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管理范例

基金投资管理

基金投资管理范文1

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中安全和收益是投资管理必须面对的抉择。本文分析了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必要性,剖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中面临的风险,并探索了基金投资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风险控制;投资管理

企业年金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形式,具有调剂和平衡养老保险基金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不断增大,庞大的资金与员工利益紧密联系,也关系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维护。因此,对企业年金的管理和投资至关重要。企业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监督管理能力,对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进行合理决策,拓宽投资渠道,促进多元化投资市场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维持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年金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1993年,中国开始试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全国各省市纷纷推行优惠税收政策,扶持企业年金的运行,企业年金规模不断增大。据世界银行预测,中国企业年金基金总量在2030年将达到1.8亿美元,将成为全球第三大企业年金国家。庞大的基金要确保安全性和收益率,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就需要对基金的进行精细管理,投资决策。我国企业年金稳定的增长速度,良好的未来发展态势都将对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投资管理迫在眉睫。

2.基本养老保险支付能力面临危机。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趋势之一,对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老龄化使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面临收不抵支的危机,作为补充形式的企业年金的发展也显示出其重要性。同时,由现收现付制转轨为部分基金积累制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型隐性养老债务,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统账结合模式下,个人账户“空账运营”现象愈演愈烈,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平衡发展产生强烈冲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来源的局限性也是大力推进企业年金投资的现实条件之一,通过投资获得收益是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压力的重要举措。

3.企业养老基金收支不平衡。

养老金的高替代率挫伤了在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员工提前退休的现象。提前退休使得企业在职员工数量减少,退休人员数量增加,企业内抚养比上升。相应的,企业养老金也出现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局面,企业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企业财务收支矛盾进一步激化。将企业年金投资资本市场以获得收益是弥补和缓解企业支付压力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中面临的风险

安全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首要原则,但投资也具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安全与效益的的抉择是投资行为中的一个难题。因此,对影响企业年金投资的风险分析和识别对于基金的投资和管理意义重大,特别是非系统性风险。

1.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由经济、政治、社会等共同因素引发的收益变动,又称作市场风险。系统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不受企业和行业控制。(1)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金融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而导致的收益变动。(2)经济周期变动风险,是指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发生周期性波动,影响投资工具产品价格而带来的风险。(3)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时,货币工具和证券价格随之变动而导致的收益率波动。

2.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个别企业发生特殊事件而引起的企业受益率波动。它发生在个别企业,对整个市场影响较小,企业可通过多样化投资来弥补或抵消风险。(1)集中风险,是指企业年金投资过度集中而导致的风险,资金过度集中于某一类投资产品,制约了企业的多元化投资,不利于风险的分散。目前,我国企业年金主要集中于银行储蓄类产品和国债,此类投资产品安全性强,风险较小,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利率降低和通货膨胀会对其产生风险。(2)关联风险,是指企业年金基金集中投资于企业年金主办人的投资。企业年金的运行与主办人的经营运营管理紧密联系,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受到主办人财务状况的直接影响。这类投资过度依赖企业年金主办人收益,限制了多渠道投资计划的发展。一旦主办人经营不善,将影响所有员工的养老金兑付。

三、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风险控制对策

1.完善企业年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风险投资补偿机制主要依靠企业年金投资人提取风险管理准备金,形式单一,补偿内容有局限性,只能补偿较少的显性损失,而不能兼顾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隐形损失,仍然面临安全风险。健全企业年金风险投资补偿机制是企业年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资本市场收益公信度和透明度的关键要素。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养老金体系和企业年金补偿机制的现状,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政府要明确补偿主体和最低收益率标准,进一步健全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完善盈余准备金制度,建立信用担保主体的再担保制度,积极筹建中央公积金。

2.优化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模式。

由于我国金融、债券和资本市场的发育尚不成熟,法律、监管体系建构尚不完善,企业年金的发展也相对较落后,我国现行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模式是数量限制模式。而企业年金监管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向则是发达国家采用的更加成熟的谨慎人监管模式。相关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应当尝试适时引入谨慎人监管模式的理念,为未来实现由数量限制模式向谨慎人模式的平稳过渡打下基础。如:加强对投资管理人的监督,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提高投资管理的透明度。同时,鼓励多元化的投资组合管理,通过分散投资方式,规避或控制风险。

3.加强企业年金基金市场运行监督管理。

我国企业年金进入市场后的监管又社会保障部门和其他监管部门共同执行,这种联合监管容易导致交叉监管和监管真空等问题的发生。完善监督体系和制度是加强企业年金市场运行监管的首要步骤,各监管部门要明确监管职责,严防监管漏洞,建立相互制衡机制,开展部门联席会议,消除监管分歧,实现协同高效监管。同时,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管理为企业年金的监管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何在金融混业管理的大背景下实施企业年金的投资监管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混业监管需要逐步调整监管规则,实行功能监管与结构监管的结合,数量限制管理和审慎监管的灵活运用。

4.健全企业年金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企业年金采用严格限制的数量监管模式,投资的对象和比例有严格规定,这种稳定性强、风险较小的投资方式淡化了人们的风险意识,使得风险预警机制发展滞后。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关键举措。首先,要提高预警分析和风险分析能力,确定合理的预警线,准确分析风险原因,科学预估风险损失。其次,要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确保预警分析工作的常态化和持续化。再者,要完善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通过分析数据预警潜在风险。最后,要提高风险处理能力,制定对应的风险预防和转化措施。

5.培养投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企业年金投资项目多样,投资周期长,市场经济变化多,风险投资管理困难重重。这也折射出风险投资管理对高端专门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风险投资管理人才大多出自于政府或企业,他们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市场运作机制,但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敏锐的投资洞察力。首先,要加快培养现有风险投资机构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培训,系统学习投资组合、经济法律、理财管理等知识,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其次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吸引海外优秀人才为我国风险投资管理服务。

作者:冯珺丽 单位:青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杨长汉.企此年金基金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2]何垚,张肇宇,宫向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浅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4.

基金投资管理范文2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快速推进,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悄然盛行。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4月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数为24621只,投资规模为7.04万亿元。从2014年到2018年,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实缴规模最近几年的增速都在50%以上,私募股权基金已经变为“主流”投资项目。私募股权基金的快速发展,可以使我国市场经济的结构更加丰富,一方面可以给很多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重组和改革,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1,2]。但是,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处于发展初期,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同行参考。

一、目前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2007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合伙企业法》,促进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投资机构的数量迅速增多。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投资机构急于求成,开始背离私募股权投资的本质,为了达到资本“快进快出”的目的,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寻找优质企业进而上市上面,必然会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长此以往,我国基金行业逐渐形成了轻管理、重投资的行业现象。

(二)缺乏专门投资管理部门和人员

一般情况下私募股权投资的部门有3种:投资部门、风控部门和服务部门,而在大部分的投资机构中,投资部门是整个机构中最重要的部门,绝大部分的人力物力都被投资部门和风控部门所占据,而且投资部门还负者很多投资管理的工作,没有成立单独的投资管理部门来负责项目的后续考核和推进,导致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投资的收益,从而影响了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3,4]。

(三)缺乏管理机制

目前,很多投资机构开始重视投资管理,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极大地影响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的效果,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机构在投资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投资管理水平有限,重点考虑投资和风控方面,而忽略了投资管理。另外,一些投资机构的权利过于强大,严重削弱了被投资企业的权利,影响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严重时甚至会增加投资风险。

(四)退出机制不健全

资本退出是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可以说是其最终目标。通常,我国很多私募股权会优选IPO的资本退出方式,但是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导致私募股权退出困难,降低了投资回报率。造成上述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资本退出机制不健全,使得大部分的投资机构并没有选择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退出时仅仅考虑短期收益,而不考虑被投资企业的长远发展[4]。

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一)健全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水平。首先创立行业协会,建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提高管理的效果,对行业内部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然后投资机构也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在投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都要积极落实这些制度,从而为私募股权基金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培养投资管理人才和团队

由于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不但对资本的要求较高,而且对管理者的水平要求也较高,如果想要取得较好的投资成绩,就需要将两者进行结合,因此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有效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投资管理人才和团队。我们应该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多引进一些优秀管理人才,还要加强已有投资管理团队和人员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从长远发展来看,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与私募股权基金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私募股权基金的各种市场行为更加规范。在制定法律法规时,不仅要重视投资管理人的自主权,而且也要制定相应的投资人和管理人制度,并且要加强监督的力度,使得基金的管理、退出、监管等方面有法可依,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优化退出机制

在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被投资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因此需要优化退出机制。投资管理人员应该优选最佳的退出方式和时间,综合利用各种退出方式,如并购、回购、上市、清算等。要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不断优化退出机制,使不同种类、规模、抗风险程度的的企业都可以实现产权流通。

三、结论

总而言之,私募基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政府财政和税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完善私募基金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稳步向前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常伟.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1(14):164.

[2]孙金鑫.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探讨[J].时代金融,2017(27):200-201.

[3]翟飞.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与发展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8(06):93-94.

基金投资管理范文3

1.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

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二支柱,是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以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为目的,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也被称为补充养老保险或职业年金。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1986年我国政府就开始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并于1991年国务院正式发文提出建立企业年金的前身――补充养老保险。1995年劳动部出台了《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进行了初步规定。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明确了年金的市场化管理这一政策要点,此后企业年金开始逐步发展。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确立了建立企业年金的主要规则。2013年财政部、人社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为企业年金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14年国务院正式《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至此,我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从制度上实现了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目标。

2.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特殊性。

2004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的第十条规定:“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明确了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采取缴费确定型(definedcontribution,DC)模式。在这种模式的运行中,职工的退休收入取决于退休前的缴费额和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因此,在缴费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年金基金是根据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企业和职工按照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缴费,即企业年金基金本金;二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而形成的收益。企业年金基金实质上是商业基金的一种,与证券投资基金相类似,但是由于年金基金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这一特点,其投资原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根据其特性加强投资管理。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预测未来时期企业年金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时期内维持收支平衡的总平均缴费率,并将基金积累需求分摊到计划参与职工的整个工作期,使在职职工把一部分劳动收入积累起来,并在职工退休后,用基金积累兑现当初的企业年金承诺。因此,计划参与职工在工作期间的缴费积累就会形成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储备基金。但在企业年金基金的累积期间,由于金融市场上各种风险的存在,必须要求企业年金基金进行投资运营,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让企业职工“老有所养”。

3.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及投资管理现状。

随着企业年金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社保机构、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机构逐渐参与到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中来。2004年出台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及2011年修订出台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为规范我国企业年金的运营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特别是明确了企业年金基金可以进行市场化的投资运营。目前,我国使用的企业年金投资工具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根据2011年公布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47条规定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万能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以及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金融产品。从年金基金的规模来看,自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博时基金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底,中国只有16000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560万人参加,但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已经积累了191亿美元。至2009年底,我国已有超过33,500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与人数达到1179万人,基金规模为253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26.18%,年均增长率33.27%,远远高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30日,企业年金基金法人受托机构管理的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为72171个,参加职工2210.46万人,积累基金7092.39亿元,投资管理机构实际投资运作的企业年金基金金额为6855.99亿元,投资组合数为2689个。2014年三季度以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累计收益额为368.24亿元,加权平均收益率为2.46%,累计收益率为6.01%。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增长迅速,其投资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健全。

二、我国现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年金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企业年金在我国开始运作已有十余年,但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却仍未完善。例如,我国法律法规中缺乏对自我投资的限制。目前我国企业年金运作模式基本上分为三个部分,即企业自行管理、社保机构经办和保险公司经办,在这三部分中都会涉及到自我投资的问题,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除了规定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以及各种投资工具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最大比例外,并未限制企业年金的自我投资,即并没有对养老金投资于购买基金缴费人(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进行限制。而对企业年金的自我投资不加约束,一旦该企业经营发生危机,将可能严重危及企业年金资产的安全性。

2.企业年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中规定,在年金基金的投资过程中必须有由受托的投资管理机构提供的,作为风险补偿的风险准备金。但是风险准备金毕竟有限,从国际经验来看,我们还可以考虑由企业年金理事会或受托人在企业年金年度投资实现收益高于最低投资回报率时,从高出的部分中提取一定比例形成盈余准备金。当风险发生,企业年金实际回报率低于最低投资回报率时,可以先用盈余准备金进行弥补,再用风险准备金弥补。

3.企业年金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涉及到财政、税务、劳动社会保障以及专业监管部门等多个监管部门,虽然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一些监管法规,但规定比较分散,不够统一,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管部门,企业年金协同监管协调的机制还不健全,这就使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安全性得不到充分保障。同时,现阶段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风险分散主要是靠政策明确投资比例限制来完成的,这就使得风险分散机制缺乏灵活性,一旦出现政策性风险,风险分散机制必将难以迅速适应,导致投资风险的增加。

4.资本市场发展水平有限,投资工具可选范围狭窄。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市场机制不完善等种种原因,我国资本市场存量远远小于世界水平,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育均落后于发达国家,公司债和资产证券化债券甚至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资本市场上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品种不多,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企业年金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根据现行制度的规定,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营运选择具有较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投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包括短期债券回购、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和企业债、可转换债、投资性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金融监管水平不高,证券监管部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等各种原因,使得本来已经受限的投资渠道变得更为狭窄。

三、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方式改进探讨

1.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对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进行规范。

目前,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专门规范企业年金的法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市场的发展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则,不同的投资主体探索着不同的模式,市场存在无序状态。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政策和规定,从立法角度对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进行规范,给予企业年金明确的法律地位和实施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对基金管理机构的资质条件、基金投资方向、比例限制以及基金投资监管等方面做出更为详细、严格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严格界定企业年金同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及其保障范围,确立企业年金的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等。同时,注重有关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配套立法。其次,在完善律法的基础上,还应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缺失与年金基金收益率低下是很多企业积极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巨大阻力,税惠政策的实施已经是刻不容缓。从国外实践来看,EET税制模式最为符合我国企业年金现状。第一,在企业年金缴纳时给予税收减免;第二,对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给予税收减免或延迟征税;第三,在受益人领取资金时征税,以规避税收漏洞问题的出现。目前这方面已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13年底实施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为企业年金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建立完整的企业年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

我国在《企业年金管理管理办法》中提出了企业年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的概念,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由受托的投资管理机构提供的风险补偿,但在欧美等国家,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会被要求建立投资储备和盈余储备两种储备金,以防止重大风险的突然发生。因此,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可以建立同时包括盈余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的风险补偿机制。风险准备金由相当于基金管理资产1%的自有资本构成,盈余储备金则由基金一年的实际投资收益率超过所有的年金基金平均收益率的1.5或2个百分点以上的差额部分构成,是年金基金的资产,不属于基金管理公司。而当基金的年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所有的年金基金平均收益率的0.5到2个百分点以下时,基金管理公司首先要用盈余准备金弥补差额,如果不足,再用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如果仍然不足,则公司要被强制进行破产清算,由政府来弥补基金收益率的剩余差额,个人账户余额被转移到其他基金管理公司。

3.加强投资管理人的监管,健全企业年金风险管理机制。

3.1事前预防,加强投资管理风险控制流程。

第一,由投资管理人的最高投资决策机构(如基金管理公司一般为投资决策委员会)在总体上对投资策略进行把握;第二,投资组合经理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根据研究部门提供的研究成果以及其自身对市场的分析判断,进行投资。投资组合原则上应由备选库选定的投资工具构建,超过此范围的也应由报请批准。

3.2事中监控,贯穿投资管理全过程。

第一,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的内部监察部门应实时、全面地对投资部门的投资业务进行监控,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出具书面反馈报告;第二,为防止操作风险,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内部应对一些投资品种做出限制,或者直接禁止;第三,借助一系列投资分析及风险控制软件,对投资风险做出定量化分析,做到对风险的提前规避。

3.3事后反馈,总结此前风险控制工作。

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机构应建立并严格执行监控报告制度,由内部监察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及时跟踪投资的进展情况和结果,并编制监控报告,这一环节不仅保证了投资管理风险控制流程的完整性,而且也可作为对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公司进行评估和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

4.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完善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

4.1逐步增加权益类产品的投资比例。

从国外企业年金投资经验来看,股票及基金投资是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适当提高权益类产品在企业年金投资中的比例可以增强企业年金投资的盈利性。我国经济正在稳定快速发展,我国股市也在向理性,成熟的方向迈进,因此,可以逐步加大股票及基金等权益类产品的投资,使企业年金基金充分获取投资成熟市场带来的收益。

4.2投资不动产、国家基础设施等产业经济。

以我国目前经济形势来看,产业经济方兴未艾。一般来说,当经济周期发展到成熟阶段出现通货膨胀时,债券、存款方等投资会有贬值的风险,但产业投资会出现上涨空间。因此,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机构可在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的前提下,投资技术含量高、产业回报率较好、继续发展和有市场潜力的产业,追逐其中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项目,以提高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收益率。

4.3适当进行海外投资。

基金投资管理范文4

社保基金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以社保基金中的发现,监管不力、法律机制的不健全和投资人员自身的管理能力问题,是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法律机制、监管措施、风险控制能力和投资人员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措施。

关键词:

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可持续发展;投资风险控制

前言

社会保障制度是事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制度。这一制度的构建,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延迟退休问题的出现,说明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了国家当前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针对目前社会保险领域表现出来的收支失衡问题,社保基金覆盖范围的扩大,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一、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涉及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项内容,在对社保基金的管理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可以对这一基金的管理必要性进行探究。从社会保险体系给我国的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来看,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的开展,对这一基金的经济功能的发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我国的经济现状来看,劳动力和保护与配置工作是国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劳动力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优胜劣汰的特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劳动者在被迫退出劳动市场以后所面临的生存问题,就会对社会的稳定带来影响。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有效管理,可以让保险基金的劳动力保护功能和配置功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从市场经济的自身因素来看,市场经济在对资源的配置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所带来的收入分化等问题的存在,也会让一些不安定因素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在分配功能进行完善的方式,对社会矛盾的缓和,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措施

(一)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社保基金投资管理

从我国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发展,可以被看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让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健康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为了让我国的社保资金投资管理机制的规范性得到强化,对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国家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的一种措施,也就是说,只有对法律因素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才能让社保基金真正在健康的发展环境中实现保值增值[3]。在对与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有关的法律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立法手段的应用,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在利用法律体系对社保基金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社保基金的投资机构、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投资权限和投资原则等问题需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与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有关的市场准入机制、受益程度等问题,有关部门也需要借助法律手段来进行规范,进而通过对投资监管工作的执行机制和操作机制进行完善的方式,对社保资金的投资问题进行监管。社保基金管理监督体系涉及到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等多个领域。在借助法律手段对社保资金投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的过程中,监督机制的完善,也是有关部门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构建与这一工作有关的监督体系的过程中,国家需要对审计局,纪检委、工会和检察机关在民主监督机制中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这就可以通过对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司法机关的监督作用和社会监督的监督作用进行充分发挥的方式,对监督体系进行完善。在构建监督体系的过程中,国家也需要对广大参保群众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进而通过对舆论监督体系进行完善的方式,让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得到强化。

(二)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提升

从社保基金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来看,社保基金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也是有关部门在对投资管理措施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从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素质优良、作风正派,是社保基金管理监督人员索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只有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优良的工作作风,才能让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发挥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这样,在对管理人员的自身工作能力进行提升的过程中,社保基金管理中心需要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强化,以便让社保资金投资管理政策真正得到落实。在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可以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政工师队伍,进而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管理人员的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事业心进行强化。在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管的过程中,监管中心也可以通过民主测评机制的应用,对监督工作进行完善,以便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三)对社保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进行提升

针对社会保险基金表现出来的投资风险问题,多元化的投资战略的制定,是对与之有关的投资风险进行降低的有效方式。为了让我国的社保资金的收益稳定性进行保障。有关部门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内居民的工资水平、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银行利率和货币汇率等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变化,进而对社保资金的筹集问题,使用问题等问题做出预判。进而通过对社保基金的投资品种进行优化的方式,对这一资金的投资总量进行控制[5]。对此,我国在制定社保基金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国外经验进行节俭的方式,让信托机构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系中发挥自身作用。为了让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得到强化,在投资措施应用之前,有关部门还需要对投资战略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一些期限较短、风险较小的投资方式的限定,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些可行的基金投向。针对一些向社保体系中未列项目和以低收益不动产项目有关的投资问题,一些限制措施的应用,也可让社保基金的应用环境得到优化。在对基金投资问题较为熟悉的情况下,从不同项目的不同风险入手,对一些高风险项目的投资工作的优化,也可以让社保体系得到优化。

(四)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模型进行优化

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投资组合模型的优化,也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从发达国家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来看,从一些安全性较高的投资项目入手,构建多样化的投资体系,是这些国家在构建投资组合模型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也就是说,在对投资环境的安全性进行充分保障的基础上,从不同项目入手,构建组合投资体系,是对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米熊进行优化的重要措施。对此,国家在构建投资组合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在对保险基金的运营环境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通过短期投资和中长期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对投资效果进行优化。这就说明,在构建投资组合体系的过程中你,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作用,是国家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三、社保基金的数据说明

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公布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15年,国家的社会保险基金总投入已经达到了46354亿元,基金的支出为39118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总收入已经达到了26554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已经达到了2879亿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8926亿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5405亿元,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分别达到了729亿元、1365亿元和496亿元。从2015年的社保基金相关数据来看,社保最低缴费基数的上涨问题,是影响社保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保支出在工薪基层的支出项目中所占比例较高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职工可能会出现放弃缴纳社保基金的问题,对此,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社会保险费率调整问题,应该成为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对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国家需要对抗战老兵的福利待遇问题进行优化,针对抗战老兵中隶属于国民党军队的抗战老兵,国家需要对这一群体的社保政策进行完善,对于一些已经开始实施的制度,国家应该对这一制度的长期有效性进行保证。

四、结论

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是这一基金的投资管理机制的应用目标,也是保证社保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投资管理和金融市场的完善,是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措施。从法律体系、风险控制、监督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对管理措施进行强化,可以让社保资金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作者:许莉 单位:威海市经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处

参考文献:

[1]张丽华.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9.

[2]赵晶晶,邓尧.我国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1,06:93-94.

[3]史晓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1,19:88-89.

基金投资管理范文5

【关键词】企业年金;投资;趋势

自2014年国家企业年金相关管理办法的实施,2005年8月第一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获得牌照,2006年第一支企业年金计划开始投资运作,到2017年已步入第12个年头。随着企业年金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职业年金进入市场化投资运作阶段,未来企业年金基金的市场化投资运作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中仍存在的问题

(一)长期性质的企业年金基金短期化管理

目前,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合同比较普遍的三年期限,较少的还存在一年期限。这导致投资管理人难以做出有效的长期投资安排。同时,投资管理人的考核也趋于短期化,投资管理人每个年度考核结束后都有可能发生变更,无论是变现还是更名过户,都可能给委托人带来一定的转换成本。对于企业年金来说,这样一笔庞大的长期资金,完全可以拿出一定比例来做长期投资,追求较高的收益,但短期合同导致投资管理人无法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使委托人和收益人的利益收到影响。

(二)在基金投资方面,我国金融产品种类相对匮乏,投资渠道不合理,投资收益不佳与投资风险并存

一方面,企业年金基金大部分用于存银行,卖国债,在国家连续降息的情况下,投资收益较低;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规则不健全,运作程序不规范,一些企业委托金融机构运营,运行风险不可避免,职工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三)以投资组合为主的管理无法充分发挥投资管理人的差异化优势

目前,绝大部分委托人都是把缴费资金划给投资管理人,每个投资管理组合的投资政策都是相同的。这种做法看似公平,但由于不同投资管理人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是不同的,这就存在一定的收益率洼地,导致投资收益流程被平均化

二、年金投资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过去十余年的实践,企业年金投资未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尝试创新。

(一)进一步加强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结合

企业年金的基金积累制度决定了对其进行资产管理的必要性。作为负债资金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对投资的安全性要求甚高。因此需要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为企业年金的基金营运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增加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同时,也要利用大量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保值增值的契机,实现资本市场自身结构的调整和效率的提高,使其运作与管理技术日趋成熟,从而使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二)积极鼓励个人投资选择

不同性质的年金基金,选择支配权应不同。对于企业年金,企业应积极鼓励个人投资选择,以减轻企业委托人的决策压力和管理责任。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应配合委托人做好投资者教育,引导个人做出合理的投资选择。应该说我国社会也具备了个人选择企业年金投资基础,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全面炒股(股票开户人数达到2.38亿)、全民理财(银行理财规模突破40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突破7万亿元),存款已不是老百姓唯一的投资理财渠道。企业员工个人如果要选择投资组合,养老金产品,相信也不是大的问题。

(三)年金资产配置应适度提升风险偏好

资产配置是年金投资运营中最核心的环节,对年金的长期投资收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来看,海外年金资产配置的总体趋势是从债券向股票转移、从传统资产类别向非传统资产类别转移、从国内市场向海外市场转移。我国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支付压力大,老年赡养比距离抑制年金资产配置风险偏好的老龄化程度尚有一段距离,应当培育健康的市场氛围,扫除年金配置的障碍,酌情适度提升风险偏好,建议我国年金提高股票市场的配置,相应降低债券配置比例,维持另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上限,继续探索海外资产的配置。

(四)扩大年金投资范围放开投资者选择权

美国401(K)计划约80%投资于共同基金,加拿大退休养老金计划的股票投资占一半以上,日本公共养老金的国内债券、国内股票和海外资产投资三分天下。相比之下,我国年金投资范围具有局限性:监管模式数量化,投资范围和品种受限,委托人的投资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差别大、委托投资期限短。因此,建议推动我国年金投资监管模式由严格数量限制规则向审慎人规则转变,加速推动全球化配置,同时应提高投管人在资产发现、交易持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受益人长期投资意识,放开投资者选择权。

(五)加强投资管理人专业化发展

按照目前的法规规定,一旦入围投资管理人,就自动可以投资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所有投资品种。但每个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并不都是非常全面的。未来配合投资范围进一步放宽的趋势,股权类产品如果纳入投资范围,就更需要投资管理人具备股权的投资能力,这与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投资能力,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大类品种投资能力的二次准入,实行宽进严出,监管重心放在事中和事后上。同时,应鼓励养老保障类基金的合格投资管理人向专业化发展,至少要建立独立的年金投资部门或者事业部,制定最低的合格投资经理等专业人员的数量要求,并建立合理的增长机制与管理资产规模向匹配。企业年金刚刚走入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期,配合国家养老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可以预见,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作用会得到更大的认可和政策支持,企业和员工参与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将逐步扩大,企业年金基金将在万亿基础上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年金管理机构将进一步向专业化发展,以养老险公司为代表的专业机构将成为主流,投资收益将成为年金基金增长的重要来源,为个人退休养老积累更多的基金。

参考文献:

[1]《企业年金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等法规.

[2]李连仁.年金没有终点的马拉松[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基金投资管理范文6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管理

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建立于2000年,并于同年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在不断的努力,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规模更是在这些年里不断增长。而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社会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根本,需要社会保障基金在保值和增值方面取得预期的成果,同时这也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稳定在相应的水准,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以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相当的研究意义。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分析

1.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人口规模庞大,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又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工作,因此,长期以来都将基金安全性作为了首要目标,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采取了严谨的态度。在这十多年的运营之后,低风险的投资占据了总资产的80%以上,同时这也造成了长期一来的收益水平一直较低。这类限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资金安全性,但也对收益率、投资渠道、投资结构等做出了限制,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长久发展具有相当一定的限制,也从另一方面威胁了安全性的目标实现。2.社会保障基金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强化。从理论方向上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投入资本市场是为了保障自身的价值,并实现增值。同时也为低风险的资本市场提供了长期性的稳定资金来源,而管理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现阶段准许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股市,需要面对众多的市场风险。例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购买力风险(也称通货膨胀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等等均在其列,主观臆断所造成的投资决策失误风险更是具有极大的危害。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层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意识,深入认识风险,减少主观经验的判断,提高风险客观分析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强化监管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障,减少私相授受所带来的违约风险。最后,还需要强化制度和管理部门的保障。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完善策略

1.加强基金投资的制度化。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可以对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重要的保护。不少学者认为,只有在信用制度的保障下,国家的币值稳定才会得到基础保障,公民才会对于投资拥有较大的信息。以此来看,制度的有效性可以协调信资金,以此来发挥增强市场信心的作用。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过程中,政府也需要负起制度规划、完善以及维护的设责任,从发达国家的基金投资管理制度建设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成功经验,督促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和实施,尽快为社保基金投资铺平法制化的轨道,建立法律法规的“保护罩”。2.提高基金投资的安全性。事实上,我国对于投资安全性相当重视。因此,政策制度的引导下需要对各种投资方向进行最高比例的控制,并时常依据国内外市场风险变动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适时调整投资渠道宽度和广度,防止风险过于集中而无法控制,因为一旦发生道德风险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外,委托人的问题也需要重点关注,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约束委托人或人的行为,控制风险的发生,运用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激励,提升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率和安全性。3.加强基金监管的有效性。监管作为约束和保障的重要力量之一,政府需要尽快完善对于体制的优化工作,强化监管有效性和适当的集中性。首先是监管组织结构的紧凑性,需要以法制监管为核心,根据现有的制度和法规进行集中化管理,构建主辅分明的多重监管模式。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有选择的融入到我国的社保基金监管工作当中,例如:垂直管理。最后,还需要积极推进基金监管的市场化进程。4.提高基金投资的透明性。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复杂,政治经济风险给基金投资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加,社保基金需要秉持自身应有的透明和公开原则,防止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然而,同时还需要相应的信息披露机制,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实时性,尽量确保相关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基金的投资组合状况、投资风险等方面的信息,尽快做出反应。与此同时,基金管理人在投资运营能力上的水平也直接关系社保基金在投资过程中的收益性和风险控水平。除了需要选取合适的积极管理人之外,还需要加快对专业人才团队的建立速度,不断提高团队工作的水平,以此来保障基金投资的风险管理水平、投资控制能力以及投资收益率。5.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改善投资结构。首先,需要强化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管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投资风险上相对较低,同时也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收益特点,很大程度的符合了社保基金投资的需求。而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是保障社会福利实现和公众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如此,社会保障基金在投入到电力资源、石油开采、通讯发展、铁路和高速公路规划建造、港口修造以及盐业等关乎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基础建设项目当中,满足这类项目资金需求规模大和投资收益回收周期长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自身对于高回报率、稳定收益以及低风险的需求。除此之外,社保基金投资还可以将目标投向环保、养老以及医疗等影响我国发展的产业,同时这类产业的发展也与社会保障基金关联较高,可以形成协同发展的效益。然后,也可以适当拓展海外市场的投资活动。根据国际规范和条例进行严格评审,然后选取合适的境外投资资产托管人和监管人。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在海外投资的总额约为十六亿美元左右,占其资产管理规模总量的5%左右,未达到政府所设立20%的投资红线。同时,海外市场也存在更加丰富的投资渠道和利润空间,也给社保基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供了分散投资风险的渠道。最后,还可以进军私募股权投资产业。现阶段的基金投资运营仍然属于正常状态,但是社保基金在投资配比上需要遵照国家限制,不可超过标准。而私募股权投资在资产配置后,也很大程度的弥补了其他投资工具所构建投资板块的不足。次贷危机时代的重创仍旧影响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预计未来三五年时间将会成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黄金时期。而社会保障基金也需要尽量把握这一发展趋势,加快对自身投资渠道的丰富和完善,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提供更大的帮助。

三、结语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运营管理体系发展上还属于初级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退潮后的人口老龄化,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保值增值的工作压力。然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更加严谨,强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在风险防范和监管等方面的工作。然后,根据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调整投资模式,满足社会保障基金日常运营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沈丽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4):119+180.

[2]蒙俊.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2,(12):35-36.

基金投资管理范文7

1.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的主要特征及经验启示

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称,它是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目前,它由2000年成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其投资管理的依据是2001年颁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它的具体运作模式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资金的投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投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和金融债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或股票投资的比例不高于40%。受到整体投资环境的影响,社保基金近年来投资收益并不稳定。2007年达到43.19%的峰值;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投资收益率快速下滑,一度为负;自2012年起,投资收益率又开始新一轮的上涨,2012年收益率达到7.01%,2013年也维持了6.29%的高收益率。总体来看,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13%,超过同期2.46%的年均通货膨胀率(数据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年度报告<2013年度>)。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体宏观投资环境不佳,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基金,它的一些成功经验对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其最主要的启示是:社保基金进行实业投资的力度正在加大,参与国企改革的力度也在加强。事实上,社保资金与中石油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5月,全国社保基金就已经出资100亿元入股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项目。2013年6月,又以同样方式参股中国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运营西气东输工程部分管线。而按照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规定,全国社保基金进行的实业投资,包括直接股权投资和股权基金投资两部分,其中直接股权投资可占基金总规模的20%,股权基金投资可占10%。据测算,预计从2012到2015年,社保基金用于实业投资的最高规模可达2500亿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也明确表示,今后一段时间,社保基金将努力加大实业投资力度,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事实上,近年来,社保基金正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与中央企业的合作,深入参与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加大对中央企业的投资力度,力争在中央企业改制、上市、重组或再融资时,以战略投资者或优先股方式投资入股。此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先后投资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国开银行、中国人保、中国信达及中国银联等金融企业,以及京沪高铁、大唐控股、中航国际、中节能风电等工商企业。可以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不断壮大,实业投资在其资产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投资管理的主要特征及经验启示

新加坡是国际上实行集中管理社会基金的典型之一,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正是源自于此。1955年新加坡建立了中央公积金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资金总额已超千亿美元。新加坡各成员组成的中央公积金是由中央公积金局负责集中管理的,中央公积金局独立于政府财政,上级管理部门为劳工部,公积金局实行董事会制,董事会成员的任命上也体现出对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从投资管理体制看,中央公积金投资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新加坡政府投资管理公司负责,主要投资于国内的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部分国外资产。第二部分是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该计划允许公积金成员将普通账户和专门账户中超过一定比例的公积金通过购买股票或共同基金的形式投资于资本市场。第三部分是保险计划基金,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包含多个保险计划(包括住房保险、家属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保险计划基金的投资主要外包给资产管理公司,可投资于定期存款、可转让存款凭证、股票和债券等。上述三方面的投资中,由中央公积金局通过新加坡政府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和由公积金成员自主投资的基金构成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投资主体。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投资管理模式虽有不足,但仍有其可取之处,它的一些成功做法对我国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是相对独立的、专业化的集中投资。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做出投资决策后,由新加坡货币管理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具体的投资事宜,公积金成员获得中央公积金局支付的记账利率。二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几十年来,中央公积金制度也不断放宽投资政策,允许其成员进行多元化的积极投资,政府机构的集中投资与成员个人的积极投资共同构成了新加坡当前中央公积金多层次的投资运营模式。三是健全的法令和监督制度保障了资金投资管理的安全性。新加坡政府充分认识到公积金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不断加强对其投资管理上的规范和监管,并制定《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法》,明确公积金局为法定机构,财政和行政自主,其成员主要由雇主代表、雇员代表、政府代表组成,相对独立的机构设置、规格较高的监管以及代表三方利益的管理模式,为保障公积金投资管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奠定了基础。相比而言,我国住房公积金相关法规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迟迟不能上升为《住房公积金法》,新《条例》的修订工作也十分迟缓,到目前为止,住房公积金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投资管理办法。此外,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监管机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与我国的社保基金以及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体系均有其相似之处,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乃至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的经验启示对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投资管理改革均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2改革创新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2.1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相关立法是比较完善的,也有着良好的法律环境。比如美国不仅有普通法,还有规范养老金投资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而我国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在法律法规建设上还较为短板,其投资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保证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前提下,经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用于购买国债”。按此规定,目前住房公积金的投资方式只能为购买国债,除此之外,就是转为定期存款。实践证明,这一规定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住房公积金资金投资的安全性,但也严重限制了资金投资的范围,加之住房公积金现行的各自行政区域内封闭式管理,使得我国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的总体投资运作长期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状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条例》对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的这一规定越来越不合时宜。因此,实现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一是要加快新修订《条例》的出台,进一步拓展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的渠道和范围;二是尽快研究和制定统一的、符合住房公积金科学发展的《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办法》以及监督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以便住房公积金在实际投资运作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确保资金投资管理的安全和规范。

2.2改革创新更具效率的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组织体系

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现行的运行制度中管理与投资经营职能没有分离,绝大部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实际管理运作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加之现行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缺陷严重的监管体系,导致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在效率提升和风险控制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实现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改革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组织体系的创新和建设。具体应坚持3条基本原则:一是要全面地考察制度、管理、运作、投资管理等各个环节的风险所在,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约束机制;二是要加大在监督管理环节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统一的、独立强势的监管主体;三是实现住房公积金管理职能部门和投资经营机构相分离,住房公积金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住房公积金业务开展和日常管理,投资经营机构则负责资金的专业投资管理,风险系数较大的专业投资则应委托专业的投资管理人代管。我们可以借鉴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和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做法,积极打破目前住房公积金相对散乱的投资管理模式,建立起以部级投资管理中心为主体、省级和市级投资管理中心相辅助的多层次投资管理组织体系。此外,多位一体的监管体系负责对住房公积金投资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以确保资金投资运作的安全、规范和透明。而对于层次主体之间的资金托管的收益分配问题,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和资金实际收益情况进行结算。

2.2.1建立起市级、灵活自主的投资管理体系

各市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辖区内各分中心(管理部)富余资金进行集中统筹,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一定比例的富余资金委托至省级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托管,只保留一定比例的必要资金自行投资管理,其投资管理的原则是:在保证资金良好的流动性基础上实现必要的资金增值,并负责合理调节辖区内各分中心(管理部)的资金流动,以确保辖区内住房公积金支取和贷款等业务的正常运转。其投资对象可以为国债(逆)回购、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等流动性较高的投资产品。

2.2.2建立起省级、次集中的投资管理体系

各省和自治区应设立相对集中的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体系,负责集中投资管理各市级中心聚集而来的富余资金。根据本省(自治区)的具体情况,保留一定比例资金进行自行投资管理,其余可委托至部级统一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托管。其投资原则是:通过市场化、规模化的集中投资,充分发挥规模化的资金优势,以实现兼顾本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高效资金运作。其投资渠道有: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较高收益率的银行定期存款;通过公开操作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或投资有国家担保的大型企业债券;通过记名债券方式进入本省(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国家骨干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通过发放项目贷款的方式支持本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此外,也可以尝试参与本省重点城市的土地储备项目和商品住房的收储等。通过稳健审慎的投资运作,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2.2.3建立起部级、全国统一的投资管理体系

通过设立类似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层次的部级住房公积金统一投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对全国各地区聚集而来的沉淀资金进行集中投资管理。其投资管理原则是: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实现资金收益的最大化。具体可以委托经验丰富、经营稳健的专业投资管理人进行资金的投资运作,其投资渠道可以进一步拓展至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乃至实体经济项目,投资范围可以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金融债、股票、信托产品、证券化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股票等。未来也可以借鉴社保基金做法,逐步尝试并加强对实体经济项目的投资,积极参与我国国资国企改革,通过参股经营或优先股投资等方式投资重点央企,以此分享经济体制改革的红利。

2.2.4建立起强力有效、多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行政监管、金融监管和社会监管多位一体的有效监管体系,建立起严格的资金投资管理规范和制度监管框架。对省级和部级投资运作的监管,主要由财政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订资金管理运作的有关政策规章,并对其投资运作和资金托管情况进行监督,人民银行和证监会按照各自的职权对专业投资人或托管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各级政府应对本地区住房公积金资金投资管理情况进行必要的行政监管;各地住建部门会同人民银行、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对当地住房公积金资金投资管理以及风险防范情况进行严格的同级监督。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住房公积金资金投资管理的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应涵盖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缴存单位、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及专业人员等;被监督对象则为各级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机构、经办机构、委托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等。

2.3改革创新符合住房公积金科学发展的投资管理模式

2.3.1坚持适合自身发展的投资管理原则和策略

一是坚持安全规范的投资管理原则。目前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原则是在确保资金安全完整的基础上,实现一定的保值增值。这个原则并没有太大缺点,但我们应该结合流动性因素,将其丰富为:在保证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稳健经营和审慎投资实现资产的增值。二是要坚持分散化的投资管理策略。分散化策略是指住房公积金的投资管理要在投资种类和期限上科学分散,投资分布要在各统筹层次上合理分散。不能一味地为追求资金的收益性,而忽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也不能一味地为提升资金投资管理的统筹程度,而制约住房公积金保障属性和金融属性的发挥。要通过资金科学合理的分散化投资管理以及在各统筹层次上合理分布,逐步探寻符合住房公积金管理科学发展的分散尺度。

2.3.2提升投资管理的统筹层次,实行规模化的投资管理模式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市场化和专业化的集中投资管理模式具有高效、低成本以及规模经济等优势。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的社会基金采取中央政府集中统筹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以英国为例,英国是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的单一制典型国家,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社保基金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资金投资管理的统筹水平越高,资金规模化运作的优势就越强,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而从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情况来看,万亿级的沉淀资金分散在上千个县市,由于各地区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使得庞大的沉淀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此外,由于监管的缺失,住房公积金贪污挪用案件时有发生,也给资金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因此,无论从发挥资金的规模优势,还是从防范化解风险、加强资金运作监管的角度,提高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统筹管理层次,建立起更加集中、相对独立的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机构都非常必要。

2.3.3提升投资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实行分离化的投资管理模式

分离化策略是指自主投资和集中投资相分离、货币投资与实物投资相分离、一般投资和高风险投资相分离、管理机构与投资运营相分离。这种分离化策略的目的是理顺住房公积金各投资管理主体的关系,便于监管机构对其实施更有效的监管,同时也是风险分散、资产科学合理配置和精细管理的需要。在这一方面,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新加坡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中央公积金局负责统一管理全国的中央公积金,专业的投资机构——新加坡货币管理局负责公积金对国债和银行存款的投资管理,新加坡政府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公积金对国内的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部分外国资产的投资管理,各投资管理主体投资品种和比例也均有明确的规定。目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已跻身于全球最大的10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行列,它秉持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和专业化的投资理念,通过200多名投资专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金投资。此外,由公积金成员自主投资的部分,也是通过在资本市场选择相应的投资工具进行市场化的投资管理。而保险计划基金则更是外包给市场上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市场化和专业性特点。这样一种分工明晰、相互独立的管理架构有利于中央公积金投资管理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市场化和专业化的集中投资也使得资金的规模优势得以发挥。

2.4探寻适合住房公积金未来发展的投资方向

2.4.1进一步拓展的货币投资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近年来,金融市场的改革措施密集出台。自2013年12月央行《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后,10家国有银行先后试水同业存单,拉开了开启同业存单的序幕,进入2014年8月以来,商业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节奏密集,标志着同业存单扩容进入新阶段,其更重要意义在于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全面施行铺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以在二级流通市场转让,利率参照市场利率浮动,与传统定期存款相比,可转让大额存单在到期日之前允许转让,因此流动性相对较高,是短期资金融通的重要工具,顺应了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也为住房公积金提供了一个风险较小、收益稳定、流动性较高的良好投资手段。而2014年8月,证监会出台的“融十条”也明确表示:“要积极培育交易所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增强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融资能力。支持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在交易所市场开展债券现券与回购交易。完善政策环境,为住房公积金、地方养老保障基金利用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运营、保值增值做好服务,引导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和私募基金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证监会出台的这一政策春风,也为将来住房公积金突破国债投资范围,走进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入更广阔的金融债、企业债等投资领域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契机,甚至为住房公积金通过记名债券方式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国家骨干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可行性。

2.4.2谨慎进入的资本投资

2014年8月国务院的“国十条”明确表示:“逐步扩大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范围和规模,按照国家税收法律及有关规定,对各类长期投资资金予以税收优惠。”近年来,随着《条例》修改的推进,社会各界提出了一些好建议,大体形成的共识是要借鉴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改革现有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模式,进一步放宽其投资范围,允许其通过组合投资等方式投资资本市场,以更好地实现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目前来看,要加快《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办法》的研究和制定,在全国性的统筹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之前,建议有条件的省份可以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对一定比例的沉淀资金采用保底分成的模式进行专业化投资经营,也可以自行选择经验丰富、经营稳健的专业资金投资基金或机构进行委托投资管理。

2.4.3彰显保障民生的实体投资

当前,住房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地政府都把安居性保障住房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任务,但是各地政府在保障住房的建设上普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也急需社会基金或公共基金的参与和支持。住房公积金应该充分发挥其在保障住房建设方面的辅助作用,加大利用项目贷款等投资手段支持保障住房建设的力度。此外,也可以尝试进行地(市)级以上政府的土地储备项目和廉租房或商品房的收储等投资,靠实物资产的稳定升值来实现货币资产的保值增值。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住房公积金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彰显社会保障职能方面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4.4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业投资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在投资运用中兼顾了众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为新加坡经济的崛起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住房公积金作为长期而稳定的资金,它的投资运用不能只看短期的收益率,还要看到长期的收益率。因此,在住房公积金的投资运作中,适度的考虑社会经济目标是必要的,但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并结合我国经济战略目标选择适合的投资方向。目前,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正处在经济腾飞的阶段,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经济和民生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在许多领域的投资中存在着风险较小而投资收益颇丰的良机,正如文初所述,我国国资国企改革正是住房公积金参与经济体制改革、分享改革红利的大好契机。因此,在我国未来住房公积金投资中,应坚持与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策略,尤其是要加大对电力、石油、通信、交通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领域的投资。

3结论

基金投资管理范文8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风险管理

私募的股权基金,主要是指从事于私人股权非上市类公司股权的投资资金。它主要包含着对应非上市的公司股权投资、上市公司的非公开性股权交易这两种形式。在一定程度,私募的股权基金并非是追求于股权的基本收益,是通过管理层的并购与收购、上市等这种形式来实现股权的转让与出售,并从中获取经济收益。俗语讲:“投资有风险、投者需谨慎”。这并的非是危言耸听,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伴随着私募投资行业的持续性发展,私募的股权基金所存在着的各类风险逐渐显现出来。那么,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及管理私募的股权基金风险,就需众多私募投资公司能够加以重视,结合以往的运行管理经验,对私募的股权基金风险的管理,开展系统化地研究工作,以能够有效地探索出私募的股权基金风险管理工作最佳的实施路径,开展高效性地、标准化地私募的股权基金各项风险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降低私募的股权基金风险,促进私募投资业在金融市场中的良性发展。

一、宏观管理

在私募投资公司股权基金的投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众多的风险因素,而多数是因其缺少宏观上的风险管理。当前,国内创业投资大环境还处于极为不成熟的发展阶段,资本拥有较多的个人并不愿意做投资,以至于风险问题相对较多。宏观管理,多数是在政府性职能部门作用之下予以完成,政府性职能部门通常采用自己惯用方式来做引导性工作,将民间资本有效地引入至市场当中,以实现市场化的运行,对资本市场的建设发展起着一定推动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私募股权的基金投资总体收益来说,风险的宏观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私募股权的基金投资实际取向通常可起到一定引导性作用。通过风险宏观管理,私募股权的基金投资期间即可实时化地了解与掌握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情况,精准地决定何时投资,将投资的成功率有效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私募股权性基金的投资环境

虽然,我国目前针对于私募股权的基金投资相关法律早已出台,但是这些法律早已无法满足于私募股权的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现实需求,诈骗等一些不良的行为频繁出现,不仅影响着私募股权的基金投资运运行,还会扰乱整个金融市场秩序,对于我国金融业的持续性发展影响相对较大。故从风险的宏观管理角度来分析,我国相关司法部门需予以高度重视,以能够对众多私募基金投资公司以风险管理提供法制政策上的依据及保障,建立起针对于私募股权的基金投资目前运行环境的相关法律制度。同时,私募股权的基金投资相关机构也应当充分地了解与把握这些法律制度,以能够拿起这些法律武器来有效性地规避与降低私募股权的基金投资风险,营造良好的私募股权性基金的投资环境,提高私募股权的基金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整体的实施效果。

三、做好投资规划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私募股权性基金的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水准,私募投资公司就需站立于全局视角,做好私募股权性基金的投资规划,在进行具体规划期间,必须严格按照金融业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及法律强制性条款,来进行科学地、合理地规划分析;同时,在私募股权性基金的投资总体规划中,还应当针对于私募股权性基金的投资所可能会存在的一些风险予以预测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预警防范对策。从而能够以周密地私募股权性基金的投资规划,实施有效性地风险管理,从根本上降低或者规避私募股权性基金的投资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私募的股权基金存在着一定风险因素,若不能够加以管控,则必将演变成较为重大的经济事故问题,不仅会影响着私募投资业的进一步发展,更会对整个金融业持续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故就需私募投资业能够提高对私募的股权基金风险管理工作重视程度,把握住私募的股权基金所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各项职能作用,全方位管控私募的股权基金风险,促进私募投资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婕.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风险问题探究[J].纳税,2017,11(2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