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范例

基金会

基金会范文1

1.基金会资产投资过分谨慎

最新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在2004年6月开始实施,其对基金会保值增值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确定了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对基金会没有做出过多的限定,完全由基金会的最高机构理事会来决策,但又要求理事会谨慎科学投资,以确保基金会财产的风险降低。《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理事会违反本条例和章程规定决策不当,致使基金会遭受财产损失的,参与决策的理事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对基金会来说,一方面在资产投资方面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政府和相关机构不要求基金会必须投资那些品种,或是投资多少,只是要求投资行为必须是在不影响公益性的前提下进行,并要保证基金会资产的安全,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基金会资产投资的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规程,有些无所适从,出现两种现象,由于资产投资管理方面缺乏具体的控制规程,许多基金会采取“过分谨慎”的态度,使得基金会资产的增值目标无法实现,另一种现象就是基金会为了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大胆投资,致使资产流失、缩水等情况频频发生。

2.基金会资产投资违规频频出现

基金会资产投资违规现象比比皆是,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产的转移。主要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违规借贷给个人等形式。目前基金会只有《基金会管理条例》可以参考,基金会资产投资相关法规仍有待完善。由于我国基金会资产投资不是很普遍,针对基金会投资的管理规定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不是很成熟,仍然存在许多漏洞,缺乏监控,再加之基金会内部控制的薄弱,让有心之人乘虚而入,无法保证基金会资产的安全。中国青年基金会的“希望工程违规投资”案就是如此,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易晓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数额巨大。

二、基金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受传统观念影响,投资意识薄弱

从数据分析,一般的教育基金会的投资额占基金会总资产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其他,一般私募基金会的投资比例也要比公募基金会要高。目前教育基金会投资规模最大的是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规模在2012年分别达到了20亿元和15亿元,2014年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31亿。据统计,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基金会有一定规模的投资,三分之二的基金会仍有一定数量的基金会处于零投资额的阶段。大多数基金会不愿意承担风险,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2.投资方式狭窄,投资效率低

由于基金会的性质主要是公益性,所以出于对基金会资产投资的安全性考虑,大多数基金会采取保守方式对资产进行投资,如银行存款、购买债券等方式。基金会在对外进行投资方面缺少经验,甚至有些基金会在此之前根本就没有对外投资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对于资金投资一直采取保守方式的原因之一。如舒伟红——中华少年儿童基金会的财务总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为了减少基金会在面对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资产缩水现象,他们开始选取对外进行投资的途径来对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但在选取投资方式时还是将保证资产的安全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中华少年儿童基金会的所作所为印证了上面的分析。我国对基金会投资于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的控制较为严格,基金会选择股票等投资比较少见。即使较少基金会会选择购买股票来实现为资产增值保值的目的,虽然投资股票的收益比较高,但其所存在的高风险使得许多基金会不会选择这一投资方式。2015年我国的股票市场出现大幅度的变动,还有前面2008年对于投资股票市场的基金会来说是黑色的一年:投资收益出现负值,公益资产大幅缩水。股票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变动幅度较大,风险较大,为了保证公益资产的安全,许多基金会不会将购买股票作为基金会资产投资的首先选择。甚至部分基金会根本不会去选择这一方式。

3.投资失败的频繁

由于缺乏理财的专业队伍,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也有不足,我国大多数基金会将其资产委托给证券公司来完成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这些做法有点盲目,这必将会产生投资风险。如:社保基金2011年交易类资产亏357亿,投资失利。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社保基金会投资运营总资产8689亿元,其中,直接投资资产为5042亿元,占58.03%;委托投资资产为3647亿元,占41.97%。2011年全年,全国社保基金的资产总额仅增长了122.1亿元,其投资收益率则从4.23%降低至0.85%,年均投资收益率则由9.17%下降至8.41%。其中股票部分的年均投资收益率则下降至18.61%。从比例来看,2011年全年,社保基金在股票和债券上的浮亏已经占到了整体收益的82.8%。而这一切,都受到2011年二级市场的大幅下跌影响。基金会将资产委托投资不仅仅说明了其缺乏专业投资人员及其机构的设立,同样会在无形中给基金会资产对外投资的风险加大,资产投资收益率无法保证,资产的对外投资与投资者的经验、资历、投资态度、投资分析等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基金会资产的对外投资不能盲目对外委托,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来提高资产的投资收益率。

4.投资监控存在漏洞

目前为止,我国基金会资产对外投资是发展所趋,基金会在对外投资时,必须经过理事会的审批通过,一般要求基金会内部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士进行管理,但从目前来看,基金会很少设有这样的机构,选择委托专门的投资机构管理。在投资期间,理事会对投资资金的流向、投资预期收益、可能发生的风险、投资稳定性等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根本无法掌握投资的信息,相关投资情况仅会在年度报告中有所体现。缺乏对基金会资产投资过程的监管,这必然使得基金会的投资效率低下,甚至是基金会资产的流失。

三、基金会资产投资管理建议

1.重视基金会资产投资,接受股权捐赠

《基金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实现基金的持续健康发展。基金会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基金会发展尤为重要,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通货膨胀、人民币的不断贬值等都会使基金会资产严重缩水,为了防止资产的缩水,基金会对外投资势在必行。我们应该改变传统观念,一味地依赖捐赠收入,应当重视基金会资产投资功能。股权捐赠也是基金会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途径,股权捐赠是未来基金会发展的方向。股权捐赠不仅可以拓展基金会资金来源渠道,增强基金会的活力,更关键的是其运作的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从投资的角度出发,适当合理的投资,获取高额回报,部分收益用于公益支出,剩余收益和本金继续投资,保证基金会拥有充足的资金。股权捐赠方式在西方比较普遍,而在中国起步比较晚。运用好这部分股权,可以给基金会带来很大的利益收入,如何运用好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2.完善基金会资产投资机制

目前我国基金会对自有资产和捐赠资产的日常管理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但在资产投资这部分的相关规定比较欠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基金会的不断壮大,为了能够保证基金会资金来源的稳定,基金会资产对外投资将会被社会公众所接受,并且是势在必行。为了提高资产投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金会要提高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如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投资战略,建立应对投资风险机制,风险分担措施等。不要盲目地将资产委托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进行投资,这会加大基金会资产投资的风险,基金会可以招聘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培养自己内部的专业人才,成立专门的机构,针对基金会资产的特行对基金会资产进行合理投资,降低投资风险到基金会可承受范围之内。

3.实行多元化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

基金会投资方式主要是将资产存放银行,但2015年以来,央行已连续四次降息,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降至1.75%,创历史最低水平。选择银行存款的投资形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基金会市场的需求,降准降息后基金会应调整理财策略,适当选择风险、收益与自身情况相匹配的金融资产配置。资本市场的投资产品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也是我们基金会的不错选择。可以借鉴一些投资管理较好的教育基金会的运行模式,特别是一些大学基金会,将资金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资金用于投资低风险的产品,如证券一级市场和债券;一部分资金用于投资捐赠资金的企业,特别是校友企业;最后一部分存放银行,可以保证一定的稳定的存款利息。

4.完善资产监督机制

基金会范文2

(一)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功能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应该实现三大功能:一是质量提高功能,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筹集资金,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二是奖励资助功能,按照章程或项目协议约定使用受捐赠资金,促进教育教学研究,资助补助教师学生;三是资产保值增值功能,通过专业的理财促使资金保值增值,吸引后续捐助,创建示范效应,体现资金价值。

(二)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架构

基金会的管理模式应该与学校的历史传统、机构设置状况等校情密切相关,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基金会管理条例》对于基金会制度的规定,借鉴国内外高校基金会的组织结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制定基金会章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基金会在高校事业发展中的经济杠杆作用。如浙江某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07年成立,注册资本400万元,法人为学校校级领导,基金会设有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秘书设在学校计划财务处,基金会财务委托学校财务管理,执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基金会的成立解决了学校以往各自为政、区分管理的闲散模式,实现了资金的统一管理,更好的盘活的捐赠资金,使学校的捐赠资金从募集、设立,到项目的评审和经费使用,有了统一的管理机构。同时,按照项目设帐的方式也使捐赠人能对捐赠款的使用和管理一目了然。

二、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分析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有两方面目标:一是能够可持续地对捐赠人负责,使之信任基金会,树立良好形象,使整个社会再分配过程更加和谐,让更多的机构、个人参与到社会捐赠中。二是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每一个项目、资金发挥出最大价值,实现基金会的目标。

(一)筹资管理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资金筹措计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选择目标、资源和完成计划的行动,可分为五部分:确立目标、分析环境、拟定可行方案、比较选择方案、细化方案制定执行程序。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是筹措资金目标的设置,筹措资金目标是基金会和捐赠者进行沟通的主要内容,理性的捐赠者会在对目标项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决策。一个好的目标项目会对捐赠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1.筹资的分类

根据资金来源分为社会捐赠、企业捐赠和校友捐赠;根据捐赠者是否限定捐赠用途,分为非限定性基金(不指定资金使用范围)和限定性基金(指定资金使用范围,如支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专项、师生国际交流专项等);根据受捐主体看,分为学校基金和学院基金;根据基金设立的性质,分为永久性基金(只使用利息或增值部分)和动本基金(动用基金本金)。

2.筹资的计划

一要确立筹资目标,让捐赠人明确资金的使用用途和未来能够达到的效益;二要设计好捐赠活动,搞好捐赠策划,使捐赠活动更好的贴近目标;三要发掘潜在的捐赠者,聚沙成塔,让更多的捐赠者加入到教育事业的;四要建立捐赠数据库,包括捐赠者数据库和项目执行数据库,及时跟踪项目执行情况,与捐赠者保持恰当的沟通,建立长久关系;五要建立捐赠的纪念及表彰,让社会了解教育发展基金,鼓励社会、个人、企业对教育事业的做出奉献。

3.筹资的营销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人们对高校教育基金会和高校捐赠不了解,这造成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募捐活动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美国大学基金会成功的募款经验往往源于其成功的营销手段。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也应当在募捐活动中应用营销原理,收集市场调研资料、进行市场细分,正确定位、适当安排营销组合,校长参与资金筹措计划是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筹措的有效环节。

(二)捐赠项目管理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项目管理,基金会通常会为每笔捐款设立一个捐赠项目,进行项目管理,类似于学校的科研项目管理。项目负责人对捐赠资金的具体使用负责,捐赠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要定期向基金会提交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汇报,并向捐赠者说明项目执行结果,取得的成效,做到运作公开透明,符合法律程序。

1.项目筹划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按照资金用途设立项目分类,如限定用途类项目(奖助学金、人才引进基金、教师培养基金等),建设类项目(校园基础建设、文化建设、学科建设等),非限定用途类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应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制定项目需求计划书和实施计划书,计划书不仅要包括基金会的权利义务、捐赠方和受益方的权利义务,更应该详细说明资金使用计划、受益对象、项目实施公开计划和成本预算等。募捐计划书应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的在基金会网站公布。

2.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落实项目计划书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成效。项目实施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财务管理。教育基金会应针对项目单独建账,类似于科研经费的管理,项目管理人员负责制,专款专用,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院系的积极性。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捐赠协议,对项目经费开支及预期成果,进行具体安排,报送计划书至基金会,基金会对项目的执行进行监督,保证捐款项目的使用效益。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程序,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资金审批应该明确权限,大额资金应由理事会来决议。

3.项目监督

公益活动获得社会信任基本条件是公开透明,高校教育基金会也是如此。对内,培养基金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提高法律意识,对专业岗位进行继续教育,有条件进行国内外交流及培训。对外,严格按照捐赠协议支出经费,基金申请时就细化用途,从源头上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资金拨付后的最终使用结果予以追踪检查,从实际效果实现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管理。公开基金的使用情况,重点需要公开的资料包括:项目实施计划书、教育基金会年度工作报告、募捐收入明细单、受益单位和个人情况、受益单位和个人对资金的实时使用状况和基金会各项支出明细等。

(三)收支管理

1.收入管理

捐赠收入、投资收益为基金会主要收入。捐赠的货币以人民币为本位币,会计摘要体现捐赠方名称和用途,根据捐赠协议进行项目立项,限定用途的项目独立立项,非限定用途的项目按照使用对象统一立项,捐赠物资应建立物资管理办公室,专人管理并建立财务账和实物账。基金会当年实现的收入反映了基金会的募集资金实力,基金会的收入构成包括政府拨款收入、其他收入和捐赠收入。政府拨款收入为政府对基金会发展的支持程度,其他收入反映了基金会利用资金创造收入的能力,捐赠收入反映了基金会吸收捐赠的水平和学校营销的水平。分析基金会的收入构成,能够有效测评基金会的经营状况和对资金的依赖程度,基金会收入与社会捐赠、赞助者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该高校基金会没有政府拨款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项目管理收入和投资收益,捐赠收入主要是社会捐赠。经过2年的大力宣传,该校校友捐赠迅猛发展,2011年及2012年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215.43%,214.36%,捐赠收入增长幅度大于两倍,其他收入在整个收入中的占比逐年减少,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

2.支出管理

公益事业支出为基金会的主要支出。基金会的支出标准应该遵守《基金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即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比例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在基金利息中开支,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该校基金会支出情况如下表,2010~2012年工资福利、行政办公、公益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的情况。其中基金会的工资福利及行政费用支出合计不到总支出的2%,远低于条例规定,首先说明基金会管理严格,行政支出控制严谨,但同时也说明这些指标控制得好得益于基金会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编制在学校校友办和计划财务处,工资福利费由学校承担,基金会未支付这一部分费用;其次,该校基金会现有合同工1名,退休返聘教师3名,目的在于联系校友,仅能维持基金会的日常运营,对基金会的长期发展确是无利的;最后基金会的一部分行政经费由学校设立的项目承担了。筹资费用减少而筹资收入的增加,表明极大多数筹资收入是由校友捐赠的,原因是依赖校友捐赠的项目筹资费用较低,而依赖社会捐赠或校企合作的筹资费用较高。公益性支出主要指奖助学金、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等的支出最大,超过95%,说明捐赠惠及人比较多,学科的创新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捐赠资金的支持。

(四)基金的保值增值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保证捐赠资产的保值增值。基金运作后扣除风险金、证券交易相关费用、印花税等余额为基金增值的金额,一般自动增加到原基金项目中;对于特定项目的受托理财,其净收益应为该特定项目的投资收益。具体而言,高校教育基金会作为非营利组织进行投资活动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安全低风险,二是有一定的投资回报率,三是保证基金的增值。在确定投资策略时,还要具体考虑投资目标、投资期限、风险极限、要求的回报率、要求的流动性、支出原则、须签订的契约和法规的限制等问题。国内外高校基金会成功的理财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由理财公司和经理对资产进行评估,根据风险拆分为不同的投资方式,股市基金、债券及存款各占一定的比例,确保收益较高且本金安全;二是与企业进行合作,一般主要是校友企业或捐赠人企业,通过将捐赠款项转化为企业的股本,从而保证长远的收益。如该校基金会由于留存的资金较多,基金会沉淀的资金由学校财务统一运作,除了收取银行存款利息外,2008年,基金会转借7000万元给学校用于基建,按6%的年利率收取利息,这样既解决了学校流动资金的短缺,又实现了基金会资金的增值保值。

(五)基金会捐赠激励

2009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浙江省财政厅、教育厅制定了《省属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中央级、省部级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实行配比资金,实行奖励补助。这一举措,调动了高校和捐赠者的积极性,广泛吸引社会资源向高校输入。“财政配比”政策,对鼓励高校发展思路,开拓渠道争取社会的支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引导社会力量关注、支持大学教育,促进社会捐助风尚的形成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对发挥捐赠资金推进高校事业建设有重大推动作用,该高校基金会2012年获得省财政捐赠配比资金7221.88万元。同时,高校基金会的捐赠免税资格,使得向学校捐赠的自然人或法人均可获得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开具的《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享受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资格。

三、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完善建议

(一)管理模式需要改进

基金会的管理模式以行政管理型为主,高校基金会人员兼岗居多,人员配置水平低,基金会法人一般由副校长级领导兼任,具体工作人员一般由校友办和财务处人员兼任,既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基金会工作的对外宣传。因此,应该建立专人管理基金会,专人筹划安排资金,严谨管理收支,这样资金使用效率才能提高。

(二)会计核算体系需要完善

高校基金会适用的会计制度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高校财务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差异很大。例如基金会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收入应当区分为非限定性收入和限定性收入,应分用途、分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接受捐赠资产是基金会需重点核算的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关系到后续成本的计量,固定资产要求计提折旧,支出应区分项目单独核算。同时,高校基金会应独立核算,严格区分基金会财务和学校财务的界限,合理控制支出总额,真实反映成本信息,避免学校成本在基金会中开支。

(三)业绩评价需要健全

基金会项目评价应该实现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基金会内部各项目间可实现评比,各个基金会同类项目之间可比。目前比较成熟的做法是层次分析法,将包含的指标因数分为三层,即目标层、指标层和因素层,将各种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具体步骤为:将目标层总分定为100分,再根据评价指标层和指标因素层的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给与一定权重,最后给指标因素层的各个因素进行打分。在实行项目绩效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对指标因素层的评价指标进行修订,也可以根据本单位之前的评比情况,对评价指标层和指标因素层的各权重做出调整。

(四)教育捐赠文化需要弘扬

价值文化是推动高等教育捐赠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要推进高等教育捐赠事业必须重新建构教育慈善事业的价值体系,弘扬教育捐赠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的文化传统,充分吸收和利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资源。积极弘扬儒家思想等文化中有益于慈善事业的价值精华,营造一个宽松、亲切、温暖的氛围,把校友、学生、老师,家长对学校的热爱转化为投资学校快速发展的思想动力。

四、结语

基金会范文3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爱国华侨、港澳同胞设置基金对我国教育进行捐赠,如邵逸夫、包玉刚教育基金等。暨南大学于1986年成立教育基金会,处于时间绝对领先地位,但大学教育基金会并未迅猛发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别于1994年、1995年成立教育基金会,标志着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7月底,在国家民政系统正式注册的大学教育基金会近300家,“985”高校全部成立了教育基金会。

二、中美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能力比较分析

我国高校2003年-2011年接受社会捐赠收入总额和社会捐赠收入占办学经费总额的比重,其中接受社会捐赠收入总额为244.34亿元,占办学经费比重为0.69%。表2显示,2000-2011年,美国高校教育捐赠总额为2972亿美元。有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6月30日,美国高校捐赠资金总额市值为4160亿美元。校友捐赠是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主渠道,我国高校校友捐赠相对于美国仍有很大差距。分析上述数据,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能力相对不足。

三、美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成功因素分析

(一)美国社会捐赠和助学的文化传统。

美国每年有上千亿美元捐款,绝大部分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哈佛大学的产生和捐赠助学有直接关系。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也由捐赠产生,斯坦福大学建立源自19世纪80年代参议员李兰德•斯坦福的捐资,耶鲁大学前身耶鲁学院校名确立与伊莱休•耶鲁的捐赠直接相关,康奈尔大学因企业家埃兹拉•康奈尔捐赠而成立。在美国,因捐赠而成立的私立大学比比皆是,私立大学占到大学总数70%左右。美国公立大学办学经费中,社会捐赠经费能占到20%左右,私立学校这个比例更大。康奈尔大学发起的“CornellNow”大型专项募捐活动,截止2013年6月30日共筹集到了42亿美元,有超过5.1万人认捐,校友捐赠率接近33%。

(二)美国完善的法律制度环境。

《统一普通信托基金法》、《美国非营利法人示范法》、《美国慈善捐赠法》等,为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和捐赠活动提供了有利法律制度环境,明确了大学教育基金会工作流程,使之更容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美国明确、规范而力度较大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大学教育基金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力量。美国的大学教育基金会可以申请获取免税资格。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也通过税法规定,纳税人向非营利性私立大学捐赠,应缴所得税额可以扣减一定比例,个人捐赠的所得税税前扣除比例一般为50%,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比例为10%。

(三)自身努力和准确定位。

美国高校大学教育基金会机构设置十分完善,有一批专业劝募队伍,很多志愿者和知名人士参与其中。美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最高层聘请学校领导专人负责,基金会下设各职能部门则有一批专门工作人员,如佛罗里达大学设有18个部门、专职人员174人等。美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大多采用矩阵式(网络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非常重视院系、附属单位作用。在美国,筹资能力是高校校长的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很多校长便将自己的工作成功之处定位为“平衡预算”,对劝募有着极大的热情。校友是美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进行劝募的重要对象,其捐款几乎达到基金会筹资总量的1/4,甚至更多。美国高校重视对校友资源的挖掘,从入校、学习、毕业到毕业后都进行爱校情感教育。美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接受募捐的形式包括现金、有价证券、设备等,注重信息及时披露和公开,尊重捐赠人捐赠意愿等。

四、提高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能力策略

资金筹集不顺畅是制约我国教育基金会发展的首要环节,行政性管理模式是制约发展的基础要素,资金管理投资机制不健全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整合法律规章制度,落实和完善税收减免制度。

目前,涉及教育捐赠减免税的国家法律规定主要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以及和企业、外资企业、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法律规定。具体说,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基金会的存款利息免缴企业所得税;企业用于公益和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以内的部分,免缴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性质以外的捐赠,全部免缴企业所得税;个人捐赠额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免缴个人收入所得税;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物资,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关税;社会团体(包括基金会)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契税等。规定的内容基本明确,但缺乏可操作性,需要简化申请减免税的程序,形成减免税的大环境。

(二)加强国民教育,弘扬尊师重教和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

我国自古有尊师重教、乐善好施的传统。“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民族传统已深深融进国民的血液和性格。但从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接收社会捐赠情况看,这种传统没能很好加以弘扬,仍需要国家和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教育。

(三)加强基金会规范管理,建立捐赠信息及时公开和披露制度。

有学者对我国15个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成立时间、管理部门、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及人员配备等进行了列表说明,指出当前我国很多大学教育基金会出于行政管理型和市场运作型,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不健全。在增强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能力的同时,必须得加强基金会的规范管理,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市场定位、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规范,进而形成体系,广开捐赠渠道和捐赠途径,此外,必须建立捐赠信息及时公开和披露制度,让关注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的人们知道基金会的进展,让对基金会进行捐赠的人们增加对基金会的信任。

(四)重视对基金会劝募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目前,我国大学基金会的人员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对充足一些之外,其余专职人员都极其有限,满足不了日常需要,尤其是专业的劝募人员缺乏。结合对美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成功的捐赠案例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劝募人员专兼职结合,其中不乏高校领导和社会上的知名成功人士,此外,这些劝募人员要接受一定的培训,形成专业的劝募技能。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应吸收这种经验,重新组织自己的劝募队伍,并加强对其的培训和管理,使之像一把“尖刀”一样在劝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五)树立高校品牌效应,充分培养和利用校友资源。

基金会范文4

关键词:保护;传承;发展

一、前言

辉煌璀璨的中华文明,留给后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化样本,能引起中华儿女关于金陵文化共鸣的也许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也许是被鲁迅称为“明末清初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绩”的《十竹斋笺谱》,也许是一条传承历史记忆的千年古巷创意样本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更或是文化气息浓郁的“世界文学之都”、光影璀璨的“青奥艺术灯会”、回首六朝往事的“《南京传》”等。怎样把这些散落而又璀璨的文化遗珠串联起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对文化品牌进行培育、传播和共享,让这些金陵文化IP拥有持续的生长力和生命力,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通过“南京礼物2028”城市文化公益行动给出了答案,探索出一条属于南京特色的文化艺术发展之路,给全国范围内开展文化IP保护传承和培育共享工作提供了示范。

二、匠心创意•承继文脉——“礼”

(一)“南京礼物2028”的历史渊源

根据被誉为“中国地方志鼻祖”的《越绝书》记载:公元前472年,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南京自此正式建城。2028年,南京将迎来建城2500周年的高光时刻,以“保护、传承、发展南京历史文化”为使命的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借此契机,发起了一次文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探索——在未来十年,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将每年牵头挖掘、培育、孵化十件形式不限的城市礼物;到2028年,用100件礼物,献给南京建城2500周年。而这些孕育礼物的持续性努力会在未来10年中,持续发酵,成为南京城市文化传承保护的中坚力量,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

(二)“南京礼物2028”的选择标准

“南京礼物2028”是一件不拘泥于具体形式的“礼物”,它诞生于当年度的南京,从城市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力量。它可以是一个称号,一栋建筑,一个空间,一个活动,一件作品,一叶风景,一道美食,抑或是一本书……它具有创意和活力,可以让南京市民感受、分享,体验到更多美好。它可能是一个项目的成果,也可能是一个公益的延续,抑或是一次艺术的创作。礼物的选择按照五大标准进行评判:一是文化性,根植南京城市文化;二是引领性,具有引领性的价值观导向;三是创造性,新鲜有趣,具有创造性的活力;四是共享性,能够让更多市民一起分享、受益,获得满足;五是持续性,面向未来,接续奋进,具有生长的力量。

(三)“南京礼物2028”的重要意义

通过十年不懈的发掘和孵化、扶持,最后产生的100个金陵文化IP是“南京礼物2028”城市文化公益行动献礼南京建城2500年的厚礼。“南京礼物2028”是前人智慧的积淀,也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展示了南京这所城市的文化风貌。南京礼物2028根植于城市文化,引领价值导向,让市民充满获得感,拥有面向未来的自信和勇气。

三、评委参与•民众互动——“据”

“南京礼物2028”城市文化公益行动2019年第一季,采用了“点面结合”的选拔机制:由组委会秘书处、举荐机构、影响力的个人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广泛征集礼物候选名单,形成当年度礼物收录备选名单,再由十位“老中青三代”行业领军人士组成的“跨界”专家评审团,一起选评并形成确定收录的最终十件礼物。可以说,他们是“南京礼物2028”参与者、亲历者,也是重要的支持者、见证者。

(一)让评委加入“南京礼物2028”评选活动中

“南京礼物2028”采用举荐+评审的方式,经由两轮评选确定。在第一轮活动中采取举荐提名制。分别由社会团体、机构组织、院校企业等团体以举荐团名义举荐。在第一轮活动中,主办方收到来自江苏省欧美同学会、南京公共外交协会、群学书院等30多个社会组织和许多热心市民的数百份举荐。在第二轮活动中采用专家评审制,根据条件进行评审。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邀请了十位代表性人士、行业意见领袖组成评审团,10位专家评审团成员,包括大学校长,知名音乐人,知名主持人等。他们分别来自文化领域、教育领域、艺术领域、科技领域、产业领域、传媒领域等,同时他们也代表不同年龄阶段的视野。

(二)让民众参与到“南京礼物2028”传承互动中

“南京礼物2028”城市文化公益行动还将发起面向公众的活动。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会利用校友平台,宣传城市文化,发起“回望•守望•展望”南京礼物2028校际主题活动;南京名人馆将设立城市礼物馆,展示获选的100件南京礼物;组委会每年还将举办“对话10×10”文化公益论坛•公益之夜活动。同步进行的“2028我的愿景”公益项目,将打通与市民互动交流的渠道,助力南京文化新IP100打造行动,以公益众筹方式汇聚社会力量,推动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组委会还会相继对城市文创宣传品进行开发与生产活动。比如,以南京礼物已推荐入选的“复刻的十竹斋笺谱”“99件源流展”为例,会开发十竹斋信笺本套盒,瓷瓶系列明信片套装,瓦当明星片套装等系列产品。这些定制的文创产品不仅是主办方官方宣传品,也是城市之礼,会相继投放到南京设计廊门店进行全线销售。同步开启的“1元捐赠计划”,即每成功交易一套十竹斋信笺本套盒,都将作为该项目可持续基金捐赠给基金会1元,让项目具有“自我造血”能力,以及拥有持续生长的力量。

四、舆论造势•繁衍生长——“使命”与“未来”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南京礼物2028”城市文化公益行动在2019年度评选过程中,共进行了两场线下活动,分别是2019年12月5日的新闻会活动,及2019年12月28日的颁奖典礼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造势,提高此次公益活动的影响力。

(一)概念性设计

为了提升公益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主办方前期进行海报设计,确定1款海报样式并在此基础上作了9款“礼物”的延展海报,用于社会宣传投放。制作电子长图,12屏长图解释了“南京礼物2028”城市文化公益行动的背景、标准、机制、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用于新闻会后的新媒体传播。以及对主画面页和10份入选礼物画面页作了优化设计等工作,前期的平面设计工作为公益活动的举办提供了丰富的宣传素材库。

(二)短视频阐述

为了配合宣传,主办方制作了各种融入当下最潮流,最时尚的短视频元素,分别用于会开场暖场播放,短视频宣传传播,颁奖典礼开场播放,颁奖评委等内容的宣传。让宣传文化样本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呈现,用鲜活时尚的画面营造愉快向上的活动氛围。

(三)多矩阵传播

主办方充分利用媒体矩形方阵,调动全媒体平台进行舆论造势。根据百度收录的部分重点报道来看,关于“南京礼物2028”的报道内容累计百余篇,从整体而言,覆盖了纸媒、PC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媒体流量端。根据百度关键词监控数据显示,累计受众达2000万人。

(四)项目的可延展性

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在未来将继续以“南京礼物2028”城市文化公益行动为载体,对金陵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探索和挖掘文化内涵,并通过嫁接“南京秦淮灯会”“南京创新周”“中国南京周”“南京创意设计周”“南京森林音乐节”等各种文化形式的城市级活动的方式,实际参与到金陵文化宣传和保护中,以金陵文化传承创新为支撑推动南京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天下文枢、千年文脉,文学融入城市的肌理血脉。用文化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探索还将持续。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将在跨越十年的“南京礼物2028”城市文化公益行动中,继续保护和传承金陵文化,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会持续践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探索出一条拥有南京特色的文化运营模式,为全国范围内开展文化IP保护传承和培育共享工作展示先锋模范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思齐.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J].中州学刊,2017(05):179.

基金会范文5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会计核算;问题;建议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当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社保基金会计核算直接关系到整个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势态迅猛,参保人群逐渐扩大,要想维持社会保障基金的稳定发展,则必须要加强管理,立足于根本,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对一系列限制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根本上有效降低风险,消除隐患,优化整体结构,构建更加全面的保障机制。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社保基金是指社会大众或者各个单位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用,其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及工作,更加关注群众的满足感以及信任感。关于社保基金方面的各种问题,都需要接受有关部门地审计与监督。

(二)特点。与其他财政基金相比,社保基金有着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①明显性,国家法律法规是其最为根本的保障,根据政策规定要求相关人员以及单位缴纳一定的标准费用。对具体的缴纳数额、方式等展开分析,并实现进一步的优化。②保值增值性,主要是指经过细致且全面的分析,能够准确界定社会保障基金的专用途径,与此同时在确保其安全使用的前提下,使得社保基金收支平衡。③指定性,社保基金中包含不同的类别,对应失业、养老等各种保障。

二、社会保障基金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优化配置社会保障资源。尽管近几年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渐扩大,受众人群越来越广泛,同时险种也在逐步增加,但却仍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且与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差异,形成一定的对立矛盾。应当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确保资源的覆盖范围,切实发挥出实际优势与作用,是目前社会保障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分析,可将专业职能作用凸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有利于统一社保基金会计管理。新时代背景下,各项政策文件的与实施,促使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也使得险种逐步增加。但目前针对会计核算,建设力度相对不足,并没有形成统一。部分地区社保基金管理以及会计核算有着明显缺陷,迫切需要完善与改进。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不同险种相同部分的统一与规范,提高核算效率以及质量。另一方面可确保核算结果能够直接反映出社保基金实际的运行与发展情况,并实现社保基金管理效率地提升。

(三)有利于实现社保资金高效运用。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以及信任感日益增加。近几年,一系列针对社保基金管理的政策文件陆续颁布,体现着国家对社保基金的重视,也是发挥社会资金实际效用的理想途径。另外,现如今社保基金实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扩充,各项政策的落实使得社保资源规模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也促使着社保资金的高效运用。在此过程中,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发挥的积极推进作用不可忽视,可将资本运作活动直接、准确地反映出来,进一步加强了监督以及管理,确保社会资源的最佳效果[1]。

三、社会保障基金会计核算现存问题分析

(一)会计核算方法薄弱。新形势下,社会保障基金会计核算体系逐渐完善,相应的程序也更加规范,各程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障业务也得以延伸与拓展,受众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会计核算方法较为薄弱,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致使一些违规行为不能被严格约束,造成一定的隐患。

(二)会计核算标准不统一。尽管如今各项制度逐渐完善,但因社保基金本身特性,在会计核算标准方面还存在着不统一的问题。不同保险类别以及制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运用的核算方式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综合性管理。

(三)制度体系有待完善。随着社保体系的持续完善,与之相应的各项制度也越来越严格,制度体系正在不断改进[2]。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的职能部门只注重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未能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制度体系,难以实现实时监督与跟踪,且不能准确把握社会保障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安于现状,并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导致会计核算与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四)会计信息披露不彻底。当前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当中,对一系列应该披露的项目、财务信息等都没有一个足够明确且完善的规定,这种情况下有的地区会计信息披露差异性较大。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既有制度缺陷,也有流程不规范问题,同时也直接反映出如今实现透明化、标准化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的必要性。

(五)基金负债信息记录不全。现收现付制是如今社保基金会计核算最为主要的方法之一。但一般情况下,现收现付制能够提供的信息并不具有全面性,设置会缺失必要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则难以实现准确且全方位的记录与分析。现有会计核算制度下,相关部门难以精准掌握负债信息,这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隐性债务”,若是未能进行针对性地改进与完善,此项问题必然会更加突出[3]。

四、社会保障基金会计核算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重视社保基金管理。现行社会保障基金中,一些同类的会计科目已经进行了合并,使得收支核算的准确性以及效率有所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应当在现有制度体系的基础之上进行优化调整,采取更加适宜且有效的措施。从本质上分析,社保基金具有公共性、服务性特点,因此可将其会计核算向政府会计核算对齐,主动借鉴先进的会计核算模式,为实现统一编制预算提供良好条件。另外,对管理人员来说,应当着重强调内部控制管理,实现职责分离,加强内部沟通以及互相监督,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社保基金管理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二)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是提升社保基金核算水平的必要前提。新形势下,相关单位应充分把握目前会计核算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问题出发,建立一个更加统一、更加全面的会计核算制度。首先,抓住会计核算本身特点,对与社会保障基金有关的部门进行统一协调,优化现有的制度体系。其次,针对核算流程、记账方法等,需要形成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以制度来约束实际行为,同时还应将不同会计科目所用的核算制度进行统一,从根本上避免不同的会计科目出现明显的差异[4]。再次,细致阅读国家相关政策,重点关注一些被合并的会计科目,并结合实际展开深入分析,提升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最终实现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的目的。健全制度体系需要各部门的相互协调与沟通,根据实际所需,引入更完善的核算体系,使各项制度、准则越来越规范。

(三)基金负债信息详尽记录。目前,会计核算对现收现付制的依赖程度较高,这种情况下所获得的信息不是很全面,且无法将其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此时极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对基金负债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具体做法如下:①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将其与现收现付制进行整合,逐渐形成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完整的核算体系,将两者的优势共同发挥出来,充分挖掘“隐性债务”,防止出现信息丢失,将准确且全面的负债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②将一系列内外影响因素考虑到位,现如今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十分明显,未来领取社保的人群必然高于新缴纳社保的人群,因此需要重点考虑人口结构变化,把握隐性账务问题,加强管理与控制,继而确保各项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四)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保障社保基金的长远发展,相关工作人员要立足于问题实际,从多个角度出发展开深度分析,不断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首先,规范现有的核算制度,对整个流程中需要披露的项目、环节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再优化一系列相关规定,使得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可靠、更加真实,有效保障待遇公平[5]。其次,相关部门应当提升自身的透明度,定期展开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严格遵循相关制度,确保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将各项数据信息逐一呈现出来,同时改善现有的形式。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季度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第一时间了解有关社保基金的相关信息,借助这种方式有效防止信息造假等问题,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五、结语

新形势下,完善社会保障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已然成为社保基金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确保社保体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现阶段应当充分把握会计核算制度现存问题,从加强重视社保基金管理、基金负债信息详尽记录等多个方面做起,探索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优化组织结构以及制度体系框架,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序推进,从而进一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吉玖男,王海民.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的发展探析[J].农场经济管理,2019(11):38-40.

[2]王芹.试论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基础[J].经济研究导刊,2019(25):107-108.

[3]安丽.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会计核算制度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5):174.

[4]沈锋林.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7(10):60+62.

基金会范文6

关键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个性化服务;会计核算;信息披露

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成为市场中的热门选项,特别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高收益属性,引来无数投资者的关注和重视。同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性以及私募领域客观存在的问题,也逐步走向社会大众面前,特别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会计核算模式,都成为行业争议的焦点和议题,引发一系列的谈论和关注。

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的基本概述

近年来,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在2018年、2019年,数倍的营收收益,已经成功在金融市场中得到广泛的支持,同时其市场规模也实现了成倍的增长。但是,随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对应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工作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面向特定的群体进行投资资金的有效募集,同时对资金募集的数量以及资金募集的标准进行设定。通常,资金募集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根据资金募集的程度和规模,委托符合相关资质的金融机构签订有效的委托合同,确保资金的有序募集,其二,采用公司集合的募集形式,将私募基金以股份制的形式开展资金募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以公司形式的募集资金,需要确保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私募基金的经营内容,保障公司经营手续的有效和健全。通常,采用第二种形式的募集方式,是当前市场中的主流形式,对应的会计核算工作也相对健全,能够规避一些中小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客观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受资金募集方式的影响,导致不少核心流程存在不规范以及不合理等问题,引发一系列的连锁问题。

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制度缺乏统一的标准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建立,虽然受到国家金融机关以及管控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但是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信息渠道单一以及披露内容有限,大多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会计核算制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受私募基金的性质影响,其经营数据以及会计核算内容,都或多或者设定了保密界限,普通投资者以及国家监管部门无法随时随地掌握相应的信息,导致会计核算制度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和管控问题,另一方面,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经营模式大多属于小规模的管理架构,其会计核算的主要成员未能践行标准化的会计管理制度,同时会计核算工作中极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管理策略,导致在基金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核算数据混乱以及核算内容模糊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大多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对于会计核算的制度了解程度有限,所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工作会降低对应的标准,缩减相应的流程,引发一系列的会计核算管理问题。

(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存在模糊性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会计核算,其信息披露的内容大多属于定论性内容,未能详细说明数据的来源以及数据的计算过程,导致会计核算的数据失真。大部分的基金投资者,缺乏会计领域的基础知识,无法辨别和分析会计核算的主要信息,更加无法进行信息数据的研究和检验,导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披露的信息无法得到投资者的信任。当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盈利颇丰时,大多数的投资者未能关注基金的会计核算内容,其盈利成效会掩盖信息数据的真伪,导致基金经营问题未能及时发现,而当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营亏损时,大部分的投资者会关注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的主要信息,并对日常经营数据进行质疑和询问,影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正常运营。由此可见,无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否存在盈利,都需要确保信息披露数据清晰,为广大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体系,保障相关资金的安全和稳定。但是,当前金融领域当中,不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信息披露信息单一,会计核算工作未能发挥出应用的功能和价值,导致在后续的经营过程中,埋下大量的隐患和问题,干扰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稳定运营。

(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无法反映基金的运行情况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工作,无法反映基金的运营情况时,必然会引发投资者的担忧和顾虑。首先,作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其会计核算工作未能反映基金的经营情况,必然会触碰基金投资者的逆鳞,影响基金后续经营工作,特别是对于谨慎性较高的投资者,会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生一定的担忧和疑虑,加重了基金募集以及基金运营的风险。其次,作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相关数据的披露仅反映基金的经营结果,会导致基金的盈利或者亏损存在一定的调试空间,影响基金在市场的综合信誉。以基金的亏损问题为例,作为投资者,无法根据会计核算工作掌握基金的亏损根源,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甚至会导致后续的募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引发私募基金的经营问题。最后,作为会计核算工作,其相关数据的生成和总结,未能详细解释各项数据的根源,会导致市场对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存疑,甚至会加重基金的赎回,引发一连贯的挤兑风险。众所周知,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让所有投资者都能够建立更加深层次的信任和支持,当信息数据无法反映基金的经营情况,必然迎来市场的强烈反噬,引发新的市场经营危机[1]。

(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监管方式单一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渠道过于单一,导致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无法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必要的强化和监管。通常,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经营企业规模较小,对应的管控组织大多采用垂直管理模式,其监管成效受企业领导人以及会计人员的影响较大,甚至无法对管理举措进行升级和优化,进而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出现大量的漏洞和问题。作为国家监督管理机构以及管控部门,大多无法直接介入到公司的日常经营日程中,导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监管工作存在一定的真空地带,无法进行根源性的管控和监督,引发市场投资人的疑虑和担忧。作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监管体系进行升级和优化,严格按照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和开展,保障投资人的根本利益和核心权益[2]。

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构建标准化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构建标准化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能够实现对现有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有效管控和梳理。首先,作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需要创建统一化的会计核算管理规章,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下,不断提升会计核算管理的基本水平,严防“家庭式、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降低其潜在的会计核算风险。同时,无规矩不成方圆,需要利用标准化的管控逻辑,保障投资者资金的安全,利用会计核算的标准管理制度,优化现有的会计工作,强化具体的管控要求和管控路径,在企业内容形成会计核算科学管理的良好氛围,从上至下依次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标准化的应用流程,减少或者规避传统经营模式中的问题。其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公募基金的会计核算工作虽然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日常经营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会受到国家相关机关的监督和管理,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管理能力,需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强化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思路,保障各项数据的计算和生成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所有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以及高质量的经营管理模式。最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经营水平也需要不断进行升级和优化,特别是对于当前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推陈出新,为广大投资者递交满意的答卷[3]。

(二)提高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的透明度

作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其投资名目、投资类别、投资明细等一系列数据,需要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清晰的数据列表,并且保障每一项数据都有据可查。不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会计管理人员,为了方便会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可能受企业经营者的授意,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缺少了核心数据的来源,导致投资者心中产生一定的疑虑和担忧。因此,增加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工作的透明度,成为当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重要问题。投资数据多、核算内容复杂,都不能影响会计数据的及时披露,需要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投资环境,并且为各项资金的使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保障,能够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会计核算透明度不足带来的影响,能够为投资者的资金安全问题进行企业会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能够实现各项会计核算数据的有效和精准。不仅如此,作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虽然大量会计核算数据的披露,可能会影响基金的布局和经营,但是能够在广大的金融市场领域中,收获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和支持,增加企业在市场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助力企业未来基金募集工作的便捷和高效[4]。

(三)详细记录基金运行的各项数据

由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经营过程中,每天都可能会产生海量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的生成加重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特别是对于会计核算,会接连引发一系列的关联问题,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因此,不少基金的会计核算工作未能将基金的所有经营数据进行说明和记录,也是当前基金工作普遍面临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会计管理软件的升级和革新,已经可以对相关工作快速处理,能够极大降低会计人员开展相关核算工作的压力和负担,特别是对于数据多样化的基金企业,能够实现对经营数据的快速捕捉,降低人工核算的流程,实现对经营数据的便捷化管理。但是,作为会计核算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技能水平,特别是对于软件系统的了解和认识,需要进行阶段性的升级和优化,能够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展便捷化会计核算办公,降低人工核算的难度和压力,提升对应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并为所有投资者提供全面性的基金经营数据,减少广大投资者的担忧和顾虑[5]。

(四)增加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方式

作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其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建立多种渠道监管方式,从而保障基金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需要注意的是,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主要是指基金的股权投资方式,大多是利用增资扩股或者股份转让的形式实施,基于特定的投资人群进行发售和推广。由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存在明显的差异,与公募基金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费用以及运营风险,都会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体现,也是当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普遍面临的根本问题。因此,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亏损、清退等问题,都加重了投资者对基金的担忧和困扰,其产生的时间成本以及管控成本,都需要在投资前进行有效的说明,并利用会计核算工作,为投资者进行风险控制。由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的企业,经营效果显著或者成功实现上市,会为投资者带来数十倍的收益和价值,进而导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和喜爱,甚至在某些领域中,设置了极高的投资门槛。而会计核算工作,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稳定运行,给予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六要素为例,需要在资产、负债、所有权、收入、费用、利润等环节中进行有效调节,保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营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同时对基金账户的申购和赎回进行审查和分析,明确各项具体的工作,强化资金的核算力度和核算精度,分析每一项费用的产生,为广大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保驾护航。由此可见,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需要切实有效的监管举措,才能够保障相关资金的安全。除国家相关部门以及监管机构之外,还需要结合行业协会、个人举报、组织检查等一系列方式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从组织内到组织外,构建多种的监管策略,既要维系基金公司日常工作的稳定,同时还要对广大的投资人员负责,将会计核算工作与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融合,保障行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对基金公司会计核算工作切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惩罚和管理,防止同类问题的扩散,降低行业违法问题的影响,加重会计核算的违法成本,实现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相关公司的科学监管。监管渠道的增加,以及监管手段的应用,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违法现象,并且还能够在行业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助推企业在金融领域中的蓬勃发展,保障各位投资者的核心利益,实现金融投资市场的长久繁荣。

结语

基金会范文7

新加坡设立成人教育基金是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思路和新方法,它极大地调动了公民参与成人教育学习和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新加坡政府所建立的成人教育基金不仅包括促进技能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金,而且包括教育训练和社会关怀等方面的基金,这些都为推动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提升成人教育质量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公民社会;新加坡;成人教育基金

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追求教育公平理想的重要途径。随着近年来终身教育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实行,成人教育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于不同国家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不同,对成人教育发展拥有不同的见解,同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去推进成人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新加坡对于成人教育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加坡对于成人教育的发展策略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和借鉴,尤其是新加坡设立成人教育基金的策略为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新加坡成人教育经费的来源

在新加坡政府财政拨款、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是其成人教育发展经费的主要来源,故而使得新加坡成人教育采取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投资教育模式。例如,新加坡中央政府每年会拨出一大笔的资金给生产力局和工业职业培训局用作成人教育和职工培训。新加坡政府部门则将该部分资金用于成人教育资金设立,同时政府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对资金进行管理,由其负责成人教育各项经费的支出。比如,新加坡生产力管理局负责成人教育技能发展基金的使用,并且其自身要为成人教育提供30%左右的训练补助资金;新加坡职工培训机构技能发展中心,需要从经济发展管理局和生产力与标准管理局获取充足的成人教育发展基金,从而帮助就业较困难的工人获取培训和再教育机会;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人力资源部和生产力与标准管理局联合起来,负责成人教育部分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为新加坡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提供设备支持,从而确保成人教育培训顺利开展,提升成人教育培训质量。[1]

二、新加坡设立成人教育基金的类别

新加坡对于公民的在职培训非常重视,并将职工在职培训纳入成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新加坡政府明确规定企业在职员工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成人教育培训,在制定这些强制措施的同时,新加坡政府还设立了各种基金,在教育经费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新加坡设立的成人教育基金种类繁多,各具特点,满足了各类人群的发展需要,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成人教育技能发展基金

新加坡政府花费大量资金设立了成人教育技能发展中心,针对一般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进而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比如,新加坡红山技能发展中心就是政府开设的首个职工技能培训机构,不仅投入了1550万新加坡元维持机构的发展,而且设立了成人教育技能发展基金。此外,1979年新加坡政府明确规定企业要设立成人教育技能发展基金,用于技能水平和工资收入较低企业员工的在职教育培训。从1979年10月,新加坡企业逐渐为工资收入低于750元的职工缴纳1%—4%的技能发展基金,并且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来调整基金缴纳的比例。[2]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加大了对成人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还制定了多种多样的鼓励政策,积极鼓励员工参与成人教育的相关培训,其中训练资助计划的实施是成人教育培训的重要目的,参加培训的员工不但可以不必缴纳培训学习的费用,而且工资照发,参与培训的费用由雇主和技能发展基金各自承担一半,新加坡政府也会根据培训情况的不同,为某个特定技能培训或职工提供30%—70%不等的教育资助,用于职工的工资补助,其不足的部分由雇主承担。为了鼓励企业在职员工和企业雇主积极参与成人教育培训,实现成人教育的发展目标,新加坡政府还在不断调整技能发展基金的培训补助,为其提供各种经济援助。

2.终身学习基金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各个国家也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来推进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发展,成人大学生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成人教育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新加坡政府不仅注重强调终身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专门抽出大量资金设立成人教育终身学习发展基金,这项基金除了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之外,还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公益资金。[3]新加坡政府在1990年颁布的新工资法中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将在职员工工资收入的5%作为终身教育基金,用于在职员工参与成人教育和在职培训的专用资金,而且,新加坡政府表示从今以后将不断加大成人教育终身教育资金的投入,从而确保社会大众有充分的资金来接受继续教育相关培训。同时,新加坡政府也为一些成人教育机构提供必要的经费去完善他们的教育设施设备。

3.成人教育与训练基金

新加坡政府不仅设立了成人教育技能发展基金和终身教育基金来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在1998年10月,新加坡政府和全国职工总会还设立了成人教育与训练基金,对雇主成人教育培训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补助。教育与训练基金设立的目的在于协助公民提升自身的技能,提供公民的就业率和再就业率,进而提高公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提高公民的幸福感,新加坡政府采取1∶3的比例来拨款给教育与训练基金。尽管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新加坡政府面临经济发展萎缩和金融危机等问题,但是政府依旧会把资金拨给教育与训练基金,并且采取各种措施去鼓励雇主和公民参与不同的培训学习,帮助公民提高再就业的能力,解决公民的后顾之忧。政府拨出大量的资金为企业和公民筹集教育与训练基金所需的费用之外,还明确指出每位在职员工每年要按照工资收入的21.5%用于社会福利和成人教育培训费用的缴纳,相关企业也要将在职员工工资收入的18.5%交给国家基金会,参与成人教育培训的企业和员工可以向政府申请基金补助,补助的比例最低为培训成本的70%,最高达到90%。由此可见,新加坡政府对于成人教育和培训的支持和重视。[4]

4.社区关怀等基金

在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存在贫富差距的问题,这是由于地区经济状况和自身的问题决定的,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个问题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同时也存在教育事业中。经济条件差的地区人民教育状况必定不理想,教育跟不上必然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以及和谐稳定,各个国家也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也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这上面,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员工身上。这些员工由于自身的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困境,而且这些人群还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需要面临支付孩子学习费用,维持生计等问题,生活压力大,更别提自身的继续教育和发展,这个时候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帮助这些员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5]为此,新加坡政府一方面给予这些家庭一定的补助,另一方面鼓励他们通过继续工作和劳动来帮助自己和家人渡过难关,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问题。社区关怀基金设立的目的就是帮助社区机构或者福利机构针对这些人群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另外还提供各种津贴补助去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解决教育的问题。新加坡在制定社区关怀等援助基金时,各方面工作非常的详细和周到,力图通过这些基金帮助公民实现终身学习和再就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问题,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幸福。

三、公民社会视角下新加坡设立成人教育基金的经验借鉴

成人教育的发展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成人教育还是针对全体公民来说的,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缺点和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改正。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对于成人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比较快捷的发展途径,新加坡作为成人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其设立成人教育基金的发展策略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6]

1.政府要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理念

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自身没有足够的发展经验,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是在摸索,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尤其是政府对于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上。随着近年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在国际上的盛行,我国也逐渐认识到了成人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开始提倡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我国成人教育大都是自费的教育,也有部分是企业出资鼓励员工参与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相对单一,主要由大学承担,没有实行统一的管理,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而新加坡政府则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建设的最根本的元素,教育和培训是推进国家经济计划的重要一环,因此,要高度的重视和发展成人教育。在这方面我们要进行学习和借鉴,首先,国家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成人教育的发展。新加坡设立了众多的成人教育基金来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而且这些基金主要来自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这就说明在新加坡,国家层面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要积极的推进成人教育的发展,从财政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我国则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关于成人教育方面的基金几乎没有,这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其次,要在经济上大力的支持成人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关乎国民生计的一项重大事业,同时,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成人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场地空间、教育资源、设施设备等,这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的,仅仅依靠学员的学费和企业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才可以实现,所以,国家要在经济上大力支持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最后,要有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作为保障。成人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但是我国成人教育的管理还不完善,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条例来保障成人教育的顺利开展。[7]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成人教育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设立各种基金的后盾和支撑。

2.设立多种基金和奖学金制度,激励公民参与成人教育

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较晚,国家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成人教育,导致我国成人教育发展较慢,管理混乱,严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且对于成人教育的认识和宣传力度不够,社会成员对于参与成人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够,成人教育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发挥。加上,我国成人教育大都是需要成员自费参加的,企业自身对于员工的培训学习也没有充分重视,员工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时几乎很少有工资,员工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就难以对成人教育产生热情。而新加坡政府则是把成人教育和培训当做了一项重要的事业来进行,设立各项基金政策鼓励公民参与成人教育,并且给予参与学习的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企业自身也采取积极的措施,注重员工的学习培训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为员工营造了一个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8]所以,我国也要吸取经验教训,设立多种基金和奖学金制度,提供经济上的帮助,设立成人教育基金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用来支付成人教育所需的费用,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到成人教育的学习和培训中去;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重视成人教育的学习和培训,支持和鼓励在职员工参与教育和培训,并且对于参与学习培训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科研实行带薪的教育培训,而国家也要对这些企业做出一定的补偿,参与成人教育越多的企业获得的补偿就越多,这样免除了企业和员工的后顾之忧,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成人教育的创新发展。

3.加强成人教育机构建设,推进成人教育战略规划

新加坡针对成人教育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由相应的部门负责,在设立成人教育基金时也是根据基金的性质由不同的部门和机构掌管,职责划分明显,机构健全,关于成人教育的各项事业有条不紊的运行着。而我国的成人教育是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统筹和管理的,这个部门不仅要管理成人教育还要管理全国的职业教育,而我国属于人口大国和教育大国,教育事业的规模庞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工作量较大,对于各项工作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尤其是我国的成人教育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自身发展状况不甚理想,因此,关于成人教育的各项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严重影响了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我国要借鉴新加坡设立成人教育基金的发展策略,就必须改变目前的现状,加强成人教育的机构建设,推进成人教育的战略规划,确保在成人教育基金设立的同时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基金的合理利用,确保各项基金能够真正的运用到成人教育事业中。[9]

4.采取多种措施筹集资金,为成人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参与教育的人数众多,导致我国的教育规模庞大,因此,相关的教育费用数量巨大。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成人教育是个人自费的,导致社会成员参与成人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现阶段我国要借鉴新加坡设立成人教育基金的发展策略,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成人教育事业顺利开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多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经济收入直线上升,但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大,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央的财政支持,这就导致我国在成人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有了一定的限制,为了维持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成人教育基金的设立,必须要采取企业的手段和措施去筹集成人教育经费,例如,国家与企业合作,设立成人教育基金,国家在政策和其他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和补偿,也可以号召社会上的其他人员和机构进行捐资助学等。采取不同的措施筹集成人教育经费,不仅分担了国家的经济压力,而且为企业和个人也带来了其他的收益。[10]新加坡设立成人教育基金是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和新策略,也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新加坡自身的实践和发展,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看到了该种模式带来的利益和影响,受到了公民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成人教育的发展是体现社会公平、关乎公民生计的一项伟大事业,需要给予极大地帮助和支持,我国在发展成人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发展经验,设立成人教育基金,进而去调动公民参与成人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只有这样,我国的终身教育事业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

作者:王广飞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寒冰.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使用方法对我国的启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3):118.

[2]金晔.新西兰成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108.

[3]丁秀飞,王琦.教育经费占GDP比例指标设定问题思考[J].经济纵横,2014(12):65.

[4]张媛媛.国外成人教育的投资现状及启示[J].亚太教育,2015(6):261.

[5]林晨.众筹模式:网络时代成人教育经费筹措的路径与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0):126.

[6]薛留增,孙景,薛原.2015年度美国财政教育预算解读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6):27.

[7]王运武,王其云.新加坡终身教育的特色与启示[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1):65.

[8]黄静,孙培东.论成人教育的财力资源投入[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9.

基金会范文8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基金;采矿权企业;弃置费用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备用金改革的背景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29号,简称“通知”)和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简称“指导意见”)精神,湖北省财政厅和原国土资源厅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5月联合下发《关于暂停收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备用金的通知》(鄂土资函[2017]1315号)和《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备用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通知》(鄂财建发[2018]45号)。2018年6月原省国土资源厅召开了备用金退还工作部署会,并于2018年年底将省级收缴的备用金(被依法冻结的除外)全部退还给矿山企业所在市(州),要求市州积极稳妥推进备用金退还工作,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新模式。在备用金退还后,如何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管理,督促采矿权企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长效机制,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探索制定适合湖北省情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二、基金制度与保证金制度的区别

1.行政属性上的强弱不同。基金制度相比保证金制度而言,行政属性更弱。它不再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收取,上缴财政,而是通过建立基金账户,由企业根据治理费用自主提取核销,计入成本;不再如保证金一样具有押金性质。2.采矿权企业自主性上的大小不同。基金制度进一步突显了采矿权企业作为治理恢复主体“主人翁”的精神,增强了其参与性;迎合了企业天然的“逐利性”,有利于企业以更加积极的方式预防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避免破坏式开采;创新创造更有效率的开采和治理方式,降低治理恢复成本。3.管理方式及资金来源的广泛程度不同。基金管理方式在天然属性方面更契合“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新模式,如果能进行市场化运作,将发挥市场化基金吸收社会资本、投资升值、接受捐赠等优势,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扩大资金池。综上,基金是前置管理,是积极的、多来源的;保证金是后置惩戒,是消极防御的、来源单一的。

三、实际退还及基金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部分关闭矿山、采矿权到期等非持续经营情况下备用金退还的问题。由于地方政府是承担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的主体,因此,如何设定退还条件和范围,加强事前监管,督促企业履行治理恢复义务,减轻地方政府压力,是各级政府组成部门首先要考虑的事情。2.各方职责如何划分的问题。合理划分人民政府、自然资源、财政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银行等的职责,促进协同合作、形成合力,以及有效监督矿山企业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使用情况,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具有可靠资金来源的重要保障。3.采矿权企业如何计提和使用基金的问题。通知中只明确了“由矿山企业单设会计科目,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计入企业成本,由企业统筹用于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但具体怎么计提、如何使用,以及使用范围和日常监管等内容并未予以明确,给实际操作带来不确定性。4.采矿权企业不履行治理恢复义务时怎么做的问题。对于此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组成部门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四、基金管理原则与体系机制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通知和指导意见的要求,采矿权企业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主体,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建立动态监管机制,督促企业落实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责任。由此可见,基金管理可以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进行管理,建立各司其职、统一清晰、易懂可操、平稳高效的体系机制是基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1.职责分工。采矿权企业、人民政府、自然资源、财政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银行等单位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中的重要参与者,只有它们各司其职、协同合作,才能把好基金管理的每一个关口,打好建立平稳高效的体系机制的基础。从职责上可作如下划分:(1)采矿权企业。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出资、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采矿权企业应当承担所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主体责任,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方案》,在开采的全过程中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并及时报告,依法依规设立和使用基金,对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中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恢复。(2)各级地方政府。重视和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为实现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和高质量发展服务;在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时,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范畴;指导并帮助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有关工作;承担责任主体灭失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3)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在基金的设立、计提、使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治理恢复工程项目等方面对采矿权企业进行指导和监管;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并在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平台上将相关信息予以公开公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对采矿权企业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方面涉及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等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管。(4)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财政部门负责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人民银行负责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监管协议中的银行进行指导和监管。2.基金建立情形和计提方式。(1)不予退还,直接由政府建立基金。针对前文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保证采矿权企业履行治理恢复义务,建议在以下情况下先不退还备用金:一是治理责任主体已灭失的企业;二是关闭矿山或采矿许可证已到期并未申请延续,采矿权企业未实施治理或正在治理但在近一年内难以完成的,经书面告知仍未治理的。不予返还的治理备用金,在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网站公示后,上缴财政,由政府建立专项基金,统筹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2)多退少补,部分转存为基金。根据矿山剩余资源储量和实际年生产规模,预估矿山剩余服务年限小于三年时,采矿权企业应根据治理恢复实施情况,重新核算剩余服务年限进行治理尚需的恢复经费,待基金账户建立后,按该金额多退少补,将治理恢复备用金转存为基金。(3)计提标准和方式。现行各省出台的基金计提方式中,有的按通知要求,以治理方案所确定的治理经费为基数;有的综合考虑矿类、开拓方式、采矿方法、土地类型、地区等因素,配以相应系数,以采矿权范围内损毁土地类型占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的治理经费为基础计算;有的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还有的以上年度实际开采量与采矿权出让储量比例摊销方法计提。综合考虑上述方法,从合理性和计提方便性来说,笔者认为在确定总的治理费用时,宜采用多因素法与治理方案确定治理经费孰高,在确定当年系数时,选取上年实际开采量占总出让储量比例更为适当。3.基金使用方式。(1)严格使用范围,专款专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严格用于因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以下情形:①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及受危害群众财产损失的赔偿及搬迁安置补偿;②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治理恢复和预防措施支出;③地下含水层破坏的预防与治理支出;④表植被损毁预防和修复治理支出;⑤矿区地质环境监测工程与监测工作支出;⑥其他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有关的支出,不允许挪作他用。(2)规范提取程序,确保安全。采矿权企业与所在地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银行共同签订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协议。采矿权企业可按完成全部治理恢复工程量的比例(如在30%、70%、100%等节点),向矿山所在地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经其验收合格的,采矿权企业可以从银行基金专户中根据完成治理工程量提取相应90%的基金存款,剩余10%作为后期养护经费,在免养护期一年以后,经验收合格方可提取。(3)统一账务处理,税前扣除。采矿权企业应按企业会计准则把基金列为弃置费用,计入相关资产的入账成本,在预计开采年限内按照年限平均法摊销,计入生产成本,并在所得税前列支。

五、加强基金监管的措施

1.建立动态监管机制。除了相关参与方各司其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也要加强日常监管。其中: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过程监督,将采矿权企业的基金建立、提取、使用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执行情况列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系统;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加强结果监督,对破坏和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处罚。2.强化惩戒措施,建立信用档案。首先,对未按照治理方案开展治理恢复的采矿权企业,列入异常名录或严重失信企业名单,责令限期整改。对于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不得批准其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注销,不得批准其申请新的建设用地。其次,对拒不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的企业,记录企业信用情况,纳入湖北省地矿综合监管等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公布,为相关行业、部门实施联合惩戒提供信息。最后,指定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就相关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3.加强社会监管,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鼓励公众关心、支持、参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提供相关信息和线索,为建设美丽湖北、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凌雁,李花华.我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的构建[J].中国矿业,2018(12):77~82.

[2]罗奇.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制度研究[D].南昌:江西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