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调查报告范例

基金调查报告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1

本着“情况属实、复审严格、责任明确”的原则,按照职能部门初核、县政府审批的要求,通过采用更加透明的操作流程、更加公开的评审机制和更加具体的担责细则,以及将业务最终审核权上收至县分管领导,进一步严格贷款担保审批权限,有效降低盛达担保公司业务风险发生概率,在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保证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在盛达担保公司保证金、注册资本金不足的情况下,强化与政府债务偿还基金、康达公司、应急互助基金等之间的相互补给流动,做到专款专用,实现业务正常开展。

二、办理流程

(一)企业申请。

企业填写《申请贷款担保登记表》并提供法人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及税务登记证,法人代表证明、注册资本验资报告、当期财务报表及过去年份的年度财务报表,项目可行性报告及主管部门批件,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简介等资料。

(二)前期调查。

盛达担保公司指定2-3名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的财务知识的调查人员,实地查看企业资产和生产经营情况,填写《贷款担保申报表》,形成调查报告。

(三)风险评估。

每一笔贷款担保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必须由专门成立的评审小组召开评审会进行风险评估,小组成员根据前期调查提供的调查报告等资料,对该笔项目是否可以办理进行进一步评审,作出准确判断并签署评审意见书。

(四)后续跟踪。

在企业成功获得贷款后,盛达担保公司须安排专人负责贷后情况收集研判工作,定期对接商业银行监督企业资金流向和账户动向,不定期深入企业检查生产销售情况,及时上报异常现象和反常举动。

(五)事后追偿。

因企业自身故意逃债、涉嫌骗贷、挪作他用等行为导致无法正常还款的,由金融办牵头联合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职能机关依法启动司法程序予以追偿。

三、重点事项

(一)对新申请的额度为500万元及以上的贷款担保业务

须将相关情况书面报送县分管领导初审,待通过审核之后由盛达担保公司负责调查落实保证措施,对无有效抵押物的业务一律不予办理。

(二)对申请续贷的贷款担保业务

逐一重新进行调查登记工作,查清资产负债状况,全面落实保证措施,实现无资产抵押向有资产抵押有序过渡。对资金实际使用者为乡镇人民政府、且无资产抵押的贷款担保业务,须书面报告县政府,经县分管领导签字同意之后方可办理。

(三)为提高贷款担保评审会的专业化程度

增加业务研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取“银行推荐、全面考核、定期调整”的工作方式,从全县各商业银行分别筛选3名资深信贷人员成立评审人员人才库(合计30名)。每召开一次评审会即从人才库中随机抽取5人与盛达担保公司4人共同组成评审人员。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投资风险;财务尽职;调查

一、什么是财务尽职调查

在企业资本运作活动过程中,投资者通常需要对资本投入对象、即目标公司进行深入的了解,为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活动提供决策依据,需要开展尽职调查。尽职调查亦译“审慎调查”,通过对目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经营和财务情况、法律关系以及目标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潜在的风险进行的一系列调查,投资者对目标公司能够对收购活动产生更合理的预期。尽职调查主要包括财务尽职调查、业务尽职调查、法律尽职调查及其他尽职调查。其中,财务尽职调查又称“谨慎性调查”,一般指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目标企业进行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外部取证、资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动。重点关注的是目标公司财务业绩情况、现金流量、盈利状况、资产负债事项、企业未来价值的预测以及适用的会计政策等,主要是为了评价目标公司财务风险及投资价值。

二、财务尽职调查的作用

财务尽职调查是尽职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供决策依据、风险控制、避免低级错误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收购、兼并、重组、私募基金投资等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投资者重要的风险防范工具。财务尽职调查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在保证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工作,目的在于了解目标公司是否存在与财务相关的包括财务风险、税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等各类潜在风险;通过对目标公司历史财务数据及市场情况的分析,对目标公司历史财务状况、现有价值、并购以后目标公司未来预期、与投资者的协同效应等进行判断,为投资者有用信息,形成有价值的尽职调查报告,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财务尽职调查还时常作为投资者与被投资者讨价还价的武器;财务尽职调查也发生于企业上市发行的前期工作中,以初步了解是否具备上市的条件。

三、如何进行财务尽职调查

(一)财务尽职调查的内容

财务尽职调查的内容需要涵盖目标公司从成立至调查截止日一切与经营活动有关的事项。主要包括调查目标公司基本情况,现有资源,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财税风险等。

(二)财务尽职调查的程序与方法

1.开展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在财务尽职调查工作进场前,需要与投资者沟通,确定财务尽职调查的服务目的和关注的重点,确定工作范围;初步了解目标公司背景及其环境,通过查询国家公开信用信息,了解目标公司官方登记的信息及奖惩及诉讼情况,初步评估目标公司存在的风险,了解目标公司所属行业当地经营情况及其大致行业地位;确定调查小组的人员配置,调查小组成员必须具备职业道德及专业胜任能力,一般包括财务、税务、法律、管理、业务方面的专家等;拟定调查方案、调查工作时间及调查工作计划,与调查小组成员就调查工作事项进行沟通。

2.对目标企业开展现场调查

现场对目标企业实施调查程序是财务尽职最重要的工作。财务尽职调查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报表审阅、审核、询问及访谈、观察、检查、函证、盘点、分析程序等,与审计方法有相似之处,但与审计不同,财务尽职调查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评价项目风险和机会,而不能止于对历史数据的核验,所以更着重于使用分析、访谈等方法。报表及账务审阅、审核是基础工作,目的是了解和把握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通过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勾稽关系,明确其财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合规性,以增强对调查信息分析的判断,同时围绕报表及账务的审阅、审核,针对调点和关键信息制定调查方法,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众多的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确定关键岗位访谈对象。通过访谈、观察工作,与目标公司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沟通,取得其信任与配合,进一步了解目标公司生产经营关键流程,获得有效信息,分析判断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之间关系及合理性。此外,还要执行常规性的财务尽职调查程序。审要的合同、文件、权属证明等资料以及原始凭证以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抽查盘点实物资产以判断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由评估专业人员对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进行合理估值,以确定其价值的准确性等。对实施上述调查程序获取的重要信息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比率分析,结合非财务信息形成初步判断结论。

3.形成最终调查结论

对现场调查取得的信息再次进行提取、加工,以规避投资风险为导向,对目标公司的现有价值、潜在风险以及未来预期等进行判断,就调查结论与投资者进行沟通,进一步修改、提炼投资者关心的有用信息,形成最终财务尽职调查结论。

四、结束语

财务尽职调查是企业资本运作活动中一项重要工作,调查以规避投资者风险为导向,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调查程序,对有用信息进行多方面分析、判断,加强与投资者及目标公司之间、调查组内部的沟通,形成有价值的调查报告,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成为投资者重要的风险防范工具。

参考文献:

[1]刘静.怎样提供有价值的财务尽职调查报告[J].财务与管理,2018,(01).

[2]吴霞.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财务尽职调查[J].财务与管理,2017,(07).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并购;尽职调查;财务尽职调查

1引言

尽职调查广泛应用于并购,主要包含以下七要素:一是公司基本情况,包含基本信息、股东出资和历史沿革、公司实际控制人、人力资源结构、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缴纳情况;二是公司经营情况,包含经营情况概述、存货及成本构成分析;三是财务信息分析,包含财务信息质量、财务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分析、资产状况分析;四是行业情况,包含行业政策及对公司影响、行业竞争格局和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发展战略以及行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五是税项,包含税率、缴税及申报情况;六是关联方关系及交易包含关联方关系、往来余额、交联交易、抵押及担保情况;七是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包含财务、会计核算不完善部分以及相应改进措施等。

2概念

尽职调查亦称审慎调查,通常指在并购过程中,并购者在与目标企业经过协商,达成初步合作意愿后,并购者对目标企业一切与并购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动。财务尽职调查是指由专业财会团队为还原真实的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对于被并购决策与否以及并购方案提供有效的财务支撑。财务尽职调查应关注的事项包括:目标企业历史沿革,组织架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财务会计核算,税项,以往接受外部审计情况等。

3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对收集证据要求较低。财务尽职调查报告,作为并购者了解目标企业财务经济状况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并购者。报告是基于被并购之目的而编写,阐述了作者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尽管财务尽职调查需要的资料比普通审计与审阅更广泛、更详尽,不仅包括并购目标企业提供的书面资料,还包括访谈记录和目标企业管理层的口头说明与解释,但是财务尽职调查不同于审计或审阅,调查工作亦不能执行类似程序,因而不能亦不会提供与其服务相同程序的保障,不会对获取的信息发表意见。由于财务专业人员不需要对报告内的资料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承担责任和做出声明并保证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或报告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该公司最近的经营业绩、业务状况和前景,因而在收集资料时并不严格要求目标企业完整提供证据。

3.2程序过于表面化,不注重实际和背景调查。财务团队往往依据特定的程序执行,使得调查过于形式化和单一化。传统的审计程序一般是按序一一核算会计科目余额的可靠性。对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银行存款往往采取函证的形式进行验证。如果被函证方未回函,将会采取替代程序,同时极大可能减弱了证据的可靠性。由于财务尽职调查也不只需要审查财务数据,也需要审查非财务数据。例如,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的案例中,由于财务尽职调查时未关注到韩国双龙集团工会组织对运营的重要性,而在并购后遭其强烈抵制,致使生产难以运营。再如中国铝业对澳大利亚奥鲁昆矿业的并购案例中,由于财务尽职调查时未关注到澳大利亚税务政策的变化对奥鲁昆矿业的并购价格的影响,导致并购后中国铝业的财务负担和风险增大。由此可见,第一,财务尽职调查报告虽然对证据没有特定要求,但比普通的审计和审阅更具复杂性和多面性。如果忽视其中一项重要风险的识别和有效控制机制,并购成功率将大大降低。第二,财务尽职调查很大程度依赖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和研究并购目标企业的深入程度。不仅应把握各地税收的不同,也需要了解相关文化差异等因素。不同的财务专业人员因为调查深入的角度不一致,也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4影响因素

4.1信息对称程度。在并购过程中,并购目标企业为了抬高并购价格,经常会刻意隐瞒企业的真实状况,给企业蒙上一件漂亮的面纱。而并购方通过正面或侧面的调查试图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这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并购方能够识别并购目标企业的手段和方式,使信息充分对称,这样就可以更公允地给出正确的并购价格,并能较快地化解并购后因企业文化等因素产生的消化不良带来的影响。

4.2并购目标企业财务完善程度。并购目标企业财务完善程度将影响并购方的判断,有的并购目标企业长期将财务外包给记账公司做账,如果记账公司因为不了解企业业务性质或者没有进行明细核算,将直接决定并购公司了解被并购公司的难易程度;有的并购目标企业财务人员内控不严或者表外做账也将影响并购方的判断。

4.3并购方并购的主要目的。并购方并购目标企业基于多种因素考虑,有的基于扩大规模从而增加上市概率需要,有的基于并购目标企业某项资产或者核心技术的市场前景需要,有的因为原材料紧缺并购上游企业,有的因为扩大消费市场并购下游企业的需要。

4.4并购目标企业人员编制。并购目标企业人员构成及合同签订情况,将影响并购方后续安排,有的企业甚至未缴纳五险一金,根据《劳动法》第72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这些都将给企业带来风险,因此在合并前,并购方与并购目标企业应该就是否接纳并购目标企业员工达成一致的安排。4.5并购目标企业实际控制人有的企业存在股份代持问题。公司的股东甚至是法人并不是实际控制人。

4.6并购目标企业税收问题。有的企业税收不规范,少确认或者多确认收入,发票不合规,应予资本化而费用化,存在涉税风险。

5对策

5.1应特别关注会计科目其他应收款。法定代表人或者与企业存在关联关系的个人和其他应付款———法定代表人或者与企业存在关联关系的个人,需要深入剖析该科目的组成。要想获得该科目的组成就需要企业实际控制人和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的配合。在企业中,公司的控制人往往不止拥有该并购目标企业或者同时有参与其他企业经营,这时候,首先应该跟控制人进行详谈,了解企业概况,同时在大致了解后,针对报表敏感问题进行突然提问,观察控制人表情变化,如果表情有些惊愕同时又略有不愉快,面部表情僵硬,那么说明企业提供的资料还是不够齐全。这时候就应该深入企业公司与财务人员进行交谈,因为有些财务人员在企业并购后可能不会被留用,就存在一些焦虑情绪,就要适时指明现在如果并购成功,他们将服务于并购公司,让他们尽量能将疑点帮你解释清楚,在和这些人员交流时,最好是能和他们独处时进行提问,但是不要特意将他们支开进行询问,这时就需要找准时间,如果这些人员能给你一些建议,那将使你事半功倍。同时,在获取有力证据后,应该跟并购企业负责人及时沟通,将所知信息及时透露给并购负责人,让并购负责人协助迫使被并购负责人将所了解事项和盘托出。只要被并购负责人肯配合,该工作可以说已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就是对企业各方面的信息收集。

5.2对资产进行现场盘点,现场考察。实物要做假的话,对企业来说成本很高,而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企业进行多次实地明察和暗访,寻求找出实物资产变化不符合常理之处,也可以结合水电费票据进一步证实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同时如果固定资产金额较大,需要进行逐项实地盘点并对是否可继续使用进行详细确认。就如这次调查肺炎流调人员一样,抽丝剥茧地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例如在并购某物业公司时,经过与物业人员交流,发现其保险箱中现金被盗的事实,但是账上却未登记该笔款项的处理分录,从而引发财务专业人员对其表外做账的深入检查,避免不实报告。

5.3尽量安排与并购目标企业财务人员同一个办公室工作。虽然企业处于被并购状态,但是往往还在正常经营。此时如果与并购目标企业财务人员同处一个办公室,往往能发现经营上的问题。实践检验真知,只有深入企业才能真正地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后果。

5.4关注企业并购风险。深入企业,对公司组织架构、公司人员构成,例如物业公司往往会雇用年龄较长的工作人员,以期待获取更高利益,但是风险收益并存,这些人员发生意外、疾病的概率是年轻工作人员的数倍;关联方交易为股东投资后用亲戚朋友的账号从公司借款,是否支付资金使用费;被盗保险箱未登记损失及已发生损失未进行保险申报等问题都可以反映管理者日常管理态度。以上细节虽小但都将成为谈判的筹码。

5.5其他注意事项。(1)在尽职调查前,首先要了解并购方意图,在全面了解并购目标企业的同时,着重关注并购方需求,加大人力物力在重点项目进行深入了解。(2)关注建议公司股东解除代持关系,还原真实股东结构。(3)根据企业错误应对账目进行相应调整并重新计算税收,该补缴的税款应及时补齐,否则合并后税收问题依然存在,会有涉税风险。同时要关注不同行业特殊的税收政策,以及时规避税收风险。在出尽职报告时,有时候单纯靠财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其他外在力量。例如在并购山头时,需要相关法务人员提供帮助彻查各项文件是否合法。同时也可以借助外部网站查询信息,例如楼盘信息因并购目标企业未提供全面,可以依据“房典·厦门网”公布的楼盘信息资料为计算依据。在核实应收应付款时,尽量进行函证,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

参考文献:

[1]杨松.企业并购中财务尽职调查存在的风险控制[J].财会学习,2016(23):77.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4

 

1.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概述   1.1基金托管业务   商业银行的基金托管业务,是指具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投资人(基金份额持有人)委托,依照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约定履行受托职责,并收取服务费的一项很有潜力的中间业务①。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理财工具,实质上是一种隐含的契约,体现委托、、监管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关系。根据基金契约,投资人指定基金管理人为其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依据其提供的服务支付相应报酬。无庸讳言,证券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中存在委托—关系和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使得投资人经常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基金托管人的出现,部分弥补了基金治理结构中这一缺陷。1997年我国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必须由依法设立并有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担任。目前,我国批准经营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一共有12家银行,共托管了506只基金,其中共有309只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于12家银行,合计基金份额达七千亿份,基金资产总额达到近万亿元。   1.2商业银行在托管业务中的权利义务   作为托管人的商业银行,其主要职责是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执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并负责银行账户管理及证券交易清算等。国外对基金托管人的资格条件有严格规定,某种意义上,托管人是受益人、管理人以及其他有关银行的联络中枢②。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设立商业银行作为其保管机构,功能除上述以外,还有有关披露义务,报告义务等③。我国商业银行在基金托管方面的职责履行的较好,但是在对基金管理人投资运作的监督作用上体现的不够。   2.商业银行完善该业务的法律思考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类似于英国和香港单位信托基金治理模式。它的弱点是实际运作基金的过程中管理人和托管人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其各自的角色及其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也不明晰,另外,由于基金管理人实际上负责基金管理和运作,而作为监督者的托管人难以对管理人实施及时有效的监督。本节拟通过分析相关制度的缺陷,对相应的托管人应如何有效监督的问题提几点思考。我国在引入证券投资基金制度时,由于《信托法》等一些相关法律付之阙如,因而我国的基金内部治理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2.1基金持有人利益代表缺位。从投资基金的内部构造看,托管人与持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其须依信托法理为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而管理和处分基金资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规定》托管人具有保管基金资产的职责,监督基金的投资运作,但并未明确规定基金托管人为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监督,因而,在实践中究竟由谁作为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代表者存在含糊的看法,多数对此采取回避的态度。   2.2受托人与保管人角色混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法》规定了托管人的职责,但其主要侧重对有关资产保管事项的规定,而缺乏对基金托管人在监督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明确规定。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在实践中基金托管人重保管功能,轻监督职能。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对违规基金管理公司的调查报告,四家基金管理公司也多少承认在管理基金资产中存在异常交易行为,但是托管人在2007年基金年报的《托管人报告》中却均出具无意见的托管人意见报告。另外,基于许多基金的投资组合不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如,安信基金2000年年度报告披露其持有东方电子达资产净值的13.4%,明显不符合《暂行办法》规定的10%的投资限制,但托管人报告和内部监察报告均出具合规意见。各个托管人的报告如同一辙,内容空洞,缺乏具体细节。   2.3规制基金托管人监督权力的空白。对基金托管人所负的职责究竟是一项监督权还是义务,现行法无明确规定。实践中多数基金契约既将其作为基金托管人的一项权利,同时又作为其一项义务来进行处理。但是,这并未解决其权利和义务来源于何处?如果基金托管人未履行这项职责,其应承担什么责任,如果因其失职行为造成基金持有人的损失,是否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从现行法规及基金契约中也不得而知。依现行法律,在投资运作监督过程中,托管人监督限于基金的投资比例和品种是否符合基金契约的规定,什么价位买入,什么价位卖出,作为托管人没有权利和能力去干预管理人的投资运作。现存的制度框架下,托管人根本无法履行这一职责。因为目前的基金投资运作,是基金管理人直接通过席位到交易所进行交易,在基金的买卖交易指令下达到之前不经过基金托管人的监督,基金托管人只有在对交易所闭市后所传的基金当日已经发生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后,才能够得知基金当日投资行为是否违规。交易所的交易交割是无条件的,因此即使托管人发现基金的投资违法违规,但是己经交割也必须执行。因而,尽管相关法规规定了监督,但是这种监督只能是事后监督,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我国现行法规对基金托管人的法律地位和对托管人在处理交易时总的原则规定,因此一旦出现基金管理人从事一些现行法无明文规定的交易,托管人是否应进行监督,监督时应遵循何种原则均不得而知。为保护持有人利益,中国证监会于了《关于完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人选制度的通知》。《通知》借鉴了美国投资公司中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基金管理公司设置独立董事,要求独立董事在维护基金公司股东的利益的同时,亦负有保护投资人利益的责任。而我国现行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职责的规定,从法理上讲不通,从实践上亦不可行。   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结构中,无法有效体现基金持有人利益的问题是固有的。投资基金与管理投资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各自均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希望通过强加对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来解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保护问题显然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因而,在设计保护持有人利益的制度时,首先应考虑的是要区分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和基金的治理。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是为了保护基金管理公司股东的利益,而基金的治理主要是为了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对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的保护问题主要应从加强基金托管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控与制衡来解决。#p#分页标题#e#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5

网络的发展已经彻底的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网络营销成为21世纪营销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砥柱,掌握网络营销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用波特钻石模型探寻网络营销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找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网络营销;影响因素;钻石模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营销浪潮的兴起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费方式。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在近年来虽然发展比较迅速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企业在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意识和手段方面较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小企业是我国的主导企业,是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相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探寻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网络营销策略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平衡具有现实而又重大的意义,也为我国今后中小企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国外在电子商务方面起步要比我们早,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细致。比如西奥多•莱维特(1983)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一篇名为《全球化市场》的文章,提出了“全球营销”的思想,呼吁多国公司应该向世界市场提供统一的产品;朱迪•斯特劳斯在《网络营销》中提出了竞争性经营战略,以此来帮助企业创造收入和提高客户价值。国内学者也提出过一些比较实用的理论。田慧(2010)曾发表文章认为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网络营销创新;咎辉(2009)在《网络营销密码》结合实战案例详细阐述了网络营销实用的策略。虽然国内很多学者都对网络营销都有过研究,但是侧重的研究方向不同,且都比较适合于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对于资金薄弱的中小企业似乎不太适用。因此,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进行网络营销研究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二、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中美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竞争力

钻石模型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但事实证明。钻石模型对于分析企业竞争力优势同样有效。该模型中有四个基本决定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四个决定因素分别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这些因素构成了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基本环境;两个辅助因素分别是机会和政府。

(一)网络营销的生产要素分析

波特指出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其中,基本要素是指先天拥有的或不太复杂的私人和社会投资就能得到的要素,比如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非熟练、办熟练的劳动力等要素;而高级要素必须经过大量、持续的对于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投资才能得到的要素,比如现代化的网络基础设施、专业化人才、充裕的资金等。依据模型理论,提升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竞争力主要是通过高级要素的培养和发展。

1.现代化的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到互联网性能的提升,进而影响到企业网络营销的效果。美国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也是最早进行网络营销的国家之一。在目前的美国,半成以上的企业利用网络营销销售自己的产品,据美国《财富》杂志2010的数据资料显示,全球五百强基本全部在用网络营销开展业务。早在90年代,美国就在全球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这一计划,美国政府更是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配备,培养人们的信息通信技术素养,据《联合国2014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美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了27%。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企业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高度发达的网络基础设施。

2.专业化人才。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网络营销必不可少的支撑。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互联网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普遍偏低,而引进专业人才的成本大多企业不愿意投入,这就造成众多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运营水平迟迟无法提升的现状。美国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企业也积极吸纳高素质的网络营销人才,对以后公司网络营销的发展壮大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使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只有48.3%的企业设有专门的团队接听电话或在线咨询,35.4%的企业设有独立的网络销售团队,而只有23.3%的企业制定独立的产品线,有40%以上的企业连最基本的电话咨询或在线咨询人员都没有配备。企业在网络营销中的人员投入、运营投入水平直接影响着其网络营销的效果,企业支撑的力度越大,网络营销的效果才会越好。人才之困催生企业的营销运营外包。

(二)网络营销的需求条件分析

对于市场要素,波特认为竞争力来源于苛刻的市场需求。主要指国内的需求状况尤其是国内消费者的成熟度及其对产品要求的复杂度。美国作为网络营销起步早、营销范围广的国家,由于其国内市场的有限性,美国的中小企业一开始便定位全球营销的战略,使其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需求,这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据Remarkety数据资料显示,在2015年,美国网络销售总额达到3417亿美元,相比2014年增长了14.6%,成为全球第二大网络营销市场。据艾瑞网2015年的统计数据,美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高达620亿美元,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突破300亿美元。

三、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符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网站

鉴于我国中小企业资金较少的特点,应选择低成本的网站建立方式,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用有限的投入在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另外,不断更新网站和网站内容,加大对网站的宣传力度,借助于互联网,进行搜索引擎推广、BBS推广、网站导航推广以及网络广告的投放。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广告成本,而且还能把有限的广告费用进行最大化的宣传。但是无论是那种推广方式,企业都必须得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立足于实践,不断更新。

(二)利用网络营销扩大中小企业的销售渠道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可知,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而不能获得较大的经营绩效,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使营销突破时空限制,创造大量的市场机会。另外,企业可以建立不同的销售模式,比如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的商业模式等。企业可以开拓传统营销所不能到达的新市场,不仅可以适应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还可以有效的引导消费者、创造消费者需求。

作者:杨蕾 张冰如 贾倩倩 顾铮 赵一琳 戴越单位: 江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6

网络的发展已经彻底的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网络营销成为21世纪营销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砥柱,掌握网络营销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用波特钻石模型探寻网络营销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找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网络营销;影响因素;钻石模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营销浪潮的兴起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费方式。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在近年来虽然发展比较迅速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企业在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意识和手段方面较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小企业是我国的主导企业,是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相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探寻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网络营销策略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平衡具有现实而又重大的意义,也为我国今后中小企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国外在电子商务方面起步要比我们早,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细致。比如西奥多•莱维特(1983)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一篇名为《全球化市场》的文章,提出了“全球营销”的思想,呼吁多国公司应该向世界市场提供统一的产品;朱迪•斯特劳斯在《网络营销》中提出了竞争性经营战略,以此来帮助企业创造收入和提高客户价值。国内学者也提出过一些比较实用的理论。田慧(2010)曾发表文章认为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网络营销创新;咎辉(2009)在《网络营销密码》结合实战案例详细阐述了网络营销实用的策略。虽然国内很多学者都对网络营销都有过研究,但是侧重的研究方向不同,且都比较适合于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对于资金薄弱的中小企业似乎不太适用。因此,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进行网络营销研究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二、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中美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竞争力

钻石模型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但事实证明。钻石模型对于分析企业竞争力优势同样有效。该模型中有四个基本决定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四个决定因素分别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这些因素构成了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基本环境;两个辅助因素分别是机会和政府。

(一)网络营销的生产要素分析

波特指出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其中,基本要素是指先天拥有的或不太复杂的私人和社会投资就能得到的要素,比如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非熟练、办熟练的劳动力等要素;而高级要素必须经过大量、持续的对于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投资才能得到的要素,比如现代化的网络基础设施、专业化人才、充裕的资金等。依据模型理论,提升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竞争力主要是通过高级要素的培养和发展。1.现代化的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到互联网性能的提升,进而影响到企业网络营销的效果。美国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也是最早进行网络营销的国家之一。在目前的美国,半成以上的企业利用网络营销销售自己的产品,据美国《财富》杂志2010的数据资料显示,全球五百强基本全部在用网络营销开展业务。早在90年代,美国就在全球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这一计划,美国政府更是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配备,培养人们的信息通信技术素养,据《联合国2014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美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了27%。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企业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高度发达的网络基础设施。2.专业化人才。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网络营销必不可少的支撑。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互联网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普遍偏低,而引进专业人才的成本大多企业不愿意投入,这就造成众多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运营水平迟迟无法提升的现状。美国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企业也积极吸纳高素质的网络营销人才,对以后公司网络营销的发展壮大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使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只有48.3%的企业设有专门的团队接听电话或在线咨询,35.4%的企业设有独立的网络销售团队,而只有23.3%的企业制定独立的产品线,有40%以上的企业连最基本的电话咨询或在线咨询人员都没有配备。企业在网络营销中的人员投入、运营投入水平直接影响着其网络营销的效果,企业支撑的力度越大,网络营销的效果才会越好。人才之困催生企业的营销运营外包。

(二)网络营销的需求条件分析

对于市场要素,波特认为竞争力来源于苛刻的市场需求。主要指国内的需求状况尤其是国内消费者的成熟度及其对产品要求的复杂度。美国作为网络营销起步早、营销范围广的国家,由于其国内市场的有限性,美国的中小企业一开始便定位全球营销的战略,使其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需求,这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据Remarkety数据资料显示,在2015年,美国网络销售总额达到3417亿美元,相比2014年增长了14.6%,成为全球第二大网络营销市场。据艾瑞网2015年的统计数据,美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高达620亿美元,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突破300亿美元。

三、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符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网站

鉴于我国中小企业资金较少的特点,应选择低成本的网站建立方式,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用有限的投入在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另外,不断更新网站和网站内容,加大对网站的宣传力度,借助于互联网,进行搜索引擎推广、BBS推广、网站导航推广以及网络广告的投放。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广告成本,而且还能把有限的广告费用进行最大化的宣传。但是无论是那种推广方式,企业都必须得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立足于实践,不断更新。

(二)利用网络营销扩大中小企业的销售渠道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可知,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而不能获得较大的经营绩效,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使营销突破时空限制,创造大量的市场机会。另外,企业可以建立不同的销售模式,比如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的商业模式等。企业可以开拓传统营销所不能到达的新市场,不仅可以适应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还可以有效的引导消费者、创造消费者需求。

作者:杨蕾 张冰如 贾倩倩 顾铮 赵一琳 戴越 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使用状况调查报告[DB/OL].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7

一、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

后超过3年(包括发表当年)未被引用,以后产生零被引的可能性较大,即使后来这些论文被引用,但成为高被引论文的概率极小[3],后7—8年是被引量的峰值年。因此,笔者以该学报在2010—2015年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高级检索功能,得到该学报2010—2015年间所刊发论文的被引用/下载情况。笔者于2018年4月3日下载有关数据,使用学报采编系统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以文献计量学和统计学理论为依据,利用百分比法把被引频次较高的前10%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4],去除消息、稿约、报道等非论文稿件,把引用次数为0的论文作为零被引率论文,从作者群特征、论文归属、学科外审专家评审意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学报论文整体被引情况分析

2010—2015年该学报共刊发论文909篇,高被引论文91篇,零被引论文59篇,整体零被引率6.49%;篇均被引7.43次,篇均下载175.14次,各年被引量和下载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9871,P<0.01),被引数量和下载数量均在发表后第7年达到高峰。高被引论文篇均被引24.72次,篇均下载539.43次,均超过全刊发文的3倍。有些论文尽管下载量不大,但引用量很高。零被引论文篇均下载87.75次,远低于全刊平均值,但也存在单篇下载量高于全刊平均值,甚至高于某些高被引论文的情况。随着出版年限延长,零被引率减小,发表后3年的零被引率与其他出版年差异极显著(P<0.01),发表后4年的零被引率差异显著(P<0.05),说明期刊的引用高峰时间大于5年,零被引率与各年发文数无显著相关。就论文类型看,高被引论文中综述类文章24篇,占26.37%。全刊共发表综述类论文74篇,高被引率达到32.43%,无综述零被引,说明综述类文章在贡献引用率和扩大期刊影响力上意义重大。实验论文在全部刊文中比例最高,达到42.13%,高被引率达到14.36%,零被引为14.97%。调查报告类和研究简报的高被引率均不足3%。全刊共发表新纪录报告22篇,无高被引,零被引率高达27.27%。

2.基于作者群特征的论文分析

分析论文作者类型可以发现,中高级职称及博士作者贡献的高被引论文均低于10%,硕士及其他职称作者的论文高被引率达到11.61%。91篇高被引论文中,硕士及其他职称作者贡献率超过60%,而高水平作者论文的零被引率却高于全刊整体零被引率。见表1。分析稿件来源可以发现,校内来稿比例不到一半,但高被引论文(13.79%)高于校外(6.65%),其零被引率(7.48%)也略高于校外(5.61%)。该学报基金文献比例高达95.93%,部级基金资助比例接近53%。就高被引率大小看,表现为部级资助>省部级资助>无项目资助>其他资助,高级别项目资助论文表现出较好的引用价值。从零被引率看,无项目资助>部级资助>其他资助>省部级资助。部级基金资助论文的零被引(6.66%)并不低。

3.基于学科分布的论文特征分析

该学报主要刊登林学、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学、园林学、园艺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问题讨论与研究简报。在2010—2015年刊发的909篇论文中,林学类占75.36%,园艺学占8.03%,高被引论文中林业类占73.63%,园艺类和农学其他学科尽管发文量不高,但高被引论文较多,集中在果树栽培、植物生理生化等方向。见表2。该学报2010—2015年间共收录其他学科论文89篇,零被引率达10.11%,在零被引论文中的比例占15.25%,远远高于高被引论文和期刊平均零被引率,农学其他学科零被引率也较高(8.06%)。

4.基于同行专家审稿意见的论文质量分析

提取该学报2010—2015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和零被引论文的专家审稿意见可知,高被引论文得到的创新性认可(4.10)高于零被引论文(3.97),专家对高被引论文文字表达水平(4.13)的认同也高于零被引论文(4.00)。但在“是否有充足的实验或分析支持文章的结论”和“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准确”上,高被引论文与零被引论文并无明显差异。总体而言,专家对零被引论文的总体评价(3.12)与高被引论文(3.11)相当,但给出的发表意见中,多数专家认为零被引论文(3.00)需要“修改后发表”,高被引论文(3.24)则得到更多肯定。见表3。

三、讨论与建议

1.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分析该学报高被引论文可知,有无基金资助不是高被引论文产生的唯一决定因素[5],但是是重要因素。高被引论文大多来自重点学科,契合当前研究热点的论文通常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基金资助。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显示,高被引论文关注研究问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在回答提出的科学问题或假设时立论依据充分,试验设计科学合理,论点导出逻辑清晰,文字表达精练准确,不仅专家爱评,读者爱看,同行也爱引用。大量森林植物学(森林碳汇)、林木育种、森林测计等研究论文高被引,说明学报选题与当前我国乃至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研究方向一致。2013年后,植物土壤修复特别是重金属修复的研究高被引论文激增,可能与我国土壤生态退化严重有关。研究植物的生长与选育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也体现了该学报依托高校与优势学科共同成长的办刊思路。该学报大多数高被引论文来自校内,一方面说明学报与作者短距离、及时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论文质量,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报与论文作者所在团队的良好互动和相互信任,这对学报系列论文的持续引用非常有利。该学报大部分论文和高被引论文来自硕士,中高级职称和博士刊发论文的积极性及其论文的质量均不突出,一方面是受硕士研究生扩招,高校要求硕士生在核心期刊作为毕业要求影响;另一方面则可认为,论文质量与作者职称学历相关性不大,硕士研究生的硬性需求可能是高被引论文比例高的原因。研究性论文作为领域内的原始文献,集中了研究方向内的最新知识,是贡献期刊被引率的主要类型。而综述类论文是科研人员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最重要的素材之一,信息量大,可参考性强,适量发表高水平的综述类论文有利于提高刊物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力[6]。

2.学报零被引论文产生的原因

该学报2010—2015年的平均零被引率为6.49%,随着发表时间延长,零被引率下降,至发表5年后趋于稳定。结合专家审稿意见可以发现,大多数零被引论文综合意见为“修改后发表”,这说明零被引论文在文章质量上的弱点其实不太明显。不同研究群体对“零被引论文的数量与论文的发文数量、可被引用论文的数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持不同观点,如刘武英等[7]认为此关系为正相关,而伍玉等[8]认为无相关性,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论文是否有基金资助、作者来源及学历等,也不是造成文章零被引的原因。零被引论文的产生更大程度上受学科门类的影响,同行在引用时更倾向于引用专业期刊的专业论文。因此,编辑在选稿时要把握好比例,尽可能突出学报的专业特色。新纪录报告、调查报告和研究简报零被引率高,主要是由于方法简单、理论水平不高、参考价值不大,对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意义较小,但有一定的科普价值,有利于学术传播。因此,期刊编辑要结合实际来稿情况,在把好文章质量关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刊发。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8

欧盟自1984年开始实施连续的科学研究政策,这方面的政策主要通过“欧盟科研框架计划”(EuropeanUnion'sFrameworkProgrammeforResearch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FPs)开展,至今已有7个框架计划。欧盟科研框架计划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官方科技计划之一,是由欧盟委员会发起、欧盟成员国广泛参与的重大科技合作计划。该计划除对欧盟成员国开放外,还倡导世界范围内的多领域合作,已逐步成为内容丰富的全球性科技合作与开发的计划之一,其研究以国际前沿和竞争性科技难点为主要内容,具有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参与国家多等鲜明特点[1]。欧盟框架计划在接近30年执行中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为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盟框架项目中非常重视科学传播内容,希望通过强调科学传播内容来提升科学研究在公众中的影响,促进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欧盟框架项目对科学传播内容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框架项目中设置独立的科学传播项目,二是在科研项目中嵌入科学传播内容。

1政策内容分析

1.1设置独立的科学传播项目

第六框架计划在第二部分“构建欧洲研究区”中设置了专门的科学传播项目,主题为“科学与社会”,研究预算为0.8亿欧元。这个主题下的所有项目旨在促进科学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发展和开展欧洲创新,为科学家的“批判性见解”和对社会关心的问题的反映提供帮助。项目侧重促进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对话[2]。第七框架计划在四大研究计划之一的“研究能力建设计划”中设置了科学传播板块,主题为“社会中的科学”,总预算为2.8亿欧元。这个主题下的项目强调科学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与公众要互动,公众要对科技项目知情并参与进来[3]。社会中的科学主题在“能力建设计划”中承担重要的作用,主要目标是建设更加有效和民主的欧洲知识社会,加强科学家与广泛大众之间的深入联系。社会中科学主题是以往框架项目科学传播工作的重要拓展。

1.2其他科研项目中嵌入科学传播内容

除了单列的科学传播项目,欧盟框架项目另一推动公众参与和知晓科学研究项目的措施是在科研项目中嵌入科学传播内容,嵌入是全程式的,从项目申请、项目执行、结题评审以及成果宣传都要有科学传播的内容。欧盟把研究成果与公众交流作为申请欧盟框架计划项目的条件之一,鼓励的科学传播形式包括多媒体、展览、教学与教学材料、公众辩论、研讨会等。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参与人要在适当的时候与研究界之外的广大公众就科学事宜和研究成果进行对话和讨论,与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团体就科学相关事宜进行对话和讨论;在所有级别开展教育合作;开展活动以促进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框架计划资助项目成果评估时要求项目承担人在项目完成60天之内提交相关报告,报告中要对项目的广泛社会效应,特别是公众的广泛参与、扩大影响以及成果的使用和宣传计划等进行详细描述。框架计划对科研项目成果的社会影响有较高的要求。要求项目承担人积极开展专项宣传行动宣传项目成果;通过CORDIS(欧共体研发信息服务网页)服务,以易用的方式促进知识的传播和研究成果的利用;推动与更广泛的大众,包括民间社会组织,而不局限于研究界,就科学事宜和研究成果展开对话与讨论[4]。

2政策背景、实施基础以及实施效果分析

2.1政策背景

2001年,第六框架计划的“科学与社会行动计划”被欧盟委员会采纳以及欧洲委员会研究网络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欧盟已经投入到促进和鼓励科学与社会间的对话中。欧盟委员会的目标之一即是在科学团体中培养一种科学传播的文化,希望能够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促进公众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在第六框架中,欧盟委员会对大型项目给予了支持(50~100名合作者)。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成果的传播就成为参与欧盟FP6计划所支持的研究活动中的一种契约性义务。这一条款的特殊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共享、公众了解、透明度和教育[5]。欧盟委员会的传播策略尤其注重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电视、广播和报纸媒体),此外,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传播中还涉及网络。

2.2政策实施基础

在欧洲实施基础研究与科学传播相结合不但受到广大公众的欢迎,同时也得到科学家的支持,政策实施基础有如下几点:首先,欧洲公众希望更多的了解科技信息和科学研究。“欧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公众意见调查报告表明,78%的欧洲公众表示对“科学新发现”非常有兴趣或者有兴趣。相比1992年的调查,2005年的调查中公众希望从“科学新发明”和“科学新发现”中获取信息的比例分别提升了2%和1%[5]。不管是对科学技术很了解的人还是不了解的人都同意“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过程非常重要”。其次,欧盟委员会积极参与到资助项目的成果向公众和媒体开展的科学传播活动中。欧盟委员会对项目执行人开展科学传播活动给予很多支持,一方面是给予经济支持,比如资助项目开设自己的网站定期公布研究进展[6],另一方面对项目团队给予很多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掌握必要的科学传播的技巧,使得成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最大化利用。第三,欧盟委员会特别希望框架项目资助项目的参与者认识到自身也有公众传播层面的内容,不断让参与者认识到他们有能力改善科技以及科学家在公众中的形象。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让非专业人士了解他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增强公众对科技发展的理解,有助于科技政策实施的成功。科学家对如何开展科学传播活动的兴趣和需求都愈加强烈。

2.3政策实施效果

欧盟框架计划对科学传播项目的投入增长很快,预算成倍增长;研究目标愈加明确;研究主题不断具体化。欧盟委员会对框架项目评估发现,设置独立科学传播板块产生了比较好的科学传播效果。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公布了对第六框架中“科学与社会”主题的中期评估,报告显示项目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主要包括:这个主题的研究已经确立了考核欧盟科学与社会问题的讨论框架和背景———在科学技术研究相关问题上提供反思性的活动;“科学与社会”主题的研究在扩大科学团体的范围上做出重大的贡献,特别是科学家与公众之间开展的活动数量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单列的科学传播研究板块对整个欧洲社会的文化和能力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7]。网络对于科研项目宣传其科研成果和让公众了解更多的信息方面也有很好效果。欧盟第七框架中期监测报告中有数据表明:欧盟委员会研究网站(EUROPA)目前已经有26000个页面(2008年),月访问量已经超过125000人[10]。EUROPA随时更新欧洲研究的最新决策和最新进展。2008年,有将近8500万访问量,直接产生了16200万的浏览[8]。#p#分页标题#e#

3对我国基础研究与科学传播相结合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取得重大成果,仅在2009年就获得97.7万件专利,发表科技论文47.2万篇。据2008年SCI、EI、ISTP统计,我国作者发表在国际期刊和重要会议的论文共27.1万篇,居世界第2位[9]。可见我国的科技成果总量已经居世界前列,有充分的科技资源供公众利用。2010年我国公布的最新一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71%的公众认为“科学家要参与科学传播,让公众了解科学研究的新进展”;77%的公众认为政府应该支持基础研究,即使这些研究不能马上产生效益;71.6%的公众对科学新发现感兴趣。能够看出,我国大部分公众有了解科学新发现和基础科学研究的需求,这一点与欧盟公众非常相似。因此,在我国实施基础研究和科学传播相结合是非常必要且有实际需求的。

3.1建立重大科技专项和科研基金的“科普专项基金”

虽然《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机制。但是要求的整体性较强,不够明确和具体。特别是没有对经费情况予以明确规定,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而建立重大科技专项和科研基金的“科普专项基金”是一种有效办法。科普专项基金的经费来源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可以从项目管理费中提出一部分,由政府科技项目方实施管理和统一使用[10],二是政府项目方也可以在编制预算时直接将“科普专项基金”作为一个申请板块。“科普专项基金”的设置金额可以先实施小规模试点,待时机成熟再增加。