业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需要制定一些防护措施,通过预防措施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确定潜在的不符合及其原因,评价防止不符合的措施需求并确定所需的措施,记录所采取的措施的结果。当然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内容除了上述几方面之外,其还包括不符合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控制、内部审核以及经济管理体系评审等方面。总之,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经济管理体系的内容,以此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作者:刘建华 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概述

什么是企业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就是一种活动总称。企业经济管理的范畴是企业资源价值的实现。企业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经济活动,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进程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保障。企业经济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盈利。企业在经济方面采用固有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固有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确立主要依据两个条件,一是企业特征,二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从我国经济发展史来看,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有两个历史进程: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建国初期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一种适应其形势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企业的盈亏由国家负责。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要考虑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会对产品成本和费用、薪酬福利有影响。企业若是想获得高的投资收益,必须要选取一个合适的经济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薪酬福利制度要科学合理,企业组织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要合理化。

二、存在于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具有发展快、起步晚的特性。因此,我国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还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西方管理观念较为成熟,我国大多数企业吸取西方管理观念,采用西方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企业没有制定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经济管理模式。相比较于西方,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还有待加强。

(一)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依据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是由各部门兼职完成的。经济管理团队的成员多是其他部门调遣而来,成员具有临时性。临时的管理团队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也具有临时性。有的企业不设立专职的经济管理部门。我国企业对经济管理重视程度不高,使得企业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企业管理团队专业性不强,制定的经济管理活动计划缺乏合理性,对组织间的工作缺乏协调性,不能全方位的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控制,降低了管理效率,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采用旧有的经济管理理念

我国多数企业依旧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管理模式。经济管理理念没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以生产为目的,高度重视生产环节,对其他环节投入力度不强,致使企业发展缓慢,有时会出现短时间的停止状态。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依旧重视生产,坚持旧有的经济管理理念,就会有资金链条断裂、产品积压的危机。

(三)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

生产经营的主动力是技术人才,因此各大企业积极招揽技术型人才,而在招收管理人才方面有所疏忽。我国企业严重缺乏专业的管理型人才,企业没有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目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态处于领导把关状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带有浓厚的领导个人情感色彩。企业管理部门人手不足,管理部门临时性较强,各部门之间人员流动频繁,使得工作进展缓慢。大多数企业对组织管理权限划分不细致,没有实施专门的部门享有专门的权力,在实际经济管理活动中,管理部门没有专业性,对各部门的协调难以实施,各部门对自身任务和责任不明确,使得经济管理活动难以开展。

(四)企业组织僵硬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于西方,发展时间不长。依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僵化,灵活性不强,欠缺变通。这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这种组织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使得企业可能遭受淘汰的威胁。一部分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对企业经济效益过分投入,没有建立适应新环境、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这会使企业面临更多的挑战,企业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三、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

(一)优化经济管理观念

经济管理观念是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基石。企业只有改变经济管理观念,才能加大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企业应该从规章制度入手,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观念。像经济法律法规和企业经济管理的规章制度,企业都要达到熟悉掌握的程度。企业应该强化员工们经济管理观念的革新意识,并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体现的精神,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要跟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企业要定期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并评估实施效果和执行力度。针对经济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应该要求各个级别的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沟通,沟通要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这样可以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模式要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会遇到众多机遇、竞争对手以及风险,企业应该将这些内容考虑并编制在经济管理模式的内容中。

(二)健全经济管理体制

通过分析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没有一个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所以企业应该构建完善自己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实行管理部门或团队的专业化,是企业完善经济管理体制的关键。企业应该细分管理职责和权限,做到专门部门能够享有专门的权利。经济管理部门应该较为稳固,应该成为企业中独立的管理部门。因此企业设立经济管理部门是要充分体现它的权威以及独立特性。以此确保企业各部门或生产经营环节之间能够协调工作。健全经济管理体制,可以及时查找出实际经济活动中的缺陷并对其进行有效整改。专业化的管理部门可以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和责令,为企业安全和正常运转提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理念、方案和战略是通过制度反映的。为了确保企业各项措施能够在经济活动中有效落实,企业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健全经济管理制度的开端。企业应该规范内部审计和督查,呈现常态化。企业应该要求各部门依照规章制度严格做事。各部门办事要体现企业经济管理的政策方针。内部审计工作应该遵循干实事的原则,切记走形式主义路线,要做到自我检查,善于发现问题并要有及时改正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可以成立专职审计部门,通过定期检查或者是突击抽查的方式,对子公司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以经济活动隐患为主,审计记录要保存好,以便日后可以查阅。

(三)完善组织结构

经济管理要求企业要完善组织结构,并在各部门间实施分工方案。企业组织成分众多,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员工都有自己的职责。企业应该对各个部门进行明确分工,确立各部门的职责,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我国企业组织结构中董事会为最高领导层,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以及经济管理活动都是由董事会商议决定的。企业优化经济管理模式应该遵循高效、人性、科学、民主的原则。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企业管理人员要将员工当作工作伙伴,鼓励支持员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并有自己对经济管理模式的建议。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离不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据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已建立了经济管理模式,但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缓慢,这是由于企业缺少管理人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较为薄弱。企业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企业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应该科学合理地改进员工培训制度、奖罚制度、福利待遇和升职制度。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各部们协作提升工作效率,从而让企业获取高效益并平稳发展。

四、结束语

言而总之,企业若想长远地平稳发展,获取更高的效益,必须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市场经济为背景,通过分析目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经济管理的概述,从优化经济管理观念、健全经济管理体制、完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四个方面,探讨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

作者:路伟 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第六篇: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对策

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未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目前仅停留在较为粗略的控制与管理方面。加上一直以来以资金密集型为导向的观念影响,资金投入的科学性与供应的科学性也为人们所忽略,进而也将施工企业的经济成本管理与战略考量所忽略,因此难以在具体的施工当中加以体现。

(二)施工单位不重视

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很多大的建筑企业在体制环境的影响下,盈利是其唯一目的,进而忽略经济管理的认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因如此,由于经济管理工作未在具体施工工作中提出,所以也屡屡出现了工程进度失控、财务预算超标的现象,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普遍都处于流水式的阶段,工程项目经理并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与职权,在权利的使用方面也比较混乱,相应的奖惩制度、考核评审制度、监督措施也并没有加以完善,即使有也往往流于形式。正因如此,没有完善的体制保障也很难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也难以确保管理效果得以体现。

(四)预结算管理精度低

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规模也不断扩大,施工企业内的管理制度也处于不断改善与进步的过程中。如果施工企业的预结算管理制度同自身生产经营状况相适应,那么企业将会迅速发展壮大,反之则难以进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往往会盲目追求经济运作而忽视了预结算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正因如此,才必须要通过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科学技术切实提高企业预结算工作的精度,进而促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不断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对策研究

(一)切实落实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成本控制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它不仅是工程项目控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成本管理工作必须要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始终。其次,考虑到成本管理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因此从工程的投标至项目完工必须要有成本管理等内容的参与,因此也要切实提升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从而在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将具体措施予以实施,确保施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体来讲,首先在项目的招投标环节,施工企业就必须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投标进行一定的预算管理,一般通过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展开。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投标预算与规划必须要充分符合施工企业实际情况,并在具体的招投标过程对各项费用实施严格控制,诸如标书费、业务费、招待费、出差费等都涵盖其中,不仅要严格按照企业的预算实施严密的资源分配,同时在投标方案上也要尽量细化以确保成本得到节约。其次,在施工现场当中要对施工工作进行安全高效的管理,如对施工企业内部技术实施有效管理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成本进行控制,同时也会在安全生产控制当中对一些损失加以避免。但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企业在技术的运用方面必须要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可以适当省略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与程序,从而减少技术问题所耗费的时间。最后,在机械设备管理方面也要加以严格控制。其中主要涉及到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成本的有效管理等方面。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不仅充分发挥出机械设备在施工当中的作用,同时也要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从而防止由于设备损坏对正常的施工工作产生影响,也增加不必要的支出。

(二)强化资金运转责任考核制度

在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当中,责任考核制一直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更贯穿于整个施工工作始终。但在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工作当中,不能够仅仅考虑眼前的几点,在资金运转问题、施工是否按照原计划进行都需要提前考虑。所谓成本控制即为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流动资金进行有效控制,其中不但包括资金的运转与流向,同时也设计到很多方面。如企业项目利润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资金回笼速度较慢,很可能也是因为后续资金准备不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因如此,施工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管理成效就必须要对资金额外输出加以严格勘查,并对可能增加成本的各项因素综合考虑,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损失。不仅如此,如果企业出现了资金运转等异常情况,就必须要根据责任制展开工作,切实提升相关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三)大力培养员工成本控制意识

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根本在于员工思想中的成本控制观念是否牢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员工成本控制意识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首先应让相关员工充分了解成本概念及相关知识,争取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明确自身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弄清楚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然后还应通过借助相关制度保障来切实落实成本控制工作。如施工企业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规章制度,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成本的消耗起到一定制约作用。比如通过利用员工责任考核制不但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稳定军心,同时对于帮助企业实施具体的成本管理工作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推动施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

(四)创新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经济管理工作是任何一家企业的工作重心,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各级领导都应该牢固树立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并将具体精神贯穿于企业的日常运作当中,从而逐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般而言,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

1.更新市场观念。

众所周知,企业有市场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绝对重视市场工作,并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来在工作中能具体运营,从而满足市场需要。企业只有时刻重视这一点,才能真正在市场中找准位置、想好对策、站稳脚跟。

2.创新战略理念。

企业领导层应具备长远目光、着眼大局,不能拘泥于眼前的小利益,对于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应该要有个宏观的规划,从而在日常工作当中不断朝这一方向努力。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打破传统思想观念限制,同社会发展相结合,顺应市场潮流。

3.构造效益理念。

每一个企业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即效益,而建筑施工企业想获得更大的效益就必须要对内控制成本、对外要精准管控,但一切的前提都应为工程质量让路。不仅如此,对外还应该多做市场、多联系工程,用质量和信誉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此同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问题逐渐凸显,甚至威胁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摒弃传统的资金高于一切的理念,加强成本控制工作与创新,切实完善自身的建筑经济成本理念,力争挖掘企业潜在经济效益,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对于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也极具借鉴意义。

作者:李伟 单位: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第七篇:企业经济管理风险及防控策略

一、企业经济管理风险的特征及产生原因

1.企业经济管理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投资风险以及经济管理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最重要风险,其中经济管理风险与其它风险既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存在一些区别。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企业经济管理发生的原因具有法定性。②企业经管理风险具有一定强制性。③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经济管理的调整,并且企业任何行为都应遵守经济管理的相关规定。④企业经济管理的发生形式具有较强的关联性。⑤企业经济管理风险所造成的后果具有可预见性。

2.企业经济管理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从企业经济管理风险的几项主要特征中不难看出,其具有事前可防可控的性质,所以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我们应对经济管理风险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为防控策略的科学制定打好基础。通常情况下,经济管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导致经营经济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难以有效统一起来。监事会、董事会并不能很好履行相对应的职责,难以很好的制衡经济管理权限。

(2)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经营管理决策缺乏科学的论证与严谨的审核;外部风险控制体系也不健全,对于已知、未知的风险超前管控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

(3)企业经济管理层比较多,但相对应的资产监管链条却比较少,很容易发生经济行为失控的现象,如若企业盲目加速发展,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破产倒闭的严重后果。

二、企业经济管理风险防控的措施与建议

1.不断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制

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作为支撑企业不断发展的一项基础体制,其是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实行中被确定下来的一种管理模式。为了保障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我们应当从建立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内部测评体系入手,不断挖掘现行体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的去改进、去优化,以保障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不断实现创新与发展。当前,采用“管理效益”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同时有效结合企业长期、短期目标的实现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考评,以促进企业经济管理不断发挥出更高的效应,可以说是优化经济管理体制最有效的方案。

2.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可以说是现代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我们应当注重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不断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合理改善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为员工创造与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说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设置公平、科学的晋升机制等;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用精神激励、物质奖励为一体的多元化激励方式,不断挖掘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并有效防止人才的流失。

3.强化企业风险防范责任管理

企业想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必须从强化责任管理入手,建立起层层传递职责的工作责任机制。只有防范责任被落实了,过程控制做好了,风险控制防范体系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各类风险才能被科学避免、才能合理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实践证明,企业工作责任需要层层传递,这样才能建立起工作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的责任管理体系。风险防范责任机制建立以后,我们需要将企业经济管理风险的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并将细化后的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各管理人员的身上,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目标的实现进行严格监督监管,以此保证企业经济管理风险被层层分解。

4.注重经济资本管理的应用

目前,经济资本管理可谓是企业经济管理最科学、最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资本更加注重风险的定量计算和模型化,其以科学、缜密的模型为基础,能够使风险计量更加谨慎、精确与周密,所以说采用经济资本管理的方式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精确度。

(2)经济资本可以直接反映出企业的风险状况,同时它还能够进行分解与合并,从而更清晰地展现出企业各部门、各项业务的风险水平,让企业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提升自身风险防范的能力。

(3)经济资本作为企业的一种虚拟资本,它可以让企业更直观的去审视自身的经济风险状况,从而提升对企业对风险的预见能力。在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的状况下,当虚拟资本的数量接近或者是超过可用资本时,表明其风险水平将要接近或超过它的实际承受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策略去增加企业的实际资本,或者是提升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主要风险及防控是一项系统化的管理工程,它需要我们从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企业实际状况以及市场整体环境等多方面、多环节共同入手,才能更好达成风险防控的目标。在经济管理风险防控中,我们还应积极汲取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然后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进一步来提升我们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作者:刘朝金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