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统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统计工作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统计包涵了“统计工作,统计学、统计资料”三方面的内容,这三者之间联系密切,统计学与统计工作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因此,统计工作的实施,要以统计理论为指导,以获得统计资料为目的,科学的、实事求是地进行数据统计。本文涉及到的经济管理,主要指的是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系统地了解统计在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统计工作的现实意义

统计工作是一项统计各类数据的实践活动,它所涉及到的统计类别相当广泛。例如,国家各级统计机构、民间统计组织、符合法律建立的市场调查公司等承担的各类统计工作。统计工作繁杂耗时,但能够长时间为国家制定政策计划提供数据支持,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支持,为社会民众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类信息。信息化时代更加离不开统计工作,没有这些信息,我们将成为“睁眼瞎”,不知道今天企业有什么新策略,市场有什么新动态,国家有什么新政策。这会给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带来许多麻烦和困扰,很多决定和措施都无法制定和实行,由此可见统计工作对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意义多么重大。

(二)统计资料的功能

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由多方面的数据承载体来组成,它们包括有:技术人员描绘出的各类图标图形和一串串庞杂的数据。统计资料做得好,能够直观反映出目前经济活动的实效性和结果。因此,获得及时且科学的统计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资料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不但方便相关人员通过查阅资料来制定决策方针,还为科学研究单位进行科研活动提供了支持。从广义上讲,统计资料能全面指导人们开展经济活动,制定生活计划。由此看来,统计除了具备信息职能和咨询职能之外,还具备监督职能。这三个职能集中体现在功能上,就是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的作用,统计才能参与到经济管理工作中来。

(三)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1.统计服务

指的是技术人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规模、结构、水平、比例等进行大量研究,发现这些社会现象量变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掌握量变的过程,找出质变的界限,进而把握住某些社会经济现象出现的关键。这种专业化的以统计资料为基础的服务,能推动国家和企事业单位展开合理科学的经济管理活动。

2.统计监督的必要性。

从宏观上说,统计监督具有反映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建设的实际效果的作用。监督的过程就是反馈的过程,国家针对经济建设制定过哪些决策、方针、法律法规,各级部门是否认真实施下去,它们是不是发挥了预想的作用,都可以通过有效的统计监督反应出来。对于那些在限定时间内必须要完成和执行的经济计划和管理任务,只有通过综合性的统计监督来才能实现。如此,一旦发现政策或某些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就可以积极处理。对于那些违背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经济活动,更能够及时发现,将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二、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挖掘市场潜力,推动市场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科学的统计方法能帮助企业了解产品销售额,并及时做出理性的分析。通过这些详细的数据统计能在最短时间内把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大的产品可以进一步扩充市场,挖掘市场潜力;市场占有率小的产品应当缩减生产规模,寻找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具有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切实推动了企业市场经营管理的水平。

(二)提高生产管理的水平,催生经济效益

要想催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需要以市场需要为主导,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统计的运用对于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因为统计工作可以根据指标对企业各类产品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寻找出产品在生产过程和销售中的问题。找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了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不断增长。

(三)加强对劳动力资源的管理

对于企业各项劳动资源进行统计分析,能够让企业及时了解用人情况和劳动力资源分布,对比相关数据和标准判断劳动资源的分配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还存在改进的空间。在这样的监督管理下,企业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促进生产效率的稳步提高。

三、统计在经济管理应用中的现状

(一)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管理层对统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统计就是制定一些数据表格,看看就抛之脑后,不知道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理,导致统计没有在经济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缺乏完善的统论统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计体系

建立完善的统计体系,对于科学获取信息和进行数据分析非常重要。很多企业的统计人员不具有专业的统计资质,这会直接导致统计工作变成无效工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统计体系的不健全,势必很难帮助企事业单位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发现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各企事业单位应当规范统计人员资质,在体系上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统计体系,将统计工作落实到实处。

四、强化统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功能

(一)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形势要求统计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对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增强对工业数据、相关数据的审核力度。具体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加强数据的逻辑审核和协调性分析这两点来实施,对主要经济指标的要展开全面科学的审核和评估,保障数据质量和指标的一致性,把握宏观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在大型工业企业统计过程中,要注重对用电量、产品产量的审核。宏观上来讲,对本领域主要行业的增长情况、工业增值税现状要进行认真审核。还要把握好生产增长与业务收入、销售率、出厂价格指数、库存变化量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确保此类数据都准确真实。

(二)建立完善的统计管理机制

统计工作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事业单位应在内部建立完善的统计管理机制。首先,依据企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确立统计的相关制度,适应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统计管理。其次,在制度中划分统计工作过程中的各项职责和具体工作。最后,对于统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以严谨认真工作为原则,保证统计资料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推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

(三)增强统计人员的统计能力

1.规范化的统计程序。

制定和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规范的统计表格、高规格的数据质量,是每一个合格的统计人员都应具有的工作能力。统计基础知识要过硬,是提高数据质量的关键。

2.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对新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知识的系统化培训,并从所处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尽快掌握统计知识,了解各类指标。对于有经验的统计人员,也要定期开展业务知识讲座,就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

3.开展统计法制宣传。

增强《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平时多在统计人员之间进行法制考核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

(四)协调好统计和会计、业务之间的关系

统计核算运用统计进行数据归纳和集中,为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但侧重点和会计和业务工作不同,主要是为了反映经济现象的发展规模、比例和变化。三者在核算对象、指标涵义和分类标准计算上存在不同特点,所以在平时开展统计工作时,要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注意协调会计和统计工作的关系,避免出现矛盾冲突。五、结语统计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有效的统计体系有利于实现经济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帮助企事业单位作出科学化、预见性强的决策和方针。

作者:贾秀萍 单位:河北省滦平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