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必备知识范例

急救必备知识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1

关键词:核心素养;专业核心素养;评价方法

1前言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1997年启动核心素养的研究,2003年呈现最终的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核心素养一词就出现在此报告中。围绕着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美欧各国开始进行教育改革。我国在2001年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美欧各国教育改革经验的借鉴,2015年初,我国确立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方向。[1]核心素养,英文为Keycompetences,有人也翻译为关键素养,它是为优质生活之所需,它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少而精的。[2]素养是可教、可学、可测评的,素养教育主要指对除生理因素之外的心理、文化、思想等因素的教育。核心素养的教育是对学生关键素养的教育,是培养其综合能力的教育,既包括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教育,也包括心理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就高校的某个专业来讲,其核心素养应该是专业培养的关键的、必要的素养,也应该是专业培养的一种底线要求,而且是可教、可学、可测评的。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概念就是这样界定的。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和体育教学知识、技能。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界定关系着体育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即将充实到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使得在校的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失去了信心,觉得学了将来也没用,所以对专业学习不重视。另一方面,各高校在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特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定位泛泛,不能突出专业核心素养。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一些评价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形成专业核心素养,这是各高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形成专业特色的重要保障。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素养

2.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认识与职业定位———一颗“体育教师心”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其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基础体育教育质量的高低。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如以学生“健康第一”为工作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不应该在体育课上出现打骂和用语言羞辱学生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有些体育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经常讽剌、挖苦学生;部分体育教师在学生犯错时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3],这些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其次,对体育教师这一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正确的职业定位。体育教师职业有特殊的要求,如上课着装,就像医生上班需要穿白大褂一样,体育教师应该着运动装、运动鞋等。可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师队伍当中,有些人总是穿着皮鞋或凉鞋就去上课了,在学生当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认识和定位是对体育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个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些,才能在工作中有正确的教学行为。

2.2最基本的体育教学能力

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是最基本的一种职业能力。要实现知识的传授和交流,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讲解能力是必备的一种能力。首先是讲解能力,要求形式上做到逻辑思维清晰,解释问题有条理。其次是讲解内容要丰富。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讲解一个问题往往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知识,如一个技术动作不仅包括生理解剖方面的原理,也包括生物力学方面的原理;既包括教育学方面的意义,也包括社会学方面的意义。再次,讲解语言要有启发性。讲解能力的最高要求是能够通过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体育知识技能的讲解,不仅要求教师要逻辑清晰,也要求教师知识储备广泛,能够从多方面分析问题、解释问题,最好能够做到启发学生的思维。示范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另一种能力。体育技能的教授离不开教师的动作示范。通常我们要求动作示范要正确、美观。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每个教师都有扎实的技术动作基础。这个基础是应该在学校内形成的。要具备示范能力,首先要具备动作技能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不仅包括动作的模仿能力,也包括理解动作技能的能力,理解力是学习一项技能重要的能力。除此之外,示范能力还包括示范的时机、位置等细节的把握。只有具备上述这些能力,才有可能在体育教学中做好动作示范。

2.3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能力

体育作为一种身体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各种原因都有可能发生损伤的情况。最近这些年,媒体上也时不时地有这方面的报道。特别是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上学生受伤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体质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不当造成的。但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运动损伤,体育教师的紧急处理都是必须的。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体育教师运动损伤处理能力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学生一旦出现运动损伤,体育教师如果处理不当或不能处理,就会成为社会媒体批判的对象。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基础的一些运动损伤常识及处理办法。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前者包括擦伤、撕裂伤、刺伤和切伤等,后者包括挫伤、肌肉、肌腱拉伤、关节韧带扭伤、运动型中暑、关节脱位、骨折、脑震荡、重力性休克等。[4]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一旦出现运动损伤,体育教师虽然不一定能像医生那样处理得很专业,但起码作为离学生最近的人,具备必要的救助措施,就可以为之后的医生专业处理争得一些时间。体育教师具备运动损伤的处理能力,就是在体育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无形的保障,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加放心地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练习。

3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评价方法的设想

3.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方法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比较难评价的一个方面。作为专业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可以采取情境测试的方法,单独设置一个教学片段让学生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也可以让学生上一节完整的课,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测试的内容可以搜集目前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出现的道德问题,以及出现这种问题的情境,将这些情景经过筛选之后形成测试题目,测试学生的表现。据学生在这样的实际场景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3.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方法

教学能力的评价,说课、模拟上课都是不错的评价方法。说课主要是体育教师在课前或课后,针对体育教学过程或某一教学要素,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机器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动作讲解能力,也能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模拟上课是说课的延伸和补充,选取说课的“说教学流程”部分,将其具体化,要求把“教材的内容、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等”通过模拟上课而表现出来,更侧重于实践性,侧重于考察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和实践能力。[5]其中动作示范能力跟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有关,可以设置专门的教学技能达标测试、或以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的形式进行考察评价。

3.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急救处理能力的评价

运动损伤急救处理能力的考察评价可以采取现场抽题演示的方法,每个学生抽取一个题目,之后就这个题目进行现场的运动损伤的模拟急救处理,根据学生在模拟处理中的表现———方法是否得当进行评价打分。由于是抽签决定考试题目的,每个学生的测试题目是随机的,所以学生为了能够完成测试,必须掌握每一种运动损伤急救处理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各类运动损伤急救方法的掌握。考试的形式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这样一个学生测试时,其他学生可以模拟扮演受伤的学生,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考察学生的运动损伤急救处理能力。总之,各类高校中的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就是以培养体育教师为目标的。从目前基础教育体育课上学生的需求出发,体育教师应该首先有一颗“教师心”,其次有教会学生的能力,最后还要有学生发生损伤后的急救处理保障能力。从切实培养学生这三方面素养的角度出发,采取情境测试、说课、模拟上课、教学技能达标测试或教学技能大赛、以及现场演示等方法,评价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有了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界定和明确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发挥评价的指挥棒功能,指引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形成专业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3.

[2]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5-11.

[3]张玉盼.德州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15.

[4]王凤英,姜霞.运动损伤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3):54-55.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2

关键词:普通高中;医学健康;教育课程

如今我国社会发展全面,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家长也不再担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可是青少年健康却成了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政府对我国青少年的健康问题非常关心,但是很多时候也只是停留在体育锻炼这个片面的层次上,忽略了类似于“心理健康”“内外保养”等医学上所定义的健康培养,长此以往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健康都形成了错误的认知,这些错误的认知也影响了我国开设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进程,极大程度的耽误了青少年的健康教育。

1影响健康的因素

1.1个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在传统的观念当中,健康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病而已,大多数人认为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对保持健康的观念存在误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状态,首先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对于健康的思想重视程度,心理是影响健康的一大因素,当一个人无法调节自己的心理健康,那么一些特定的器官也会随之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引起一些身体上的疾病。

1.2生活方式不健康

有句话说“生活越好,诱惑越大”,在如今饮食、娱乐、放松等生活形式多种多样的情况下,人们的健康也存在越来越多的隐患,有研究表明,很多影响健康的因素都与个人的生活习惯方式密切相关,比如长期吸烟的人的肺、肝脏等器官机能更容易下降,得癌症的几率也更高,同时吸烟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是“名列前茅”;喜欢喝酒或是酗酒的人,一般情况下,这些人群的人体健康状况都远远不及生活方式规律的人群;再比如说暴饮暴食的人,他们的胃的承受能力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达到降低,这些不良行为无时无刻不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2高中开设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2.1文理科无法接受同等层次的医学健康教育

现阶段我国高中的教学情况是分文科和理科来分别教学的,在没有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情况下,理科类学生还可以通过生物课程来了解到少量的医学健康知识,但是作为每天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课程打交道的文科类同学,他们是很难在课堂以内接触到医学健康的东西的,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文科类学生对于医学健康的了解。

2.2忽视健康学习,系统知识缺失

对于学生来说,有系统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今在高中时期开设医学健康课程缺乏专业的团队以及缺乏规范教学内容的教材。因为医学健康需要了解的内容是非常零碎的,如果没有专业性的总结,很难使重点互相结合,不利于后期的应用。现在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对于医学健康教学课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体育锻炼这方面。即使学校有开设具备多种活动的体育课,可是老师往往也忽略了对于各种运动损伤如何应对急救等知识的传授,只是一味的教学生如何去运动去锻炼,造成学生对于健康知识的缺失。

2.3缺乏紧迫感,搁置医学实践学习

首先,如今科技发展速度惊人,医疗医学条件也不短上升,减少了一些病的发病率,很少有像“非典”那样的病,从而降低了人们对发病而产生的紧迫感,学校也不在意,而造成相关类型教育知识科普的缺失。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时期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又是一个面临高考的决定性时期,我们被学校灌输的思想是学习成绩比身心健康更为重要,所以同学们更在意考试内容的学习而将医学健康学习放在一边,因为思想教育层面的理解匮乏,导致医学实践学习搁置。

3普通高中开设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教育是最基础的,而医学健康教育是生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培养高中生掌握一定的健康护理知识与技能,是当前高中生医学健康学习的主要工作。

3.1医学健康常识是学生必备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是指人们对社会适应的能力,是有效的处理生活中日常问题的能力,是对周边环境相互联系的一个积极行为能力。在2006年起北京大学就对学生开设《生活技能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为切入点,主要是以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医学健康技能,以生活技能为基础,改变学生医学健康意识。同时,预防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心理伤害。于现行社会,很多事物都追求多样化、复合型。高中生也不例外,医学健康常识的有效普及,有助于学生生活、学习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未来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所以,医学健康常识是学生必备的技能。

3.2传统教学对医学健康常识普及不重视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但是传统的教学,还是只是循规蹈矩的教授学生日常科目知识。同时,在公众急救普及率上看,医疗健康教育是急救知识普及的基础工作,因此高中有效的切入医学健康常识是很重要的。据调查,2008年,红十字会总工会在中国奥运会召开之前为北京市民进行急救的培训率只是达到六十分之一。正因为医疗健康常识的缺失,很多人都无法完成急救培训。所以,医学健康常识在高中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的实施。

3.3科学的医学健康常识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

中国人口开始逐渐增长,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家庭未必能对学生的身心照顾到位,很多高中生因为家庭的疏忽教育,导致轻重不等的心理疾病,而这种疾病可能会伴随少年成长,甚至会步入社会,更严重的结果就是影响到高中生的正常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为社会带来威胁。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有效、科学的医学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身心的发展。

4高中开设医学健康课程的工作建议

如今,高中生了解医学健康常识的途径有媒体、讲座、医务人员、课外活动、同伴影响、报刊杂志等等,其中家庭影响与生物课程学习影响因素最为常见,而通过高中生物课程学习去实现“医学健康常识”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医学健康常识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心理健康,就不能在生物课程中体现。因此,高中医学健康常识普及工作应该多方面结合。

4.1紧扣高中教材,适当切入

高中教材中很多事关于医学健康常识的切入点,比如高中人教版生物教科书中《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增加人体构造图,普及因为某些外在原因引起的健康疾病。这样在高中生物课程的铺助下可以做到“与实际结合”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以课外拓展的形式展开高中医学健康教学。

4.2依托社会为基础,实践活动

校方应该强化高中生的“医学健康常识教育”,建设第二课堂,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兴趣,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有效构建各种主题的“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既可以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与实际结合,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医学常识。

4.3创设医学课程情景,拓展活动

在课堂创设中,老师应该适当的创设医学课程情景,学生在一个模拟又真实的学习氛围中,实现融入生活,凸出教学创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学到日常的医学健康知识。老师再适当的加以引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影响下有效的利用学科知识认识“医学健康常识”。

5结语

影响健康的因素除了身体状况等外部因素,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高中开设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主要有文理科无法接受同等层次的医学健康教育、忽视健康学习,系统知识缺失、缺乏紧迫感,搁置医学实践学习等,要改变这些现状,就要了解高中开设医学健康课程有助于促使高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与身体的健康状况,激励学生的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张向荣.高中生在生物课学习医学健康知识探析[J].学周刊,2017(31):98~99.

[2]刘开湘.普通高中开设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J].中学生物学,2016,32(08):74~75.

[3]刘开湘,张松.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医学健康常识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07):156.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3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普外科18名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46岁,从事普外工作3~12年,其中本科8名,专科10名。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名,两组护理人员在性别、年龄、学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9名护理人员均接受岗位培训1年,内容包括《普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急救护理》以及《医疗器械的使用与保养》等培训;观察组9名护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继续教育培训。

1.2.1职业道德培训

坚守职业道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普外科护士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1.2.2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普外科护士对患者提供护理的同时,还要教会患者自我防护知识和技术,改变他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和态度,让他们能够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1.2.3人际沟通能力培训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能促进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解除患者的防御心里,创造一个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彼此平等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

1.2.4心理护理能力培训

心理护理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关键,护士要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消除各种疾病心理因素,起到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1.2.5护士心理素质培训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患者信赖的基础,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思想情绪和治疗效果。普外科护士要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更应沉着冷静、敏锐的观察,运用丰富的护理知识、熟练的护理技能及时有效的判断处理。

1.2.6计算机能力培训

掌握现代化信息网络知识是护士必备的能力,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大量的护理工作都需要计算机来完成。比如电子归档、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记录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的统计数据有效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病情动态信息,保证护理工作有序的开展

1.2.7临床护理研究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是护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护士要不断总结护理经验,要在外科护理的理论、内容、方法、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1.2.8相关知识培训

如护理管理与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培训等。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由护理培训中心5名资深教师对两组护士在护理职业道德、专业护理技能(理论占70%,操作30%)、健康教育知识、人际沟通能力、护理研究等5项统一以笔试形式进行考评,总分为100分。采用护士长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普外科相关知识评分,主要包括危重患者的护理,常用急救知识,患者疾病评估内容与方法,康复性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等,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专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越高。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该问卷设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三项对患者进行调查。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4

关键词:急救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共建共享

急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强急救实训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不仅是改善学校的急救实训条件、提高急救护理实训教学质量的重点所在,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还是按“集约建设、开放共享”的理念,以职业教育需求为导向,实现急救实训资源优势互补,开启校、院、企互利共赢的新局面的必然举措。

1我国急救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我国现如今研究的热点问题[1-4],关于急救的相关实训资源建设还有待探讨和研究。目前,我国急救实训基地尚未建立良好的共享机制,无法充分共享共用,或缺少多样化资源共享模式等[5],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实训资源。主要问题如下。

(1)实训基地自建自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要建立—个功能完善的急救实训基地,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设计建设方案,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基础建设、设施设备购买以及专业和实训教师的培养上[6],基地建设周期一般也较为漫长。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院校的实训基地多为自建自用,都为了大致相同的教学任务建设类似的实训基地,因此难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有的甚至为满足较少学时的教学任务花大力气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但最终长期空置,利用率不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软、硬件建设内容不足以跟上临床发展脚步。急救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满足临床急救对人才的需求[7-8],这就意味着无论教学内容、教学软件和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等都必须与临床保持一致。但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的知识、技能以及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而学校受场地、经费、资源、师资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实时跟随临床变革步调而去完善学校的急救实训教学条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引入临床资源,如借用医院的场地完成实习、见习,借用医院的先进设备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或借用医院的专业人才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都能促进实训教学的发展,从而实现“1+1>2”。

(3)实训基地建设以学校自建或者校际合作居多,院校融合较少[9-11]。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很容易忽略临床的需求,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因此,应邀请医院相关负责人参与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使实训基地符合临床实际,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也可为医院开展行业培训、实施技能鉴定、举办临床技能比武等,切实提升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水平,实现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4)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待提升。虽然多数院校实训基地的科普资源已应用于日常的科普工作,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教学任务较多、科普人员有限、宣传力度不大等,对公众急救能力的培训力度、深度、广度仍然不够[12-13],有待实现区域共享、面向区域社会开放,向社会人员科普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提供更多急救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作用,从而提升社会公众的急救知识和急救能力。

(5)虽然急救实训基地数量和规模在逐渐扩大,但是从实训基地的现实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整体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学校与学校之间未开展深度合作,学校与行业之间未充分融合优势资源,学校与社会之间未形成紧密的联系。总体来看,资源共享的局面还未真正形成。因此,有必要建立急救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以有效促进实训基地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

2我校急救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成效

2.1构建“政府主导、医院扶持、学院主体”三方互动的实训基地共建模式

2.1.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我校急救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中,既包含校内建设,也包含校外建设,其软件及硬件资源尽量采取以学校为主导,医院来做相应补充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急救实训基地,建立了集院前急救通道、院内急救(急诊科)以及重症监护室为一体,且具备多站式结构化考试(OSCE)的综合急救实训基地。同时,为满足教学的需求,购置了大量先进的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微量注射泵、急救包、救护车、多功能担架、脊柱板、心肺复苏高仿真模拟人、成人气管切开护理模型、成人气管插管护理模型、气道异物梗阻模型、创伤模型等。此外,实训室安装直播、录播系统,紧跟“互联网+教学”的发展,可满足日常信息化资源录制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与59所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友好合作,签订实习协议,确保学生在跟岗实习过程中,能够有12周的时间在ICU或急诊科进行学习,确保学生能按照我校急救护理课程的三大模块: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让急救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让急救技能更加娴熟,也让职业素养得以提升。重庆市急救中心作为全市120急救调度中心,更是为学生院前急救的学习提供了优良的平台,让他们更加了解重庆市急救网络的构建、覆盖范围,以及一些“微急救”“云急救”服务平台及城市急救服务业务。另外,该院提供的直升机空中医疗救援服务,也让学生了解到空中救援的特点与意义。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作为我校的定点见习单位,其急诊科能够保证学生日常的见习,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急诊科的整体布局、工作流程和内容、专科技术以及急救意识、急救理念和急救情怀,帮助他们建立对急诊科的整体印象。疫情期间,为弥补学生到医院见习机会的缺失,学院多次邀请临床副高以上的专家进课堂,为学生引入最新的临床理念,以及与临床急救相关的新技术、新业务。此外,通过视频连线,让学生在线学习和参观急诊科的大环境和相关技术。

2.1.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及产、学、研相结合

根据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将学生的能力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三方面。急救能力作为护理人员的必备能力之一,在开发急救实训项目过程中,学院以以上三方面能力为导向,对急救实训项目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最终分为三大模块:(1)院前急救:包括心肺复苏、除颤仪、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海姆立克法8项实训;(2)院内急救:包括分诊及急诊科见习2项实训;(3)重症监护:包含气管插管的配合、气管切开的护理、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的使用4项实训。同时,以基地为依托,注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急救护理技术中的心肺复苏、包扎、气管切开的护理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护理赛项中的必考项目,通过注重对学生技能、理论、人文、沟通、礼仪、思维等的全方位培训,我们在竞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4项,市级优秀指导教师7项;部级一等奖4项,市级一等奖3项,市级二等奖7项,市级三等奖2项。相关指导教师也向部分高职类学校以及中职学校分享学生技能训练经验,并对口接收一些参赛学生到校训练。此外,注重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基地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作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利用来自医院以及社会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空间,增强了学校与医院、社会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不仅接受了来自学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也接受了来自医院、企业以及社会的文化熏陶,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主动成为更好的职业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3培训、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相结合

培训是实训基地辐射周边院校,服务社会最直接的途径。急救实训基地经过场地及资源建设,拥有了一批较先进的设备和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可为高校、社会、医院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近两年,我校借助实训基地资源,先后承接部级和省级技能比赛各2次,护理技能鉴定4次,护士和医师考试4次,同行培训12次,公益专项活动16次,累计服务了4000余人次。依托实训基地而建的科普基地持续提供科普教育资源和场所,成为公众获取紧急救护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此外,我院已成功申请建立AHA(美国心脏协会)培训基地,建立导师团队6人,为本校师生、部分医疗系统工作人员以及一些社会人员开展成人BLS(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后期将联合重庆市急救中心,利用基地资源对专业医护人员及公众普及和推广心肺复苏技术,以期让更多的人能够迅速识别心脏停搏,并给予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进行适当的通气以及早期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从而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

2.2共享型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2.2.1“集中管理,制度约束”的管理模式

成立独立的护理实训分中心,负责对急救实训基地的管理,设置2~3名实训教师。这种模式优于资源的统一调配,能够保证实训基地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及基地的管理规范,并能较好地保证实训效果,加强专任教师与实训教师的协调性,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教、研、做结合,提高设备利用率。具体为:(1)优化制度环境。为确保实训基地建设顺利实施,学院优化制度环境,制定《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实训基地建设经费审计、绩效考核及监控制度,为规范有效地做好基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2)成立急救实训基地管理组,建立“急救实训基地负责人—急救实训基地实训教师组”的基地管理结构,保障基地的日常管理和正常运作。同时,制定《急救实训基地管理守则》,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以及各实训资源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并针对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2.2.2“资源共享、成本分摊”的共建共享运行模式

急救实训资源的共享,即相关协作方对自身现有的急救资源,包括场地、设施设备、师资、技术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可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率,互补建设过程中的短板。具体运行模式为:(1)与已签订合作协议的单位开展实训资源共享。我校在资源共享中占主导地位,主要为外校提供场地、设施设备及师资,部分协作单位为我校提供实训师资和课程资源。(2)收取适当费用:为确保我校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对到我校共享实训资源的协作单位收取适当的费用,费用主要用于设备维护成本、耗材消耗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本等。所有收费均由财务处统一核算收取,确保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2.2.3共享型实训基地的评价模式

在实训基地正式运行后,按制订的任务书,定期进行调研和考核评价,以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实训项目定期考核等形式对实训基地课程资源、实训资源、实训项目、教学体验、平台管理及运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改进和完善,确保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

2.2.4“协同推进,强化组织领导”的保障模式

(1)加强学院对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学院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各教研室及实训中心负责人任主要成员的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实训基地建设改革与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方案;拟定实训基地建设相关政策和办法;审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资助、考核、验收;组织召开研讨会,协调相关工作,推进任务落实。(2)成立由行业和企业专家或带头人组成的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相关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和相关指导性意见与建议,研究推进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3)建立内部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学院将进一步明确实施责任,将任务分工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推进日常工作。合理制订阶段性任务目标,并根据各任务目标拟定清晰、明确的实施路径,确保建设任务落实到位。所有职能部门相互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建设过程中注重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确保资金保障到位。学院采取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资金支持。同时,严格按照总预算和年度建设基地经费预算方案执行,加大对经费使用的监督。(5)师资保障。建立有效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引进优秀专业师资的力度,聘用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兼课,优先安排基地专业教师参加进修与培训,提高基地“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我校急救实训基地建设的展望

3.1打造护理技能大师工作室

急救护理实训基地与基础护理实训中心联合打造护理技能大师工作室。我院院长为行业引进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护理专业负责人。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引领作用,培养一批“双师型”技能型护理专业群教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提高团队社会服务能力。同时,提升学生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情怀,将其培养为有温度、有速度、有高度的急救护理专业人才,为深化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3.2进一步打造急救实训基地产教融合特色

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依托实训基地,主动与具备条件的医院、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医院提供所需的场地、课程、师资等资源,医院利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的场地、相关设施设备和医护人员等参与校企合作,建成共享急救资源,将急救实践教学、急救常规项目培训和技术支持、急救创新创业比赛融为一体,打造成高水平产教融合急救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14-15]。院校联合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着力深化“对接一线”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此外,要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开放共享,辐射区域内学校、医院和企业发展,让急救实训基地的建设更科学,管理理念更先进,让我校学生在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老年照护职业资格证书时更有优势,也让毕业生在就业时更有竞争力。

3.3依托互联网技术,创建急救实训资源开放、共享的生态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5

【关键词】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团队建设

当今世界日渐成为“地球村”,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涉外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对医疗卫生行业来说意义重大,是国家医疗服务水平的一次综合展示,更是实现医疗服务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一个有利契机。继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顺利召开后,2019年青岛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大会、海军节、中德对话论坛、世界韩商合作大会等重大活动20余项,参加活动有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十余人,来自6大洲40多个国家的数千外宾。这些活动的医疗保障充分借鉴了上合峰会的成功经验,其中核心贵宾和核心区域的重点医疗保障不可避免地成为保障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上合青岛峰会的重点医疗保障团队的建设经验进行回顾,并探讨建立医疗保障团队的长效管理机制。

1峰会医疗保障团队的建设经验回顾

国际重大活动是指在地域上跨国、人员上参与众多,在世界上影响力巨大的活动,由于保障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有国家元首、政要、名流和媒体工作者,他们在宗教文化、政治、经济、语言等方面有差异,就医和服务要求不同,在提供医疗保障服务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上合峰会重点医疗保障团队的任务是以重点贵宾保障为核心,以重点区域保障为中心,区域联动、突出重点、最大保障、最小干预,为活动提供快速、精准、高效、规范的具有世界水准的优质医疗服务。这种标准高、要求严、影响大的保障必须遵循严格的国际化管理理念、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化行医救治,所以医疗保障团队的国际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1]。

1.1树立标准化管理理念,医疗保障团队的人员选拔、技能培训、设备配备的标准化对成功保障具有重要意义。[2]树立标准化管理理念:上合峰会2018青岛医疗保障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标准明确,从国际化标识使用、无障碍设施配置到诊疗操作、药品使用和医疗站点设置、保障人员配备,都有明确的国际化规范标准。医疗保障团队保障的重点贵宾包括国家元首、政要及陪同,参会嘉宾、新闻媒体记者等。医疗保障团队的保障重点区域:主会场、宴会厅、重点贵宾驻地、双边会谈及嘉宾活动随行保障、外国媒体驻地等。每一区域均设有若干医疗点、随行的医疗组。每个医疗点设4医4护,设组长1名。其中2医2护负责现场观察点,1医1护负责临时补位,1医1护留守固定点内,每组医护里护士兼任信息上报。每个区域配备救护车2~3辆,补位救护车1辆,每车配有1医1护1司机,定点转运医院备有医疗救援直升机1架。贵宾驻地2医2护,随行保障1医1护跟随贵宾车队。医疗保障团队的人员在保障定点医院和后备医疗保障机构内选拔,综合政治、业务及语言能力选拔[3]。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外语听读写说水平,胜任驻点保障、跟随保障、急救强度和工作环境。医生由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科、呼吸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骨科等专业中级职称3年以上人员组成。护士熟练掌握危急症及创伤的急救护理、操作熟练。驾驶员持有C1及以上驾驶执照,2年以上救护车安全驾驶经验,市内道路熟练,掌握搬抬辅助急救等技能。选拔程序:单位推荐上报后由会议安保工作组统一审核,确定人选。

1.2按国际标准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峰会服务中常见的有心脑血管病、感冒、腹泻、胃炎、过敏、外伤骨折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4-5];但更重要的工作是要应对突发急危重医疗事件如心跳骤停、休克等救治。医务人员在日常的行医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评价,医疗行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但是涉外重大活动现场,透明度强,曝光率高,医务人员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会引发重大的后果及国际影响。所以在医疗团队建设上首先要按国际化标准规范建设[6-8]。峰会核心保障团队医生61名,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7人,主治医师10人。男性34人,女性27人,平均年龄44岁。护士55名,平均年龄31岁。技能培训按照国际最新标准,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各自医院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AHA)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基础生命支持(BLS)、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课程培训,时间一月。第二阶段:在120急救中心集中分批次培训考核:①外伤骨折的止血包扎固定转运基本处置;②气管异物的急救;③理论考试,BLS、ACLS基础知识考试;④双人操作心肺复苏(CPR+AED),双人操作气管插管,团队操作最大代码的综合考试(Megacode测试),时间二周。第三阶段:强化技能操作规范化,按国际医疗救治标准对医务人员进一步规范化行医管理,做到救治规范、流程规范、操作规范。团队磨合训练,医疗组人员搭配固定、操作逐一达标,时间一月。由于人员来自不同医院、专业,临床工作繁重,单纯医院内的培训效果有限,在对第一阶段院内培训结束后的考核时发现,医护理论考试平均94.3分,技能操作得分普遍较低,其中双人操作气管插管合格率50.7%,双人操作CPR+AED合格率90.1分,团队操作最大代码的综合考试(Megacode)测试合格率61.2%。存在的主要问题:外科医生心电图阅读水平不高,气管插管操作普遍存在套管直径选择不准确、插入深度不够及误插食道、不固定、插管用时过长。双人操作CPR+AED仪器给分低则主要是按压频率和深度不合标准,电极片放置位置不准确。Megacode测试存在团队协调差、组长指挥欠清晰,用药不规范。第三阶段的培训则有的放矢专项培训,针对上面的问题一一纠正,强化标准化要求,人人考核过关,最终重点保障团队的医护人员全部操作规范、配合顺畅、合格准入。

1.3医疗点医疗物资、耗材、急救药箱标准化配置。[9-10]峰会时每个医疗点配置急救箱4个、除颤仪4台、急救呼吸机4台、心电图机3台、轮椅3辆,A/B拉杆箱及其他物品一套。急救箱内配备:电子血压计、气管切开包、氧气瓶(含氧瓶)、快速血糖仪、咽喉镜、单子体温计、旋压式止血带、导尿包、三角巾、一次性骨夹板、吸氧管、绷带等。急救药箱药品全部中英双文说明,口服药物以进口或合资药厂产品为主。A/B拉杆箱及其他物品配备:心电图机及耗材1套,心电监护仪带血氧血压监测及耗材1套,微量泵(双道)1套,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1个3L氧气瓶(装满,带氧气流量计、带开启设备)1个,心电图纸2卷。医疗点其他配置:可升降担架车、诊查床、铲式担架、电动负压吸引器、屏风、输液架、多用插排、抽血整理箱、饮用水、医疗废物垃圾袋等。

1.4通讯及涉外服务能力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听取外事部门就相关国家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饮食卫生习惯等知识培训。涉外服务能力培训包括服务礼仪、服务技巧、沟通能力、外语口语和工作记录等。对医护人员平时接触较少的信息上报系统、信息通讯保障方案讲解,培训并熟练使用对讲机等专用通讯设备和通讯方式进行有效联络和沟通,严格学习保密制度。每个医疗点第一响应的报告按流程反复演练,准确高效的上传下达,明确信息报告责任人、记录统计责任人。

1.5强化专项演练、融入整体综合保障实战演练。[11]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核心保障团队的岗前培训只是基础,在合理布局的医疗点确定后,保障团队脱产半月集中开始各项背景演练,会务考核组对保障团队人员统一服饰、佩戴标识、医疗站点的中英文标识、基础设施、保障物资标准化配置均按外事要求进行验收。所有保障队员进行模拟各种突发医疗急危重事件如突发心脑血管急症、气管异物、猝死、外伤骨折等场景实战演练,形成现场紧急救援、定点医院外宾救治专区、省市专家救援梯队全流程闭合演练。演练中全程英语完成问诊、与外方病情汇报、救治说明、用药沟通,强调国际化标准术语,规范化诊疗。鉴于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医疗保障也要随时应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突发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恐怖事件等的群体性意外伤害,所以核心医疗保障团队在指挥部统一调动下与各紧急专项救援队制定各种联动预案,应急推演和实战演练,形成分工明确、区域协作、有条不紊、立体高效的救治梯队。

2探讨建立医疗保障团队的长效管理机制

上合组织峰会圆满落幕,青岛市的后峰会时代已经来临。在城市层面需建设区域国际医学中心和国际医疗门诊,提供外籍人员门诊住院检查一体化诊疗,提升医院全员涉外礼仪、服务用语、医疗规范常态化培训,120急救提供在线双语支持、医疗急救费用担保等全流程国际医疗保险绿色通道服务,开发英语版的智慧医疗,打造国际化的诊疗环境,使涉外医疗常态化,这是国际城市软实力的必备条件。

2.1医疗保障团队的长效管理机制。[12]峰会的重点医疗保障经累了丰富的经验,核心保障团队的医护人员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培训并在后面的涉外保障活动中逐渐成熟。但是保障团队医护人员是医院在职职工,日常工作繁重,每次保障任务人员不固定,新人的加入意味着团队水平起伏。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配置设备物资等,如何继续管理团队、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2.2建立相对固定的人员库。在峰会保障团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定数量外科、麻醉科的合格医护人员,组成保障人才库。人员相对固定,队伍统一由卫健委管理指挥、统一培训、统一标识、统一装备。根据每次保障任务的需求从库中选配保障人员。

2.3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团队人员全部参加并完成国际化标准的急救培训,通过美国AHA高级生命支持(ACLS)考核持证上岗。动态对保障团队进行急救新指南、新技能的业务培训,定期对队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事件、传染病等事项的响应进行专项培训,融进全流程救治体系的背景演练。可轮流安排人员赴国外进行不低于3个月的专项学习培训,实地学习国外急救诊疗规范,进一步准确并熟练使用规范医用英语。对外交流比较常见的其他语种的医务人员如俄语、日语、法语、汉语、德语也应有培训计划[13-14]。

2.4建册监管后勤保障。保障用的医疗设备、物资、耗材、车辆等由卫健委统一建册监管并负责维护经费,每项设备日常管护落实到人,急救医疗器械、药品、运输等必须每月至少检查或运行一次,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以确保功能正常。

2.5信息专项演练。建立完备的立体通讯系统,配置专用网络设备,熟练使用对讲机,熟练掌握信息上报流程,做到随时与指挥调度中心上传下达。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6

警察类院校开设户外运动特色课程的意义

(一)有利于深入贯彻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宗旨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将课程目标划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纲要》指出高校体育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资源。新课程目标的构建从根本上摆脱了学科中心论,价值取向的重点由知识技能转向了学生的发展。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高校警体教学过分重视警体技能的系统性和完善性,使学生处于接受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学习环境中,户外运动的健身性极强,能够全方位地提高和改善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在开阔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要克服地理方面的种种困难:高原、山地、湖泊、险滩等对学生的体能的要求很高。反过来,特殊的地理环境会使学生的各个系统得到很好的锻炼,如运动系统(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同时在严寒、酷暑、风雨等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户外运动,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免疫力也会相应增强。[3]将原有的相对封闭的传统体育教学引入到大自然中,由原来的单向教学转变成在大自然中的双向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此外户外运动所包含的项目群中的一些项目,相对运动风险性较大、有一定的危险性,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根据环境做出不同身体和心理反应,能较好地锻炼学生处乱不惊、坚强果敢等心理素质。

(二)有利于对传统警体课进行有效的充实与提高传统警体课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擒拿格斗(擒拿、拳击、摔法、散打)、缉查战术、警用枪械、驾驶等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内容不全面,由于单一机械化的动作和长时间重复地练习,对大脑皮层的单调性刺激,使学生产生厌倦、漠视以及畏难情绪。户外运动以其环境的开放性、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特征,一方面,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缓解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匮乏的难题;另一方面,还可弥补传统警体教学技能性、实践性、套路性强化训练特征过于突出;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环境过于呆板等传统弊病。户外运动重视参与者在情感体验与集体分享中得到身心的锻炼成长,如攀岩运动中的高空作业和冲坠下滑对克服恐惧和心理障碍的锻炼,拓展训练中的团队合作项目对心理体验和团队精神的体验等。此外,户外运动不仅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心理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有较强的锻炼,对学生多学科人文知识的构建作用也是相当突出的,如在户外活动时会接触到地质学、植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传统警体课所不具备的。

(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0后”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个性独立,自信张扬,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单纯的警务技能训练过分看重身体技能的发展,使学生容易在思想上产生畏难、厌恶甚至漠视的不良情绪,致使很多学生在走出校园,无人监管的环境中,不愿再轻易涉及体育项目的锻炼。户外运动具有项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针对性强等特点,其诸多项目的开展设计均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利用身边现有资源,在他人或团队的协作和帮助下完成任务,体验在克服了困难后而产生的强烈成功感,正确的认识自我,找到自信,增强意志,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学生也极易根据自己的个性寻找到与项目发展相吻合的切入口,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挖掘自我潜能,促进个性发展。

警察类院校增设户外运动特色项目可行条件分析

(一)警察类院校及相关部门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警察类院校的警体教学不同于普通院校的体育教学,它是培养我国未来一线刑警和国家安全部门警务人员过硬身心素质的摇篮。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身体运动技能是他们日后从事繁重警务实战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警察队伍核心战斗力的集中表现。随着体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的日渐凸显,基于警察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特殊性,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对警体教学在整个院校教学体系中的发展价值和保障意义给与了高度的重视和肯定。除加强对警体课教学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的更新完善,与时俱进,重视教学师资队伍整体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新,加大专项资金以及政策措施在体育教学部门的倾斜力度,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警体课程内容项目的建设开发。

(二)新形势下警务事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警察的职业特殊性要求警务人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身体的灵敏性、耐久性,对不同环境的迅速适应能力和对疾病抵抗能力,决定了他们在执行任务时要警惕、勇敢、机智、顽强、果断,具有较好的独立完成任务的沉稳心理素质。[4]社会的不断发展,反映在警务工作上,一方面,严重暴力犯罪、团伙犯罪和智能犯罪等犯罪形态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突发性事件等发案率呈急剧上升的发展趋势。一名合格的警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智力、合作意识、稳定心理、高尚品德、顽强斗志等诸方面的良好素养,通过一系列艰苦、激烈的体能、技能、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磨炼,培养学生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使其成为预期的合格人才。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户外运动项目中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实现。

(三)过硬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必要的场地器材和基本装备,是户外运动最基本的物质资源,也是高校户外运动开展实践的可能。警察类院校重视“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大都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善的多功能训练场地和室外实战训练的高质量户外装备如帐篷、背包、睡袋、服装、鞋、炊具、地图、指南针、电池、太阳眼镜、刀、急救箱等,这些装备相对普通院校来说更为专业、齐全和安全。在开展户外运动过程中,少不了相关的人力资源,如生源、师资、专业的管理人员等。[5]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而言,警察类院校的大学生通常优于普通类院校大学生的体质,而充沛的体能、健康的体魄恰恰是从事户外运动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同时,警察类院校对体育师资的要求更高,从专业素养、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都要相当突出,他们不仅有专业的运动学习背景,又熟悉警务实战技能的教学训练特点,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较快适应新项目和新内容的教与学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户外运动项目与警务实战技能的较好融合。#p#分页标题#e#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7

关键词:海外;工程项目;健康管理

0引言

近10年来,我国石油工业飞速发展并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但“走出去”的石油企业对员工的健康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使海外工程项目员工的健康管理面临各种风险,故健康管理成为制约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的短板。据统计,目前海外项目员工健康问题造成的累计损失已超过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居高不下的职业病患病率和持续增加的职业病纠纷极大地制约企业发展,解决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员工的健康问题刻不容缓[1]。企业必须认识到员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及时发现项目健康管理工作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管理水平[2]。

1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员工健康管理现状

健康管理是对危害个人或某个群体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和干预,以达到降低疾病发生率的管理方法[3]。健康管理的理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但直至21世纪初期,我国的部分企业才逐步意识到健康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及员工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管理才逐步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大框架中[4]。由于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在企业的健康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1)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我国石油行业的健康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石油企业如要更好地走出国门则需对健康管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能够系统地指导健康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较多的健康管理工作因缺乏指导性文件而遇到瓶颈。2)员工对自身健康管理认识不足。海外项目的大多数员工处于持续高压、疲劳的工作状态,同时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无法找到有效缓解和调节压力的方法,压力长期累积最终严重危害自身的身心健康。3)企业对健康管理重视不够。主要体现为:①健康管理经费不足,即基本的急救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等无法完全保障,健康管理所必需的设备设施不到位,直接影响健康管理工作有效开展;②健康管理执行过程常有纰漏,如忽视了员工健康知识培训、体检和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等。除此之外,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具有如下特点:社会依托差,文明程度低,通讯、交通不便;医疗水平落后,药品短缺且蚊蝇泛滥、传染病盛行;动荡的社会安全形势,如恐怖袭击、外籍员工绑架等。诸多危害员工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亟需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员工进行良好的健康管理。

2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员工健康管理途径

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健康管理是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体现,海外项目更是要结合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危害员工健康的一切潜在不利因素,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的健康管理水平。结合马来西亚某石油炼化项目,浅谈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员工健康管理策略。

2.1健康风险识别和管理计划

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健康风险识别并制定对应的管理计划,主要包括: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常见传染病及医疗资源情况,社会治安形势动态等。根据工程项目施工作业场所和工序逐步识别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健康危害因素,制定详细的员工健康管理计划并严格执行。

2.2体检和健康档案

所有海外项目员工出国前,均须在国内有相应资质的医院完成身体健康检查,根据员工年龄、性别、岗位及工种确定检查项目,对于体检不能达到要求的员工禁止其出国;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对出国人员体检情况进行跟踪,在项目所在地有资质的医院或利用回国休假时间进行复检并重新评估身体健康状况。

2.3健康培训

健康方面的培训至少包括:1)个人防护用品使用。针对现场存在粉尘、噪声、射线、有毒有害气体、辐射、高温等健康危害因素,项目部要对员工进行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操作基本知识培训,重点培训特种防护设备的使用。2)常见职业病及传染病预防。定期对员工进行常见职业病及传染病预防及治疗知识讲座,如疟疾、登革热、艾滋病等,确保员工加强自我防范意识。3)求生及急救知识培训。现场可能会发生许多突发事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正确完成自救和施救是员工的一项必备技能。为此,项目部组织求生和救援培训,提高员工特殊环境中的求生和急救技能。4)心理健康培训。企业要对派驻海外的员工进行心理培训和考核,将海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压力对员工交代清楚,尽量将心理素质强、积极乐观的员工派驻海外,充分尊重员工意愿不可强迫其出国工作。

2.4施工现场健康防护

为了降低施工过程产生的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项目部必须提供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培训员工正确佩戴使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多个危害因素同时存在,因此员工在选用劳动保护用品时要多种防护用品配合使用,以降低危害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施工现场常年高温,为保护员工身体健康,项目部及时为员工提供了充足的饮用水或解暑降温的饮品(绿豆汤或菊花茶等),发放防紫外线眼镜、围巾和轻薄透气的衬衣等劳保用品。石油化工行业中,有毒有害物质带来的健康风险最为常见,甚至直接威胁员工生命,如H2S,CO,NO2等气体。员工应熟知此类有害物质的特性并掌握相关的安全防范知识。

2.5医疗系统保障

1)设立医务室:项目部设立医务室,并配备医务人员和急救车等医疗设备,医务室有感冒、中暑、发烧、胃肠病等常用药品及速效救心丸、云南白药等急救药品,医务人员负责医疗设备设施的维护及药品的日常管理。2)医疗急救演练:项目部定期进行急救演练,以检验应急团队的反应能力、协同配合能力和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检验救护车和其他医疗设施的可靠性。通过演练使应急团队熟练掌握急救方法和事故处理流程,确保救护车和其他医疗设施功能完好。3)协同联动的医疗保障机制:为提高项目部医疗救助水平,项目部整合医疗资源,形成项目部医务室-毗邻项目部医务室-厂区医院-当地大医院的四级协同联动医疗保障机制,实现医疗资源互助、互补的共赢局面。

2.6项目营地建设

营地是海外项目员工重要的活动场所,干净、整洁、文明、卫生的营地环境,有利于员工放松身心,缓解工作疲劳及海外生活的压抑情绪。

2.6.1饮食卫生

项目部要紧抓食品关,制定项目部食品卫生制度,从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到餐具消毒、食堂卫生及厨师管理等各个方面严格管理,确保项目员工吃的放心、营养、健康。项目部饮食卫生要求包括:1)可靠的食品来源和专用的运输车辆;2)专用的厨房、餐厅和食品储藏室;3)冰箱、冰柜和餐具消毒柜;4)专用的厨师工作服装;5)保证食材的新鲜并要求生熟分开存放;6)过夜饭菜不可再食用;7)食品防蚊蝇纱网等防蚊虫措施;8)必要的清洁及除油工具;9)专用的带盖剩饭、剩菜收集桶;10)厨师需持健康证上岗并定期接受体检;11)定期对项目部饮食卫生进行检查。

2.6.2住宿环境

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蚊蝇虫鼠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项目部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住宿条件,提供的主要生活设施及生活用品如下:1)空调和风扇等防暑降温设施;2)蚊帐、灭蚊灯、蚊香、杀虫喷雾、捕鼠器等;3)干净的生活自来水及不间断供电;4)保持营地清洁卫生,公共场所由专人清理,个人宿舍由员工自己打扫。

2.6.3娱乐设施

为方便员工丰富业余生活放松心情,项目部建立了台球室、篮球场,购买了健身器械,员工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增强自身体质的同时释放压力。另外,项目部会在周末及节日期间组织员工开展篮球赛、足球赛、拔河赛等文体活动,适时调整员工的身心健康。

2.7心理健康及人文关怀

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海外项目脱离原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远离祖国、朋友和家人,加之现场工作环境艰苦、压力大,生活单调枯燥,员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孤独、焦虑、抑郁、神经衰弱、脾气暴躁等症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保障员工心理层面健康:1)建立专门的心理问题疏导渠道。沟通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沟通可以将心理上的问题有效排解,沟通的形式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群体进行。海外项目建立符合本项目的EAP工作体系,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大型国企的基层党组织可以在心理咨询方面起到积极作用。2)注重团队精神建设。丰富员工业余生活,适当开展文娱活动,通过集体活动让员工放松心情,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3)加强人文关怀。保证员工能及时同外界保持联系,提供畅通的网络,员工可通过同朋友、家人的交流而消除孤独感和负面情绪,从而达到自我调节的效果;同时严格执行员工轮休假制度,让员工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身心健康的自我调整。

2.8检查及监测

项目部要定期对影响员工健康的因素进行检查和监测,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检查和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1)健康风险识别及员工健康管理计划执行情况。风险识别要定期进行,对新增风险要及时更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员工的健康管理计划应严格执行,不应因项目工期紧张等原因而放松警惕。2)员工体检及健康档案情况。保证体检频率和检查项目全面、合理。3)健康培训的覆盖面及员工参与度。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充分考虑不同层面员工、不同环境下存在的健康危害因素;调动员工主动参与自身健康管理的积极性,确保员工参与率达100%。4)施工现场粉尘、噪声、射线、有毒有害气体、辐射、高温监测及员工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5)医疗保障系统运行状况。检查药品数量种类、急救设备状况、急救演练频次及实用性。6)项目营地建设。营地饮食卫生、饮用水水质、住宿环境设施、体育锻炼设施等。7)员工心理健康。确保员工心理问题和思想压力得到及时的疏导。

3健康管理改进措施

3.1属地员工健康管理

属地员工是海外项目人员组成的重要部分,随着企业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属地员工所占比例不断攀升,但目前对属地员工的健康管理是许多海外项目健康管理的薄弱环节。属地员工健康管理存在以下问题:①入职前不能进行系统的体检,身体健康状况存在潜在隐患;②下班后的个人生活不受控,不良的个人生活习惯导致的健康问题危及自身及身边同事;③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工作习惯不同造成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得不到排解。一系列的潜在风险都严重威胁员工个人健康和企业利益,企业应该采取措施规避属地员工因健康问题而带来的潜在风险。属地员工的健康管理内容如下:1)入职前进行系统性体检及定期复检;2)利用规章制度或用工合同规范属地员工工作生活,引导其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3)全面细致的健康知识培训;4)加强同属地员工的沟通和交流,使其融入到项目群体,减轻工作及心理压力。

3.2健康风险评估

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全项目周期收集和统计员工的健康信息,进而通过专业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对某个员工及项目群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通过专业的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员工清楚、全面地认识到自身的健康风险,有利于为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的健康风险评估会大大降低项目健康管理成本,降低员工的健康风险,最终达到员工健康、项目节约成本的双赢结果。

4结论

1)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员工的健康管理问题,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健康管理方法,利用一切可用资源,规避一切不良的危害员工健康的外界因素,为员工创造卫生、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扎实开展员工的健康管理工作。2)员工拥有健康的身心,有助于提升自身工作效率和推动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进而保证项目按期、安全、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严海青.把脉海外员工的心理管理[J].施工企业管理,2012(2):115-116.

[2]罗岚.石油企业职业病的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J].化工管理,2016(19):94.

[3]权国新,曹磊.工程建设企业海外项目员工健康管理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6):197-199.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8

关键词:高中英语;趣味课堂;实践

随着英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展,英语教学内容更加复杂多变,许多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之时,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越学越迷茫,久而久之,他们就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英语成为了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十分不利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束缚,改革和完善英语教学策略成为了广大教育实践者迫不及待想要解决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育实践者尝试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切入点,整合各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资源,设计有趣民主的教学课程,打造趣味教学课堂,让学生不再认为高中英语教学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健康有趣的,从而能够保持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动机,更为出色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有鉴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打造趣味教学课堂的必要性,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对学生进行趣味教学,让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学习“能源”,十分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对打造趣味高中英语教学课堂的实践进行一番阐述和说明。

一、融入音乐学科,渗透学科融合教学思想,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利用英语音乐进行英语教学是一种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和推崇的教学方式。须知,好的音乐能够打破文化之间的壁障,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用心体会音乐,可以深刻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充满学习英语知识的勇气。而且,将音乐学科与英语教学结合在一起,全面渗透学科融合教学的思想,可以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创新思维,十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融入音乐学科,以此可以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不断助力学生英文水平的快速提升。例如,以“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为例,在讲述本单元的有关知识时,我先为学生播放了《Frosty the snowman》、《The Sound Of Silence》等与不同节日有关的英文歌曲,并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对不同的歌曲进行了鉴赏,以此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然后,我为学生出示了不同歌曲的歌词,并让学生说了说这些歌曲是与哪些节日有关的,以及自己对不同节日的认识,以此有效切入了主题,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我为学生引入了与不同节日有关的资料,以此为学生拓展了社会文化的背景,使学生对中外节日有了一个深入的认知,从而不断增加了学生的跨国文化知识。之后,我让学生回答了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根据上述活动,说说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认识吗?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主题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词汇知识,解决了针对性练习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自己掌握的词汇知识,获得了英语词汇教学的极大成功。最后,我对学生进行了听力指导,让学生听了教材当中的录音,解决了教材当中的任务,以此使学生亲自体验了参加节日游行的真实情景,并得到了锻炼,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这样,教师通过融入音乐学科,使学生明确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二、实施互动教学,营造和谐自由教学氛围,激活学生探索热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教学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了,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之时,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改革和创新,探索出适合英语发展的教学策略,从而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不断满足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那么,广大教育实践者应该如何深化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以适应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呢?须知,互动教学可以转变以往“哑巴英语”的现状,将英语教学的重心由“教”转变为“学”,从而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索热情,不断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互动教学的运用,让学生有更多进行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机会,不断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能够较好地达成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例如,以“First aid.”为例,在讲述本单元的有关知识时,我先为学生播放了割伤流血的急救处理的视频,并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关于急救知识,你了解多少呢?然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了讨论,与小组成员分享了自己知道的急救知识,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不断助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接着,我为学生引出了本单元的阅读文章,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了这篇文章,以此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了文章的大意,不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之后,我为学生出了几道与教材文章有关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了寻读指导,让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寻读技巧,快速、准确地锁定了有关问题的答案,以此不断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学习信心。最后,我向学生介绍了细读的技巧,让学生仔细阅读了文章,以此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打乱了烧伤急救处理的七个步骤,并以胶囊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了这七个步骤,让学生重新进行了排序,以此使学生深入消化与吸收了自己掌握的知识。在本节课结束之后,我为学生组织了急救护理的培训,使学生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促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这样,教师通过运用互动教学进行教材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就知识、能力、情感等进行了深入灵魂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不断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引入信息技术,丰富英语教学课堂资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教育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之时,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可以为学生引入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从而能够丰富英语教学课堂的资源,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不再拘泥于教材和课堂当中,掌握比较狭隘的教材知识,进而能够解放学生被禁锢的思想,打开学生的思想之门与学习天窗,让学生学好英语知识。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以此可以弥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让高中英语教学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能够确保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例如,以“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为例,在讲述本单元的有关知识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The Gold Rush》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进行了观看,以此使学生初步感受了英语的幽默。然后,我让学生相互之间说了说自己知道的幽默的种类以及代表人物,并带领学生就中外幽默进行了粗略的比较,以此使学生明确了本单元将要探索的内容,消除了学生进行新课学习的紧张情绪。接着,我利用课件,为学生出示了阅读之前的内容,并让学生对阅读之前的内容进行了探索,以此直击了本单元内容的中心,为学生进行后续的英语学习埋下了良好的伏笔。之后,我为学生展示了与Charlie Chaplin有关的资料,以此拉近了学生与教材文章的距离,使学生进行了高效化的英语阅读学习。最后,我利用针对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阅读指导,使学生深入掌握了文章讲述的内容,不断促进了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这样,教师通过引进信息技术,使英语教学产生了一种让人难以抵挡的吸引力,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欲。

四、组织教育游戏,创设轻松愉悦学习环境,缓解学生学业负担

一直以来,英语学科都是学生的老大难,许多学生都认为英语是最难学的,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他们很难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将会丧失进行英语学习的激情,更甚者会主动放弃英语学习,高中英语教学效果愈来愈差。倘若,将游戏元素融合到英语教学课堂当中,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因此,教师要结合游戏的运用原则,科学合理地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游戏,让英语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和灵动性,从而能够转变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印象,让学生更愿意并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十分有利于有效教学目的的实现。例如,以“Earthquakes.”为例,在讲述本单元的有关知识时,我为学生组织了常见的角色互换游戏,即学生扮演了“教师”这一角色,在课堂当中进行了有关内容的讲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课下查阅了与自然灾害有关的资料,其中,“教师”重点查阅了与地震有关的资料。然后,“教师”对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制作了PPT课件,并在课堂当中展示了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说了说自己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接着,“教师”向学生进行了提问,以此了解了学生对课堂讲述的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了有重点的讲解,以此做到了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实现了共同进步的目标。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了新知识的学习,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成绩。在游戏结束之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此使学生对自我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认知,不断助力了学生的进步。这样,教师通过组织趣味教育游戏,转变了单向制的授课模式,打造了新课程体系,不断促进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持续推进。总而言之,打造趣味教学课堂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转变学生对英语教学的错误认知,让学生不再认为英语学习就是单纯地进行词汇和语法等的学习,而是能够享受到快乐,学会用心去感受英语,沉浸在英语学习当中,十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因此,教师在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学生打造一个趣味十足的教学课堂,不断促进高中英语教学艺术性和高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姣美.趣味教学——如何打造高中英语高效课堂[J].中学生英语2016(28):69.

[2]丁乐.高中英语教学的趣味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000(005):361-361.

[3]司徒丽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速读旬刊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