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2篇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2篇

第一篇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别

(一)市场风险与投资风险

一方面,企业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产品销售的市场风险。企业在进行产品销售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导致很多不确定因素的产生,其中最为普遍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消费者需求波动、潜在竞争对手、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手段等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价格,导致企业的整体销售状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继而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迅速,这类对企业现金流影响显著的风险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另一方面,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增加其利润或者市场价值,试图通过投资的方式来带动企业的价值增长。然而,企业在使用自己通过核心产品、主营业务、税后利润等方式积累的自由资金进行不同项目的投资活动时,风险也随之而来。收购、兼并、股票、期货等不同类型的投资都会衍生出不同的投资风险。

(二)信用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风险逐步产生。从本质上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客观来看,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先进国家来说还较为落后,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秩序也还不够完善。在企业进行经营交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信用危机。目前,信用危机也逐步发展成了企业所要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对于企业来说,其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间应收账款一直高居不下,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三角债”也愈演愈烈,更为严峻的是,由于我国国内投资需求一直不足,消费水平未能提高,通货紧缩也随之而来。可以说,信用稀缺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信用风险,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国有企业和其他各类型金融机构的潜在财务风险。

(三)银行、证券、外汇或其他非金融机构风险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单单只是取决于自身的经营行为,还要受到金融机构、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这些风险相互传递,迅速扩散,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假设某个行业中的若干大企业同时出现财务风险,甚至是倒闭风险,那么立刻就会在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中引发轩然大波,导致相关企业股票价格暴跌,财富迅速贬值,金融机构的坏账、呆账比例显著增高,外资纷纷出逃,甚至引发整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从我国银行的贷款业务情况来看,其中的呆账、坏账有很大比例都是来自国有企业。鉴于此,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界十分关注的领域。可以说,如果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国有银行的金融风险、地方财政风险这三类风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和防范,那么一旦出现三者同时爆发的情况,将会给我国的金融领域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危及国家的经济与安全。因此,应该以解决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为突破口,继而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金融风险,这也是国有企业针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应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企业总体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应当合理确定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通常来说,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应该至少达到以下三个目标:首先是合规性目标。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都必须符合我国现行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合法性是国有企业进行各项工作的最基础条件。其次是可操作性目标。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很多内容,为了保障类似资金核算、项目实施、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监督考核、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能够规范有序进行,国有企业一定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相关措施的可操作性。最后是相关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目标。这是指所有跟财务风险管理活动有关的财务信息应该真实,能够遵循会计原则中的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这三大原则。在树立了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之后,国有企业应该着手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阶段和需求的总体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各个部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建立企业总体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对于企业来说,同一时期下各个部门之间所要面临的财务风险是不同的,因此总体财务风险需要站在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角度上来判断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综合影响,从总体上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把关。

(二)提高国有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应该在充分分析自身条件和情况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战略。在当今整体经济宏观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之下,国有企业应该有意识地开始建立高效、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从规章制度的树立入手,配备以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财务管理人员,从而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进行强化,使得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够有基础得以顺利运行,继而再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坚持谨慎性原则,尽快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

国有企业应当坚持谨慎性原则,通过建立财务风险基金,提高企业对抗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手段。财务风险基金是指在企业实际发生财务风险损失之前,通过采用预提等其他方式筹建起来的专门用于应对财务风险的基金。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可以按照适当的比例计提一部分坏账准备金,当损失发生的时候,企业就可以从财务风险基金中拿出一部分基金用于减少财务风险的影响,降低对企业正常经营生产活动的干扰。对提高企业经营运作实力、增强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在建立财务风险基金之外,国有企业还需要尽快建立、完善自身的风险预警、处理机制。企业应当从长远利益出发,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处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在讨论理财方案时,应当对每种方案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价,继而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规避机制。其次,企业要重视对财务风险的分散管理。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同行业联营、多元化对外投资等方式将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分散,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四)建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国有企业区别于一般的企业,因此在完善其风险预警体系时,应该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完善国有大中型企业风险预警措施应该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预警指标的选取,应当要完整而合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除了要充分考虑会计报表之内的定量指标,还有结合市场作用、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社会贡献等指标。二是要构建完善财务风险检测和分析机制。包括配备专业风控人员和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以达到对企业的各种潜在危机进行科学的检测和分析,做到事前监测、事中快速处理、事后解决与有效预防的措施。三是明确风险预警的责任。为了避免因为财务人员或者国有企业其他内部人员的过失而造成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在完善风险预警措施时,企业应当建立职责与分工明确的责任机制,从而把风险预警落实到企业全员当中,如此明确的责任分配机制,无形之中就会把企业员工的防范意识调动起来。同时,也可以节约风险预警成本。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的提升,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财务风险。鉴于此,国有企业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作者:张义敏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

第二篇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监控存在的问题

①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并不合理,具体表现为负债较高,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亏损的国有企业的利息费用占全部财务费用的90%以上,这说明,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权占了很大比例,如此一来,国有企业背负了巨大的债务压力,财务风险居高不下就成为必然;

②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不高,在工作中,财务风险管理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人心,随之缺乏合理的财务风险意识成为必然现象,例如,一味地追求高销售收入采用赊销方式,但是缺乏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调查,造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坏账;

③内部控制不到位,造成了许多的舞弊和“中饱私囊”的恶习,如此一来,在人、财、物的管理上会出现偏差,如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会让国有企业的财务蒙受未明的损失。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策略

企业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个部分,即企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为了保证财务风险适中,那么必须做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合理配比。所以,若高经营风险和高财务风险的组合是万万不可取的,这样会导致特别高的企业风险,长期这样下去,企业会最终承受不住风险而破产;低财务风险和高经营风险的组合、高财务风险和低经营风险的组合,这两种是可行,因为这两种组合能够得到适中的企业风险。所以企业风险监控必须要贯穿“风险适中”这个原则。

(一)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不能盲目扩张

要想做到理性的投资决策,一方面,树立科学的决策观,把风险控制在适度范围内,若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范围,就会发生重大的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的威胁。尽量考虑到影响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定量计算分析法为主。企业应制定尽可能多的可行性方案,利用科学投资决策模型进行备选方案的评估,选择出最佳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要注重控制,对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以避免其偏离预定的轨道。另一方面要尤其注意规范国有企业的投资领域,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基本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所以做好主营业务是一个重大方向。但是目前有许多的国有企业涉足领域较多,鱼龙混杂,国有企业应该加强控制非主营业务的投资,尽量剥离那些营业前景不可观的非主营业务,在非主营业务方面的国有资本,应实行适度的“民进国退”。通过科学决策和产业调整能够强化国有企业的核心能力并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

(二)确定适合本行业中本企业的资本结构,以资本成本最低化为目标

适合本企业的资本结构就是最优的资本结构,最优的资本结构能够保证债务资本和股东权益资本达到最佳的配置比例。在资本市场中,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成本是不同的,即提供债务和股权的投资者对资本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是不同的,不同的资本结构导致了不同的资本成本,不同的资本结构也使得财务风险的等级不同。最佳的资本结构就是使资本成本达到最低的配比点,国有企业要想得到最佳的资本结构,必须要衡量债券筹资和股权筹资的使用代价和它们带来的风险,即要做好筹资决策。一般来说,企业的最佳筹资顺序是:内部融资、债券融资、优先股、普通股。这些融资方式的成本逐渐升高。虽然债务的成本比股权的成本低,但是过多的债务会导致风险的增加,高风险必然使得投资者要求更高的投资收益,所以债券的成本会随着风险的增加而上升。为了达到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必须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目前国有企业大都是高负债经营,这必然能够给企业带来高资本成本和高风险,但是由于风险过大未必会带来高收益,这正是许多国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

(三)确定最优的董事会规模和结构,并采取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政策

董事会是国有企业经营和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务风险的监控作用明显。但是基于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情况,董事会基本是一个形式上的决策机构而已,但是董事会的结构却是公司财务风险的函数。经过实证分析研究指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企业的风险越低(于富生,2008)。《经济法》对独立董事的要求标准是很高的,独立董事与公司的利益之间的关系几乎要达到零相关,所以就排除了独立董事进行舞弊的动机,除此之外,基于自身声誉的重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独立董事有意向杜绝公司舞弊行为,也有意向将公司经营的更好。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出现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基于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可能会建立在损害股东利益的基础上来最大化自身利益,如为自己提供豪华办公室,外出旅游,将公司本应回报股东的剩余资金用来盲目投资等,这些类似行为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管理者激励政策,经过验证,这一政策能够有效解决道德风险问题。高层管理者激励有多种形式,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和业绩股票,这些激励形式从本质上说都是将管理者的薪酬与企业的绩效和未来企业的价值相联系,这能够杜绝管理者的短期行为或其他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

(四)确定最合适的股东结构

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发达,所以类似欧美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是不可取的,股东的相对集中的企业业绩相对稳定,即企业财务风险较低。此外,股权相对集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部人控制”现象。在国有企业中,股东大都是国有股东,在查阅大量文献和结合实际之后发现,国有企业的绩效相比于非国有企业的绩效来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资产利用率低、管理效率低等。但是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发现国有企业的风险相对较低,这与国有企业的政策优势、当地政府支持等原因是分不开的。国有企业应该有效的利用这些优势,确定合理的股东结构,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上降低风险,这才是关键。

(五)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发展阶段,现在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是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应该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完整和企业资产的安全,在此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很多国有企业现以实行内部控制,它有效的避免了公司的舞弊行为,提高了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加大了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的透明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应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合理、高效、制衡的原则,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市场定位、管理模式和机构权限设置结构,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合理配置权限,重大事项相互牵制,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

三、结语

国有企业关系我国的国计民生,其经营效率至关重要要,而财务风险的监控是保证经营效率的关键一环。乔治•索罗斯说过:没有风险就不能称之为事业,但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地方有风险,给自己留有出路和活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市场风险逐渐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持续经营和高效经营进一步带来了机会和挑战,这些机会和挑战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监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国有企业必须要科学的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财务风险预防措施,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作者:王丽琴 单位:中央储备粮邳州直属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