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范例6篇

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范文1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北京奥运会和股市之间丝毫没有强烈的联系,但很多投资者还是愿意把8月8日作为一个投资的时间节点。在这样的节点上,很多2007年还意气风发的基民已经开始做最后的决断,他们最常问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减仓还是加仓,而是直接问大盘还有戏吗?决绝冷酷,对资本市场已经没有了一点热度。

在投资者心理几近崩溃的背景下,再说基金专业理财价值投资已经如同儿戏。事实上,由于基金公司投资不是拿自己的钱,也确实有人不管不顾的瞎花钱,在涨的多跌的少的好基金像华夏等公司扎堆的同时。差基金也有一种集中的趋势。比如,中邮基金旗下的两只基金上半年排名都在倒数十名,融通基金旗下8只基金5只排名后三分之一,广发基金旗下8只基金5只排名后三分之一,所谓内部防火墙、伞形避险都成了一句空话。而细读数据,这些被外界点评为“裸泳”的基金公司几乎都犯下通病:仓位居高不下、持股过于集中、高层转换频繁,而令人诧异的是,有些低级错误甚至在上一轮熊市就曾存在过,仍不知悔改不禁让投资者质疑,是人出了问题还是制度本身就有问题?

以融通基金为例,其仓位控制的问题在上一轮熊市就有所暴露。在中国银行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基金公司管理能力的排名中,融通基金管理公司的股票投资管理能力一直处于上上下下的波动状态,2001、2002年这样从牛转熊的年头都排名靠后。原因就出在不能判断时机及时减仓上。本轮超过3000点幅度的大跌,融通基金再次选择了高仓位,例如融通动力基金仓位控制本来可以在60%~95%之间,但融通动力仓位却一直保持在77%左右,十大重仓股就占其净值的45%,而且还集中在金融和制造业,而如果仅仅计算持股的部分,那么十大重仓股则占到了全部股票的接近60%。这样的选股已经带有某种豪赌的性质了。

融通动力的基金经理陈晓生是融通基金旗下最资深的基金经理之一,他一直对外表示,好股票要拿得住,只有忍住了,才有可能两年半就挣30倍。在他看来,基金经理应伴随股票一起调整,拿定它。时间最后给你的回报会远远补偿你的付出。但很多圈里人对这样的做法并不认同,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的行芬就认为融通旗下基金普遍偏于积极的操作风格却疏于对个股的精选,较大程度上引致基金业绩的大幅波动,盲目乐观和不作为的结果只能导致更大的亏损。

基金公司范文2

2012年10月31日,中国证监会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基金公司可正式通过子公司,获得投资于“未在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等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通道。“想不出比这更宽的投资范畴了。”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境内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费公开募集资产规模,较2012年末增长2118.18亿元,其中较大部分来自于基金子公司。

刚刚起步的基金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不过两三百亿元。上海某基金公司副总对《财经》记者表示,行业的方向并不明确,30家左右的子公司从股权构成到业务类型均五花八门,暂未形成一定的趋势。

长期囿于二级市场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每况愈下,基金子公司成为基金公司参与间接融资领域的触角。招商基金总经理许小松说,发展未上市企业证券的投资管理,一头对接居民的财富增值需求,一头对接对企业的融资支持,整个行业潜力巨大。对于基金公司转型现代财富管理机构 ,子公司将发挥极大作用。 截至2013年6月底,境内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费公开募集资产规模,较2012年末增长2118.18亿元,其中较大部分来自于基金子公司。

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的总经理对《财经》记者表示,业界对基金子公司的预期很高,但资管行业弹性很大,前景仍不明朗。 监管套利

目前,基金子公司业务最多的三类为通道类、地产类和平台类业务,均为规避监管的银行出表业务。

依托股东背景,基金公司有望形成差异化竞争。不同的股东背景,成为各家基金子公司发展的第一道助力。

如诺亚财富作为万家基金旗下子公司——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为其打通了渠道端,并带来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推出的阿里小贷等项目即受益于诺亚。

又如银行系几家基金公司优势毕现,在通道业务上占尽先机,帮助银行将需要计提资本金的资产,从表内移到表外。据悉,某银行系基金子公司,项目和资产直接对接,储备项目近千亿元。

并非所有银行系基金公司都发力于此,如建信基金、农银汇理基金等,子公司表现并不突出;工银瑞信基金、民生加银基金等子公司在业内领跑,资产规模在100亿元至300亿元不等。

一位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储备项目即便规模上千亿元,与其他子公司做到50亿元,其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意义区别不大,更何况储备项目真正落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基于风控考虑,一家非银行系子公司尚未试水此类业务。其负责人称,对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来说,若不良资产出现风险,作为控股股东的商业银行,第一时间会为其兜底。而非银行系子公司,没有获得银行的任何承诺和保障,银行即便兜底,也可能是最后的解决方案。无论最后是否发生实质性的风险,对子公司的业务都会产生致命影响。

基金子公司亦频频现身基础设施类项目。汇添富基金子公司首单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天津团泊新城的保障房建设提供融资,收益率在8.5%-9%之间。

多家基金子公司涉足房地产类信托业务。4月,东吴基金旗下子公司上海新东吴优胜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新东吴优胜-晋江开发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基金专项理财计划,用于晋江市工业园开发建设。

银监会对信托监管愈加严格,基金子公司目前在政策上受限较小,资本金要求低,灵活性强,因此房地产类、平台类项目由信托向基金子公司专项计划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

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一些无法通过银监会监管要求的信托产品,改由基金子公司来发行,银监会监管对信托的资本金消耗厉害,信托对刚性兑付的要求亦比子公司苛刻。

3月27日,银监会下发“8号文”规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不得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35%,以及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批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通道业务受到打压。

前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每当政策出台,行业方向都会发生巨大变化。监管套利的模式不会长久,市场中存在的一些套利空间也只是阶段性的。 业务多元

基金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开展多样化业务方面已开始积极尝试。

招商基金总经理许小松表示,基金子公司初期聚集通道类业务,长期来看必然引致价格战,难以持续,基金子公司应逐步进入主动管理阶段。

公募基金拥有完备的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团队,在股权质押融资中,对股票质量、信用评级等提供研究,对融资折扣进行定价等,得天独厚。

3月11日,东方园林(002310.SZ)公告,控股股东将其持有的有限售条件的股份960余万股质押给万家共赢,为基金子公司试水股权质押项目第一单。

一位熟悉基金子公司业务的人士表示,股权质押业务盘活股市总市值20余万亿元的存量资产,在抵押品市场中,是不错的资产,以当前的指数点位,流动性尚好,风险基本可控。

兴业基金专户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正在摸索子公司产品流程,建立内控体系,初始业务集中在股权质押领域。

不少基金子公司与银行合作,由银行提供股权质押业务的大部分资金。据了解,沪深300成分股质押的折价率可以达到60%,而创业板公司股票质押折价可能低至3折。

日前,投资非上市股权等业务也出现了基金子公司的身影。华夏幸福(600340.SH)公告称,嘉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补充其旗下非上市公司的资本金,并约定到期之后,以一定收益来回购股权。

一位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公募基金在企业并购重组方面有长处,可尝试并购基金等。嘉实等大型基金公司,未来可尝试直投。

与大多数信托和银行相比,基金公司在定向增发领域优势明显,特别是配合分级产品的架构,可充分体现基金公司领先于银行和信托的投资能力。

4月2日,京能热电(600578.SH)公告显示,华夏基金的子公司——华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华夏资本-农行-定向增发收益权一号资产管理计划”参与该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获配3617万股,持股比例1.57%。

小基金公司聚焦期货专户、定向增发专户等也已实现突围。截至4月底,财通基金发行专户产品共47单,规模近40亿元。

相关法规规定,信托计划不能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前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有时基金子公司无需借助信托,直接参与定增,而有时资金来源于信托,因此信托计划取道于基金子公司。

在固定收益管理、债券债权的评估和选择、投资标的的风险控制上,公募基金具备独到优势。

如私募债在现有体系下仅可在基金专户里少量涉及,但基金子公司可以针对某一私募债集中投资,或者对某些债券和债权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处置。今年4月,博时基金推出“上虞振能私募债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计划”,针对单一私募债发行高收益产品。

前述基金子公司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未来若出现分散拿多个项目的产品,通过其他项目的高收益,来覆盖个别项目的亏损等,可有效防范风险。

资产证券化也可视为固定收益的一种,通过盘活基础资产来获取稳定收益权,部分基金子公司已成立相关项目小组,只等业务开闸。业内人士认为,资产证券化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理论上来讲,任何一项资产均可证券化,只不过当前机构对基础资产要求较高,但标的也足够。”

去年下半年至今,阿里金融先后与嘉实资本、万家共赢等基金子公司,合作发行过私募性质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分别在2亿元左右。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基金子公司在其中更多地充当拨到表外的工具,并不能算真正的资产证券化尝试。 风险犹存

《暂行规定》中,仅对子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不低于2000万元,对业务未提出风险资本和净资本的要求。

相比信托和券商资管动辄几十亿元的资本金,基金子公司承受风险能力相当羸弱,尤其在牌照发放宽松之时,吸引丰厚的资本金尤为困难。

基金子公司规模迅速膨胀,然而激进的子公司可能爆发风险,防范因为个别公司的风险而导致整个行业的清理和整顿,加强风险控制成为重中之重。

上海一家业务比较靠前的子公司总经理称,当前基金子公司资管规模约在1千亿元至两千亿元之间,随着规模持续上升,监管趋紧是必然。此外,若有公司出现风险事件,则监管会立即收紧。

据《财经》记者了解,监管层对基金子公司还在观察期,鼓励创新,但有问题会及时纠偏,其理念是不要出现系统性风险,个案风险要自己买单。

“在对风险没有明确的认知时,一旦有产品兑付风险,会拖累整个公司的发展。” 博时基金总裁助理刘东说。

前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合同条款已提示风险,从法律角度,没有刚性兑付的意义。然而,一旦无法兑付,对公司品牌是致命影响。基金子公司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找人接盘、请股东帮忙等方式来解决。

基金子公司为开展业务,对员工的激励十足,亦有可能为日后的风险暴露埋下伏笔。基金子公司的管理相对独立化,人员多来自信托和券商,激励方式也比照信托模式,某些银行系子公司提成可达12%,而个别非银行系子公司可达20%-30%。

长期困扰公募基金行业的股权激励问题,亦借道子公司而实现,万家基金、广发基金等纷纷试水。6月底,易方达基金公告称,持股子公司40%,易方达基金骨干员工持股35%,子公司员工持股25%,比例之大开业内先河。

为冲规模,行业不乏个别基金子公司,不惜通过降低通道费率的形式——以低于0.5‰的通道费和极快的项目处理速度,迅速做大资管规模。

粗略计算,基金子公司的杠杆率已超信托。信托以2000亿元左右的资本金,规模接近10万亿元,杠杆约50倍,而已成立的30家基金子公司,以平均每家3000万元的资本金计,行业规模已超出50倍杠杆的450亿元。

部分业务的高风险性也令基金子公司较为纠结,如投资房地产项目,虽可产生高息,但子公司在询问资金方需求时,发现保险、银行等投资相关项目的政策多次变化,难以下手。

也是在4月,有消息称,深圳某基金子公司正在筹划基金池业务,该业务与银行资金池业务类似,但由于监管部门持否定态度,这项计划不得不搁浅。 泛资管竞争

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变局中,监管层引导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形成了泛资管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合作竞争。基金子公司的出现,在信托、券商资管和保险资管等已然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再分一杯羹。

几类泛资管形态各具优劣。信托经多年积累,拥有庞大的资源、渠道和客户,资本金雄厚,但监管限制多。而券商资管拥有投行、研究、网点、直销等综合业务条线支持。某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说,券商资管实际对客户的控制力与基金子公司不相上下,并不具优势。从法律关系上讲,券商资管系松散的委托关系,而非更为紧密的信托关系,导致很多业务无法开展。

另一位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认为,不同机构的资管业务有所重叠,但也有一定的互补性,彼此间既竞争,也是合作关系。例如基金子公司给信托做通道,来规避非公募200人上限的限制,则是合作关系。

基金子公司与私募基金亦存在合作可能。一位基金子公司负责具体业务的人士称,此前一家私募基金向他们提出承包部门,以基金子公司的名头来发行专项资管计划,这种形式的合作使得资产管理的成本更低。

一位保险资管公司负责人表示,基金子公司的机制,较保险资管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对保险资管原本在不动产和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既有优势,亦将形成竞争。

保险机构资金雄厚,具有长周期属性,极度厌恶风险,费率也低,与基金子公司、信托、券商资管等可形成错位竞争。而且保险机构内部流程和监管机制都极其繁琐,保险产品多在系统内部流转。

基金公司范文3

去年以来,已有纽银梅隆西部、浙商、平安大华、富安达基金公司先后成立,第65家基金公司财通基金也已获批。业内资深人士预计,正在筹备中的基金公司还有20余家,如方正富邦、长安、安信、国金通用、德邦、英大等,其中不少具有券商背景。

对基金业“钱景”看好、战略布局需要等诸多因素,推动了券商筹备基金公司的热潮,“业绩”和“创新”是他们认为可以从资产管理市场“分得一杯羹”的利器。

然而,目前基金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大不如前,新基金公司带给券商股东们的恐怕将不是“现金牛”,而是难以忍受的多年亏损和“资本金黑洞”。

热情不减

Wind资讯数据显示,南方一家目前规模不足百亿的基金公司,2008年到2010年资产管理规模处于增长之中,但净利润却分别为-280万元、-1300多万元、-2800多万元。部分2005年前成立的中小基金公司,也仍陷入亏损不能自拔。

一边是中小基金公司生存日益艰难,公司高管频频离职,甚至有人断言“新基金公司将无路可走”,另一边却是券商等机构热情高涨地筹备着一家又一家新的基金公司。为什么在中小基金公司生存日艰的情况下,券商却“偏向虎山行”?

“看好基金业长远的投资前景”是多位资深人士的回答。“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居民财富膨胀,对财富管理的需求非常大。短期内,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处于低谷,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一旦资本市场的表现与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相吻合,基金规模很快就会上去。”某券商系新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指出。

富安达基金公司总经理李剑锋也表示,“从长期角度看,在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资本市场,基金业的发展方兴未艾,仍有巨大的行业发展空间和机遇。基于对行业发展空间的预期以及金融机构牌照的稀缺性,包括券商在内的一些长期资本,考虑到完善金融服务链和改善盈利模式的需要,仍对投资基金业充满期待。”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认为,基金业管理规模的一个特点是,在股市行情好时规模提升非常迅速,行情不好时规模降低速度比较缓慢。券商本身对资产管理比较了解,只要对未来中国股市的中长期前景不悲观,券商就有热情筹建基金公司。

不过,仅用“看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来解释券商等机构热衷筹备基金公司似乎并不够。

“筹备基金公司,是券商实现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选择。因为目前券商的主要收入还是靠经纪业务,如果能在资产管理、投行、投资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做出特色,就可以摆脱‘单腿走路’的状态,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而且,券商已有一定的投研实力和渠道,可以为新基金公司提供一定的人才和渠道支持。”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如是说。

另外两个重要原因也不可忽视。一是券商筹备新基金公司,本质上是对排他资源的一种追逐。“目前,中国金融行业实行牌照管理。牌照本身是稀缺的,这样它就具备了一定的价值。所以,证券公司有动力去拿到基金业务的牌照,全牌照也成为许多金融机构的目标。”一位券商系基金公司的高管表示。二是基金公司可以公开募集产品,而券商在资产管理方面虽然也可以代客理财,但不可以针对不特定的普通投资者公开募集。而面对普通投资者巨大的潜在理财需求,券商显然不愿放过扩展业务的机会。

背后隐忧

虽然券商对于基金行业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但处于瓶颈期的中国基金业,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却是严酷的竞争环境。

“按照现在的方式,新基金公司开业一般是40人至50人的架构,其中固定开销与薪酬每年需支出3000万元,房租每年500万元,加上差旅费以及银行渠道的费用支出,基金公司每年的支出将达到6000万元至7000万元。”金元比联前任总经理易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新公司发一只基金规模一般在5亿左右,管理费收入大概能拿到300多万元。

生存的现实摆在面前――00亿甚至150亿的规模才能维持收支平衡,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就当前而言,次新的和新的中小基金公司,经营发展面临的挑战应该说非常大,有可能是基金业有史以来新公司面临挑战最大的时候。”一家新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表示,单位规模所需要付出的渠道成本大大提高,整个行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大幅抬高,成为新基金公司面临的困境。

“股市行情不好,靠业绩带动规模增长就非常难,小基金公司的生存自然就会更加困难。如果政策允许,公司倒闭或者被兼并也是有可能的。”一位资深基金分析师表示。

正因为此,部分业内人士对于券商筹备新基金公司的乐观情绪心存担忧。而驱动券商激情的牌照因素,更引起他们的质疑。“就因为牌照是稀缺的、有价值的,所以股东未必都是真正从长远投资的角度来持有基金公司的股权。”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从过往经验来看,基金公司股东在转让所持有的基金公司股份时,往往能获得不菲的收益。牌照稀缺就意味着他们还有转让股份这条并不算很差的退路。所以,并非所有股东都有十足的动力把业绩做好来回馈投资者,从而使基金公司缺乏长期稳步发展的基础。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担心,在股市行情持续低迷、运营成本却比以往更高的背景下,新基金公司股东收回投资成本的期限会延长,这有可能会使一些“急功近利”的股东做出影响公司健康发展的举动。“比如,如果两三年内没有赚到钱,就立刻想退出,这样股东层面就很不稳定,会影响公司发展。而且,如果股东眼睛盯着短期内的经营情况,把所有的矛盾都交给管理团队,只要达不到要求就对管理人员百般责备,这样势必会影响管理层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导致管理层和员工频频跳槽,不利于基金公司的稳定和发展。”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说。

人才是根本

面对基金业整体规模萎缩、基金份额“左手倒右手”的现实,券商股东凭什么相信新基金公司有办法吸引投资者,并在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呢?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基金公司必须通过创新、走差异化的路线来求得生存。但是,记者采访中发现,认可一开始就应走“创新”路线的基金人士似乎并不多。

“新基金公司要稳健发展,没有捷径,必须先依靠常规化的产品并做出好的投资业绩来。”一家新基金公司的高管认为,基金业的发展以做好风险控制为基础,需要有完备的风控体系。所以,在起步期必须先把常规化的产品做好,为投资者提供好的投资回报。

“起步阶段的基金公司做同质化的产品没什么不好。就像拍电影,类型片里采用的电影元素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这并不妨碍类型片中出现经典大片。对新基金公司而言,在投资、服务等多方面更稳一些,更新一些,更精细一些,循序渐进,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弯道超车极容易翻车。”一家新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表示。

以好的业绩实现业务的突破,得到较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业绩是王道,是硬道理,这是中国基金业十多年实践检验和证明过的真理。基金作为代客理财的工具,能否在市场的波动中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和收益,是一切问题的核心,是基金公司能否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家新公司,除了把业绩踏踏实实地做好,别无选择。”李剑锋如此表达自己对公司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

王群航也认为,“靠业绩”是新基金公司发展的唯一的道路。“要得到投资者认同,一是要提高投资者的收益,二是要增加投资者获利的机会。前者就是要做好业绩,后者是要提供多种选择,比如设计分级产品等。但是,基金业人才本身就比较紧缺,新公司、小公司很难挖到能设计出好的创新产品的人才。”

基金公司范文4

目前,投资人购买基金主要是通过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直销等渠道。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说,渠道的多寡会直接影响基金销售的难易,而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基金销售渠道的丰富程度,无疑会大大的便利投资者,尤其是不会利用网络购买基金的中老年投资者。

基金公司直销柜台购买基金其实就是直接到基金公司买基金,省略了中间的各种环节,手续费自然也就便宜了很多。不过目前基金公司直销柜台非常有限,很多基金公司都只扎堆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几个大城市里面,而直销柜台一般也只接待几百万以上的大客户。记者根据网站公布资料统计到,各基金公司直销柜台数量如下:

基金公司通常会在每个季度末、年末给投资者寄送季度、年度对账单,让你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所保有基金的资产状况。有的基金公司还会附带寄送公司投资业绩声名、市场回顾及前景剖析等相关资料,让投资者能更好地看清所持基金及基金办理公司的运作环境。

据了解,在邮寄服务上,各家基金公司没有太大差别。银华基金随对账单夹寄内容可能有:新服务内容介绍、新业务规则介绍、新基金情况介绍、公司活动介绍、客户关心的问题解答等;南方基金则随纸质电子对账单还会寄出《资讯导报》。

事实上,为倡导绿色环保,基金业早已掀起电子对账单的风潮。以上调查的10家基金公司均已开通绿色电子对账单服务取代纸质对账单,而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华安基金等基金公司亦是国内基金公司开展电子对账单服务的基金公司领头羊。

一位网友留言称,“我曾收到过嘉实的一封关于《关注失学儿童,奉献偶然性的爱心》的一封信,信上说:您的一个一个小小举动将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资源!为了确保您随时了解账户信息,我们将为留有Email的客户自动制‘电子对账单’服务。我按其所讲的方式,登陆公司网站取消了邮寄对账单。”

最近一个朋友刚好和我聊到电话客服的话题。朋友家的电器就出了些问题,她想咨询一下厂家,所以打电话到企业的客服中心。可能是“时间不对”,客服中心的电话一直占线,接通以后,客服小姐的一问三不知让朋友非常恼火。她表示,再也不会购买那个厂家的任何产品了。实际上,电话呼叫中心只是基金公司客户系统的一部分,但却是基金公司与持有人接触的最主要途径。虽然很难证实良好的客户服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但是,糟糕的客服却一定会导致客户的流失。

通常,基金公司通过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IVR)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具有共性的客户需求,例如索取基金资料、查询净值等等。虽然,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交易平台和电子邮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采用,但是更为复杂或具有个性化的问题,还需要通过人工客服代表接听进行处理。且看记者对这10家基金Call Center服务情况:

通过9月10日与11日(星期六)两次14:00后抽查,结果显示,有5家公司在第一次拨打中成功接通。然而,嘉实基金的客服电话记者拨打了7次才接通,且需要通过转接较长时间才能到达人工服务。最离谱的是,记者分别在两个工作日,换了3部电话致电广发基金,累积拨打12次均未接通。其余三家未能一次接通的基金公司分别是华夏基金、大成基金和华安基金。值得称道的是,银华基金仅需按两次就可直接转入人工通道,相比其余9家基金公司可谓容易得多。专业人士认为,“一个好的客服中心应该保证80%的接通率”,而从记者拨打30次仅连接成功9次的概率来看,基金公司整体还未达标。

从问答问题的专业性来看,华夏基金表现出了行业老大的权威:首先,从声音判断应是所调查的10家基金公司客服里最年长的,因而语调沉稳有力;其次,客服回答问题也表现得相当迅速、准确。博时基金指出,在目前客服无法解决困难的情况下,电话将转接到更专业的技术人员那里,对客户需求进行更专业问题解答。

调查结果还显示,10家基金公司中,共有博时、易方达、南方3家基金公司在接通电话后强行插播广告信息。客服电话的前段时间都是新基金打广告,或者是在宣传基金定投。客户必须听完广告才能够进入咨询环节。广告时长最短的为6秒,最长的为易方达基金,广告竟然长达15秒。而博时基金客服竟然不忘在咨询接受之后主动推销旗下某只新发基金,向资讯者强制传递新基金信息1分多钟,上至宏观经济走势、下至基金经理表现。

几乎每家基金公司都会在网站注明固定的客服时间,一般工作日是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提供客服服务。在此时间段外的时间,公司客服电话会很友好的提示,周末和非工作时间不提供客服服务,请在指定的客服服务时间拨打电话。

一般而言,这些客服人员都会很耐心的对用户问题进行解答,在此次调查中,记者也不得不承认基金公司客服人员工作态度均十分友好。

值得提出的是,5家基金公司会邀请客户对此次客服服务评分,而5家基金公司没有评价环节,整体而言基金公司本身对客服人员仍缺乏监督力度。

近年以来,互联网已经融入了中国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网上理财已成为潮流。记者调查发现,查询净值、算算收益、买卖基金、逛基金论坛,已经成为中国基民每天生活中的“必修课”。单从买卖基金来看,通过网络渠道来购买基金,既节省了时间精力,还能省下很多手续费。我们仅从基金公司网上支付的便利性来考察他们的网站服务水平,以下是对十大基金公司网上开户的真实体验:

不同的基金公司支持的银行卡数也不太一样,有的支持银行卡数就比较多,有的只支持少数小银行的银行卡。而银行卡覆盖的全面性最大程度的决定了网上交易操作的便捷。例如广发基金与工银瑞信基金未能开通的原因,即在于记者没有与之对应的已开通网上支付功能银行卡;

网站的登录速度显然也极大的影响了投资者开户的速度,例如银华基金网站在记者填写开户资料页面出现导航按钮没有反应,操作非常缓慢,僵持至最后导航页面被取消。

而华夏基金、嘉实基金、银华基金则在开户过程中插入风险评估流程,多达10道题目的问卷耽误了开户者一定的时间;华安基金的网上开户操作流程相较其余9家基金公司就显得简洁很多,所以完成整个过程用时也相对最少。开户完成之后,华安基金也是唯一一家以手机短信形式告知开户相关信息的公司。

少数基金公司在填写开户信息页面,再一次令投资者茫然。填写所属银行时,系统提示,“请务必正确填写银行账号所对应的开户银行全称,否则会导致划款错误!如果选择了其他,请输入分行的名称。例如:xx银行北京分行东四支行灯市口大街储蓄所”记者的这张银行卡只知道是在安贞附近办理的,具体是什么分行还真不知道,相信不少开户者都有此类烦恼。

记者还注意到,除博时基金在进入流程之前提示投资者安装ActiveX 控件之外,其余9家基金公司未要求安装。不过无需担心的是,业内人士表示,“各家基金公司网站首先大多采用了SSl等一定的技术手段来保证网络交易的安全,所以基金网上交易安全上还是有一定保证的。”最为重要的还是基金公司采取了一种单项封闭式流通资金的模式来保证您的资金安全。说白了,就是你用哪张银行卡付款申购的基金,在你赎回基金的时候,你的赎回款也只能还回到哪一张银行卡里面,这样即使黑客知道了你在基金公司网站注册的基金账号和密码,通过盗取的密码进入了你在基金公司网站上的治理页面,它最多也就是帮你恶意操作买卖基金。业内人士指出,“网上交易安全问题最大的地方还是在网银,所以大家一定要注重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和对应的数字证书。”

此外,基金公司手机短信服务现在也很是遍及,通常服务项目有基金净价值、最新公告信息、交易确认与账户信息查询等。

除了净值的基本功能,以手机短信为代表的移动客服系统还包括以下几大功能:

客户请求处理服务、信息群发、移动杂志、行情资讯等的WAP网站、移动营销等。

基金公司范文5

对于基民而言,通过网上申赎基金,既方便快捷,还可以省去不少申赎费用,可谓一举两得。有专家预计,随着未来年轻人逐渐成为基金购买的主力军,偏好使用网络交易的他们,将促使基金公司将营销重心转移到网络营销上来。现在基金公司在网络营销领域的竞争不过刚刚开始。

目前,网络直销已是基金业的必争之地。许多基金公司都开通了网上交易平台,基民只要打开基金公司的网页或银行的相关网页,都可以登录至交易平台上,轻松完成基金的申购、赎回和转换等各项业务。

而在网络直销的形式上,各家基金公司也是绞尽脑汁。如上投摩根此前在业内首家推出“兴业银行卡网上直销定投功能”,持有兴业银行借记卡的用户,即可登陆上投摩根网上交易平台签订最低200元起的定投协议,享受费率4折的定投优惠。而中银基金则打造出“中银基金e网上直销平台”,与多家银行合作,使得投资者网上购买基金更加方便,费用也更加低廉。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就目前而言,网络直销带来的增量与传统营销渠道如银行等相比,依然难望其项背。所以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网络直销目前仍是个前瞻性工作,暂时还难以提升至战略高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网络直销重视程度的降低。

事实上,这种重视程度正与日俱增。因为对于许多基金公司来说,银行在渠道的垄断地位已令他们十分忌惮,尤其是在客户资料上,他们往往难以得到银行的配合。而网络直销所获得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如果通过网络直销能够做到一定的份额,将会大大降低基金公司在营销上的风险和投入。

除了在网络直销上下工夫外,面对数以百万计客户的服务需求,基金公司也在网络平台上动起了脑筋。如在对账单上,许多基金公司都开始放弃以往的纸质对账单,改以电子对账单。这不仅大大减少了基金公司的人工成本和投递费用,而且还为自己搏得环保的美名。此外,在和基民互动上,一些基金公司开通了网上客服,通过网络交流及时了解基民心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基金公司范文6

[关键词]上市公司审计;法律关系;重构思路;上市公司审计基金

在发现的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案中,负责对信息披露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经办人员多数都难脱干系。大家开始从各个方面思考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许多的解决办法。从审计法律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一问题。

一、上市公司审计法律关系的理论和现状

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审计法律关系中审计者的独立性是有法制保障的。然而,实践中的情况却与理论和制度大相径庭。实践中,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实际上拥有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的决定权,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业务应有的独立性被严重践踏[1].

出现这样的局面,人们通常把原因归结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例如“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等弊病的存在。但我认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并不是根本原因。即使不存在“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目前作为审计委托人的全体股东也会倾向于与管理者合谋以得到积极的审计报告,即使该报告会与实际情况相背离。因为审计报告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声誉,也就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行情,股东作为股票的持有者,无论是留是卖,都希望股票市值上涨。积极的审计报告可以促成这样的结果,因而无论是主动促成还是被动接受,股东一般都很乐意看到积极的审计报告。而市场上持币观望的潜在投资者、上市公司的债权人以及政府等同样是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却希望从审计报告中获悉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因此,要解决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的问题,关键在于使使用审计报告的人成为审计委托人。

二、几种重构思路的评析

思路一:审计业务转移

从会计师行业剥离审计业务,还原审计的公共监督色彩是这一思路的基本出发点。政府负责组织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实际进行审计的是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会计专业人员。这种思路通过割断审计者与被审计者之间的利益联系和消除审计业务领域的竞争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人员不再仰仗上市公司的“俸禄”,因而不必看管理者和大股东的脸色行事;审计人员无需担心没有业务来源,因而不会为了生存而违背职业道德去迎合客户。

美国1933年制定《证券法》时就曾经设想由联邦政府设立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进行审计,这个方案最终被放弃了[2].这从反面证明了这个方案的不适宜性。首先,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从业人员会提出强烈反对,因为审计业务一直是会计师行业的重要业务之一;其次主张缩减政府开支的人士会提出反对。因为要供养一支庞大的会计师队伍将大幅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更为重要的是,由政府包办一切不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应起主导作用,只有当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才能介入。如果出现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者合谋的情况,政府就将审计业务收回,市场经济就很难发展。

思路二:审计委员会委托

这一思路是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以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作为独立的第四方,在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层之间形成隔离带。这种制度主要效法于美国《奥克斯莱法案》中关于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其成员全部由独立董事构成且至少有一位财务专家。由审计委员会直接聘用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决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酬及其支付形式;被聘用的注册会计师定期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并对其负责。为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要求其成员除董事津贴外,不得从公司或公司的关联方或公司的下属企业领取任何报酬,而且要求他们必须是不受控股股东或管理层影响的非关联人士。应该说,这种思路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出发,通过对内部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来营造一个适合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良好公司环境,从而解决“独立审计不独立”的问题,是一个“标本兼治”的模式[3].但从我国目前引进独立董事的实践来看,效果不容乐观:谁能保证从公司领取董事津贴的独董们就能为追求事实的真相、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保持独立性呢。

思路三:监管当局委托:审计收费监督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

这一思路试图通过由监管当局行使审计委托权来保持上市公司审计的独立性。由于我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都确认了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能,因此这一思路又可分为国家证券监管当局委托和证券交易所委托两种模式。

在国家证券监管部门下设审计收费监督委员会,接受公司委托聘任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向公司收取审计费用和手续费;聘请符合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支付审计费用;将审计报告转交给企业;全面协调各相关监管部门工作。这样,审计关系主体三方从形式上和实质上都保持了独立性,注册会计师避免了来自被审计单位由于审计收费金额而产生的压力[4].但是,由监管当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的思路与将审计业务收归政府负责组织的思路一样,将大大增加政府的开支,监管当局面对1300余家的上市公司将没有能力为之一一选择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次,由监管当局来切“蛋糕”,割断了审计市场的供需关系,又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再次,当出现审计失败时,监管当局是否应承担至少是选择失误的责任?更为重要的是,监管当局是不可能也不应该既作为委托方又作为监管者而存在的。

证券交易所委托的基本思路是将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权从上市公司转移到证券交易所,同时制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招投标制度。证券交易所按此制度,在充分考虑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执业能力和执业记录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会计师事务所[5].有学者指出,由证券交易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切断公司与会计师之间的“衣食父母”的联系;可以从维系审计市场的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适当多指定小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改变审计市场垄断的局面。但与此同时,该学者也看到了问题所在:证券交易所本质上是由职业经纪人组成的行业团体,与会计职业之间并不存在高低之分,由证券交易所来指定上市公司的审计者,会计职业人员未必服气,上市公司也未必满意[6].另外,这一思路存在与国家监管当局委托思路一样的弊端。

三、一种新的构想:上市公司审计基金

如上所述,这几种思路都存在着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因而笔者在此提出一种新的构想,以期既能解决现有的审计独立性缺失的问题,又能避免出现上述思路所存在的缺陷。

这一构想就是通过设立一个独立于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益基金来代表众多审计报告使用者行使审计委托权。首先,基金名称可命名为上市公司审计基金,是经证券监管当局批准设立的代表广大审计报告使用者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并支付审计费用的非盈利法人。其次,基金的资金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基金成立之初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政府拨款,成立之初的拨款是启动经费,运行过程中的拨款则是在现有基金不足而进行整改尚需时日时的补充;第二部分是在每笔证券交易中根据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向买方或双方另行收取的审计报告使用费。由于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频繁,而每年公司审计费用相对固定,具体到每笔证券交易中,此项收费金额必定不会太高,因此不必太过担心推行此项收费的难度;第三部分是上市公司初次发行股票或增发新股时从所募股本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审计报告预支费;同样作为使用者的债权人则可免费使用审计报告,因为债权人受审计报告影响最小,而且向其收费也最不现实。再次,为了避免基金管理层利用手中的委托权进行权利寻租,应加强监督,基金的使用即审计委托必须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由行业内专家组成专家库,随机抽选每次招投标的专家组成员,根据竞标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业绩、问题率和竞标价等因素决定中标者。由于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为解决人力问题,招投标宜按照主营范围或经营规模等标准将上市公司进行分类后分批进行。最后,由证券监管机构和机构投资者作为发起人发起设立基金,制定章程,并成立基金管理机构。为保持基金管理层的问责性,首先要在基金内部设立监事会,实现内部监督与制衡;其次,基金管理层应实行充分信息披露,通过年报等各种形式的公开文件实现财务会计公开,每年的审计委托情况尤其应予以公布,实现外部使用者对审计报告的监督;最后,委托问题应成为考核管理层的一个最主要的依据。

笔者认为,既要解决现有的审计独立性缺失,又要避免出现新的问题,设立这样一个上市公司审计基金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思路。首先,与现有模式相比,设立基金的思路可以解决审计委托人与被委托人合二为一的问题。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是作为一个公共产品而存在的。正如前文所述,“审计委托人与被委托人合二为一导致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的问题要解决,关键在于使使用审计报告之人成为审计委托人”。现实生活中,是谁在使用审计报告呢?股东、潜在投资者、公司债权人甚至政府都是使用者。由以上多个使用者共同作为委托人来聘请事务所并支付审计费用,实现“谁使用,谁委托,谁付费”,才能真正维护审计业务的独立性。这个委托人必须独立于政府、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公益性基金的思路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其次,基金模式可以克服监管当局委托思路和将审计业务“上缴”思路存在的弊端:设立基金可以避免政府开支的大幅增加,基金的资金来源中政府拨款只需占较少的部分;设立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不会改变社会审计的性质,而监管当局委托思路则难免有“计划经济”之嫌;基金独立进行审计委托事务,但接受审计报告使用者和证券监管部门的充分监管,这样既可以避免出现监管当局委托思路中委托方和监管者合二为一的弊病,也可以通过监管部门的监督保证基金的委托权利不被滥用。最后一点,尽管不排除出现基金管理层会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寻租交易、狼狈为奸的可能,但由于基金独立于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层并不代表被委托人的利益,因此出现前述可能的情形时也不大会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的只可能是中标事务所的决定权,而这完全可以通过专家库的随机抽选以保持其独立性来克服。最坏的设想是上市公司、基金管理者与中标事务所出现三方合谋,但实现三方合谋要较之现有模式下的两方合谋困难得多,何况在内外部的充分监督下,实现这种三方合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唯一遗憾的是,笔者尚未发现有哪个国家或地区正在采用或曾经采用了上市公司审计基金这样一个思路,因而无法通过介绍国外的成功经验来证实该思路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雅敏。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J].经济师,2003(3):3435.

[2]刘燕。会计职业改革任重道远———《索克斯法案》评述之二[J].金融法苑,2003(3)。

[3]裘宗舜,郑佳军。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的探讨[J].财会月刊,2005(2):3132.

[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监管问题研究课题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监管制度分析及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2005(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