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的概念范例6篇

急救医学的概念

急救医学的概念范文1

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 本文针对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的规定,提出了如何按照这一原则对院前医疗急救进行指挥调度,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中如何解决问题和规范操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为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际应用这一原则,提供了指南性的指导依据。

[

关键词 ] 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原则;指南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102-03

[作者简介] 孟洪德 (1963-),男,汉族,河北廊坊人,本科,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高级政工师,医师,主要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中,急救中心的指挥调度的工作原则即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下面针对这一原则,简要概述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实际工作指南。

1 “就近”的原则

“就近”一般指病人所在地至急救站距离半径为5 km及行程为8 km左右。

①“就急”和“满足专业需要”都要遵守“就近”的原则。

②如果病人附近有急救救护车,应当立即调派。

③如果附近没有急救救护车可以选择稍远一些的,当然要向呼救者说明情况。

2 “就急”的原则

“就急”指对急危重病人快速转送,并要求转送到具有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或专科医院。

①考虑“病情”,对急危重症患者必须优先派车。

②初步掌握急危重症病情和地址就可以立即派车。

③如急危重症和轻症病人同时呼救,先为急危重症病人派车。

④如急危重症病人附近没有急救救护车,根据实际情况,可立即调整距离最近的执行任务的急救救护车进行驰援。

⑤如急危重症病人附近有正在执行任务的急救救护车,能够转运的予以转运,不能转运的进行现场救治,再派急救单元进行支援。

⑥完成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派车过程后应立即报告调度组长,必要时报告值班领导。

3 “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

“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就是将病人转送到有救治相应病种能力的医院。

(1)派车时必须考虑急救单元的抢救能力和送往医疗机构的抢救能力。

(2)如果120指挥调度系统的急救救护车,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1]分类配置的,要根据运载病人的不同病症而区分使用不同的急救救护车车辆型式。

A型:普通型。为基础处理、观察和转运轻症病人而设计和装备的急救救护车。

B型:抢救监护型。为救治、监护和转运急危重症病人而设计和装备的急救救护车。

C型:防护监护型。为救治、监护和转运传染性病人装备的救护车。

D型:特殊用途型。为特殊用途设计和装备的救护车如急救指挥车等。

因此,医疗急救调度员要根据以下原则指挥调度急救救护车。

①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调派B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

②在A型(普通型)急救车呼叫B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驰援时,不受地域和距离限制。

③轻症病人的救治和非急危重症病人的单纯转运任务只派A型(普通型)急救车。

④“发热待查”或传染病患者,应派C型(防护监护型)急救车。

⑤急救站或急救分中心仅有A型(普通型)急救车时,应按就能力的原则派车。

⑥如果120指挥调度系统的急救救护车,不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分类配置的,只配置了B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时,医疗急救调度员此时不要根据运载病人的不同病症而区分使用不同的急救救护车车辆型式,全部使用B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2]。

4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

①要把患者送到哪一家医院,要综合考虑现场情况以及病人的病情,根据病人的病情由急救医务人员来做出[3]。有些患者的病情很严重,但就近的医院难以处理,根据出诊医生的判断,会立即送到上一级医院。

②在送到哪家医院的问题上,医生还是会跟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见[4]。

③医疗急救合同关系在“120”急救电话在被患者及其家属拨打求救后便形成。双方虽然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但急救医疗行为是一个最高效利用急救资源和科学统筹分配的服务大局的问题,同时还是单纯的民事行为。一般人的心理,水平高的三甲医院在患者被给予自主选择医院的权利后,都将会被选择,而一些具有急救资质的医院,可能会导致急救资源闲置,甚至沦为纯粹的“救护车提供者”[5]。

④患者权利中自主权是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在前提是不影响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患者或家属的选择权、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即使在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下也理应得到尊重[6]。

⑤一般采取就近抢救原则以争取时间救人,但就近送到一个救治该病例没有把握或条件较差的医院如医务人员缺乏、医疗技术不够硬、医疗设备不足等情况下,若强行以就近为原则,则对满足专业需要原则有所忽视,最终即使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但还是对救治病人的生命于事无补,结果是适得其反。

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明确了消费者拥有自由选择权,从某种程度上,由于消费者付费接受“120”的急救服务,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服务消费关系,当然应该接受《消法》的约束。但这种选择权鉴于急救中心是特殊服务行业应该是有条件的。对病人提出的要求“120”应该优先考虑,救护人员并不是盲目地让病人选择,而是必须履行及时告知义务和充分告知义务。若诊断发现病情严重,需及时抢救,可不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将其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但不是这种情况时,就应尊重患者或家属的意愿。

5满足专业需要和要兼顾公平、公正

①“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就是将病人转送到有救治相应病种能力的医院。公平、公正是指适当平衡各急救站点和院前急救人员承担的任务数量,尽量避免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

②满足专业需要和公平、公正应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指挥调度,公平、公正要适当平衡各急救站点和院前急救人员承担的任务数量,尽量避免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但是体现公平、公正仅仅限于一般救治任务、转院任务和单纯运送等任务。

③在灾害事故等公共事件发生时,首先要按照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优先考虑急救单元与医疗机构的专业救治能力,其次再考虑公平、公正。

6必须坚守的几项原则

①树立人命关天的意识,坚定“宁可空驶十回,不可错失一次”的指挥调度理念,在呼救电话中,会出现“无声”、“中断”、“不清”的情况,但是只要是能够确定此类呼救是属于病人拨打120的医疗求救的呼救,有比较明确的地址,即使有时地址不太准确,也应该首先派出急救救护车,再继续查询病人的准确地理位置。

②即使急救站或者各个急救单元的医务人员因为跑空车、退车等情况发生时,会对调度人员有意见,甚至情绪激动向调度员发泄。此时,调度员应耐心做好解释,不争辩,不回避。但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医疗急救调度员应坚定地树立“病人至上”、“抢救生命是自己第一位的神圣职责”的理念,不应随着急救站或者急救单元的急救医务人员的意愿为转移[7]。

③调度员应牢牢信守,正确把握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原则,是实现院前急救及时、安全、有效的必要前提,是避免和减少院前医疗急救纠纷的有效途径。

④准确把握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的原则,必须以病人病情轻重缓急为依据。

7概要总结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原则的精神如下

①一般情况,按急救站5~8 km半径范围内就近派车的原则。

②病情危急,按就近派车越快越好的原则。

③病情特殊,按医疗机构和急救站救治能力派车的原则。

④灾害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按统一指挥调度,综合协调派车的原则。

⑤病情允许,按患者意愿派车的原则。按患者意愿派车应统筹考虑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

⑥派车不是简单的地点确定,而是根据病人、急救站、医疗机构、路程、病人意愿进行统筹、综合考量。

⑦院前急救工作情况复杂多变,要想实现准确把握指挥调度原则的目标,医疗急救调度员必须从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入手,统筹、综合地作出科学判断,得心应手的应变能力,把“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贯彻始终,实施统筹、科学、缜密的一系列具体的调度措施。

8两个不承诺的原则

不承诺急救救护车到达病人地址的时间间期;不承诺急救救护车接到病人后,由病人地址到达医疗机构的时间间期。

(1)不承诺急救救护车到达病人地址的时间间期。其原因为:急救救护车的在执行任务时,受到交通路况、自然灾害、科学统筹指挥调度等不可预知的各种因素的制约。最常见的是一个城市的道路拥堵,直接导致急救救护车不能快速或按承诺时限到达。此外,自然灾害暴雨、地震、台风等都可能导致急救救护车不能快速或按承诺时限到达。另外,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院前急救任务,也导致急救救护车不能快速或按承诺时限到达。比如突发灾害事故等公共事件,院前医疗急救调度员要调集全部急救救护车进行驰援等。

(2)不承诺急救救护车接到病人后,由病人地址到达医疗机构的时间间期。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因素。

①院前医疗急救的概念所决定的。现代急救医疗体系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运送救护在内的院前医疗急救;二是起决定性救治的医院内急救;三是救治缓解后的康复治疗。那么院前医疗急救的概念是什么呢?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这里明确了三个关键的医疗行为,就是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和监护。

②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医疗急救的新概念,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物质、精神文明基础上,人类生活以城镇社区为主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活、工作等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突发公共事件,向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广大社会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并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的急救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能在现场不失时机地、及时有效地开展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为主的急救,为安全生活、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安全活动,提供必要的“救死扶伤”的基本保障。更加强调了现场救治的重要性。

③通过以上概念我们就知道了,现代院前医疗急救绝对不是过去的“拉起来就跑”。现代院前医疗急救的原则是实施现场救治第一、救命第一的原则,必须进行现场救治,杜绝“拉起来就跑”。按病情采取“先救后送、边救边送、停运抢救”的方法,在病人需要救治时,有时要将急救救护车暂停运行,在急救救护车上对病人进行救治,直至病情适合转运为止。

④传统的院前医疗救护,最佳的抢救时间往往因为传统观念,即将抢救院外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病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内的医护人员身上而丧失。现代的院前医疗救护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成为立足现场的抢救,为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第一目击者”需对伤病人实施有效紧急的救护措施。在院前医疗急救的过程中,为争取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积极采取“四早”是非常重要的。“四早”即: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对创伤病人采取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院前医疗急救技术。目前,大多数急救中心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现场救治都有强制要求,一般要求现场救治率必须在85%以上。

⑤一个城市完善的急救医疗体系包括院前医疗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于一体。而现代院前医疗急救的理念是把ICU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带到病人身边,即:把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推向院前的急救新模式[8]。目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分类配置的B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就是一个移动的ICU,院前医务人员不但可以进行非手术的治疗,必要时也可以对病人进行抢救手术。

⑥病人一旦拨打120进行呼救,急救中心接警后派出急救救护车,就是一种医疗合同行为,急救中心必须按照自己的承诺完成对病人的抢救任务。如果急救中心向社会承诺到达病人现场的时限和到达医疗机构的时限,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急救中心必须按照承诺的时限完成任务,一旦发生延误时限的情况就是医疗事故。基于法律因素,绝大多数急救中心不承诺到达时限。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这一急救中心转运患者的指挥调度原则,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如何进行实际操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为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际应用这一原则,提供了指南性的指导理论依据。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S].

[2]罗双萍.浅谈医疗优先调度系统在院外急救调度指挥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2):120-123.

[3]刘忠秀,李元宏,简雪莲.院外急救指挥调度管理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6):55-56.

[4]刘效勤,崔玲,李明蕊,等.院前急救指挥调度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外医疗杂志,2012,31(32):88-90.

[5]赵锐.院前急救指挥调度质量管理探讨[J].健康大视野杂志,2013, 21(16):20-22.

[6]邱芸.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中两例典型个案对比分析[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2010.

[7]章桂喜主译,急救医疗服务全球指南。

急救医学的概念范文2

《红色将军的凯旋》是去年大热之作《巴提斯达的光荣》的续篇。《巴提斯达的光荣》的票房收入达到十六亿日元,吸引了一百四十多万名观众,在热映当年日本本土电影票房榜上排名第十八。

《红色将军的凯旋》也是“田口与白鸟”系列医疗小说的第三部,该系列的作者海堂尊曾经是一位外科医生,如今则转职研究病理。他业余创作的医疗悬疑小说在侦探文坛中独树一帜,或许是因为身为医疗博士的缘故,海堂尊写医疗室悬疑小说很有见地,比起其他的医疗小说的编剧来多了些专业知识,也选取了不一样的角度。

电影主角是东城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委员长田口医生,他其实是个类似“投诉室(牢骚门诊)”的心理内科小医生,被推上了伦理委员会的委员长的位子。他与另一主角――东大毕业聪明但性格讨厌的调查员白鸟倒是速配。两人强势与弱势搭配,很有意思。

以前看过此片导演中村义洋的作品《鸭子和野鸭子的投币式自动存放柜》,出了名地铺垫沉闷冗长令人昏昏欲睡,因最后二十分钟峰回路转成为极佳作,而《巴提斯塔的荣光》与《红色将军的凯旋》让他拍的精彩不足,却轻松明快毫无沉闷之意。一样是悬念为主推理为辅的小说在同一个导演手里,同样制作精良,一者晦涩但精彩,一者晓畅却稍逊,这些区别,大概就是对单馆片与商业片的不同处理。

若就电影情节评分的话只能给到三星半到四星,不见得十分经典。前作也好,此作也好,都是融喜剧与悬疑于一体,虽然要揭露一些医疗界的弊病,但较为轻描淡写不见沉重,最多只让人唏嘘几声,共鸣不是太多。虽然片子各方面质素都不错,节奏比一般日影稍快,不像一般日影一样沉闷,看下去很容易,故事也颇为顺畅,色调较为明快,角色群塑造鲜明,但性格各自稍微简单了些。与前作一般,作为医疗悬疑推理片,虽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但悬念也许有余,推理不足。推理本身较为本格,并不是社会派倾向。

人道与伦理

不过,《红色将军的凯旋》故事内容与前作稍有不同,《巴提斯塔的荣光》聚焦外科手术室的Batista手术(左室减容手术)团队,因几例病人手术过程中意外死亡开始调查原因与凶手,侧重关注医生群体内部的疲劳焦虑与各自关系不同,《红色将军的凯旋》虽然是以急救中心这个战场作为舞台,但更多关注的是伦理问题,在展现超负荷高强度的急救现场同时,直指日本当前医疗界的弊病。行政官员与一线医生的矛盾、经费资源和现实需要的矛盾、救死扶伤与违规行为的矛盾……孰轻孰重究竟如何来衡量?所谓的正义人道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故事引人发笑并几分唏嘘的同时,将现实的主题也稍嫌轻巧地表现了出来。

整个故事的悬念是足够的。虽然反角一开始就能让观众简单地看出有问题,也许观众很容易就能猜中一部分结局,随着故事的层层展开,总有一些意料不到的真实,尤其是你猜不到过程想不到开端。若不是这些意料之外,片子本身就没什么大悬念了。

电影一开始就是黑白的急诊室片段,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哪个时间段的故事,但无疑在一开始就营造了一个不错的电影氛围。而急诊科医生速水对大型失火事故的患者完全不考虑是否在可容纳范围内,在其他医生反对的情况下,毅然让急救车全部送往这个急症室按轻重程度进行诊疗。一开场的片段,速水医生就是一个足够抓人眼球的存在。

某日,田口与白鸟分别收到投诉信,言及东城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主任速水医生以及花房护士长有受贿嫌疑。他们与某医药器械制造公司暗中往来,偏偏该公司的分部经理在医院里跳楼自杀身亡。然后田口在院长的授意下,再次与白鸟合作调查事件真相。

速水医生是否真有受贿嫌疑?

告密信到底是谁写的寄出的?

该制造公司经理是真的自杀?

他杀又是谁在停机坪下的手?

这些都是谜。

速水医生因为对急诊理念与其他医生甚至医院经营者的理念不同,树敌众多,举步维艰。出了事情也是落井下石的多。速水多年夙愿是医院能有自己的急救飞机,能救很多的生命,将天台的直升机停机坪利用起来,而非如何多开药多创营收。

一开始就能了解到速水医生这个对“急诊”本身的理念,大概观众很难相信他为了私利会收取贿赂吧。于是着眼点跟着田口,是更多的想知道,是哪个“局内人”告的密,诽的谤?两份不完全一样的告密信似乎内里自有玄机。是关系交恶的其他科室医生?还是急诊科里不服速水主任的主治医师?亦或是其他旁观者?告密信内容为何不一样,又为何一手写一打印?

“染血”将军

这么多人里,一个个考校下来,似乎个个有嫌疑,又个个无法确定。矛盾是明显的,唯一肯定的是至少有三个人在落井下石,试图以此赶走速水。

故事一步步水落石出。

当电影告诉我们该经理送给速水一袋东西时,观众暗笑着想你想误导我不成?看言论看该经理后来嘴边鼓鼓囊囊拿着手绢,里面肯定是棒棒糖而已啦。

当我们以为速水是正面的,并未受贿的时候,他自己却承认了。当我们以为落井下石的几人大概是告密者也是真正的受贿者的时候,他们突然被澄清了。此为逆转之一。

而当我们在感慨为什么好医生要为了执念出现污点而落井下石者毫无医道者却可以继续道貌岸然、装腔作势的时候,情节居然继续逆转。顺便把该自杀的经理洗白,没想到密谋者几个小集团的谈话被录了音公布于众。

当意外突然发生,全院医生意外同心协力继续救护大型灾难的时候,我们以为急诊室的那些人和急诊室外的这些人之间的芥蒂可以消去了,甚至于其中一人看见妻女身处灾难现场痛哭道“这是报应”。其实就算急诊中心平时营收不利,有些物资的囤积看来浪费,但在灾难面前能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大概这也是地震时我们的反思之一――顺便在物资的来由上继续帮该经理洗白,其实那不能说是受贿,更像是赞助急诊中心营运吧。

急救医学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循证医学;临床应用

一、前言

随着医学理论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临床急诊医师认为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对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循证医学最核心的理念是在做临床决策的过程中,应当依据真实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做决定,这样就可以确保决策的科学化[1]。一般来说急诊医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正确判断处理病人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急救工作质量,因此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急诊医师应当了解如何运用循证医学,从而采用最先进的理念指导急救工作[2]。

二、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主要是根据真实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从而做出科学的医疗决策。在急诊工作中急诊医师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经验以及病人的需求,就匆忙作出医疗决策,而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客观科学的证据做出严谨科学的决策,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急诊医师需要充分利用最先进以及最有效的证据作出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方案[3]。

三、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3.1急救医学经过不断发展后的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不但的向前发展,同时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病情越来越复杂,这就意味着急诊医师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病情,所以急救医学也需要不断的发展,而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医疗决策,这样就可以对病人实施安全以及有效的诊疗措施[4]。

3.2急救医学本身的要求

急救医学临床实践中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多,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急诊医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一般来说急诊医生除了要具有多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正确判断处理患者的能力,除此之外急诊医生还需要依据确切、可信以及实用的临床证据,以此对急救施治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是必然趋势[5]。

3.3急救医学知识领域研究的要求

当前有一部分人对循证医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这部分人认为随机对照试验试验即循证医学的一个核心内容,还有小部分人认为系统评价即循证医学的一个核心内容,这是一种不全面的理解。循证医学要求急诊医生在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作出决策,同时还需要结合真实的最新证据作出决策。

四、循证医学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急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提出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急诊医师在对病人进行诊治的过程中,需要询问病人的相关临床症状,同时检查病人各方面的体征,进而在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病人的发病机制,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这就是发现问题的一个过程;第二个步骤是解决问题,在提出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以后,急诊医师还需要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急诊医师不仅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同时还需要结合真实有效的相关问题文献,从而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三个步骤是对文献进行评价[6]。

五、循证医学在急诊临床实践中人才培养的作用

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有效的指导急诊人才的培养,首先注重急诊人才能力的全面发展,对急诊医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学科专业能力进行全面的培训,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不仅需要培训医疗急救知识,而且还需要培训抢救技术等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培训急诊医师如何在临床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循证医学思维,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急诊工作质量[7];其次是先培养一支专业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能力强的急诊队伍,然后使其在急诊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再次组织急诊医师的讨论会,在这过程中各个急诊医师互相分享各自遇到的难题,从而大家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彼此之间互相交流有关急诊的工作经验[8];最后举办一个关于急诊医师的专业技能大赛,这样可以使急诊医师了解到最新的急诊专业技能,可以加强各个急诊医师之间的交流,并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从而促使其不断的学习新的急诊知识,最终可以使急诊医师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急诊技能。

六、循证医学理念在指导急诊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在以往的急诊临床实践中医疗决策方案主要是依赖于“专家决断”,而循证医学则不仅仅根据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结合真实的临床证据进行决策,它重点强调科学的证据,因此它的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在遇到部分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时,在急诊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9]。循证医学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把已经发表的文献作为医疗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病人的病情相对比较复杂,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碰到一些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急诊医学应当进一步提高用作讨论医疗基础证据文献的质量,同时急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在获取最佳临床证据的同时,还要灵活的处理其他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急诊临床实践中通常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患者病情急,其次患者家属的情绪也比较急,这就对急诊医师的诊疗速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但是循证医学除了需要根据急诊医师个人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根据文献等科学依据进行诊疗,如果急诊医师当场才翻阅参考文献,速度就会大大的降低,因此急诊医师在临床实践工作其其他时间,大量的阅读相关的资料,同时还要结合资料做好汇总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诊疗的速度[10]。

急救医学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医疗 智能化 可穿戴设备 心脑血管疾病 实时监测

引言

我国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突发病症时老年患者往往失去最佳抢救时间,最终造成遗憾。由此,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会不断增加。SQS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搜集老年患者身体健康数据,并实现与手机APP端,社区医院端数据互联共享,让社区医院提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的掌握程度,让儿女可以实时了解到老人的身体状况。突况时,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一键急救功能,为生命安全增填保障。

1 项目定义

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7亿人,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家人无法及时了解到亲属的病情,对专业的检查数据不能解读。然而,心脑血管疾病黄金抢救时间也仅仅只有4分钟,突况时,由于患者表述不清或者未能拨打急救电话,导致急救延迟,危及生命。

移动医疗的话题在近年来被炒的越来越热,很多公司都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原因是:这个产业体量很大,在中国医疗服务大概是2万亿-3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占GDP5%~6%的比例左右。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按照GSM对移动医疗行业测算标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占比约39.83%。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从用户群体上讲,今天我们也能感受到,在医疗服务市场,健康管理的市场的主体消费人群和消费需求正在形成。年轻人未来也将越来越无力承担家中老人突然生病带来的巨大经济成本压力和生活秩序的混乱,而患病老年群体也越来越希望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且他们会对疾病前兆判断的工具和服务,形成越来越强的依赖。

目前,在健康医疗领域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及时发现和预警身体的健康异常。传统情况下,会通过年度的体检来实现这一要求。但是,体检时间跨度大,地域的覆盖能力不足,人们纷纷把眼光转移到可穿戴式设备上,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患者身体数据的监测、传输。但是,市场上大多数的可监测穿戴产品并不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产品SQS应运而生,SQS是一款主打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在突发状况时,进行一键急救的软硬件结合产品。

2 用户研究

首先,我们将我们的用户群进行了分类。但在查阅资料,走访调研中我们还发现,部分老年人患者在平时处理一些简单的健康问题时也不一定就直接选择公立医院,有时也会选择距离较近的社区医院。社区医院虽然医疗资源不如公立大医院丰富,但足以帮助患者解决小的就医问题,它设立的本身也是为了缓解公立医院的就医压力。所以,我们将用户群体分为了四类: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患者家属、社区医院、急救中心。

针对这四类用户,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现状:(1)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有突发疾病隐患,不能解读自己身体疾病数据,子女不能长期在身边陪伴;(2)患者家属:不了解父母身体健康具体情况,对急救流程不了解,遇到突况不能及时赶到患者身边对患者施救;(3)社区医院:离患者距离较近,医疗资源设备有限,与周边患者互相信任度不够深;(4)急救中心:时间紧、任务重。

根据现状我们进行了实地的问卷调研、访谈调研总结了以下痛点:(1)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时需要及时的救助,发病严重时可能无法自行通知急救中心和家属,地理位置描述不清耽误救援时间,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无法解读自己的疾病数据;(2)患者家属:家属无法实时了解患者情况,没有办法再患者突然发病时提供帮助;(3)社区医院:就医群体主要是老年人,大多是小病,社区医院患者较少服务范围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提供好的建议,与患者居住距离近可以提供一些急救服务;(4)急救医院:主要负责院前抢救,急救路线不够通畅。

3 市场分析

针对SQS的用户群体我们进行了小范围市场调查。其中,在对老年人群体的调查中,对穿戴设备的认知度及了解途径显示,在样本中有32.1%的人知道穿戴设备,而了解途径通过互联网的人数最多。老年人群体对医疗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大多数用户是通过网络了解到可穿戴设备。相比业界,目前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可穿戴设备厂商对消费者的宣传推广较为薄弱。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医疗可穿戴设备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调查表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是老年人购买医疗可穿戴设备的最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需从产品功能性上发力,注重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同时也不能忽略价格、款式等其他因素。大多数老人会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选择购买医疗可穿戴设备。老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主要是方便,快捷,使用简单,但在购买上,更注重医生的意见和价格。而作为家属,用户对现有app端下载和使用的还不多,但是大多数人对其有多了解。社区医院方面社区医生对医患监测平台的了解和使用程度不高,但是在访谈中社区医生提到一些大医院医生使用短信电话方式监测病人病情。

4 SQS产品概念设计

我们的用户群体有患者、家属、社区医院、急救中心四类,所以,我们分别进行了平台端设计。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SQS手环穿戴端。就我们对国内外市场上现有可穿戴设备进行调查,目前主要有五种针对心脑血管方面的可穿戴设备,像是:”美国产ZIO Patvh、台湾产Phyode W Me以及WCD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并不全部具备外形小巧,使用方便的特点,也并不完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另外,这些设备只能让患者自己或是医生监测到身体信息,不能提供突况下的更多服务。

SQS产品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设计了手环并重新定义了手环的功能,它具有一键式救助、实时监控患者体温、血糖、心率和GPRS定位三大功能。手环可监测的实时数据发送给家属和社区医院。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患者也可通过手环上的一键求救按钮,发送紧急求救信息给急救中心,同时自备GPRS功能帮助急救中心更清楚地确定患者的位置。SQS手环外形小巧,信息收集方法简单易行。由于采用多种传感器设备,数据的测量和传输精准,测量的心率,血糖,体温也是临床医生需要的重要数据,通过传输实时数据实现手环和app互联。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来说,SQS操作也更容易上手,让老年人也可以通过使用智能互联网产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他们来说SQS是一份生命安全保障,它快捷而有效的一键急救功能,让老人用得安心,放心。

(2)患者家属――app端。目前国内医疗类APP还是起始阶段,app功能和服务主要是提供查询、咨询、医院挂号等,并且通过亲身使用现有app体验,我们发现它们并不能真正有效的帮助患者解决自身问题。我们设计的SQS产品app端能够实时清晰的反映家属的身体情况,让患者家属通过移动端的数据传输就能及时了解到患者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病患状态。并在突况下定位到患者的地点,方便家属及时做出反应,同时也可通过健康日历来查阅往日数据。同时这些数据的记录也能方便医生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对于子女来说,有了SQS,只需安装与SQS设备配套的APP,就可以在他们忙碌的工作中,建立一个快速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通道,实时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对他们来说,SQS是一款带感情的产品是一种对患者的关心与关爱,弥补了子女对于不能实时陪伴患者身边的缺憾,也让生命安全多了一层保障。

(3)社区医院――社区医院专用平台端。SQS的社区医院平台用于社区医生监测患者信息,对用户和医院意义重大。社区医院平台能让社区医生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提醒,同时为人力物力和资源相对不足的社区医院提供快速,低成本的信息服务,实现患者身体情况信息的互通,增加社区医院的利用率。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程度,社区医院也可以根据数据为居民做一些简单的开药治疗,从而减轻大医院负担,为社区医院自身带来一定收益。

(4)急救中心――急救中心专用平台端。SQS急救中心平台能够清晰快捷地为急救中心提供定位和实时身体数据的服务,减少急救中心在接受被急救者信息时,因病情严重不能求救等问题,做到120急救电话通讯率百分之百,缩短快速反应时间。一方面通过该平台,调度员应用电脑屏幕上的地址信息,和患者身体指数能迅速精确掌握呼救人的所在地址,在下达指令时能清晰明确的表达位置及患者身体指数,让急救人员了解患者第一手信息提高急救效率。SQS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搜集老年患者身体健康数据,并实现与手机APP端,社区医院端数据互联共享,让社区医院提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的掌握程度,让儿女可以实时了解到老人的身体状况。突况时,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一键急救功能,为生命安全增填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涛,田桂杰等主编.《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杂志》2007年01期《体温与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关系的研究》.

[2]王愉著.互联网产品视觉设计――风格篇.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

[3]阿里巴巴1688用户体验部著.U一点料.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8.

急救医学的概念范文5

我院急诊室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位病人来院急诊,要求看牙痛,接待他的是当班急诊主管护士,告诉病人医院没设口腔科急诊,可以去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病人不愿意,说“牙痛、面部神经痛”。急诊主管护士领他到神内科,神内科医生拒绝诊治,认为不是本科疾病。病人又气又痛,投诉到院总值班。

对这一件事,我们在急诊室开展了一次大讨论。开始大家和当班护士都认为这样做没有错。但我们对当班护士说,那天是大雨倾盆晚上11点种,如果这位病人是你的家属或你的朋友,你会怎样接待他呢?当班护士想通了,她在讨论中说:关键是我没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这件事并没有这样了结,我们以此为契机把“病人是宾客”的概念引进了连续两星期的学习讨论中。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概念。以病人为宾客,就是处处把病人的利益置于首要地位。在任何情况下,护理都要服从病人的需要。我们提出:

·服务信条:让病人得到满意、健康。

·服务艺术:运用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在每一项护理服务中,以自己沟通技巧取得病人家属理解、信赖。

·服务质量:无投诉、无差错,护理质量检查成级优秀,护士满意率达98%。

·服务效率:开设绿色通道服务。

生命是绿色的,我们把服务系列命名为“绿色通道”,通过自己的护理工作、护理服务,及时、有效地为生命开设畅通的通道。

首先,建立明显识别标志:为了让病人能在危急中找到急诊主管,有困难时找急诊护士长,急诊主管身着粉红色制服,急诊护士长身着天蓝色制服,同样象征着温馨和安全。

在“有困难找急诊护士长,有抢救找急诊主管,优质服务,真心奉献”的标题下,我们在全市首先把七名身着粉红色制服,五名身着蓝色制服护士长照片、工号和宣传栏灯箱安置在急诊大厅,营造为宾客服务的温馨环境,让病人踏实、放心。

开通红色呼救电话红色呼救电话安置在大厅,通向全院使急诊呼救畅通无阻到达全院每一个院室,在硬件上保证急诊抢救护士流程,身着粉色制服,胸佩醒目“急诊主管”红色胸牌的抢救护士迎接在急诊大厅,当救护车或危重病人来院时,急诊主管以最快的速度妥善安置病人。同时视病情需要为病人开放静脉、输氧、备血等抢救措施,及时救治,挽救病人生命。

设立专职服务员,专职服务员臂佩醒目绿色“服务员”袖章,站立在大厅专职护送病人做各类检查(如CT、摄片、化验)及会诊,收治病房、观察室,实行一条龙服务。为无人陪伴病员代付费、配药、送上厕所。实行宾客式服务,让病人满意。

同时,以“共青团师范群体”为载体,在6个护理组开展创青年示范群体竞赛。示范群体要求为“三无”,即无服务态度生、冷、硬、顶、推现象;无服务态度不良投诉;服务过程中对病人不说一个“不”字。对急诊护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不能对病人回答一个“不”字,体现了待病人是宾客,要求护士设身处地尽自己所能,周到艺术性为病人服务。

我们提出急诊观察室实行病房管理化:基础护理落实;床单清洁整齐;护理书写规范;环境美化舒适;为病人提供热水及一日三餐。护士身着统一蓝色制服,佩有照片的上岗证。实行统一管理,定量管理,及每6位病人一名护工,减少陪客。

我院急诊室绿色通道服务开展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频频被众多媒体报道。去年,急诊就诊人数与前年同期相比提高7%,急诊病人满意率达98%以上。无发生一例护理服务态度不良投诉。通过180例抢救,成功率达87%以上。我院急诊护理质量在市卫生局今年上半年护理质量检查中获得满分。急诊科非难免褥疮发生率为零,急诊观察室病人陪客率仅为10%左右,住院天数比卫生局规定减少2.48。

在绿色通道服务开设第5天,急诊室成功的抢救一起80人大型亚硝酸钠食物中毒事件。由于迅速、有效、正确地医治,80名病人无一死亡(包括其中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第二天除留一名收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外,79名患者痊愈出院。

急救医学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急诊科;医疗纠纷;防范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场所,也是群体发病和突发事件患者的处置场所,同时承担着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工作。都体现了急诊科工作的急、忙、多科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加之患者在急诊科逗留时间短,医患、护患交流时间少,更注重的是抢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能力和急诊能力,从而缺乏和患者的沟通,容易造成医疗纠纷[1]的发生,导致急诊工作中医疗纠纷明显上升。回顾我科2002-2006年所发生的医患纠纷,并根据其原因进行分析,对临床工作进行了一些改进,有效地减少了急诊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将防范急诊医疗纠纷[2]的体会总结如下:

1急诊患者共同点

急诊患者一般都具有以下6个共同点:1)起病急骤,病情严重:患者及家属对自己的所发生的病情感到焦急、期盼得到及时救治。2)病变复杂,变化多端:危重患者常伴有多个系统、组织器官的损害,病情复杂,相互,转化,需要多科室配合治疗。3)预后难以预测:危重患者多因原发病、或意外伤害及生命,对远期愈合情况不了解。4)抢救工作难度高,对救治水平有较高的要求。5)急诊危重患者的诊治责任大,风险高。6)经济压力大,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多端,有较高的经济风险。

2急诊科医疗纠纷原因剖析

2.1患方的原因 1)急诊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短时间内心理不能承受,要求医护人员短时间内给予诊断、治疗并在短时间内把疾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如果医务人员未能达到目的便可产生纠纷。2)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一定误区,疾病都是在不断演变,医护人员的沟通随时都在根据疾病的变化而沟通也在发生变化,患方家属难理解,认为医生的诊治技术有问题,纠纷由此而产生。3)就医环境,患者不熟悉医院环境,不理解医院的诊疗制度,认为医院的检查多,就医流程复杂心理由此产生对医院不满情绪,语言稍有不慎便可产生纠纷。4)经济压力,部分患者家庭经济能力有限,认为医院以为人民服务 为宗旨,对医疗所产生的费用闭口不谈,当医务人员要求押金时,患方便产生不满情绪而发生纠纷。5)因工伤、自杀、车祸、打架或、突发事件等患者,因责任不明确,都不愿意承担责任,或者是减轻自身的责任而制造医疗纠纷。6)无理要求,部分患者要求医生提供成瘾药物、伪病史、假证明等,如医务人员不从患方就故意挑衅引发纠纷。7)媒体报道,多数媒体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负面报道,使患者对医务人员充满了敌意,随时随地都在观察医务人员的行为,如果医务人员要求患者规避时,患者不能理解而发生纠纷。8)社会地位,有部分患者因自己的经济地位或社会地位较高,认为医务人员应该全程为他服务,失去了对医务人员的基本尊重,医务人员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他不顺从,便可产生纠纷。

2.2医务人员的原因 1)缺乏急诊意识,责任心不强[3],急诊患者病情重,易善变,医务人员不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行动迟缓,该化验、该检查的不立即做,该用药的不立即用,易引起家属的不满产生纠纷。2)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差[4]、安全意识淡薄,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稍有不规范,就可能发生患者对医疗单位的不满,纠纷一触即发。3)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多数急诊科医生专业不是急诊学科,缺乏全科抢救能力,部分医务人员年资低,临床经验欠丰富,自身诊疗技术差,容易产生纠纷。4)服务态度差,少数医务人员对急诊工作缺乏热情,语言冰冷[5],对患者缺少关心,甚至推诿病人,发生争吵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5)缺乏沟通能力,部分医务人员缺乏交流,对疾病的发生、易变性、转归及预后未及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以至于患者及家属不能理解而认为是医院的过失产生纠纷。6)客观存在引发纠纷的不安全因素,医学是深奥的自然科学,我们对其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难免有误诊、漏诊或操作失误,患者对此不理解而产生纠纷。

3防范原则

3.1健全管理机制

经常组织科室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如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监督人。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

3.2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急救能力,注重急诊专业人才的培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不断吸取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急救知识,从根本上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3.3加强法律和安全意识教育

急诊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急诊、急救意识、安全意识,在安全意识的前提下开展急诊急救,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3.4建立绿色通道,保证急诊工作顺利进行

改善医疗条件和基本设施,加强急诊患者就医流程的规范化,对急诊病人实行先抢救,后办手续等环节上建立快速有效地服务体系,确保急诊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

3.5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医患沟通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急病人之所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的生命价值得到体现,让患者享受到低消费、高疗效、短疗程、优服务的服务理念,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6发挥保卫部门的作用

保卫科加强急诊科的巡逻,遇到医疗纠纷、扰乱医疗秩序等事件时及时处理,向有关领导汇报,和公安部门取得联系。使医疗救治工作有序开展,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7后勤保障部门的作用

后勤保障部门为急诊科的急救保驾护航如急救设备、急救药品、急救车辆、急救人员随时处于应急状态,避免因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等引发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洪奇.医疗纠纷概论-概念分类、法律适用、责任认定和赔偿标准.法律图书馆,2006,3:14.

[2]刘明臻,孙宝研.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管理,2000,20(5):40.

[3]丘祥兴.医学伦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